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综合实践课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综合布线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摘要:综合布线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理论知识多学科交叉;教师分组演示占用课时过多,学生练习时间不够;演示技术细节看不清楚;学生实际操作不规范、不熟练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几方面进行了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字:课程改革;翻转课堂;综合布线
综合布线是智能大厦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双绞线、光纤等传输介质和信息模块、配线架等连接件将电脑,电话等数据终端和信息系统连接起来。综合布线课程是通信专业、计算机网络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今后该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针对该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我们进行了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多学科交叉,理论知识多而杂
综合布线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工程技术。内容涉及工程预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建筑技术等多个学科。由于课程重视实践操作,理论学时有限。因此,教师讲授多为介绍性地快速浏览,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也很难和实践操作联系起来,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脱节。许多教师甚至取消理论教学过程直接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对综合布线课程只知其形,不知其意。
(二)操作演示教学,效果欠佳
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践
[摘要]高校专业课程是进行课程思政的主渠道。专业课程隐性融入思政元素是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的的有效途径。综合商务英语课为商务英语专业累计学时最长、授课内容最丰富的课程。以该课程为研究对象,进行思政设计,开展教学实践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几方面探索课程思政实现途径。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机联动,分析取得的成效,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实施路径
一、引言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2]这说明,高校各学科专业下每一门课程都应发挥思政作用。“综合商务英语”是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开设时间长,课时占比多,需要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发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作用,服务立德树人,培根启智,使思政融入课程并落地。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研究对“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开展实践研究。
二、对“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的理解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反复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持以德为先”和“完善德育评价”。[3]“立德树人”“德育育人”处于突出地位,这为高校课程思政内涵进行了精准定位。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4]。具体到应用技术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层面,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当根据授课单元主题,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思政内容,一方面传授商务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增强学生语言综合运用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特定商务情境下进行交际,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商务素养。另一方面,积极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了解、关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与现状,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家国情怀;同时学生应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四个自信,塑造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在运用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活动方面,教师起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组织教学要素,重点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及其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突破自我、进行探究、认真负责的良好品质品格,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在思想意识、态度行为方面打下基础。在课程评价方面,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培养学生诚信敬业的态度,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认真做人、做事的责任心。
三、“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实践的设计及实施
机械设计综合课程改革实践
摘要:
在对“机械设计基础和课程设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综合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应用;采用“翻转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辅助设计作用,能够使课程设计质量上一个台阶;通过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建立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以及考评标准,切实推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质量与作用。
关键词:
综合课程体系;改革;机械设计基础
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步发现了以下问题
1.1课程设计以齿轮减速器为内容,通常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三、四周之后单独进行,有的专业甚至在下个学期才安排课程设计。这就造成了一个体系中的理论和实践的分离。使学生对理论分单元的理解缺乏系统的概念,忽视各个部分间的联系。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体系。
1.2课程设计时间共2周,除去教师开始布置任务、专题辅导(结构工艺设计计算和CAD绘图)和学生做必要的准备工作之外,学生要在1周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结构设计计算和绘图工作非常困难,没有时间进行系统消化和思考。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
摘要:当前,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基于此,本文以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主题来展开分析,详细阐述了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学制度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当前的小学教学工作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就要注重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展,从而体现出教学目标以及办学特色。但是不可否认,我国农村小学在开展和实践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
一、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实际的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此不太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常被其他学科所占据,教学质量较低。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和领导也不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没有将其安排到抽测科目中,这也就进一步导致教学质量久久不能提升。第二,教师自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升[1]。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小学时期的学生应当将自身的学习重点放在各文化课上,所以一味地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好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考试中不能够被体现出来,所以课程的开展受到严重的阻碍。第三,对于农村小学教学工作来说,教师存在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部分教师对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或是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时,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涵,导致课程的开发重形式轻过程,且形式过于单一,存在资源不足、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第四,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基础性条件的支持和辅助,大部分农村小学由于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开设校本课程的难度较大。
二、促进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可行性策略
新劳动教育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对策
【摘要】本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和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意义,并提出利用网络技术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结合flash动画提高想象能力、利用电子白板增强交流互动和采用微课教学巩固数学知识四点策略,对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方面,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受到教学观念的影响,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时往往将重点放在了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上,而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无法充分掌握学习技巧,在学习时过于依赖教师提供的基础方法,难以形成自己的逻辑思想,这种方式虽然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升学习水平,但容易让学生产生惰性,对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没有太大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不会进行多方面的讲授,只是抓住重点对学生讲解,且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感降低,学生不会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学习,导致整体教学效果欠佳。
二、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意义
通过对目前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得出,科学合理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进行改变,能够有效落实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同时,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形式,不仅使教师获取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已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优化,而且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促进对学生逻辑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
小学教育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摘要】为了积极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因为其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和实施方式冲击着传统的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以及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现状就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思考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批评纠正。
【关键词】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学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增长点,是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帮助教师让学生走出原本封闭的空间,有助于小学教学换发新的活力和生命力。《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传统注重知识传授、接受学习、管理过于集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充分发挥评价对于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小学教育专业《综合实践活动》与课程改革
首先,相比于传统的教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更加的综合化。要想实现课程综合化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需要教师有足够的专业基础和教育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师没有体验过《综合实践活动》,出于对课程相关理论的狭隘认识很难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和是指,在教学中无法合理的设置以问题探讨为主的课程。其次,学校课程的权利不断的加大。《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学校具体实施的课程,国家只能宏观的进行实践活动纲要制定,地方只能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具体的操作以及规划需要由学校进行制定,这对学校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最后是课程学习方式的改变,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由原来的传统教学变为探究式教学、实践式教学以及研究式教学。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各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新兴的一门课程,它是基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下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和内容转变的重要变革。它不是小学课程的简单翻版,是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教师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的重要保障。
二、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思考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研究性学习
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软件工程论文
一、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原有的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中存在着重理论学习、轻实践训练的认识以及重视课内、轻视课外的倾向。(2)实验教学体系中仍旧以验证性试验为主,虽然所有课程的实验项目开出率为100%,但其中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占总实验项目的比例有待提高,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缺乏对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配套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尚未健全。(4)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缺少开放性实验;缺少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缺乏具备行业工程领域背景和国际化背景的创新实践教学团队。
二、确立并完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
参考2011年软件工程专业国家规范,明确了软件工程专业实践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依托维森公司和行业企业,联合制定新的软件工程人才实践培养目标,即培养能够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具有软件工程开发、应用、维护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能够从事软件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开发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要求如下:1.基本实践能力要求:应该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优良的外语水平;具有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2.综合实践能力要求:应该具有综合分析、设计开发和项目管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具有知识获取、知识更新和持久学习能力。3.创新能力要求:具有追踪软件行业新理论及新技术能力;具有技术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能独立完成一定规模项目的研发工作。
(二)培养方案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究
摘要: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减少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增加工程性,更符合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出发,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对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提出新的思考,建议对标能力需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设计能力为中心,通过知识领域划分课程,优化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符合应用性本科高校定位的工程人才。
关键词:成果导向;反向设计;知识领域
0引言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工科专业,在大部分的高校中均有开设,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均为沿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加入新课程进行调整,这样的调整方式无法适用于目前新技术、新业态下机电行业的深刻变革,从而使得教学脱离行业实际需求,导致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并不匹配、应用型本科高校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技术应用能力始终无法提升等一系列问题。武昌首义学院是一家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本科高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该校的重点工科建设专业,其原有课程体系中存在强调理论分析,工程应用性较差,其课程体系对应的能力要求与学生毕业所需能力需求不匹配问题,自2018年开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采用工程教育认证中成果导向理念,结合调研结果及学生能力的实际情况,重新确立专业人才培养能力需求,梳理学生的能力缺项,通过能力成果导向方式,反向设计并调整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环节比例,建立从理论到综合性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梳理知识单元,强化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探索了一条符合工程应用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建设新模式。
1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针对原有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体系建设的三个新思路。1)以“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础,“机械专业教育五大知识领域”为核心,梳理课程体系结构。课程体系的建设应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来进行,专业参考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学生能力需求,以机械专业教育五大知识领域需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2)成果导向,对接行业需求,调整课程支撑,优化实践体系。通过举办行业专家座谈、对毕业生访谈及企业调研等活动,确立专业学生能力需求,明确学生能力培养目标。通过以上座谈及调研数据统计中发现,企业及学生均认为目前课程系统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缺乏;二是专业课程无法满足现在先进制造产业的人才需求。针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成果需求,反向梳理课程体系对应的能力需求,在课程体系中增加综合性实践环节,并结合学生已有条件,融入先进制造相关课程内容,提升课程系统与产业发展现状的匹配度。3)以专业建设成果为基石,强化专业特色。在前期的专业建设中,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拥有模具和数控技术专业方向,具备完整的实验室和课程体系。除此之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2016年初通过产教融合项目建设完成机器人综合实验室。自2016年起,专业两次申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于以上条件,后续课程体系建设中,专业以传统制造类体系为基础,结合校企合作资源,以学生能力需求为中心,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构建融合先进控制技术、智能装备技术的先进制造课程体系新方向。
2修订培养目标,依据知识领域梳理课程内容,建立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