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档案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专题档案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专题档案

地方综合性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科技的不断进步使档案管理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海量的档案信息资源、快捷的检索工具、多样的服务方式,无一不体现着新时期档案部门服务理念的与时俱进;而档案的留史、资政、育人、文化休闲功能也随着人们日益增强的档案利用意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地方综合性档案馆作为与民众最为贴近的档案部门,更应契合时展,立足丰富馆藏,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馆藏档案真正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丰富、优质的馆藏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基础

1.调整收集范围,丰富馆藏。以抚顺市档案馆为例,现馆存215个全宗,以党政机关档案为主,医院、学校、保险公司、银行、司法等全宗仅十余个,大多数为已撤销单位,档案内容仅涉及记录组织活动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破产企业档案全宗十个,内容也仅为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等,内容单一,结构分散,利用价值亦不大。这种情况与建馆初期档案馆接收范围的划定“接收本级各机关、团体及所属单位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现行机关和撤销机关的档案,以及本市建国前的各种档案”有直接关系。然而,这样的划定导致单纯收集此范围内的档案,今后根本无法从档案材料中完整的查考当地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进程,失去了档案存在的意义。为此,地方综合性档案馆在资金、馆房面积等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应积极参照《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范围的规定》,对当地党政机关、重点企事业,甚至是有经营特殊性的民营企业进行调研、协商,调整档案接收范围,注重当地工业、金融、司法、医疗、教育等不同领域的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的收集,从而使馆藏档案涉及面放宽。另外,更多不同载体、不同形式档案,如电子档案、实物档案等也应在划定的收集范围之内。2.注重地方特色,优化馆藏。信息时代,档案文件数量猛增、档案库房空间和设备条件有限,地方综合性档案馆在丰富馆藏的同时,还应重视馆藏档案结构的优化。对馆内档案进行、过期筛选、定期组织鉴定、销毁;对定期接收进馆档案的质量进行审查,应确保进馆档案符合《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和地方指定的档案进馆规范等要求,加强进馆前的指导、审查工作;在新接收进馆档案的内容上,更应侧重在地方历史、名人、重大事件、当地民族发展、宗教发展、有传统的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等各个方面深度发掘、加强馆外调查,使收集渠道畅通、信息灵敏,以便收集突出地方特色的档案。如抚顺市档案馆之前收集有胡玉萍档案是抚顺名人档案,棚户区改造档案、洪水档案是抚顺重大事件专题档案。3.征集相关资料,形成体系。地方综合性档案馆对资料的收集没有一个明确的范围和原则,盲目收集了许多与档案利用无关的资料,而且重复量大,严重浪费库房空间。因此,地方性档案馆首先应对馆藏资料进行、筛选工作,剔除冗余资料;其次,制定进馆资料收集范围,避免重复收集和无价值收集,对于一般写作爱好者的出版物或与地方自然、人文无关的选集、故事会等出版物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收集,不能无原则全部接收;再次,对于有地方特色的档案,可以联合当地博物馆、图书馆等进行资料的复制、补充,以便形成体系,方便查考利用。例如,抚顺市档案馆馆藏的雷锋档案中,不止有雷锋在抚顺市人代会的与会档案原件,还包括当年档案馆工作人员从雷锋纪念馆复制的雷锋日记和其他从各方收集的复制件、资料、学雷锋的文件、资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雷锋名人档案。

二、复合型人才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不可或缺的条件

地方综合性档案馆的人员配备已经趋于专业,如抚顺市档案馆现有工作人员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包括档案专业、历史专业、计算机专业等。但面临着新时期档案综合性更强,涉及面更广、数量更庞大的档案,各专业人员知识的单一和分散性仍无法应对未来复杂的档案工作。比如,电子文件的保护和归档的问题涉及计算机和档案两个专业的结合,而档案编研则需要档案和历史两个专业的知识等等。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档案事业未来的发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人员不仅必备专业的档案知识,还需要历史、中文、计算机、管理、法律、心理、外语等专业的知识,甚至还要了解各个领域内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档案馆也应针对自身馆藏特点,为档案资源开发人员提供更多交流平台和学习机会,培养更多档案复合型人才。

三、技术支持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必要手段

随着科技进步,地方综合性档案馆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如抚顺市档案馆建立了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档案的宣传和咨询;加快了传统载体的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进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来,使档案信息资源实现网站与网站相通、馆与馆互联、各级、各单位档案信息资源与档案馆共享,打造没有地域限制、行业和部门限制的“信息高速路”,推进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作用和经济作用,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此外,一般载体的保护,电子文件的处理、归档、保护,特殊载体的归档、保护,各种现代化信息采集和加工处理,缩微、扫描、加密等也都离不开各种先进技术的支持。而各种先进技术的更新和引进,都需要地方领导对档案事业足够重视,增加资金投入来发展档案事业。

阅读全文

旧城改建中城建档案的应用

本文作者:翁敏嫦 单位: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旧城更新改造是当今城市发展转型时期提出的重要举措,对城市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围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和“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广州正有序推进旧城更新改造,并朝着“改善社会民生、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和提高城市整体发展质量”的方向转型。城建档案承载着城市发展过程完整而系统的信息,务求真实客观地记录城市建设的深刻变化。城建档案工作应以旧城更新改造作为契机,创新理念,更新机制,提出适应新时期城市建设发展需求的工作思路和策略。

一、面向旧城区的总体策略

根据《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广州市旧城(区)是建成时间超过30年的历史旧城,范围包括环市路-恒福路-永福路以南、广州大道以西、昌岗路-新港路以北、白鹅潭珠江水道(鹤洞大桥)-同德涌以东的地区,面积约54平方公里。包含越秀、荔湾、海珠三区的合围地段。面向旧城区,城建档案的总体策略为优化馆藏,提升服务。

1、整合资源,优化馆藏。一是拓宽渠道,开展多方面题材的征集。广泛征集反映本地特色、历史发展,人文底蕴、旧城改造变迁的各种形式、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二是建立专题档案资源库。有序地梳理旧城更新改造过程中形成的规划管理档案、规划成果档案、声像档案,以及征集进馆的历史档案,可考虑以54平方公里的旧城区为覆盖范围,建立基于WEB-GIS的城建档案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三旧改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专题档案资源库。

2、提前介入,提升服务。广州市城建档案馆一直在探索建立“提前介入、一站式管理”的档案综合服务模式,在档案利用和档案编研这两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于旧城更新改造项目,城建档案服务应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在档案利用方面,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大力做好依申请信息公开等城建档案信息服务工作,完善利用制度,简化利用手续,积极为有关部门、建设单位、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高效的城建档案资源支持和服务。编研工作是档案服务的重要一环,以重点工程编研为例,我馆曾编撰了《大学城大事记》、《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大事记等编研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借鉴这一模式,可尝试以旧城改造带来的城市巨变为线索,切合城市建设热点话题,如“三旧改造”、“亚运整治”、“河涌治理”、“中轴线变迁”等等,深入挖掘馆藏历史档案资源,提供专题编研服务。

二、面向各类地块的分区策略

阅读全文

工程设计档案利用价值分析

1工程设计档案的特点

随着社会发展和工程市场的不断完善,工程设计档案被划为商品已经逐渐被社会所认同,工程设计档案作为商品具有其使用价值,同时,工程设计档案也具有商品一般的交换属性,但它的交换属性具有其的特殊性——工程设计档案不是一次性交换,它可以进行多次或者反复的利用。作为商品的价值,它是融合在人们的生产劳动之中,是以无形的方式进行体现,例如一项成熟工艺开发技术,它需要在设计人员的知识和智慧,它们更需要不断的实践与多次的试运行之后才能形成,通过存档最终成为工程设计档案,它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只有依靠开发利用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工程设计档案具有以下两方面特性:

1.1工程设计档案价值的局限性

工程设计档案在用于指导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第一次体现出其价值之后,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价值体现,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条件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工艺流程的差异,都会使曾经的典型工程设计档案所承载的静态科技知识用于不同的工艺或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而它所具有的技术经济利用价值也就随之减少直至消失,所以说工程设计档案的使用价值不是无限保持不变的,而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

1.2工程设计档案价值的特殊性

根据经济学中的商品关系,我们了解到具有价值的商品使用有使用价值,工程设计档案的使用价值如果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逐渐消失,那么也无从谈起工程设计档案的价值,这就是工程设计档案在利用方面的特点。因此,在工程设计档案管理上,档案管理部门不能仅满足于现有的工程设计档案库藏,更要探索和创新档案管理部门的发展思路,根据工程设计档案的特殊性,使档案管理部门的收集工作与企业实际工作需求有着同步的发展和变化,要增强开发利用工程设计档案的信息资源的责任感,促使档案管理部门采取多种途径与手段使工程设计档案在其有价值时期内被充分的利用。此外,档案人员还需要根据企业发展和部门自身的条件状况不断更新,在现有可能的情况下,根据需求对一些设计工程档案进行一次重整和开发,在此过程中,档案人员需收集大量的工程设计档案信息,挑选出具有利用价值的档案进行分类、归档,使工程设计档案以具有企业特色的、系统的、科学的进行保管。

2新形势下工程设计档案利用的新特点

阅读全文

燃气工程设计质量要点问题探究

1工程设计档案的特点

随着社会发展和工程市场的不断完善,工程设计档案被划为商品已经逐渐被社会所认同,工程设计档案作为商品具有其使用价值,同时,工程设计档案也具有商品一般的交换属性,但它的交换属性具有其的特殊性——工程设计档案不是一次性交换,它可以进行多次或者反复的利用。作为商品的价值,它是融合在人们的生产劳动之中,是以无形的方式进行体现,例如一项成熟工艺开发技术,它需要在设计人员的知识和智慧,它们更需要不断的实践与多次的试运行之后才能形成,通过存档最终成为工程设计档案,它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只有依靠开发利用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工程设计档案具有以下两方面特性:

1.1工程设计档案价值的局限性

工程设计档案在用于指导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第一次体现出其价值之后,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价值体现,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条件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工艺流程的差异,都会使曾经的典型工程设计档案所承载的静态科技知识用于不同的工艺或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而它所具有的技术经济利用价值也就随之减少直至消失,所以说工程设计档案的使用价值不是无限保持不变的,而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

1.2工程设计档案价值的特殊性

根据经济学中的商品关系,我们了解到具有价值的商品使用有使用价值,工程设计档案的使用价值如果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逐渐消失,那么也无从谈起工程设计档案的价值,这就是工程设计档案在利用方面的特点。因此,在工程设计档案管理上,档案管理部门不能仅满足于现有的工程设计档案库藏,更要探索和创新档案管理部门的发展思路,根据工程设计档案的特殊性,使档案管理部门的收集工作与企业实际工作需求有着同步的发展和变化,要增强开发利用工程设计档案的信息资源的责任感,促使档案管理部门采取多种途径与手段使工程设计档案在其有价值时期内被充分的利用。此外,档案人员还需要根据企业发展和部门自身的条件状况不断更新,在现有可能的情况下,根据需求对一些设计工程档案进行一次重整和开发,在此过程中,档案人员需收集大量的工程设计档案信息,挑选出具有利用价值的档案进行分类、归档,使工程设计档案以具有企业特色的、系统的、科学的进行保管。

2新形势下工程设计档案利用的新特点

阅读全文

档案文化传播价值体现

摘要:档案实体文化的文化传承价值,对于延续人类记忆,以史为鉴,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档案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有理由成为城市发展的文化软实力之一,因此档案文化传播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档案文化传播置于城市文化土壤中考量,阐述档案文化传播的途径,并提出档案文化在服务城市文化发展进程中实施策略。对丰富和发展档案文化传播理论的研究以及城市文化塑造和传播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文化视域;档案文化传播;融合策略

一、档案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档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定义即档案本身,包括某个人或某个组织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原始记录,以及档案内容和载体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广义的定义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包括人们在档案工作中所获得的编纂成果、制定的规则、在工作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档案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真实性。档案文化是一种真实记录过去存在的人和事,还原历史的文献,是人类历史的原始记录,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凭据作用。二是文化传承性。档案是人类历史的真实记录,能反映特定历史时期人类发展的轨迹,也能体现人类历史的转折点。在数千年人类发展史中,人类历经多次社会动乱、战争、意外事件,文化若仅通过口口相传,将会丧失大半。档案记录的存在可以使历史变迁和传统文献得到留存,因此档案文化具有文化传承功能。

二、档案文化服务社会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背景

档案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存在物,它的传播是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公众可以基于此汲取文化传统和精髓,作用于社会意识形态,形成新的文化价值观。档案文化在城市文化提升、区域文化传播、高校校园文化等方面被学者关注,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为档案文化在社会中找到了价值空间,结合具体实情提出了相应的策略。这为档案文化传播实践意义的发挥开阔了视野,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也正是因为实践价值的发展性要求此方面的探讨需要与时俱进地展开。

三、档案文化传播的相关途径和相关案例解析

阅读全文

艺术院校艺术档案管理探索

【摘要】

艺术院校的艺术档案管理不仅仅要遵循一般的档案管理准则,还要考虑到艺术档案自身的特征。本文探讨了艺术院校艺术档案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为做好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艺术档案;管理

关于艺术档案的定义各有说法,而《艺术档案管理办法》中关于艺术档案概念的概述,具有较高的认可度。艺术档案是在艺术创作、演出、研究、教育、交流等各种活动中形成的,对于个人、院校或者社会具有保存、参考价值的原始性记录。艺术院校档案馆是艺术档案产生和管理及利用的关键机构,艺术档案是艺术学院档案管理的所有档案类别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类别。但长期以来,档案界对艺术档案管理的实践操作和理论研究都重视不够,艺术类院校对于艺术档案的管理也不够重视。

一、艺术档案的特点

(一)实时性。艺术档案具有很强的实时性,艺术院校的艺术档案的产生和收集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特定地点,错过特定的收集时间,在之后就非常难再次收集齐全。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档案,艺术档案不是产生即存在,存在即归档。艺术院校档案馆要为此制定统一的移交和归档鉴定时间制度。艺术档案在移交院校档案馆之前,需要有安全合适的保管环境进行管理,现场艺术创作产生的影音资料等,无法在活动之后,进行再次的增补工作。

阅读全文

档案工作服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探究

1建立相关高校档案管理制度,有效进行档案宣传,实施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高校制度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高校档案馆应经过调研、考察、学习建立相关,并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办法和制度。加大《档案法》及制度规章的宣传学习,逐步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档案意识,保管好并及时上交有特色的档案资源。利用校内报纸和校园网进行档案宣传,开设专栏专门刊登无涉密范围的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或根据史料撰写的关于档案类的文章登载在校内报纸或校园网上。通过馆藏资源的展览,丰富史料的讲解,定期的讲座与培训,让广大师生真正了解档案的重要性,更好的利用档案。

2拓宽档案资源征集渠道,优化馆藏资源,实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对全校师生起着精神引领的重要作用。高校档案史料真实记载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式与模式以及校训、校风的形成过程,这些是高校精神文化的内容所在。所以高校要拓宽档案资源征集渠道,加强征集工作的力度,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史料档案征集工作。应从档案载体、内容、形式等方面拓宽收集门类,加强与各级各类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及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征集有关高校发展的档案史料;通过“征集公告”,扩展档案资源建设的视野,搜集、查找散落于社会、民间、个人手中的档案史料;积极开展“口述校史”、“学校记忆”工程,抢救濒临遗失的校史资源和历史记忆。同时,高校档案包含了记录着学生立志成才的不同形式的文件材料及记录着教师发奋钻研的科研成果、学术活动记载,这些都反映师生立志成才、教书育人、锐意进取的崇高精神。所以我们还要主动采取各种方式和渠道,开展知名人士的档案征集工作,将学校里有突出教学科研贡献的领军人物、专家、学者、教学名师和行政领导纳入征集范围,征集他们在在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档案材料,这是高校办学历程的真实记录,也是学校宝贵的独具特色的精神财富。建立校友人物档案,因为知名校友是学校的“品牌”与特色,这些学生毕业后在社会各种岗位上继续发扬学校精神,做出突出了贡献,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进行“零距离“的征集与采访,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从各大报刊网络媒体中征集知名校友信息,收集他们的相关报道。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档案的社会化服务功能越来越明显,为了有效面对公众服务,增强档案资源的文化厚重感,档案部门要从现在做起,不断丰富馆藏档案的文化内涵。采取征集和捐赠相结合,与相关单位建立合作、交换关系,把馆藏中珍藏在个人和其他单位的反映本高校发展足迹的资源吸收进来,补充馆藏资源的不足。还要根据公众的文化需求,依法接收有关的文化档案。丰富知名学者,专家、校友、自然环境、重大活动的档案,作为爱校、爱国热情的鲜活教材,改变高校档案馆馆藏载体单一的局面。着重接收那些能否反映本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及重大活动状况的和能够突显办学特色的重点学科的档案资料,如教学安排、教学设计,教师学术科研成果、项目、著书等,展现高校教学办学风貌。扩大与师生民情密切相关的民生档案的收集,注重学生学籍、学生活动、学生荣誉、教职工晋升、教职工职称、工资、福利、党政文件的收集,不断丰富馆藏,合理改善结构,不断实现静态资源和动态需求的结合,整合高校馆藏档案资源,满足师生和社会的利用要求,发挥档案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改进和创新档案编研工作,打造文化精品

“档案编研是通过对档案信息的搜集、选择、加工、整理并进行有效开发和整合,将档案信息资源转化为社会需要的文化产品的过程。”面向广大利用者,我们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有选择并且目标明确的开展史料编纂和创造性的编研工作,将档案中有特色的文化价值挖掘出来。将编研工作与大众传媒相结合,利用现代技术,编撰图案文并茂的具有特定内容的专题汇编,并利用多媒体技术,举办各色专题性展览,宣传高校历史、名人、办学特色、办学理念。根据实施文化精品工程需要,积极发掘档案特色资源,为影视剧创作、专题片、美术作品创作等提供基础性材料,从而实现档案的文化价值开发与特色文化建设双赢的局面,扩大档案服务和以史育人的教育功能。

4加强基建活动档案资料的收集,实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阅读全文

校史档案对文化育人路径研究

摘要:校史档案是高校重要资源,记录高校发展、传承大学精神,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思想库。通过校史档案,助力校园文化育人,培养师生内驱力,校史档案者牢记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和丰富馆藏资源,加强档案编研与宣传,讲好校史故事,弘扬学校精神,通过史料档案、先进事迹等,从创校前辈身上汲取信仰之魂,助力学子成才,寻找学习、工作的动力,增强高校学子与母校的情感。

关键词:档案;校史馆;文化;育人

强调:“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从档案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中寻找资政育人方法。高校校史传承着大学精神、映照着大学文化,是文化育人的重要手段。高校校史以其鲜明的时代印记,丰富的精神内涵,众多的人物形象以及呈现各异的物质形态,孕育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凝结了每一所高校办学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精神、物质和制度文化。校史档案是高校重要资源,记录高校发展、传承大学精神,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思想库。校史馆,即学校历史陈列馆、展览馆、博物馆,是档案功能的进一步延伸,是由有价值的文字、图表和声像等学校历史与现代的丰富资料要素建设而成,被看做是学校的活档案。通过校史档案,助力校园文化育人,培养师生内驱力,通过史料档案、先进事迹等,从创校前辈身上汲取信仰之魂,助力学子成才,寻找学习、工作的动力,增强高校学子与母校的情感。

一、学校校史档案建设情况

上海商学院始建于1950年成立的中央税务学校华东分校,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亟需培养华东地区税务干部,上海商学院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应运而生,70年来校名几经更迭,多次租借校舍,经历多次搬迁,可谓白手起家、艰辛办学。70年来,培养了数以万计税务干部,商界精英。1.馆藏档案情况。笔者大学的校史档案经历了学校几经搬迁以及特殊历史时期的损毁,不同于其他高校的是,根据《上海市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细则》要求,该校是唯一一家列入《上海市档案馆接收档案单位名录》的高校。1994年,学校也曾向上海市档案馆移交1950-1968年期间形成的档案400余卷,分别是中央税务学校华东分校、华东财政学校、财政部上海财政贸易干部学校、部分上海市财政贸易干部学校时期的档案。2014年再次向上海市档案馆移交档案1000余卷,1994年移交的早期档案436卷由于时间比较久远并没有留下数字化副本,这使得在获取校史档案、开展校史研究时不能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学校档案人员曾多次赴上海市档案局调取档案,丰富馆藏。2.校史馆建设基础。学校历来重视校史工作,为充分展现学校办学历史,2010年,学校成立六十华诞,同时也是校史展馆正式落成开馆,一个对师生员工进行“知校、爱校、荣校”教育的固定场所。校史馆按时间为序,以学校建设、改革、发展各阶段中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杰出人物、珍藏档案等为题材,以源远流长、历任领导、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校友撷英、校企合作、国际交流、魅力校园、党建新风、人文激情为布展构架,辅以实物展品和多媒体展屏,通过详实的文字、丰富的照片、直观的图表和珍贵的实物全面展示学校各个时期的史实和学校的发展成果。展馆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展出照片300余幅,实物100余件,校庆宣传片《六十甲子》一部。2014年又在原有校史馆基础上建立网上校史馆,该网上展厅对学校办学历史、师生风貌、校园环境等进行全方面展示,参观者可以更迅速、更快捷的浏览和查看,迎合参观者心理需求特点,从而搭建更直观的校史档案资源共享平台,更具现代感和教育效果,从而扩大高校本身的自我影响力。3.校史馆新馆建设情况。2020年,学校建校70周年,同时又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学校决定在60周年校史馆和网上校史馆基础上新建反映70年来办学历史的校史馆新馆。提前一年关于征集校史实物、资料的通知,征集范围为学校建校以来中央税务学校华东分校、华东财政学校、财政部上海财政干部学校、上海市财政贸易干部学校、上海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商学院等各时期的重要相关史料,共征集到新老照片100余幅,实物50余件,并对照片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详细的介绍,让照片中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活起来,梳理出的线索脉络有效推进后期相关材料的收集。结合利用现存校史档案,生动丰富的史料及实物揭示学校变迁和发展,体现学校优良办学传统,总结办学的经验和成果,荟萃凝聚几代人的辛勤耕耘的智慧和汗水,挖掘其中丰富的大学精神的内涵,良好体现出“盛世修志,校史为鉴”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通过展示学校创始人的故事,以及和学校的创建故事,让学子们心生敬畏,激励他们励志成才。一个个名字,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文字共同见证了学校70年沧桑风雨路,更展示学校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改革开放后给创造奇迹的上商人不断铺就的成功之路。展现新中国初创时期学校急国家之所需,急人民之所急,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建设,服务国家和社会;坚守传播创造新知,展现办学治校理念,引领社会进步,增进民生福祉,厚植家国情怀。对内,它可以缅怀历史,励志育人,繁荣校园文化,联系校友;对外,可以宣传学校,对外交流。涵盖教学、育人、科研、服务社会等诸多方面,内容生动、详实记录了学校的领导者与教职工们为教育事业努力拼搏的创业精神。校史馆的建设能够利用现存档案,挖掘其中丰富的大学精神的内涵。讴歌先驱,激励当代,垂范未来。通过旧物、照片、音频声像和文本描述相结合,采取现代电子技术如数字翻页、电子留言签名、电子查询等,进行VR多媒体、全时空三维或多维呈现。展馆建筑面积扩大到300平方米,展出照片400余幅,实物150余件(新增不少历史实物和现代实物)。

二、校史档案助力文化育人路径分析

我国高校校史档案有的在战火中丢失,有的在特殊历史时期损毁,有的还未被很好挖掘利用,有的流于民间,做好校史专题档案库的建立是传承和夯实高校校史档案文化育人和为学术研究提供高质量知识服务的资源基础。馆藏档案,记录着学校的发展变迁,凝聚着学校厚重的文化传统与精神内涵,承载着学校历史记忆。校史档案部门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档案资源,做活、用活档案资源,以校史档案为载体,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笔者结合校史馆建设情况提出如下路径。1.建立校史专题数字化档案库收集校史档案目的在于查阅和使用。传统手工检索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需要,校史档案也应建设数字化档案库才可以让查询更方便,调卷更快捷。校史档案部门可以把馆藏档案中的实物、声像材料、录音资料、纸质类文本、书刊等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转化为可利用的电子文件材料,并使用档案目录检索规则编制索引目录,在大容量存储介质上保存虚拟校史档案资源库。一是要加强对现有校史档案的保护和梳理,建立校史专题数字化档案库,好多校史档案由于年代久远没有数字化备份或不易保存,还有一些实物档案如旧印章、旧钢印、历史代表文本如各个历史时期的记录本、信封、纪念册等,需要更新数字化副本或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保存下来,为日后提供更多的资料支撑;二是深入挖掘梳理校史档案。加强校史研究队伍,定期梳理校史沿革、机构改革史、组织史、二级院系史、校级和二级机构领导名录、非常设机构名录、科研机构名录、教学成果名录、历年学科专业名录等校史研究成果,助力学校文化育人,深化校史研究成果;三是校史专题数字化档案库,相比较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存储量大,查询便捷、拷贝迅速等优点,是改进和提高校史档案管理方式的优质选择。固然,要实现校史专题数字化档案库的存储和完善需要花很多时间调研、形成方案,联合信息管理部门、研发相关信息平台,可以以时间为顺序或以数字化载体为顺序依次分批开展校史档案数字化工作,逐步完成数字化校史档案库建设。2.完善学生档案资源,传承立德树人文化构建学校立德树人文化传承重要载体,构建人才培养过程中全覆盖的档案资源体系,以“一人一事一卷宗”为原则,涵盖录取、入学登记、教学、科创实践等自招生到毕业全过程档案。摒弃传统档案管理方式,除了做好教学、科研等传统类档案管理,拓宽档案资源覆盖面,增设二级学院类档案,面向各院系收集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各类材料。顺应学校发展趋势,细化学生类档案归档范围,加大对各二级院系承办各类大型活动中材料的收集,如新生入学、毕业典礼纪念品、入学手册、二级院徽及释义;如学生社团、学生活动中材料的收集:海报、道具、社团旗帜、奖状奖杯等。对于兄弟职能部门举办的重大活动及时应收尽收,注重材料的收集,保存传承承载学生青春回忆和美好心愿的“时光囊”,期待学生返校重启校园回忆。3.编研校史档案文化产品,做活档案育人资源校史档案部门注重档案文化产品的编研,将“死档案”变成“活档案”,传承学校文脉,躬身兰台,默默耕耘,以档案史料为基础,以编研载体为呈现,该校近年来整理、出版一系列档案编研成果:多本年鉴、校史沿革、组织史、校史读本、各时期校友名录等。这些书籍、资料为校史研究、展览宣传、画册制作等提供了重要的素材支撑,让“沉睡”在档案文献中的历史变得鲜活生动。如近年完成的《我们共同走过八年》及《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友名录》,展现了学校示范性高职时期前辈们艰辛建设新校区、肩负使命、弦歌不辍的悲壮感人的历史,商职院时期全日制和成人教育近200个班级共6000余人,激励着学校师生坚守信念,传承和守护上商精神;如收集编纂《上海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校友名录》,共梳理财贸管理干部学院时期50余个学历班,40余个专业证书班,90余个岗位培训、政治轮训、继续教育班校友共计12000多名;大部分校友已经走上了局级干部的领导岗位,或政府官员,或上海商界著名商人、企业家。做好这些校友的信息资料、照片的汇总,有助于学校历史记忆传承和校友工作的有序发展,从而更好地宣传档案工作。展示和宣传学校的办学历史与师生风采,强化上商学子“荣校爱校”的情感和价值认同,厚植了家国情怀。4.建立“媒体报道专题档案”笔者在校史馆建设中认识到,档案馆内部史料基本是学校内部产生,都是自我评价的材料,而媒体报道档案能够准确完整的反映事件的全貌,对整个事件有一个概览,而且是经得起验证的,是经过社会媒体依据学校提供的材料线索和校内提供的材料支撑整合而成,更加客观和经得起推敲。在该校校史馆建设过程中征集到一张1950年1月人民日报刊发的关于中央税务学校华东分校的第1期招生简章,这在70年后的今天极具历史意义。媒体报道档案也应该成为学校档案收集的一部分,应成为学校档案史料的重要补足和验证佐证,是充实校史档案资源、丰富史料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重视媒体报道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查询社会媒体报道的历史报刊、联络新闻媒体单位交流、影印、复制、收集等方式更多集结新闻媒体关于本校的报道刊物,了解社会对本校的客观评价,为学校日后发展、校史研究、参考佐证等给予更为客观、公允的“旁观者”参考。5.讲好校史故事,传承学校担当档案校史部门一直致力于收集、保存珍贵的校史档案和资料,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有相当多学生对学校的校史文化了解不多,对档案与校史馆的“存在感”不强,仅限于办理自身事宜时需要档案才会联络。基于这一情况,档案与校史馆可以结合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部门置身校史馆等场景以校史故事为背景开展校史文化讲座,邀请离退休老领导、校友等榜样人物为学校师生讲述学校早期的办学历程、与共和国共成长故事、改革开放奋进史等,勉励师生将学校精神传承下去,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发扬光大。聚焦讲好校史故事,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契机,开展弘扬革命传统活动,办好校史文化育人实事,使文化育人工作取得实效。让在校青年感知学校先贤创业的伟大,守业的艰辛,传承之悠久、传统之光荣。精英辈出、硕果颇丰的上商,让无数杰出校友在这片热土成长,也在这里成功。校史激励学子砥砺前行、再续辉煌,继往开来的情怀让他们心怀家国、努力奋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