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培训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专家培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专家培训总结

教师培训中本土专家团队建设管理策略

当前,单纯的集中通识培训已不能满足教师培训的需求,学科化、小组式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针对性较强的学科培训显得越来越重要。重庆市长寿区教师进修学校利用“国培送教下乡”的契机,建立了一支本土专家团队,为真正落实“服务到村校”“送培到课堂”“指导到现场”“支持到校本”的“国培送教下乡”四大要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科学选拔,奠定基础

专家团队是为培训服务的。美国学者卡曾巴赫和斯密斯在团队绩效曲线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高绩效团队的五个特征:共同目标、优秀成员、开放沟通、共同责任和有效激励。结合国培送教下乡培训,长寿区提出了建成一支“两愿、三能、三会”的本土专家队伍,为培训提供技术支持。“两愿”,即自愿参与、自愿服务;“三能”,即能策划、能组织、能改进;“三会”,即会计划、会指导、会总结。“两愿”需要具备积极、热心的态度,“三能”“三会”要求具有独立组织、指导培训小组的能力。本土专家团队比区外专家更熟悉本区的培训,可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要建立这样的培训专家团队,需要注重团队组建的程序,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报名门槛。要想报名成为本土专家团队的一员,必须是区级骨干教师以上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和教研员。二是自愿报名。报名前,需向报名者讲明专家团队的任务、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要求,由报名者自愿申报,以避免上岗后出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三是学校支持。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区里的要求统筹安排教师申报,确定推荐人选并上报。这既解决了人员分布的问题,又获得了学校的支持,可避免因自愿报名而导致人员分布失衡。四是分科建队。遴选组建了学前教育、小学语文和数学、初中语文和数学等6个学科40余人的国培送教专家团队,分学科与学段到现场进行指导,送培到课堂。五是动态管理。根据培训项目、专家使用情况、专家能力结构进行动态管理,对履职不佳、能力欠缺的人员进行调整,保证各培训小组的培训水平。六是政策支持。区教委发文,积极落实团队成员的责任义务、权利待遇和所在学校的支持方式。以上选拔程序和要求,统筹兼顾了项目办(即长寿区国陪项目办公室)、教师、学校三方面的需要,保证了团队人员“有意愿、有水平、有影响力”,为教师培训奠定了基础。

二、定制培训,提高能力

团队成员虽然有一定的能力基础,在区内本学科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从研训的角度看,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需要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理论与实践、组织与指导等多角度与多层次的培训,以提高其组织能力、教研能力和培训能力。一是高端培训。一方面,依托国培,推荐专家团队成员参加重庆市2至6月的国培脱产培训。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接受与研制课程、制作课件、举办讲座等相关的综合性培训,使团队成员初步具备了培训者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根据研训能力制订培训内容。针对实践中需要的能力,组织团队成员赴西南大学参加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到吉林教育学院接受提高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培训能力的培训,到南京晓庄学院参加校本教研的策划、组织、实施、评价等教研能力的培训,到深圳龙岗进修学校参加课程开发、课堂观察、课堂改进等研训能力的培训。还组织区级专项培训,并邀请区外专家就课堂诊断、教学改进、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和培训方案的研制等对团队成员进行专题指导。二是返岗实践。要求团队成员回到所在学校进行实践操作,做到“上好一节示范课,做一次有较高水平的公开课评课,做一个专题讲座,策划组织一次校本培训”,以提高培训能力。同时,根据《长寿区教育系统区级以上优秀人才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择试用成员的依据之一。这样,从示范、讲解、策划、组织等方面提升团队成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参与区级和更高级别的培训指导打下了基础。三是上岗锻炼。2015—2018年,长寿区选拔了36名团队成员送教下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上岗实战中,项目办通过“三好、四会、五导”指导团队成员开展工作。“三好”,即做好项目方案、项目工作计划和项目工作流程,以此指导团队成员开展工作。“四会”,即在每个阶段启动前都要召开的工作培训会,由首席专家给团队成员讲明目的、要求、内容、方法、程序、时间等并答疑;问题研讨会,在每阶段开始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研讨、纠错、补救和预防;经验交流会,在每阶段结束后,召集团队成员总结经验,归纳方法,共同提高;工作总结会,在培训结束后,指导团队成员进行书面总结和会议总结并进行交流,促进其在反思中成长。“五导”,即通过《长寿区国培送教下乡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送教诊断示范阶段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送教研课磨课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送教成果展示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总结提升工作指导意见》对团队成员进行指导,在整个工作和“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阶段开展前提出指导意见,从而保证团队成员的指导工作规范有效。

三、参与项目,发挥作用

坚持“在培训中使用,在使用中培训”的原则,项目办采取统一要求与独立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各小组的培训工作顺利推进。一是明确要求。项目办要求团队成员做实做好两项工作。其一,组织工作。组织诊断课,即组织团队成员开展诊断课、课后讨论、问卷和访谈活动,并写出小组诊断报告;组织示范课后的研讨,形成小组意见;组织研课磨课,形成研磨成果。其二,指导工作。项目办要求指导形成“三课三微”:指导小组研课,对目标、内容、资源、课型、结构、教法进行研究,形成“初讲课”;指导小组观课磨课,形成统一意见与“标准课”,并讲明原因;指导成果展示,对说课、上课、评课进行指导、修改,形成“精品课”,并代表小组展示。通过入校指导(指导专家进校指导学员上课、研讨)、示范指导(学员到指导专家所在学校观摩学习)和远程指导(通过网络指导学员)等方式,形成微课、微讲座和微故事,并在全班展示。二是落实到人。将送教培训的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6~8人,每个指导专家负责一个小组,组织和指导该组的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四个阶段的培训。三是管理督导。采取“三化”管理,规范指导专家的培训工作。其一,栅格化。对每人的工作目标、内容、任务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其二,流程化。对指导专家的工作程序进行严格、具体的规定,要求其操作有据。其三,标准化。每个阶段都要进行方案的报批与实施,并进行小结,明确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要求。项目组深入各小组,对每个小组的指导专家进行全过程督导,并根据学员的反馈、班主任的意见和督导情况,向指导人员提供及时反馈。四是展示激励。做好两个展示,发挥激励作用。其一,学员展示。在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阶段,每组都要推荐不同的学员进行说课、上课、评课和微课、微讲座、微故事展示,他们既代表小组,又体现小组的整体水平与专家的指导成果。其二,专家展示。在成果展示阶段,让各小组的指导专家分别展示自己的指导过程、指导方法和指导经验。国培送教下乡项目在制度层面设计的“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阶段,无法用集中专家讲座式的通识培训来完成,因此必须以课堂为载体,针对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解决问题式的培训。在此过程中,更新教师的理念,提升教师的能力,并使教师通过体验总结形成迁移能力,以此带动校本教研。这个过程的落实,需要既懂教师培训又懂学科教学、既能讲清道理又能做出示范的人来指导,而且要进行小组化的指导。所以,有无本土专家团队及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高低。长寿区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不断提高了本土专家团队的水平,也使国培送教下乡的实施得以提升。

阅读全文

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下的教师培训论文

一、问题与设想

笔者主持的教师工作室团队以马克姆•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工作室指导教师刘永东的“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嵌入到工作室开展的培训活动中,通过开展自主与合作、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等培训活动,对该模式进行应用与发展,构建出一种教师培训的基本模型,让参与培训的教师和工作室团队成员达成相互学习、交流和相互促进彼此专业持续发展的培训目的。

二、模式建构与实施案例

1.理论基础。

由于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成人具有与儿童和青少年不同的学习特征。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马克姆•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强调学习者的独立性、已有的生活经验、以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学习动机多样化。成人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性和独立性取代了对老师的依赖,成人在学习活动中更希望决定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由此,在成人培训中,不应把知识灌输给成年人,而应视其为学习伙伴,采用相互探讨、交流的培训方式。成人的经验,是学习的宝贵资源,不仅可供其个人在学习中充分利用,同时还可互相利用,取长补短,通过共同探索,能丰富集体的认识。另外,成人学习者的学习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要,他们很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目标,因此做好培训分析,了解成人学习的需要是开展培训的基础。而“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运作正好与成人学习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相吻合,它本是教研组教研运作的一种活动模式,是指三所学校联盟或者同一学校的三个年级集备组,按照固定的教研模式,以问题为起点,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和方案,协作组织有序的教研交流活动。由于该模式具备可行性和操作性,又与马克姆•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相呼应,因此,工作室团队尝试利用该模式进行开展培训,并对模式进行完善和发展。

2.模式建构。

在模式建构之前,对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首先是需求分析与目标内容的确定。学员需求的调查分析是培训的首要环节,是培训的基础。调查分析的内容包括:培训对象的起点水平、学习动机、工作中的需求等。由于培训的对象是成人,因此还要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与培训对象建立联系,对培训需求进行沟通,明确培训者希望达成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创设学习、交流、共享的环境。其次是实施过程与评价总结。根据既定培训计划实施,把培训实施流程设计为五个环节: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五个环节的实施顺序将结合具体培训内容的特点进行灵活的调整。并对过程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反馈学员的学习情况,了解培训的满意度以及对培训的改进建议。基于以上思考,结合笔者主持的教师工作室团队开展的“广东省2012年省级骨干教师的跟岗学习”培训活动,对“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进行应用与发展研究,在教师培训中通过构建可操作性强的操作流程,系统地、有效地设计培训过程与实施培训方案,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师培训模式。

阅读全文

重大农业技术协同推广做法探究

摘要:2018年以来,江西省围绕优质稻米产业、蔬菜产业、果业、草地畜牧业、水产业共5个产业开展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选择50个县实施协同推广试点,创新“五制”“五化”工作机制,提升巩固“五率”工作成效。

关键词:“五制”;“五化”;“五率”

新时代赋予农业科技新使命,对农技推广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为有效集聚全社会农技推广资源,构建农科教、产学研多方协同推广新机制,形成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科研教学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合力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的组织模式,加快农业重大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江西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提供有力支撑。从2018年起,全省紧扣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九大产业工程”,围绕优质稻米产业、蔬菜产业、果业、草地畜牧业、水产业共5个产业,开展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工作。两年来,通过创新“五制”促进“五化”机制,取得了“五率”成效。

1主要做法

1.1创新“五制”。1.1.1持续推行“双首席制”,赋予新职责。在完成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要求首席专家注重产业团队的建设。一方面,组织团队成员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申请科研项目、科技奖项等,提升团队凝聚力;另一方面,广泛吸收全省业内专家参与协同推广,提升团队战斗力。1.1.2严格执行“合同制”,层层传导压力。参与单位全部按要求签订年度合同书,省农业农村厅与推广首席专家签订项目合同书,推广首席专家与技术首席专家和协同单位、实施县分别签订任务合同书,明确具体任务、考核指标和工作分工。1.1.3规范推行“树牌制”,落实落细举措。所有示范展示基地统一标识标牌,落实省、市、县三级对接专家,标示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经营主体、技术指导人员等信息,省级建立基地台账,及时调度和监管。1.1.4完善工作“月报制”,加强动态管理。各产业根据任务清单,结合农时农事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每月或关键农事季节的任务目标、重点工作等;各单位每月5日前报告上月任务执行情况,并对下月主要工作进行部署。1.1.5健全绩效“考评制”,强化结果运用。制订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考评方案,以技术的产区覆盖率、技术到位率、资源保障率、产业贡献率和主体满意率为主要指标,对各实施单位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价。依据考评结果,2020年对11个实施单位进行了调整。

1.2推动“五化”。1.2.1坚持主推品种优质化。各产业在品种选用上,坚持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综合性状好的标准,充分发挥优良品种增产、提质、减灾的功能。稻米产业在13个试点县共建设26个优质稻重大技术核心示范基地,明确了甬优系列、野香优系列等优质稻品种,示范区优质化率达到100%。蔬菜产业推广了芦笋航天6号、航天7号、赣椒16、赣茄1号和赣苦瓜4号等优良品种。果业团队推广了赣南早脐橙等11个新品种,其中,赣南早橙比纽荷尔提早上市30天,经济效益显著。1.2.2坚持主推技术标准化。稻米产业制定《优质稻“三控”抗倒绿色节本增效技术》等3项相关生产操作技术规程。蔬菜产业结合品种特点和技术优势,制定了10项蔬菜技术规程,涉及8种蔬菜作物。果业对各关键节点技术集成,突出生态建园和冬季清园等品质提升实用技术,总结“30字诀”予以推广。草地畜牧业通过团队的协作,在技术推广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制订了一批标准技术规程,起草了5项地方标准,修订了2项地方标准。水产业重点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稻虾、稻蛙)与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有条件的还结合尾水处理技术建立养殖尾水处理模式。1.2.3坚持示范基地规范化。基地建设实现“三统一”,即统一标识标牌、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生产管理。稻米产业在核心示范基地推广“三控”抗倒、全程机械化种植和壮秆保优标准化栽培技术,推进优质稻施肥、管水、用药技术集成优化和示范推广。草地畜牧业所有示范基地都按规范要求分别设计制作了基地标牌,统一标识,按照技术示范的要求加强配套建设,成为各地牧草高产栽培、肉牛品种改良、肉羊杂交繁育等推广技术的观摩学习基地。水产业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围绕基地展示示范内容,迅速汇编技术资料,编印技术手册,技术资讯等。1.2.4坚持培训内容实况化。采取实地培训和现场指导两种方式,重点突出实践操作,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稻米产业根据农时农事,在广信区等地开展秋粮增收行动、抗旱及秋冬种生产技术指导与服务,及时对接农户生产现状及实际需求,对不利天气对水稻种植的影响进行了有效应对。草地畜牧业定期深入牛羊规模养殖场,在肉牛肉羊品种繁育、绿色营养调控、优质牧草高产栽培、牧草青贮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必要时还委派专家进驻养殖场,目前已与江西省仙姑寨牧业有限公司、高安市裕丰农牧有限公司等20余家牛羊规模养殖企业建立点对点服务机制。1.2.5坚持培训对象主体化。各产业主动对接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深入开展培训调研,及时掌握主体需求;培训对象主要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企业)和种养大户,示范展示基地的主体成员以及辐射市县相关人员也全部参加了培训。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共在39个试点县(市、区)完成199次重大技术观摩和培训,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超过1.9万人次。

2提升“五率”

阅读全文

乡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策略初探

1多种渠道建设高水平培训者队伍

1.1强调结构合理,向一线倾斜

培训者既包含来源于国培专家库的理论前沿领军人物,也包含有着丰富的一线教育实践经验的教研员和优秀教师。按照国培精神,培训者优先遴选“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重点遴选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35%,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50%。从培训者队伍结构的要求可以看出对一线优秀教师作为培训者的重视,这也是基于对参训教师的实践与实际的关注。通过一线优秀教师参与培训,发挥其种子和示范作用,一线优秀教师用自身的实践为参训教师提供示范榜样作用。

1.2强调团队力量,各方优势互补

各培训机构要组建专家团队,设立首席专家,负责方案设计和统筹指导等工作。组建名师讲学团,保障“送培送教”有效实施。其中专家的作用在于引领,帮助参训教师进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的作用在于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因为她们贴近一线教师教育实际,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参训教师的现实问题;省域外专家的加入在于促进各地优秀教育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各方均有各自优势,最重要通过培训者会议和座谈交流加强彼此之间协作,围绕共同的目标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参训教师素质的提高。

2多种角度增强培训资源的实用性

2.1基于农村幼儿教育实际开发培训资源

阅读全文

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建议

一、调研设计

(一)调研对象

本研究重点对两类人群进行了调研。一类是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项目的管理者。管理者参与了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方案的开发、实施、管理及评估的全过程,并在其中充当统筹者、领导者的角色。由于上海市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以各个院校为单位进行,本研究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从14所高职学院抽取了共28名调研对象,包括学院人事处处长、副处长,教务处处长、副处长等。另外一类是高职院校入职3年以内的新教师。新教师不仅是入职培训关键参与者及最大受益者,而且也是入职培训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对其展开深入调研能够对培训需求及问题有更为深刻的领悟。本研究在19所高职院校中回收有效问卷280份,并对样本的教龄和来源做卡方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样本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调研框架

本研究选取了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师资及培训评价五个核心要素展开调研。分别从组织管理、实施载体、操作手段、实施人员、反馈机制五个层面对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的现状与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全面了解上海市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由谁组织培训、培训什么、怎么展开培训、由谁实施培训、培训效果如何五方面的问题。

(三)调研工具

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进行调研。根据目力所测,目前尚未有关于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现状与需求现成的调研量表,因此本研究在搜集文献资料、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遵循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化要求,设计了“上海市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现状调查问卷”和“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需求调研问卷”两份问卷作为调研工具。为了保证问卷设计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分别请15位教育专家、高职教师及企业专家就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检验,并在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小范围的前后施测,检验结果取得了较高效度和信度,符合统计学要求。对于调研结果,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的统计方法。

阅读全文

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程式

摘要:为切实提升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分析了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实践中面临的挑战,遵循PDCA思想理念,提出将培训流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实施(do)、监控(check)、改进(action),根据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实施组织工作,将培训前计划、培训中监控、培训后评价等纳入循环进行全面分析,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学员综合评教表明,有关指标较上一年度提高4个百分点,验证了基于PDCA思想循环改进的培训实践程式具备良好的信效度。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高;PDCA思想;培训程式

一、引言

为加强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专兼结合的高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然而,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与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之间矛盾突出[1],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以下简称“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已经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构建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流程实践模式,增强教师培训吸引力,提升培训质量是摆在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组织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李新发提出了依据不同教师需求建立分层分类的立体化教师培训体系[2]。赵俊梅指出要基于系统培训,关注成果转化以增强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的吸引力[3]。李响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4]。杜鹃在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应用了PDCA循环思想[5]。一般认为,PDCA循环最早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并完善[6]。在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践过程中,学者较多聚焦在培训课程的质量保证、培训成果转化、培训效果评价等方面,未能提出动态的逐步完善的培训流程实践模式以形成长效机制。中职素质提高计划是系统的动态工程,培训项目需要可持续开展,培训时间的有限性和受训者的能力差异决定了项目实施者必须重视培训过程的长效性和持续改善。本文基于PDCA思想构建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程式,整个培训组织工作按照计划(plan)、实施(do)、监控(check)、改进(action)顺序进行,将具体任务落实到各环节,形成环环相接,不断向前运动的循环机制[7]。同时,借助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平台,采取线上线下双线并举的措施,在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项目规划、具体实施到返岗研修的全过程中,实行全面的监督、总结、反馈和持续改进,促进中职学校教师培训质量的提升,实现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培训程式动态完善。最后,对比最近两个年度的参训学员综合评教指标,验证了本文提出的PDCA循环改进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程式的有效性,以期对国家级、省级及校本培训提供参考。

二、中职国培项目培训面临的挑战

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培训实施流程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培训效果,如何达到教育部、财政部设置的中职教师培训目标任务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虽然诸多学者提出了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培训实践经验与探索路径,但在中职教师素质提高培训实践中仍面临种种挑战。(1)培训项目时间紧培训面授周期一般为两周,如何合理设计教学计划,编排教学内容,直接影响中职国培培训效果。(2)涉及的干系人多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涉及多个部门多方面项目干系人,包括参训的全省各地中职教师,教学部门、网络与技术中心、后勤保卫、财务部门及分管的学校领导等。一个培训项目一般设项目主要负责人和项目执行负责人。项目主要负责人通常为分管领导,负责统筹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执行负责人一般为承办部门领导,主要任务是根据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标专业和预算金额开展具体的项目实施工作,包括科学拟定培训方案,精心组织方案实施,配备保障服务体系等。网络与技术中心负责机房管理、设备调试、网络保障等;教学部门负责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施等工作;一般还配备一定比例的教务人员跟班导学。项目干系人之间的沟通协调势必影响培训的实施开展。(3)培训的需求高好的培训实践模式必然要建立在教师的参训需求之上。工作负担、生活压力等因素促使教师对培训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性差异需要培训实践者还要关注培训的个性化需求。虽然培训的面授周期短,但是提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是参训教师的“长期需求”,由于行业的发展,持续获取新技术、新理念、新标准是“动态需求”,如何融合“动态需求”和“长期需求”也是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的一项挑战。(4)培训成果应用方式欠缺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旨在促进培训成果应用和转化,切实提升参训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促进培训成果向教学和科研一线应用和转化,但目前培训成果应用方式欠缺。

三、PDCA思想在中职国培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阅读全文

主旨发言与工作坊结合的编辑继续教育

摘要:编辑继续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忽视编辑的实际学习需求;培训形式机械、单一,以灌输式的授课为主,培训效果差强人意。文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采用主旨发言与工作坊相结合的方式,充实和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和创新培训方式,以提高继续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继续教育;主旨发言;工作坊

2010年11月25日,原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中的第四条明确指出了进行继续教育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突出重点,提高能力;加强指导,创新机制[1]。因此,继续教育应在培训理念上强化服务意识,践行“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调动被培训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培训内容上要注重以学习需求为导向,侧重提升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培训方式上要创新授课与学习的方式,给被培训者更多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和空间,切实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然而在目前各地实施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中,《规定》中指出的基本原则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尤其是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将以编辑为例探讨继续教育的有效培训模式。

1编辑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问题

编辑队伍所涉及的学科专业多,包括理工农医、人文史哲、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军事科技、文学艺术等;涉及的工作岗位多,包括策划与组稿编辑、审稿与校对编辑、美术与网页编辑等,而且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有相应学科专业背景的人承担,对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也不尽一致。这使得编辑的继续教育更迫切需要注重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针对性,即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不同的工作岗位,提供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目前编辑继续教育通常采用培训会的形式,历时3~7天不等,由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认可的培训机构来实施培训。经过多年的培训实践,培训机构积累了不少实施培训的有效经验,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服务意识、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三个方面。(1)服务意识不强。有些培训机构缺少“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培训理念,在组织培训活动前未能主动了解编辑的实际学习和工作需求,而是能找到什么样的师资就开设什么样的培训课程;在实施培训活动时,对参培编辑能否学到有用的知识以及能否掌握实用的能力漠不关心;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的实际效果更是不闻不问。这样的培训为培训机构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也迎合了部分参加培训者“凑学分”的需求,但是却不能真正提升编辑的专业素质和能力。(2)培训内容上缺乏针对性。不少讲课专家的授课内容与编辑的学习需求之间差距比较大,未能做到按需施教,甚至“个别专家的授课内容未能做到及时更新,老生常谈的情况时有发生”[2]。在实际培训活动中,上什么课、学习什么内容都由培训机构“做主”,参培编辑并没有选择学习内容的自主权,因而难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主动性,甚至会引发编辑对继续教育培训的逆反心理。有学者指出:参加继续教育对编辑来说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既有学习到新知识的快乐,同时也承受着课程选择余地小和时间耗费大之痛[3]。(3)培训方式缺乏互动。目前的编辑继续教育通常采用“大班授课”的培训方式,即“专家讲、学员听”,而且不少培训活动都是将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工作专业的人员“混杂”在一起,搞“大锅烩”式的培训。培训理念产生偏差的根源在于一些培训机构缺少为被培训者服务的意识,而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以管理者的身份“强求”编辑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忽视了编辑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把参培编辑当作能被强行灌输知识的容器,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编辑继续教育应从“专家讲、编辑听”的模式向“编辑为主导,专家作指导”的模式转变,从而激发编辑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和创造性[4]。这应该是编辑继续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而采用主旨发言与工作坊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不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2主旨发言与工作坊相结合培训模式的设想

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是编辑继续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决定培训效果的两个关键要素。针对编辑继续教育出现的问题,采用主旨发言与工作坊相结合的形式有利于充实和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和创新培训方式,提高继续教育的实效。主旨发言与工作坊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就是把一次培训活动分为两种学习方式:一是全体参培编辑一起聆听专家的讲座;二是每位编辑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专业背景和学习需求进入不同的工作坊,参与学习与研讨活动。

阅读全文

论复盘在教师培训工作中的实践

摘要:复盘本是围棋术语,之后,这种做法迁移至企业培训中并成为一种提高培训效果的培训方式。随着教师培训工作的不断推进与创新,一些培训项目开始尝试“复盘”这种培训方式,这一方式被逐渐推广。新疆“国培计划2019”中西部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初中数学培训项目,将“复盘”这种培训形式应用于培训前诊断复盘、教学中课程复盘、培训中阶段复盘、培训后项目复盘四个阶段,取得了预期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复盘;教师培训;“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

一、基本概念界定

自2010年“国培计划”项目启动以来,教师培训取得丰硕成果。随着教师培训方面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原先用在企业培训的方法广泛应用在了教师培训之中。复盘本来是一个围棋术语,是指一名棋手下完棋后,通过回顾全局以及整个对弈过程,结合当时所做的选择,实现自身棋力的提升。之后,企业家受到启发,将这一方法用到企业管理中,企业复盘就专指从企业过去的经验、实际工作中进行学习,帮助企业家有效地进行经验总结,提升能力,实现绩效的改善。用到经济领域,复盘可以有效判断一项经济决策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否合适,可有效提升经济决策人员的决策能力[1]。复盘这一概念应用越来越广泛,慢慢也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一种方法,有用复盘进行评课的[2],也有用复盘进行年终教师总结的,还有用复盘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培训诊断的[3]。新疆“国培计划2019”中西部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初中数学培训项目,在培训不同阶段尝试运用复盘这种培训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培训效果,下文将详细论述。

二、培训复盘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复盘作为一种培训的方法,通过精心组织与实施,可以有效应用于教师培训过程中。虽然这种复盘与企业进行的复盘可能有较大差异,但也是一种值得推荐和倡导的方法。教师培训与企业培训有着非常多相似之处,都属于成人培训。按照成人学习发展领域公认的“70∶20∶10”人才培养法则,成人学习最重要的来源是在岗工作实践(约占70%),其次是与他人的交流(约占20%),正式的培训与教育只占很小的比例(10%)[4]。而复盘作为一种从工作经验中学习的方法,无疑对于成人学习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不断实践探索后笔者发现,教师培训复盘这种形式可以用于培训前教师职业诊断复盘、培训中的课程复盘、培训阶段后的小结复盘、培训后项目总结复盘4个环节,每一环节的运用方式不同,但均有助于提升培训效果。

(一)培训前教师职业诊断复盘。进校培训之前,每位教师填写一张教师职业诊断表,除了基本信息之外,最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选择当老师?2.从教以来,最引以为傲的一件事是什么?3.从教以来,感觉比较失败的一件事是什么?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4.今后教师职业生涯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开始集中培训以后,专门安排时间做专题分享,每人分享3~5分钟。每位教师阐述了从教以来最成功的事,也阐述了倍感失败的事。教师职业诊断复盘改变了传统培训的观念和培训模式,使得教师培训不再是简单的授课、听课与跟岗实践,而是在培训者组织、帮助、引导、指导、辅导下,使得每位培训学员进行个性化学习与深度思考,充分了解培训学员的教育初心,相互影响,做到“有情有心有目标”,使得教师培训转变为以学员为中心的一个共同研修过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