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自媒体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自媒体论文

自媒体时代中小学音乐论文

一、加强学生审美识别能力的培养

在信息的海洋里,既存在着大量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指导我们的行为;当然也同样存在大量虚假的、无用的,甚至有危害的信息,这些信息只能满足个人的某种利益需要,却给他人和社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甚至危害公共的利益。要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需要规范自媒体传播安全,加强网络监管,维护健康、文明、绿色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则需要从教育入手,学校方面会同家庭和社会,构筑合力育人平台,教师方面可以加强对主流的、高尚的、民族的、优秀音乐的宣传与教学力度,培养学生格调高雅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可以自主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而在具体教育策略上,音乐教师应特别重视对音乐审美价值良莠判别能力的传授,加强以音乐课堂、课外音乐兴趣小组为中心的审美教育工作,利用诸如广播站、宣传栏等多种渠道,进行音乐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帮助学生把握音乐的文化内涵,感悟作品高尚的艺术形象与情感,深入了解音乐的思想美,为其认识音乐的教育性和高雅性打下基础。

二、营造良性互动的自媒体传播信息空间

自媒体时代下,人们的交往空间大多以虚拟的形式存在,如个人主页、微博、博客、微信等。人们都以匿名的形式交往,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也规避了因为错误言论引起的责任追究。因此,它为大家构建了个性化和非理性化的言论平台,这就导致网络环境变成了发泄不满、相互指责,甚至违法犯罪的场所。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自媒体技术就要切实消除这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使得自媒体可以真正地服务于学生音乐学习和音乐交往活动。这就意味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网络道德,文明发帖,文明评论,不恶意进行言语攻击,不乱发虚假信息或低俗信息,引导学生理性进行网络交往,培养学生换角度思考,以促进相互间的理解与尊重,将学生主要的精力引导到有关音乐课程和音乐知识的学习上来。而在具体策略上,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增强信息的共享性来实现。自媒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匿名性,大家总是在用一个代号来替代自己的真实姓名,这样大家在网上就可以毫无顾忌地自由发表自己的信息和各种言论,并且受到较少的限制,所以这些信息的真伪就难以确定了。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式即是采用实名制。音乐教师科研通过自建QQ群或在校园论坛下下设自主论坛,要求学生实名注册登录,师生在该平台下进行信息传输或交互实践;在手机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的方式进行类似操作。

三、强化自媒体与传统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一枚硬币有两面,所有事情也都有所长有所短。自媒体拥有大量的信息源,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它具有接收者和传播者两面性,以其新异性刺激着学生,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得知识,并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音乐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音乐学习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依靠学生自身体验而达成。为此,不能过分地依赖自媒体,进行一刀切、一锅端的教学。事实上,如果我们将自媒体看作为“零食”,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践中,仅仅给青少年学生以“零食”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是要吃“主食”的,即需要依靠传统师生互动实践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氛围中培育、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与自媒体这一“新鲜血液”合理地结合,这样才能使自媒体这一新兴的教学媒体更好地为中小学音乐教学服务,满足自媒体时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求。

四、积极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阅读全文

自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师生关系的交流性强。

自媒体时代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的交流主要通过网络平台中的社交工具实现。相对来说,面对面进行教育的形式逐渐变少。教师由讲台上的思想灌输转变成为平等的思想和教育的交流者。高校教师的思想素质水平较高,让教育由“说服”变为“引导”,学生不再反感教师的教育行为。师生双方之间的沟通加强,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变得更具亲和力。

2.教育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自媒体时代,教学活动摆脱相关设备与技术的限制,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受到环境、时间等条件的制约,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可以随时随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在自媒体环境下教师更加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个广阔的空间平台中进行思维的碰撞。

3.以兴趣导入学习。

自媒体时代,学生利用网络媒体实施自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学习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阅读全文

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现状分析: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话语权困境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自媒体时代高等院校的治理模式受到极大挑战,新的思想潮流、制度变革和教育问题不断涌现,思想教育工作者逐渐面临失语困境。

1.知识失语。

知识是思想教育工作者话语权的重要源泉。思想教育工作者话语权是以知识的筛选、传播与分配为基础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自媒体时代,“人人皆为记者”,信息获取的多元化,使思想教育工作者不再是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知识获取的主要来源,网络为代表的新型信息传播手段成为大学生“观点自由市场”的新空间,以“秒互动”的方式,形成面向社会和公众获得话语权的“公共能量场”。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话语在频率、权威、数量、形式等方面都难以抗衡“网络领袖”的话语,其撕心力竭的知识性“呐喊声”往往被淹没或隐匿。

2.角色失语。

思想教育工作者在高等学校中扮演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和服务育人的复合型角色,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但由于自媒体时代去“中心化”和“多元化态势”的日益确立,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三种角色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呈现出一个“树状结构”,反而像来自三个不同方向的直线相交汇在思想教育工作者处并向外散发出去,致使思想教育工作者经常以“变脸”的方式转化身份,进行话语调节以适应不同的角色。自媒体时代思想教育工作者角色的频繁转化,将会使其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更为艰难,并且逐渐模糊角色,迷失自我。

3.公信力失语。

阅读全文

自媒体在医学学术期刊传播力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各种各样的自媒体涌现出来,微信也进入千家万户。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媒体的自媒体平台,在宣传自身的同时,又开辟了一个与广大客户沟通的渠道,并在各个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医学学术类期刊中,已有不少的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营运情况不容乐观,关注度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官方网站作为自媒体的首要工具,是展示自我风采最直观、最详尽的“大舞台”,但要做到真正合理地利用官网,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也是很多期刊要慎重思考的问题。《现代医药卫生》(以下简称本刊)从2015年开通微信公众号(订阅号),推送的信息有期刊动态、投审稿相关指导、学术性会议播报、专业性课程学习等,不停地在尝试创新内容,但关注效果仍未得到有效提升。本刊官网在2017年进行了改版,整体色调、首页显示、功能加强都做了新的改变,从阅览量可以看出效果明显。现从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官网后台大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挖掘更多信息,针对性地开设栏目,创新内容,提高关注度,同时提升医学学术期刊的传播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官网2016年1—6月及2017年1—6月后台关于用户、图文、菜单的统计数据。

1.2方法

1.2.1收集数据

进入本刊官网数据统计后台及微信公众号后台管理账号,分别收集2016年1—6月及2017年1—6月后台统计的相关数据:一是用户分析,统计官网及公众号用户信息,包括用户的性别分布、地域分布等;二是图文分析,统计官网信息的浏览量及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的阅读量;三是菜单分析,主要统计官网栏目和公众号自定义菜单点击量。

阅读全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研究

摘要:本文对2011—2018年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期刊论文等进行计量分析,了解到近年来学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基础理论和对策研究上成果显著,但传播学理论研究较少、应用型研究论文较少、高水平研究力作不多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今后的研究应注重基于传播学理论展开多学科研究,坚持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齐头并进,致力于创作高水平研究力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基础理论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借助网络媒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传播,达到净化网络生态环境的效果,是学界急需探究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主要对2011—2018年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110篇核心期刊、C刊论文进行分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基础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进行详尽分析和整体研讨,致力于梳理研究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议题等提供前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深入发展。

一、基础理论研究:层面颇广、角度多维

笔者根据学界研究成果,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内涵、特征、成因等基础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

(一)关于网络与网络媒介的内涵学界尚存分歧

分歧点主要集中于网络媒介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之间的关系。郑洁[1]认为,网络媒介集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各种优势于一体。刘文佳、杨永志[2]认为,网络媒介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兴传播载体。可见,学者们主要认为网络媒介是在传统媒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媒介具体表现为新媒体、自媒体等媒介形式。王金磊[3]认为,新媒体是通过以电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终端向用户提供海量信息。自媒体主要是指传播主体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将自我采集或议程设置好的内容传播给受众的媒介形式,又称个人媒体[4]。可见,对于新媒体和自媒体两个概念,其定义具有交叉、重合的部分,学界目前尚未给出统一论断。

阅读全文

高校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提高路径

引言

高校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传播和交流的主要平台,长期以来对我国教育、科技、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据统计,中国现有科技期刊5000多种,主要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协系统主办,中国科技期刊已呈现“三分天下”之势,高校学术期刊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学术期刊中坚力量的高校期刊,近年来发展迅猛,整体质量逐步提高,对促进科技进步,推动国民经济建设,提高国民科技文化水平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高校期刊能在国际学术期刊中拥有话语权的则是凤毛麟角,能被国外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的更是屈指可数,离真正国际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种状况与作为教育大国和科技大国的我国是不匹配的,没有真正反映出目前的科技和教育水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学术期刊呈现出发展与繁荣景象。21世纪以来,网络、计算机等技术的大量使用,革新了高校期刊传播技术,同时也加强了国内高校期刊与国外优秀期刊的联系。我国期刊要想在国际期刊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要前提是提升国内高校期刊的影响力,因此有实力的高校以创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作为重要目标并为之努力,创办英文科技期刊成为与世界接轨的快车道[3]。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20172018年度其共收录的来源期刊中,英文期刊201种,中文期刊1028种。目前,许多有实力的高校已经创办了中、英文双版期刊,在论文的排版格式、表格形式和摘要等方面都模仿国外主流期刊,以期引起国际优秀期刊及作者、读者的关注,增加被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检索的成功率。但在求变中也出现一些问题,英文期刊刊登的论文大部分只是将中文论文翻译过去,并没有真正形成学术交流的互动。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期刊国际化不仅是搭建中国与外国平等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适应国际现代期刊出版业的发展潮流,更是提高自身实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探索提高我国高校期刊国际影响力的路径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1提高高校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意义

1.1展示中国科技与经济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步提高。2018年1月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5%。科学技术已成为国家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我国高校有2000多所,创办期刊有2500多种,但高校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不相符的。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国际上迫切希望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而我国也需要更加开放和拥抱世界。然而,我国学者对世界上发生的重大问题发表的见解往往不被国际所关注,更谈不上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一些诉求也难以被认同甚至被曲解。此时,只有通过交流平台和渠道的建立,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沟通,才能让中国和世界彼此了解。2013年,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等多个部门为落实中央书记处关于“打造具有国际专业水平的学术期刊等高质量水平交流平台”的指示,共同组织和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对科技期刊进行了力度很大的专项支持。国家投入技术和资金创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介,已经不单纯是传播文化,更是推动经济的更快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需求。为了顺应这一需要,较为可行的方式之一就是把中国学者优秀的研究成果,以国外读者能够读懂的文字表达方式传播出去。而高校期刊平台,正是世界了解中国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一个窗口,担负着一定的重任。因此,提高高校期刊国际影响力,对促进国家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适应现代期刊出版发展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优秀期刊率先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编辑出版中,通过大众媒体、建立网站或者与成熟的平台合作,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出去,让世界各国互相了解,分享科技与经济成果。例如,国际知名出版集团会将所属期刊的内容共享到社交网站上,有些期刊通过开通博客或自媒体将期刊内容发表到博客上,吸引读者,宣传期刊。中国知网创办的“OKMS机构知识管理及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了全媒体、沉淀知识资产的知识仓库,成为集研究、学习、创新、共享于一体的,面向具体问题的多媒体、多模式、多终端的群体实时协同研究、研讨和创作平台,实现了机构内外各种知识资源的一站式发现和获取[5]。当前,高校期刊已逐步认识到信息及数字化技术发展对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性,正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提升自身实力,追赶优秀,以适应现代期刊出版发展的需求。

阅读全文

学术期刊论文科普化方法探析

摘要:【目的】探析学术期刊论文科普化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通过学术论文科普化并借助新媒体工具传播的典型实例分析,研究学术论文科普化的方法,覆盖论文遴选原则、写作要点、传播途径等。【结果】将学术论文改写为科普文章,借助新媒体技术产生的传播效果远大于普通的学术论文推送,增加了作者、读者与期刊的黏性,但学术论文科普化工作对编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结论】学术期刊应借助新媒体工具开展论文科普化工作,提升学术论文的显示度,进而提升期刊影响力。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论文;科普文章;新媒体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科技期刊是一种促进科学进步且经过同行评议的周期性出版物,通常专注于某一专业的科学领域,主要报道新的研究成果或科技发现。“科普期刊”与“科技期刊”有着共同的社会功能属性,即传播、沟通、交流,他们的源头均为科学技术与知识,受众则是对这些科技知识感兴趣的人群。《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在“社会责任”中则明确表明“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1],因此,鉴于科技期刊在传播科技信息的功能方面占有突出地位,在促进科技自身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科技期刊有责任和义务承担科普的任务。但是,目前科技期刊的重要成员———学术期刊的发展多注重挖掘优质稿源、提高引证指标等方面的工作,对于履行科普职责、发挥科普功能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探讨学术期刊如何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近年来关于学术期刊与大众媒体合作,提升学术期刊社会影响力和传播效果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例如:陈宏宇[3]认为学术期刊与大众媒体合作,可以提升科技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贾鹤鹏等[4]从科学传播视角实例分析了学术期刊与大众媒体的合作情况。但是,这些研究多以讨论大众媒体传播学术论文的途径,或是大众媒体传播学术论文取得的成效为主,没有明确学术期刊如何有效利用大众媒体履行科普职能。文献[5-7]分别针对学术期刊的科普功能、科普责任和科普宣传展开研究,但没有给出具体的学术论文科普化方法。在2016年2月29日举办的“科学咖啡馆”沙龙上,我国科技部人员表示,正在着手开展科研论文的科普化工作。何谓“论文科普化”,文献[8]定义为“论文科普化是指高端科普资源,特别是科研成果的科普化,同时也应该包括科学技术的大众传播”。本文认为将学术期刊的论文改写成科普文章,再通过多种媒体渠道传播出去,既履行了学术期刊的科普职责,又加强了与大众媒体的合作,即完成了“论文科普化”工作。本文探讨了学术期刊开展论文科普化工作的积极作用,研究了学术论文科普化的方法,并指出编辑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将学术论文改写成科普文章并借助新媒体工具传播的典型实例分析,期望给同行提供参考,共同增强学术期刊的科普功能。

1学术期刊论文科普化的作用

1.1履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职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越来越普遍地意识到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性,也有权及时获取重要的科学信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是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之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规定,1%~5%的科研项目经费需要用于包括媒体报道在内的科学宣传活动[9],这是因为公众科学素质关系到科技发展后劲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最信任的科技信息来源是期刊[6],因此,学术期刊有必要把科技成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理性、客观、科学地介绍给公众,让这些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顶级学术期刊的经验表明,学术期刊中完全可以融入科普内容,成为重要的科普载体[5],例如Science和Nature专门开辟了通俗性栏目,普及科学知识。相比之下,国内大部分学术期刊在这方面比较欠缺,毕竟要形成一个完备的可持续栏目,需要大量的优质稿源作支撑,而国内学术期刊的办刊机制比较传统,要想吸引源源不断的科普稿件比较困难,因此采用学术论文科普化的方法,将学术期刊中有深度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有温度的科普知识,从而惠及大众,是学术期刊参与科学普及、履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职责的价值体现。

1.2加强学术期刊的传播效果。笔者前期研究发现,将学术期刊的论文成果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以科技新闻的方式被公众所了解,可以实现科研工作者、学术期刊、大众媒体和普通公众的共赢[10]。同样,学术期刊增加科普元素可扩大学术期刊的受众范围,拉近公众与科技间的距离,科普元素在增强学术期刊的传播效果中具有明显优势[11]。同时科普常常与大众媒体和新型媒介形式联系在一起,其受众面和传播力远大于传统的学术期刊,经过科普化的文章能更有效地被本学科外的非专业人士所接受,增强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1.3增强作者和读者与期刊的黏性在学术期刊的经营中,适当加入科普元素,能使学术期刊的读者不再单一化。首先,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期刊,从而扩大学术期刊的传播面,增强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其次,加入科普元素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的交流与拓展,跨学科的科研人员在科普元素中能更好地找到学术共同点并摩擦出火花,科普元素发挥了不同专业领域间的桥梁作用;第三,将学术论文改写成科普文章传播,能提升作者研究成果的显示度,甚至有助于其获得相应机构的资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者对期刊的忠诚度,以后有更好的研究成果还会选择该期刊。

阅读全文

临床医学期刊在健康科普的作用

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健康知识普及”列为其首要任务[1],并倡导传播健康知识、提高民众健康行为和技能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医学期刊作为医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具有重要的媒体属性,应充分利用自身行业优势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在健康知识普及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既往研究中,虽有国内医学期刊通过出版科普增刊和开辟科普栏目传递健康知识的宝贵经验[2-3],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科普杂志在内容上不够严谨和权威的劣势;但长期以来,医学期刊特别是我国的医学期刊,并未在健康知识传播的舞台上担当重要角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健康知识的首要途径[4],在当前网络知识来源芜杂,健康科普乱象丛生的现状下,医学期刊有责任为普通大众传递权威的健康知识。临床医学期刊不仅具有严谨求精的科技期刊属性以及实时更新的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论文宝库,还拥有由众多优秀医学工作者组成的临床专家团队,因此在健康科普中独具优势。本文通过《协和医学杂志》办刊过程中的实践经验,阐述临床医学期刊如何借助新媒体平台发挥自身优势,在健康科普中发挥重要作用。

1健康科普的重要性及现状

1.1健康科普是减轻疾病负担,缓解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占我国伤残调整生命年的83.4%[5],这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而公民提高健康知识储备、改变健康行为,对减轻疾病负担至关重要。“2017微博健康医疗影响力论坛暨中国健康科普联盟成立和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年会”亦透露,我国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仅为1%~2%,卒中死亡率是欧美国家的4倍,这与我国公民健康知识水平、疾病管理能力均较低有直接关系。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8.47%,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4]。通过健康科普不仅可提高公民疾病预防意识和疾病管理能力,也是从根本上减轻医疗机构压力、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的重要举措。此外,由于公众对疾病认识不足、对医生职业期望过高,导致我国医患矛盾越演越烈,伤医事件频发,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专业、客观地向公众宣传医学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进而为医患顺畅沟通创造前提,是和谐医患关系逐步建立的基础。

1.2我国健康科普“含金量”亟须提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公民对自身健康日益关注。2018年我国6万177人参与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最感兴趣的新闻话题即是“生活与健康”,这一比例高达92.9%[4],这必然促使人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所需要的健康知识。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6],其中微信(95.8%)、腾讯网/新浪网/新华网等门户网站(82.6%)、百度/搜狐等搜索引擎(79.6%)、果壳网/科学网/百度百科等专门网站(67.6%)已成为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流渠道[4]。但目前网络信息来源芜杂,很多自媒体为了追求传播效应,往往有意夸大甚至歪曲科学事实,以博取大众眼球;同时,由于医学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媒体在报道时如果理解不充分、不精确,也容易产生误导大众的情况。比如,2018年10大科学流言中,就有8条与健康相关[7],因此我国健康科普的“含金量”急待提高。美国的皮尤调查结果显示,75%的美国网民不检查信息来源和日期就盲目相信所检索到的信息[8],我国未进行过相关调查,但结果可能也同样不尽如人意。这一现象既表明了互联网监管的重要性,更凸显了权威健康知识传播平台的重要作用。

2临床医学期刊开展健康科普的优势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