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医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医文化学科建设论文
1中医文化学科的初步形成
1.1研究价值被广泛认同
一个学科独立存在,首先要具备独立的学术与社会文化价值。中医文化研究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从微观方面看,有利于中医学的学术繁荣。中医学兼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属性于一身,但中医学的现代研究大多属于自然科学研究,对于中医学的文化研究则起步晚、成果少、影响力不大。中医文化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中医研究的偏差,弥补现代中医研究的不足。从中观方面看,有利于总结中医学发展规律,为中医学发展提供动力。通过对中医文化内涵及发展规律的揭示,来传承传播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保存与发展中医学原创思维,为中医学术发展提供方向引领与动力源泉。从宏观方面看,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中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原创思维方式,融合了中国历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精华,凝聚了古圣先贤和儒、道、佛文化的智慧,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大力弘扬中医文化,大力发展中医文化事业,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和重要途径。
1.2学科内涵认识趋近
学科内涵是一个学科明确研究对象,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中医文化学是研究中医文化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关于中医文化的界定非常关键。由于对文化本身认识的多元性,给中医文化的界定带来了复杂性。目前的代表性观点有:“所谓中医文化,不是或主要不是指中医作为科学技术本身,而是指这种科学技术特有的社会形式、文化氛围,也即中医学发展同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的联系以及中医学中所体现的特有的文化特征”。这是从中医文化与中医科学技术区别角度来界定的。另外一种是广义文化上的界定,即“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还有一种是从文化的具体层面来界定,如“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内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的行为规范、器物形象的总和”。几种界定尽管角度不同,但对于中医文化的研究对象却基本达成共识,即中医文化以中医学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医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及中医学自身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与器物文化。
1.3学术研究成果向综合集成
中医文化研究热首先是由传统文化热推动的,中医文化研究早期成果集中在中医学与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易学及儒学、道学、佛学的关系上。关于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学关系,如刘长林的《内经的哲学与中医学的方法》;关于易医关系,如杨力的《周易与中医学》、张其成的《东方生命花园———易学与中医》;关于中西医文化比较,如何裕民的《差异•困惑与思考———中西医学比较研究》、祝世讷的《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交融》;关于中医与儒学、中医与道学、中医与佛学方面的研究专著,如薛公忱主编的《儒道佛与中医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历史研究不可或缺。中医学史早已经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独立学科,从中医学术史过渡到中医文化史是中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转向,也是中医文化学独立的一个重要基础。马伯英的《中国医学文化史》是中医文化史研究的奠基之作。中医哲学作为中医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医哲学史研究自然也成为中医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点内容。程雅君的《中医哲学史》计划四卷本,目前已经出版二卷,是中医哲学史研究的扛鼎之作。另外,由南京中医药大学牵头组织编写的《中医文化研究》三卷本,从中医文化源流、中西医文化比较、中医文化复兴三个方面对中医文化进行了开创性研究。随着中医文化研究的深入,中医文化教育在高等中医院校中广泛开展,编写教材、构建中医文化与中医哲学知识体系成为中医文化教育工作者的另一项工作任务。《中医药文化基础》《中医哲学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中医文化导读》等教材不断创新,有的列入国家规划教材,有的成为省市精品教材。从分化走向综合,是学术研究与学科发展的规律,也是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中医医院中医文化建设论文
1中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市县级中医医院在中医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4个:一是中医内涵不突出。主要表现在医院发展战略体现本院院情不够,战略定位不确切,中医药人员比例达不到60%,特别是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匮乏,门诊中医治疗人次少,中药饮片收入占的比例低,不少医院中药饮片收入不足药品总收入的10%。二是诊疗行为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不少医生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体现中医文化不够,望闻问切不规范。用右手切病人的右手脉,左手切病人的左手脉,有的寸、关、尺定位不准确,不少门诊中药处方无证型诊断,有的中药特殊煎服法未写明。三是专科优势不明显。主要表现在有的县中医医院没有省级以上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有的县中医医院重点专科选得不准,因此,年住院病人、门诊病人、业务收入等在医院占的比重小,体现不了重点专科优势,有的医院重点专科人才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梯队结构,发展后劲不足。四是医院环境不典雅。主要表现在中医医院在房屋建筑,室内装饰,医院宣传等方面,没有彰显古朴典雅的中医文化,以致有的中医医院与综合医院没有区别。
2中医文化建设的方法
2.1抓统筹规划,高起点谋划中医文化建设
中医医院要以弘扬国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塑造医院形象为目的,高起点制定中医文化建设规划,要建立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文化建设发展体系。统筹兼顾好职工、病人和国家的利益关系;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发展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医院发展速度、规模、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医疗、科研与教学协调发展的关系;医、护、药、技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在职职工、临时工与退休职工的利益关系。实现精神文明,管理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有机统一,让中医文化成为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思想保证与精神动力。
2.2抓中医内涵,把握中医医院发展方向
中医医院姓“中”不姓“西”,一定要坚持中医药为主的发展方向。中医医院肩负着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使命,失掉或者削弱中医为主的内涵,中医的传统文化将不复存在。因此,中医医院要大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要有诊治疾病的膏、丹、丸、散、饮片与汤剂,要有自己的专病专药制剂10种以上,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的比例达60%以上,中药处方占门诊总处方的比例达到60%以上,中药饮片占门诊总处方达30%以上,门诊非药物治疗人次占门诊总人次的比例达10%以上,中药饮片收入占本院总收入的比例达10%以上。
中医儿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住院患儿,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0.5~12岁,平均年龄(5.36±2.33)岁;疾病类型:小儿腹泻病21例,衣/支原体肺炎18例,支气管肺炎33例,新生儿黄疸8例,所有患儿均接受药物治疗,无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疾病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0例,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考组患儿入院后接受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疾病针对性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临床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患儿入院后医护人员对其相关疾病的相关文献、教科书、资料等进行研究并根据中医文献为患儿制定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案。通过饮食、治疗、护理、宣传教育、出院计划等全面的治疗护理方案。②患儿入院后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管理,每天每项均精确治疗及护理,通过望诊、指纹观察等对患儿病情进行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及治疗;并在每天晚上对当天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及出现的异常进行统计分析。③患儿出院时根据其病情给予饮食健康教育、行为健康教育等,从而保证患儿能够更好的痊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药品、检查费用及总住院费用)进行观察。
医院中医内部审计论文
1“望”诊法在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
中医中的“望诊”,是通过对患者的神、色、形、态的变化进行观察,从而侦测到患者所患疾病的线索,其实质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将中医的望诊法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其关键就是要有双火眼金睛,对被审计的部门和相关帐薄和凭证等要看个透彻,从外部表现出的现象直接深入到内部实质。在运用“望诊”方法时一定要态度热情和尊重别人,消除被审计人员的敌对心理。另外要注意观察被审计人员的言谈举止和细微变化,对观察到的可疑事件要及时追查核实并取到相关证明资料。作为一名合格审计人员,通过“望”诊基本就能够判定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违规”或“帐外账”的问题。中医的望诊常常采用从上到下,从外到里的顺序。在内部审计的“望”诊中,我们建议先查会计凭证,查看的重点要落在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等方面。接下来要“望”诊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簿,核对会计账簿中的数字与记账凭证,查看有无凭空记账的情况。然后“望”诊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最容易出现随意编制财务报表,夸大经营业绩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等情况,因此要重点审计上述问题。最后“望”诊的是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以及法律和部门规章。尤其是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收费是否全额上缴财政、违纪和违规行为等。
2“闻”诊法在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
中医的“闻诊”,既包括了用耳朵听患者说话的声音,听患者的呼吸、咳嗽、呕吐等的动静。同时还包括用鼻子闻患者身上和排泄分泌物所发出的气味。我们将“闻”诊法运用到审计工作中,除了要有敏感的嗅觉发现问题所在以外,更主要的是“听”。审计中的“闻”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广泛收集疑点和线索,从而寻求审计事项的突破口。其次要注意分析被审计者的谈话内容,通过梳理和归纳,听出问题所在。在医院内部审计中,一进驻被审计的部门时,就要听取部门负责人的情况汇报。不仅在审计前听,审计中也要听取分管财务领导或其他领导的工作汇报。若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况:(1)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上的数据不实。(2)原始凭证中的单据或发票填制不规范,报账事由不明,说明的理由不充分,报账手续不符合要求。(3)当有些收入、损失或减值的确认不真实,成本核算方法不正确,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运用不当,要先听会计人员和当事人的解释,然后再进行审计取证。在“闻”诊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听,听出其中的“奥妙”所在,如果将“闻”诊运用得当,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3“问”诊法在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
“问”诊法不论在西医还是中医都被广泛运用,通过问诊可以了解疾病发病时的诱因,疾病的主要症状,疾病的主要发生发展过程。将“问”诊法灵活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并且与“闻”诊二者相配合,既听又问,问与听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了解审计事项发生的来龙去脉。审计中的“问”要有的放矢,问到点子上。可以采用印证式:对被审计单位人员谈话中发现疑问要进一步证实,使被审计人员的回答更加清晰明了。也可以采用引身式:把被审计人者得谈话内容向更高深层次引伸挖掘,以掌握更充分材料。还可以采用引导式。把被审计者的谈话内容引导到所需要的轨道上,切中主题,突出重点。问诊的主要内容建议包括如下:(1)是否有独立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是否有合法资质。(2)被审计部门是否严格执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3)单位设置的会计账簿是否规范和齐全。(4)申报的纳税类型和纳税种类是否符合相关政策。
4“切”诊法在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
黑箱理论中医学论文
摘要:黑箱理论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中,在中医学中尤其突出。探求黑箱理论在中医学的藏象学说、审证求因、病因理论、中医治疗、中药药性功效中的具体应用,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去认识中医学理论的科学性,更加牢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科学基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医学理论。
关键词:黑箱理论;中医学;理论研究
科学的发展与科学方法是密切相关的。纵观人类的科学发展史,任何一个伟大理论的形成都离不开正确的认识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比如物理学的实验、数学方法,生物学的分类、比较方法等。而我们祖国伟大的中医学理论正是在长时间的对人体疾病的治疗、观察及归纳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中医学注重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间的信息联系,重视和利用人体系统的反馈调节,这与现代黑箱理论有很多相似之处。“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重要观点之一,是贯穿于中国古代哲学最根本的核心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在中医学中也称之为“天人相应”,体现了“整体观念”中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2]。“天人合一”的思想奠定了中医学中应用黑箱理论的哲学基础。科学发展的早期,黑箱是物理学中的概念,W.R.艾什比在《控制论导论》中写道:“黑箱问题是在电机工程中出现的。给电机师一个密封箱,上面有些输入接头,可以随意通上多少电压、电击或任何别的干扰;此外有些输出接头,可以借此作他所能作的观察”。随着系统科学的应用,黑箱现在是作为科学方法论的概念,指的是内部构造和机制尚不清楚,只能通过外部功能和行为的观测和试验来认识其性质的物质系统[3]。黑箱理论所运用的黑箱方法就是通过考察黑箱的输入和输出信息的动态过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以推测、探求系统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一种现代科学方法。中医学在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元气论”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下,建立了有机整体论的医学模式,即通过在人体外对人体进行观察、试验而不用打开人体来进一步探知人体内部的构造和各种生命活动的机理。这本质上就是一种类似于黑箱理论的思路和方法。
1黑箱理论与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类经•藏象类》:“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脏器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4]。藏象学说在《黄帝内经》中已基本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运用了整体系统观和解剖学的方法,但以整体系统观为主。通过对人体生命现象的整体观察,分析人体对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外界刺激所做出的不同反应,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这是藏象学说形成的主要依据。正如《孟子•告子下》所述:“有诸内,必形诸外”,藏象学说的构建过程中已不自觉地运用了黑箱方法。如患者风寒外袭于肺而感冒咳嗽时,可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可推知生理情况下肺外与皮毛相合,同时开窍于鼻。又如在已知心主血脉的基础上,发现人体在失血过多的情况下会出现思维混乱、神志不清等病理状态,从而推理出“心主神志”之说,根据“血气者,人之神”(《素问•八正神明论》)的原理,用养心血的方法能治疗心悸、失眠、健忘等心神不宁之证,从而佐证了“心主神志”的理论。人们通过观察分析表现于人体外部的各种“象”而推知内部的各个“藏”的功能,这种“司外揣内”、“以象测藏”的方法与控制论中的黑箱方法有着相同的哲学依据,与黑箱理论不谋而合。中医藏象学说就是通过这种不打开人体黑箱的信息研究方法而形成的,其实质是中医关于人体生理和病理的理论,在认识论上具有整体恒动观的鲜明特色,在方法论上则具有信息论、系统论的显著特征[5]。
2黑箱理论与审证求因、病因理论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恒动观和辨证观,是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而“证”又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因此通过对人体各种“证”的表现来探求引起各种疾病的因素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在中医学理论中,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被认为是致病的主要外界环境因素。而在现代医学理论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外因。其实,他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个问题,因此他们是相互符合的。在古代,人们不能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去探究,古人只有通过对证的辨析来推测病因,即“审证求因”的黑箱方法。对于黑箱,我们只能了解它的输入和输出,而不能或不便直接剖析内部结构。如果把外界环境因素比作对人体的输入,把各种“证”变量比作输出,那么输入和输出之间是有某种确定性的关系的。“审证求因”就是为了寻找这种确定性关系,来探求病因。从控制方法来说,把立足点放在整体反应性上,比单纯地考虑实质性致病因素的方法更有利于调动机体对抗疾病的功能[3]。在“审证求因”的黑箱方法基础之上,人们通过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长时间地观察和实践,进行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创立了较为完善的病因理论。
中医课程情景教学设计论文
1将知识点串联成情景
1.1设计技巧
可通过回忆学生看中医的亲身经历,将四诊与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巧妙地融入其中,从而分析四诊与辨证的关系、辨证论治与理法方药的关系,使学生形成辨证论治的正确思维。课堂上,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看中医的经历,笔者结合之前已讲授理论知识对学生的介绍给予适当点评,对学生描述的看病过程存在的不足予以补充;然后播放一段患者看中医的视频,笔者以旁白的方式对“望闻问切”四诊、辨证(理)、论治(法)、处(方)、用(药)等各个环节进行说明;最后鼓励学生扮演患者,指定另外3~5名学生充当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采集,通过辨证提出治法,进而给出适宜的方剂。结束时笔者指出学生诊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重点讲解四诊,特别是问诊的技巧,并就如何把握辨证要点做进一步分析。
1.2效果
这样的情景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避免课堂过于沉闷,增强师生互动,更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问病荐药的基本步骤,明白了通过辨证提高荐药准确性的必要性,而且能将分属四诊、辨证、治则不同章节的内容,甚至将后期要学习的中药、方剂内容串联到一起,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初步建立起整体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思维。
2利用身边案例创造情景
学生形成正确的辨证论治思维后,掌握问病技巧成了准确荐药的另一关键点。笔者针对常见的感冒、头痛、咳嗽、不寐、抑郁等病症,采用随堂情景教学法,即上课前先通过课代表了解班级身体不适的学生,将其作为课堂案例,围绕其所患病症进行备课。上课时先用一半课时对该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做理论讲解,然后用剩下的课时选取3~5名学生对身体不适学生进行病情资料采集,要求学生选出最适宜的中成药(或处方),最后笔者再对学生的诊治过程进行点评。
检验流程中医学检验论文
1基层医疗机构医学检验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标本管理存在不合理性
标本管理是一项大工程,医院所有需要检验的患者的标本都汇集到检验科室,管理工作非常繁杂,如果稍微不慎,就很可能会出错。目前许多基层医院实验室的信息系统比较落后,标本管理还没有实现条码化管理,医生开具的检验申请单没有实现电子化,使得实验室在进行标本管理的时候就不能实行条码化管理或信息化管理,导致在标本管理中经常出现差错。
1.2检测结果确认繁杂
在临床诊断中,经常会出现在某一时间段内同一项目进行多次检验的情况,而检验结果呈现动态变化,甚至出现同一患者两次血型不同的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必须对检测结果进行确认,查看检验报告是否出现差错。在这个环节上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良好的流程,要查出是哪一个环节出错,会比较困难。检验报告出错很可能是临床医生送错了标本,也可能是检验员工作失误,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错,结果的确认检测就会变得很繁杂。
1.3漏检、错检现象时有发生
基层医院每天需要检验的患者非常多,以抽血体检为例,在体检中,抽血检验存在多种项目,而抽血都是在同一个地方进行,如果这些工作都进行人工操作的话,很容易出现漏检、错检的现象。如患者名字贴错标本,体检的项目弄错,患者多报、少检项目等。
全科护理中医院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的120例哮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为19至74岁,平均年龄为(42.3±2.8)岁;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21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7±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行专科护理,观察组行全科护理。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专科护理,观察组则行全科护理,具体措施为:①心理护理:临床上治疗哮喘的时间较长,患者出于担忧心理,会时常出现焦虑或者不安情绪,若这些不良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则会对临床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注重对患者的日常心理疏导,以排解他们生理上或者情感上的烦闷,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告知患者保持积极向上心理的重要性,使他们学会自主排解不良情绪;②病房护理:保持病房内的清洁,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有尘埃,花草也不宜摆放,同时还要避免使用羽毛枕头;③病情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发展,定时测量患者血压、脉搏状况,观测呼吸是否顺畅,神志是否清醒;④预防护理:这是避免哮喘再次发作的有效方法。患者一旦发作,应当立即就诊,而后再与患者及其家属分析此次发病原因,例如是否接触花粉、尘螨或者皮毛动物等;⑤健康教育:向患者说明哮喘病的发病机制、控制方法、预防手段以及使用药物等,使他们正确认识到哮喘病,并且形成与培养自主控制病情的意识与方法,尽量保证其生活质量;⑥保健护理:引导患者形成保健意识,这样能够增强抵抗力,从而优化气道状况,使防御病毒感染的能力提升。在病情好转期应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例如太极拳、慢跑等,既能增强体质,又能缓解不安情绪;同时,还要叮嘱患者保持作息规律,禁食能够引发过敏及辛辣、油腻食物,多补充维生素。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主要使用评分法,总分为100分:①非常满意:≥90分;②满意:70-89分;③一般:60-69分;④不满意:<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