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自我感悟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脱口秀在英语口语操练中的应用
摘要:TalkShow(脱口秀)是表达者对某个社会现象的解读和深层认知,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概括的重要体现。在英语口语操练中,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借助脱口秀展示,能激活学生口语表达的激情与潜能,在即兴演讲和竞赛交流中深化感知,让口语操练变得精彩有趣。
关键词:英语教学;口语操练;脱口秀;表达
“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原则,也是体现口语交际的重要方式。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氛围,引导他们在口语表达中尽情展示口才,能让他们在主动交流和深入表达中形成不一样的思维感知。TalkShow(脱口秀)是一种文娱表演节目,其中的趣味性、口语化和交流性,能够让观众产生更深刻的印象。该种模式运用于英语口语教学,能够让课堂教学更有生机和活力。
一、融入语境,大胆叙说
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丰富的思维需要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情境和氛围,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和主动倾诉。融入语境,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识记和认知感触,能够在充分发挥自身想象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感知体验。而这种体验,能帮助学生释放无穷的学习潜能和动力。融入语境主动表达,能够让学生在自由倾诉和大胆表达中展现自我。例如,在五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Helpingourparents的“故事时间”指导中,教师不妨建议学生在整体阅读中围绕“Whatdoyougetfromthetext”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生活进行模拟对话,帮助他们在扮演相应的角色中,注重围绕Mum、theson(daughter)等各自表达的内容深入阐述自己的观点,建议他们就“Whyshouldwehelpourparents”和“Fromtheplay,whatdoyouget”等问题自觉说出自己的理解感知,让他们在归纳总结中主动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创设这样的语境,能够给学生提供大胆表达的环境氛围,便于他们展示自己。创设一定的语境,有利于激活学生主动表达的激情,能够让他们在栩栩如生的环境中主动说出自己的感知和体验。根据学生的理解感知差异,多给他们提供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他们在主动参与、互动交流中获得丰富感悟。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悟主动予以表达,定能有效激活“我要说”的表达激情和渴望。
二、即兴表演,拓展认知
脱口秀更注重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主动表演,以丰富他们的认知。即兴表演能够让学生在深化自我理解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多元化的感悟,能够让脱口秀成为学生自我学习和主动探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注重即兴表演,能让学生在认真思考和主动表达中形成丰富认知,并能提升表达的效率。例如,在六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的“保持城市干净卫生”的“Storytime”教学中,教师不妨布置这样的思考题目:Ifyouweremayor,whatareyougoingtokeepourcityclean?学生在积极深入思考时做出快速反应,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指导学生演讲时,教师可结合课程学习内容,建议他们就Don’t...和Save...等提出相应的证据,让他们能够在聚焦核心要点的基础上形成有针对性的表达素材。在即兴演讲中,教师可建议学生针对相应的内容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引导他们结合各自的理解尝试表演。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不同观点,可建议他们能够运用文本中的相应内容进行深入拓展,帮助他们在调整语言表达方式中强化识记运用,生成敏锐的语感。
寓言故事情景教学中小学语文论文
一、结合情景教学,创建恰当合理的情境
首先,教师在进行寓言教学时,事先准备一些问题,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提出来,让学生在听的同时迅速运转大脑,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其次,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活动,比如扮演寓言中的人物,这也是情景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学生自己当了主人公,这样他的体会与感悟就会更多一些;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多运用一些简笔画,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认识到该事物,简笔画与板书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顺寓言的脉络,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分析寓言所阐释的道理。
二、引导情感的释放,深刻感悟寓言中的意义
要想真正了解寓言的含义,我们就要把寓言总的角色放到现实生活中去,好比说寓言中狡猾的狐狸我们要把它人格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跟它性格类似的人,把这件事嫁接到现实生活中去。我们要想感悟寓意,可以从故事情节、中心句子、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现实等四方面去深入分析继而感悟寓言中的讽刺、夸张的寓意。寓言的感悟可以说是寓言故事教学的重点,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时一定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情感的释放,让学生通过教师的阅读,逐渐对寓言中所讲的故事产生共鸣。寓言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带有鲜明的对比特征的艺术形象,他们都含有作家的主观情感。被人格化的动物会更加容易的引导学生学习,儿童的兴趣也比面对一般文学样式要强得多。对此,小学寓言教学的难度就在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释放其情感,在释放情感的过程中能不能与寓言中的角色达到共鸣。
三、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形成自我教育的局面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要深入发掘寓言的教育功能。寓言主要是根据虚拟的人、事、物的艺术形象来进行精炼的语言描写,继而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某种道理。我们教师就是要深入发掘这一道理,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这样的道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想象来学会这一道理,并培养起自身的审美观、道德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诙谐幽默地把这一道理浅显易懂地传达给学生们,我们的教学模式一定要适合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所以,我们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运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学习后也要展开联想,最终可以自己进行寓言的仿写、改写、创造等等。这样我们就能够真正挖掘出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美———童话世界,小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在无意识的海洋中畅游,编制更加多彩的情节,孩子们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知行合一政治教学有效性提升
【摘要】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力求打破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多体验、多交流、多实践的“三多”渠道,让学生快乐地学、领悟地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
初中政治;知行合一;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之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正面临新的变革。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前提下,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最终内化为日常行为,做到知行合一。基于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我力求打破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多体验、多交流、多实践的“三多”渠道,让学生快乐地学、领悟地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做到学以致用。
一、多体验,激活情感
政治教学的目标绝不是为了一张考卷、一个高分,而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我绝不会枯燥的讲解理论知识、生硬的注入概念,而是为学生创建多种情境,如生动的视频、音频、画面以及各种道具,还会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观察、操作,以此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某个主题的教学中来,体验感悟,主动探究,实现从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的过渡。在《有肩就得挑担子》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先给大家播放了“孝心少年”的视频,让学生看到那些在“责任中成长”的少年他们是如何勇挑生活重担,为了家人不辞辛苦生活的。之后,我让各个小组读有关责任的名言、讲有关责任的故事。一个小组成员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国陷入水深火热之时,中国的歌名青年挑起拯救中国的重担,浴血奋战……另一个小组成员说:爱也是一种责任。在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在夹缝中哺育孩子,用牺牲自己来换得孩子的生命,那封来自天堂的短信,让我读懂了什么叫做爱的责任;而第三个小组的成员则说: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这就是责任。环境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我们要让所有人都知道“青山绿水就是宝”,一起共建美丽的家园……接着,我将每个小组统计的“我挑过的担子”展现在平台上,让学生一起评价,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学生们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让这堂课水到渠成。触及学生心灵,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悟,这样的政治课就是有效的。学生学习不枯燥了,就会越发的主动,越发的深入,学习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美学在体育舞蹈教学的应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长治学院中文系、历史系和美术系100名学生(男50人、女50人),保证男女生性别比例均等,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个班,一个对照班,一个实验班。
1.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实验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在实验前通过问卷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体育舞蹈的学习水平和体育舞蹈的认知情况调查,确保两个班的学生在体育舞蹈学习上基本处于同一起点,具备实验的意义。实验后通过问卷对学生的美感自我评价、教学方法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进行调查,进而得出研究结论。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经检查回答都比较认真、完整,没有敷衍应付倾向,有效问卷100份。
2体育舞蹈美感培养的教学内容
体育舞蹈传统教学是注重发展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舞蹈的运动能力,缺少对学生内部情感的关注,而这点正是美感培养内容的重点所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4篇)
第一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体验式教学模式运用
1入境性体验———品读文本
体验文本,首先要进入文本,倾听文本的声音,品读文本是体验文本的首要环节。从品读的形式讲,一是无声的默读,一是有声的朗读。默读作为一种极为轻松的阅读方式,读者可以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所读的东西,使之难以从记忆中逃离出去。借着默读,读者能够与书本及文字建立一种不受拘束的关系。默读让书本与读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未有他人在场的沟通,并让读者单独得到心灵的振作。在默读过程中,读者在细嚼文字的同时,可以真正地将文本融成自我的一部分。诵读作为品读的另一种形式,是通过有声音的朗读,将文本的内涵传达出去。这种阅读,从吟诵者的角度讲,是一种心、眼、口、耳并用的学习方法,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说,吟诵实际上是建立了一个对话的时空,一个拥有读者、听众与文本的对话时空。在这一对话空间里,吟诵者通过自己的阅读加深了对文本的体会,而听众则从其听觉中感悟到文本的意义、情感。正是在这种吟诵、体味过程中,学生对文本有了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文本的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会受用无穷。具体地说,品读文本要读出三个基本点,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首先,我们要整体感知文本,明确“是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以下做法:勾画障碍———疏通障碍———把握要旨———合理归纳。其次,要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为什么”。具体的做法是:联系作者创作的背景,结合文本中直接或者间接表明作者观点、态度、情感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文章的主旨所在。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生揣摩作者的匠心,细察“怎么样”。具体的方法是:结合体裁,把握要素,摸准脉搏,揣摩匠心。
2形象性体验———体悟文本
形象性体验品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入境,对文本进行感知与体悟的过程,是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学生在对文本进行吟咏时会浮想联翩,借助于文本的字句,展开想象的翅膀,“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进入作者世界。这是一种朗读后体悟,体悟后默会的方法。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和联想的心理功能,创设情境,使学生把文本语言符号转化为内心的视觉形象,从而对文本意境进行审美感知。接受者只有以作品的语言符号作为中介和诱导,引发自己的想像和联想,才能最终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艺术形象,从而使艺术作品从以色彩、线条、韵律、词语等凝固的存在形式,转变为以生动鲜活的形象的形式呈现在读者自己的脑海之中。学生对文本中的形象或意象进行想象,关键是入境,亲自去体验、感受,将所想的映于脑海中、心眼处进行体味、欣赏。这种想象不能以外在的告知的形式来处理,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讲解和体会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感受,不能用自己的想象代替学生的想象,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来调动和引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有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想象的理念还不够,还必须创造条件,采取直观的、形象的方式,抓住关键语句引领学生去想象、玩味,通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视听空间里完成对文本意义的建构。
3参与性体验———建构自我
体验的根本在于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感受、体验文本,以获得对文本中的形象与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如果只是用脑子去感受艺术,而没有心灵的参与,那就几乎比用脚去理解艺术还更坏。如何引导学生用心灵而不是纯智力性地进行文本的解读,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沉浸于文本,与文本的人、事、物展开深度对话,参与到文本中形象的行动与思考当中,而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冷眼观看,不是用一个客观的尺度去衡量、定度,而是与文本中的一切展开来自心灵深处的交流,把解读的过程当作与文本进行心灵沟通的过程。参与式体验需要展开阅读对话。阅读对话是师生各自与文本展开的对话,目的是理解文本,实现读者视野与文本视野的融合,从而达到构建自我的过程。要使这种参与式体验成为现实,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首先要还原语境。即追寻作者所处的历史、社会、生活状态等宏观语境,探查作者写作的时间、场合、心态等中观语境,揣测行文间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等微观语境,以做到知人论世。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工具,查阅相关资料,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其次,要开展有效的合作交流活动。阅读教学对话是进行的多主体、多向度、多层次的对话,参与对话的各方,他们各自对文本的理解不同,选取介入文本对话的策略不同,对文本的价值评价不同,这诸多的不同都需要在课堂这一共有的对话情境中汇聚、碰撞,在碰撞中不停地转换角色,学会倾听、质询、答疑、批评,学会思维、决策、尊重和信任,最终达成共识,实现“我”之视野、文本视野、他人视野的融合。在这场对话中,每一个参与对话的人都是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参与其中的。因而,学生在与文本、作者、编者,自我深层次对话中,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成为一种必然,自然也就完成了新的自我建构。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论文(共2篇)
第一篇
一、巧用多媒体导入激趣
教授《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们欣赏一段庐山云雾的影像。然后,我提问:“看完后有什么体会?”学生说:“庐山的云雾真美啊!”随后,我继续追问:“你们都看到了哪些景象?”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的绒帽,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我看到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我看到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我看到了庐山云雾的美,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还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眼前的云雾,好像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我看到了庐山的云雾犹如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庐山的云雾真是瞬息万变,姿态万千啊!”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真切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美。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学习新知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因此,巧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魅力和吸引力,使学习氛围更加愉快、轻松,学习方式立体化,生动形象,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把握课文中的重点与难点,对有效学有裨益。
二、多媒体提供丰富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有感情、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读,充分读,会使学生的知识面更为宽广,感悟更深刻。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提供更多更丰富的阅读材料,提供更为方便简洁的阅读途径,帮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
(一)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增进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兴趣特长、个人爱好及学习习惯,利用网络教学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当下,网页内容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深受学生喜爱,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授《植物妈妈有办法》《奇妙的植物世界》《皂荚树》等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植物世界的奥秘,我让他们上网查询资料,使他们通过查询阅读知道世界万物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有自己独特的繁衍后代的方式,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喷瓜当瓜成熟时,只要有一点触动,它便会脱落,并在瞬间从顶端将瓜内的种子喷射出去来传播后代……还有很多奇特的植物,如哈哈树遇风发出哈哈大笑的声音等等。这样,学生就在阅读中产生了兴趣,并从中获得了不少的知识。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三生教育工学结合模式创建
一、高职“三生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背景——工学结合
高职“三生教育”实践不能脱离“工学结合”的大环境。工学结合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学生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把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生产性的实践锻炼合为一体,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给高职的“三生教育”实践提供了优势。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为“三生教育”提供了真实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了与社会、企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三生教育”跟进企业,以企业和实训基地作为载体开展实践教学,使得高职院校的“三生教育”环境不同于以往校内环境,也不同于普通高校社会实践环境,而是过渡到了企业和社会,不但具有真实性而且内容丰富。实践的教育内容模块也具有了鲜明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岗位性。企业生动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实的教育平台、丰富的教育题材、生动的教育素材为拓展高职“三生教育”载体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但同时也给工学结合背景下,如何搞好高职“三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阶段主要分为实训前、实训中和实训后三种基本形态。实训中和实训后正是学生思想观念波动大、心理困惑多、人生目标迷茫模糊、不良情绪集中、心理跨度大的阶段,也正是“三生教育”的重点阶段,而我们目前的实践情况恰恰是忽视和遗漏了实训中和实训后的“三生教育”,出现了“校内满堂灌、校外再不管、企业不过问”的局面,致使高职的“三生教育”脱节、断裂,缺乏针对性和连续性,导致费了力却效果不佳,大打折扣。因此,高职的“三生教育”不能照搬普通院校的实践模式,而是应与专业教学同时跟进,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机制。笔者试图从工学结合的角度,构建高职“三生教育”的实践模式,以期从根本上解决“三生教育”实践的日常实效性、连续持久性和科学发展性,实现高职“三生教育”实践的常规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工学结合下“三生教育”实践模式——四个“复合”
(一)三位一体——“实训前、实训中、实训后”的复合
1.三位一体的内涵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阶段主要分为实训前、实训中、实训后三种基本形态。“三生教育”也可相配套的分三个阶段进行:实训前、实训中和实训后的三生教育。所谓“三位一体”即工学结合不同阶段“三生教育”实践的一体化。就是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工学结合全过程中的实训前、实训中、实训后的具体要求,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实训前、实训中、实训后三个阶段“三生教育”的复合。所谓“复合”,不是简单的对接和链接的结合,而是有机的叠加和重合的融合。实现实训前、实训中和实训后三生教育的复合,可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三生教育”的连续持久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三位一体的内容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论文
1.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兴趣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前提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阅读的兴趣高涨时就很容易唤起其学习的热情。此外,教师自己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并根据文章的语言和文字,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及对问题构建的巧妙布局,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感悟及情感体验表达自身独特的见解,以此来感染学生,激发、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罗素的《我为何而生》一课时,根据文章的内容,教师就可以谈谈实际生活中自己对生活甚至是生命的感悟,再把学生引导进来,邀请其谈谈各自的感想及看法,使老师与学生之间达到共鸣,进而激发学生讨论、思考的兴趣,为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兴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2.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的个性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制订一个适合的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的发展,阅读的水平都能得以提高。如,在学习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时,针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其在课外多阅读一些莎士比亚的作品,提高其阅读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在学习书本课文时,梳理出文章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即可,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每个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
3.创建一些开放性的阅读问题
在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是阅读主体,而且还是独特的个体,所以学生之间的阅读理解和情感体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当学生对阅读理解和感悟出现分歧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看法并加以指导。在设置阅读的问题时,教师不能束缚或者限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如果学生言之有理就是可行的。例如,在《道士塔》的课文中就有学生提出问题:“王道士真是敦煌文物流失的罪魁祸首吗?”“余秋雨在《道士塔》中描写的具体事件都是真实的历史吗?”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和促进学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感悟及体会从多个角度去对课文进行分析、总结。
4.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