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种植效益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校外生产实习模式
虽然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有着与医药类院校中药学专业的共性,但更主要的是体现了自己的特色,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以“中医药理论”为主线的课程和以“药用植物生产”为主线的课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既具有中医药思维,又具有科学思维。根据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深入生产第一线,亲自参加中药材的育种、栽培、采收、加工、质量分析等生产环节,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中,圆满完成生产实习任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项中药材的专题研究。为突出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特色,提高学生的试验实践技能,河南农业大学以金银花、丹参等中药材种植基地为校外实习单位,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一、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选择
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是学生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以及了解社会的窗口,因此,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做好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根据河南农业大学教学工作安排及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科生生产实习作为学习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和动手操作技能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实习基地的选择上,要采取实地考察和资格备案制度,由主管教学的老师组成考察小组,每发展一个实习基地,要先期到企业中药材种植基地考察中药材种植规模、经济效益和人员管理,尤其是注重学生的生活和住宿条件,如果有不符合的地方,向企业提出建议,待企业符合实习的要求后,学院会与企业签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合作协议,进行授牌仪式,并在学院备案。这样既增加了对企业的了解,也引起企业对实习工作的重视。
二、全员导师制为实习作铺垫
近几年,河南农业大学实施本科生全员导师制,每名导师每一级带4~6名本科生,导师在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理论学习、综合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河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全员导师制于第三学期开始实施,导师不仅要协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指导学业,提供专业引导,提高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专业能力,促进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在生活、品行与心理等方面指导学生,引导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同时,以河南省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农业大学中药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两个科研平台为依托,以河南地产大宗道地药材为载体,鼓励本科生参与导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项目、河南省教育厅项目等科研项目,通过学科前沿科研项目的参与,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促进科研基础知识的积累,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生产实习奠定了基础。
三、实习前的准备
生产实习内容确定后,在进入校外单位实习之前,指导教师还要召开实习小组会议。首先,强调纪律,包括实习时间、试验等;其次,是怎样去学习企业的管理模式等。此外,还要就责任管理、个人时间管理、个人压力管理、个人金钱管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自我了解、价值观、爱情观等方面再次进行生活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个人管理、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爱情等方面的观念,并且作出明智的选择,使学生有信心进行有意义的实习之旅。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试验设计方法》《科技论文写作》《中药材规范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与药用植物生产相关的课程,并且经历过实践教学及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锻炼,但在进入实习以前,还要再一次进行试验设计方法、调查方法的培训,最后还要在学校科教园区进行田间实战练习。另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以实习相关内容为关键词或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并向学生提供一些文献检索的途径。比如在学校图书馆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术搜索等,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所查的文献,进一步讲解如何从文献中获取需要的信息。通过此过程,逐步提高他们查阅文献的能力,并对下一步的生产实习做到心中有底。通过实习前的这些准备工作,让学生熟悉中药材田间试验设计中的问题和方法,并对学生的思路和想法进行积极引导和适时鼓励,以便下一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自己的试验。
农科期刊和学会合作出版专刊的优势
科技期刊专刊是用整期版面登载某一学科领域专题,或某组专业内容相同稿件的特刊。相比通常出版的期刊,专刊主题集中、鲜明,容易征集到高水平的稿件,便于同领域科技人员系统了解专业进展,从而提高传播与交流效果,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许多科技期刊有过出版专辑的实践,有的还尝试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出版专辑,均获得了一定的效果和经验。《浙江农业科学》1960年创刊,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浙江大学主办的农科期刊。针对自由来稿主题分散、稿件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自2008年以来,《浙江农业科学》根据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农技工作者的需求,主动与有关单位、部门合作,积极向专家约稿,从创办特色专栏入手,逐步探索出版专刊的新模式。2015年成功与浙江省种子产业协会合作出版种子产业专刊,2016年又成功与浙江省水生蔬菜专业协会合作出版水生蔬菜专刊。借助学会(协会)力量出版专刊,不仅提高了《浙江农业科学》的质量,而且累积了一批专家、作者和广告客户,这为刊物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以《浙江农业科学》为例,总结农科期刊与学会合作出版专刊的优势与体会。
1农科期刊与学会合作出版专辑的优势
学会通常是由相同专业的多个单位会员组成,具有一定学术性和影响力的非营利社会团体。经浙江省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涉农学会有一二十家,无一不把本专业的宣传培训、科技协作、经验交流、信息传递和理论研究纳入办会宗旨。学会的专业特性与专刊的专题特点吻合,担当社会责任,促进信息传播和交流,与编辑部组织出版专刊的初衷吻合。浙江省种子产业协会2002年成立后,常采用举办会议、评比会员优秀论文、不定期出版论文集的方式来促进会员间的交流。与学会论文集相比,期刊专刊时效性强、主题突出[9-10],借助编辑力量,可提高出版策划和编辑校对的水平;借助编辑出版平台资源,增加信息传播渠道,更方便读者系统了解和相互交流。涉农学会需要一个既有影响又相对集中的学术交流平台,来传递“三农”政策,传播农业科学新技术,促进会员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这也是农科期刊与学会合作出版专刊能够成功的前提。浙江省种子产业协会会员单位分布广而散,100多家会员单位分布于种子科研、生产、经营的企事业单位,以及部分管理和教学单位,地域遍及浙江各地。会员单位一般是当地有影响的农业科研院校、推广组织、生产部门或经济实体,拥有大量农业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这是专刊渴求的潜在论文资源。理事会由30位代表构成,会员都是各单位的专家和领导———这是专刊盼望的资深作者和审稿专家资源。学会需要展示会员的科技成果,也需要显示学会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因此,2期合办专刊一列入学会计划,即得到学会会员的大力支持,审稿专家、作者以及论文的资源得到充分挖掘。编辑部借助他们的力量,办刊能力增强,组稿、约稿、审稿顺畅,事半功倍。据统计,种子产业专刊、水生蔬菜专刊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正高级职称占比分别为24.2%和36.1%,副高级职称占比分别为35.5%和52.5%。他们有的来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农业厅等单位,也有的来自市县区乡镇基层单位,还有特约的农业部种子管理局专家、中国种子协会领导及中国园艺学会水生蔬菜分会领导。可见,2期合办专刊稿件质量普遍较高,在各自层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社会影响方面,种子产业专刊紧密围绕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良种选育、种子经营和大田生产主线,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推介良种良法。水生蔬菜专刊集中报道茭白、莲藕、荸荠等无公害生产技术,特色区域的生产经验。不仅特色明显,而且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和较高的实用价值。如推荐的浙粳、钱优、甬优系列水稻品种,浙大系列水生蔬菜品种,报道的双季茭孕茭障碍问题与解决措施,有害生物防治新技术,茭白鞘叶青贮综合利用技术,茭白套养鱼鸭技术,高山双季茭白生产技术,都是近年推广或即将推广的研究成果。浙江是水生蔬菜的重要产区,2015年种植面积4.2万hm2,总产量105.85万t,总产值35亿元,也是提出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总产量的省份。随着纸质版期刊、网络平台的传播,学会和作者的宣传,这些技术对引导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作物种植效益,确保粮食安全,保障蔬菜绿色生产和周年供应,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一提的是,专刊出版后,《浙江农业科学》有关专刊主题内容的来稿量明显增加,有多个专刊广告新客户(学会推荐会员单位在专刊做广告的客户)愿意继续合作,在《浙江农业科学》品牌和产品广告信息,成了《浙江农业科学》的长期客户。从表1可以看出,种子产业专刊彩页广告总量16页,其中广告新客户11页,水生蔬菜专刊彩页广告总量8页,其中广告新客户7页。数家种子产业专刊广告新客户陆续在2015年6~12期,2016年1~9期、11~12期彩页广告15、14和2页。此外,2016年期刊编辑出版中心被主管单位评为“工人先锋号”团队,2015—2016年《浙江农业科学》被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授予二等奖,对编辑工作的认可,专刊编辑出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农科期刊与学会合作出版专辑的体会
选题是出版专刊的重要环节。配合“三农”大政方针选题是农技工作者共同的话题和难题,是农科期刊与农口学会合作的契合点。近些年来,浙江倡导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信息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五水共治等均是较为热门的选题对象。策划、出版种子产业专刊和水生蔬菜专刊,就是要响应省委省政府“三农”大政方针建立效益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号召,确保粮食安全和餐桌安全。“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2期专刊的出版,展示了浙江农业良种、良法的成果,突显了《浙江农业科学》的刊物特色,得到了农技工作者的肯定与赞赏。编辑部在市场调查、定位,了解学会基本情况,挖掘相关数据,框定大概设想后,与学会负责人(秘书长)共同商讨合作出版计划,包括专刊主题、具体栏目、征稿方法、交稿方式、审稿安排、编辑加工、退修校对、广告策划、出版寄送、信息反馈及预期效果,确定重点约稿对象。形成文字初稿,经学会、编辑部讨论后,双方签订周密合作出版计划。学会负责人一般对本会情况比较熟悉,共同制定的合作计划更能彰显专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特色。选题和计划确定后,双方借助各自优势,根据工作侧重,确定专人全面负责宣传和落实。除负责人外,学会和编辑部都要明确一位协助负责人的具体联系人。学会主要负责组织稿源、审稿,编辑部主要负责写作规范指导和稿件流程把控。充分利用双方平台进行宣传,利用学会会议进行写作辅导和交流。通过学会推荐,争取会员单位在专刊上刊登广告。双方分头落实、有序配合、定期交流,遇到具体问题共同协商解决。专刊出版过程中会接触一批专家和广告客户,以及他们为刊办事提出的一些有益的建议,编辑均认真记录、归纳整理,用以指导改进工作。编辑部对照合作出版计划,做好专刊总结工作,明确今后需要改进之处,并将有关结果通报给学会。有针对性地多与专家和广告客户联系,一旦有专刊传播信息反馈,及时传达,争取与他们的再次合作。农科期刊与学会合作出版专刊,具有目标一致、优势互补、效果良好的特点。配合“三农”大政方针选题是农科期刊与学会共同的目标,是双方良好合作的契合点。制订周密合作出版计划,分头落实、定期交流是提高专刊出版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方面。注意专家和重点广告客户的维护,争取他们的再次合作,利于期刊的持续、稳定发展。
科技期刊助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路径
摘要:为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及快速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的智库功能,本文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养殖与饲料》《长江蔬菜》等农业科技期刊为例,根据其不同定位,挖掘其办刊特色,探讨了科技期刊助力我国科技创新的具体路径: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加强主题策划出版,掌握尖端学术动态,快速宣传科技创新活动,更好地吸收优质稿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产学研平台,关注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更好地服务农业产业;发挥科普宣传作用,传播行业专业知识,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促进高科技成果的传播,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
关键词:科技期刊;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创新;主题出版;产学研平台;新媒体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如今农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堪忧,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农村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环境与生态约束趋紧等。由于农业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不强,加之各国对“农业技术芯片”保护和贸易争端日益加剧,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我国农业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1]。作为科技成果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科技期刊的繁荣促进了我国国防、科技、建设、工业、农业等领域相关技术的快速转化和应用。农业科技期刊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报道农业新成果、推广农业新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任[2]。为积极融入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本文选取湖北省内3本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期刊《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养殖与饲料》《长江蔬菜》,根据其不同定位,挖掘其办刊特色,探讨了科技期刊服务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具体路径,为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及快速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和提升科技期刊的智库功能提供参考。
1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加强主题策划出版
科技创新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落地。科技期刊的作用是紧跟学术前沿,及时、准确地反映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3],通过刊发相关领域最新科研成果、方法、理论的文章,可以感知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信息,从而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决策部门、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和落实环节、为科技创新成果的展示应用提供参考[4]。对于学术期刊来讲,在争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应特别重视科技创新活动在刊物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可通过挖掘自身特色,扩大期刊品牌影响力,加强主题策划工作,争取高影响力作者及高水平稿件,促进期刊高质量发展。《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属于学术期刊,聚焦于综合性农业科学领域研究。学报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国家重大研究方向和区域发展需求进行选题策划,及时报道了校内外的各项重大科研成果,为这些成果的传播、成果转化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比如,铸就华中农业大学“六个一”品牌的6个院士将本人从事科研的首篇论文和团队的主要研究成果都首发在学报上。学报报道的“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湖北白猪研究”“根瘤菌类菌体繁殖能力”“波利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等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为了更好地服务农业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2021年学报加强了主题出版工作,在选题策划、栏目创新、专家约稿、特色封面设计、优先出版、新媒体传播等方面不断突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依托本校优势学科资源,积极关注农业的科研动态,追踪重点项目的进程,走访国家重点实验室,同领军学术人才保沟通交流,快速发表本领域前沿学术成果,在农业绿色生产、种质资源开发、粮食安全、科学施肥、生态保护、环境治理、食品安全等领域进行相关专题策划,邀约高质量论文。开辟快速通道,稿件录用后优先出版,同时在微信公众号相关学术论文的宣传介绍,配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加精美插图及短视频等方式在学术社群进行大力推广,提高论文的关注度。此外,学报还为特色专题文章量身设计精美封面,并开辟版块介绍优秀创新团队。现已出版4个特色专题栏目:柑橘产业研究、油菜产业研究、长江经济带绿色农业和马铃薯产业研究,还发表了一批高水平作者的文章。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教授的《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营养健康:黑米主食化未来可期》[5]在微信公众号推送后,阅读量达2269次。搜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发现《我国柑橘产业经济研究进展》《水稻生产碳中和现状及低碳稻作技术策略》《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分析》等[6-8],这些论文刊发不到半年时间在中国知网的下载量均超过500次,为专业读者带来了丰富翔实的学术信息,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传播成效。
2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科技期刊不仅扎根学术研究,同时服务行业产业,与全产业链的上下游都联系紧密,但作为第三方平台又具有客观中立的属性,由科技期刊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是非常合适的。科技期刊通过紧跟行业热点、举办行业论坛和展会、开展产品评选及组织技术考察团等活动助力行业交流合作,可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因此,科技期刊已成为在行业和企业中“看得见”“摸得着”“说得上”“用得上”的重要成果创新传播平台和宣传平台。由华中农业大学主办的《养殖与饲料》杂志,是我国畜牧类技术期刊。面向“三农”,传递畜禽水产和饲料科技信息,交流生产、经营管理和致富等先进经验。该刊通过媒介内容、行业活动等不同形式,将养殖及饲料领域科研院所专家、管理部门领导、农技服务人员、农民等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人群聚合起来,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一是面向管理部门,协助宣传国家行业政策,上传下达[9];二是面向基层农户、农场和合作社,分析市场现状并预测行业走势,为企业营销和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宣传优秀技术和产品,扩大企业经济效益;三是面向广大农民,提供科学健康养殖和用药指导,同时将农民的需求反馈给管理部门和企业,从而促进产业升级。武汉种猪拍卖展销会和中国规模猪场智造高端论坛是该刊成功打造的2张亮丽名片。截至2021年7月18日,种猪拍卖会已成功举办19届,主要是产品展销与种猪竞购,吸引了养猪、饲料、兽药、动保、器械等名优企业参展及相关人员到访。展销猪种包括杜洛克、长白、大白、巴克夏等。猪场智造论坛则通过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产业界的企业精英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我国养猪业创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致力于为养猪业发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贡献智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为产学研合作平台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舞台。2021年第三届中国规模猪场智造论坛围绕“智控非洲猪瘟,智造未来猪场,智造生猪产能,智造创新价值”主题,首次以“互联网+”举办会议,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罗锡文和姚斌)通过互联网做视频报告,众多高校知名学者和龙头企业代表纷纷就非洲猪瘟和疫情的叠加影响下的行业痛点、焦点问题做了一系列高水平的主题报告。现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企业家等300多人参会,该论坛线上直播访问量突破12万人次。该会议新闻分别获得新华社、湖北日报、腾讯大楚网等主流媒体的报道。
中药学人才培育方式建设与实施
作者:仇佩虹 林丽 叶发青 单位:温州医学院药学院
近几年,随着中药领域新学科、新行业不断涌现,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新型中药人才,以推动中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1-3]。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竞争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4]。因此,构建新型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探索如何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中药学专业技术人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1构建中药学专业实习实训教学体系
中药学实习实训是指组织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校外场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达到理论结合实际的目的。由野外见习、企业实习、医院实训实习及毕业专题实习等几部分构成。
1.1药用植物野外见习
药用植物野外见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在泰顺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和永嘉林坑建立了见习基地,在大二开学的第一周安排学生到基地进行野外见习,通过一周野外见习,学生对中药的生境、生态及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理论知识得到强化,既拓展了知识面,学生了解了中药资源调查的基本技能、方法,也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1.2企业实习
农机期刊编辑综合能力的提高
我国虽是个农业大国,但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较低。农业机械化是多种资源要素整合的载体,只有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才能全方位推进农业现代化[1]。因此,作为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力推动者,我国农机期刊从业人员任重而道远。近年来,出版行业面临整体转型,数字化出版兴起,纸质媒体类农业科技期刊的生存压力增大;再者,我国拖拉机年增量2008年达高峰值187.6万台后,总体年增量逐年减少,2013年还出现负增长,某些地区某些机型已至饱和[2]。拖拉机手数量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期刊的征订,农机行业期刊发行压力明显增大。全国能做到自收自支乃至盈余较丰的农机行业期刊屈指可数。因此,为谋求期刊持续稳定发展,杂志社首先须提供可口的农机化科技食粮,其次需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是,许多农机杂志社编制有限,编辑人员须身兼数职,什么活都得“捡得起”,因而,提高农机期刊编辑综合能力迫在眉睫。农机期刊编辑亟待提高的综合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几项。
1出版能力
农机期刊编辑为提高自己的出版能力,应时刻注意学习最新的出版专业知识,了解出版动态信息;为做好农机化专业期刊,更应了解农机行业发展动态[3],了解行业期刊出版情况、稿件质量、常设栏目、办刊动态等,以博采众长。农机期刊编辑不仅应经常浏览国家农业农机化发展方针政策(如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知晓出版行业新的法律法规,以敏锐地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包括出版行业和农机行业);还应广泛与农机行业期刊互相交流样刊或有关信息,尤其要关注几家重点农机刊物,看看人家在报导什么、刊登什么、研究什么、展示什么、倡导什么,从而发现自家刊物的优点与存在的不足,进而调整和确定哪个领域、哪一方面、哪个专题值得“发声”或重点深入报导。农机期刊编辑只有具备“面向大农村、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眼光,才能使期刊“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紧紧抓住农机化发展“热点”,才能稳定读者群,赢得读者的“掌声”。总的来说,同其他行业期刊编辑一样,农机期刊编辑应具备以下能力。
1.1组稿和专题
(专栏、专刊)策划能力农机期刊读者对象可分为:农机管理者、农机科研人员、农机院校师生、农机使用操作人员(尤其是拖拉机手)、农机维修人员、农机合作社成员等。上述人员中,前三者学历相对较高,编辑部来稿多由这些人员撰写;后三者学历相对较低(个别人员除外),但这部分人的农机使用操作或维修经验丰富,一旦投稿,其稿件实用性强,通俗易懂,农民“喜闻乐见”,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所以,农机期刊编辑应针对上述对象,努力提高组稿和专题(专刊)策划能力。一方面应与农机科研、管理人员保持联络,熟悉他们的工作内容、研究方向、管理范围,有针对性地组稿或向其约稿,推出每期“专题”(专刊);另一方面应鼓励基层农机人员积极撰稿,可发征稿函,组约短小精悍、实用性强的稿件,也可要求其就某一新技术或新机具谈谈应用效果、使用效益及改进建议等,甚至可以建立杂志社通讯员队伍[4],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写作讲座,为其写稿投稿提供指导。编辑部对优质来稿,可不收版面费,且稿酬从优[5],以吸引优秀作者,争取优质稿件。专刊策划能力是农机期刊实力和期刊编辑能力的重要方面。如出版能力、出版时间许可,农机杂志社可适时推出专刊,如《农机市场》2018玉米(籽粒)青贮收获机械专刊、2018粮食烘干机械专刊等。期刊报导要有深度,编辑对专题(专栏)策划能力是关键。如《当代农机》编辑部策划的“公司报导”专栏,《农机市场》编辑部策划的“企业平台”专栏,让一些著名农机企业以各自特色“亮相”,既是全国实力型农机生产厂家的缩影,又是农机行业趋势的集中反映,成为期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农机生产企业的集中报道还促进了期刊的广告营销。
1.2编校能力
许多农机期刊为技术类期刊,不像学术类期刊的读者对象学历相对较高。农机期刊读者对象的学历分层明显,高端者为博士、硕士毕业生,如农机院校师生、农机科研机构人员、农机管理部门人员,低端者为小学、初中毕业的基层农机手、操作工;因此,编辑在内容选择、论文格式、期刊版式、国际标准采用等方面与学术期刊有很大的不同。农机期刊来稿中既有严谨的农机科研论文、农机化管理学方面的篇幅较长的论文,也有短小精悍的农机使用操作维修经验交流文章,还有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介绍、农机界工作动态或农机化发展信息、趋势等。农机期刊编辑应学习研究几家著名农机期刊的出版定位,不断提高自己的编校能力,将刊物做成“活泼、生动、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农机工作者喜爱的产品。正因为读者对象、论文内容涵盖面不同,农机期刊论文格式、期刊版式也与学术期刊迥异:不少农机期刊文章标题、正文字体并不统一,如《当代农机》《农机市场》《农机科技推广》;有的农机期刊没有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等;不少农机期刊文后参考文献较少;除《农机使用与维修》等个别农机期刊外,许多农机期刊没有doi号。农机期刊编辑应取长补短,努力使自家刊物或呈现生动活泼的一面,或呈现严谨的一面,要针对自刊的读者对象,展示期刊特色,使读者“喜看爱订”。又如关于国际标准的采用,农机期刊编辑既要遵守国家出版法律法规,即科技期刊必须采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又要考虑到读者的文化水平差异及中国传统计量单位深入人心且沿用至今这一具体情况。就拿农田面积(农作物种植面积)来说,按出版法律法规规定,必须采用“hm2”,而现在许多农机期刊考虑到农民在记录和计算农作物种植面积、田块大小、单位面积产量效益等数据时,都采用“亩”作为单位,许多农机管理部门收到来自基层的统计数据,也是以“亩”为计量单位的,上述这部分人在阅读农机期刊时,看到“hm2”,或不熟悉或不熟练,知道“1hm2=15亩”的,也往往要对期刊论文中涉及的数据作一换算,不像“亩”那么直观。这就产生了必须遵守出版法规执行国际标准计量单位与中国农村实际流行做法之间的矛盾。这时,农机期刊编辑既应严格遵守规定,又要为读者顺畅阅读提供方便:如文中第一次出现“hm2”时,在“hm2”后注明“1hm2=15亩”,或在亩后面注明(1亩=0.067hm2),如《当代农机》;也有正文中全部采用“亩”作计量单位,但在文前或期刊版权页等处明示“本刊常用单位符号及换算”的,如《农机科技推广》。这类矛盾在学术期刊中几乎没有。农机期刊编辑一定要提高灵活应变能力,在不违背硬性规定的前提下,采用农民读者和农机从业者喜闻乐见、更接地气的表述形式。
体验花卉旅游产品设计研究
摘要:
花卉,至古都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带给人愉悦幸福感觉的载体,现在随着花卉产业化,花卉培育的科学化,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花卉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青睐花卉旅游。然而花卉旅游不仅是造一个花园,开发一个花田,或是举办一个以xx花为主题的节事活动那么简单,这种普通的走马观花式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花卉旅游如何从传统的“二维平面”式观赏旅游到“三维立体”式体验旅游就成了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而本文则主要探讨了在体验经济背景下的花卉旅游产品的设计。
关键词:
体验经济;花卉旅游;产品设计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猛,随着花卉产业化,花卉培育科学化,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花卉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由于花卉能带给现代都市人非常愉悦放松的感觉,既赏心又悦目,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青睐。而各大城市结合当地花卉花期举办大型花事活动为载体,不断挖掘花卉旅游的文化外延,将单一的某类花卉主题展示与多种花卉产业集群园区建设相结合、既是当地人休闲观光一日游的理想旅游目的地,又可以作为青少年科普知识学习的基地[1]。使“赏花”为关键词的春季旅游市场逐年扩大其市场份额,极大地促进了花卉产业链的延伸。花卉旅游逐渐成为继会展旅游、节事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后的一种发展迅猛的新兴旅游项目,其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如果花卉旅游发展的好,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有创意、有新意,不仅仅是对乡村生态旅游的促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会为工作压力巨大的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增添了新的休闲方式与生活情趣。然而花卉旅游要能持续的发展下去,不仅是造一个花园,开发一个花田,举办一个花事活动那么简单,传统的游览观光式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放松心情,全情投入的需求,而以花卉为依托向游客售卖有趣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保证游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纵观旅游业的发展,任何一个新兴的旅游项目要发展得好,最后都必然以“互动”为主题,有旅游者的参与和反馈才能持久的发展下去。所以花卉旅游发展的趋势必然也会围绕着旅游者本身的消费需求延伸其服务内容,更新其服务方式,将科技、文化、生活、艺术等各种数据以不同的项目形式植根于花卉园区,并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本文主要探讨在体验经济背景下的花卉旅游旅游产品的设计。
一、开设花卉种植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种植、采摘”为主题。花卉的种植和采摘是一项既能够满足旅游者追求新奇和浪漫的心理又很容易实现的活动,尤其是在“偷菜”游戏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希望在真实世界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种上美丽的花为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我们可以在花田中开展“花卉采摘、花田认养、花卉种植”等项目,比如,单独开辟出几个小的片区,作为游客种植、采摘的专属体验区,让游客体验到农耕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花卉采摘”属于初级体验区,在初级体验区中,旅游者可以进行简单的采摘劳作,满足女性旅游者和儿童旅游者的需求[2];“花田认养”属于中级体验区,中级体验区中,旅游者可以进行相对复杂的浇水、除草,并通过付费获取花田的命名权等活动;“花卉种植”属于高级体验区,旅游者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施肥、剪枝、采摘等全程劳作活动,并可以在花卉成熟以后带回自己的劳动果实,这种设计可以进一步满足男性旅游者的需求,提高男性旅游者对花卉旅游的满意度;另外还可以根据特殊节日,提供“特殊节日劳作”活动,即在具有某些特殊意义的日子里种植纪念树,纪念花,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纪念特殊的人和事,这就很好的满足了旅游者对情感和浪漫的需求。
虚拟利润中心烟站财务管理研究
摘要:
通过将“虚拟利润中心”模式引入基层烟站管理,为衡量各烟站之间投入产出情况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思路,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烟叶环节成本费用支出,促进烟叶生产经营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
虚拟利润中心烟站财务管理
一、引言
在目前有烟草种植的“两烟”烟草商业企业中,成本费用开支的主要环节在烟叶生产经营环节。而目前几乎所有生产收购费用均通过基层烟叶工作站(以下简称烟站)组织开支或直接开支。本文引入“虚拟利润中心”理论将各烟站进行独立核算,旨在更好地控制烟叶环节成本费用支出。
二、当前烟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概述
农业专业期刊刊群建立初探
摘要:为促进农业科技知识传播,同时做大做强科技期刊,针对传统农业科技知识传播方式不足的问题,提出整合行业期刊资源建立农业专业期刊刊群的建议,从入群期刊筛选、期刊网站构建及运营角度进行初步探讨。农业专业期刊刊群具有行业知识全面、可持续更新、免费共享、流量平台化的优势,在创新农业科技知识传播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广告运营实现期刊刊群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知识;传播方式;专业期刊刊群;科技期刊;广告经营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传播方式对于科技应用的推动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播媒介由20世纪的纸质媒介为主,逐渐发展到21世纪初的互联网传播,目前向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为主的新媒体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1]。农业生产事关国家战略安全和农村稳定,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农业生产逐步由以小农为主的经营模式逐步转变为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模式,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转变,原有的农业推广体系已不适合新的发展需要,农业科技传播方式也需随之变革和逐步完善[2-4]。有研究表明,80%以上的科研成果发表在科技期刊上,科技期刊是农业科技知识的重要载体[2]。目前国内科技期刊主要是由编辑部运营,发行主要以纸质书籍为主,而纸质书籍发行量呈不断下滑的趋势。尽管业界同仁对期刊数据化、网络化趋势达成共识,但由于专业人才、经费缺乏,信息化建设举步维艰。2018年笔者统计了全国省级农科院主办的14家农业技术类期刊,4家期刊拥有独立网站,而能提供全文下载的只有1家[5]。同时由于期刊刊发的文章数量有限,读者很难在一种期刊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订阅多种期刊则成本过高。因此各自为战的单个期刊成为知识的孤岛[6-7],逐渐被读者遗忘,这种局面也严重限制了农业科技知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必须充分挖掘期刊的自身资源,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农业科技知识传播方式。随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期刊集群成为发展方向,通过规模化经营、集团化运作,优化配置并挖掘期刊资源,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提高办刊效益[8-11]。目前国内的期刊刊群以主办或者主管单位成立为主,如各大学的期刊刊群;或者以学科专业内容成立的期刊刊群,如中华医学会医学出版集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学期刊网[12-17]。从国内外发展经验分析,以学科专业内容成立的期刊刊群是未来发展的方向[18-19]。研究表明,国内专业期刊刊群数量较少,组织松散,以建立网站平台为主,协同性不够,只是为了聚集而建立,尚不能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运营期刊刊群,专业期刊刊群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8]。笔者分析了传统农业科技传播方式的不足,挖掘农业科技期刊自身资源,从刊群的构建和市场运营的角度探讨农业专业期刊刊群的经营管理,在促进农业科技知识传播的同时做大做强科技期刊。
1农业科技知识传播途径及不足
1.1农业科技图书。农业科技图书一般是由行业内的专家精心撰写、出版社编辑严格把关出版的书籍,承载的科技知识详实且系统化,但再版更新慢,甚至出版后不再更新,传播范围有限且成本高。在互联网兴起之前,农业科技图书是农业科技传播的主要途径,一般是由权威专家执笔,系统、详实、科学地总结农业种养知识,可以适应当时农业生产相对稳定、单一化的特点,一个作物品种可以在某个地方种植多年,栽培技术并无太大的变化,科技图书更新慢的缺点不是明显的问题[20-21]。但21世纪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新品种更新的加速、智能化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各地农业种植结构的快速变化,有些是颠覆性的变化,有些是快速迭代,纸质图书更新慢的缺点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再加上图书以文字描述为主,不如音频、视频更易接受。因此科技图书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处于被逐步边缘化的地位。
1.2农业科技网站。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各种农业科技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包括各种专业和行业网站以及各地的农业信息网[22-23]。知识的网络化传播具有便利性和共享性,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只要有网络可以随时随地找到想要的信息。但各类农业科技网站的农业科技信息过于简单,而且信息来源不够科学正规,大多农业科技网站只是科技知识的“量贩”,并不生产科技知识,只是收集、整理并简单加工后提供给“顾客”,科学性、严谨性不够。更严重的问题是转载的信息大多没有得到授权,版权问题是其发展壮大无法逾越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