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会议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种植会议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种植会议总结

浅议经济林套种防治水土流失方法

经济林套种法防治水土流失方法

1 .生态环境问题中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在国内一些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地域像贵州的喀斯特等山区,人们为了缓解生活压力就只顾解决眼前问题,对土地资源实行过度无限制的开垦;还由于当地耕种技术条件以及知识限制,采用不科学的耕种方法,使得人们没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甚至,有些地区片面地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开辟为耕种农田,造成“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的恶性生态循环;更有甚者,为了单一的追求经济发展建设,不顾及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不科学不合理的土木建设,乱挖树根、草坪植被,这些都直接地加重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水土流失;除此之外,像降雨分布不均,降雨强度日照等自然环境问题;以及不利于不合理盲目的开垦存水种植的地况,如坡度、海拔等地形条件也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2.经济林套种防治水土流失内容防治水土流失的经济林套种分类:我们根据资料研究分析可以总结出经济林套种主要有两种:①复合式经济林套种,这种主要是采用取长补短的优势进行合理的科学分配;②单一式经济林套种,这种主要是因地制宜,根据地域的土质环境特点进行单一树种种植。经济林套种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挡”:施行“三保工程”,根据选择树种、行距、树龄等特点,进行树下筑盘,做到保水保土保肥的目的;②“蓄”:选择里切外填,加大沟宽;阶面里低外高的水平阶带地状模式进行经济林种植;③“排”:对部分山坡地进行挖穴,坡面沟垄的种植方式,对大小雨水有序排泄的防护种植模式;④“拦”:对裸露的地面构筑绿篱水平台拦截流失土壤,减弱水土流失缓解面坡度,减少对土壤地面的直接冲击。经济林套种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贵州省东北部江口县采取经济林下套种中药材,不但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我国法律、法规对水土流失防治范围的有关规定

国务院在 1983 年,下发的《水土保持工作条例》1~6 章规定:“防治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以及在1991 年,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7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20 次会议于 1991 年 6 月 29 日通过,现予公布的《水土保持法》的相关内容严肃提出:“对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等等,这些法律条文内容从水土流失防治方针的确定到监督管理,无不看出,国家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力度之大之严。

结论

虽然我国已经通过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水土流失的生态环境问题防治力度,但是由于政府生态环境的监管不够,水土流失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以及现有水土流失的监管面不到位。所以至今,水土流失仍是我国乃至全球都头疼的生态环境主要难题。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水土流失愈演愈烈的现象、从水土流失原因写起,阐述了经济林套种这一手段对水土流失的动态作用影响。最后,笔者希望人人积极投身到保护生态环境活动中间来,力图一起携手预防水土流失,让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

阅读全文

油茶科技推广服务年活动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油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林业科技服务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根据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油茶科技推广服务年活动方案》的通知(赣市油茶办〔2020〕1号)精神,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林业科技推广服务,切实提高我县油茶产业科技含量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二、目标任务

完善油茶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科技人员帮扶机制;组建县、乡二级油茶科技推广服务技术队伍;全县举办油茶技术培训班二期,培训人员100人次,发送《漫话油茶种植管理》200本,开展送油茶科技下乡活动24次;培育建设低产油茶林改造示范基地2个、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5个;积累和优化油茶低改技术,为全县推进油茶低产林三年改造做好技术准备。

三、活动内容

(一)组建油茶科技推广服务技术队伍

阅读全文

小麦新品种濉1309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摘要:濉1309是安徽省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小麦科研团队以周麦22为母本、烟农19为父本,经过12年选育成功的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安徽省审定,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初审品种公示。根据安徽省、黄淮冬麦区南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结果及本地种植示范,对濉1309的产量、品质、抗逆抗病性进行分析,结合与科企合作攻关情况,总结提出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濉1309;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高产是小麦育种的永恒目标,在实现高产的同时,如何实现优质、多抗、广适,对科研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黄淮地区小麦灾害性天气频发,诸如生长期干旱、倒春寒、干热风等,及秸秆禁烧后田间病菌大量残留堆积,致使小麦病害加重,特别是赤霉病的发生,给粮食安全生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课题组提出在亲本组配时,双亲选择要求高产、优质、抗病(耐病)、抗逆(干旱、倒春寒、干热风等)且在黄淮地区大田生产上有多年使用,推广种植面积较大,为克服倒伏带来的不利因素,坚持使用相对较矮的优良品种(品系)作母本,优质、高产、高抗品种作父本。综合各因素,后代筛选时充分选择利用双亲优势。濉1309是安徽省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小麦科研团队以周麦22为母本、烟农19为父本,经过12年选育成功的小麦品种,于2017年1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17003。2017-2020年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小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本地种植示范,2020年12月通过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审定会议(小麦)初审品种公示[1]。该品种集高产、优质、多抗(抗倒、抗病、抗倒春寒等)、广适等多种优点于一体,示范推广后深受广大农民、种植大户及示范农场的喜爱,推广前景广阔。

1品种特征特性

1.1生物学特性。濉1309半冬性,全生育期223d,较对照皖麦52晚熟1d,与对照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深绿,长势壮。春季生长发育稳健,两极分化较快。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85cm左右,株型半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茎秆蜡粉重。旗叶斜举,上拧,稍干尖,穗层厚,熟相较佳。长芒、白壳、白粒、穗长方型。产量要素协调,据2015年、2016年安徽省区试汇总,平均亩穗数分别为46万、41万,穗粒数32粒、34粒,千粒重41g、40g;据2018年、2019年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小麦区域试验汇总,平均亩穗数42.6万,穗粒数35.2粒,千粒重40.6g。

1.2抗病性表现。安徽省2015年、2016年2年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严重度3.0/3.0);高抗/中抗白粉病(病级1级/3级);中感/感纹枯病(病情指数22/50)。据2018年、2019年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小麦区域试验抗病性鉴定结果: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

1.3品质分析。安徽省2015年、2016年2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2g/L、804g/L,粗蛋白(干基)13.93%、13.67%,湿面筋(以14%含水量计)30.0%、28.8%,吸水量57.0mL/100g、53.2mL/100g,稳定时间8.0min、7.1min。2018年、2019年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小麦区域试验2年品质检测分析结果:容重787g/L、812g/L,蛋白质含量14.24%、13.9%,湿面筋含量32.8%、31.7%,吸水率57.2%、56.0%,稳定时间4.2min、4.9min。

阅读全文

农业技术培训措施和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农业技术培训体系的改革和推广方式的完善对于中国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农民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主体,所以必须对其展开技术培训,并依靠科学技术使农业产值最大化。本文主要对农民培训的方法及推广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农业技术;技术培训;技术推广

邓小平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的总产值,就要利用科学的农业技术,将科学技术充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但是目前,由于我国农民素质较低,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还不充分,所以现阶段对于加强农民技术的培训和深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值得深入探究。

1加强技术培训的措施和方法

1.1根据农民情况开展培训

了解农民的需求是提高农民技术培训效果的前提和保障,因此,相关部门可以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深入了解农民需求来确定培训的内容,除此之外,还要采取村干部汇报、群众集体会议等方式对村民进行深入的了解,在初步掌握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家庭水平、对政策了解程度,以及当地的农业要素后,合理地安排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培训。同时,还要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对培训时间做出合理的调整。由于农民整体的文化素质较低,在对农民进行培训时,要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根据当地的季节和不同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训模式,从而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更好地达到培训效果。

1.2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阅读全文

农机化技术如何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年末岁首,时序更迭,是展望之机,亦是回望之时。回顾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国“三农”事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取得“十九连丰”的好成绩,为国家社会发展及应对多种挑战提供了坚实保障。农业机械化以稳健态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2年,农机化技术推广作为农机与农艺结合的终端接口,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强力支撑作用。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日前召开2022年工作总结会。会议对包括农机化技术推广在内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总站2022年农机化技术推广与应用工作亮点纷呈。

一是着力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装备配套和技术支撑。

总站编写配套机具应用指引和调整改造指引,发布4项播种机、收获机调整改造实例视频,积极推动各地探索适宜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编印发布复合种植收获机具备选机型、减损收获技术指导意见,分区域、分模式总结发布机收实例,做好机械化收获生产指导。举办4期复合种植专题培训,培训超过8万人次,覆盖所有实施县。

二是着力做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补短板技术装备支撑。

总站配合部司开展南方水稻机种补短板促全程工作,起草发布早稻育插秧、南方双季稻抢收抢种等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编制水稻育秧中心建设指引,加快水稻机械化移栽技术推广应用。配合科教司、种植业司、农机化司起草技术材料,针对再生稻头季稻机收碾压率大的问题,提出机械化解决方案。组织开展再生稻收获机作业效果综合测评,探索补贴技术支撑新举措。

三是着力做好油料生产机械化技术装备支撑。

总站紧盯油菜扩种机械化保障重点工作,开展油菜机收、机种2个全国现场推进活动,分别有500万人次和40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观摩参与。组织专家编写并通过部司发布《南方冬闲田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协助部司抓好油菜机械化移栽示范推广,在7个省的70个县建立了106个示范点。开展油菜籽收获机、花生收获机、油菜移栽机作业效果综合测评,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为农民购机用机提供了参考。积极争取部门的支持,油菜机械化移栽与低损收获技术被列入2022年粮油生产主推技术,稻油钵苗育秧移栽机械化技术被列入2022年农业农村十大新技术。

阅读全文

乡镇工作总结

一、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我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紧紧把握扶贫攻坚机遇,真抓实干,认真开展“回头看”工作,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在扶贫攻坚工作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扶贫项目实施和进展情况

1、产业扶持到村到户

2017年我乡到户产业项目有柴鸡养殖、生猪养殖、马铃薯种植、蚕豆种植以及扶贫地膜等。其中柴鸡养殖项目资金32万元,涉及四个村;生猪养殖投资204.8万元,涉及10个村;马铃薯籽种投资14万元,涉及2个村;蚕豆籽种共计投资50万元,涉及3个村;扶贫地膜投资39.5万元,涉及4个村,截止6月底,以上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成,目前正在报账中。

2、农田基础设施提升情况

(1)、2017年,利用帮扶资金308万元,为四个深度贫困村维修机井91眼;利用县财政整合资金289万元,为村维修机井78眼,截止目前项目已完成,待验收。

阅读全文

电商办年度工作总结

2019年,电商办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商务局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和重要会议精神,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推动产业电商化、电商产业化,提高加快电商产销一体化建设。发挥电商优势,推进电商扶贫巩固提升,完善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2019年,电商办被评为全市五一劳动奖状,电产业园被评为全市第三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我县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成功举办了全国消费扶贫现场观摩暨培训班。

一、2019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动产业电商化,发展适合网销电商扶贫产品。

2019年上半年,电商办创新发展思路,以电商的要求和运作规律来指导农业生产,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启动了电商扶贫薯类产业发展计划,牵头起草并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2019年电商扶贫(薯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安府办字[2019]30号),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具体工作措施。同时推进标准化管理,实现农业产业和互联网的完美匹配。

一是推进规模化种植。组织各乡镇统一流转土地、统一供苗、统一品牌、统一标准,成片推进种植基地建设,破解了贫困户自行种植产业难成规模的难题。

二是推进标准化生产。聘请了一名薯类产业发展顾问和2名专职技术人员,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规范性技术指导。根据电商企业的要求生产出符合网络销售的农产品。

三是推进农业机械及应用。从育苗、翻耕、播种、施肥、打药、灌溉、收割、分级、分选、打包、发货全流程,推广普及新的农业生产机具,提高生产效率,匹配电商订单的规模化、标准化及时效性的要求。

阅读全文

保障水稻生产用种安全综述

作者:夏龙平 楼坚锋 单位:上海市种子管理总站

种子生产经营秩序总体良好按照市农委统一部署,种子管理部门和种业基地加强了农业部《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业部〔2011〕3号令)的宣传培训,并贯彻执行。绝大多数种业企业按《办法》要求,加强种子仓库、场地、加工设施建设,充实技术力量,积极准备申领水稻种子生产经营证。

注重加强种子质量全程监管全市种业基地质量意识明显增强,对种子生产明确专人负责,明确质量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种子质量管理岗位职责、种子生产加工技术规程以及种子生产档案等相关质量管理控制制度;注重种子生产田间管理,严格基地隔离条件,及时做好田间去杂工作,确保种子纯度。种子管理部门注重加强质量监管,深入企业、基地开展种子田间生产和管理指导服务。

制种面积有所提高。在杂交水稻亲本种子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市种子管理部门指导各制种基地挖足潜力,扩大制种面积。2012年杂交水稻制种面积比2011年增加了5.1%,且由于生产后期气候条件好,田间管理、制种技术运用得当,单产水平有所提高。2012年生产的F1代种子能基本满足2013年33万hm2杂交水稻的推广种植任务。

品种结构明显优化。“花优14”、“秋优金丰”制种面积明显增加,合计近3333hm2,2个品种占2012年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77.3%;“寒优湘晴”制种面积明显缩减,仅为87.47hm2,较2011年减少76.67hm2,仅占2012年制种面积的21.7%。2.3技术培训增强。围绕提高“花优14”、“秋优金丰”制种产量,市种子管理总站及时组织召开由全市制种单位及区县种子管理机构100余人参加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培训班,进一步推进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努力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

水稻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少数种业基地对贯彻落实《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力度不够,企业名下缺少仓库场地等固定资产,兼并合作、做大做强意识比较薄弱,个别企业生产许可证已经或即将到期,未能及时申办。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