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主题式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主题式教学

经济学课程主题式教学论文

一、对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主题的简单划分

1以经济理论为主题的政治经济学教学

作为理论经济学课程的政治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客观的经济理论和逻辑出发,不带意识形态色彩地向学生讲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解释现实的经济现象和解决热点的经济社会问题。事实上目前在各个高校开设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也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它论述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和完美,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服务。可是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完全感觉不到其中的意识形态色彩并不知不觉地受其影响,其中的重要原因可能是西方经济学旨在论述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而没有提及其他制度的好坏,而政治经济学在阐述剩余价值时通篇提及“资本家剥削”工人,很容易让学生将其与意识形态联系起来,从而无法将其看做是具有现实用处的经济学理论。由此在编排作为经济学教材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是否可以将书中有着明显和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词汇用其他合适的经济学名词代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去回避“剥削”这样的字眼,因为即使用中性、温和的词汇去描述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不合理分配,学生也很容易领悟其不合理之处。

2以社会理想为主题的政治经济学教学

作为马克主义理论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使学生充分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为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讲授价值形式的演化、货币的产生、商品经济的起源、人类社会的三次大分工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过程。让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决定着上述事物的产生、发展以及最终命运。让学生理解高中学到的人类社会的五种社会形态是如何来的,国家为什么产生,由哪一个阶级统治以及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国体是由什么决定的。比如可以让学生探讨欧洲在封建社会末期有哪些社会阶层,这些阶层是不是从来就有的,是怎么样产生的,每一个阶层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资产阶级能够战胜封建地主阶级取得国家政权。通过这样的学习和讨论,使学生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并不是马克思或某一个人头脑中的一厢情愿,而是由于无产阶级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的绝对主导作用决定的。以社会理想为主题的政治经济学教学,要立足于当今中国及西方社会的社会现象和矛盾。比如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商品货币关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导作用使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现象比比皆是,医患矛盾、暴力拆迁、见到老人摔倒不扶、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传销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都与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货币关系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密切相关。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为争取物质利益的竞争关系,人与人之间是否能建立普遍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马克思为追求真理,在艰难环境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和《资本论》的写作,坚持领导工人运动为解放全人类的事业而不懈努力的事迹也是优秀的思想教育素材。不论初学者是否能真正理解政治经济学,不论其是否可以树立起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不论其是否最终确立共产主义的信仰,作为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授课教师,要让学生理解马克思创立政治经济学的美好动机和初衷。

3以科学预言为主题的政治经济学教学

在政治经济学中,有一系列的结论由马克思得出,并由接下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实践所证实,并能很好地解释现实的社会经济问题。比如马克思关于价值形式演化的结论,论述了作为价值化身的货币的演化形式,可以让学生思考目前正在使用的货币有什么缺点,并思考未来的货币将会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此外,价值形式的演化、货币的演化间接地论述了商品交换方式的演化,可以让学生考察现在的商品交换是如何进行,讨论电子商务与网络金融出现的原因并思考它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并由此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如果商品交换方式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那么商品交换方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将会发生什么。比如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导致相对人口过剩的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社会发展从工业社会过渡到后工业社会的原因,而不是西方学者仅仅从社会发展的历史中简单地描述这样的事实,并可以预见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导致第一部类优先增长的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前苏联以及我国建国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而两大部类模型可以用来解释前苏联社会发展的最终失败以及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果调整,论证国民经济比例协调的重要性,并分析欧美部分国家产业空心化在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导致农业绝对地租消失的结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西方国家农业的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可以让学生分析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表明生产朝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生产资料朝着被越来越多的所有者共同占有的方向发展,由过去被历史所证实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分析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阅读全文

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实施对策

摘要:为了让高中历史教学的方向更加明确,教学的要点更为集中,能够就具体问题做深入细致的阐释,帮助学生快速吸收掌握知识内容,教师要善于进行准确的教学主题定位,利用教学延伸与拓展服务主题,展开跨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资料,利用情境创设优化主题教学。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

主题式教学可以让教学的方向更加明确,教学的要点更为集中,能够就具体问题做深入细致的阐释,有助于学生快速吸收掌握知识内容。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多采用主题式教学来进行知识的解读,在明确了基本的主题要点后,可以从多方面搜集教学素材,整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就主题做深入细致的解读。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展开各类互动,透过引发学生的思考,构建学生间的交互合作,让学生对主题有更好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构建方式可以很大程度提升知识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各种学科能力展开锻炼,是历史课堂上很值得尝试的教学实施方法。

一、进行准确的教学主题定位教师

首先需要进行明确的教学主题定位,只要找到了具体的主题内容后,后续的教学设计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课本中每一节内容在知识编排上都有相应特点,教师在教学准备时需要仔细研读课本,分析教学内容设计的特点,明确教学重难点,确立要达到的整体教学目标。随后,教师可以将一节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相应的教学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扩散,将其他关联知识串联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找准知识教学的定位,能够让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有助于主题式教学在课堂上更好的展开与推进。比如在教学《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这一节内容时,在讲到“夏”这个朝代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些有代表性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夏是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产生的王朝,而夏朝鼻祖“禹”还产生过一个广为人知的典故“大禹治水”,正是他将自己的王位传给儿子,完成了王位世袭。教师以这种轻松有趣的方式介绍这些理论知识,学生会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理解起来也更为轻松。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下,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主题中,就这节内容产生了很深的学习印象。以这样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不但能够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整体知识框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能够让学生整体的学习收获更为丰富。

二、利用教学延伸与拓展服务主题

在明确了具体的教学主题后,为了让这个主题内容得到更好的阐释,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教学延伸与拓展的素材,基于这些内容的介绍,给学生更好地展示主题,并且就一些重要的学习问题做分析,化解学生的学习疑问,辅助学生更快的吸收掌握知识要点。教师可以提前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事先搜集和整理各种教学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就教学主题做分析解读,构建学生全面立体的学习认知,在这样的教学训练中让学生可以理解相应的知识内容,完成主题式教学。为了让选择的素材和资源更好的为知识要点服务,教师需要在素材筛选上多下功夫。找到的素材资源既要和教学主题有密切关联,可以为教学要点服务,同时,这些延伸拓宽的知识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量,能够为学生理解学习要点提供依托。这样的背景下主题式教学才会有良好的落实效果,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课堂上获得更多学习收获。在《辛亥革命》教学中,学习主题应该是“弘扬辛亥精神,振兴中华民族”。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围绕主题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如辛亥革命的前一个世纪中国面临怎样的局面?“武昌起义”的详细内容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围绕主题适当为学生引入一些相关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素材,让这节课的教学主题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得到呈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提前准备好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历史情境。同时,也可以给学生展示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受到正面的熏陶和感染。将这些延伸资料和素材引入课堂,能够为主题的分析解读服务,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于学习主题形成更深入的认识,达到知识教学预设的目标。

阅读全文

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研讨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和新课标的普及,对于高中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催生出了一定的要求。主体式的情景教学就是顺应新课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将场景、主题和教材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就叫做主题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了语言、音乐等等现代化的元素,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教师进行教学时,确立一个明确的主题来进行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学习创建一个情景。在本文中,将就高中地理的教学模式展开探讨,讨论主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优点和缺点,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主题式教学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新课标的改革也推动着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逐渐得到解放,教学的主体不再是教师,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人公。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新课标旨在积极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地理知识和生活情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并知道如何学以致用。虽然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的道路上非常努力,但仍避免不了一些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也突出了现在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都在迅猛发展,这也为高中地理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很多的高科技教学手段开始普及。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为主、教材为主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影响不大,高考的性质仍然是“选拔考试”而不是“综合素质考试”。我们都知道,高中课程的特点就是“时间紧,任务中”,紧迫的时间和学生面对的高考压力,也使得教师没有心思进行地理教学方式的改革,“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最为常见的。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的应用,让教师在课堂上仅仅使用课件或者Word就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另一个方面,学生却不得不接受储存在多媒体介质中的大量信息。教师对于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也使得他们淡化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新的课程目标必然也需要新教材的支持,在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者探索的学习资源,但是地理教师进行教学时,往往忽视了这个方面,对于教材中的活动只是做做表面工作,学生仍然将考试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缺乏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是违背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理念的。虽然教材发生了改变,很多教师对于新教材增加的可选择教学的内容视而不见,只是一味的进行重点难点的讲解,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没有差别。2000年地理就已经恢复了在高考中的地位,相对于旧时代的地理答题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被逐渐取代。但是现今的学生固化了答题模式,在答题时套用模版。模式化的地理学习方式也造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没有充实的理论,等同于只是在进行机械式的答题训练。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内心和情感建设被忽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二、高中地理的主题式教学

阅读全文

主题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

1.主题式教学在高中院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1.1主题式教学的含义。主题学习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主题为核心,更注重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偏向于实践教学。主题式学习模式的范围更广,更自由,更贴近生活。高中信息技术主要以高中生为中心,在信息技术教师指导下的教学,围绕高中信息技术书籍不同层次的内容,进行主题式结合的串讲,从而可以让学生从宏观大局方面掌握要学的知识。教师在实施主题教学后学生由以前的零散学习改为围绕每个知识点建立知识中心。

1.2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原则。1.2.1创新性原则。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主题教学模式的发展必须坚持创新的原则,创新是推动我国发展的关键,少年强则国强,创新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也要保证主题足够新颖,贴近生活。1.2.2开放性原则。作为主题教育模式开放应用的原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教师主要是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移动解说员”。1.2.3多元化原则。多元化的教学能够保证学生不被传统单一的教学考核所限制了发展,在应用多元化原则时,学生可以使用各种学习方法,只要能够解决问题得到结果。

1.3高中院校计算机教学问题突出。1.3.1计算机教学的互动性低。根据实际调查的结果发现,我国高中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的互动性比较低。高中院校的老师都习惯于传统的板书教学,口头上的理论教学,在计算机实际的操作环节方面,也倾向于口头表述或者亲自用电脑演示的方式,学生只能坐在教室内观看,及时通过多媒体播放音频、影片、幻灯片进行教学,学生也无法了解所有的过程,被动接受任课老师讲的内容。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也比较杂乱,有的可能是兼职教学,对信息技术并没有过多地了解。1.3.2无法有效地管理学生。信息技术通常都需要应用到计算机,出于好奇心,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实验室时,可能会做出损害实验设备的行为,或者在计算机教学的时候,肆意对电脑安装软件、修改系统或配置,或者访问具有风险潜在性的网站,给计算机带来了很大程度的损害,而且计算机室通常空间较大,任课教师无法随时观察到学生的行为,及时进行监督与制止。

2.新形势下的高中院校计算机教学新思路方法

2.1明确主题教学目标,构建良好的互动的环境和氛围。在设计教学主题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引入难题,设置引发学生思考和参与兴趣的教学环境,比如搜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软件操作方面的困惑,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或者让同学之间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决问题,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的思想可以得到激发,教师应该在讨论之后进行适当点评,提出自己的看法,结合计算机原理进行适当渗透,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更加关注最新的计算机科学理论,结合时下的热点话题,比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教学内容开展,使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更加高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2设置主题教学,加强学生上机实践,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强,光在教室听是无法提高实际水平的,学生需要通过上机实际操作,才能巩固学习的内容,发现不足并及时进行弥补。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老师要制定合理的主题模式,跟同学简单概括课堂所学知识,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运用启发性的语言诱导学生思考问题,而不是直接回答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阅读全文

中考复习下初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尤其是地理八年级下半学期的中考复习的教学需求。本文着重探索如何依据某个主题来整合初中地理学习内容,打破章节限制,在准确把握“三维目标”的前提下,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同时提高地理中考复习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中考复习

初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是指以文字、音乐、视频等创设情境,并立足于学情、考情选择一些切口小、角度新、针对性强的复习主题,依据主题来整合复习内容,甚至可直接打破章节限制,以学习任务来驱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力求解决复习课中的真问题、实问题。在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的背景下,主题式教学设计具有知识点集中、耗时较少;针对性强、时效性高的特点。

一、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1.主题式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本世纪以来,全国推进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新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改反映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的实际。此外,新课程改革中把“课程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了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学习。尤其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突出体现了地理课程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2.主题式教学设计符合现代教育理论

阅读全文

主题式教学服装设计论文

一、课程改革目标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在于引导纺织品设计方向学生,经过课堂听讲、课后思考、小组研讨、课堂练习、课后制作等环节掌握课程内容,通过将理论版块与关联的实践版块交错进行的途径,提高学生的服用纺织品和系列服装的系统设计能力。我们将近十五年来国内外高等教育界积极探讨的“主题式教学”实践贯穿到课程全过程中。

二、课程改革方案规划

“服装设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的前提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庞杂的课程内容中有相互关联的理论和实践版块。“主题式教学是以主题为中轴,围绕教学主题而展开的,在系统论、学习理论与教学论指导下,以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中,驱动师生‘双适应双发展’以达成教学主体心理结构的完善与自我实现的整体性设计”。也是“基于内容向导教学观念的最常见模式之一”,与20世纪60年代末加拿大的浸入式教学法关系紧密。与20世纪年美国著名教育家莫里逊所提出的以“既强调学生的兴趣,又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为特点的“莫里逊单元教学法”亦有关联。按照主题式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理论模块:服装概论、服装设计的形式语言、全球五大时尚中心及其服装设计的艺术源流、服装设计方法论。四个实践单元:人体采寸与服装驳样、服装的零部件绘图练习、服装制图练习、服装系列设计实践。根据纺织品设计方向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服用纺织品与服装风格的关系,服用纺织品在服装系列设计中的运用,重视纺织品和服装系统设计观念的培养。在学生领会服装风格感度的基础上,通过手绘平面服装结构图和借助面料、纤维设计小样来表达服装的系列设计。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进行教学,开辟了课程微博的互动平台,由教师向学生参考书目、学术论文资料、专业期刊名称、行业网站链接等自学信息以及进行不受时间限制的远程单独辅导。

三、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开展

围绕提高学生的服用纺织品和系列服装的系统设计能力这一目标,将理论版块的四个模块和实践版块的四个模块教学环节交叉布局,逐步推进教学进程。学生对服装及服装设计的了解只源于日常生活经验并且已经留下了不严谨、不全面的印象,亟需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及时纠正。以理论知识指导动手实践,以动手实践巩固理论知识,从局部到整体的启动规范的业务训练。各模块具体主题教学如下:

(一)服装概论

阅读全文

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研究

一、结合乡土资源,促进学生参与

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能够拉进历史和学生之间距离的教学方式就是将乡土资源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学生在进行主题式学习的时候就会感到一种亲切感,就会想要知道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学生在听老师讲解时也会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促进主题式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将乡土资源引入到主题式教学中的时候,可以通过教学形式来展现当地的历史,如PPT、视频、音乐等,也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一历史主题进行资料的整理和讲解。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大大地提升主题式教学的效率。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主要内容是向学生阐述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历史和文化,这部分内容是用一个学期来进行教学的,由于教学时间比较长,因而学生学完之后往往不会将其中的内容联系起来。对此,教师在期末时可以在班级里组织有关“我们家乡的唐宋元明清文化”,让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来对本地曾经在这五个朝代中出现的历史名人进行了解。由于学生查找的历史名人是自己本地的,所以在查找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并且在查找时会将五个朝代的历史联系起来,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对相关问题能够较为全面地去进行分析,逐渐使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得到改善。

二、注重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开展历史主题教学时,需要对课堂的节奏进行把握。有的教师在上课时没有把握好教学节奏,显得教学过程很不稳定,稍不注意就会拖堂,还让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很少,这违背了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如教师在课堂上放映视频,若不对时间进行把控的话,就很容易超时,这就使多媒体教学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并没有在主题式的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历史学习水平。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中国近代史,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想让学生了解我国曾经屈辱的过去,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因此,在接近期末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开展“我眼中的近代史”的主题教学活动,但在开展这个主题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对教学的节奏进行控制。首先,在课堂的前10分钟,教师要给学生梳理近代史的知识脉络;其次,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给学生放映有关近代史纪实的视频;然后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说一说自己对于近代史中某一历史事件或者观点的看法;最后的15分钟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显然,这样的教学安排是环环相扣的,使整个主题的教学过程比较有节奏感,学生在这样的主题教学引导下,能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底蕴。如果上述的教学安排过于紧凑的话,教师就可将教学内容分成两节课来进行,从而使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安排实践内容,增强学生体会

历史本身就是对曾经发生的事情的客观描述,但是学生在使用课本学习历史时,往往没有深刻的体会,使本来丰富灿烂的历史完全变了样。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有深刻的体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主题式内容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体会。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改革开放”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加强体会改革开放对于人们生活的改变,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他们周边七八十岁的老人进行采访调查,了解这些老人对于改革开放的体会,了解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现代的生活与过去相比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就会了解到那些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从而对于改革开放有更深的体会,而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就会对改革开放有全新的理解和体会,在那些老人的讲述过程中,学生仿佛回到了改革开放时期看到了活生生的历史。于是,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就能够对历史产生好感,逐渐喜欢上学习历史,在遇到相关的历史问题时,也会主动积极地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对历史进行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做好相关指导,并且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让学生自己来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历史学习能力。

四、结语

阅读全文

对外汉语主题辩论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摘要】本文针对留学生高级口语课程面临的难点问题,对将主题辩论教学法引入到对外汉语高级口语课堂中的优势与可能进行了分析,主题辩论教学法有得于培养留学生表达复杂观点、态度的能力,这为对外汉语高级口语课程教学方法多元化提供了一个思路。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高级口语;教学方法;汉语辩论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日益细化,针对口语课的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但留学生的口语课程,尤其是高级口语课程,仍然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不但会影响教学效果,也会打击师生的积极性。对于留学生而言,能以中式思维进行流利的交谈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口语课的最终目的。已经掌握基本汉语口语能力的留学生通常无法再有显著的提高,或者说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停滞阶段。本文所提出的主题辩论式教学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中式思维、帮助学生跨越在口语中级阶段停滞不前的现状,为留学生的高级口语教学课程提供一条新思路。

一、留学生高级口语课教学现状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安排上,大多数的对外汉语教学单位通常是先安排听力课,第二学年开始开设口语课,但高级口语课的开设却少之又少。对外汉语教师通常认为高级口语课难上,首先表现在学生的不感兴趣。由于口语教材所选用的内容往往不能反映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中国目前的社会现状,脱离生活实际,以至于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口语教学基本上就是局限于对老师的模仿、跟读、普通问答和对话上,缺少特色,也无法真正做到高级口语课的要求。根据《对外留学生汉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高级口语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要求留学生形成基本的汉语思维,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话题进行大段的、系统的、完整的语言表达。相当一部分留学生认为口语能力的提高并非得益于口语课堂教学,而是得益于良好的语言环境和与中国朋友的日常交谈。所以,口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分析的。为了实现《对外留学生汉语专业教学大纲》中的要求,我们目前所开设的对外汉语课程的高级口语课,从教材到教学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二、留学生高级口语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课程安排上,对于高级口语课的安排通常在第三四学年,但教学课时相较于初级口语课会减少,教学力度也不如之前,甚至到了第四学年的时候会取消口语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