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教育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综合教育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综合教育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建设

一、构建全程实践课程体系的现实依据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及其要求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主要进展以下:一是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课程的综合性,打破了以往基础教育课程过早开始分科教学、造成知识系统性、完整性欠缺的局面,使学生能够对知识和世界形成整体认识;二是新基础教育课程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在小学高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小学生提供贴近社会生活的机会,发展综合实践能力;三是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勇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四是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对当前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特别是实践课程设置应具有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意识,体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协调的现代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实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功能。

(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

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时间不长,还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其专业建设存在诸多不成熟的地方,特别是其课程体系的建构尚处于探索阶段。当前,小教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没能有效融合,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小学教育相脱节;另外,在实践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并没有作为一种课程去建设,实习内容单一,实习任务只限于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而教育科研、教育行政、教育调查等其他教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极大地忽视,因而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难以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此,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要不断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建立实践课程体系,促进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三)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需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如果像过去一样,将学习期和工作期截然分开为两个阶段,人们仅仅拥有学校学到的知识,那将难以适应知识的更新速度和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需求。由此,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备持续学习能力,满足他们终身发展的需要。早在1991年,美国劳工部就对终身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做出明确的规定,包括: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交流思想和信息;计划和组织资源;理解和设计系统;解决问题;使用技术;运用数学概念和技术;与他人共事。目前的高等教育课程常常只限于特定领域的知识技能,从终身学习的需要出发,坎迪等呼吁大学课程改革要以终身学习知识技能作为核心,其次一级是通用性知识技能,最后表面层为各学科内容和情景性知识。终身学习的社会现实使传统高等教育课程面临巨大挑战。作为培养教师为己任的师范院校,应该在教学目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学生成为兼具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性精神的人才。

二、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构想

人才培养是一个完整、动态和渐进的过程,高师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构建要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这一构筑思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框架如下:在时间维度上,实践教学贯穿大学四学年八学期,体现全程性;在目标内容维度上,实践教学包括专业情意、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体现综合性;在实践课程的实施上,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体现开放性;在实践课程评价维度上,通过课程考核、职业技能展示。

阅读全文

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的讲授实践与总结,首先分析了当前我校《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现实中大致存在着的两个方面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索,强调本课程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注重与基础英语、专业课程、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的衔接和配合,并运用更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灵活多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并培养自学能力。

关键词:

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化学专业英语》是我国各个高校化学类专业学生的必(选)修课程,是化学专业与英语知识密切结合的一门文理兼顾课程[1]。分析《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这个薄弱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对策,这业已成为当前有关教学改革的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关键课题。

1教学实况综括

2004年以来,笔者一直从事《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在多年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现实中大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2-4]:一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基础素质呈现“三差”,教学效果欠佳。目前,各高校和学生对《化学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基础英语,教学地位明显偏弱,开设难度和随意性极大,任课教师积极性屡受打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计算机基础操作水平不高,多数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习惯于被动听课,过多依赖任课教师的讲解,学习效果很一般,尽管最后修得了学分,但其实际应用能力并无多大的提高。另一方面,课程内容多而专业,学时短、教学任务较艰巨。化学专业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学时少却要求颇高,教学难度过大。要想在36学时内兼顾较为系统的讲授内容和扎实的教学质量,确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此一来,任课教师明显感到疲于应付,而学生大多觉得复杂生硬、枯燥难学,常常恍如听天书,造成了师生双亏的不良局面。

阅读全文

大学通识教育分析(5篇)

第一篇:大学英语教材通识教育分析

摘要:

本文首先阐明通识教育的概念、基本内容和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外语教育研究;接着对教材、大学英语教材进行概念界定,并简要论述国内外教材评估的相关研究;然后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通识教育理念和教材评估理论结合起来,从六个方面构建通识教育理念下的教材评估内容,并依据此内容对《全新版大学英语》(第2版)综合教程学生用书1-4册进行分析。通过对该套教材的社会与文化、科普与环保、政治与历史、文学与艺术、家庭婚姻与友情、教育与心理六个方面内容的统计与分析,发现教材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关键词:

通识教育理念;《全新版大学英语》(第2版)综合教程;教材分析与评估

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程,由于其“基础性”和“必修性”,使其可以成为实现学生通识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英语作为当今世界的一门国际化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应只有语言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材是教师组织各种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主要材料。因此,大学英语教材作为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编写与评估是否应吸取通识教育的理念,这一话题近些年来在外语界引起广泛关注。

一、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外语教育研究

阅读全文

“三结合”科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研讨

摘要:科教融合整体化育人模式,是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重要途径。辽宁科技大学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团队,依托科研平台和学科团队,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构建“本研结合”“学用结合”“研创结合”之“三结合”科教融合一体化育人模式,为构建深层次改革提供理论支撑,是破解科教融合育人体系建设面临问题的有效方法,从理念、方法和机制等层面建立全新模式。

关键词:新工科;三结合;科教融合;育人模式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发展,为21世纪工程教育挑战提供中国智慧、作出中国贡献的重要举措。为培养未来工业和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工科毕业生在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要求的同时,还需具备新工业革命时代和创新经济发展需要的基本工程素质。新工科计划对人才培养提出全新要求,探索建立适应新工业革命时代和创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新工科建设核心任务之一。新工科教育改革已成为研究热点和高校发展的核心课题,探索建立适应新工业革命时代和创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一、传统教学模式科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科教融合是高校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存在着科教融合制度体系不健全、科教融合教学模式不完善、科教融合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长期阻碍教师科研反哺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得高校普遍存在科研学科建设与本科人才培养“两层皮”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是理念落后、创新不足,导致教育管理体制僵化、科研至上和轻视教学研究,导致教学与科研分离,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分离,人才培养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工程师素养缺失,专业知识应用困难,不同学科交叉困难,直接造成毕业生无法适应未来工作和产业发展需要。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内涵发展和新工科建设具有极大的负面效应。因此,解决高校科教融合的问题已刻不容缓。

二、新工科背景下科教融合整体化

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新工科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深入,新工科教育可概括为“五新”:

阅读全文

三结合科教育人模式探索与研究

摘要:科教融合整体化育人模式,是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重要途径。辽宁科技大学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团队,依托科研平台和学科团队,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构建“本研结合”“学用结合”“研创结合”之“三结合”科教融合一体化育人模式,为构建深层次改革提供理论支撑,是破解科教融合育人体系建设面临问题的有效方法,从理念、方法和机制等层面建立全新模式。

关键词:新工科;三结合;科教融合;育人模式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发展,为21世纪工程教育挑战提供中国智慧、作出中国贡献的重要举措。为培养未来工业和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工科毕业生在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要求的同时,还需具备新工业革命时代和创新经济发展需要的基本工程素质。新工科计划对人才培养提出全新要求,探索建立适应新工业革命时代和创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新工科建设核心任务之一。新工科教育改革已成为研究热点和高校发展的核心课题,探索建立适应新工业革命时代和创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一、传统教学模式科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科教融合是高校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存在着科教融合制度体系不健全、科教融合教学模式不完善、科教融合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长期阻碍教师科研反哺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得高校普遍存在科研学科建设与本科人才培养“两层皮”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是理念落后、创新不足,导致教育管理体制僵化、科研至上和轻视教学研究,导致教学与科研分离,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分离,人才培养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工程师素养缺失,专业知识应用困难,不同学科交叉困难,直接造成毕业生无法适应未来工作和产业发展需要。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内涵发展和新工科建设具有极大的负面效应。因此,解决高校科教融合的问题已刻不容缓。

二、新工科背景下科教融合整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工科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深入,新工科教育可概括为“五新”:

阅读全文

混合式教学模式反思

摘要:在现代化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势而出,文章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究该教学模式的优缺点,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及技术,提出改进构想,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雨课堂;过程监督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促使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上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混合式教学模式被提了出来。混合式教学就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并实现了从单向的知识传递到通过交流、协作达成主动的知识建构。这种教学模式在国外出现得较早,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Marton就提出了融合多种教学手段的深层次学习模式。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混合式教学或学习展开了探究。现今各发达国家已经形成各种各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各门各类学科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的教育教学也有意无意地含有这种教学模式,但是直到21世纪初,这种教学模式的提法才崭露头角。何克抗是我国较早研究混合式学习的学者之一,他指出混合学习就是要结合传统学习方式与E-Learning的优势,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念在我国一经提出,各学科的教育者都纷纷把微课、MOOC课、私播课(SPOC)等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融合起来,使得混合式教学的优点得以部分体现。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情况

最近几年,我们以电路原理课程为例,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1],教师线下制作每次课的预习任务、课中讲解课件、课后复习巩固等教学安排。预习任务力求简单易懂,可以考虑概念、基本公式及简单应用等方面的内容,针对每次上课的内容出5-10道题,涵盖该次课的主要知识点。课中讲解课件,要求连贯呈现该次课的主要知识点,并配3道左右稍有难度的练习题或思考题,供课堂讨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用。课后的复习巩固,可以是知识要点总结回顾或配2道左右综合题,以帮助同学们对知识点的融汇贯通和应用提高。教师根据每次课教学内容配以对应的视频,此视频可以是自己录制的,也可以是线上的微课、MOOC课、SPOC等资源,可穿插在课前、课中、课后。成绩考核方面,教师把“雨课堂”教学平台生成的课前预习、课中听课与互动练习、课后练习的成绩,以及电路仿真的实验成绩,按照一定的权重,综合形成真实反映学生情况的平时成绩,起到一定的过程监督和考核作用,再结合线下的期末考试,最终得出总评成绩。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阅读全文

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创新教学分析

【摘要】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对现阶段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充分的了解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等多方面的问题之后,有针对性的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课堂进行全面的创新和改革。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够为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整体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创新教学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是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产生一定的厌恶抵触。因此,教师就必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有效的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整合,充分的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的进行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这样才能够为后续的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的深入开展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

一、现阶段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落后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部分的学校并没有根据实际要求进行教材的更新,这就导致了实际的学科内容落后于教育的发展,从而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科成绩和综合水平的提升。另外,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的教师都是根据以往的教案来进行教学,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求来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特别是在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之后,部分教师仍然没有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调整,这就导致了实际的多媒体教学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化现象。

(二)教学方式单一

阅读全文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内涵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模的迅速发展,内涵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凸显。在分析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改革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内涵发展的基础上,探索了西南林业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性及其路径选择,为促进西南林业大学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内涵发展;继续教育;发展路径;专业设置;西南林业大学

随着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以及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实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内涵式发展作为总的指导方针。当前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仍然停留在“扩规模、促发展”阶段,内涵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因此,推进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专业设置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关系到培养目标和教育质量[2]。为加强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促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健康、有序、协调发展,2016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的首份文件———《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办法规定,自2018年起新入学的继续教育学生按照目录内专业进行招生,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须在本校已开设的全日制教育本、专科专业范围内设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专科专业。这是我国深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大举措,必将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内涵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性

(一)顺应生源锐减的客观需求

随着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出台、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面临着严重的生源危机[3]。以2012—2016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为例,在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逐年稳步增加的情况下,从2015年起,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专科招生规模首次出现明显下降(表1),较2014年减少28.85万人,而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比上年增加15.95万人。从云南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的情况来看,从2014年开始,云南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出现明显下滑,相比全国而言,提前1年进入生源下降阶段,而云南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同样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例如:西南林业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主要以函授本、专科专业为主,从2012—2016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规模可以看出,2012—2015年招生规模基本能保持稳定,2016年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如图1),且专科招生人数达39.9%。随着教育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2017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函授专科专业基本停止招生,生源下降是不争的事实,面对日渐萎缩的学历继续教育市场,生源竞争日渐加剧。因此,西南林业大学学历继续教育依靠生源规模促进发展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内涵式发展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提升教育质量的内在需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