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能力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自律能力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自律能力论文

高校图书馆与学生诚信教育

1、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内在关系

“学风不正,学术不端”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大敌。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不仅会对学术环境和学术风气产生负面的影响,而且阻碍学术进步,影响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创新、高教事业的前途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多种途径有效防范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这不仅对图书馆而且对高校和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大学生毕业后将在各行各业中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有些可能还要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如果基本的学术规范意识和社会诚信品质不能在学术起步阶段就树立起来,无疑将会对以后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学术诚信教育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在日常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毕业论文的撰写等全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使大学生在科研工作的初始阶段就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从而推动大学生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水平的提高。《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要履行教育和信息服务两大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图书馆文明幽雅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内容丰富的图书和广博的信息资源会吸引广大学生将课余时间都放在图书馆里,这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的有利条件。同时,新生入馆教育及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也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这也是教会大学生如何合理获取和使用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大学生学术诚信意识的重要一课。图书馆在高校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学校行政部门与其他教育部门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在如今的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图书馆在利用网络引导大学生如何正确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2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中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在学术信息资源与大学生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其在为大学生开展学术诚信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积极采取一系列反学术不诚信行为的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宣传力度和教育。2.1营造良好的学术诚信氛围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术诚信,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这是维护学术尊严,弘扬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促进科研活动健康发展的前提,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来开展潜在的学术诚信教育,通过各种新颖的形式吸引更多同学关注并思考学术诚信问题,呼吁同学们树立学术诚信意识,如制作学术诚信宣传展板、发放学术诚信传单、开展学术诚信辩论赛、制作学术诚信宣言视频、开展学术诚信讨论进班级、进实验室和进寝室活动等。联合大学生社团举办学术诚信征文、学术诚信专题系列讲座等,利用征文、讲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术诚信教育活动中,充分认识到学术诚信的社会危害,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学术环境,从而更自觉地抵制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2、将学术诚信教育贯穿于用户教育中

高校图书馆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将学术诚信教育贯穿于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和专题培训讲座等这些常规的用户教育中,通过这一系列课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术诚信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2.1新生入馆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是学生迈入大学校园的第一课。因此,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图书馆也应当把握机会,借助新生入馆教育课来开展学术诚信教育,将学术诚信教育贯彻于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全部实践活动中,让他们了解学术诚信的含义、价值、基本要求及对自身的重要意义,了解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及各自的危害和惩治办法,学习《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意见》、《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等学术道德规范相关文件。通过这些基本的课程内容提醒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做到遵纪守法、公开公正、尊重科研成果,力戒学术不端。

2.2.2文献检索课

阅读全文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防范与治理方法

一、大力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

选择一些学术品德高尚的学者作为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对研究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培养他们遵守学术道德的自觉意识。高校应该加大学术道德以及尊重知识产权方面的宣传,让学生了解学术道德和尊重知识产权的重要性。首先是在校园内普及学术道德的内涵,倡导诚实守信、严谨治学、献身学术的良好学风,要求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遵循科研规律,实事求是、诚实守信,遵守纪律,学风严谨,致力于创造原创性学术成果。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人格垂范、为人师表的重要作用。导师之“导”有双重含义,一是在专业知识上引导研究生向纵深方向发展;二是在人品、素养上引导研究生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实施学术道德教育,导师既有重要的责任,又有潜在的权威。导师应从思想、言语、行动上对研究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教导研究生对自己的观点和行为负责,督促他们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敬业精神[7]。

二、继续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与惩治力度

当前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反映了高校学术规范和学术环节存在很大漏洞。针对这种严峻的科研形势,在高校当中设立专门的研究生学术监督机构已经迫在眉睫。研究生学术监督机构在国外的高校当中十分常见,并且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其存在的目的就是将学术不端行为扼杀在萌芽之中。国内高校应当充分借鉴国外高校现有的经验,安排专门人员,成立专门的学术监察机构,制定科学完善的监察制度,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践行监督和惩罚,形成威慑力,从而最大限度保护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学术成果的原创性[8]。除了成立专门的学术不端监察机构,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研究生的学术成果进行检查。高校都已引进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系统对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检测。美中不足的是检测对象仅局限在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而没有推而广之。笔者认为,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应配备给各院系,将检测对象细化到期末论文、课程论文以及要发表的论文。这种有形的监督既强化了其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原创性,又削弱了研究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减少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9]。

三、建立健全研究生学术评价机制和长效诚信机制

当前国内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科研评价机制,往往都是以科研成果的多少来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评价。科研成果数量的多少直接和研究生的奖学金挂钩,这种单一片面的科研评价机制给研究生科研带来了错误的导向,很多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而不惜铤而走险。以科学道德为导向,建立健全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和长效学术诚信机制,建立研究生诚信档案,将学术不端行为主体记入诚信档案,放入个人档案并终身跟随,为涉及研究生授予学位、奖学金、考评提供依据,使得记入档案的学术不端者受到多方面的排斥,甚至会影响到日后的就业[10]。

四、结语

阅读全文

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论文

一、研究生学术失信原因分析

通过对引起各种学术失信的复杂原因的深入分析,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形成了多种学术失信因素。最典型的主要有两种分类:一是从研究生个体角度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包括研究生自身的认知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等,外部原因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教育因素等;二是从研究生教育监管责任角度分为导师原因、个人原因和管理原因。导师原因中以导师治学不严谨及导师学术失范行为的负面影响为主,个人原因中以研究生学术道德素养不高和不尊重学术为主,管理原因中以学术奖惩制度不健全为主。第一种分类的内部原因和第二种分类的个人原因,均属于研究生自身原因。如果针对研究生学术失信的自身原因开展学术诚信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研究生教育的学风与学术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从全国抽取24所高校,对5450名研究生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了我国研究生群体的学风和学术道德状况,以及各高校开展学术道德教育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a)研究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有意识地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比较严重,46.9%的研究生经常或有时将他人论文拼凑或改造成自己的论文,43.8%的研究生经常或有时引用他人研究成果而未加标注,34.2%的研究生经常或有时伪造、篡改实验数据;b)研究生的学习兴趣较低,仅39.5%的研究生对学术研究感兴趣;学习目的不单纯,43.7%的研究生为了毕业后能找到更满意的工作而读研;学习精力投入不足,38.7%的研究生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少于4h;c)学术诚信教育力度不够,仅20%的高校经常开展诚信教育,26.4%的高校很少开展诚信教育,5%的高校从未开展诚信教育。基于该课题组的调查结果,笔者从引发研究生学术失信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出发,将学术失信原因归纳为四类:无知、无畏、无德、无才)。这四类原因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催生出各种学术失信行为。

二、学术诚信教育内容的缺失

2009年3月,《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提出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作为必修内容纳入研究生教育教学。2010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中要求,在学位申请者的整个培养过程中,都要安排必修环节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训练[7]。由此,笔者调查了全国39所“985高校”开设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课程的情况。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取数据:一是访问39所“985高校”研究生院网站,查看研究生课程设置、文件、通知等信息;二是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各高校的研究生课程表,从课程表中查找学术诚信教育课程信息。 39所“985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a)各高校都为硕士研究生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为博士研究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b)各高校遵从中国科协和教育部的倡议和规定,积极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系列报告》;c)大部分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或开学第一课的讲座中,发放中国科协制作的《科学道德规范手册》或学校编制的《学术诚信读本》;d)除以上课程和讲座外,在39所高校中有10所高校开设了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写作指导和研究方法等。可以看出,当前的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于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学术道德教育主要针对学术失信中的“无德”教育,学术规范教育主要针对学术失信中的“无知”教育,而这两方面的教育内容对于“无畏、无才”教育涉及甚少,学术诚信教育内容存在严重偏颇和缺失。

三、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原则

学术诚信教育过程应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学术诚信教育内容应针对“四无”学术失信原因,学术诚信教育方式应融入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术诚信教育效果应做到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相结合。为此,提出构建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过程中应遵循的以下三项原则。

(一)教育与惩罚相结合原则

阅读全文

高校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一、高校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施教者诚信缺失的不良示范。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中缺乏踏实肯干的精神。例如有的教师不认真备课,不亲自制作课件,而直接使用教材附带的课件,并将制作者修改成教师本人的名字;有的教师为了评教获得良好,在对学生课程成绩评定时没有原则性的讨好学生,而不结合学生平时课业表现给予评定。二是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等。殊不知,教师的上述行为都不经意间都潜移默化地在影响学生的道德认知和价值取向,影响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质的形成。

2.诚信教育途径较单一。

当前,高校诚信教育主要通过第一课堂来实施,如以系列思政课的形式培养学生诚信态度,提升学生的诚信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由于途径、形式较单一,效果不甚明显,许多学生对诚信道德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上,没有达到理性认知程度,更没有形成内心信念和内化为行为习惯,使学生难以自觉做到知行的统一。

3.诚信操作教育惩罚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实施诚信教学存在重课堂教学、轻操作教学的实际。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各高校在诚信操作教育方面虽然也制定了一些约束、监督机制,如签订考试承诺书和发表毕业论文声明等。但在约束的同时,缺乏有效激励、惩罚措施,更多强调克己和自我反省,对符合诚信准则的行为一般的做法是口头表扬,对违反诚信、违背道德的做法普遍做法是批评教育,没有建立有效的惩罚终止措施,诚信操作教育效果不明显。

阅读全文

高校建设机制下师德师风论文

一、严入口,畅出口

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招聘引进的严格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换句话说,符合教师资格是从业的法定条件。教师资格认定包括政治思想、学历和能力等方面,即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不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公民,学有所长,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分析高校教师招聘引进的条件可以看出,学历条件是刚性条件,没有研究生学历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是难以进入高校担任专任教师的。在现实实施中,条件往往更高。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往往要求应聘者具有研究生学历和获得博士学位,个别学校或专业还要求应聘者取得的研究生学历和博士学位来自名校名师。国内一流大学对应聘者筛选时,更倾向于有海外求学、讲学或工作的经历。然而,这种过分注重学历、学位的倾向,使本来全面的,要求政治思想坚定、品德高尚、注重能力的综合标准变成单一的学历学位标准。因此,高校引进和招聘人才和名师,应当全面考察其是否遵纪守法,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思想品质是否高尚,治学是否严谨,是否具备敬业精神,是否热爱学生,个人生活作风是否良好等等,对违法乱纪者、道德品质恶劣者、学术造假者、生活作风糜烂者一票否决。近年来,在高校及学术界影响最大的是学术造假,学术造假的事件不断曝光:浙大“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被指论文抄袭;上海大学博导陈湛匀论文抄袭事件;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抄袭事件;东北财经大学“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华中师大胡春林硕士论文“更牛”抄袭事件(仅致谢不一样);汪晖《反抗绝望》事件等等。上述事件中,有的虽然是学生所为,但也反映出为师者治学不严。在这种师德师风堪忧的特殊背景下,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在起点上奠定良好的师德师风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些学术造假事件的背后,反映出高校教师入口不严和管理混乱的诸多问题。《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学术不端行为者,一经查实,一律予以解聘,依法撤销教师资格。高校是产生思想和生产知识的神圣殿堂,学术不端行为极大地伤害了兢兢业业、默默耕耘者的感情,恶化了不良学术风气,打击了创造创新者的积极性。教师的学术不端行为也毒害了部分学生,他们抛弃学业的严谨,惧怕科研的艰辛,选择探索的抄袭捷径。网络世界的出现为学术品质恶劣者、成果抄袭者提供了客观上的便利,此风不刹,本科生、研究生的学历、学位含金量大大缩水,导致科研能力不足,服务企业、党政部门以及社会的水平下降。

二、绩效考核公平公正,激励保障有力

在高校,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十分复杂。从应然关系来说,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带动科研。但在实然状态下,教师的精力是十分有限的,学校的教师资源也是有限的。教师的科研任务和压力太重,必然影响到教学精力的投入,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其科研精力投入必然减少,直接影响到科研的产出、科研的质量。在高校职位聘任、职称晋升、绩效考核、待遇兑现过程中,科研的分量极大,有的学校甚至实行科研数量、级别一票否决制,任务繁重的教师只有三种选择:一,放弃职称晋升,听凭科研处罚;二,身体透支,在教学和科研两条战线同时作战,以牺牲个人生命健康为代价;三,投机取巧,导致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基于以上分析,高校在职位设定、工作量底线、量化考核以及待遇兑现过程中,应当并重看待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人力资源开发深层研究中,价值观、敬业态度、自我评价、社会责任等软能力所起的作用更加持久和重要,是人力资源考量的优先因素,因而,在教师绩效考核中,应重点分析教师的敬业态度、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等。毋庸置疑,今天的教师待遇总体是不错的,在各种职业评价中,仍然是许多优秀人才向往和满意的好职业。但受到市场经济竞争环境的影响,优秀人力资源在选择就业单位和进行服务时,总是充分考虑住房条件、工资待遇、科研平台、管理水平和领导者素养等综合因素,因而,想尽一切办法改善教师待遇,包括学术休假、出国深造、学术交流、困难帮助等,既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有效举措,也是吸引广大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上,防止精力外投,无暇科研,弄虚作假,敷衍教学,冷淡学生的积极对策。

三、人性化培训与开发,合理进行岗位流动

在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理念中,为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创新环境、复杂环境以及多变环境,倡导人人培训,人人开发,终身开发,因而,坚持培训开发面前人人平等十分重要。培训与开发是能力发展的基础,是教师完成任务的前提,不能有的教师经常培训深造、访学交流,有的教师则无机会,甚至职业生涯期被完全剥夺了发展的权利。这种权利被剥夺,意味着教师能力不能有效发展,意味着竞争劣势,意味着教师间的不平等和尖锐矛盾。需要决定培训,需要决定开发。平等是一种美德,是人的尊严的象征。公平公正是人性的本质,也是人性的需要。剥夺人的权利,中止人的发展机会,是造成教师教书育人动力不足的重要因素。同时,要重能力,轻学历,学历和学位都应当体现在能力上。“确立‘能力本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其目的就在于摒弃和转变传统人力资源培养、考评、使用和开发中倚重权力、关系、金钱等外在身份要素,阻滞人的能力拓展和发挥,把人力资源考评、使用和开发的重点转移到以能力为核心,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和实现人的价值。”在强化人性化培训开发的同时,还要进行岗位合理流动。人的能力总是变化的、发展的,岗位也是变化的、发展的,因而,在高校内部,特别是相近、相同专业间进行岗位合理流动,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有限人力资源,特别是优秀人才的作用,避免人才的浪费,有序转岗的制度设计可以使不同能力的教师找准自己的位置,降低压力,避免职业倦怠,化解矛盾,增强凝聚力。

四、优化生成环境,形成自律

阅读全文

高校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规范化

摘要:研究生学术诚信是指研究生对学术研究的态度和行为,这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和道德建设。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及数量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体系受到挑战。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部分研究生学术诚信失范。学术论文造假,一稿多投,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等各种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在分析了现象背后的社会成因和制度成因后,提出完善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加强研究生道德教育和监督管理等对策,最终培养研究生科学严谨的学术精神。

关键词:学术诚信;研究生教育;规范化;失范

“学术诚信”更注重于对“诚信”的关注。“诚信”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科研学者对学术研究持有的态度,即在精神层面拥有的学术概念,这个方面要求科研学者不被功利所诱惑,坚持学术本分。二是科研工作者在学术研究时的行为,即在行为层面对学术道德规范的遵守。学术诚信在学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学术发展的基础,更是学术创新的源动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相继而来的还有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和弊端,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学术诚信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教育界开始对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加以重视。鹿荣建[1]认为不完善的培养制度是导致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张艳萍[2]提出要使研究生学术道德、学术诚信规范化必须从加强监管机制建设着手。田新山[3]对研究生学术不端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为杜绝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必须加强学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高质量教育。李妃养,袁永[4]分析了影响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问题和原因,发现必须通过加强科研诚信规范的引导与管理,健全科研诚信行为监督体系、完善科研不端行为惩戒机制的方式来提高我国科研诚信制度建设,推动我国科学研究的发展。王萍,滕建华,梁秋[5]对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进行了理性思考,了解到应当客观地看待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深入、细致地探究研究生学术规范措施,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生诚信教育工作,科学、合理地制定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柳丽[6]从增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自律意识、发挥导师的引领作用、优化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课程、制定研究生学术道德制度四个方面对规避学术不端行为,优化学术道德环境进行了全面解读。本文依据既有研究基础,阐述了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为规范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提供前提。

一、学术诚信失范的现状

(一)论文抄袭及造假

近年来,关于研究生学术造假的报道日渐增多:多篇发表在海外顶级医学期刊上的中国论文因涉嫌造假被撤刊;上海大学教授陈某因两篇论文抄袭被通报革职;湖北某大学郝某,把他人发表的3篇SCI论文窃为己有,并用这些论文申报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获得资助等等。W•布劳德和N•违德曾说过:“每一个大作弊者被揭露出来,就会有一百多个类似的大作弊者逍遥法外,而每发生一起大作弊,就会有一千来起小作弊得逞。”[7]由以上情况得知,被揭露和的学术造假行为仍占少数,有更多的论文抄袭造假行为仍没有被发现。

(二)一稿多投

阅读全文

学术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当前,针对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泛滥的现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考虑把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作为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并开展相应的政策和实践的探索。

一、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突显思想政治教育脱节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的重要工作,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历经多年探索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脱节。当前高校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严重,研究生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成为普遍现象,出现在整个研究生教育培养环节中。每年的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研究生毕业生们惴惴不安、如临大敌,乃至催生了一条“产业链”,据报道部分网店月入过百万。研究生屡屡越过学术底线,固然因为“面临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实际困难及压力”,但这看似情有可原的“无奈之举”背后,却暴露出研究生群体学术自律意识的缺失和学术道德的匮乏,也突显出当下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在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领域的缺位。诚然,在研究生教学管理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术科研往往是两回事:前者更突出思想道德层面的教育、宣讲,后者则更偏重课题、论文等很物质很实在的内容;两者的归口管理部门也往往不是同一部门,一个是学生工作部门,一个是科研部门。所以,不仅是研究生,连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也不一定对两者及其内在关系能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要管控好学生,不给学校和社会添乱,就阿弥陀佛;学术科研管理,更注重研究生学术能力等技术层面的提高,文章数量搞上去,影响因子大一点,就万事大吉。

二、加强学术文化建设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均是高校研究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具有统一的价值取向和工作目标,并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立德树人是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理念,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也可以成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一般而言研究生对学术科研或多或少有向往之心,学术文化环境因而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和学术道德。因此,以学术文化建设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要坚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松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教育功能,多渠道增强研究生学术自律意识。要以思政理论课程改革为契机,在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基础上,教育研究生树立尊重学术的科学态度。要创新研究生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以研究型教学为导向,将研究生学术规范、科研训练纳入课堂教学范畴;在课程考核环节,增加学术规范性方面的要求,重视诸如论文引用是否规范等细节,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的学术自律意识。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要明确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术科研的首要责任人,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示范和审核监督作用。要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增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督促其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若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导师承担连带责任。还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制订导师教书育人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定期进行考核检查;还要探索导师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淘汰不合格导师,严惩对师德败坏、学术不端的导师,打造一支学术好、师德高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动员功能,合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学工口的组织资源与号召能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文化活动,既活跃校园学术氛围,又调动研究生学术科研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在研究生推优评奖工作中的影响力,探索实行优良学风个人(集体)激励机制;还要制定学术不端检测结果的配套措施,在评奖推优工作中,对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生采取零容忍,取消科研资助、评优评奖资格。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做好队伍自身的建设,建立起以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广泛吸纳高层次人才,选聘部分优秀教师兼职从事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另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关心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生活,尽可能为研究生提供教学、科研、管理辅助等“三助”岗位以及其他方面的政策支持。

三、结语

以学术文化建设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不是一句空话,既需要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还需要实实在在的贯彻落实,才能“促进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步提高,培养研究生不畏艰难的科学作风、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求新探异的创新意识、艰苦奋斗的创业品格、合作沟通的团队精神”。

阅读全文

地方高校研究生诚信教育探讨

摘要:以强化当前高校学生诚信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为导向,通过探索并创新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提高学生抵御思想腐败的能力,净化校园环境,提高学生培养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地方高校;研究生;诚信教育

当前,在整个社会产生信用危机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诚信缺失在高校学生中屡见不鲜,不利于自身成长成才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损害其他学生的权益,从整体上败坏和影响高校教育质量和信誉。2013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教资助厅函〔2013〕1号),强调对高校学生开展资助诚信教育的主题活动。2014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教党〔2014〕40号),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把诚信档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的重要依据。大力加强高校研究生诚信教育,为和谐社会建设输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成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地方高校研究生诚信教育现状

1.地方高校研究生诚信缺失的形态表现

对高校研究生的诚信教育关乎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品格的完善,由于高校是培养道德诚信的主体之一,落实好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为社会所做的重要贡献。当前高校研究生诚信缺失从意识形态来说,主要体现为诚信意识缺失和诚信行为失范两方面。从具体诚信表现来说,主要表现在学术诚信、学业诚信、生活诚信、思想诚信和就业诚信五方面。研究生学术诚信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失范,主要表现在学术论文抄袭、编造篡改剽窃研究数据、一稿多投、学术成果挂名及漠视周围学术诚信缺失现象等。学业诚信主要针对研究生学业环节中出现的诚信失范现象,重点表现为考试作弊、实验数据造假,尤其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攻读研究生过程中对课程考核重视不够所造成的诚信失范现象等。生活诚信多表现在少数经济困难学生对家庭真实情况的隐瞒,或是在职人员攻读研究生时对自己真实工作情况的隐瞒,或是部分学生恶意拖欠学费、住宿费、助学贷款等现象。思想诚信主要指在日常生活中所出现违背诚信行为的意识缺失。就业诚信主要发生在研究生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履历造假情况,特别是对计算机、英语及学习成绩等成果的再包装等现象。而研究生诚信缺失较之本科生而言,无论在意识形态上的缺失还是行为失范上都比本科生明显。在行为表现上,研究生诚信问题与本科生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对大连海洋大学部分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调查显示,54%的研究生认为,学术诚信是最集中的诚信问题,学业诚信次之;56%的本科生认为,诚信问题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学业诚信,学术诚信次之。

2.地方高校研究生诚信教育的困境与缺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