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药专业市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非医药专业中药学论文
1针对不同非医药专业,教学侧重应有区别
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因专业而不同,即使相近专业培养侧重亦有别。因此,针对不同非医药专业,教学侧重应有区别。比如,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中的市场营销专业,主要是培养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医药知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鉴于此,教师在讲授中药学时,应将中药知识与药物市场营销的关联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程度上学好中药学知识可以提高药物的市场营销量,从而激发非医药专业学生对中药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如,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中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若适当侧重对中药传统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描绘,帮助学生理解中药知识存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进而可拉近中药学课程与学生的专业距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激发同学们学习中药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再如,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若适当侧重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中药发展的影响,并以生动的案例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广泛渗透并应用到中药多个领域,学好中药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便可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应用水平。
2授课用语应通俗易懂
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除了中药学(中医方药学•中药学)课程学时少之外,其他中医药相关课程开设时间亦不多甚或不开展,因此非医药专业学生的中医药知识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药学的学习难度。因此,针对非医药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主,用语做到口语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中药学知识,最终学好中药学。
3讲授药物数量不宜多,应突出重点
受学时所限,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教师讲授药物数量不宜多,应着重介绍最常用并有代表性的药物,突出重点。如在解表药,可侧重常用代表性药物麻黄、桂枝、柴胡和薄荷的讲解,而对于其他药物可以简要提一下甚或不讲。
作者:王君明 冯志毅 王辉 贾玉梅 崔瑛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呼吸疾病诊疗与新药研发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的革新
1中药学各专业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的目的
虽然中药学各专业学生就业出口不在临床一线,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又离不开临床,所以他们也需要丰富的临床用药知识,而药学各专业课程设置都没有中医临床课,因此《方剂学》在使得中药学各专业学生获得临床用药知识方面就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多数中医药院校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课时设置反而比中医专业少。因此,我们重点研究了如何适当调整中药学院的《方剂学》教学方法、内容及与之适应的教学大纲,使中药专业学生在掌握《方剂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兼顾与本专业特点有关的《方剂学》相关知识,又能拓展与就业有关的实用的知识面,在应用能力上有提升,即保证学生在《方剂学》有限的学时里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在保证学生毕业时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实力,又不缺少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充分发挥《方剂学》课程应有的作用。
2教学改革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们认为,中药学各专业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将《方剂学》核心知识与中药学院学生的特殊需求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方剂学》有限的课时内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较少的课时内完成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在保证核心知识、基本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适当兼顾专业需求。
3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使中药学院的学生通过《方剂学》有限的学时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为了既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适当兼顾就业市场对中药专业学生的特殊要求,又保证学生能系统掌握《方剂学》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核心知识,我们采用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了以下内容的研究。
3.1教学中必须保证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授课内容
中医药科研管理现状探究
一、从专利角度看我国中医药科研管理的现状
我国中医药源远流长,然而发展至今却仍欠缺现代化的科研管理模式与激励机制。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致使其与我国乃至国际的专利保护模式难以契合,同时整个中医药行业基于专利保护进行科研管理的意识还相对薄弱,进而造成了国内中医药市场流失与资源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
(一)科研成果保护力度不足
1.中医药与专利授权之“三性”难以契合。
对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授予必须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之“三性”。新颖性指该发明创造不属于现有技术,在申请日前未被公开发表使用过;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创造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产生积极效果。然而,中医药学的大部分药方都是历经岁月传承至今,很多制剂经过临床前反复实践也被公众所知,这样的特性使得中医药科研成果难以符合现行专利法中“新颖性”的标准。
2.中医药专利侵权现象严重且难以界定。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专利法》的实施时间不长,整个中医药行业的科研管理及专利保护意识还相对薄弱。目前我国市场上流通的一万多种中成药,同方异名、处方雷同而功能主治类似的情况高达10%左右,造成低水平重复和资源浪费的严重现象,专利侵权泛滥。相比于西医,中医药的药品搭配及组合方式灵活复杂,没有精确量化的数据,也难以通过化学结构或化学反应方程来表述。在我国当前申请专利的中医药科研成果里,中药复方占最大比例。中药复方一般是由很多种药材组成,不同剂量的各种药材经过不同熬制方法产生大量化学反应,进而实现疗效。然而,通过剂量或者部分药材的增减替换而具有类似药效的新产品,往往很难被认定为专利侵权,现行专利法中也没有对中医药侵权进行相对明确的标准界定,导致了专利权人的权益受到损害。这也诱使部分人为了利益以此作为投机取巧的方式,制造大量仿制药投入市场,乃至部分发达国家对我国中医药资源随意利用和抢注,大大削弱了我国中医药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致使我国生物药领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优秀中医药文化传统构建中药调剂技术
摘要:以中药调剂技术课程为例,针对当前的教学情况,结合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途径,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课程改革,传承优秀中医药文化传统,构建中药调剂技术新内涵。
关键词: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改革;中医药文化传统
中药调剂技术作为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并作为一项传统中药技能,是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药调剂员、中药营业员、中药购销员等中医药行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一直致力于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改革,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模式,以中药专业所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结合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途径,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紧密对接产业链,重新梳理、融合教学内容。通过中药调剂技术这一有形载体传承优秀中医药文化传统,构建中药调剂技术新内涵,传承、挖掘、创新中药调剂技能,达到“外化中医健康养生理念于行、内化中华文化价值于心”的效果。在整个课程改革中,我们通过访谈法、BAG、调查等方法,确定人才培养方向、中药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及岗位能力、课程标准、课程微观结构、教学资源,并通过3轮教学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课程改革效果良好,达到预期效果。现将课程改革开发技术路线汇总如下,见图1。
1深调研,摸实情,确定人才培养方向
中药专业对应的行业为医药行业。医药产业作为广州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迅速,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为摸清中药专业毕业生去向,对我校近3年毕业生去向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校毕业生主要集中在药店和医药公司从事药品调剂和药品购销工作[1],见图2~3。从而明确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具备中药生产、经营、管理和使用技能,毕业后能在中药商品批发部门、销售部门、医院、国医馆、养生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中药饮片生产、中药品质控制、中药购销、中药仓储、中药调剂及药学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
2精分析,构框架,确定专业核心课程
在明确中药专业培养方向的前提下,通过深入山东、河南、四川、重庆等中药产销大省、广东省广州地区著名中药企业调研中药专业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标准。邀请来自不同类型企业(连锁药店、单体药店、医药公司、医院、智慧药房)、不同工作岗位(采购、验收、收银、调剂、煎药、仓储)、不同职务(经理、店长、主管、店员)、工龄在5~15年的企业人员与课程开发专家召开座谈会,通过企业与会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回顾与岗位能力分析,与课程开发专家共同梳理出中药专业职业岗位所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包括学生应具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材的采收、加工、鉴别、购销、用药指导的专业能力以及药品质量管理规范意识、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因此我们确定市场营销技术(含推销实务)、药店零售与服务技术、GSP实务、中医基础知识、大宗药材购销、全国道地药材产销、广府中药传承、中药调剂技术等作为中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中药调剂技术作为面向医药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中药调剂岗位设置的一门核心课程,课程目标定位为通过系统学习,掌握中药调剂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熟练从事中药调剂技术的职业能力[2]。
中药房调剂人员能力培养的医学论文
1中药房药剂师能力现状
1.1中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目前,我院中药房中药剂人员专业知识技能普遍偏低,现有中药专业毕业生两名,却从事着西药调剂工作。而从事中药调剂工作的全是非中药专业的,虽然有些人因多年工作取得中药师资格,但几乎没有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与工作密切相关联的中药专业基础知识[1]。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仅能达到调剂配伍的目的,在审方核对和解决患者对中药使用中的问题时往往无法满足患者需求。而对中药的研究,用药咨询,质量鉴定,临床药学等重要工作,只能望尘莫及。
1.2中药饮片鉴定水平下降
随着中药材市场的发展,传统的散装饮片被固定规格的小包装饮片代替,饮片的直观性下降。加上工作态度问题,不像以往那样能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传统经验鉴别饮片真伪[2]。有一技之长的老药工又陆续退休,有着悠久历史的学徒传统也丢之贻尽,采购进来的中药材,质检员如果水平有限或者不严格把关,只是依靠外包装上的名称剂量验收并填写记录,调剂人员在调剂工作时只是照方抓药,长此以往,调剂人员的饮片鉴定能力逐步下降,甚至出现不会辨别饮片真伪,质量好坏的情况,这样在工作中根本发现不了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
1.3继续教育不完善
医院每年都有一定名额的医生到省内外进修培训,增强业务知识,而中药调剂人员一不培训,二无进修机会,知识得不到更新,业务水平不可能提高[3]。医院虽然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开展继续教育,却只是形式化,脱离实际工作。每年交钱答卷了事。实际上只是为了晋升职称或考试获得学分,对工作实质没有任何帮助。
方剂学教学改革下中药学论文
1资料的收集与统计
调查对象:中药专业在校生(2012、2013级中药专业、中药分析、制药工程和生物制药等专业学生);中药专业毕业生(中药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毕业的业内工作者,零售药店38%、医院药房35%、药品生产和管理部门5%、非医药领域22%);用人单位主管(华北地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以及地级市工作者)。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围绕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针对调查对象分别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即《中药学专业在校生对方剂学教学改革建议》《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对方剂学教学改革建议》和《用人单位对中药学专业学生能力评估和培养建议》。资料的收集: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100%按要求填答的问卷为有效问卷,共286份,具体如下。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在校生发放调查问卷120份(该部分学生方剂学课程基本沿用中医专业方剂学教材及相应教学文件,但课时减少),收回有效问卷112份;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4份;向用人单位主管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资料统计方法: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后,将数据输入Excel表进行数据统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
2.1在校生问卷和结果分析
在校生是方剂学教学的对象,他们的观点和建议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方剂学教学需求和教改方向。本次共获得112份中药学专业在校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期待的职业。
在校生期待的职位主要为医院药房(占49%)、药品管理部门(22%),而类似零售药店(12%)、新药研发(5%)、药品生产(5%)等职位的期待度不如医院药房和药品管理部门高。
中药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目前众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与时俱进和优化过程中,专业课程大都面临课时压缩的现状,中药商品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药商品学的教学模式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运用现代化技术,结合中药商品学课程特点,基于目前中药商品流通现状,不断优化设计教学内容,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推动学科发展,培养出高素质中药学人才。
关键词:中药商品学;专题式教学;课程改革
中药质量安全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为了打破“饮片基本都是劣质产品”的谣言,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严格监管中药材和中成药质量,并对饮片市场加强监管,例如:不合格的中药饮片要求召回,有的企业被收回GMP证书,有的甚至被曝光立案调查。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给饮片企业敲响警钟,督促中药企业改良饮片生产模式,树立良好的管理理念,生产高质量的饮片产品。2018年国家药监局《中药饮片质量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大力主抓中药饮片质量。医药行业要求高质量的药材和产品供应市场。中药商品学是以中药商品质量、规格等级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来研究其商品特征和使用价值的应用学科,主要阐述在流通领域中中药的来源、产地、商品规格和质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与保证中药商品质量有关的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鉴别技术问题等。
1中药商品学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药商品学课程涉及药学、临床医学和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知识,具备商业类学科和中药类学科的特点。综合当前中药商品学课程教学,对于可持续发展观教学模式的研究,其深度和广度都停留在探索阶段,亟待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全国各中医院校专业课程都较大幅度削减学时,如何在教学中寻找优势,走出可行的特色化教改之路,对于专业课中药商品学来讲,难度尤大,目前也没有简便易行的成功案例可以直接借鉴(因为全国中医院校专业课学时数均大于48学时,而我校只有16学时),在课时量极少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保证课程教学质量需要教师积极研究探索。结合中药商品市场实际情况,有效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2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及实践
中药商品学课程各论中内容主要围绕中药的具体规格和等级,突出以“质”论“价”,重点体现中药的商品性。从事药材饮片采购与销售工作尤其需要这方面的知识,也是中医药院校培养医药营销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本课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的来源、产地、采收和加工、商品特征、化学成分、质量要求、鉴别及贮藏养护等多个方面。由于各论中部分内容(如中药的性状特征、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真伪鉴别)与中药鉴定学课程内容重复较多,因此在教学中选择不讲或者概述。为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在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运用
摘要: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较多,学生在接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经过多年来对该门课程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与改革,在教学中尝试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习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学方法;中药鉴定技术;中职学生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开发中药资源的综合性应用课程,为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中职学生基础较差,主动学习的能力不强,课堂上也难以集中精力,再加上中药鉴定课程内容庞杂,知识量多,许多中药材的特征很相似,难以区别,学生因学习难度较大,兴趣也随之减弱,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1]。笔者经过多年来对该门课程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与改革,在教学中尝试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供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
1案例教学法
1.1运用广药集团子公司广西盈康药业涉嫌维C银翘片造假案例,讲授中药来源内容
按照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及其特定的部位的中药为正品。而据2013年各大媒体曝光,广药集团子公司广西盈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维C银翘片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用山银花的枝梗替代了山银花花冠[2]。而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山银花的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多种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而新闻报道中该涉事药企用山银花的枝梗替代山银花的花,为使用非药用部位入药的情况。通过该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山银花来源的认识,还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中药有特定的药用部位的概念。
1.2运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河南等5个中药材市场检查案例,讲授中药加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