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修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专题研修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专题研修

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探讨

【摘要】当代国内外教育培训理论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提供了重要参照。县域教科研骨干专题式研修班以“教师专业发展连续性”为思路,变革培训运作方式;以“双路径”理论为导向,突破培训目标单一的技能关注;以“专业重构理论”为支撑,重视培训课程的适应导向;网络化教师培训理论催生对培训课程设计中角色相互关系的关注。

【关键词】教师培训理论;教师培训课程;课程设计

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是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训理念、培训目标、培训需求、培训实施的集中反映和具体体现。当前,国内外已形成较为丰富的教师培训理论。增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理论意识,有助于促进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不断合理化、最优化。笔者试以所在县域的教科研骨干专题式研修班为例,谈谈对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探寻。

一、连续发展:规划培训运作方式

美国教师教育研究专家克雷格(HelenCraig)在世纪之交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连续性”理论,成为21世纪美国教师培训活动的重要理论框架之一。克雷格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6个重要观点:教师教育能够影响学生成绩;教师需要参与包括学校、教学、课程、课堂在内的变革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持续的成长与支持;教师发展是伴随连续学习的过程;教师教育要考虑大学以外的其他路径;教师持续发展需要相应条件的支持。有效的教师培训需要系列、长期的规划,需要阶段性、连环性的实施,不仅因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持续性,还因为教师面临的教育世界在不断更新。不同的研究阶段、研究经验、研究任务,都将催生相应的培训需求,这些需求既相对独立又构成整体。自2017年上半年开始,江苏省江阴市教科研骨干专题式研修班将培训课程设计为全年4个班、每学期各两个班、每班集中学习时间为3天的专题课程连续运作模式,菜单式提供“教育科研规范与管理”“科研成果形成与推广”“教育文献学习与转化”“课堂观察设计与实施”等培训专题。文献学习是研究之始,课堂观察是研究之法,规范管理保障研究有效推进,成果形成与推广落实研究的意义和价值,4个专题反映了研究过程的连续性和周期性。设置动态、多样可选的专题,促进了科研骨干教师的持续发展。参培教师每年可根据研究需求自主申报培训专题,并拥有多次申报的资格。

二、文化化人:突破培训技能关注

为了增强培训的有效性,我们向全市147所学校发放问卷,了解学校、教师对培训相关问题的看法与需求。调研结果显示,对科研方法的掌握占研究需求首位。教师对方法的追求反映的立场是实用主义。那么,方法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以“课堂观察法”为例,观察点没有得到深入理解和探索,观察点与工具之间不配套,缺少观察后的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十分常见。究其原因,与研究者对相关理论问题缺少深入思考或有意无意的回避远离有关。“过度实用主义的驱使会挤占理性的空间,最终沦为功利主义,培训也随之演变为唯效用至上的技术性培训。”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宋岭老师的这一观点反映了文化在培训中极其重要又容易被忽视的现象。“走向美学的教科研”是江阴市教育科研逐步形成并提出的县域文化主旨。如何形成文化的共识并进一步丰富其内涵?《江阴市教科研骨干专题式研修班学员手册》除了对培训班具体安排做出必要的说明之外,通过制订“研修共识”表达对科研文化、培训文化的追求:①班级建设:成为学习共同体。全班努力形成好于学习、敏于思考、乐于表达、长于研究、敢于创新、善于生活的研修之风。②课程思路:问题解决与科研美学。研修班课程从研究需求出发,强调问题解决和审美取向,遵循“引领—体验—提升”的设计思路。③研修要旨:做自由的思想者。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多主体、多通道互动,展开学习过程,分享学习体验。④管理规约:我们彼此相关。具有契约精神,按时上课;具有公众意识,进入现场时能尊重学校规章;具有人文情怀,重视精神形象,保持环境美观。文字规约反映了培训的文化追求,但只是表现形式之一,更重要的是,学员们要有可能从培训课程设计中感受到文化的要义,有可能在培训活动中以行动作为文化的体现,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内在提升。“从根本上看,教师培训具有两条路径:专业化路径与文化路径,教师培训必须与两个关键概念———迈向教学的专业化与文化路径相一致。”加拿大学者所倡导的教师培训“双路径”理论阐明了文化路径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地位。文化活动涉及人与世界、与他人、与自己建立关联的过程,教师是“文化化了的教师”,同时又是文化的创造者。

阅读全文

中职学校新教师1234首年培育机制实践

摘 要: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尤为关注新教师入校首年的职业成长过渡。在实践中,以机制创新为导向,全面优化培育形式和资源配置,通过树立一个目标、落实两项保障、组织三类研修、执行四份作业,构建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新教师“1234”首年培育机制。

关键词:中职学校;新教师;培育机制

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将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势头迅猛的当下,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可谓休戚相关:学校的发展需要教师的专业能力作为重要支撑,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学校提供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持。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以下简称嘉兴建工)作为一所中职专门化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关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程度。为了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嘉兴建工多年来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针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培养,构建形成了“新苗、新秀、匠师”三级人才梯队。嘉兴建工结合建筑类专门化学校的特殊属性以及中职建筑类专业的发展要求,同时将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工程的相关教师评优评先要求与三级人才队伍的日常培育工作相结合,针对“南湖新苗、钱江新秀、鲁班匠师”人才培养,建立了完备的评审、考核和奖励机制。近年来,随着嘉兴建工的不断发展壮大,新教师队伍持续扩大。为了帮助新教师在入校首年,增强师德师风意识,实现专业成长,嘉兴建工以培养“南湖新苗”为契机,通过树目标、给保障、抓研修、做作业,构建形成了新教师“1234”首年培育机制,助力新教师迈好个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一、精准制定“1”个目标:明确“五有”新苗要求

嘉兴建工根据国家、省市级政策文件中的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围绕初心、责任、标准、底线和个人魅力,对新教师提出了“心中有爱、肩上有责、脑中有谱、眼里有活、手上有招”的“五有”新苗目标。“心中有爱”即做到对学生、对岗位、对学校、对教育充满真爱,这是初心;“肩上有责”即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肩负育人重任,这是责任;“脑中有谱”即明确课堂教学的谱、多形式教育的谱,这是标准;“眼里有活”即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主动发现需要做的事、愿意帮助他人做点事,做事细致、考虑周全、完成质量高,这是底线;“手上有招”即课堂控得住、学生管得住、班级震得住,换言之即具有个人魅力。

二、精确落实“2”项保障:提供“导师+宝典”支持

嘉兴建工在新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发现,对于刚入职的新教师尤其是非师范类专业的新人而言,起步阶段的“保驾护航”尤为重要。为此,根据新教师的实际需求,专门落实两项保障举措。

阅读全文

教师培训专业化发展探讨

摘要:分析陕西省教师远程网络培训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培训平台的改进及参训学员自身培训学习方法、能力的提升,以及培训后期跟踪机制的建立,有效提升网络远程培训的有效性。

关键词:远程网络培训;有效性

陕西省较大规模地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意义上的师资培训工作,起于本世纪伊始。1999年6月,教育部和陕西省教育厅先后颁布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在2010年,省教育厅为了巩固“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研修”项目的成果,同时为进一步提升高中骨干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设置了“陕西省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研修远程(网络)跟进”项目,首次采取了以远程网络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随后,随着远程网络研修模式的逐渐成熟和形式逐渐多样化,课程内容设置也越来越灵活丰富,远程网络研修逐步在陕西省推广开来。

一、远程网络研修的起步

为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在快速推动各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的变革的同时,有效提升乡村教师培训的实效,在总结全国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又制订了《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指南》《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指南》等系列文件。陕西省也在2016年出台了《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指南》。

二、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网络研修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校规模小、资金短缺以及教师自身的工学矛盾,导致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受到限制,而网络研修以他独有的优势为很多教师提供有效专业培训平台。很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通过网络研修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并且能及时与其他教师有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效果,充分展现了网络研修在教师培训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网络研修的深入开展,学员资源、教学、管理和组织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如何应对教师网络研究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研修提高中小学、幼儿园老师的培训效果以促进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发展,以及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有效措施就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

阅读全文

教师研究管理基本方略探索

【摘要】深化课程改革的主力是一线教师,教师成为研究者是落实课改理念及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明方向、析问题、育理性、提技能、精研修五个方面,探寻教师研究管理的基本方略,力图引导教师明晰“研什么、怎样研”的问题,从而使教师成为自主自觉的研究者。

【关键词】教师研究;基本方略;专业发展

在当下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在实践中,教师“研什么、怎样研”等问题并不清晰,致使很多教师的研究不能成为其工作的有效促进力量。因而,教师研究管理的重点应是引导教师明晰上述问题,强化教师研究者角色。本文旨在从五方面探寻教师研究管理的基本方略,从而引导教师进行真实教育情境中的教学研究。

一、明方向:引导教师自觉走专业发展道路

引导教师自觉地走专业发展道路是学校管理者的职责,具体包括引导教师有明确的发展定位、抓住教师管理的关键点、准确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越来越深入,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情境,被动接受型的教师成长方式日渐式微,教师只有投身于真实的研究中才能对自己面临的问题认识得更清楚,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实办法,真正成为教育教学变革的主力军。教师的专业发展即教师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从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演变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主要有自主性、持续性、具身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具身性是指其专业成长是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全身心投入,通过亲身经历、深入思考并实践,使自己的身心与包括学生、课程、课程实施方式等认知对象及其所处环境发生有效互动的过程。

二、析问题:剖析教师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当下,进行教学课题研究是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主要路径。但教师的教学研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教师研究的质量与效果,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

阅读全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现状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实践研修活动借助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哲社骨干教师培训、学术会议和教师暑期社会实践考察依次展开,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实践中仍存在不适应教师学习需求、研修力度偏弱研修效果缺乏可量化的考评体系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制度落实、力度强化、研修资源开发等方面加强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研修;现状剖析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取得明显成效

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主要是通过教育部的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暑期社会实践、哲社骨干教师培训、学术会议和高校相关院系组织的社会实践进行,自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出台以来,活动开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社会实践研修的重要性日益明确

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要求通过名师指导、社会考察、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措施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2007年,《关于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的意见》指出,组织骨干教师研修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作,是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政政治素质、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并且规定教师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和革命圣地进行学习考察”是社会实践研修的重要内容之一。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中进一步提出,要建立社会实践研修基地,“推动骨干教师国内社会考察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2020年,《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还提出,要“创造条件支持思政课教师到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等开展实践锻炼”。通过以上文件可以发现,国家对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重要性的认识日渐提升,对实践研修途径的认识逐渐扩展。从对教师实践研修的一般性规定,到明确规定教师应重点考察的代表性地区,进而到设立实践研修基地并将考察规范化、制度化,再到开辟教师基层任职等多种实践锻炼途径,所有这些变化都体现了对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价值和意义认识的深化。

(二)多层次社会实践研修活动有序展开

阅读全文

教师培训体系建设探索

摘要:文章介绍了湖南省衡东县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的一些做法与经验,主要从强化队伍,精准施训;建强基地,夯实基础;培训名师,专业引领;攻坚校本,突破难点;完善机制,增强保障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教师培训;体系建设;探索实践

近年来,湖南省衡东县(以下简称“我县”)在教师培训工作实践中努力探索构建“三级联动、内外联通、精准施训、研训一体”的培训工作体系,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强化队伍,精准施训

我县教师培训工作注重强化教师培养管理团队和教师培训团队的建设。湖南省衡东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任副组长,党委行政及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师培育培养领导小组,对教师培育培养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每年安排进行“三会一调研”,即教育行政干部、教师培训需求座谈会,教育局教师培育培养项目意见征求会,教师培育培养工作推进会和深入基层学校调研活动。教师培训团队建设方面,我们组成了由县域外名师、县内高端研修教师、县教研室教研员、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培训团队,教师培训团队成员由教师工作股、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逐人精挑细选,凡被挑选为培训团队教师的送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脱产置换研修班学习。为了确定教师培训项目,我们设计调查问卷,编制培训项目意见表,形成调研报告。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县初中、小学教育质量发展极不均衡,教师专业水准参差不齐,于是初中、小学分别依托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实验中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湖南省衡阳市人民路小学,高中学校依托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展校际对口扶持、专题指导、互相观摩,共同建立教研体系,教学资源共享。我们建立了我县第六中学教育集团,以我县第六中学为核心学校,成员包括我县石湾中学、大桥中学、三樟树中学;我县九中教育集团,以我县第九中学为核心学校,成员包括我县杨桥中学、东烟中学、云集学校、荣桓中学。教育集团内各成员学校之间建立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考核同步的协作关系,在师资调配、教学管理、教研体系、考核奖惩方面统一协调,使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攀升。近年来,我县有不少老教师体弱多病,甚至在讲台上奉献了生命,为此我们把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老教师集中起来,举办“阳光心态心理培训班”,开设太极拳、营养与保健、家庭教育与子女培养、教师职业特点与职业病防治、“互联网+”等特色课程,邀请知名中医、心理专家授课对老年教师容易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引导老年教师调整心态,发挥余热。我们还组织了高中教师访名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班、家长学校培训班、老年教师阳光心态班、骨干教师培训班、省级基地校与乡村学校“手拉手”、教师工作坊等14项48个子坊,尽可能让参培对象“吃上点菜”,真正把“教师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落到实处。

二、建强基地,夯实基础

我县按照“1+2+X”的思路,推进教师培训场所建设。“1”即以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为主体,新建衡东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综合楼4848m2,投资700万元,配备电脑室、中心培训教室、网络监控室,添置教师办公设施150万元。“2”即县内县外基地学校,县内创建了7所省级基地示范校(湖南省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楚天中学、兴东中学、?水中学、迎宾完小、幸福完小、文冲完小),一所基地校建设一个依托骨干教师的优秀特色学科团队,开展手拉手活动,每年结对帮扶1所学校,每期举行一次教学开放周供全县教师观摩。县外有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中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浙江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湖南省衡阳市人民路小学等7个教师培训基地校,为乡村教师、校(园)长访名校创造便利条件。湖南科技大学承担高中教师访省外名校,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承担高中教师省内访名校。“X”即建设6个教师工作坊、2个名师工作室、4个省级优质空间课堂,从县级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中确立省级优质空间课堂首席教师4人、教师工作坊坊主12人、名师工作室名师8人,培养青年骨干教师500余人。近两年,在省级教师培训基地校投入专项建设经费4000余万元,保障基地校硬件过硬,软件不软。

阅读全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校本研修研究

一、关注学科,丰富语文内涵,拓展课程空间

围绕“我的语文课堂”“做一个专业而优秀的语文教师”“阅读课堂的基本艺术”等内容,以专题问题交流、作文教学案例、识字园地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培训学习。同时,在培训落实方面增强培训的力度,扩大研修的覆盖面与普及面。

二、多元教学,倡导创新课堂,落实三维目标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知识性与创造性的结合,是时代对语文课堂提出的新要求,以培养兴趣为核心,以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为动力,全方位提升语文研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新课题。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上,我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以常规教学为基础,强化教学基本功,落实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循序渐进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从“双基训练”至“强化能力”,最终形成“语文素养”的转变。

三、全程参与,潜心教学研究,促进专业发展

在常规教学活动中,以全程互动的方式,不断丰富语言文字的实践应用,我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教学论坛、外出培训、教学论文研讨等形式,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努力向科研型、专业型快速成长。在课堂上,我重点强化“阅读教学”与“写字教学”在日常语文课堂中的地位。

针对“如何处理语文课中的小练笔?”“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等问题,作为语文校本研修的一部分,使“分析讲解”式阅读教学向“引导体悟”式阅读教学过渡,使“教课文”向“用课文教”转变,使“点缀写字”向“落实汉字的书写”改革注重听、说、读与写,关注学生能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懂法,打破了“师师同教案生生同课堂班班同进度”的调控式课堂,我尝试并实践着大语文课堂,使“对话课堂”“互动课堂”“创新课堂”成为一种常态。

阅读全文

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探索

【摘要】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采取切实措施建强做优教师教育。[1]《行动计划》强调要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着力优化内容与方式,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教师教育也将逐步建立新常态。我国“国培计划”项目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已经历8年的发展历程,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教育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教师培训项目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培训效果评估为培训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是最难把握与实施的环节。“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提升教师培训质量评估的精准性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立足现实,以西部某省份“国培计划”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为例,通过调查、访谈参训教师、指导教师,分析线上研修行为数据,与现阶段培训效果评价的传统方式进行对比,进而提出立足于当前教师培训新常态的评估策略,研究结果对推进教师培训新常态下教师培训质量的精准评估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教师培训质量评估;培训决策;国培计划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面临三个“新常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互联网+”教育,教师教育也已迈入“互联网+”时代。[2]大数据技术为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及共享、模式及手段提供了新思路,尤其在个性化专业提升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从教师培训的发展理念上来说,教师培训要回归到本质,即促进学习者个体全面发展的本质。从教师培训的内容与方式来说,教师培训要从集体的课堂教学转向促进实践的学习与数字化个性化学习。从技术层面而言,教师培训要采取在研修中即时性、过程性追踪,后期对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归纳、反馈,为教师的培训需求提供数据支持,为个性化培训课程设计提供决策支持,提升培训效果。大数据技术与教师教育的融合,是教育新常态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面对大数据技术对中小学教师培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与实践“内涵式发展”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必然选择。当前,教师培训效果评估多为粗放性评价,教师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尚未健全,培训效果没有严谨、科学的理论支撑,评价结果分析缺乏相应的维度或框架。培训管理者将常规出勤率、作业是否提交作为学员的结业标准,将“学员满意度”调查结果作为判断培训效果的主要依据。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教师的实然培训需求,调研数据的获得途径更加丰富,数据范围从随机样本走向全体数据,提高了数据的客观性。本研究立足实践,以2017年-2018年西部某省“国培计划”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实施为例对培训过程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科学分析,尝试探索大数据分析与教师培训效果评估融合的路径。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年-2018年国培计划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学员和指导教师。为期两年120天的项目中,434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通过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的混合式研修切实提升培训能力与教研能力。培训院校在“XX教育电视台网络平台”购买了专属的培训资源包,并设计了四个研修任务:一是观看主题视频。根据培训团队研修项目的培训目标,分年度设计了主题内容,分步提升学员的培训能力和教研能力。视频包括全国中小学校教学名师、高校及教研机构专家学者专题讲座,成为学员在线研修的核心课程;二是展开互动交流。网站平台设置了研修社区、资源共享版块,学员对指导教师设计的主题进行在线发帖跟帖、交流讨论;三是开展学科首席专家指导答疑。培训学科首席专家不仅对整个培训进行课程设计,而且全程参与网络研修并进行在线指导;四是完成研修作业。在网络研修过程中,首席专家设置了一定数量和质量要求的研修作业。学员完成每个研修任务获得相应的分值,没有按照要求完成规定内容的学员就无法获得对应的学时。因此,在此环节中,培训管理者落实了过程性管理,有效提升了研修质量。根据评价方式的不同,分层次评价模式将培训评估划分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是目前较为认可并使用广泛的一种模式。目前大多数的教师培训评估还局限于采取随机抽样、发放问卷、个别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获得对“反应层”和“学习层”的评估。训后跟踪,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受到培训机构或独立于培训机构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的重视,实践中应用得不多。[3]因此,本文立足现实,以西部某省份“国培计划”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为例,通过调查、访谈参训教师、指导教师,分析线上研修行为数据,进而提出大数据分析与教师培训效果评估融合的路径。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