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专业建筑工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平台的构建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及职业能力
1.就业岗位群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相关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业方向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测量员、资料员、预算员、监理、项目经理、质检员等。
2.职业能力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1)建筑施工能力能够熟练的进行施工图的识读和施工测量放线,掌握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应用,了解施工机械的选择、施工组织与管理。
(2)工程技术资料编制能力能够熟练的进行施工识读,掌握土建工程预算、技术标的编制方法,熟练运用相关造价软件。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生能力的培养
一、社会能力
①具有较强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地点还往往不固定,很多基础建设在大西北、大东北,去那边工作的学生,还要面临严寒、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考验,这都需要该专业毕业生不仅要有很强的适应不同环境、地域、语言及风俗的能力,还要有较好的身体条件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②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通过笔者对于学校毕业生工作岗位的特点分析,该专业毕业生需要有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才能较好地与项目部各种工作人员进行沟通。特别是他们刚工作阶段,和建筑工人打交道多,还要以老工人、老师傅为师,这需要他们克服很多沟通障碍和由于价值观不同带来的思想冲撞。学生在刚开始如果不能和身边工作人员有效地沟通,就不容易融入企业集体,这也是一些学生刚工作就离职的主要原因。因此,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在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有效沟通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为他们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品格基础。
③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社会国家责任心。建筑行业属于技术性强、责任重大、管理复杂、相关影响安全因素众多的高危行业,从业者必须具有强烈的行业安全意识和社会国家责任心。同时,建筑行业作为国家的第二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情,无论是一些公共基础建设,还是民用住宅,不仅要保质保量,有时为了赶工期,还要加班加点,长期不能回家,这都需要有很强的奉献精神。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专业教育中灌输奉献意识和精神。
④具有建筑工程节能减排意识。我国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建筑业,应全面实施绿色施工,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该专业的毕业生要能把节能减排、指导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作为自己的己任。在工程建设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要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意识,除了平时要开设相关的节能课程外,还要通过社会实习和实践,让学生了解节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树立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方法能力
①制定工作计划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设置中,其中一项是在工程一线五年实践锻炼后能力突出者可胜任工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等核心领导岗位。核心领导岗位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需要制定工程项目工作计划,计划能力是项目经理的核心能力。这不仅是对制定者的文字表达能力、专业能力的考量,更是对制定者工程项目预定工作计划能力、全盘决策能力的考量。虽说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岗位大多数属于行业一线的技术人员的职位,能上升为核心领导岗位的毕竟只有少数,但这毕竟是我们这类毕业生以后发展的晋升之路。因此我们在学生在校期间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为他们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材的改革
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能从事一般建筑工程施工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能进行基本技术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其核心任务就是能根据设计文件(图纸)按照施工程序和房屋构造方式,在相应岗位上组织基层班组共同生产出符合设计文件和现行规范要求的建筑产品。据此我们对一般建筑的组成进行“拆解”,形成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即将一般建筑工程“拆解”为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分析其内部构造联系,熟悉各构件受力特征、构造方式、工艺标准和施工方法等,同时还需要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对一般单体建筑形成整体认知,并与相应课程形成一一对应关系。一般房屋建筑是由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组装成分部工程进而形成一个独立的单体建筑,这个过程涉及到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建设法规、现行《施工规范》的应用等诸多生产实际问题。即通过“营造”形成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建造房屋服务,而非结构设计、更非规划和建筑设计。因此,围绕“如何建造房屋进行课程体系改造和设计”就成了我们进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做法。通过“新课程体系”构造原理图解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按照建造房屋进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造和设计的做法是可行的。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把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纳入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形成了“两大课程体系”和“四分段课程模块”体系。即形成了新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详见本专业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图解”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图解”。
同时也形成了“四分段教学课程模块教学模式”(简称模块化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模式是符合职教规律和职业教育要求的。即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包括“两课”、体育、语文、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基础、劳动实践、入学教育、军训等;专业基础素质与基本技能课程模块:包括识图、识图实训、建筑CAD、建筑CAD实训、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与实训、认识实习、建筑构造、建筑构造实训、施工组织、施工组织实训、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预算实训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包括建筑工程测量、测量实训、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课程实训、施工工艺实习、核心技能培训、测试、双证书培训与考试、毕业设计、顶岗实训等;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包括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等。有了新的比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还是不够的,我们又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基础岗位、结合人才需求调研材料,大胆地对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取得了明显效果。根据整合后的课程我们组织编写教材,使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均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专业课程整合与教材建设
(一)专业课程整合
课程及内容整合应围绕职业核心能力进行优化组合,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建造房屋和专业培养目标之需要。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遵循建造规律、认知规律、删减不相适应的老内容、增加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职业培训、技能考证等方面的新内容、突出应用、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研究
摘要:在我国经济速度增长和向城市化全面进军的时代下,建筑行业的发展尤为突出。中国是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同时也带领了建筑市场的飞速崛起。建筑业现已成为全民关注的行业,也是关于民生的基础产业。为助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在不断成熟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建筑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在提升,随之带来了对建筑行业和建筑教育的新要求。
关键词:技能考核;建筑工程;教学研究
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了给我国建筑行业输送高技术含量的建筑人才,我们教师要将教学理念与建筑行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在设计、操作、创新能力上进行适度调整,从而达到理论能力和实践水平两方面共同发展,并将工匠精神蕴含在教学里面,确保培养的建筑技术人才能够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能考核的重要性
2014年我国提出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把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型人才。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发展背景下,优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大培养力度,成为了建筑专业教学的前进目标。使用专业技能考核的机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课程设置。专业技能考核起到巩固理论知识,加强实际应用中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及时发现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分析原因,并解决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引发,全面提高技能水平。专业技能的考核是将实践放在第一位,结合建筑行业反馈的信息缺少实践能力,所以专业技能考核也成为提高专业技能的内在需求。以专业技能考核来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合一,对于专业知识的不同理解及应用也透过考核显现出来。专业技能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技术,为进入岗位做准备,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和多样化的人才,促进个人潜能的发展,传承技术,为跨入行业、适应岗位、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二、专业技能考核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策略
(一)借鉴先进建筑教育理念,发展建筑行业理论教学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实践
【摘要】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顶岗实习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在高职院校中,顶岗实习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通过顶岗实习的开展能够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检测和评定,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中还存在部分问题,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本文就该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实践能力;顶岗实习;问题和对策
专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在校完成专业课学习以后,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到实践中去的一个重要环节,顶岗实习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做好专业顶岗实习分析,提升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不佳,实训课程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做好顶岗实习课程的安排,并提升顶岗实习的质量成为了众多高职院校领导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只有做好实训环节的安排,提升顶岗实习的质量,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提升学习的成效。具体来说,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全面,无法较好地适应岗位
顶岗实习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和考验,学生只有全面认识顶岗实习,明白顶岗实习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合理地进行知识的运用,才能使得顶岗实习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不明白顶岗实习的意义,在实际的实践中也不能有效地发挥自身的才智,合理将所学的知识发挥出来,因此顶岗实习的质量不高。另外,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需要扮演员工和学生两种角色,需要接受企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很多学生无法适应这种管理的局面,因此容易产生心理失衡的状态,从而不利于顶岗实习的开展。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研究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实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学校组织一部分学生到施工工地开展实习工作;(2)学生自己去应聘或者联系而到相应的施工工地进行实习工作;(3)某些学习成绩优异,早已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则由该就业单位安排分配实习工作。高校在学生最后一年的实习阶段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就显得比较呆板,只是通过一些生硬的程序和格式进行管理,如让学生交实习任务书、实习周报、实训报告、实训总结等,经过对学生上交的这些报告和总结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这些报告和总结的内容大多大同小异,毫无新意可言。而高校对于学生在施工工地上的管理很明显不到位,只是通过学生上交的实训周报、月报、实训报告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行了解,高校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实训状况进行相应的指导,这就制约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发展。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
1.实施“多段式”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不可复制、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具有阶段性和随机性等特点,而学校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教学且还需要保证教学过程的稳定,这样就导致了学校和施工单位二者在目的上很难达到一致。因此,学校的教学模式必须更加有弹性,我国高校在保证学校基础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具有的特点和建筑工程施工的目的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2.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具有露天作业多、工地流动性大、工作条件艰苦、环境差等工作特点。通过对毕业生的应聘情况调查可以发现,企业在聘任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的时候,更加看重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然后再看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这就说明了现今社会中,企业更加看重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我国高校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居世界领先地位,职业教育的成果得到普遍认可,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分析德国和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总结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根据该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改进建议,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德国 职业教育 双元制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教学改革
德国职业教育居世界领先地位,职业教育的成果也得到普遍认可。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对德国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的理解,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就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在我国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德国职业教育状况及特色
职业教育在德国属于四个基本的教育层次之一,其教育成效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曾经说过:“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在德国,大部分年轻人选择职业教育,毕业后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这为德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人力保障。职业教育在德国是义务教育,初中毕业生是其主要的生源。职业教育在德国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双元制职业教育,另一种是全日制职业教育,其中双元制模式更为普遍。双元制的核心在于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各自成为“一元”。学生有两个学习场所,即学校和企业。双元制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要与企业签订合同,在学校和企业分阶段进行学习和培训,且在企业实训期间的学习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在具体的教学与训练实施过程中,要有两套不同的教学计划,即企业和学校都有为培养技能人才而制订的专业教学计划,学生在企业时以学习专业技能为目的,而不是简单的廉价劳动力,同时也不直接参与生产。考核方式根据类别分为专业知识考试和实践技能考试,根据学习阶段分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根据考核内容分为书面考试和具体操作技能考核[1]。学生通过了相应的考核之后,能够获得国家认可的岗位资格证书,并获得成为合格技工的资格。双元制模式下的学生考核、成绩的认定、证书的发放均由各行业协会负责。如德国工商业联合会(IHK)和手工业联合会(HWK)的结业考试,考试是针对行动能力,而不是仅仅针对专业能力。考试委员会由行业协会组建,成员有企业人员和职业学校教师,而且通常情况下,考试委员会不包括为学生直接提供教学服务的企业教师。考试委员会对学生或受教育者进行评估并划分等级。学生通过考试后获得由行业协会颁发的证书,全国承认。这保证了同一行业内,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处于同一水平,为德国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职业教育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996年,我国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方案的颁布和实施,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不匹配,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职业院校的报考意愿、入学率、就业质量等还有待提升[2]。同时,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学生先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最后一学期到企业实习,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交流较少,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到企业锻炼,企业也没有专门针对学生的培养而制订的教学计划。部分企业更是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将实习的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完全背离了校企合作的初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校和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初衷是不一样的,学校关注教育标准及就业率,而企业更多关注岗位需求和生产实际。再加上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缺乏驱动机制,权责区分不明,难以找到利益平衡点,导致校企合作缺乏长效动力。这种形势与我国实施全面人才战略的目标不符,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求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学校设置、教学教材等办学标准[3]。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于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这为职业教育的改革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指明了新的发展道路,为落实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举措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建设探索
[摘要]当前建筑产业不断发展,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生产方式有所转变,用集约型代替粗放型,如何立足建筑产业发展现况通过观念创新、技术改良、管理优化等渠道实现建筑产业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目标,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问题之一。基于溧阳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探析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建设的内涵及价值,以期助推中职教育活动稳健发展。
[关键词]溧阳建筑产业;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建设;价值
溧阳市中职院校存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结构有待优化、课程开发欠佳、教法有待创新、师资力量不强的问题,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集群化、高效化发展的成效。基于此,在溧阳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探析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建设的内涵及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于溧阳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建设的内涵
(一)教育性。在溧阳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该产业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中职院校单独专业培养未能符合产业发展用人要求,此为专业群建设的根本动力,为加强中职人才培养的功能,在明确溧阳建筑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前提下联动增强社会培训服务、技术创新等非核心功能,为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育才理念及模式的本质性变革奠定基础并实现专业群建设目标。
(二)职业性。职业教育将学生职业发展视为育人出发点,亦是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始点,同时将区域性产业与职业的关系视为专业组合及规划建设的依据,使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建设能以职业岗位群客观要求为导向与时俱进,避免专业群建设过于主观,各专业间组群条件与职业岗位群是否相同呈正相关,职业群定位为专业群建设外延指明方向,明确专业群建设的核心目标,即为学生职业生涯和谐发展提供教育服务。
(三)协同性。中职院校根据溧阳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要求打造专业群,在本校各专业间建立联系,群内专业相互协同,并非从属关系,专业群构成要素相对独立,同时专业群不可代替专业,为专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并释放育才能量提供路径,使原本处于割裂状态的单独专业能增强协同育人作用。优质专业能辐射带动其他专业发展,各专业均具有特定育才方向,在相互融合、协同育人、资源共享前提下各有定位、相对独立、系统完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