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建设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住房建设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住房建设论文

保障性住房景观设计初探

摘要

由于预算有限、居住密度大等因素影响,保障性住房居住区景观环境成为居住区的特例。在城市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保障性住房内的居民也不单纯满足于建筑本体,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室外景观设计。本文针对现存问题,归纳出符合我国保障性住房景观生态设计的经验,构建真正能让人触摸到自然的舒适的人居场所。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生态景观设计;低成本

一、引言

保障性住房的生态景观设计是一项涉及场地、环境和建筑的综合设计。然而,当前很多保障性住房在实际运作中,为了追求前期投入的低成本和仅仅对视觉效果关注,生态设计沦为博人眼球的幌子,基本上没有实际效果,甚至南辕北辙。在这个背景下,为了达到人与景观的和谐共处,优化人居环境的景观质量,用生态景观的理论指导保障性住房的景观设计势在必行。随着人们对保障性住房社区内景观质量要求的提高,我们开始思考,近些年所积极倡导的“生态景观”一词不应只适用于城市这种大环境,也同样应在居住区这样的小环境里进行推广,特别是在保障性住房——这个在普通居住区中拥有特殊位置的住区设计中,必须给予相应的生态设计考虑。在保障性住房的景观建设中,通过低成本的“低技术”生态手段,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资金投入,还能在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同时,提升户外景观的人口容量。为人们提供一种经济、简约而又符合现代人生活理念的设计模式。

二、保障性住房生态景观设计的问题及难点

阅读全文

行业期刊的内涵及发展困境

一、行业期刊的内涵及发展困境

我国期刊种类繁多,竞争激烈。根据2018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的《2017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1]2017年全国共有期刊10130种,其中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达5027种,占据半壁江山。行业期刊是科技期刊中的一个代表性刊群,因其报道行业动态、宣传行业政策、研究行业发展、推广行业企业、科技和产品的属性,具有以行业或系统为核心、以行业或系统范围为边界、以行业或系统内容为报道对象、以行业或系统渠道为销售依托的特点。[2]正因对行业发展和系统领域发展状态有很强的依赖性,相较于依靠发行量生存的期刊,行业期刊更注重自身的影响力。而地方行业期刊比起国家级期刊来说,往往规模更小,在我国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以及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在信息技术发展和新媒体的冲击下,因其地域局限性、内容专业性、受众特定性和广告发行经营渠道狭窄等,影响力扩张受到制约,面临着愈发严峻的发展困境。[3]《广西城镇建设》杂志是由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管、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主办的省级期刊,在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区域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影响,为推动广西住房城乡行业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以《广西城镇建设》的品牌建设实践为例,探讨在传统纸媒日渐式微的形势下地方行业期刊的破局之路。

二、找准定位是关键

《广西城镇建设》作为广西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第一本,同时也是唯一一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自2003年创刊以来,长期坚持“宣传政策、传递信息、交流经验、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的定位,是全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的主要宣传阵地。发展的前十年,杂志内容主要分三大板块:一是工作动态类,以本行业工作动态为主要内容,包括各类会议的召开、政策的等;二是论文类,以行业专业技术论文为主;三是信息类,主要转载国内外行业信息。这导致杂志整体风格模糊,文本质量低,呈现出严重的“内刊化”特点,没有真正起到行业舆论引导作用。2011年,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拉开帷幕,《广西城镇建设》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作为广西首批转企改制的杂志社,期刊定位逐渐从单纯履行宣传引导和行业指导功能,发展到为必须为市场经营和市场服务。市场主体要求期刊必须改变自身的定位及内容风格,适应市场需求,否则将步履维艰。地方行业期刊的生存发展倚靠的就是自己在系统、行业内部的影响力,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牢牢占据在本行业领域内传播媒体的主流地位。《广西城镇建设》最大的优势也就是政府办刊背景所带来的丰富的系统资源,这一“直系血缘”关系赋予内容与生俱来的权威性,是打造品牌和扩大营销面的立足之本。我们一定要把住“内容为王”的阵地,充分整合和展示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的行业热点问题,把栏目做深、做透,形成品牌,不断提供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内容产品。

三、“内容为王”是根本

尤其是在新媒体发展形势下,自媒体传播效应日益凸显,“人人都是信息者”,行业期刊要想在重围中脱颖而出,取得话语权,一定要把握住“内容为王”这条铁律,因为制胜武器只能是优质的传播内容。可以说,提升行业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施品牌战略是必由之路。《广西城镇建设》在内容上彻底摈弃了以往古板的“内刊”式办刊风格,在制定选题计划时首要考虑的是读者需求,根据“读者是否感兴趣、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确定主题。大致可将文章刊载标准确定为满足信息需求、满足知识需求、兴趣类或习惯性的阅读需求这三类,整合形成“专题”“论道”“设计观”“历史•记忆”“影像志”“动态资讯”六大内容板块,栏目定位明确,内容的专业导向功能和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做到了“有质量”“有思想”。

(一)信息需求类栏目

阅读全文

PPP模式在棚户区改造的应用

[提要]本文整理了中国知网中PPP模式在棚户区改造中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文献计量和研究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理清该研究主题的研究脉络和研究热点;同时,结合文献分析发现的优点和问题,采用SWOT法对棚户区改造应用PPP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发展棚户区改造项目PPP融资模式的对策建议,以便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PPP模式;棚户区改造;文献;SWOT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年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165万套,基本建成205万套。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政府推出的一项惠民工程,但是棚户区改造又是一项准公共物品,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现阶段未改造的棚户区多为商业价值较低、实施难度较大的工程,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资金问题。近年来,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连续发文,鼓励支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工程(PPP模式)。基于此,本文通过对PPP模式在棚户区改造中的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从文献计量和研究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同时通过SWOT分析法对PPP模式应用于棚户区改造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发展棚户区改造项目PPP融资模式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PPP模式在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应用提供参考。

一、相关概念

(一)PPP模式。目前,关于PPP模式的起源,一般认为英国的PFI模式是现代PPP模式的发端。20世纪80年代,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在公路、水务、国防、教育等方面大规模推行私有化,通过政府与社会合作来共同经营提供公共服务。1992年,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拉蒙特将撒切尔夫人在公共服务方面引入社会资本命名为私人融资计划(PFI),现代PPP模式由此萌芽。2015年5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统一PPP模式的定义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大创新,即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贾康和孙洁根据人们对PPP的认识,并结合国内外机构和专家的观点,就PPP做出了一个新的定义: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并同时也为民营部门带来利益。

(二)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通常指建成区范围内平方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一般包括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含煤矿)棚户区、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国有垦区危房等。棚户区改造是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兼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2008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棚户区改造纳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规模推进实施。根据国务院201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的规定,要全面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加大政策力度支持,提高规划建设水平,加强组织领导,重点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及独立工矿棚户区、三线企业集中地区的棚户区改造。

二、基于文献计量层面分析

阅读全文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寻(8篇)

第一篇: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设计探讨

【摘要】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已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一年多的执行过程中,对于暖通相关条文在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的应用产生不同的理解。本文将逐条进行梳理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暖通相关条文;居住建筑

1背景

2015年1月1日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正式实施了,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同时废止。从颁布实施到现在,在具体各个项目的应用中,大家对新标准尺度的把握多多少少有些疑问,尤其对于居住建筑的暖通专业相关条文应该如何把握一直在探讨。本文根据这段时间收集到的一些问题,结合个人的理解,对相关条文做出解读,希望能达成共识,起到参考作用。本文引用依据主要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以下简称新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条文说明(以下简称条文说明),《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5》(以下简称细则)。

阅读全文

高校行政管理论文(共2篇)

(一)

一、论文选题目标多重性应立足学生多方面需要

目前的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面临着和其他专业研究生一样重理论轻实践,很难学以致用,就业压力大等残酷现实。从事纯行政工作和纯行政管理教学研究的只是一部分,绝大部分要到其他领域就业,未必都适合做纯学术型选题。明智做法是从行政管理专业现实针对性出发,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通过目标多重性选题模式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论文选题是在构思初始阶段选取一个主题或者明确一种立意。选题“既可从实践和社会需要中选取,也可以研究本专业的研究空白或前沿方向,还可以对发生争议的话题进行讨论,或者对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以及针对学科交叉的空白区的研究等等”。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目标多重性论文选题模式在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方面的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政治素养的提高。行政管理论文大都涉及政治理论和大政方针,确立这些方面的选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二是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入手。行政管理论文面向实际的特点非常突出,从政治、经济、文化到教育、医疗、住房无所不包,都是学生关心的问题,针对学生所需确定相应选题,就可带动学生对相关问题的了解和处理,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三是培养初步的工作能力。行政管理论文选题都关涉行政能力和职场知识,为此,研究生入学就应该确定导师和选题大致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从事一些行政事务性工作,并将其与选题结合起来,也可在工作中完善选题或发现新的选题,这样的论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就强,对学生初步工作能力是很好的训练。四是提供就业指导。现行入职考试都有行政管理方面的大量内容,而且行政活动还与其他领域工作联系紧密,导师可以结合学生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确定相应题目,在撰写论文同时也兼顾着备考和了解所关心领域的知识。五是多方面才能的积累和训练。其一,针对行政管理专业跨学科特点使学生了解多学科知识,便于毕业后什么工作都能胜任。其二,针对行政管理论文大多涉及行政活动中复杂问题处理的特点,有意识地使学生掌握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其三,针对驾驭目标多重性选题难度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训练。其四,针对行政管理论文都关涉行政伦理问题的特点,带动学生对伦理道德问题的了解,学会怎么更好地做人和处事。通过上述多方面才能的积累和训练,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掌握了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既懂得了为人的道理,也受到了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处事训练。学位论文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选题的确定就应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从目标多重性出发确定行政管理专业论文选题源于学生多方面需要,是对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训练,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带着问题写作论文,避免了空洞乏味和拼凑应付,学位就会保值甚至增值,为解决当下研究生就业难也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高质量目标多重性论文可作为咨询报告提交有关部门

行政管理论文政策对策性非常强,具有政策咨询功能,师生都应把自己当作外脑和智囊,将联系现实的论文视为政策咨询报告来对待,答辩实际上也是政策辩论。一是师生都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实际工作,有一定实际工作经历更好,学院也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际工作部门实习或调研。二是侧重对策性研究,包括对问题及原因的实证分析,国内外经验介绍及启示,对策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三是充分发挥理论对现实政策的指导作用,站在为相关部门出谋划策角度,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进行研究。四是可聘请与选题相关的实际工作部门人员为答辩委员会成员,帮助解决论文中师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也能从论文和论文答辩中获得启发,更好地推动本部门工作。这项工作从确定选题后就应该开始,学生可到相关部门调研,请有关人员指点,还可聘其为副导师,或吸收到答辩委员会中,既可全程跟踪,也可只在某个环节排忧解难。当然,这种副导师制是随机的,前提是师生都非常困惑或选题对这些单位有重要参考价值。五是一些实际工作部门也可以把一些疑难问题交给学校作为论文选题,高校行政管理研究机构作为智囊和外脑承揽的一些相关项目,也可吸收有这方面选题的研究生参与,其参与部分可同论文结合起来,也可分出一个或若干个子课题作为论文选题。高质量论文可推荐到相关部门作报告或咨询,由此可知,这种教学、科研、实际工作三位一体的选题模式,使学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互通有无,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真正结合。

三、系统规划目标多重性论文选题模式

行政管理研究生论文目标多重性选题模式运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单纯是学生和导师的个体行为,学校、学院、答辩委员会都要协同配合,总体设计,周密部署。

阅读全文

边境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路径

摘要: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特别是边境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引起了学者普遍关注。广西作为边境民族地区,推进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本文针对广西城镇化建设存在主要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边境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路径;广西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广西作为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国东盟经济联系的桥头堡,其城镇化的发展关系到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健康发展[1]。虽然广西各地市水、电、气、路、公交、环保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教育、医疗、文体、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居环境和城市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2]。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全区城镇化率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市城镇化率参差不齐,城镇辐射带动能力难以发挥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论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针对广西边境民族地区边疆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提出广西城镇化建设科学可行的建设路径。

1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1.1从各地市生产值来看

南宁市第一产业最多。从数量来看。2015年,南宁市第一产业最多,为371.10平方公里,占总量的比重为14.4%;其后依次是桂林市、玉林市、钦州市,分别为339.59平方公里、259.14平方公里、204.37平方公里,占总量的比重分别达13.17%、10.05%、7.93%;防城港市最少,为75.49平方公里,占总量的2.93%。其中,南宁市是桂林市的1.09倍,是玉林市的1.43倍,是防城港市的4.91倍(见图1)。近三成的第三产业集聚在南宁市,2015年,南宁市第三产业最多,为1693.83平方公里,占总量的比重为26.08%;其后依次是柳州市、桂林市、玉林市,分别为831.41平方公里、702.33平方公里、550.94平方公里,占总量的比重分别达12.8%、10.81%、8.48%;贺州市最少,为176.29平方公里,占总量的2.71%。其中,南宁市是柳州市的2.04倍,是桂林市的2.41倍,是贺州市的9.62倍(见图2)。

1.2从各地市人口分布来看

阅读全文

英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摘要:

文章针对当前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所在的问题,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对如何加强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这一关键角色.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也在逐渐扩大,其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也得到了一些改善,且逐渐趋向合理.期间国家颁布的一些有关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文件,也促进了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然而,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加强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

1树立“以师为本”的观念

首先,牢固树立“以师为本”的观念.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大作用.高校若要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必须有一大批的大师级人才,只有大师级的教师才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应该正确地认识高校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尊重教师在学术管理活动中的引导地位,切实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树立起“以师为本”的观念,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其次,树立起竞争开放的观念.人才的竞争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最大亮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师职业的竞争力.如今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正在快速发展,培养出了大量的高学历人才,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要抓住这个时机,树立起人才竞争观念,采取公平、公开、择优的用人原则,通过竞争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此外,还应该建立“开放式”的人才管理模式,借助市场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广招人才.再者,加快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观念的转变.新建本科院校合并升本后,基本上都成为教学型高校,且在一定时间内还存在着专科与本科、全日制学生与非全日制学生同时并存的现象.在现有的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资队伍中,大多数教师都具有多年的专科教育教学的经验,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思维方式等,出现了“本科教育专科化”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改革,继续持续下去的话,很快就会在各院校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所以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必须准确地把握好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的本质区别,从各院校的实际出发,让教师正确地认识本科教育的特征,转变其固有的观念,确定好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师资的素质、能力及水平,促进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他们教学水平、学术水平、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阅读全文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线上指导探究

【摘要】工程造价专业评估是保证和提高工程造价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工程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必然之路。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既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毕业设计是工程造价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肺炎疫情期间创造性提出以专业评估为导向的“全团队”、“全过程”毕业设计线上联合指导模式,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企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疫情下;专业评估;毕业设计;线上联合指导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四川省教育厅《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方案》以及学校关于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确保停课不停学,稳步推进学校延期开学期间2020届本科毕业设计工作,保证毕业设计按照原教学计划正常开展。四川工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及时进行了毕业设计工作的大胆创新和调整,疫情期间创造性提出以专业评估为导向的“全团队”、“全过程”联合指导的“双全原则”线上指导模式,确保毕业设计保质保量、井然有序进行。抓住“每周线上答疑”主战场,以“专业评估要求”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突破口,实施“毕业设计任务体系、指导方式、条件保障、教学资源互补、学生评价”全要素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打造“双师”、“高阶学习”。以“定期阶段性进度和成果检查”为牵引,开展学生线上自主进行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学业评价。通过本专业方向全覆盖、任务模块化、集中指导+各小组答疑、校内外联合指导等多措并举,全方位推进毕业设计个性化指导。并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毕业设计指导实施方案,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1毕业设计线上指导技术路线

为了贯彻住建部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及全过程造价咨询等文件精神,疫情期间本次毕业设计以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指导思想,积极推行教师“全团队”、“全过程”联合指导的“双全原则”指导制度。线上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教师团队由11位校内+23位校外具有工程经验、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组成。按照各教师专业知识背景及研究方向,分为土建组、安装组、软件组等组别。依据毕业设计指导手册和任务书分解,将毕业设计任务主要分为基本任务、专业任务、其它任务三大类十一个指导内容。按任务属性进行集中指导、小组指导及单独指导。以帮助学生综合完善专业知识构架,教会学生如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实施以工作执业实操为导向的反推毕业设计指导思路。疫情期间具体指导方式见表1。

2毕业设计与专业评估要求对标分析

2019年6月21日住建部官网的土建专业评估通告〔2019〕第1号《关于受理高等学校建筑学、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评估(认证)申请的通告》中第四点提到:关于工程造价专业评估(认证)申请可按照《高等学校工程管理类专业评估文件(适用于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2017年版总第3版》(以下简称评估文件)要求撰写申请报告。本次疫情期间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是基于该专业评估为导向的探索和实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