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艺术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学艺术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学艺术教育

农村中学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核心素养与艺术教育的关系,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中学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即农村大环境下缺乏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农村中学教育管理者缺乏必要的艺术教育理念;农村中学缺乏专业的艺术教育师资;农村中学教育中艺术学科被“边缘化”;农村中学艺术教育应试目的性过强。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中学;艺术教育

2016年11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公布不久后,来自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安徽、河南、江西、陕西、云南等多个省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校校长及一线教师500余人参加了在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召开的主题为“核心素养下的艺术教育创新研讨会”。并在会议上发起成立了“中小学艺术教育创新发展共同体”,为以后中小学艺术教育更好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为何在核心素养大热的背景之下,我们的教育会如此的重视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核心素养与艺术教育何有联系?在这种大背景下,农村中学存在着哪些困境?这些都是笔者在本文中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而在人文底蕴这一基本的要点之下,特别强调学生的审美情趣。学校希望培养学生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能力。在新时代之下,我们对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对于广大的农村学生而言,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之下,他们的艺术素养主要是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形成的。很显然,艺术教育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途径。在《教育大辞典》中,这样界定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指以文学、音乐、美术等为艺术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①艺术知识,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②艺术欣赏,包括对艺术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感受和鉴赏能力;③艺术创作,包括创作艺术作品的构思和表达能力[1]。艺术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艺术教育主要是指在学校这样的专门场所中,以培养专业艺术人才为目的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教育。如音乐学院培养作曲家、歌唱家,美术学院培养画家都属于狭义的艺术教育。广义的艺术教育即美育,强调的是艺术基本原理的普及,主要是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来提高人的审美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或多或少地都与艺术发生着联系,阅读文学作品、欣赏音乐、绘画、电影等都对人有美育作用,因此都可以称之为艺术教育[2]。在界明艺术教育的概念之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教育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首先,艺术教育和核心素养培养,这两者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其次,艺术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艺术教育侧重美育,旨在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经过良好的艺术教育之后,学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完善自己的品格、丰富自己的情感,从而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这与核心素养的理念是契合的。

二、农村中学艺术教育的困境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农村教育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正因如此,很多学者对于我国农村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很关注。近几年来,农村教育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跟城市相比,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仍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在核心素养观念之下,农村中学在艺术教育这方面还存在着以下困境。

阅读全文

青少年艺术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意义探究

摘要:

艺术教育是培养青少年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有着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青少年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令人担忧。弱化人文素养的教育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更会影响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关键词:

知识人文素养重视艺术教育

一、概述

通常所理解的知识主要指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知识是外在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认知。只有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体系,渗透到人的健康发展,才能称之为素养。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人只拥有知识,却不具有人文素养。如今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人的心理状态、审美境界、意志程度、人生态度与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不相匹配,束缚和制约着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在中学校园里,因为课业繁重,过多的考试和作业挤占了学生的业余时间,一些学生把很多时间投入文化课的学习,忽视了自身人文艺术知识的积累;陶醉于流行歌曲而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名曲不屑一顾;沉迷于肥皂剧的无聊剧情,却对身边的美术展览视而不见。浮躁心理造成他们忽视了学习人文学科的课程,但人文素质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在这个层面上讲,学校、家长、教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的指挥棒使中小学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美育长期受到冷落,以至于各项评比都与成绩挂钩,“成绩不行说什么都没用”,往往一些学习成绩不佳、出路成问题的学生才报考艺术专业。中学阶段的这种教育状况,造成了一些学生人格塑造的缺陷。部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了一种畸形成长,他们好坏不分、真假不辨、美丑不识,一旦进入大学,这些缺陷就暴露出来,出现了诸多问题。

二、艺术教育与人文素养

阅读全文

艺术教育状况及发展思路

作者:洛桑曲尼 单位: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拉萨市第一小学、拉萨市实验小学、海城小学、江苏中学、拉萨市第一中学、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共六所学校的艺术教育状况,包括课时量、教学设施及场地建设、教学内容、师资力量等具体调查项目。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抽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抽样调查与访谈之前查阅了《西藏自治区教育志》、《西藏自治区教育年鉴》等文献,以及学校管理文件等,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了解了拉萨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开展的历史情况及各学校的管理措施和取得的成绩,为接下来研究中确定调查对象,限定调查范围与层次,确定调查周期,制定调查计划等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在本次抽样调查中,602份调查问卷被发放到6所学校,回收有效问卷552份。6所学校的18名对象被专题采访,其中包括校领导、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全部调查材料通过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两种方式整理出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阅读全文

大学英语教育艺术探究

摘要:教育是具有一定艺术性的,这种艺术性的体现可以推进教育教学高度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增强教育对人的影响力,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都存在着差异,相应的教学的艺术也会有所不同。就英语教学艺术而言,其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要符合英语教学的各项原则,保障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在教学艺术度方面进行把握,让英语教学艺术可以保持在最佳状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英语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艺术;度;把握

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富余张力的,所谓的英语教学艺术主要是指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课堂驾驭能力,看其是否可以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能否让学生更乐于进行英语的学习。并且,既然与艺术相关那么英语教学艺术自然会涉及到一些表演行性、创造性的元素,只有将这些元素进行合理的整合,有效的应用,才能对英语教学艺术给予保障,促进我国英语教学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英语教学艺术应用过程中坚持的原则

(一)增强创新元素,提升创造水平

现代英语教学在进行的过程中,受到的局限较小,英语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灵活的对课程进行安排,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保持新鲜感,进而在注意力方面有所提升,更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改善。在实际的工作中,英语教师对教学大纲都十分关注,并以大纲为基础进行教育教学的规划。而为了让英语教学的水平得以改善,英语教师会在规划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创新性的元素,创造一些与众不同的英语教学方法。而这些就是英语教学艺术得以应用的基础。英语教师只有坚持创新原则,不断在教育教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有益的创造,才能让英语教学艺术时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例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等都是对英语教学的创新与发展,这让英语教学艺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更加的饱满,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对英语进行掌握。通过对英语教学的创新,学生在很多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改变,其中包括思维更加敏捷、看问题更加全面、学习更加主动等等。众所周知,创新本身就是对传统事物的颠覆,而旧事物的终结往往代表着陈旧落后的消失,其会使得我国的英语教学离教育改革的目标更近一步。英语教师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其会对多种元素进行应用,为英语教学艺术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二)加入表演成分,优化语言表达

阅读全文

中学综合艺术教育课程思考

【摘要】艺术门类教学是近些年来的新兴产物,教学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起初这一学科仅仅是作为对学生能力的拓展而出现的,但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中学阶段的艺术课程越来越为教师们所注意。实际教学中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众多,因此教师们有必要针对现阶段的中学艺术教学提出自己的思考策略。本文就现阶段的中学艺术教学做出分析,并尝试探究教学中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教育;艺术教学;舞蹈教学

引言

在中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中,教师可以突破的方向有很多,但是如何选择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办法则更重要。音乐教学为核心的艺术教育是现阶段教师们最为推崇的。音乐这一门类相比其他的艺术类有着简单易操作、教学难度低等优点,但是仅从音乐这一个角度来说是不够的,为了辅助教学,适当加入其他艺术形式也是必要的,本文主要就以舞蹈和音乐这两方面的结合作为例子来展开思考。

一、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融合程度过浅

综合艺术课程设计的初衷便是力求各个艺术门类的高效融合,将艺术的多样性体现出来;但是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做到综合教学这一基本点,粗暴地将舞蹈和音乐杂糅起来。在教学中具体表现为歌曲鉴赏后直接转向舞蹈鉴赏,中间不加入任何的过渡过程;或是将这些教学过程看作是任务,急功近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的学习感受。在这些错误理念指导下的综合艺术教学根本无法做到多个艺术门类之间的有效教学,还有可能顾此失彼,最后导致学生什么都没学好。每一种艺术门类之间都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下联系,教师粗暴地忽略这些联系是对综合教学的错误理解。对于音乐和舞蹈而言,它们两者之间的联系由来已久,倘若教师无法掌握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那么教学效果不可能会有提高的可能。

阅读全文

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研讨

一、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

1.课程设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在课程安排中,突出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的地位,留给艺术课的课时少之又少。在课时安排中,教师一旦发现主要科目的教学进度没有跟上,便利用艺术课的课时上基础课,将艺术课打入“冷宫”。艺术课的课程设置仅仅停留在唱歌、画画的层面上,一堂原本趣味十足的课,最后变成了小学生闷头画画或做其他课程作业的课。一学期下来,学生仅仅学会了唱几首歌,画几张简单的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如此教育下,学生仅吃到了鱼,却没有学到捕鱼的方法。

2.师资队伍配备农村小学的艺术教师通常文化水平不高,一些老教师甚至仅有中学文化水平,他们没有理解艺术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深刻意义,只是按部就班地上课,完成教学任务,写写教案应付上级检查。而一些毕业于艺术专业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来,这就导致艺术教师队伍专业性不足。即使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一些艺术教师依然不愿意到农村小学教书。这是因为艺术类院校学费高昂,而农村小学给艺术教师的薪资待遇和对其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如对其他任课教师,艺术教师收益与投资不成正比。虽然他们受到学生的喜爱,但现实的压力导致的心理落差难以消除,所以他们对于艺术教育和学生的热忱会慢慢退去。当然,这与学校的漠视是分不开的。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的艺术教师配备情况为:0~2人的占86%,3~5人的占10%,6~10人的占1%,未选择的占3%。这表明,艺术教师队伍严重缺编,艺术教育师资匮乏,教学水平低下。

3.艺术教育资源由于科技的进步和政府对公办学校的大力支持,一些先进的农村小学已经完全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但也有一些小学“厚此薄彼”,使得艺术教学至今没有登上多媒体课堂的舞台。艺术是一门需要创新思维的学科,死板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得到学生的青睐,不足以跟上艺术教育本身应该具有的发展节奏,而多媒体设备通过影像、图形很好地展示了艺术的魅力与发展。目前,一些农村小学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尤其是音乐教学设备。如,由于美术教学需要的画架、画夹、颜料、纸、笔等美术教学用品价格低廉,学校的资金支持尚能到位,但音乐教学设备单一,个别学校仅有电子琴,其他乐器如笛子、古筝等被使用的机会少,课堂上如需使用,放CD或者磁带就可以了,不需要教师亲自演奏。艺术教育资源的匮乏还体现在当地的环境方面,许多小学认为当地没什么艺术美,因而更不会谈及利用。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什么是艺术,不只是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不只是大草原的“风吹草低见牛羊”,艺术存在于四面八方。一些农村小学对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缺乏足够的认知和利用,导致学生的艺术意识不强。

4.家长观念一些农村家长观念传统,虽然孩子的艺术天分为家长面上增光,但家长并没有像得知孩子文化课考试得了第一名那么欣喜。如果孩子文化科目考试不理想,家长往往就把原因归结为孩子“不务正业”,严重打击了孩子的艺术学习热情。在家长的思想里,孩子只有好好学习文化课才是正途,将来考个“正经”的大学,学“正经”的专业,认为只有“坏孩子”不得已才去考艺术类院校。

二、改善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措施

1.教育部门和学校重视教育部门要及时学习国家教育部的各项文件并严格落实文件要求,把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让农村小学形成对艺术教育的紧迫感,正确把握办学方向,为艺术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学校方面要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来抓,制订艺术教育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与计划要求开足艺术课程。具体来说,由专人主导负责艺术教育工作,经常检查督导,保证艺术教学落到实处;定期组织艺术教师分析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钻研《艺术课程标准》,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确艺术学科的教学目的;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加强艺术教学研究,积极开展艺术教研活动,相互交流经验;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构建生动活泼的艺术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学科教学质量;推行艺术教师走出去,与其他同类学校的教师积极交流,探索适合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之路。

阅读全文

顿悟及延展效应有效教学论文

一、有效教学中的顿悟

1.有效教学中顿悟的阐释

有效教学中的顿悟并非凭空产生,它汇聚了佛学、心理学之精华。佛学中的顿悟。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首先提出“顿悟”说的是晋、宋间的道生,他认为佛理是不可分的整体,对它的觉悟不能分阶段实现,必须顿悟,也无需按次第修习。唐代禅宗创始人慧能对“顿悟”的阐释更为着力,在他看来,本心与本性,人们先天就有,平时不被发现,而在突然听了他人的高明见解后,在自身意识的一念周转之际,顿悟菩提,领悟了本心与自性。慧能的阐释道出了顿悟产生的源头(他人见解)以及顿悟到来的突然性。除此之外,他还认为人的本性本来清净,具有先天的智慧,只是因为被妄念的浮云所覆盖,所以不能自悟,只要得到“善知识”的开导,灭除妄念,就能内外明彻,顿见真如本性,自成佛道。道生的“顿悟”在于“悟理”的连续性,慧能的“顿悟”在于“善知识”的启发。可见,他人的高明见解、“善知识”是“顿悟”产生的先决条件,值得今天的有效教学借鉴心理学中的顿悟。格式塔派心理学家认为顿悟是一种突然的颖悟,指出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顿悟。德国心理学家苛勒通过动物实验对这一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了验证。在格式塔派心理学家看来,这种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领悟,所以格式塔的学习理论又被称为“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脑本身具有先天的自组织功能”,顿悟产生的条件是刺激情境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学习者只有在刺激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才会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为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顿悟,“整个问题情境设置的整体性”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到有效教学中来,设置问题情境是学生顿悟产生的前提条件。有效教学中的顿悟。从上述分析可看出,无论是佛学中的“善知识”还是格式塔派心理学中的“问题情境设置”,它们都是有效教学中顿悟产生的前提条件。由此,有效教学中的顿悟可定义为:在教师的“善知识”引领或动人心魄的话语情境感染下,学生思维、情感受到触动后在其灵魂深处瞬间产生的由内心波及面部表情、体态动作的感悟方式。

2.有效教学中顿悟实现的路径

一是“善知识”的引领。所谓“善知识”就是能够打动学生心扉,给学生精神以鼓舞,敦促其不懈探索、不断进步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说:“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这种真知识应该是“善知识”,而这种“善知识”来自教师长年累月的日琢月磨,来自教师永无止境的博观约取。可以说,“善知识”是教师辛勤汗水、上下求索的结晶。“黄金分割”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但不应把它看作数学的专利。教师讲授时,可从人体结构的14个黄金点、环境温度中的黄金分割(外界环境温度为人体温度的0.618倍时,人会感到最舒服)、音乐艺术中的黄金分割(二胡演奏中,“千金”分弦的比符合0.618∶1时,奏出来的音调最为和谐和悦耳)、建筑艺术中的黄金分割(巴黎圣母院的正面高度和宽度的比例是8:5)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方面切入,让学生览尽“黄金分割”在各个领域透射出的流光溢彩,他们顿时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兴趣骤增,眼睛发亮,表情愉悦,急切需要投入到“黄金分割”的学习当中。上述由老师精心荟萃的知识,无疑是“善知识”,是激发学生顿悟产生的“引信”。二是情境的浸染。情境的浸染这一路径的实现需要通过营造一个浸润情感、启迪思维的环境来完成。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一种情感氛围,它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唤醒其沉睡的潜能。第斯多惠说得好:“课堂教学艺术是激发、启迪和活跃。但是你本身要是没有激发性,没有主动性,又怎么能去激发学生,去唤醒睡眠的人,又怎么能去活跃别人呢?”这段话中的“激发”、“启迪”就是构筑情境,用情境唤醒学生的潜能。穆旦的《赞美》是一首颇有难度的现代派诗歌,主题颇难把握。特级教师李镇西授课的时间恰好是“九•一八”———一个让人幽恨暗生的日子;伴奏的乐曲是《黄河大合唱》,让人自然想到抗日战争;上课的主要方式是声情并茂的朗读。课后,他颇为感慨地写了一段话:《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在我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穆旦的诗句把我带回到了阴霾密布、战云乱飞的年代。我忘记了我是在朗读,我的眼前是如流的难民,是一个个朴实而坚忍的农民,我就是诗人,走在多灾多难的土地上……最后一句读完了,音乐却还在流淌。我抬起头来,看到所有同学都被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都表情肃穆而沉重。李老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用那支令人五味杂陈的曲子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承载着中国百姓善良、坚忍、忍辱负重、百折不挠之精神的环境,在这个情感、精神充裕的环境中,学生的情感决堤了,思维之堤却筑起了。在这个环境中,晦涩难懂的意象、底蕴厚重的人物形象,含蓄的主题,都变得易于理解了。这一情境不仅引发了学生的顿悟,而且带给了学生厚重的民族精神。上述两种途径诱发学生产生了顿悟,而顿悟的产生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学习欲望,也为其后续学习带来的延展效应奠定了基础。

二、有效教学中的延展效应

有效教学中的延展效应,就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人格、个性、思想、生命、精神、艺术等方面产生的精髓对学生课后一段时间、乃至更长时间、甚至终生都产生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的延伸拓展效应。有效教学能否在学生身上产生这种效应,取决于教师在人格、个性、思想、生命、精神、艺术等方面延展的有效程度。人格代表一个教师的整体风貌,影响着学生对老师的初步看法;教师的个性、思想难以分开,它们关乎学生后天特立独行品质的形成;教师的生命、精神相辅相依,是其个性、思想的内容载体,和学生的生命质量、精神境界息息相关;教师的教学艺术是其生命、精神的表达方式,它决定着学生生命、精神沉淀的厚度。可以说:人格、个性、思想、生命、精神及艺术构成一个“教学链”,环环相扣。

阅读全文

民族艺术教育

一、我区民族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磅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区大力发展民族艺术教育的强大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我区所辖总面积约118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余万,幅员辽阔,地广人稀,杂居着蒙、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满、朝鲜等多个民族,历史文明悠久,民族艺术资源丰富。因此,在我区大力发展民族艺术教育,具有着得天独厚的强大优势。60多年来,我区的民族艺术教育事业经风沐雨,民族艺术人才层出不穷,为我区民族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筚路蓝缕,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呕心沥血,也为我们今天成为享誉全国的民族文化大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努力抢抓机遇,积极响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并向民族文化强区迈进的热烈号召,真正实现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二)高等教育阶段,民族艺术教育工作彰显特色,成绩突出,硕果累累

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为例,近几年来,该校的民族艺术教育和民族艺术人才培养工作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佳报频传,走出了一条民族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崭新之路。2008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创办了“蒙古族青年合唱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班”,44个声音条件优越的蒙古族孩子被从牧区选拔上来,完全采用开放式、民族化、国际化的教学方法,目前已多次成功举办教学展示音乐会,反响强烈。2009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举办了“首届妥木斯油画创作研修班”,50余位实力派画家拜入“草原画派”领军人物妥木斯大师门下,再次入室研修。时隔一年,138幅草原油画精品隆重展出,令业界饱受震撼。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在开展民族艺术教育方面所做出的卓越努力,使得他(她)们已经走在了全区各高校的前列,为民族艺术教育工作在全区各高校的全面铺开,提供了先进、宝贵的经验,起到了典范与表率的作用。

(三)基础教育阶段,民族艺术教育工作举步维艰,进程缓慢,力度不够

笔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针对全区20多所大学、中专、职业学院、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的民族艺术教育开展现状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放了3000多份问卷,收回2678份。其中,认为开展情况较好的占比例的三分之一,一般的占比例的三分之一,较差或完全没有的占比例的三分之一。从这些数据上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学校对于民族艺术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与文件上。对于升学率和学生考分的过度重视,使得他们的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