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收支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资金收支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资金收支论文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思考

摘要:文章在系统梳理《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认为应从加强案例教学、课程论文、“雨课堂”应用等方面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案例教学;课程论文;“雨课堂”

一、国民经济核算概述

国民经济核算是国内高等院校财经类统计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国民经济核算是概括描述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工具,通过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可以显示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特征、格局和趋势,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思考,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知识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选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敏雪等编写的《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为本科生教材,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的内容组成为依据,按照子体系的方式组织开展相关内容学习,主要包括基本核算和扩展核算两部分内容[1,2]。1.基本核算是整个课程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非金融交易和金融交易)、资产负债核算、国际收支及国际投资头寸核算。其中,资产负债核算和国际投资头寸核算是关于经济存量的核算,而其余部分则是关于经济流量的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是对一时期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总和的核算,反映的是核算期内各生产单位通过生产活动新增加的价值,具体包括四张核算表: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国内生产总值总表。前三张表分别提供了生产环节、收入初次分配环节、最终产品的消费积累使用环节的相关内容,而最后一张表则是概括呈现三种核算方法之间的关系。投入产出核算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向生产领域的延伸,通过多部门结构,揭示出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间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具体包括三张表:供给表、使用表、投入产出表。其中,供给表反映了各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和各类产品的产业部门来源,使用表反映了各类产品的使用去向及各产业部门的投入,投入产出表则全面反映了各产品部门间的相互关系。资金流量核算是从资金循环角度显示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如何以消费和积累目的为导向在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流转过程,是对货物与服务从生产到使用的实物循环过程的补充,具体包括两张核算表:非金融交易表和金融交易表。其中,非金融交易表集中提供了各个机构部门收入形成和分配过程、收入使用过程、非金融投资和资金筹集过程的详细数据信息,而金融交易表则是就国民经济过程中各机构部门参与金融交易的状况进行核算,反映机构部门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变化以及整个经济体的资金融通过程。资产负债核算是对一国和各部门所拥有的经济资产、负债及净资产进行的系统核算,是对经济存量的核算,它与流量核算体系的内容相结合,可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完整循环模式,具体包括两张表:期初(末)资产负债表和资产负债变化(积累)表。其中,资产负债表是对一国和各部门所拥有的资产(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资产净值存量结果的核算,而资产负债变化表则是呈现引起期初、期末两个时点间存量变化的各种活动和现象,涉及非金融投资和金融投资活动、资产其他物量变化和重估价变化的数据资料。国际收支及国际投资头寸核算是对一段时期内一国常住机构单位与国外单位之间发生的对外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的系统记录,可以呈现一国对外经济的整体状况。具体包括两张表: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其中,国际收支平衡表集中反映的是一国当期对外经济交易及其收支平衡状况,而国际投资头寸表则是反映一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存量以及各种因素引起的存量变化,可以体现各时期国际投资交易的积累结果。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是对各子体系核算内容的整合,是对整个经济体系及其当期过程的完整描述。2.扩展核算是对前述基本核算部分的补充,主要涉及SNA的灵活和扩展应用(地区经济核算、季度GDP核算、旅游卫星账户体系、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等)、国民经济核算的动态比较(物量指数和价格指数两种思路)、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比较(汇率法、购买力平价法等)。

三、加强案例教学

阅读全文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际经验及借鉴

摘要: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从20世纪50年代起形成,历经六十多年的改革完善,基本形成劳动者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发达西欧及美洲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发展历程为借鉴,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新变化,通过分析论述,提出了几点符合我国当代社会和国情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养老金融

一、我国养老保险体制基本概况

(一)类型概况

养老保险体制作为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良好发展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普遍实施,即劳动者达到法定年龄并退休后,从政府、社会或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得到经济、物质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性,一是强制执行性,符合相关规定的单位及个人都要参加;二是保险资金来源多元化性,一般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和个人共同承担,抑或是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三是制度实施时限性长,范围广,资金规模宏大,必须采取专业化、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目前国际上通用养老保险体制主要有三种,包括传统型、国家/联邦统筹型和私人储蓄型养老保险体制。传统型养老保险体制始于欧洲德国,现已为世界主要的养老保险体制。传统型养老保险依靠立法强制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缴纳保险费用,政府部门给予保险基金一定的支持,起辅助作用。这种体制适用范围广,以法律的强制性实施,养老金的数额与参保人员的缴费的年限、金额挂钩,不进行缴纳不许领取养老保险。在这种体制下,以政府财政支出作为担保分担一定的风险,需在基本养老保险以外创建以企业、劳动者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保险体制。国家/联邦统筹型养老保险体制又分为福利型和国家型。福利型养老保险指以政府财政支出负担全部养老保险费用,是保险的主体,例如熟知的欧洲英国养老保险体制———“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制度。其适用对象范围十分广泛,全体公民都是参加养老保险对象;养老费用由政府通过财政收入和税收等方式支付,现收现付制是该方式的主要特点;该方式还具有法定强制约束性,并且与疾病、失业等保险组成齐备综合的社会保障体制。前苏联时期曾在广泛实行国家型养老保险体制,其适用对象仅限于社会的劳动者而非全体公民,这种体制现已基本取消。储蓄性养老保险体制强调的是市场运作,其养老保险的费用由个人和企业单位承担,通过建立个人账户来实现。世界上仅有新加坡、智利等个别国家地区采用该养老保险形式。

(二)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现存主要问题

1、养老资金收支缺口突显

阅读全文

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趋同性研究

摘要:

本文着眼于我国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历史发展进程,通过比较,提出我国内部审计虽然起步晚,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落后于国家审计的发展,但随着组织治理观点逐渐渗透,内部审计在职能、目标定位与方法等方面与国家审计呈现出一定的趋同性,从而揭示审计发展的内在规律,为现代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趋同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趋同性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之一。在当前的社会活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审计已经从最初单一的监督职能,逐渐渗透到整个组织治理系统中去。国内外对于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研究颇为深入,但大多是将两者割裂开进行单独的探讨,而对于两者发展中呈现出逐渐趋同态势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发展历程(主要为1983年以后)的对比,探讨两者在职能、目标定位、方法等方面的趋同性,为现代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趋同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对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趋同性的研究并不是特别丰富。笔者以“审计”和“趋同”为关键词,在知网上精确搜索,共搜索到相关文献609篇,归纳总结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审计趋同性:

阅读全文

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摘要]国家审计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属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监督保障系统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只有国家审计更好地发挥它的职能作用,才能保证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有效性。自从国家审计机关建设以来,国家审计机关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和建议。文章结合国家审计与宏观经济管理的关系,从国家审计的角度出发,结合了宏观经济的组织体系,进一步研究了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当前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研究成果,帮助国家审计机关加强和改进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对策。

[关键词]国家审计机关;宏观经济管理;地位与作用;建议

国家审计管理监督着国家的经济预算,掌管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条件下,我们要认识到国家审计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要深刻了解国家审计在经济调控过程中所承担的重要职能。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国家经济管理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都受到了影响,所以有必要对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提高国家审计机关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管理效果。

1国家审计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

1.1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一个独立的监督部门,它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中行使国家经济的监督职能。国家审计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与控制行为,它是由国家的法律确认的,由国家设立的一种专门对国家财政收支和公共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的机关。国家审计通过监督将其反馈于经济基础,从而为国家管理和公共服务做好更好的控制,国家审计可以说既是一种经济权力,也是一种法律权利。

1.2国家宏观经济管理

阅读全文

血站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

随着无偿献血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献血,同时基于血站特殊的社会性质,保证其血液采集、储存以及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血站的财务管理并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在此情况下,血站必须在内部控制体制下加强财务管理,以实现血站管理流程的有序化进行。本论文将基于我国血站财务管理的现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血站;财务管理;现状;对策

一、血站财务管理的问题及现状

(一)资金运用不当

在血站的财务管理体系中,血站的资金的预算使用以及审核报表都归财务部门管理,依据已出台的相关政策血站的资金来源以及分配都相对完善,但是对于资金的投放却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常会出现投放失误,例如业务经费与人员经费未能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有相互挤占的情况,当未投放得当或二者不能兼顾时,只能厚此薄彼,从而影响血站的正常管理运作。

阅读全文

内部审计教育财务论文

一、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及职能

(一)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审计实践中,审计的内容基本上离不开财政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和财经法纪审计三个方面。一般来说,外部审计的内容较为规范,重点是对被查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的经济活动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而由于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因此,内部审计的内容十分广泛,它涉及本部门、本单位以及所属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主要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审查;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审查;资金财产的完整性、效益的审查;经营方针、经营决策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审查;计划预算的合理性和恰当性审查;合同协议的合法性与适当性的审查;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技术工艺等影响效益的因素审查等。在教育系统内部设立审计机构,并由审计人员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评价的行为,属于内部审计的范畴。

(二)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

审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在我国,按照审计的内容和目的,可以划分为财政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和财经法纪审计。如果按执行者即审计主体划分,又可分为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相对于审计客体而言,政府审计、民间审计都是外部审计。所谓的内部审计就是由本部门或本单位内部设立的审计机构或专职人员实施的审计。从我国恢复审计以来,审计理论界对审计的职能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并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即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职能。其中经济监督是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它通过对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审核核查被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是否合法、真实、公允,监察和督促经营者履行经济责任,同时维护企业、单位的合法权益。经济评价职能,主要是在掌握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被审单位经济效益的高低、经营者业绩的好坏等作出切实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在肯定成绩、找出问题的同时,对被审单位提出建设性建议。经济鉴证职能,主要是在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审查核实确认后,通过出具审计报告的形式,向报告的使用者证明被审单位提供的财务与其他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二、教育财务管理中加强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分析

(一)建立、完善内部审计机制是法制的基本要求

阅读全文

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数据分析

摘要:本文以“财务数据分析”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研究。论文首先阐述了财务数据分析的内容及方法,然后结合现阶段高校财务数据分析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运行机制、部门沟通、人才培养、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了财务数据分析的思路及具体对策。论文对于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财务数据分析工作提供了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财务数据分析;高校

一、引言

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在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挖掘上呈现出巨大的优势,势必推动高校的财务数据分析工作。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通过财务数据分析为高校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需求凸显,然而目前高校财务数据分析却存在许多问题,为此论文基于新会计制度背景,深入研究高校财务数据分析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二、高校财务数据分析概述

1.高校财务数据分析含义

财务数据分析是数据分析技术在财务工作领域的应用。高校财务数据分析就是对高校的预算、账册、报表等资料中列示的各项数据指标,采用一系列的专业方法,进行总结与比较,对学校一段时期内的运行和管理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从而在相关联的数据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学校日常管理和决策提供建议。

阅读全文

实例分析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摘要:国家重视各类经济企业的发展,为企业补助大部分创业资金,帮助企业营造便利的经济氛围。而企业缺乏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使部分企业出现腐败、保藏私囊的现象,无法真正落实资金的用途。企业的财务管理困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管理人员提高对财务预算的重视。因此,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健全一套完善的财务预算,严格编制预算机制,强化财务部门的预算技能,摆脱经济预警的现状,避免出现银行讨债的风险。

关键词:实例分析;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随着国家对各类企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国家预算的不断投入,各企业的财务收支逐渐透明。但仍存在部分以权谋私的管理者,使企业财务信息匮乏,难以符合国家的检查标准。新形势下,企业必须摆脱财务预算不当的现状,明确清晰的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全新的面貌迎接领导的监察,充分发挥企业领导的作用,做好财务预算工作。

一、以F公司为例分析企业存在的财务预算问题

(一)管理意识淡薄、方法落后

目前,中国企业更加注重财政预算管理的发展,但企业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中的规划体系与企业多元化管理体制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尤其是绩效管理的不足。管理模型仍有许多痕迹。无法实现预算分配效率和体现公平性是因为少数部门的积极性不能鼓励所有部门减少不合理的费用。同时,由于预算执行中没有完整的监测系统,评估结果不能与下一个预算相结合,影响预算系统的运行。最常见的当前财务管理模式是“统一领导和分层管理”,其中较高级别的财务部门提出预算要求,较低级别试图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实现F企业的收支平衡。在F企业预算编制中,由于预算编制缺乏有效沟通和准确数字,企业发放的资金往往与施工和行政管理所需资金数额不一致。各部门加上对企业支出的监督和控制,不能实现真正的收入和支出。与此同时,许多企业目前的预算方法仍采用“基本加因子”的方法,但这种基本的计算方法已经废除并推进了“零基预算”和“实际预算”。预算方法转换成本昂贵,没有人使用它,计算方法的落后性增加了预算不一致性。

(二)管理体制不完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