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专利调查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海外供应商知识产权风险管理
摘要:随着国内企业逐步走出国门,与海外供应商展开合作,企业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也日益增加。本文研究了在与海外供应商合作中各个阶段主要的知识产权风险,提出了降低风险的管理建议。通过供应商选择阶段技术自由实施尽职调查、合同磋商和签订阶段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合同履行阶段知识产权风险跟踪、责任承担阶段知识产权管理协作四个方面对海外供应商进行分阶段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实现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海外供应商;知识产权;风险 管理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背景下,国内企业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随着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技术对抗也逐步转化到了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作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供应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性地位日益受到国内企业的关注[1]。如果供应商管理缺失,整个供应链就不会健康发展。而任何一个环节的薄弱甚至是断裂都将对企业产生影响。企业在构建供应链的过程中,将全球的供应商进行整合,这样的整合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得到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借鉴海外供应商的先进成果和经验,学习世界性的前沿技术,通过技术转移缩短企业的研发周期,提高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企业与海外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共享”。然而,在这种背景下,防范知识产权风险特别是避免因合作伙伴选择不当导致的知识产权风险,在合作中保护企业改进技术知识产权,就成为企业面临的全新且紧迫的课题。
一、海外供应商知识产权管理风险识别
海外供应商知识产权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1.海外供应商知识产权情况不明
在与海外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企业会着重对供应商产品或系统部件的价格、质量以及海外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和供货情况进行考核,往往忽视了对海外供应商知识产权整体情况的调查,而对海外供应商知识产权情况的不了解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巨大的经济损失[2]。另一方面,企业一旦确定了合作的供应商,很少会对海外供应商进行追踪考核,更容易忽视海外供应商的知识产权状况变化。
高中数学教师对学生评价的重要性
一、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
对数学教师来说,以考试测验为主的评价方式并不全面,这种用百分制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尽管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思自己还未完成的学习目标,但是教师不应该以分数排名来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数学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分数排名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它只是能提升少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种评价方式更多的带给了他们压力、焦虑、悲观,很不利于学生的持久学习。
教师应该改变过去的评价方式,多从课堂提问、学习观察、作业情况等方面去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手段启发学生认识到学习上的进步与不足,教师则在恰当的时候以定性评价的方法去激励学生不断前进。例如常规作业,开放性、探索性数学问题,数学实验,课题研究作业,专题总结报告等;作业结果的呈现形式也应是多样的,例如习题解答、数学学习体会、实验或调查报告(书面、口头)等;对作业的评价可以是量化的,也可以是定性的。评价过程应积极主动、简单可行,不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学习主体多元化的评价
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实施教学评价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因而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一直以来,很多教研人员及教学管理者都将高中数学课堂评价作为专利。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这种现象,追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教研人员和行政管理者在落实教育政策法规的评价时可以将自己作为主体,假如是针对科研项目,将科研变成教学生产力,则应该以校研人员评价为主。不过,要是起到教学指导、管理、激励的效果,就应该将师生甚至家长的评价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对于教师来说,自评是一种自觉的教学反思,教师互评则是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而要更好的反馈出学生的要求,则必须要以学生对教学的常态评价为主。众所周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翁,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评价是教师的教学重点之一。
三、课堂教学动态发展的评价
实际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评价过程,即实现评价效果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发展的,不是静止不变的。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的教学评价目的也不尽相同,运用的评价方法也各有特色。高中数学知识体现的更新是随着新课改的要求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数学教学也需要鲜明的时代特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也要视情况而定。照这样来看,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实施评价策略,其实就是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使之能够顺利地引导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学好数学知识。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教育规律,按照学生的长远发展规划来制定评价策略,尽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合理、合时、合宜地评价学生,以评价完善教学改革,以有效的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科学的完成对学生的教育目标。
知识经济教学创新思索
本文作者:喻志军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一)
面对知识经济的时代,世界各国未雨绸缪、运筹帷幄,展开了以科技、教育为核心的激烈角逐。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从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到德国经济的后来居上;从战后日本的迅速恢复到美国经济的称雄于世,无不是这些国家优先发展科技、重视教育的结果。在知识经济为主的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又一次集中在科技和教育上。在科技战略方面,日本已经认识到与美国的差距不在应用研究领域,而是在基础研究领域,因而在继续贯彻《80年代通商产业政策构想》的同时,提出了《科技白皮书》,决定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增加一倍,在21世纪与美国一决雌雄。欧洲曾经是近代产业革命的发源地,昔日的辉煌威振全球,近200年的资源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知识经济叩响新世纪大门的时候,欧盟各国通过了《第四个科技发展和研究框架规划》,加快了高技术产业化步伐,努力用高科技这把利剑重铸辉煌。
在美国,1993年2月,克林顿总统上台后就科学政策发表了第一个正式声明———《技术为美国经济服务:加强经济实力的新方针》。1994年8月,克林顿签署了《为了国家利益发展科学》的科技政策文件,提出美国科技政策的五个目标:保持在科技前沿的领先地位,强化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的联系,加强工业界、大学与政府的合作,为21世纪培养最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提高全体美国人的科技素质。1996年7月,美国科技委员会发表《科技与国家利益》的报告,再次强调了科教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地位。报告还指出:到20世纪结束时,信息将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商品。美国创造知识的速度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能力,将决定下个世纪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在教育战略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并把重点放在创造力教育上。日本政府早在1982年就提出,“创造力开发是通向21世纪的保证”,“要培养全球性的、进攻型的创造性人才”。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为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注重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各种创造型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靠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的日本,正在为21世纪称雄世界而大力培养各种创造型人才,在学校开设“创新理论课”,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训练和创新方法的教育,开展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美国由国家科学基金会拨专款,在高等学校建立“创新中心”。早在1986年11月,美国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就发表了一份专题调查报告———《学院:美国大学本科生教育的经验》。这份报告历时3年,耗资百万美元,其中心议题就是:能力培养———当代美国高等学校教育的改革方向。自从这份调查报告公布以后,不少高等学校都制定了各自的能力培养目标。目前已有50多所大学设立了创造力研究机构,还有几十家创造力开发咨询公司应运而生。美国高等教育的重心已逐渐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转移到能力的培养方面。进入1997年,欧盟委员会发表了“为了建设一个知识欧洲”的《白皮书》,书中明确了建设知识欧洲的六大基本目标:鼓励获取新的知识;促进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加强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网络建设;反对社会排斥;建立欧洲教育空间;掌握三种欧盟成员国语言。中国也开始意识到了培养创新人才、实施创新工程的重要。
八十年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引起了全国大讨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人们的共识。九十年代以来,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则成了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的热门话题,并成立了以总理朱?基为组长,副总理李岚清为副组长的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朱?基总理强调了新政府将力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正在实施的《技术创新工程》和《211工程》将为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体制及运行机制与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及科研打下基础。
(二)
3D电视发展困难探索
作者:胡道宁 高涵
在经历了2010年3D元年的充分准备后,2011年3D电视开始了大踏步开疆拓土的征程。到今年4月止,欧洲有超过40个3D电视频道进行播出。瑞典及美国多家制播卫星电视运营商相继推出了3D电视新服务。国内的北京电视台、SMG、广西电视台及天津电视台都开始了3D制播实验。在去年的亚运会期间,也进行了3D转播试验播出。然而,与3D是电影卖座的代名词相比,受技术不完善、缺乏标准等因素的影响,3D电视的发展却是步履维艰、困难重重。本文详细分析了家用3D发展的种种障碍,希冀为迷雾中左冲右突的3D电视的突围提供一点思路。
一、硬件要求、技术标准制约发展
从硬件方面来看,3D电视需要至少40英寸的屏幕,如此大的屏幕对于消费者是一笔不菲的数目。同时3D电视还在环境方面对观众提出了要求,一定的距离和特定的角度给观众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于3D眼镜和电视之间的传输协议的不同又让不同品牌的眼镜和电视不能“混搭”。在现今3D眼镜还处于少而贵的时期,不同品牌之间眼镜的不通用将给3D电视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
1、大屏幕增加消费者观看成本
要充分感受3D的效果,电视屏幕至少要40英寸以上,且电视边框不能太宽,否则影响观众融入到节目内容当中的效果。对于尚不成熟的3D产业来讲,屏幕的增大意味着成本的上升。比如TCL的一款42英寸裸眼3D电视就因为成本太高而无法量产。据悉,裸眼3D电视尺寸越大成本越高,而且成本是呈几何级数增长。高成本必然影响大屏幕的3D电视的普及。
2、一定的距离和角度,忽视电视的伴随功能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制度探索
[摘要]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推进,面对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迫切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如何确保项目实施的质量成为研究的重点课题。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制定了“1134”管理制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规范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新工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也为建立更科学、更高效的项目管理模式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制度;新工科建设;拔尖人才培养
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精英人才的竞争。在科学和工程领域,衡量人才素质的主要标准是人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社会对高等院校提出的战略性要求。在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常规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外,科研能力的培养和科研创新的实践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1]。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并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并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从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随着新工科建设的逐步推进,学与教、实践与创新创业、本土化与国际化这三个任务需要重点把握[2]。新工科建设对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迫切要求,而强化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新工科建设的三大任务之一,其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其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我国于2007年首次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称“大创项目”),旨在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大创项目是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也是我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大创项目申报数量逐年递增,如何确保项目实施质量成为重点研究的课题。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以下简称“化工学部”)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大创项目的“1134”管理制度,在选题、开题、过程管理和奖惩措施方面均实施规范管理,提高了师生的项目参与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大创项目开展现状
大连理工大学作为第一批大创项目的实践单位,按照“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实施原则,每年有计划、有规模地组织项目的开展。化工学部按照学校要求,积极推进大创项目的实施。表1为化工学部2007—2018年大创项目立项情况。 2007—2018年,化工学部累计申报了2006项大创项目,参与学生4933名,资助经费数共计512.2万元。自2007年以来,大创项目申报数量不断增加,2018年达到220项,约为2007年的1.5倍。2015年以来,每年大创项目立项约200项,参与学生数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60%以上的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过大创项目。大创项目的覆盖面广,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参与大创项目形成了科研意识,树立了科研精神,提高了科研能力。申报数量的不断增加体现了学校和学部对大创项目的重视程度、组织力度,以及学生参与科研的意识和热情。然而,在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未改的情况下,量的增加势必引起质的下降[3]。另外,大创项目申报数、投入经费数逐年递增,加大了大创项目的管理难度。大创项目的完成效果取决于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参与度。因此,在申报数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如何让学生以现有的专业知识素养较好地完成大创项目,督促指导教师对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成为管理上的首要问题。
二、大创项目管理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化工学部在服从学校管理的基础上,一直在探索适合本学部大创项目管理的方法,在重视前期选题、开题答辩、过程管理并充分发挥专业作用的基础上,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完善了激励措施,以保证大创项目开展质量。
关于我国产品海外形象竞争力分析
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竞争力的现状评据
哈佛大学著名竞争力理论专家迈克尔•波特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即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这四大要素密切相关。同时,还需要考虑机会和政府这两个重要因素的动态组合。
(一)生产要素:波特认为,生产要素主要由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构成。中国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拥有大量熟练、廉价劳动力;高校众多,科研机构林立,具有一定的科研设备和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国产品创新与升级换代提供了大量高级人才。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创新能力仍旧略为欠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产品在塑造海外形象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强调管理创新、能力创新和机制创新。大量的国内投资集中于出口,在东南沿海一带形成了中国产品出口产业集群,资本资源丰富。同时,中国一直致力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目前交通、邮电、水电、绿化、环保、教育、商业服务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基础设施完善。
(二)需求条件:自古以来,中国产品畅销世界各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国的年出口额于2009年首次赶超德国,跃居全球首位,奠定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至2012年,即使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中国出口仍达到20498.3亿美元,同比增长7.9%,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笔者统计了自2003年至2012年中国的出口额,可以看出中国产品凭借其优良的海外形象,出口额呈显著上升趋势,可以预见中国产品在未来时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2012年世界500强中有35家中国企业上榜,像海尔这样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海尔作为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在经历了名牌发展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后,目前采用全球品牌发展战略,已在中国、亚洲、美洲、欧洲、澳洲拥有全球五大研发中心,在美国、欧洲、中东等地设立了21个工业园,在全球建立了61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其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中国具有三大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即德国、美国、英国。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产品的优势集中于物美价廉、简洁耐用,其自主创新、品牌价值、技术含量要远远落后。
(四)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竞争力的体现离不开国内的强势产业的支持。中国《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指出:中国产品在海外已经建立起一定知名度,超过半数的海外消费者可接受中国品牌。电脑和IT产业、家电、零售商、服饰、游戏机是中国品牌接受度最高的五大品类。这五大在海外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会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优势的保持和提升离不开软件、制造业、零部件等行业的大力支持。
(五)机会和政府:机会作为四大要素之外的可变要素,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自2008年的金融风暴后,全球经济进入了低潮期。中国产品在经济危机期间,其低价的商品和服务,以及品质优良、服务完善的市场形象,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和喜爱,保持着海外需求量大、需求稳定的优势,为世界各国人民平稳渡过经济危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政府作为四大要素之外不可忽视的要素,也影响着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竞争力的形成。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这一政策的提出对提升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高校专利质量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是新时期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重大战略转型决策,以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由大向强的转变。质量一直是高校专利转化不畅备受诟病的核心问题,也是强国背景下高校科技工作破局的关键所在。在理清专利质量管理与专利转化的逻辑关系基础上,充分考察了美国专利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了制约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的质量管理关键问题,从动力驱动、公共治理、服务保障和网络治理四方面构建了高校专利质量管理机制,并从深化高校创新驱动、强化人际关系网络、提升公共治理水平、完善服务保障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强国;高校专利;质量管理
1引言
2008年,我国首次将知识产权上升为国家战略,历经十年发展,我国高校在知识产权制度以及管理机构建设方面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18年底,全国高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9.8万件,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17.9%,年度发明授权量7.5万件,占比21.6%。但与此同时,高校专利转化情况却很不乐观,《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数据报告》显示,我国有效专利实施率达到50.3%,高校最低,仅为12.9%。长期以来,高校知识产权转化同时面临着创新质量不高、自身认识不足、资金支持乏力、市场意识不强、体制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障碍,极大限制了高校创新驱动作用的发挥。尤为关键的是,创新的价值链条是一个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的P(策划)、D(实施)、C(检查)和A(改进)的循环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会对整个创新的价值创造产生重要影响。但在惯性价值观以及激励、考核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创新动机的异化一定程度上阻遏了高校创新链条的价值传递。Arai(2010)针对美国与日本实证研究也发现问题专利的产生往往与一个国家的亲专利政策密不可分,亲专利政策所催生的大量问题专利将最终损害一国的技术创新动机,长期将会使该国的社会福利受损。比如,研发投入强度是强化创新价值传递并最终影响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但对标美国高校的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后发现,我国高校专利的单位经费投入严重偏低,反映出对于创新前端专利产出数量的过度关注,而忽视了创新价值实现的客观规律。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研发经费投入为60.1亿元,专利产出为285件;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发经费投入为54.4亿元,专利产出为105件;而同年清华大学的研发经费投入为43.5亿元,专利产出为2660件。伴随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推进实施,我国在产学研合作机制、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完善,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各级专利转化促进政策密集出台。在此背景下,为什么我国高校专利仍长期转化不畅?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现有改观所产生的影响仍大多局限于创新价值实现的某一环节,比如在前端,通过设置质量型的考核指标来引导高质量的专利申请,但指标往往局限在“发明专利申请”“PCT专利申请”等结果性指标而弱化了创新过程;在后端,通过强化资金补助或奖励来鼓励专利转化,但忽视了专利技术本身是否真正满足市场需求。专利转化是创新各链条信息流有效传递的最终表现,从目前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探索来看,尚缺乏基于创新全链条对高校专利质量管理提供理性思考的框架和实施指导的相关理论,局限性集中在两点:一是大多将专利质量仅作为高校专利转化的结果因素来分析讨论,忽视了专利质量与专利转化之间的协同性,需要开展系统性分析;二是缺乏相应专利质量管理实施机制的研究,难以支撑基于创新全链条的专利质量管理实践。
2专利质量管理与专利转化的关系评述
戴维•特里克在其所撰写的《什么是质量》一文中指出,从根本上来说,质量要回答两个问题:“希望得到什么”和“如知识产权2019•12何得到”。他把质量定义为“质量就是要维持经营”。基于此质量内涵,本文认为强调高校专利质量管理同样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通过质量管理促进高校专利转化以实现创新效益,以平衡创新投入与产出并支撑高校创新驱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二是如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去实现专利质量的有效管控,以强化后端专利产出与创新效益之间正向关联关系,而非强调前端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之间的正相关性。同时,本文认为,与创新效益相关联的专利质量管理更多是基于宏观创新质量的范畴,微观的专利质量管理很难覆盖影响专利转化的各类创新举措。2.1创新质量与创新效益的关系分析关于创新质量的内涵,经历了从“研究质量”到“创新质量”的演变过程。Garfinkel(1990)将研究质量定义为研究的技术性质量、研究的影响力、与企业经营业务的相关性和适时性。关于创新质量,Haner(2002)认为创新质量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过程质量和经营质量三个维度,并认为其是创新绩效在“潜能”“过程”和“结果”每个领域的总和。杨幽红(2013)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认为创新质量是一种大质量观念,其管理不仅要关注顾客需求,还需要同时关注相关方,不仅要注重内部创新质量管理,还要注重与外部信息交换与资源利用。综合来讲,从创新质量内涵的演变来看,创新质量与创新效益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而创新质量本身是一个过程性的概念而非针对创新价值链条的部分环节。对于创新质量管理,应密切关注利益相关者的相关需求,强化协同创新与管理。2.2专利质量管理与高校专利转化的逻辑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专利与创新的密切度高达93.4%,作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产出,专利质量管理是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刘运华(2015)认为专利质量不是非白即黑的,而是一个灰色的价值判断区间。现阶段我国要提升专利质量,需要服务机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各负其责,推动形成高质量申请、高质量授权、高质量控制的良性运行。徐明(2018)强调专利质量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性的概念,其贯穿专利创造、专利申请、专利审查、专利授权与专利收益等各个环节,是一个多元体系下予以综合考量的概念。从有关专利质量的研究来看,其管理内涵继承了创新质量管理的基本框架。进一步的,程德理(2014)从法理层面分析发现大学的社会功能及其运转机制决定了大学教师的非市场化行为规则,并指出提高专利质量和完善管理机制是提高转化率的关键因素。张毅(2016)也认为专利管理体制不适应是影响高校专利转化的首要因素,他还指出专利质量是健全专利转化机制的重要因素。综上,本文提出了如下专利质量管理与高校专利转化的逻辑关系。从图1中可知,专利质量管理全面继承了创新质量关于“大质量”管理和“过程性”的内涵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强调了技术创造和技术应用两大关键环节的质量管理要求以及健全运行机制(突出“大质量”管理理念下的协同管理)对于专利转化正向作用创新效益的重要性。
3美国专利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
图书馆危机管理问题分析
[摘要]
在当今信息飞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学习知识的途径是越来越广泛。不在是单一的进入图书馆里去阅读,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和阅读量的阶段了。这种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图书馆的读者数量,导致大量图书馆面临着关门的危机。本文以图书馆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认真的剖析,对图书馆危机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
危机;图书馆;危机管理
一、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分析
(一)图书馆信息没有得到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也进入信息化时代,同时信息技术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但是也给人们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在图书馆危机中,图书馆中的信息泄露、篡改等现象,一直是图书馆危机管理中的重点。据我国相关部门的调查报告显示,网上经常有专利剽窃等现象出现,一半以上都是利用网络进行的。在我国的图书馆管理中,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并没有进行及时更新和维护,这样就给图书馆的信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隐患,并且在长期的使用中对重要的信息没有进行有效的存档,使得图书馆在危机管理中埋下了安全的隐患,导致图书馆重要信息容易泄露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