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培训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医培训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医培训教学

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探索

【摘要】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当前高等教育本科质量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分析中医药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构建意义及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药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构建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并探索建立了中医药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管理体系、目标和内容体系、评价体系。同时,研究探讨了该体系在中医药院校的相关实践情况。

【关键词】

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中医药院校

教师是高等学校最基本的教育资源,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高等学校要培养出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关键在师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已引起高等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相对于综合性院校而言,中医药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有其特殊性。鉴于当前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探讨构建中医药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有利于提高中医药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

一、中医药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构建意义及现状

1.中医药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构建是促进

阅读全文

微格训练模式在中医伤科学教学中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思维导图联合微格训练模式在中医伤科学实训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级中西医结合医专业1班共50名学生,分为对照组(25人)进行传统培训教学方式,试验组(25人)进行思维导图联合微格训练模式。以克雷氏骨折夹板和肱骨外科颈骨折夹板固定作为实训教学内容,比较2组的实训考核结果及对教学方式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理论考核及实训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的成绩(P<0.05),并且试验组对教学方式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采用思维导图联合微格训练模式应用在中医伤科学实训教学中,能提高学生对中医伤科学基础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的理解与掌握,值得推广。

关键词:思维导图;微格教学;中医伤科学;实训

目前,对于中医学科的教学方法有常见的病例式教学法(CBL)、问题式教学法(PBL)、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情景模拟教学、学习交互模式等[1-4],教育方式的创新相对较少,最近才有关于思维导图教学[5]、微格训练[6]等应用于中医教学中的报道,中医教育方面的探索严重落后于目前知识更新换代的步伐,也远远落后于科技与时代的进步;因而思维导图教学法与微格训练是最新的结合时代发展的产物,思维导图法可以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并结合整理归纳,有利于知识点的教授与学习;而微格教学训练法亦有助于帮助更主动地学习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周广文等[5]、陆延等[7]的研究表明思维导图应用于中医伤科学教学中取得不错效果;刘晓菲等[6]的研究也表明微格教学法对于中医教学效果提升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主要是探讨思维导图联合微格训练模式在中医伤科学实训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提升中医伤科学整体的实训教学质量,以期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7级本科生中西医结合专业1班共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5名。对照组进行传统培训教学方式,试验组进行思维导图联合微格训练模式。对照组中男6名,女19名,平均(23.31±1.08)岁。试验组中男8名,女17名,平均(23.03±1.29)岁。2组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阅读全文

中医急诊临床技能训练及考评

作者:李雁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

我国教育传统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弱,导致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不强,临床医学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亟待改进[1]。为进一步探讨如何改进中医急诊学临床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我们进行了中医急诊学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及考核的研究与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2006级五年制中医临床专业本科班分为实验组(45人)和对照组(30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2005、2006级本科阶段七年制班分为实验组(85人)和对照组(94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历年招收的学生水平无明显波动,调查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入学条件无明显差异;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无明显差异;七年制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参加实验均处于本科阶段。

1.2教学方法

①理论及实践技能的培训: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通过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及规范化示教,掌握急诊急救技能应掌握的内容,学会正确操作的方法及实施技术要点,然后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进行订正。②实践技能训练。实验组,第一步:利用急诊模拟教学平台,模拟临床病例进行培训。第二步:进行实景模拟抢救训练。教师设计各种抢救现场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分组,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实地抢救模拟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急诊学培训模式,即利用中医急诊模拟示教室,在教师指导下反复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技能的训练。

阅读全文

社区医师中医外科培育不足及对策

作者:张董晓 张燕生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的支持程度、期待值不断提高,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社区中医工作开展仍存在一定不足,如许多社区医师知识掌握不全面、缺乏某些常见病的诊断知识、治疗过程中对中医特色诊疗方法掌握不足,均造成了目前社区中医工作不尽人意、社区中医师的水平不能满足广大患者需要的局面。以下就社区医师在中医外科专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社区中医外科现状

1.1诊断水平偏低许多社区医师既往从事为内科工作,对外科基本知识知之甚少,遇到十分常见的外科疾病如乳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静脉曲张、褥疮、带状疱疹等,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识别。虽然是很常见的外科疾病,却要将患者推至三甲级医院就诊,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1.2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尤其缺乏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手段中医外科一些疗法,不依赖于大型诊疗设备,不受场地、医院规模等因素的制约,具有“简、便、验、廉、效”的特点,社区医生容易掌握,便于开展。这些方法看了就能懂,学了就能会,会了就可以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不但能迅速治愈疾病,更有副作用小,患者接受程度高,易于开展等众多好处,但目前在社区适用却较少。

1.3中医外科外治优势体现不足中医外科有许多传统的外治疗法,内容丰富。膏药(薄贴)如太乙膏、阳和膏等,敷药如金黄散、玉露散、青黛散等,油膏如生肌玉红膏、黄连膏等,还有各种散剂、丹剂都有不同程度疗效,并有不可代替的独特作用,是中医外科外治疗法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但部分制剂工艺失传,一些传统药物因没有批号,院内制剂使用受限、收入少等原因逐渐退出市场,许多年轻的医师只是从书本上听说过这些药物或剂型,在实际工作中从未使用过。长此以往,怎麽保证中医外科特色疗法的传承。

2社区中医外科培养现状

阅读全文

中医临床研究生三阶段一体化培养方案

摘要:针对目前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现状,提出以阶段性计划培养为主导的临床教学改革,制订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教学方案,为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积累经验。通过分析现阶段教学背景,总结采用的临床教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升科研思维能力,全面长远发展,临床规培贯穿始终”为主的“三阶段一体化”培养方案,制订出以中医自身为本,临床实用性为重,独具新时代中医特色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中医临床专业;专业学位研究生;“三阶段一体化”培养方案

中医因其自身的复杂性,导致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符合自身的正确规划,各个阶段培养缺乏明确的目标,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不能实现临床课程、规范化培训和科研论文三者之间的平衡,因此实行临床教学改革、制订独具特色的阶段性计划培养教学方案刻不容缓。对中医专业学位类研究生来说,经典学习、师承教育、临床实践缺一不可。因此需要改变传统临床教学模式,制订以“中医为本,师承为主,创新为先”的指导原则,以临床实用性为评判标准,以提升学生自身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改革方案,推动未来中医事业发展。故针对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尝试联合多种临床教学方式,设定阶段性计划培养目标,对此进行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现总结如下。

1中医临床教学背景

现代医学教育标准化改革始于美国1910年的弗莱克斯纳报告(FlexnerReport)[1-2]。在医学学科高速发展和医学生就业压力逐年递增的背景下,教学改革同样是大势所趋[3]。2015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在全国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研究生学位教育并轨的“双轨合一”模式,研究生学历教育和毕业后教育同时进行,我国正式进入“双轨合一”的新时代[4-5]。但目前存在部分高校重临床而轻教学,忽视课程教材、师资队伍和科研能力的建设;部分高校重教学而轻临床,偏重于教学管理方面的发展,忽视医学教育的本质属性,因此改革现有的临床教学模式刻不容缓。为了保证国家规培政策顺利落实,中医类临床教学需要根据中医自身特点,制订出具体的适应于不同科别研究生的临床阶段性计划培养方案。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公共卫生事业、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创业压力、就业压力的增大,给每一位面临就业的医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2现阶段中医临床教学方案

第一阶段通科轮转,研究生的必选轮转科室包括中医内科(心、肝、脾、肺、肾等五脏相关疾病和肿瘤、内分泌、血液、神经、风湿等)、中医外科(肛肠、皮肤、疮疡等)、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推拿科、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五官科、辅助科室(心电图、影像、中药房等),轮转时间为24个月。第二阶段专科培训,主要是第二专业方向相关科室,轮转时间为9个月。研究生入科前,医院规培办提前组织研究生及以导师为代表的指导小组共同制订33个月的轮转计划,学术导师、规培导师、规培基地、学院、研究生处依次审批。为保证临床培养的合理性和独特性,前3个月为“导师制”培养,重点是跟师学习,通过病案讨论、专题讲座等,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个体化培养,再从内、外、妇、儿各科室整体出发,合理规划轮转顺序。关联度较高的科室安排在一起轮转,有利于学生对此类疾病的整体把握;病房的轮转安排在门诊之前,了解基础用药后才会随证加减化裁;急危重症科室安排在后期轮转,学生基本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治后,在面对各种多发疑难危重病情时,才能迅速正确地采取紧急处理措施。轮转结束后主要以试卷考核和现场技能操作方式来检验研究生临床培养是否合格,同时参考每一轮转科室日常病案书写和临床技能水平及出科考试评分,主客观考核相辅,决定最后是否同意出科。

阅读全文

情景模拟在中医护理教学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赋能教学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各职称护士36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名护士。实验组按照赋能教学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培训,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培训,对比2组培训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自身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复习兴趣及应急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的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中医科应用赋能教学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培训更能调动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求知求学精神,提高护士个人及团体合作的护理能力。

关键词:赋能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法;中医护理;在职培训

2016年国务院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指出,到2020年落实人人享有基本的中医药服务[1],中医学的重要构成之一就是中医护理,它将我国中医的传统文化有机地与现代自然科学文化结合起来,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技术[2]。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和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医护理以其独有的优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当前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这一发展趋势[3]。护士是中医护理过程中的主要执行者,其自身护理能力技能操作水平直接影响着临床诊疗。护理人员缺乏创新能力,对于日常工作只是机械性地完成,缺乏主动学习及更新知识的意识[3]。在护理教育计划中有许多创新的呼吁[4]。因此,我科在临床护理培训中运用赋能教学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护士进行培训。旨在为进一步完善中医护理在职培训提供借鉴[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中医科在职的36名各职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名护士。实验组年龄23~37岁,平均(29.56±4.22)岁;学历大专4人,夜大本科11人,全日制本科3人;工作年限2~16年,平均(7.56±4.58)年。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30.39±4.08)岁;学历大专4人,夜大本科10人,全日制本科3人,研究生1人;工作年限2~15年,平均(8.28±3.90)年。2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1.2教学方法。实验组根据临床病例所需掌握的中医理论与技能,确立授课内容及培训计划,并于授课前3d将所要培训的内容及病例讲义上传至微信群[6]。根据培训计划,在固定情境下模拟护理过程,小组中有扮演患者、家属、护士等各个角色。经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后,找出患者疾病原因、用药等资料,小组间讨论,护士长负责提供场地、物品等,在护士表演时邀请主任、护士长点评[7]。对照组由带教护师按照我院中医科培训手册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讲解培训,熟背理论知识,PPT演示技能操作流程。每周1次课程,共10节,每节60min,为期10周,定期分组考核,课程结束后整体综合考核,评分。

1.3观察指标。培训周期结束后护士对自身学习情况、科室带教工作、对培训过程产生兴趣满意度进行评价,应急能力是结合在技能考试中的突发事件,考核护士的应变能力,计分方法均为:满意10分、一般5分、不满意0分。理论考核:带教护师与护士长按照我院中医科培训手册结合临床病例出题;技能考核:按照我院的护理技术操作手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满分均为100分。

阅读全文

教师教学与微格教学能力提升

摘要:

如今各种信息化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是高校院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文献收集的分析和整理,结合我院微格教学模式的开展和运行,探讨具有信息化与数字化特征的微格教学模式对中医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优势和作用。

关键词:

信息化;数字化;微格教学;教师教学能力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医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医院校走上讲台的教师,除了外语、体育等公共课程的老师是师范院校毕业,经过了专业的教师教育能力培养外,大多数专业基础课程、临床课程的老师,在医学院校毕业后,仅经过了短时间的岗前培训,便走上了讲台,那么,对于医学院校老师来讲,职后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和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今各种信息化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是高校院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我院在各级领导、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在教改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中,提出了信息化与数字化特征的微格教学模式,以期促进我院教师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一、应用微格教学提升中医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多数中医院校新近教师在上岗前,一般会进行岗前培训。这种岗前培训一般都是集中式培训,时间在1个月左右,多是一些讲座形式的听课安排,新老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实战演练并不多,很难达到理想的培训结果。可想而知,新手教师在经过泛泛的岗前培训后,在教育教学理论不太深入,而临床经验又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上岗后的教学情况,频繁发生照本宣科,课堂气氛不活跃等现象则不足为奇。尤其在医学院校,专业技术往往被提到较高的位置,老师们入职后更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提升,几乎没有专门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相关培训,故这点是医学院校,尤其是中医院校教育的弱点所在。由此可见,提升中医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是势在必行的,但各种现实的原因又阻碍了针对性的教学培训合理的实现,故可以考虑利用微格教学这种实践性、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一种心理特征[1]。现代微格教学作为在职教师的补充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提高性教学的一种有利方式,缘于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培养教师过程中的基本技能训练。我院组织各级专家经过充分的论证后,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建成了现代化的微格教室,目前已全面投入使用,微格教学全程真实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管理部门将录制视频反馈给教师反复观看。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充分实现教师自主地反复练习,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反思教学效果[2]。信息化和数字化特征的微格教学模式,使教师能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恰当的技能训练,显著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

阅读全文

中药特色技术在中药鉴定学中的应用

[摘要]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任务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掌握中药鉴定基础理论知识和特色实践鉴别能力,是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结合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学习经历,将特色传承技术融入中药鉴定学教学过程中,助力于优秀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药特色技术。

[关键词]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它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在中药学的专业培养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是在继承中医药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1]。近些年,传统经验鉴别技术在中药材购销实际应用和课堂教学等领域的应用逐渐减少,使得中药特色鉴别技术传承面临断代的危险。2018年,辽宁省组织了中药特色技术人才培训项目,正是希望传承学员学习和传承中药特色技术的宝贵经验。中药特色技术是指中药栽培、保护及利用资源、饮片生产、炮制、鉴定、制剂、调剂、传统制药工业、特色治疗技术及医院制剂开发研究等技术[2]。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融入中药特色技术传承的相关知识及特色鉴别技术、方法与术语,将特别直观地帮助学生掌握鉴别中药饮片真伪的关键特征,使学生理论学习和鉴别实践有效地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利于培养学生的中药学专业素养,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

一、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特点和意义

(一)特色技术传承培训的特点。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培训学习采用多种形式的培养模式,培训内容全面丰富,首先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目的是提高传承学员的中医药文化素养,要求学员自主学习中医药经典,这些中医药典籍是在漫长的医疗用药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中医药学的瑰宝。通过经典理论学习,既完善了自身的知识体系,也拓展了思路,对如何继承和发展中药特色技术有诸多的启示。在游学轮转的课程中,安排了中药资源、鉴定、炮制、制剂等多个方向的中药特色技术理论和实践内容,同时了解不同地域、民族的医药文化和特色技术,相互学习,共同促进中药特色技术的学习。

(二)特色技术传承培训成果。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培训项目要求传承学员将所学的特色技术应用于实践工作中,传承和发扬中药特色技术,推动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高校教师传承学员,需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特色技术与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使中药特色技术得到不断传承,促进其创新和应用,推动中医药行业的现代化发展。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培训学习,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培训项目可以让教师走出去,了解不同地域的中药特色技术和不同民族的传统医药文化,拓宽了专业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

二、中药特色技术传承项目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