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学音乐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9篇)
第一篇:中学音乐教学师生互动形式
摘要:
新课标倡导中学音乐教学中必须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热爱之情,让学生不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进而全方位实现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探讨其主要表现形式及效果,希望能够促进我国中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中学音乐;教学模式;师生互动;表现形式
所谓师生互动主要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式之一。通常以教师发起为主,然后再邀请学生与之配合实现某个教学任务,或与教师共同解答疑难问题,以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的常用方法。师生互动的主要目的即师生通力合作完成某件事情,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一、中学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形式
中学民族音乐教学反思
民族音乐是民族精神的传承,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中学民族音乐教育,有助于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加强中小学生民族音乐的教育,能够使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更加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价值观念,进而使学生体会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不仅能够领略广阔的精神文化,同时可以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具有丰富的审美感受、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判断。 目前我国中学的音乐教育,特别是民族音乐教育比较薄弱。中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远不及流行音乐,虽然现行的教材中民族音乐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实际教学实践中往往被忽视。因此,对中学民族音乐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现实性指导意义。 一、现状分析 现阶段中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程度远远不及对流行歌曲的喜爱,而在现代的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内容虽然占了一定的比例,但民族音乐教育中高中音乐教育实践常常被忽视。教学模式倾向于专业化,形成了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以教授为主,过于重视知识技能的训练,使得教学过程比较呆板。 音乐教学科研不足,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构建新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模式中作用重大。受专职教师数量的限制,有些地区音乐教师基本是由理论水平较低,综合操作技能差的其他教师兼职,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课程标准,更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 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因素之一。在应试教育制度影响下,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指导音乐教学。大多数学校音乐教学硬件不足,音乐教学设备比较落后。此外因家长对学生学习上的传统认识,要求孩子学好主要课程,音乐课可有可无。 这一观点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音乐课的选择。 二、教学策略 中学音乐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唱歌、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和感受与欣赏三个部分。针对中学音乐课现状,建议采取如下的具体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扎实基本功,并尽可能地拓宽知识面,从而具备广泛的音乐知识及文化知识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并言传身教地应用到教学中去,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加强民族意识的理论修养,在教学观念的方法上要树立起主体民族文化意识。少数民族音乐根植于民间生活,要对少数民族音乐有深刻的理解,还应深入到少数民族民间生活中去进行观察和思考。宏扬民族文化是音乐教师应有责任和义务。 2.改进教学模式。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审美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根据民族音乐来源于民间的特性,组织学生深入民间采风,向民间艺人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原生态的民族音乐,从而更直接了解民族音乐。此外依据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作品引入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上音乐课的积极性。 3.拓宽教材范围。教学的依据和基础是教材,但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在系统正规教材的前提下,应适当增加乡土教材的内容。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内容占了一定的比例,但现实教学中,学生并不喜爱。 音乐教学要依据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如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是媚俗地迎合,不是简单地随大流,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作品引入课堂。 受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音差异的影响,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歌。因此可以结合地区特色。将在本地区耳熟能详的歌曲引进课堂。对于流行元素,学生比较喜欢追随,为此可以引流行元素与民歌相结合的乐曲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结合点。目前世界上各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人都在推崇本民族音乐的情况下,做到了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 只有这样,音乐教育才有出路,才能走向世界并保持领先优势。 4.更新教学理念。一是在思想认识上,对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的认识、分析、宣传不足,后果往往是行动不力。二是在实际行动上,对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研讨、发掘、整理、总结,提高不足。 实践证明轻浮的后果就往往是徒有其表。所以要提高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质量必须理论、实践双管齐下,正确应对现实需要,将开展民族音乐教学落到实处。 总之,在中小学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是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要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还期待同行们多研究一些有关发展民族音乐教育的课题,为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实现传承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培养
摘要: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之中,教师让学生进行音乐的鉴赏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不仅需要学生如何演唱音乐,更是需要学会欣赏音乐,欣赏艺术,这一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着促进作用。本文将针对小学音乐的教学,探究如何在音乐课堂之中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欣赏;能力培养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在实际课堂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知道如何欣赏美,这对于学生今后创造美的事物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此外,音乐给学生带来的熏陶,还可以让学生的精神与心理增强,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运用动作感受音乐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播放一些音调舒缓、悠扬,旋律宁静、具有意境的音乐作品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音乐,集中学生欣赏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之前沉淀自己的内心,让躁动的心沉寂下来,在音乐的引导下产生相应的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与音乐作品一致的画面,促进学生进入音乐之中,感受音符表达的情感与意愿。接着,教师可以将动作加入到实际的音乐欣赏之中,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如果让学生一直听音乐,学生会慢慢变得不耐烦,出现烦躁做小动作的情况,因此教师的教学一定要相互结合,让学生将用心感受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双手感受音乐。在实践的小学音乐课堂之中,教师要让学生随着音乐节奏进行拍手,感受音乐的律动,在舞动中学习关于音乐的节拍。教师要善于抓住音乐的特点,将节奏鲜明的音乐用动手的方式让学生打节奏,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动作或者是简单的舞蹈进行感受音乐,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之中表演舞动,提高音乐教学的成效,同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例如,在小学音乐课堂学习《海浪》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编排一些与浪花击打的动作,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拍进行律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欣赏意识与能力。当音乐之中表现浪花的声音大时,学生可以用力拍手,当音乐之中的浪花声音减小,学生的拍手力度减弱,在浪花击打的不同频率之中,学生根据节拍有意识调整节奏,与音乐一起进行摇摆。
二、通过鼓励感受情感
教师会发现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不太好,可能是学生的音乐天赋没有挖掘,也有可能有的学生对音乐兴趣地下,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让学生慢慢学会音乐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能够不再对音乐感受到陌生或者是畏惧,让学生在鼓励的前提下进行音乐的学习,感受音乐节奏之中的热情与激情。教师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之中要把握每个教学环节,积极实践现代化的素质教育,提高对音乐教学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音乐感化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间接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音乐是一门多因素的学科,教师在实际的小学音乐课堂之中要从整体出发,加强整合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的目标,鼓励学生塑造学习自信心,培育学生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体会与见解,当学生积极发言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与表扬。例如,在《天鹅湖》的教学之中,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述《天鹅湖》故事内容,让学生结合故事感受体会乐曲的情绪的发展,接着选择彩带表现乐曲的情绪发展,让学生接触了解再现的三段式结构,在各种形式的乐曲欣赏之中,学生基本能记住乐曲的主要旋律。在课堂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演奏、跳舞、画画、朗诵等等方式表现出对乐曲的感受,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经过教师的鼓励,有的学生将自己的跳舞能力展示出现,通过肢体的语言将自身感受到的情感表现出来,也有的学生在讲台上画出自己想象出的画面,这些学生都非常值得教师的鼓励。
中学音乐教育歌唱教学实践
【摘要】
随着传统的音乐教育理念在日常教学中逐渐显现出诸多的不足和漏洞,中学歌唱教学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带来的束缚。更为科学的音乐教育新体系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塑造,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天性,教学新体系不再拘泥于古板的教学形式,也不再受传统教学条框的束缚,而是以培养学生感性思维为目的,促进学生用心歌唱,把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歌唱当中,跟听众引起共鸣,让音乐变得更加美好。
【关键词】
中学音乐;歌唱教学;新体系
一、中学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含义
近些年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音乐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为中国音乐先锋的中央音乐学院率先发起音乐教育体系改革,引进了国外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三大音乐体系,经过10年的探索和研究,终于将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音乐教育新体系由试点教学推向了全国。新体系具有符合时代的新内容,更为符合实际的实用教学方法,改了以往单纯的音乐元素,融入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加了音乐鉴赏中的人性因素,将音乐艺术紧紧地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在一起,培养出了更具感性思维的学生。音乐中的歌唱教学要减少专业知识的涉及,从平凡的普通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简单的学生喜爱的歌曲,不能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而是关注学生从音乐中获得乐趣的程度,新体系音乐教学以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为目的。
二、中学音乐教育新体系的优势
新课改中学音乐教学探寻
摘要:
文章针对当前中学音乐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不恰当、教学脱离实际的现状,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的相关改进措施,具体包括: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资建设和设备管理。
关键词:
新课改;中学音乐;教学观念;兴趣;师资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音乐教学具有陶冶情操、培养品格的积极意义,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为学生的思想情感提供更多的表达方式。音乐艺术中展现出来的美好情感和丰富精神能够对中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塑造学生的品德和性格,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当前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促进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中学音乐教学中提升作品分析质量
摘要:针对日常音乐教学中进行作品分析时的常见问题,就教师如何更有效、有质量地进行作品分析,提出相关改进建议:有方法地反复聆听作品,重视谱例运用,重视权威文献的作用,重视音像作品的遴迭标准,重视作品中音乐与人文的联系等。以此帮助中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中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音乐;作品分析;音乐教学
音乐作品分析是中学音乐教师学科教学的基本功。作品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在某种意义上,是在音乐教学中“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的基础。音乐作品分析的具体内容涉及音乐构成要素、主题及其发展和音乐曲式结构等多个方面。掌握音乐作品分析的技能,有利于教师在更高水准上从事音乐教学,帮助学生挖掘作品中的审美要素,在作品的音高、音调、节奏、力度、旋律的构成、情绪表达、歌词内容、思想情感和历史背景等方面,去挖掘音乐的特性,从而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音乐鉴赏水平。音乐作品分析的方法在很多专业类书籍中都有详尽的介绍,音乐教师并不陌生。但在中学音乐的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作品分析往往不得法,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对教学作品的聆听不够,或者在聆听作品时目的性不强、方法不得当,并没有真正从内心建立与作品情感的联系;有的忽视对照谱例去聆听音乐、分析音乐,光听不看,作品中旋律的音高走向、节奏的疏密、和声的架构等细节不容易准确把握;有的作品分析时引用的术语解释和背景资料不够严谨,缺乏考证和判断,有时甚至包含一些错误的信息;有的选择的音像资料版本不恰当,以至于影响了分析和教学设计的效果;有的在作品分析时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作品本身,忽视音乐发展的人文历史背景,这势必造成对音乐的理解因缺乏整体把握而出现碎片化的倾向。上述种种问题,不一而足,是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作品分析时所应着力避免的。笔者针对这些日常音乐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就如何更有效、有质量地进行作品分析,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重视作品分析中有方法地反复聆听
经常有教师说对某个作品找不到感觉,上起课来干巴巴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是教师自己还没有深刻理解作品内涵,内心未建立与作品情感的连接。这种连接是需要通过反复聆听来建立的。学英语有“磨耳朵”一说,聆听音乐亦是如此。第一,在反复聆听中把握作品关键的本体特征。在指向音乐教学的作品聆听中,教师要充分把握音乐作品最突出的关键本体性特征。只有对音乐作品反复、有目的地聆听,教师才能够对音乐的结构、旋律的特征、节奏的韵律、主题的形象了然于胸,充分把握音乐作品的要素,在教学设计中做到游刃有余。第二,在反复聆听中遵循从结构到细节的原则。最初阶段,教师应侧重把握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深入阶段,教师可以进一步地关注不同的音乐细节。这对于作品分析和之后的教学设计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细致地聆听、记录是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在每一遍聆听时,有目的地记录主要段落的小节数、主题出现的次数、反复出现的节奏型、乐器音色的转变等,从而准确捕捉到音乐活动设计中可以做文章的“点”。尽管一些音乐欣赏类书籍对这些“点”已经有很多阐述可供教师参考,但这与教师自己反复聆听所获得的内心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教师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去聆听,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的表现技法和情感内涵,从而实现在教学中对作品准确而富有层次的解读。第三,教师要做到对音乐作品多视角地聆听。音乐教师的作品聆听,要尽量多视角地解读作品,尽量做到对作品的所有背景知识都有所了解,这样往往也会给教学设计带来新的灵感。音乐教师在聆听作品、进行作品分析时,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视角:作品中的音乐要素与作曲技法等本体知识,作品的体裁与风格特征,音乐的情感与形象,以及音乐的相关文化(包括时代特征、作曲家生平及爱好、艺术价值、文化语境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准确完整地把握音乐作品的重点,更好地开展教学。
二、重视作品分析中的谱例运用
对于音乐作品分析,查阅资料和聆听作品可以加深对作品的了解并建立与作品的情感联系,这是音乐教师所熟知的。但是,作品分析中还有一个非常直接且重要的好方法往往被教师忽视——那就是跟随音乐阅读并分析谱例,尤其是作品的总谱。谱例是教师分析作品的载体,是设计教学活动的指引。教师对此不够重视的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完整谱例通常不作为必备的参考资料出现在教材和教参上,网络上也不容易查找到,需要到专门的音乐书店购买,获得不易;其次,中学音乐教学中,识读谱例不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觉得对学生来说太难也没必要;最后,面对厚厚的一沓谱例,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运用?教师们往往不知应该从何入手。这里介绍两种比较实用的谱例运用技巧。第一种技巧是把五线谱中的符头看作一张图谱。五线谱与简谱从记谱方法来说,最大的区别就是五线谱视觉上能体现旋律的音高走向、节奏的疏密、和声的架构等。如果把五线谱的符头当作一张图谱来看,音乐作品就变成直观可视的,学生可以用视觉配合听觉,从图中获取更多信息。例如,在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分析中,将五线谱中音符的符头连接,可更清楚地看出旋律的走向,感受乐句的行进。第二种技巧是运用总谱准确把握作品风格特征。“音乐是一门艺术,为了理解我们现在所听到的作品,我们必须懂得一些秘密标记或者符号,作曲家通常用这些标记和符号来诠释音乐作品的内涵……[1]”。“秘密标记”和“符号”我们就需要通过读谱来获得,读谱可以带领我们能动地欣赏音乐,关注到音乐要素呈现的细节部分,从而更好、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风格与内涵。《波莱罗》是印象主义时期拉威尔的著名管弦乐作品,是体现作曲中配器手法的巅峰之作。学生在欣赏该作品时,了解由乐器配器的叠加而带来的音色变化和震撼人心的情绪变化,不仅需要通过听,还可以通过看。从谱例中,可以看出,作品中同样一个主题旋律从作品一开始到作品最后的配器特征:作品的开始,旋律乐器以下的配器只有5行,也就是5种乐器;作品的结尾,配器发展到将近30行,也就将近有30种乐器音色的叠加。作品中简单的主题旋律因配器手法而产生的音响效果变化,用谱例配合聆听更为直观,产生的对比效果显而易见。
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论文
一、课堂活动设计同课堂教学两者之间的不同点
(一)教学方法上的不同
首先,在中学音乐课堂活动的设计中,教师通常会采取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充分的进行交流,为学生构建出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能够打动人心的音乐是需要有灵魂的,教师会在课堂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对不同的音乐进行理解,并将自己的生活以及阅历加入到演唱中来的目的。其次,课堂教学所采取的方法则截然不同,在授课中,处于主导位置的是教师。并且师生在课堂中的交流仅限于提问回答的形式,并没有其他的互动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比较传统的,教师会先为学生讲述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之后再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最后在课下为学生派发一些练习任务。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上的不同
中学音乐课堂活动的内容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以及不确定性,也正是因为这种特点才能够让学生的应变能力得到锻炼。教师通常会给学生安排一个活动主题,之后让学生自行发挥,在过程中可以采取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然后再针对活动结果来给予指导性的意见。而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则会在上课之前制定好详细的教学大纲,在授课中按照大纲来进行,例如针对某一首歌曲进行讲解的时候,会首先从乐理知识以及演唱技巧进行讲解,之后再让学生加以练习,如果学生在练习中出现同教学大纲不符合的情况,教师会将其视为错误的表现并且加以纠正。很显然,这种教学内容会将学生对于音乐的灵感以及个性扼杀掉,并且会让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枯燥乏味,并不能够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氛围上的不同
教师在针对中学音乐课堂活动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创造出一个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产生一种愉快、轻松的感受才能够改变他们对于音乐的认知,从而由内到外的去爱上音乐。而课堂教学则不会如此,教师注重的并不是教学氛围,而是教学频率。教师会抓住一切的时间来对学生灌输知识理念与演唱技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尽可能地将他们的基本功得到进一步的扎实,并且针对课堂中空档时间,教师会让学生对所讲的内容进行练习和背诵,总体来说教学氛围是比较沉闷的。
中学音乐教学中钢琴伴奏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审美的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事业也在飞速发展,音乐教学也开始广泛走进中小学课堂。古有伯牙绝弦,今有世界著名钢琴家郎朗,无论是专业领域还是日常生活,音乐都是必不可少的艺术。而钢琴作为音乐教学中最常用的器具,逐渐被多媒体教学替代,所以在歌唱教学中,钢琴的伴奏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中学音乐课堂中钢琴伴奏的有效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中学音乐;钢琴伴奏;音乐教学
钢琴拥有着乐器之王的美誉,在音乐领域,钢琴涉及的方面也是最广泛的。钢琴有着的音优美色、强弱可控的音量、宽广的音域等优点,是现代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在唱歌教学中,钢琴不仅能起到伴奏的作用,同时还能强化音乐本身的感染力,纠正学生的音准问题,让五音不全的学生也能感知到音乐的律动。
一、中学音乐课堂的现状
目前,随着科技和多媒体的日益发展,音乐教学逐渐由乐器演奏转变为视频、音频的播放,且中学课标版的音乐教材都拥有配套的音频,网络上也有着取之不尽的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们往往会将大量时间用在寻找资源上,备课也是根据资源的内容而来。久而久之,不仅老师的乐器技能缺乏锻炼,且降低了课堂的专业性,音乐课也由以前的伴奏唱歌变成了歌曲欣赏。而钢琴,作为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在如今的音乐教学上的应用少之又少。有一部分学校甚至将钢琴作为摆设,琴盖上也已经积满了灰尘,只有偶尔书本上出现了旋律课,老师才会使用钢琴来简单教学。而学生对于这样敷衍的教学方式,也是敷衍地进行跟唱,完全不考虑音律、音色、音调等问题,音乐教学也从感知音乐变成了机械唱歌。其次,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专注度,认为上音乐课只需要听听歌就可以了,这样不仅对于音乐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且会将课堂当作一种娱乐放松的方式,无法提高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学习。第三,由于学生对于音乐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以至于在乐器方面更是一窍不通,有的学生甚至连基础乐器都认不全,那么对于乐器感兴趣的同学更是少之又少,这样也不利于音乐方面人才的培养。最后,由于老师更加倾向于多媒体教学,所以对于书本知识的传播也有所欠缺,大部分学生在学完一首歌以后,都不知道作词作曲人,也不知道音乐的背景含义。且流水式的音频传播,无法让学生加深印象,有的学生更是刚上完课就忘记了旋律,这样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音乐方面的学习。因此,使用乐器伴奏在音乐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钢琴这种常见又容易上手的乐器,再加上钢琴宽广的音域,能让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伴奏的音律,自然而然地带上歌词就能轻声学唱。
二、钢琴伴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加强学生对音准和节奏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