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学语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学语文

中学语文阅读技巧研究

摘要

阅读是中学语文考试中的重点,阅读题在语文试卷中占有极大的分值比例。同时,阅读也是学生陶冶情操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中学语文的阅读技巧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

中学语文;阅读技巧;阅读理解

一、引言

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背景下,阅读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体现,促使教师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断优化学生的阅读技巧与能力。目前,已经有不少一线教师开始探究中学语文阅读的技巧,并且已经得到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并不全面与具体,还没有被有效的总结,无法达到应有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技巧,以求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二、分清阅读的主题与方向

阅读全文

中学语文语言特点分析

【摘要】

自古以来,教师的职责被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的一系列教学行为为学生们传达知识,同时帮助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其中最重要的教学行为当属教学语言,即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们传授知识时所使用的语言,教师教学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1]。对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语言是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步骤,是语文教师教学活动的的关键媒介,也是提高学生沟通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学语言功能与特点、教学语言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优化中学语文教师语言的措施等方面研究,其中着重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为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语言;语言特点

一、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功能和特点

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功能主要有:首先是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功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包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文化,优质的教学语言能够对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教学语言,能够将复杂的语文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融合,使得学生能够将陌生的知识转化成自我的认知。其次是沟通交流功能,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课前的教学语言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最后就是榜样示范功能,教师教学语言的示范作用是提升学生言语能力的重要方式,很多时候学生会将教师作为行为的模仿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等都会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发挥了语文教学语言的师范功能[2]。从形式上看,中学语文教学语言主要包括了口头声音语言、身体形态语言和黑板展示语言等三种形式。作为口头声音语言,主要作用就是传播知识,也是语文教学中作为重要的教学语言,让语文知识变得更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感染性的特点。身体形态语言主要表现为教师的面部表情和行为动作等,例如不同的眼神就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来使用不同的体态语言。而黑板展示语言主要是黑板上的文字图表等,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教学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明确教学的重难点[2]。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中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阅读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打好基础、获取更多的信息。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背景下,阅读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体现,也促使教师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断优化学生的阅读技巧与能力。基于此,本文意在通过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技巧,以求能够为各位同仁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一、努力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学生接受教育,不能只限于学习书本内容,而是要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去搭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去感知、感悟知识,最终将学习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要在课内阅读后引导学生去想象和思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当一个学生拥有了正确的阅读习惯,才能自主阅读,正确进行思考和发散,逐渐培养起创新思维。同时,阅读教学不应该受到场地、时间的限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户外教学、合作教学等方式。比如,在学习《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引导学生去发现春天来临时校园内的变化,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进一步感受文字的美,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引导学生分清阅读的主题与方向

中学语文的阅读对象包括小说、散文、诗歌,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阅读,这些文章的阅读难度并不高,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形式和情感都较为明显。这种特性决定了学生可以在深度阅读前确定文章的主题,能够通过浏览快速总结文章的情感和方向。因此,学生可以在中学语文阅读中提前分清阅读的主题与方向,为深度阅读奠定坚实基础。以《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阅读为例。首先,学生可以从题目了解到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文章必定是围绕荷塘的月色展开的。其次,学生可以通过快速浏览总结这篇文章是寄情于景的。在快速浏览中,学生可以察觉作者描写景物的变化,以此判断出作者心境和情感的转折,这些线索有助于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和情感方向。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带着一定的目的性进行深度阅读,而不是走马观花的浏览。把握了文章的方向与主题,学生就会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文章中景物的变化,去总结和把握文章情感的变化,这就使得学生的阅读变得更具有针对性,达到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

三、梳理阅读的顺序提高效率

学生应该在阅读中注意梳理阅读的顺序,根据文章的体裁制定更加有效的阅读方法。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中学语文阅读中最为常见的体裁,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不同的阅读顺序,确立不同的阅读目标,能够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以记叙文为例,学生在判断文章属于该种文体后就应该产生如下意识:确定文章的主要人物、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事件的起因发展以及经过和结果。带着这样的意识,学生才可以在阅读中有意识地进行归纳,逐步梳理出文章记叙的主线,更好地把握文章中心。

阅读全文

中学语文考试命题研究

摘要:命制指向核心素养的中学语文考试命题是使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得以真正落地的关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素养为本的语文学业质量测评的实质和语文考试命题核心素养缺失的现状,提出当前核心素养取向的语文考试命题的应有表现:精选命题素材,关注情境意义;命题整体设计,考查综合能力;创新考试命题,注重思维品质。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考试命题

随着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全球课程改革的潮流,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开展的学业质量测评项目也越来越多。就语文学科而言,虽然指向核心素养的测评会更关注多方面的、具有创新性的新形式的测评,但就目前而言,传统考试命题作为中学教育阶段教师最直接、最常用的测评形式,这种笔试测验形式只关注学生表层记忆,突显的是考试的选拔功能,命题上强调孤立的学科知识点,忽视内在情景和意义,造成学科间的割裂,束缚学生思维,忽视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和培育。因此,如何设置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考试命题,就成为我国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者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近年来,关注核心素养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潮流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出台,引发持续关注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正式出炉。在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之前,首先要追本溯源至何为“核心素养”。素养是指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能成功地满足情境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它是在个体与情境的有效互动中生成的;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1]。核心素养从素养发展而来,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2]。有学者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必要、最关键的基础性素养,是超越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表现。”[3]“这种共同的关键素养是最低的共同要求,是个体不可或缺的关键、必要的素养,即核心素养”[4]。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为导向的时代,世界各国教育都开始关注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全球化浪潮下每个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核心素养是一种最关键、最重要、最基础的能力和品格。语文作为一种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综合体现。新课标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5]。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测评

“学业质量评价是对学生在学校课程上所取得学业成就的测量和评价,核心价值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6]。在关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下,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质量测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综合质量的重要举措。在素养本位的教育理念下,语文学科的学业质量测评应该体现出育人价值和质量要求。在中考、高考的升学压力下,考试一直在教育教学中起着分数指挥棒的作用。长久以来,通过考试这种形式直接对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教学反馈,从而改进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是开展学业质量测评的主要手段。命题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评价环节能否充分发挥评价对于教学的反馈调节和改善功能,学科考试命题的内容、特色、难度共同组成教师课堂教学以及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风向标[7]。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考试也要从命题上体现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全方位的考查,通过考试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成果检验和反馈,发挥考试评价对教育教学的育人导向作用,以此促进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阅读全文

中学语文五项技能研究

摘要:

提升语文教学成效,应当重视学生能力培养,重点应当抓住五个方面:一是提升学生课前预习技能,夯实语文课堂学习基础;二是提升学生借鉴吸收技能,做到吸收精华为己所用;三是提升学生合作学习技能,发挥集体智慧突破作用;四是提升学生总结提炼技能,及时梳理成功学习经验;五是提升学生科学记忆技能,实现事半功倍学习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能力培养;预习技能;合作学习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改变过去教师单向灌输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重视学生课前预习、借鉴吸收、合作学习、总结提炼和科学记忆等方面技能的指导,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开展学习。

一、提升学生课前预习技能,夯实语文课堂学习基础

初中生在预习方面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有些学生预习方面执行得较好,但是更多的学生在预习方面缺乏足够的自觉性和有效性,预习能力相对不足,这对课堂学习的有效开展产生了制约。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从三个途径入手,提高学生预习方面的技能和技巧。一是养成预习良好习惯。没有充分的预习就无法开展高效学习,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向学生灌输这样的理念,让学生坚持预习,并将预习作为语文学习的必要环节和基础组成部分。在教师的要求下,每一位学生都会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在预习活动中尝试自主学习、提前学习。二是学会拟定预习提纲。预习活动是一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学习活动,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漫无目的的过程。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预习目标的指引下,拟定预习提纲,每一课的教学之前都要出示有关学习方面的目标要求,包括预习的要求。这样的要求是原则性的、概括性的,学生要学会将这样的要求具体细化为可操作性的学习提纲。如文学常识背景方面应当掌握哪些内容,生字词方面应当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对课文的内容熟悉及其分析方面应当做到怎样等等。每一位学生在预习提纲拟定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预习提纲的拟定就会变得轻车熟路,能够针对教师提出的预习要求进行提纲的拟定,为预习活动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合理运用预习成果。在预习活动中,学生能够熟悉文学常识,基本解决生字、生词,对课文内容也会比较熟悉,并且尝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以及写作技巧和手法等。预习能够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预习时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解决一些问题,还会将预习中遇到的难点提炼出来,在课堂上小组合作环节进行质疑,依靠集体的力量去突破学习难点。这不但汇聚了集体的智慧,而且提高了学生预习的成效,促进了教学互动的有效开展。

阅读全文

中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探讨

阅读与写作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也是考查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部分。这部分教学也是考查教师水平的主要章节,是教学的难点,若能将阅读和写作教学处理好,则对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情况,将阅读与写作联合教学,同时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

无论是人与人的交流还是写作或是演讲,就是要把学生脑袋里原有的语文信息组织成想要表达的语言,并且,学生是不是可以听懂别人说的话,可不可以领会演讲的内容,这些都与学生大脑中的信息储存量的大小有关,这就是语文能力,有的学生在别人说了几句话就可以知道别人想要表达的内容,听朗诵的时候很快就可以抓住朗诵的要点,说明这些学生的语文能力较强;有的学生领悟能力较差,听不懂别人说话,听演讲也抓不住重点,说明这些学生的语文能力较差。

二、阅读与写作联合教学的必要性

阅读与写作一直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要想阅读和写作水平稳步提升,需要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阅读基本量大的学生,写起文章来,就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而且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强;阅读能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如何通过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反过来,写作可以促进学生了解自己阅读欠缺的部分,可以有针对性地拓宽阅读面。因此,阅读与写作的联合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三、培养阅读写作兴趣

从古至今,无论是古代考取功名还是现在形式多样的题目都离不开写作这一试题,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它是学生内心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真实想法的抒发,它是展示学生内心认知高度的有效途径,是外界与内心沟通的渠道。可是写作难几乎成为广大初中学生的心声,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情绪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消除这种情绪不是教师三言两句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写作兴趣。

阅读全文

中学语文多元解读

[摘要]

多元解读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焦点,在于其赋予了文学解读更自由宽泛的理解维度。读者不再局限于文字本身,而是可以透过作品的写作时代、历史背景和更加丰富人性的感情因素,对作品做出更有个性的阐释。主要对中学语文阅读材料进行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如何合理地进行多元解读。

[关键词]

阅读教学;多元解读;问题;能力培养

随着多元解读的广泛运用,其中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教师对于多元解读的态度应该是,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运用,在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同时,也要谨慎避免对文章进行过分解读。

一、多元解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绝对化的多元解读

阅读全文

高职语文与中学语文问题分析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的衔接问题

虽然高职招生生源相对比较复杂,可分为普通高考生源、对口单招生源和自主招生生源三个部分,但是总体而言其中的大部分人员接受过中学教育,只是学习程度的差异,因此高职语文与中学语文衔接的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语文是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开设的课程,中小学的语文以教授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训练语文的基本能力为主要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虽然大学语文课程、中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主体不同,但课程性质始终不变,仍然是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课程。高职教育在教学目标上不完全等同于在此之前的语文教学,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不同职业的专业技术型人才,需要注重各个职业的需求,因此还强调应用性。应用性的需求,也存在职业之间的差异,各个职业在工作中口语表达和写作要求的各有所异,不同专业学生对于语文学科需求内容的不同也是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开设了不同的专业,比如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商贸英语、市场营销、汽车、水电水利、农林、旅游等,每个专业具有各自独特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高职语文应该适当结合不同专业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这样才能对于各个专业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起到切实的作用。因此,高职语文课程总的目标定位为通过文学欣赏和语言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对于各个高职院校、各个专业而言,在总体的课程目标之下,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别定义大学语文的具体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

课程内容的衔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体系和范文,一是开课形式。我们选择其中的几本教材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高职版)》教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提示、课文、思考与练习、相关链接、评点以及附录。教材选择了中国古代、现当代的诗歌、散文作为范文选讲,每一篇课文前,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作简要介绍,便于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与练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视角,可以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相关链接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接触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评点则是通过点到为止的文字对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全面理解,可以供师生共同研讨。孙昕光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第3版)》分为五个单元:诗歌、散文、小说、影视戏剧文学、写作。前四个单元精选古今中外的各种名篇供老师讲解和学生阅读,总结了不同的文学体裁各自的特点和欣赏,能够让学生从总体上对于不同体裁特点予以理解。写作单元则从写作的性质、特点、意义、作用、过程和步骤上阐释写作的基本知识,介绍了写作的常用文体,散文、公文、申论、论文,有利于学生既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理论也能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黄高才编著的《新编大学语文》则采用“主题+文选”的模式进行编排,按照接受灵魂的洗礼、植根思想的沃土、展开想象的翅膀和感受语言的魅力四个单元进行组织,每个主题的后面融入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同时,能够在文体理论学习和写作上有所提高。周庆元主编的《大学语文》也是采用主题+文选的模式进行编排。刘金同等主编的《高职语文(上下册)》把中外的名篇以主题的形式划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后面加入了写作训练、知识拓展和口语交际等内容,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作品、培养人文素养同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对以上几本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教材编写体例主要有两种:“选文+写作+口语”和“主题+选文”。这种体例的编排明显可以找到中学语文教材的影子,具有一定延续性,中学的语文教材也是以一个相关的主题选取名篇,从而让学生能够对于某一主题有着全面细致的了解,同时融入一些写作和口语交际内容。它们的区别就在于中学的选文相对比较简单,篇幅较短,数目较少,高职教材中的选文篇目更多,涉及范围更广,正是高职语文建立在中学语文的基础上,并有深化的表现。除了体例对于中学语文的延续性,范文的选择上也值得商榷。范文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职业需求,并非所有优秀的作品都适合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阅读,也不是任何语言表达都能被各种语文水平的人理解,因此范文的选编需针对高职学生身心特点、认知需求进行编排。中学语文侧重于文章,大学语文则侧重于文学,因此高职语文的选文上应该避免与中学语文过多重复,从前面列举的高职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一些问题,如孙昕光编著的《蜀道难》、《声声慢》两篇与中学重复,周庆元本有《沁园春•雪》、《出师表》、《归园田居》、《小石潭记》等篇目是中学教材中出现的篇目,刘金同本《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鱼我所欲也》、《琵琶行》、《再别康桥》、《雨巷》等是中学教材中选用的篇目,黄高才本中也选用了《雨巷》、《再别康桥》、《海燕》等中学教材的选用篇目,篇目的重复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比如中学语文教材的多次修订、编者对于中学教材的熟悉程度等,不能责全求备,但我们可以进行改进,虽然既要有中学语文教材选文的延续性,但又不能过多重复已有教材的内容,这样学生学习时才会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内容的选择上还可以适当考虑各个专业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篇目的选择,比如,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中西方相关的书论、画论的理论,选择诗中有画的诗文。园林、建筑方面的学生,可以选择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中西传统的建筑美学理论。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历史和地理等相关知识的文章。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关于声音美学的文章,用来表现音乐的诗词等内容。同样的范文,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比如白居易《琵琶行》的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主要体会琵琶声音的聆听和感悟,了解《霓裳》、《六幺》等古曲,美术专业则能够理解离别之景的构思和想象,服装专业的学生,能够体会古人青衫等服饰的文化背景,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感受有着诗文意境的景点带来的不一样的美感,经典文本中,不同的人可以找到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此外,内容上还要适当融入最新的一些语言文字的内容,比如网络文学、网络语言,这些具有时代气息的选择,能够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开课形式上,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应该由一系列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共同组成,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必修课。必修课程可以通过范文的解读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通过言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提高朗诵、口语、演讲和交际等方面的训练力度,通过实实在在的应用文写作训练让学生接触各种应用文体,并了解具体的应用文格式和写作特点。选修课则可以在必修课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和提高,让学生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多个方向深入语文的学习,比如提供新闻写作、教师书法、当代小说研究、影视欣赏等多门语文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的衔接问题

高职学生入学时,整体而言高考分数不是太高,毕竟还是接受了系统的中学教育,其他学生入学时,也或多或少受过一定程度的中学教育,因此,如果高职语文教师还是完全沿用中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很难让学生理解高职语文和中学语文教学的差异,所以,高职语文的教学方法上不能再完全照搬中学语文,而是应该既有传承也有突破。中学阶段,学生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进入高职院校之后,自学日益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一方面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相较中学而言,更多,另一方面,老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展开教学,不可能对教材面面俱到,而是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方法和渠道。从学生角度而言,高职教育属于成人教育,学生具有独立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再迷信教材、迷信权威,不轻信教材,喜欢尝试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逐渐明白学习的目的、价值和意义。各种因素决定了高职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不能一味以老师的讲授为主,而是需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语文教学抛砖引玉,使得学生主动去阅读,主动去学习,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不断提高阅读、欣赏水平,锻炼阅读与写作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和建议,让他们能够学会结合自身专业去寻找与自己将来职业规划有着直接关联的语文知识或者口语能力或者写作技巧,学生才会把语文学习与自身的利益相联系,保持一种相对持久的热情,语文的学习既有理论的提升又能具有实际的运用价值。《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对于中学语文的评价建议是,“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但因为中考和高考的限制,没有能够完全实施这一评价机制,现有中学语文评价模式还是以考试为主,同样,高职语文的考试评价制度对于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存在一定问题。很多高职院校还是以中学语文的考试模式作为参考,把试题库作为考试的重点,认为客观化的命题可以相对客观、标准地考核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但是语文是人文学科,不同于理工类专业,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否则只会抹杀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客观上也导致了语文的教学陷入了一种困境。所以,评价的目的上,高职语文与中学语文课程需要相互连贯,依然还是考查学生成为职业者应具备的语文素养、人文修养。评价内容和方式上,高职语文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没有了中考和高考的限制,一切相关的内容都可以成为考核的内容。课堂讨论、平时作业是评价内容之一,获取资格证书———秘书资格证、汉语水平等级证等是评价内容之一,演讲、辩论等比赛也是评价内容之一,发表文学作品、论文,开办个人展览是评价内容之一,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评价内容之一,总之,一切的评价都应该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目的,这样高职语文的教学就与学生个人兴趣爱好、职业规划联系在一起,这样才是使高职语文教学摆脱困境更为合适的评价机制。

四、结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