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

手机传感器物理实验研究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传感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用智能手机加速度传感器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传统频闪照片实验在高中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低。而手机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小组合作实验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手机传感器的功能,并在实验过程中感受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操作强,更直观,体现了核心素养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智能手机;加速度传感器;实验教学

1引言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探究是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物理中很多概念的建立、规律的探索与应用都与实验探究密不可分[1]。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传感器、手机APP作为新兴技术,开拓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思路。一些难以测量、不便观察、效果不明显的难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同时提升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体验感和创新意识[2]。《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增加了“用手机传感器测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从手机加速度传感器测出的曲线直观地认识自由落体运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学生的团队活动精神。本文重点介绍手机加速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小组实验探究过程,为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提供参考。

2智能手机传感器

智能手机有多种传感器,可以检测加速度、光、声、磁场、力等各类非电信号,对周围环境的力、热、声、电、磁等物理量进行从简单到复杂的测量,并转化成电信号,供实验者分析[3]。实验借助加速度传感器软件(Accelerometer),它可以探测三个方向(x,y,z)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软件工作界面如图1所示,实验设置f=10Hz,本实验加速度的方向沿z方向。

3利用手机加速度传感器开展实验探究

阅读全文

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思考

一、探究式教学情境的创设

新课标理念下,新教材的出台对高中物理教学成效提高了更高的要求,而探究式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并进一步促进高中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与提高。探究式教学情境倡导由物理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思想,而新教材所涉及到的物理原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等绝大部分教学内容都需要遵循这种教学思想,该自主探究教学活动的一般流程为,首先由教师对高中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进行引导,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索该教学活动的内容,继而要对所研究的信息加以整理,最后利用科学验证的方式来对所得的结论加以检验。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能够契合现阶段新课标下的创新教学,它能够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起到有效激发的作用,并培养高中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可持续发展与物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打造高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物理教学课堂

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基础学科。因此,针对于高中阶段的物理学教学,要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实验教学”是指,以课本理论作为基础,通过物理实验去验证课本中的教学理论,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水平。在新课标下,物理任课教师能够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物理科学实验的意义,并养成用科学方法验证物理结论、解决物理问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在物理规律的研究过程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物理协作学习能力

新课改倡导一种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教师所创设的一些小组活动情境,能进一步的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为此,针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物理教师首先要制定科学的物理课堂教学目标,即明确教材中小节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要求。以《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课程为例,任课教师要参照教材中的教学任务分析,对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涉及到的实验内容和推理方法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通过对大小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理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情况进行实验研究,帮助学生探究落体运动与空气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高中生对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的理解,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其次,任课教师要制定一个有关于《自由落体运动》课程的可测可行合作目标,运用合作分组式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以4人组成的若干个小组,由其中两名学生分别令一张薄纸与一张硬纸片(体积相同的铁球和塑料球)等不同重物的物体进行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演示实验,由另两名同学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继而得出重的物体相对于轻的物体下落速率会更快一些,以对高中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行更好的培养,继而由教师指导学生之间共同协作进行牛顿管实验,从而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帮助学生加深对其概念的理解。由此可见,一个科学的合作目标可以使高中生明确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与他人合作的环节,从而发挥出合作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调控和凝聚的作用,这也是教学评价和活动的重要标准和依据。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实验,包括记录数据,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继而得出想、结论都需要通过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为学生提供探究思路与方法,从而突出新课改体念的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最终得出自由落体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结论。通过该教学活动合作环节,有效的对高中生的勤于动脑、动手与动笔习惯进行了培养,从而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力量,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技能与物理水平。

四、结语

阅读全文

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目标设计探究

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成果,就要在教学设计环节苦下功夫。本文以高中自由落体运动为例,探讨了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以期为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目标

引言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最关键、最基础的个人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方式指明了方向,还展示了其个人的知识积累、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因此,如何利用核心素养建立科学的物理教学体系,使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成为现代物理教学必须解决的课题。

一、结合生活经验,培养物理观念

在物理学习环节,学生的学习观念决定了其日后的学习能力。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对当前的课程要求、教学目标形成比较明确的认知,就会以更高的积极性参与到教师的授课活动中。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部分班级面临着发展与要求之间的矛盾,即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快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会采取“教师引导,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在忽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情况下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由于缺乏物理认知,学生无法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及时做出反馈,导致物理教学停留在背概念、记公式的肤浅层次[1]。要想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教师就要结合生活环境、教育资源等多方面因素,调整教学形式,为学生设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物理学习观。在物理教学中,物理观念是帮助学生从物质的视角理解运动、能量等基本观念的重要因素。教师应结合当前教学内容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从而为后续的物理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以高中阶段的“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教学为例,在下发教学任务前,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整体教学进度制定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具体定义,使其明确哪些因素的参与会影响到物体的下落快慢。在教学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或模拟实验进行论证。比如,部分学生对以前学过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仍有深刻印象,认为物体的下落不受重量的限制,但受生活观念的影响,也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下落物体”的形状、大小、重量可能会影响到物体的下落速度。此时,教师可让学生裁剪两张大小不一的白纸,在同一高度同时放下,使白纸做自由落体运动。在观察自由落体现象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两张白纸的下落速度存在差异。在这种实验结果下,学生个人猜想与实验结果之间形成矛盾。但教师此时不应直接为学生解答,而是要求学生对白纸下落速度的差异进行科学假设:两张白纸不同的下落速度是否与白纸的形状有关?通过课题与实验内容相结合,学生养成了关于“物体与运动”的科学素养,从而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实验器材,提升物理技能

阅读全文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新课改论文

1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目前高中生都是“95”后,他们已经意识到了物理学科的重要性,但是,在学生群体中,依然存在着两级分化的问题,很多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复杂、难度高,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教师教学活动存在严重的形式化与重叠化问题,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下太多的问题,这不仅无法提升教学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中物理教学成效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下,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2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是需要具有一定条件的:第一,物理教学活动需要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进行,回归教学本质,帮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理念,着力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高中物理教学活动需要将新课程改革理念落实到实处,注意转变学生落后、不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第三,高中物理教学活动需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让学生能够掌握物理知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能够体会到学法的意义,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3.1精心准备学案

学案决定着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成效,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案是物理课堂的导向,因此,教师必须要精心的为学生来准备学案,学案的准备需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认知水平相符,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教师的思路,让他们的学习更加具有目的性.例如,在准备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学案时,教师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该门课程是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学知识的巩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这两个知识点有基本的认知,物体下落在学生的生活中也十分常见.这就能够确定学习重点,即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运行的概念与性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教学难点就是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下落与重量的关系.这一节的学习能够确定为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识技能上,应该让学生理解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发展历史,实验证实方法等;在过程方法上,可以利用伽利略实验帮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认识到猜想的意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可以以史实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帮助他们养成科学的学习观念.对于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可以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各类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阅读全文

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物理学史的对策

摘要:物理知识相较而言有些抽象,所以很多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并不感兴趣。然而,在高中阶段,物理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物理学史,这些物理学史足够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加丰富,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将物理学史融入课堂教学。本文从规律产生、导入情境、史实问题、课堂实验、课题研究五个方面入手,阐述了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学史;课堂教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成为主体,要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要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行培养,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而物理学史揭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将科学的本质搞清楚,可以让学生快速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可以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可以让学生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进而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下列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一、通过揭示规律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

学生是否能理解知识可以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影响。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没办法理解知识,甚至觉得物理知识很难学。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发现,将物理学史融入课堂教学,对物理规律的产生过程进行揭示,可以将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让学生快速地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的时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入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借助这一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可以亲眼看到,如果把一个小球放在斜面上,然后静止释放,小球会滚到另外一个斜面上,并且会上升到和释放点差不多高度的位置上。之后,教师可以将伽利略的猜想说出来,即,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微小的高度差,是因为小球在进行运动的时候与斜面产生了摩擦。如果没有摩擦的话,小球会在另一个斜面上上升到与释放点相同的高度上。通过这一猜想可以得到这样的推论:如果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是很小的,那么小球想要在这一斜面上到达原来的高度就需要路过很长的路程。如果第二个斜面是水平面,那么小球是没办法达到以前的高度的,一般会沿着水平面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持续运动。通过这段史料,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摒弃以前的错误观念,全面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由此可见,通过规律产生过程的揭示,可以将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让学生快速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通过课堂导入情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物理学史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教师可以在创设课堂情境的时候将物理学史利用起来。例如,在教学“电磁感应现象”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教学情境法利用起来。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奥斯特在探究电流磁效应的时候遇到的有趣的事情利用起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奥斯特上了大学后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电力、磁力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好奇,想要进行探究。因为奥斯特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所以进行了多次实验,但是因为对相关知识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实验结果一直都不是很理想。在十五年后的一天,奥斯特在上课,忽然之间想起了他一直在研究的课题。此时,他有了一个想法,做了一个实验。奥斯特将一根特别细的帕丝和伏打电槽连在了一起,并在与帕丝下方平行的地方放了一个磁针,并用玻璃罩罩在了磁针上,在连通电源后,磁针居然动了一下。因为奥斯特一直在关注物理现象,所以看到磁针动的那一下,其他学生根本没注意到。在看到磁针动了那么一下后,奥斯特居然兴奋地摔了一跤。通过这个物理趣事,学生可以感受到物理学家激动的心情,可以调动起学习的兴趣,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出相应的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独特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

阅读全文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思考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计算机教学软件的产生,给学科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并化解了课堂上存在的技术问题.对于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师要充分研究,并熟练使用教学软件,从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果.

一、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十分普遍,起到的辅助作用也十分明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多媒体为辅助或者依托.在遇到一些需要重点呈现,尤其是清晰呈现运动过程的教学范畴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效,使学生在头脑中构建清晰直观的认知,帮助学生认识物体运动的过程,把握其中的运动规律.例如,在讲到一些物体的运动过程、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时,由于运动过程非常迅速,画面稍纵即逝,为了让学生对于整个过程有深入的理解,对于全过程都有细致观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细致呈现运动方式,帮助学生认知运动的规律和实质,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教学.多媒体教学在实现物理高效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视频、音频等讲解教学内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物体自由落体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讲解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使学生直观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这是保障课堂实效的基础.一方面,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结合教学主题有针对性地搜寻资料.另一方面,对于多媒体的使用,教师要非常熟练,借助计算机软件对搜集到的视频图片资料进行编辑整理等,将最好的资料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精心设计演示实验

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是教学重点.高中物理中的不少实验都是以教师的演示方式展开,一些微观或者学校现有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还会以模拟实验的形式展开.基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这些基本特点,使学生在参与实验时主要以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为主,自主操作实验不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实验教学的孤立感,参与程度不高,学习兴趣也不浓厚.对此,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要给学生的观察过程设置问题或者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实验,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例如,在用牛顿管演示“自由落体”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制造一些让学生参与的机会.首先从学生中召集志愿者上台摇动抽气机抽气,然后由学生持牛顿管演示管内有空气和无空气时羽毛、软木塞和铜片的下落情况.有幸成为“主演”的学生倍感荣幸,体会很深刻.同伴的演示,增加了实验的可信度,拉近了学生与物理之间的距离,消除了他们对实验现象可能是老师特意操控的结果的怀疑.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的愿望,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演示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十分普遍.教师要适当将一些学生能够完成的演示实验进行开放教学,如上面的范例中让学生来完成演示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将多样化的元素引入课堂,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形成直观的学习感受与体验,理解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

三、有效利用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补充.在模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辅助设备,并且灵活组织与构建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模拟实验一般以计算机作为支撑,也会很大程度利用到多媒体.在模拟实验前,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准备,有时甚至需要提前做好课件,以保障课堂教学有效展开.很多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或者难以操作的实验内容,通常会以模拟实验的形式展开.例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原理较难理解,实物演示可见度小,而制成多媒体课件,演示其读数原理,并能调至任一刻度,让学生读数后由电脑显示正确结果,教学效果较好.又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是在气垫导轨上进行的,由光电门将滑块运动的时间传输到光电数字计时器,再将数据输入到电脑中,利用电脑进行一系列加速度的计算,将加速度与产生加速度的力进行比较,得到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建立牛顿第二定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接受电脑分析得出的结果,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将模拟实验引入高中物理课堂,使很多现有实验条件下无法在课堂上演示的物理实验得到展示,有利于学生观察这些微观实验或者是特殊实验的过程.教师要灵活利用模拟实验,化解实验教学中的难题,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阅读全文

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实用性

一、多媒体教学能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教学资源丰富、运算能力强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容量,将一些必要的板书提前用幻灯片做好,减少了板书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密度。学生在信息量大、教学资源丰富的条件下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如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落体运动》、《牛顿第二定律》中都需要多次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计算的工作量很大,以致很多学生在繁复的计算中对学习失去兴趣。如果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利用电子表格将公式设定,只要输入实验数据,计算结果就能马上得到(当然,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事先让学生明白计算过程所用的公式)。

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中,我们可以利用挂上数量不等的钩码并让它们自由下落,通过打点计时器测得纸带上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然后将测量结果输入电子表格,马上可以得到加速度的大小,节约了计算的时间。从表格中也可直接看到下落的物体质量变化很大(成倍增加),但它们的加速度变化却不大(变化是实验误差所致),因而得出自由落体的结论。由此可见,在物理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教者省时省力,而且学者乐学有效。

二、多媒体平台可以将一些无法演示的实验及现象不清晰的实验

通过动画或者特殊的播放方式播放出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实验,如平抛和竖落运动的实验,虽然实验演示很简单,但是运动却在瞬间完成,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清楚。如果采用高速方式拍摄这些运动,通过特殊的播放方式(慢放、祯播放),就可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平抛运动和自由下落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是相同的。还有一些微观现象的实验在普通高中无法直接演示,我们可以通过动画的方式模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核裂变中我们可以通过动画的方式模拟原子核在裂变过程中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核反应方程。在交变电流的实验演示中,我们虽然可以在实验中看到感应电流的大小变化,却无法使学生了解在什么位置电流最大、什么位置电流最小。这些实验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动画把动作放慢,这样就能比较直观地看到线圈在转动过程中各个位置的电流有多大。这样,学生对物理知识及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就显得直观而形象了。

三、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信息技术物理课堂研究

集计算机技术、视听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于一身信息技术,已经完全深入到了课堂教学之中,并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变革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育模式,进而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物理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大到宇宙天体,小到粒子、夸克都成为它的研究对象,微观世界的复杂和宏观世界的博大都需要在物理课堂中展现.信息技术的传递高速度、信息高密度、交互高强度、反馈高效率的特点正好与物理课堂的需求相吻合.因而,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已经也还正在引起物理课堂的深刻变化.本文从七个方面谈谈信息技术对物理课堂引起的变化.

一、动画模拟改变了知识再现方式

学生的物理学知识是对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理想化后的逻辑展现,纯属间接知识,学生在理解与接受上都有障碍.而信息技术的应用,用丰富多彩的声、光、电等各种信息,制作成形象有趣模拟动画,把文字、图片材料获得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把难以观察的瞬间过程形象化,把难以想象微观过程宏观化,把宇宙天体这些庞然大物缩小化,把经年累月才能观察的结果缩短化,难以实现运动情景模拟化,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知识的再现方式由枯燥的文字与静止的图片,变成直观、形象、虚拟的场景以及实景重现等多种方式融合,微观世界的复杂和宏观世界的博大在课堂上得到同步展现,学生从主动听、被动看变成全身心的投入,兴趣倍增,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比如,学习光电效应时,其实验规律不能全展现在学生面前,而用一只粉笔、一张嘴加上一套演示设备,学生对其本质根本无法深入的了解,制成动画后,光电子射出、收集都模拟出来,与演示的实验结果相结合,清楚的钳入了学生头脑.平抛运动的教学中,演示了小球的所做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的对比后,学生看得并不清楚,同时给学生将电脑模拟实验中的小球运动情景展现给学生,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跟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就变成自然而然,学生理解就显得轻松了.

二、实景再现改变情景的空间展现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产与科学研究,物理模型是在生活、生产与科学研究的对象中提炼出来的.在认识物理知识需要还原到实际场景中去,让学生把握物理规律的本质.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与实际场景有一定距离,这就形成了矛盾.现代信息恰好弥补这一缺陷,用家用数码相机、DV机、手机等数字录音录象设备在实际场景中,把课堂需要的情景录制,再用多媒体软件将这些资源整合,钳入多媒体课件中,在课堂上适时再现,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实际场景情形,这样就实际密切结合在了一起,避开空洞的说辞.比如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可以直接录制小球的下落过程,通过放映,选取合适时间间隔,让学生计算加速度,从真实的运动中认识到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三、数字化手段改变了探究方式

传感器是物理学研究的成果,应用到物理实验中,其数字化测量方法,与计算机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使研究者从繁重的数据处理中解放了出来,探究结果电脑智能化进行了处理.比如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小车上带上速度传感器,数据及时被传送到计算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一条直线,说明速度与时间是一次函数关系.再如,测量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实验中,使用电压传感与电流传感器,实验中所测得数据传入计算机中后,数据处理系统DIS自动绘制出电源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的关系是向下倾斜的一条直线,纵轴的交点是电动势,斜率的绝对值是电源电动势,数据计算机及时给出了结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