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自学能力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平面设计论文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做好平面设计的重要因素,学生们在实际的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要具有新颖的观念和思维,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要努力做到标新立异。在学生的各种能力中,比较缺乏创新能力,因此,在学校平面设计课程中,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或者是协作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要想发挥学生的创新性,需要以主体性的特点作为辅助,在对教学工具以及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尽量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行设计,在其感兴趣或者是熟悉的物品中找到设计的灵感,深入挖掘自身的创新能力。要打开学生的思路,对于同一问题可以找到不同的设计方式,然后将众多复杂性的物体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到其中的共性和个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取决于人们对于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的思维就会相对较为活跃,在实际的动手过程中会表现出其内在的潜能。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也不断提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对基础的知识进行讲解,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只有将基础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都明确,才能将平面设计的新颖性和独特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包括门面招牌,广告宣传等进行设计,增强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教学的展开要符合学生的创新心理。在平面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设计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创新心理进行培养。在此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创新心理进行把握,不能盲目地追求教学的形式,要将创新的心理分成不同的类型,充分认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等。可见,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要从这些思维入手。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学生们的思维出现了瓶颈或者是遇到了难题,教师应该不断对其进行启发,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要明确,创新的精神是靠后天的培养,只有不断地查阅相关的资料,在平常的生活中经常练习,这样才能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创新。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学生自学能力进行培养是现如今平面设计工作的重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们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来看,多数都是依赖于老师和课堂的教学内容,但是从社会发展以及对教学内容吸收的状态上来看,这种学习方式远远不够。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因为,从平面设计教学中可以看出,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广泛,如果学生们获得知识的渠道较为狭窄,只会限制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所以说,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们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在讲解课堂内容之后,要留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形成作业形式,让学生在课下也不断地进行思考。或者安排一部分时间布置若干综合训练课题(比如设计贺卡、各种产品宣传等),然后把时问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查找相关的资料及制作技术,通过不断地学习去完成课题。在课程结束前,可以根据课题的选择情况,组织同类课题小组进行交流,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就把常规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练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适应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一些比较大的设计课题,让他们从大体上了解课题制作的过程,以及课题制作过程中的制作步骤和思考方向,并让学生自己先看懂制作步骤,然后通过模仿做一些比较小的平面设计题目,这对于学生的自学、独立思考以及对设计的兴趣都将有很大帮助。
3利用命题设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平面设计教学必须加强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平面设计一般只开设一个学期,学生的设计能力达不到较高水平,仅能作简单的图片处理或设计方案,若教学内容仅限于此,学生毕业后还是不能很快用平面设计软件解决专业的设计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在教材结束时为学生安排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用学过的设计知识和技术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比如:命题设计一些产品的广告宣传、书籍封面、新年贺卡等。此外,还可由学生自己选题,教师适当加以指导,设计题目确定后,页面形式、设计内容、设计作品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同时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根据老师所留题目,上网查找有关设计资料,挑选所需图片,这样既开阔了思路,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利用校园的局域网,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时用网络把知识传送给大家,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在微机房听课精力不集中的缺点。
4结论
自学能力培养的数学教学论文
1.激发兴趣策略
兴趣使求知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苦学为乐学,那些板着面孔的数学符号公式就会变成新鲜活泼、变化无穷、趣味盎然的魔方。当然,应当承认,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极强,求知者易产生枯燥之感。提示出已知的东西跟新的东西之间的深刻联系,让学生沿着已有知识的路走下去,进入新知识的领域。当他们顿悟时,回头看看求知的过程会产生新奇感和难以言状的愉悦感,兴趣倍增。求知者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通过自读、自练、自检,独立完成。当学生了解自己已经获得了新知识时,顿时的满意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教学中产生学习兴趣并非人人都很浓烈,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主要注意在“启”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教材要求,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启得适当、启得巧妙、启得有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样可以较为顺利地将学生的思路引入教材的轨道,使他们有迫切需要阅读课本解决问题的要求。初中数学自学教学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们知道,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能动的心理状态,其主要成分是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初中学生一般思维逐渐成熟,好奇心强,对新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好奇,但意志力较差,单调的重复,无味的讲授影响学生独立、深入地思考,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辅导教学正是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按照心理学的原则、规律,力图改变教师统治课堂,单调讲授的局面,使课堂气氛和谐,从而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
2.导示精学策略
本着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自学时,老师做必要的指导。“精学”指对所学内容不光有字面上的理解,而且要有深层次的挖掘。
(1)理解重要点
教师给出自学提纲,列出本节课的重要点,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说明,为什么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点。
(2)把握关键点
学生自学能力有效教学论文
1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自学意识是指主体能在没有教师或其他人要求、监督的情况下自主地、自觉地自我学习的意识。自学能力是指主体能在没有教师和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自我学习的能力。自学意识是一个人学习内在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有动力才能前进;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根深才能叶茂。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极为重要,其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1从人的根本特征来看,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最根本特征之一。
人可以有目的地、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一般动只能本能地、被动地适应着外在环境以求得生存。一个人发展水平是高还是低,最根本的发展标志不是其生理年龄的大小,而是其自主性、能动性被唤醒程度的高低。一个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发展的水平越高,其发展的速度就越快、发展程度就越高。反之,一个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发展的水平越低,被动性就越大,其发展速度就越慢、发展程度就越低。
1.2从教育最终目的来看,“千教万教,教会做人。”为何?
因为“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教会学生有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那么,教师的最终目的就达到了。教师若能把学生自主意识、自学意识高度唤醒和培养起来,引导学生从被动地学习发展到主动地学习,从“要我学”发展到“我要学”了,这样的教育才是最高境界的教育,这样的教师才是最高水平的教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1.3从小学教育的特点来看,小学教育的重点不是教给学生大量的知识,而是激发与呵护学生求知欲望,开发智力,培养学习能力。
材料化学课程系统改善探究
作者:德格吉呼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目前,材料化学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也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必须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使学生在考研、就业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
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1.办学特色不明确。自我校材料化学专业招生以来,在办学过程中发现在专业建设上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专业学科定位不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体系中基础课平台不够规范,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等。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材料化学专业建立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
2.课程设置理念滞后。合理的课程设置理念是让每一位学生不仅受到严格的专业训练,而且还应受到广泛的通识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有专业知识、有爱心、有责任心、有雄心的智者。在材料化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侠义专业概念的限制,只要求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生存能力方面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同时,在课程设置中存在对社会需求、学生就业、市场前景等考虑不周等问题。
3.实践、实验教学条件欠缺。实践、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起初,我们以三、四十人组成的实习队伍进入企业、经济实体实习。而今,大型企业自动化程度很高,实习生很难进入车间进行实践操作,另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型企业为数不多,小型企业又没有能力接收大量的实习生,加上实习经费的短缺等原因,无法实现“大部队”形式的实习。在实验教学方面,由于条件所限,只能开出部分专业课的实验。
4.专业教师缺乏。师资队伍是优化课程体系的执行者,也是人才培养的主导者。先有优秀的教师,后有优秀的学生,再有品牌专业[2]。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建立以来,虽然引进了固体材料化学、无机功能材料、催化材料、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数名博士研究生充实本专业的教师队伍,但是由于地域和待遇的局限,专业教师数量有限,还是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目前正在通过各方努力引进高水平的教师,以加强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计量经济学对人才培育的价值
作者:章晓英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将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等工具应用于经济现象定量分析、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在经济学学科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际应用并重,要求学生既要认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重计量经济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学好这门课程,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研究能力,能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本课程在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计量经济学的学科地位
计量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我国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80年以后得到迅速传播和发展。1998年,国家教育部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将计量经济学列为经济学类各专业必修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学学科教学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对我国经济类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目前,计量经济学课程在我国众多高等院校中已经普遍开设,全国各高校纷纷将该课程列为重点建设对象,在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上投人大量精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高水平的教材相继出版,该课程的教学水平也明显提高。据李子奈教授调查,高等学校财经类(1992年以后的经济类)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比例:1980年为0%,1987年为18%,2006年为98%。
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用于分析非确定性对经济和管理活动影响效应最有力的工具之一。翻开国内主要的经济类学术期刊可以看到,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分析我国现实经济问题已经成为论文的主体。据李子奈教授调查,近十多年来,以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为代表的经验实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实际经济分析的主流方法。仅以《经济研究》发表的论文为例,对1984—2007年《经济研究》发表的近3300余篇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以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作为主要分析方法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1984年为0,1992年为5%,1998年为11%,然后迅速提高,2007年达到53%。而且研究对象遍及经济的各个领域,所应用的模型方法遍及计量经济学的各个分支。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微观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发展与传播,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在社会学、管理学领域迅速扩张,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一趋势也有力地促进了计量经济学知识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普及。毫无疑问,在我国,计量经济学模型已经成为经济理论研究和实际经济分析的一种主流的实证研究方法。目前,“计量经济学”已成为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最为关注、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因(R.Klein)所说:“计量经济学已在经济学科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有权威的一部分”。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P.Samuelson)甚至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
二、计量经济学对大学人才培养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信息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正对我国现有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为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应当加强建设能拓宽专业口径,调整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课程群。计量经济学正是其中之一,它能从以下四个方面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
电化学分析理论教学探究
作者:赵顺省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围绕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我校作为一个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培养计划决定了《电化学分析》课程应侧重于分析方法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但侧重于应用不代表可以忽视课程的基本理论。有过实践经验的人都知道对一种分析方法使用的熟练程度和掌握的深度,与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掌握了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影响方法准确性的因素等,在应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才能够有资料可供参考,从而思考引起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够得到准确无误、让人信任的分析结果。因此,这门课程理论部分的学习要和实践部分实现紧密结合。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在现实应用中经常使用的电化学分析方法技术和相关的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以及影响电化学分析方法准确度、精确度和灵敏度的因素,推测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及解决的办法等。[2]除了常用的分析方法外,还可以将科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电化学领域的新发展和新技术安排到教学内容中,结合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开拓学生知识面和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注意与本专业应用内容相关的研究,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分析课程内容特点,制定教学计划
安排好教学内容以后,经过认真研究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出该课程的以下特点:(1)《电化学分析》课程为应用化学质量管理方向专业课程,课程所安排内容属于在专业基础课《仪器分析》和《电化学原理与应用》基础上向偏重于具体分析方法的更深一步的理论内容,对于比较传统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学生在学习过上述两门基础课程以后,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2)课程内容为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理论,[3-4]如果不结合实验课程内容授课或者与实际应用结合不够紧密,而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把理论内容灌输给学生,使学生想象着实验装置了解其理论,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3)课程开设时间是第7个学期,即大学四年级的上学期。此时的学生主要面对的是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查找和阅读相关文献,制定实验方案,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答辩。实验完成后还要撰写毕业论文,进行论文答辩等。
基于该课程的以上特点,对《电分析化学》理论课程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尝试,由传统的老师讲课为主,改变成教师讲授部分较难理解的内容,而部分较为容易理解,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由老师布置相应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课下自学,同时结合相关的电化学分析实验,要求学生查阅电化学分析方法相关的中文和英文文献,总结该分析方法在前沿科学研究中的发展和应用,并按照科学学术论文的格式撰写学习与文献阅读报告。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PPT向老师和班级同学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对所学部分内容的理解与总结,讲述过程可以占用部分课堂时间或者课余时间,同时老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这种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有利于形成教师和学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种课程安排方式不但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还有利于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1)由学生带着相应的问题自主学习和查阅文献,能够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提取、加工、总结和归纳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东西能够学以致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对理论的排斥性和枯燥感觉。(2)查找和阅读英文文献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虽然很多院校都开设了专业英语课,但由于日常应用的机会少,学习到的专业名词等难以得到巩固,显得专业英语的难度比普通英语更大,这种现象在国内的高校中普遍存在。本课程的安排迫使学生去在查阅文献过程中学习电化学分析领域中常用的专业英语,并与学习的中文知识相对应,能够得到良好的巩固。学生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得到了提高。(3)学生通过查找与讲述所用电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文献内容,深入学习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应用,撰写与科技论文或毕业论文相同格式的文献阅读报告,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文献查找和阅读的能力,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word,WPS)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初步锻炼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4)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讲台上演示,可以锻炼学生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和提高学生胆识及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我校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且由于中学教学制度的问题,在校的学生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没有站在台上面对多人进行表演或者演讲的经验,特别是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更没有主动登上讲台表现自己的勇气和自信。这些学生在毕业答辩及以后人生面对同样的情况时,难免会影响其表现。课程安排学生上台讲述,给予学生锻炼其表达能力、增强其信心的机会,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教学效果评价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
【摘要】机械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本文根据应用型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并结合机械设计课程的特点与教学实践经验,围绕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得课程更适合于应用研究型高校。本文的研究为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机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重构
应用型本科院校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应用,主要培养的是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应根据应用型、技术型、地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机械工程学科发展趋势,设定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械在许多领域中呈现出高速化、轻量化、高效率、多功能以及环保节约等特点。机械设计课程应去掉比较陈旧的内容,增加与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等技术相关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举例中,增加当前国家关注度比较高的机械,比如航空航天装备、机器人以及数控机床等。此外,教学内容应与学校航空航天特色紧密联系。例如,在讲授齿轮传动时,标准齿轮压力角为20°,航空齿轮为增加抗弯能力,压力角为25°。
二、教学方法改革
1.学习兴趣培养
学习兴趣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关于机械工程发展史的书籍。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了解机械工程发展的来龙去脉,对一些机械设备得到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创建学习氛围,组织小组讨论机械的结构特点,在讨论后由老师给予点评以及适当的鼓励,来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
农村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孩子今后如何自己去学习,在没有老师的传授下,如何自己用一定的学习方式去学习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逐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激发孩子强烈的求知欲,鼓励孩子学会科学的方法进行独立的学习,教会孩子如何进行学习和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孩子学习的综合能力的表现,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对孩子进入初中面对多个学科的学习做足准备。我们做教师的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刻不容缓的责任。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我们最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算几加几等于几,也不是教会孩子会解书中的题就够了,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今后如何自己去学习,在没有老师的传授下,如何自己用一定的学习方式去学习理解。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学方式在教育改革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但是在我们所处的农村小学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家长文化水平的巨大差异,老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固守,还存在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方式,这种陈旧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养成了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使他们养成了对老师的依赖性,让孩子被排除在学习之外,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授人以鱼”,而要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做好“授人以渔”的准备[1]。在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逐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激发孩子强烈的求知欲,鼓励孩子学会科学的方法进行独立的学习,教会孩子如何进行学习和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孩子学习的综合能力的表现,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对孩子进入初中面对多个学科的学习做足准备。我们做教师的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刻不容缓的责任。那么我们要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的做法是: 第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在讲授新课的时候,老师能不能创设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孩子有目的的思考,这是整堂课非常重要的环节。上课之前我认真阅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串联好课堂间的知识结构,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围绕当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课前巧妙地设计出自学思考题,对于这些自学思考题我要求自己,所设计的问题要具体化,并带有启发性,有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例如我们新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75次,婴幼儿的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45,婴幼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在教学前,我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题中婴幼儿的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你知道是谁做的“1”的量,谁是比较量吗?题中青少年和婴幼儿的心跳次数告诉了吗?怎样理解比青少年多45这个条件?你能用线段图来表示题中题意吗?你能写出等量关系式吗? 第二步:组织学生自学讨论 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自学思考题,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独立阅读教材,让孩子自己将新知识和原有旧知识进行联系,并在自学后展开讨论,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学时要做到四动,即“动眼,动口,动脑,动手”,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如上面举的例题,我要求孩子们根据自学1在书上勾画出条件和问题,根据自学2,3找出“1”是已知还是未知,根据自学4,5画出线段图分析,加深对自学4的理解,根据自学6完成题目的解答。这样,通过自学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讨论和自学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前后相衔接。在学生自学后,教师就要适时地引导他们把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或学习体会,放到小组中去议论,争辩,交流,老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启发,诱导,点拨。如上题婴幼儿的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45,这个条件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学生小组讨论时,我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结合线段分析图,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指导学生找出这个条件中对“多”该如何理解,又该怎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交流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加速了知识的同化,而且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第三步:全班讲授交流经验所得 经过学生的自学讨论,他们对问题有了一定的表象认识后,我们就应及时检查自学讨论的效果了,把刚才学生反馈的信息在全班做必要的讲授,将学生自学时所获得的知识加以整理疏导,将新旧知识并轨。在讲授时教师要注意:讲授的起点应放在领悟水平线上,讲授的重点应放在知识的重难点上,力求讲授精炼、准确、指向性强。例如上面的例题,检查讲授时我主要放在自学4和自学5上。我边讲授时便画出线段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除了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理解外,还不失时机地进行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引导学生认识分率45时,让学生通过线段图明白它是以青少年的心跳次数为“1”,把青少年的心跳次数平均分成5份,而婴幼儿的心跳次数相当于这样的(5+4)份,那么婴幼儿所对应的分率就是(1+45)。在对学生的讲授中,引导学生概括出这类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解题关键和解题规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第四步:找出疑问,将问题做适当延伸 在孩子们交流经验时会遇到自己疑惑不解的地方,或者我们会发现以往学过的相类似的题,也或者我们在孩子的错误理解中可以延伸出另外一个与之相混淆的题型来。比如上面的例题就有同学做成了75×45和75×(1-45),针对这两种错误的解法,我和孩子们再次结合我们画的线段图进行分析,如果是75×45,我们的条件该怎样改动,这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个例题属于一个类型,它和本题的区别在哪里,在哪个关键字的表达上有区别;如果是75×(1-45),那我们的条件又该怎样改动,它和本题的区别主要在哪个关键字上。通过我们自己的对比分析,找关键字的区别,将与其类似的题型做对比分析,将我们所学知识适当地拓展延伸,让孩子对本课例题的学习思路更清晰,条理更明朗。 第五步:练习作业的选择 适量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但是我们对练习题的选择不是搞题海战术,也不是盲目地乱选几题,为了练习而练习,教师在选择练习题时要有明确的针对性:一要根据教材的大纲要求,针对教学任务和每节课的目标去练习,二要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矫正和补救,三要针对儿童的认知规律,使练习呈现一定的梯度,要有发展性。我们可以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一是基础练习题,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运用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三是变式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上面的例题学习后,我和孩子们设计了这几道练习题:①小米家养鸭45只,养鸡的只数比鸭多23,小米家养鸡多少只?②小米家养鸭45只,养鸡的只数比鸭少23,小米家养鸡多少只?③小米家养鸡和鸭共45只,其中鸭的只数占23,小米家养鸡多少只?④小米家养鸭45只,养鸡的只数是鸭的23,小米家养鸭和鸡共多少只?总之练习题的选择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单一到综合,照顾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获,思有所得。 第六步:及时整理 通过归纳总结使得整堂课完整地得以体现,让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储存条理清晰,结构明朗,策略得当,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便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有效地提取和应用有关的知识。如在上述例题课堂结束时,我便让学生来说说本堂课学了什么知识,它和哪些知识容易发生混淆,我们要怎样才能准确地解答这类题型?让当堂课所学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通过再次的分析、比较、综合,横向联系以及纵向延伸,较好地帮助孩子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我们老师既做课堂的组织者,更要做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我们不仅要交给孩子好的学习方法,更要让孩子有一定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自主开展学习,促进自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王传芳 单位:重庆市永川区三教镇三教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