座谈交流材料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座谈交流材料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座谈交流材料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析

一、当前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1、商务英语教研阶段听评课制度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教师的上课情况和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应用英语教研室规定每个学期本教研室的老师听课,主要检查教师的教案、上课的板书、课堂掌控、学生掌握、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转变等情况。教师在听评结束后,会对授课老师的教学情况给出相应的分数,这种听课制度的设计初衷当然是好的,但是其实际效果值得考量。一是对教师的激励有限。对本年度新进教师有一定的督促作用,但是对于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师来说,都是走个过程,形式主义。其重视程度并不高,尽管他们都会在上公开课之前认真准备,在班上进行提前试讲,期待在公开课时能有精彩表现,但是在听评课一结束,有些老师上课就会马虎了。二是评课内容深度不够。评课的时候,老师们往往是从上课老师的仪表仪容,声音大小、板书、师生互动、英语课堂用语等几方面来进行评议。没有评议到上课内容与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结合及运用情况,没有真正体现“教,学,做,用”一体化。三是老师之间相互碍于情面,在评课的时候光挑好的方面说,至于改善意见,教学改革等方面都不提出来。四是部分听课老师对相关课程不熟悉,在评课时很难给出专业性的意见。例如《商务英语视听说》,《函电与单证》、《商务英语口语》、《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这些课程其专业性、实操性都非常强,往往都是一个老师在带,其他的老师由于对课程不熟悉,在评课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些套话、空话,更是没有落到实处。

2、学生座谈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职院校大都采取向学生发放教师评价表,召集学生代表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意见与建议。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如人意。一是参加座谈的学生人数少,往往一个班级只有班长、学习委员两人参加,其意见很难代表全班同学。二是书面填表及当面座谈的方式,忽视了学生对老师先天地予以尊重的心理,除非某名老师师德奇差,否则学生们根本不可能当着院系领导的面直接指出老师的“问题”。三是学生们对院系领导在心里上有一层敬畏感,在座谈会上,都是领导问一些问题他们就回答相关问题,很难做到敞开心扉,真诚地跟领导们进行交流。所提的往往也只是就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如:教师上课声音太小,有些教师的英语发音不标准,板书不规范,老师没有讲授课堂以外的内容。

3、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存在的问题

每个学期,学院都会对各个系部进行常规性地检查。教师所上交的材料分别有教案、教学工作手册、听课记录、教师评议打分表、批改的作业、实训报告等等。通过这样的检查,学校可以跟踪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但是对于教学质量的优劣很难从上交的材料中看出来。以《商务英语视听说》为例,在实训环节,教师会要求几组同学做角色扮演,表演完毕后,上交实训报告。学院的检查组只能确定教师有实训这个环节,但是很难推断出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

阅读全文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知

各村(社区)党组织,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

根据《关于做好我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的通知》文件的精神和要求,按照《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各党组织务必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这一环节的工作。现就做好这一环节工作通知如下。

一、扎实开展学习教育

镇各党组织要认真落实《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就当前学习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回头看,对照以下3点落实好学习任务,落实不足的或成效不深的要及时“补补课”、“加加火”。

(一)各村(社区)党组织要做好具体的学习计划,组织党员集中学习次数至少要达到3次:一次集中学习读本、一次集中观影教育、一次集中上党课。党组织要派专人做好党支部(总支)的集中学习笔记,尤其要收集好集中学习的相片记录,统一收放在5号盒子。党组织要统一购买笔记本发放给党员们进行学习记录。

(二)村(社区)“两委”班子集中学习次数不少于4次,党组织书记要在镇下发的蓝皮本,即《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记录簿》上做好学习笔记(包括在镇里参加的动员会和观影学习会,党组织书记的学习笔记至少要有6次),其余“两委”干部要在村(社区)自己统一发放的笔记本上做好学习笔记(至少要有4次)。

(三)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要做好具体的学习计划,集中学习次数至少要达到3次:一次集中学习读本、一次集中观影教育、一次集中上党课。党支部要派专人做好支部的集中学习笔记,尤其要收集好集中学习的相片记录,统一收放在5号盒子。党支部要统一购买笔记本发放给党员们进行学习记录。垂直管理系统的机关支部要同时结合局里和镇里的活动部署开展好学习,以学习部署较细、任务较重的学习要求为准。

阅读全文

中小学新教师培训内涵及改进

摘要

中小学新教师培训是提高新教师岗位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障。由于师训组织者的专业性不足、对新教师培训的内涵理解偏狭等原因,使得其在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蓝结对”师徒化、培训模式“师本化”、组织形式丰富化、效果评估全面化将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中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改进

新教师,也称新手教师、新任教师,一般指入职三年以内的教师。这是新教师开始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适应期,也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为新手教师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有助于促进其专业发展,缩短职业适应期。在课改大环境下,对于传播新的教育理念、思想,教学模式、方法,提升学校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实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教师培训的内涵

中小学新教师的培训决定着其今后的素质水平与发展潜力,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又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基础教育质量。诚然,新教师培训应该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首先,新教师培训对新教师是一种内求而非外加的学习活动,其必须建立在新教师实际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真实地观照到新教师的发展内求,站在新教师的立场上思考新教师培训的运作,实现一线教师自下而上的内心自觉,才能达成新教师培训的真正目的。其次,新教师培训要面对新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所面临的问题。组织者开展的任何培训活动均须立足于新教师的实际需求。新教师培训内容须适当减少形而上的教育理论,以贴近新教师的教学实际为主。新教师难以胜任复杂沉重的教学任务,如果得不到具有操作性的帮扶、指导,很容易自暴自弃,产生职业倦怠、消极抵抗等问题,不利于其成长,更有损教学品质。再次,新教师培训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导向。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自主、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由低到高,逐渐符合教师专业人员标准的过程[1]。所以,实现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只是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还要关照到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新教师培训的任一环节中必须以教师的这种广义的专业发展为核心,以是否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标考量培训的效度。缺失这种导向性,一则新教师培训所学不能为其所用,甚至造成误导,致使其丧失自身的教学风格;二则造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内的教育资源的浪费,失去新教师培训的意义。

阅读全文

高校经济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摘要】

随着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剧变,当代大学生面临新的就业困难和挑战。在这个形势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就业工作中,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全面抓好就业指导,大力开拓就业市场,深入整合信息服务,探索新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立适应市场化和模式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关键词】

就业指导;市场建设;信息服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新时代下大学生的就业人数得不断提高,导致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困难与挑战。大学生的就业模式也逐步从国家“统包统分”向“双向选择”和“自主选择”过渡,这种就业模式给毕业生提供更多机遇与就业途径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现阶段各高校必须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建立具有特色化、模式化、适应市场化的就业服务体系,才能全面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一、全面抓好就业指导工作

(一)成立领导机构,实施“一把手”工程,就业工作全员参与

阅读全文

工程教育认证下的高分子课程改革

摘要:从本校材料化学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师队伍建设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高分子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并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该课程教学在工程教育认证中发挥支撑作用。

关键词:工程认证;高分子;教学改革

1合理选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工程观念与意识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体系,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从2005年起,我国开始建设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在31个工科专业类中的18个专业类开展了认证,截至2015年底,已有553个专业点通过认证。10年来的认证工作经验表明,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工程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软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灵活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既注重基础知识,又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及学科前沿等。内容安排上把理论较成熟的缩聚与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与自由基共聚三章作为课程的重点,系统讲授其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在这些章节中,课前引入工业生产实际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如在讲授第二章时,以酚醛树脂的合成反应为例,提出工程上常见的凝胶化现象及如何避免该现象发生。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使学生理解平均官能度、原料配比等对凝胶点控制的意义,达到启发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自身对高分子前沿领域的追踪和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以聚二甲基硅氧烷(羧基封端的硅油)为例,介绍其合成思路与合成过程及关键工艺:首先,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单体,进行开环聚合合成端含氢硅油,再通过与不饱和酯的硅氢化加成、水解、酸化反应合成端羧基硅油。以端酯基硅油的水解特点引申出不饱和酯选取原则。为了进一步学生的工程观念及意识,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一种工业上重要的聚合物进行合成工艺设计,包括单体、引发剂、催化剂、反应条件、实施方法等的选取与优化,掌握工程上合成关键控制技术。利用所学知识与查阅文献写出方案制作PPT,每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在课堂上讲解。此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方式,增加师生互动性,培养了工程教育所需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2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自身水平的高低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可从国内外知名大学引进40岁以下高水平的青年学科领军人物和能跟踪前沿知识,教学、科研开发于一身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另一方面,学校可加大对现有师资的培训力度。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多派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增加与其它兄弟院校或专业沟通与交流,开拓教师视野。定期举办教学比赛、座谈会等活动,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交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定期选派青年教师深入对口企业学习,努力扩展青年教师实践教学活动的深度与广度。鼓励教师加强与高分子材料相关企业的联系,积极搭建专业实践平台,组建专业的高分子实习基地,同时聘请从事高分子材料相关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来校讲学。

3全面综合考核

阅读全文

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现状和发展

[摘要]为解决辽宁省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实地考察及座谈交流的方式调查研究了辽宁地区田间渠系及其配套建筑物等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运行情况,通过对典型地区现存主要问题的总结分析提出未来发展对策:(1)推进装配化建设,转变传统建造模式;(2)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智慧农业;(3)加大建设投资力度,推进标准化建设。以期为更好的适应高标准农田建设及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提供指导,为农田水利建设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与深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调查研究;灌溉设施;发展对策;辽宁省

近年来,我国对流域性治理以及大水库、大江大河整治取得了快速发展,而“小农水”作为“最后一公里”的农田灌溉设施逐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调查显示,辽宁省县域农田水利末级渠系完好率为60%,偏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占35.6%,现今仍未彻底的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在辽宁省“最后一公里”专项规划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占据重要地位,工程资料及建管运行体系也不够完善。鉴于此,本文从丘陵地区、山区、平原地区等不同地貌类型的角度系统调查了研究区农田水利灌溉设施,通过实地调研多个典型市县分析田间斗农渠及其配套设施的建管运行情况,为了解决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启示性建议,以期为解决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参考,为水利工程建设技术的改进及优化提供科学指导[1-4]。

1辽宁省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现状

1.1调查方法

辽宁省地处东北地区南部,总面积14.75万km2,地势自东西两侧向中部,自北向南部倾斜,形成了“马鞍型”的地势特征,中部为广阔的辽河平原,山地丘陵大致分列东西两侧,水面、平地、山地占总土地面积比例为9%、33%、58%,地貌类型大体呈“六山一水三分田”,入境河流主要有东辽河、西辽河、柳河、浑江、大凌河支流。总体呈辽西低山丘陵区、辽东山地丘陵区和辽北康法丘陵区三面环绕辽河平原的地貌格局,地貌结构如图1。根据工程实际建设情况和研究区的地形特点,在辽西低山丘陵区、辽河平原、辽东山地丘陵区选择典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从生态现状、服役年限、施工安装方式、断面尺寸、结构形式、材料类型等角度对其渡槽、分水池、生产桥、放水口、斗(农)门及渠道等渠系建筑物的使用现状进行实地考察和座谈交流,调查方法见表1。

1.2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设施

阅读全文

国际通识教育在国内高校的实施情况

一、IGEC项目办学背景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education”或“liberalStudy”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等。通识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并非培养人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通识教育强调整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重视培养人的思维方法及敏锐的洞察力;强调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同时也重视人的情志的培养;等等。通识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通识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因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通过多年来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实践经验,基于对国际通识教育的理念,研发出科学、学术语言与思维、艺术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四大领域24门学分制国际通识课程项目,学生在完成国内高校开设的两年通识课程后,可以选择出国续本,成绩合格者可获得国外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也可以选择在国内继续完成本科学业,获得国内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办国际通识教育课程,目前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金融工程三个专业。为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能够符合IGEC项目的要求,学校专门成立了IGEC中心,隶属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国际教育与人文学院,全权负责IGEC项目的实施。中心下设行政、教学组等负责相关事宜,共有专兼职,包括双肩挑教师、管理人员等31人,严格管控整个培养过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促进IGEC项目的发展,IGEC项目每次接受1~2次外审:中留服组织课程专家组到访合作院校开展教学考察、听课、看课、走访、座谈、查阅材料等工作。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在外审中以完善的组织架构、丰富齐全的教学过程性材料取得优秀的结果。

二、IGEC项目实施成果

1.校园国际化办学水平明显提升

开设国际通识教育课程的合作院校,秉承培养人整体素质,而非培养人的某一领域专业知识的理念,积极探索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中外师资队伍,项目开设双语课程共计16门,能够承担双语或全英文教学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以上;推进了学校本科教育课程国际化的改革,鼓励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批判性思维理念贯穿于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拓宽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空间;促进了大学国际化的进程,提升了学校整体国际化办学水平及综合竞争能力,为进一步促开放办学、助力学校顺利实现向应用型转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教学和教研活动有序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应制定部门校历,定期组织召开培训、教研和管理会议,传达中留服对IGEC项目的教学要求、内审及外审规定,贯彻落实国际通识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美国课程特点、授课方法和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的教研;探讨中心和学生管理的改进方案等。具体内容包括:IGEC课程大纲要求、IGEC教案书写、如何进行IV、课堂教学反馈及调整方向、教学方法讨论、外审教学材料准备会议、期中、期末考试教学总结等。由于国际通识教育师资要求较高,需要知识面广的国际复合型教师,因此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每年暑假组织IGEC项目学术交流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课程大纲设计、班级活动、作业和评价、国际通识教育在中国的教学及实践等。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在参加中留服培训后,再次进行培训和经验分享,力求将国际通识教育的理念渗透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阅读全文

冶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一、充分利用网站资源,强化学生对冶金工艺过程的全局观

网络是现代社会良好的资源平台。在冶金行业,由国际钢铁协会发起成立的钢铁大学网站是行业内认可度较高的专业网站。该网站涵盖的知识面较广,主要使用对象为在校师生和企业员工。在网站上,可以使用钢铁生产的所有原理,包括基本知识、冶金工艺、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等。然而网站最突出的特色不是对这些知识的应用,而是一系列灵活的、涉及炼钢生产的像游戏般的模拟。这对于年轻大学生们来说,很具有吸引力。我校冶金工程专业自2010年开始对国际钢协举办的网络炼钢大赛给予了高度关注。经过两年时间对该赛事进行深入调研和初步探索之后,于2012年参加了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武汉科技大学协办的“2012全国网络虚拟炼钢大赛培训班”,事后就培训的相关内容结合钢铁生产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巧,发展成专门的一门课,并将这门课纳入到我校的“个性化教育”实践环节,同时每年筛选出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全国炼钢大赛。2013年3~4月,还曾协助河北省冶金学会承办了河北省首届网络模拟炼钢大赛,获集体三等奖。

通过这两届“网络炼钢大赛”的开展,教师们发现学生参加大赛,有助于其将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网上模拟转炉炼钢工艺时,学生必须首先对炼钢的工艺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熟知钢铁料和造渣材料的加入时间与方式、氧枪的操控制度(何时开始吹氧、纯吹氧时间、氧流的大小)等各个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有机结合到一起,运用到冶炼过程中,最终炼得符合规格要求的钢种。事实上,网络模拟炼钢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当“炉长”的感觉,并有助于其建立炼钢工艺的全局观。通过成功地冶炼一炉钢水,不仅使学生将整个钢铁生产串联起来,了解各生产工艺的原理、特点和操作,还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自我成就感,加深了学生与本行业的情感。最后,通过对毕业生的回访了解到,他们在进入企业参加工作轮岗时,在很多岗位上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网络炼钢培训使其对工艺的各个环节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也熟知了相应岗位上的操作。由此可见,网络炼钢训练对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开展实验室开放项目,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而实验室开放项目与普通的实验相比,在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的要求更高。作为成立不久的新专业,面对科研基础薄弱、设备和经费不足的局面,如何促进实验室开放项目的顺利开展并且保证实施的效果,是全体教师关注的焦点。为此,系里分别从硬件环境、软件师资和参研学生的筛选三个方面进行了充足准备。首先,冶金工程专业的实验中心经过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不仅新增了感应炉、高温烧结炉等一系列教学科研设备,实验中心的布局及环境也得到了良好的提升,为实验室开放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证。其次,在师资方面,经过自愿报名和专家组评选,最终挑选有经费、有能力的优秀教师指导开放项目,从而为项目的选题、经费和实施提供了保证。最后,在实验室开放项目的学生人选方面分三个阶段进行选定。第一阶段,对自愿报名的学生进行摸底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学习成绩和学习时间的投入多少,选择成绩较好且学习时间投入较少的学生,这样能保证被选中的学生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项目的执行;第二阶段,对选择出来的学生进行简单的项目背景介绍,引导其进入课题,之后分配给学生一到两个月的自学时间,深入全面地了解课题,这是为了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查阅文献的能力;第三阶段为课题答辩环节,学生需要将查阅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消化吸收,完全理解之后再在答辩环节表达出来。通过答辩的学生才是最终参加开放项目的人选。选定学生之后就可以深入开展项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即从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方案的制定到具体的实验操作,以及后期的数据处理等全部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则主要起到“三导”作用,即“引导、指导和督导”。因此,学生执行项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很好地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充分利用生产实习,强化学生的职业认识

我校的实践环节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个性化教育、专业技能培训、毕业设计(论文),其中在生产实习中,学生与企业的直接接触时间最长,且有充足的机会与现场工人师傅讨论交流,这是强化其职业认识的最佳途径。目前国内高校生产实习的主要方式有跟班式、参观式、现场讲座式以及座谈交流式。考虑到我校的生产实习周期短(一般2到3周)、任务重(炼焦车间、烧结车间、炼铁车间、炼钢车间、炼铸车间等)以及学生自身的安全问题,历年来的生产实习多采用“参观式”。整个实习下来给学生的感觉就是“走走看看”,学生缺乏对岗位的深入了解,印象不深刻,实习效果较差。为此,自2012年开始专业对“参观式”的实习方式进行了改进,并增加了现场讲座式和座谈交流式。在“现场参观”的过程中,要避免“走马观花”,首先要对学生们明确实习的目的,及时下放任务书及实习计划安排,然后有选择、有重点地参观:对有高炉、转炉、轧机等设备的车间,多分配时间,多做讲解;对炼焦炉、烧结机、制氧机、缓冷机等附属设备则“提纲挈领”式讲解。带队教师要尽量安排时间让学生向一线工人师傅取经,内容包括现场操作经验、岗位特点、工作制度等,使学生对各岗位有充分的认识。“现场讲座式”实习方式是邀请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为学生讲解其负责的设备(如烧结机、高炉等)特点及该设备在整个工艺流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基本原理等内容。有的工程师在讲座的过程中还进行现身说法,就大家敏感的考研、工作、自身职业发展和钢铁行业的历史规律、最新动态等内容进行互动交流,效果颇佳。“座谈交流式”实习主要是请有经验的现场人员为学生解答一些参观过程中遗留的与实际生产相关的问题,并就其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本行业的了解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本行业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