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专业英语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环境专业英语教育相关思索
本文作者:孙娟 赵东风 赵朝成 李石 刘芳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增加与学生互动的环节,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语言、情景、图片、类比等方法来激励学生,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阅读和交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交流当中来,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通过小型报告会等形式实践课堂所学的内容。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考核以结课考试形式为主,考试成绩受基础英语水平的影响较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英语学习的理解也存在误区,认为专业英语就是基础英语加专业词汇[3]。为充分发挥学生日常学习的能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强调课堂的学习内容是和课程考核紧密联系的,这样就在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考试内容如果侧重于阅读和翻译,那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要增加阅读和翻译的比重;如果考试内容有口语部分,那在平时课堂的训练过程中也要增加口语的环节。这样就使学生学习的时候更有目的性,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和作业,通过适当增加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增加平时测验的次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应局限于对文献阅读和翻译技巧的传授,而应注意专业知识的传授,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领域一些基础理论和技术的英语表述,并将国际最新的研究热点贯穿其中。对于教材的选用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注重与同期开展的专业课做好结合。通过与相关专业课老师进行沟通合作,一方面将所学专业课知识融入到专业英语的教学中,例如将重要专业课内容编入到专业英语的教学讲义里,通过专业英语的方式复习专业课内容,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专业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学习专业英语,就便于专业词汇和相关逻辑语句的记忆和掌握;另一方面请专业课老师协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加强专业英语的实践,例如对于专业英语课程里已经学过的专业词汇,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里不再以中文出现,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强化专业词汇的记忆。这样就使得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大三一学期的英语教学,而是持续得到英语的培训,这样就使英语扎根于专业知识当中,使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学有所用[4]。
如何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对于我们专业英语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学生在大四毕业设计环节外文文献的查阅和阅读,以及就业后和研究生阶段利用专业英语进行专业领域内信息的查找以及利用专业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目的。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就成为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个核心的内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在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增加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练习。但是,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大多数学校仅设置32学时[5],在这样紧张的课时安排下,要增加学生课堂阅读和写作的练习,就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突出重点的安排。在专业文章阅读方面,要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质量。在翻译训练方面,要给学生多布置一些汉译英和英译汉的翻译作业,还可给学生布置课外专业文献检索任务,或安排学生从外文期刊中查找指定的环境专业相关文章并按要求翻译英文摘要。在课堂讲解方面,注意要点突出,教会学生快读和翻译的技巧,例如,翻译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考虑特殊的语境;遇到长句先找句子的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和宾语,然后将修饰性的部分最后加入,等等。通过综合利用课前预习、课余作业和课堂ppt讲解来合理利用课时,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在写作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强化专业词汇的记忆,鼓励学生利用外文期刊数据库等资源,收集、整理、翻译英文文献,尝试撰写英语论文和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英语论文及时进行修改和点评,形成“学生起草———老师讲评———学生修改———老师再讲评”的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进一步推进考试方式方法改革,例如:笔试试卷适当减少词汇的考试分值比重,重点考核学生英语文献的读写能力。期末考试可采用开卷与闭卷、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平时强调的重要知识点、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采用闭卷方式;对于阅读量大、有一定难度的翻译资料以及写作等则采用开卷形式,综合考核学生各方面的专业英语水平。
环境学科英语教学创新思索
本文作者:丁颖 张杭君 沈波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主要是单方面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不是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接受程度。传统课堂往往是采用老师讲授、学生听取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程考核体系不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考核通常是采用闭卷笔试形式,主要包括词汇、中英文翻译和阅读理解等等,内容和形式上都与大学英语考核相似。这种单一陈旧的考核形式显然无法科学、合理、准确地评价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创新策略
大纲中指出专业英语为必修课,且教学时数应不少于100学时。而实际上,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课是一门选修课,教学时数仅34学时,被安排在第六学期。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为“词汇+语法+翻译”,仅仅靠课堂的34学时很难学得全面。因此,必须推陈出新,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创新策略。通过创新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听:能够基本听懂环境专业方面的英文讲座、纪录片、新闻报道等;说:可以就专业知识进行简单交流,能够讲出自己的学术思想,尝试做英语报告;读: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英语词汇,能根据不同需要对英文专业文献进行精读或快读,获取所需的重要信息;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完成英文简历、英文文章摘要等的撰写。译:能够借助词典翻译环境类英文文献或原版书籍等。其中,教学重点仍然是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培养,适当穿插听、说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革新课程内容。①精选教材章节。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文大多来源于欧美大学相关专业的一些教材、硕(博)士论文、相关的书籍和杂志、国际会议发表的论文、从网站下载的材料、报刊科技评论等,内容涵盖了相关专业的最新技术和最新研究动态。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张晖等编著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第二版)。课本分为20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1篇课文和2篇阅读材料,基本上涵盖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的主要内容。但在有限的学时下,不可能每篇课文都精讲,因此采取每一环境主题选取1~2篇课文进行精读。
根据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放慢讲解速度,偏重专业词汇的讲解,侧重于典型句型的理解和翻译;教材其余课文请学生在课后阅读思考。②穿插专题环节。专业英语大多数词汇是由基础词汇转化、派生或合成而来的,为了帮助学生记忆词汇,能用构词法来认识单词,开设了“如何查单词”和“如何一眼认出英语单词的意思”专题。专业英语中数字、符号、公式、化学反应式等的读法大部分同学都不清楚,为了使同学们掌握正确读法,开设了“一些数学关系及化学反应的正确读法”专题。此外,为了使同学们了解英语科技论文的构成及投稿、标题的翻译、摘要的写作等,开设了“英语论文格式和写作”专题。在各个专题的讲解过程中,同时给予学生们实践锻炼的机会。比如,请同学们课后尝试查一些专业词汇、利用构词法辨认单词词义等。③解读专业文献,学习专业英语。除了以上这些内容之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教学内容应该兼顾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基础知识与前沿热点之间的联系;其次,教学内容越新越好,内容应与国内外最新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前沿热点保持同步。因此,教学内容可以选取一些国外相关专业技术期刊或报纸上的文章,且要与时俱进,专门安排几个学时,用来探讨这些技术发展的新动态。
转移教学主体。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应努力使学生成为“主角”,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即学生是主体,教师为引导,进行互动式教学和任务型教学,促进学生自觉学习。以课堂课文精读为例,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自行划分句子成分,找到主语、谓语和宾语,即抓住句子的主干部分;然后将句子的修饰成分提出来,按照中文习惯添加到句子中去;最后在理解前后文语境的基础上,组织成完整的句子,避免断章取义。由此,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翻译方法,掌握翻译技巧。教师根据学生的翻译情况,与学生进行互动,并给予点评,逐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在课外任务型教学方面采取的做法举例如下:在学习“IntroductionofEnviron-mentalEngineeringandScience”时,请学生课后自行阅读材料A和B,学习新单词,并且思考如下问题:①Asanenvironmentalscienceundergraduatestudent,whatisyouropiniononyourmajor?②Whichisthebiggestproblemofdrinkingwaterintheplaceyoulive?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同时这种方式对教师的积极性及对教师的要求都相应提高。实际上,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师的角色,也应如Harmer所说,“是多样性的一种角色,在多样化的教学交流活动中,作为管理者、评估者、组织者、督促者、参与者和智谋者”。丰富教学手段。教师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多媒体教学课件,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作为课堂的主体全身心地投入,在自由和宽松的氛围中,通过积极参与和自由交流完成学习任务。例如:①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词汇和术语教学方面,教师通过专题介绍环节,启发学生运用构词法联想记忆专业词汇,并请学生整理不同类型的专业词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或竞赛,让学生能在词汇整理、词义竞赛和自由交流的过程中反复加深印象,最后牢牢记住大量的专业词汇。②在听力训练方面,多方面选取听力素材,包括环境方面的对话,新闻报导与讲座,VOA,BBC英语新闻的节目,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语言素材,并了解世界最新环境科学动态,如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拍摄的一部关注全球变暖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被作为教学材料,DIS-COVERY中涉及的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内容,还可下载国外及国内环保官方网站上图文并茂的环保新闻与资料。
微信下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针对微信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计算机专业学情特点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区分教学目标与实践环节过程。借助微信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通过导课件、点评(测试)以及实践指导等环节优化教学。
关键词:微信;计算机专业英语;信息化教学
0引言
以微信作为辅助的学习载体之一,并将其作为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改革的手段之一,研究计算机专业英语基础以及如何应用现代化技术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过程,着重将学生培养为掌握微信技术与计算技术的应用型人才[1]。据调查,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80%以上是用英语记叙、传播的,同时计算机领域先进的技术、理论大多是用英语发表、记载的,英语是个人快速、准确地获取国外最新计算机技术动态信息的语言工具。为适应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人才发展的需要,响应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迎接建设“新工科”的浪潮,同时考虑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基础和应用能力薄弱而开展教学改革,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大纲进行调整[2]。另外,对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效果不断地反思和总结,研究基于微信应用如何提高高校生计算机英语知识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
1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每一门课程的安排都是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放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也不例外。课程的安排是否适合教学大纲、学生、教师的现状情况,是否能做到提高教学效率,营造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很少有人去研究学习者的具体需求[3]。以某高校计算机专业在校生为对象,对他们进行关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具体从由简到难的常见问题出发,如词汇量累积、语法掌握程度、在注重英语的读与写时是否兼顾到学生日常的交流、学英语是否仅仅是应付考试或者是将来的工作需要、是否有学生是出于热爱而主动学英语以及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过程中自身所处的教学现状是否有不完善的地方,结果如表1所示。
2基于微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学术英语实践分析与对策探究
[摘要]大多数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学术英语写作的学习中,通常缺乏对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学术论文写作实践,部分教师在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时也缺乏科学的指导,从而导致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写作水平难以提高。本文将对当今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学术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术英语写作;非英语专业;
本科生;教学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国家开始着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发出中国声音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英语仍然是全球学术界沟通传播的通用语言。因此,提升大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对学生未来创新能力及学术研究交流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国于2016年发布《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第一次明确提出在全国高校的英语课堂体系中加入学术专业英语。此政策出台后,各大院校积极探索建立学术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其中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都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学术英语写作与通用英语写作在结构、引证以及语体上又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别,且两者在教学方法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对学术英语写作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思考。
1非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现阶段,在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双一流”院校中,开展的国际化教学和全英语课程教学活动已经形成了普遍的发展趋势,学生可通过网络或面授的方式,参加国外知名高校的授课和英语讲座、国际学科学术会议或比赛。能用英语做学术报告、撰写和发表论文、检索和查阅文献已经成为未来大学生必备技能。我国部分重点高校的大学生英语水平与能力已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多数具备与其能力和认知水平相符合的学术英语能力,基本上可以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国际化课程。但据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普通院校学生还远远达不到学术英语国际化学习的基本要求,读不懂英文专业论文,不知道有哪些知名学术期刊,对怎样查找文献等都一无所知(钱杨等,2017)。在吕长竑等(2016)在对相关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自评均认为“用英语写文献综述、摘要、报告或论文”和“用英语听外国学者或专家的讲座、讲课”是学术语境下最薄弱的两个技能。大学英语教学目的不应只是单纯为了让学生学习一门语言,而是必须转向为培养学生用英语从事相关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学术能力(黄国文等,2014)。学术英语写作作为学术英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侧重于提高学生在表达学术思想、捕捉专业动向、参与专业交流过程中的写作能力,在材料选取方面更具有鲜明的专业倾向,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说明和论述倾向性也较明显,在格式上更具有专业的规律性。但我国针对学术英语写作方面的教学仍处于初步阶段,缺乏实践,大多数高校并不会在非英语专业开展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课程,且教授英语学术写作课程的师资有限,从而导致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缺乏较强的规范性以及系统性(游玉祥等,2022)。因此,各大高校以及英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必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教学中注重培养非英语专业学术写作人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发展困境
2.1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大多数教授学术英语课程的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取较简单、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多数由教师主导,学习实践活动少、教学内容死板,忽略学生主体地位,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多数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一般是在讲解写作技巧、词汇、语法和对教材内范文后再安排创作任务,而学生多数是对其范文框架进行模仿写作,完成以后由教师对写作成果加以评价。这种教学模式尽管注重语言的正确形式及其运用方法,可是学生在此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触知识点,此外,教师过多强调一般英语写作基础技巧,忽略对学生专业英语学术论文写作重点内容系统的讲解和指导,如篇章结构功能,文献研究搜索、学术语言特征及学术规范等(黄国文等,2014)。
多元需求下的英语课程设计论文
一、大学英语学习动机与激励机制的变化
高一虹等在Gardner和Lambert学习动机变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将中国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三大类:工具型动机、文化型动机和情境型动机。进而又可细分为内在兴趣、学习成绩、学习情境、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以及信息媒介等七个动机类型。在日益快节奏的校园生活中,新时代的大学生分分秒秒感受着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社会交往的日益密切。英语学习也呈现出快生活下的“快餐化”、“菜单化”、“即时化”和“数字化”等新的趋势。“快餐化”突出反应大学生群体迫切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英语综合技能的快速提升。随着手机、平板、网络在课堂的便捷运用,大学生越来越注重学习对象和学习方式的易得性,网络学习、自主学习对于大学生有较高的动机要求,因此学习的持久性和效度难以恒定。社交平台的引入、网络接入的实时性使得英语学习不再是传统的师生之际的“教与学”,越来越转变成信息的“输出输入”与“接触反馈”。与以往的学生相比较,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数字化”则是体现了数字技术日益成为社会主流的现实情况下,从教学、作业、交流、测试越来越倾向于数字化。学生主动或被动地在数字环境下接受知识,要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加强学校的数字化改造,尤其是硬件设备和软件互动平台的建立与维护,由传统的面对面交流转向数字接触。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应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具体到大学英语教学,即主体教师对于客体学生之间的激励方式与手段。教学激励制度更多的是通过非物质的鼓励手段,促进英语学习的成长与进步。在新的教学改革中,如何提升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如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如何密切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的互补,都需要改革者充分调查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现有的激励机制,促使学生开拓创新。
二、大学英语权重比例的变化
近些年,由于基础英语教育阶段水平的普遍提升,普通高中毕业生已具相当的英语能力。突出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词汇量的掌握较好,口语表达能力较以往大为改观。与此相对应,大学英语的基础课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部分高校减少了大学英语的学时数,由小班教学趋向于大班授课,部分学分性质由必修改为选修课。这一轮的大学英语改革的主要方向一是消除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不均衡,实现无缝对接,二是解决学生的客观需求与实际教学之间的脱节,努力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多元化、因材施教。在英语的存废问题上,高考英语也经历了“主张取消”到“减少权重”到“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样一个认知过程。高考英语改革对于基础教育的“反拨效应”日益明显。在这个过程中,基础英语的地位和比重实际上并未减轻,相反多次测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机遇,对教师予以更大的挑战,其重要性和关注度更是超越以往。新的《课程要求》即将新鲜出炉,许多高校的先行探索表明,在新形势下,深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大学英语的必然之路。面对参差不齐的教学对象,课程设计必须做到分层、分级、分步。不同的学校可以结合各自学校的办学特点、生源水平、教师队伍、教研力量,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任务,明确教学方向,确保教育质量。多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一直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近期四、六级的频繁革新举措也反应了社会对于其期望值的增大和权威性的认可。伴随着四、六级通过率、优秀率、平均分的不断提升,四、六级考试的“负面效应”也日益突出。一方面成绩总体提升,信度、效度有所折扣,纵向的评价尺度不再那么精确。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课程的要求会有所松懈,缺乏进一步提升的学习动力。这就要求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要淡化应试考试的权重,减少四、六级考试与学分、学位之间的关联度,引导学生从应试到素质提升的观念转变。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加大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知识,适度和专业方相结合,做到通识教育与技术工具的有机结合。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是沟通世界、了解新知的一座桥梁。在当前的条件下,基础英语应予以适当保留,一方面做到与基础阶段的衔接,另一方面为学术英语与拓展课程奠定基础。从全部学分配置的层面看,大学英语课程的地位应得到巩固和提升,这也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个人发展。
三、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和定位的变化
长久以来,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成果、教学效果往往是通过期中、期末表现以及四、六级成绩来衡定的。应试技巧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英语状况。书面考试的客观题比例很大,题型千篇一律,会造成学生学习僵化,割裂语言实际运用的灵活性。教师在有限的课时里安排听说内容本就捉襟见肘,加之学员众多,往往口试分数只能靠教师的“一面之缘”,随意性较大,分数也较为主观武断。新的课程设计改革强调信息化的引入,计算机等多媒体不仅引入课堂,同时在课外也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已先期开展“天空教室”、“在线测试”等引导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与此同时,机器记录的分值更加具化,有效性得到极大提升。在新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可适当减少应试考试的比重,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体现学生能动性的课堂表现和课外学分奖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也要与时俱进。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语言工具的运用,新的课程体系赋予其更多的文化内涵,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国际化意识,培养双语人才。与此同时,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的引入,使得大学英语课的外延与内涵都有所拓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语言能力培养。
四、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计改革的畅想
商务英语语言学关键性要素
1商务语言与商务语言学研究的兴起
1.1商务语言的研究范畴
进入新世纪后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人才流动与交往,扩大了商务活动领域与范围,而作为媒介的语言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人们开始对普遍运用的商务语言这个语言变体给予极大关注。针对语言的这种变体和运用领域范围,国内的语言学家对商务语言的发展及其特殊性开始展开研究,2005年黎运汉出版了《商务语言教程》,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商务语言的功用和特点,涉及内容有:商务语言表达与领会的原则,商务语言使用的规律,营销语用策略,商务谈判用语策略等,并将商务语言作为一个专门功能分语体加以整体研究。他对商务语言的定义如下:“商务语言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而是全民语言在商业领域交际中形成的一种言语变异,具有自己特点和风格的一种言语体式”(黎运汉2005:29)。其实,商务语言是一种动态的言语表现,它包括一切语言的商务性功能与特征。就目前我们所能接触到最常见的语言取向而言,有商务汉语、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商务俄语、商务法语、商务德语、商务韩(朝)语、商务西班牙语等等,在现实中,这些语种的商务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除了操本族语人员使用外更多地是为那些非本族语人而言的,都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譬如:商务汉语主要针对汉语为非母语的人群,商务英语是针对那些英语为非母语的人群,希望通过这种商务语言的学习使得那些非母语的使用者或从业者能够在商务领域中掌握专业词汇与表达,消除语言障碍,完成交际任务及目的。因此,很多学者从语言的词汇入手,对其构成方式、特征、类别属性等进行分析或对比研究,探讨其中的特征与规律。就商务汉语而言,由于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对汉语词汇构成的偏正、动宾、联合等形式并不陌生,它们是主要的构成类别,但如果进一步研究就会发现一些其他方面的商务词语特征,诸如复合词比重较高、大量缩略词语、外来词主要来自日本等。
1.2商务语言对商务英语语言学建构的启示
在此之后,国内的学者为了构建商务英语学科的学理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探索,尤其对商务英语学科理论的上游学科学理,即商务语言学理论进行了探讨。张佐成(2008)认为建立商务语言学将是商务英语发展的最终目标,他是从分析商务话语的角度对商务英语发展的最终归宿画上了商务语言学的句号。林添湖2012年在“第二届全国商务英语学科理论研讨会”上提出,商务英语学科的理论体系建设可以朝着构建商务语言学的方向推进,并把商务语言学构建成应用语言学范畴内一门完整独立的交叉型应用学科。在借鉴国外学者对商务语言学所下定义(Daniushina2010)并全面分析与阐述商务语言学可行性的学理基础上,林添湖(2014)呼吁学界同仁关注并努力建立商务语言学本体理论体系。毋庸置疑,在商务语言的基础上构建商务语言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与垂直隶属关系,是一脉相承的。正是从这层关系和角度,商务英语学者开始寻找并构建商务英语的核心理论支撑。国内学者对商务语言学的建立构思体现了新世纪人们对商务环境跌宕起伏所带来的语言变化的重视,有利于开拓语言学发展的新领域,对商务英语语言学的构建提供了新思维、新路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目前中国环境下商务语言学的构建包括两大语言方向,一个是汉语方面的,一个是外语方面的,在外语多语种方向里包含英语,也就是说,商务语言学涵盖的面非常广,商务英语语言学的构建只占商务语言学的一部分,对于我们商务英语学科的理论构建来讲,商务语言学研究的面过大过多,而作为独立的商务英语学科,构建商务英语语言学核心理论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研究课题。不过,商务语言学的发展成果又会毫无疑问地促进与丰富商务英语语言学的发展,两者关系密切,有合而不同之特点。
1.3目前面临的问题
遗憾的是,目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商务语言学词条,除上面提到林添湖这方面的论文外几乎查不到有关该词条的相关论文,显示该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况,而从我们商务英语目前的研究状态、研究成果、研究进展、研究目标和研究人员构成看,以我们的长项去开拓商务英语语言学理论比较适宜,可以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直接走上一条时间短任务完成快的路径。商务语言学的构建需要大量研究人员从事相关项目的研究,需要语言学界同仁的共识,需要不同语种的研究者从各自的语言研究领域共同的参与,需要一个漫长的研究过程,更需要有大量的科研成果作为支撑,所有这一切非英语及商务英语研究者在可见的时间内所能完成及达到。当然,我们希望有此能力、有此兴趣、有此研究方向的英语老师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不过,我们欢迎并期待着有更多的汉语语言学家的参与,对商务语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构建起坚实的商务语言学理论体系,从而丰富商务英语语言学的本体理论内核,完善学理体系。
大学英语教学构建(10篇)
第一篇: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顺应论构建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高校在大学英课堂教学中逐渐引入了多媒体手段。顺应论从语言的使用规律、交际双方的认知特点出发,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课堂效率。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就顺应论对多媒体条件下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构建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能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关键词:
顺应论;多媒体;大学英语;新模式
一顺应论
顺应论最早由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专家提出,为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推动了语用学的顺利发展,意义重大。该专家认为,语用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科目,只有紧紧围绕认知规律、文化和社会三个角度才能切实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律。当预言者受到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冲击时,会有意识的进行语言上的选择,这个过程就是在使用语言。语言是一种奇妙的存在,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顺应性、变异性和商讨性。要想正确的认识语言,就必须根据顺应的动态规律、语境关系顺应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等,通过深入的分析了解,进一步对语言做出语用解释。其中,就语境关系顺应来说,它是指在进行语言的选择时,必须要符合交际语境的使用规律。它包括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两方面内容,二者都符合语境的动态生成理论。就交际语境来说,它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语言使用者、社交环境、物理及心理世界等。其中,心理世界主要指的是在进行语言交流活动时候,需要考虑交际主体在情绪、信念及个性等因素,是对其认知规律和情感态度做出判断的一个过程。而社交世界更偏向于语言使用的准则。再一个,物理世界指的是交际主体的位置、时间,以及交际活动中的心理变化规律。该专家认为,在交际语境中必须要突出强调语言使用者的中心地位,其认知规律特点与心理及物理世界紧密相关。要想激发语境成分,就必须对其认知的规律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同时,顺应论还强调,语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根据交际双方对语言的使用规律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交际过程一旦发生变化语境也会变化,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