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审美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学审美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学审美教育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审美教育分析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是一种很好的审美教育材料,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审美意识得到增强,并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与健康人格。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希望对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有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教育及诗歌鉴赏能力联系紧密,因而教师的正确引导非常重要。讲授诗歌时,教师要结合课堂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并将学习方法与诗歌特征融为一体。因此,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一、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诗歌存在的问题

首先,语文中的多数文体以朗读方式为主,而诗歌则是以涵泳方式为主,文体形式是掌握中心思想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来讲,对情感流程的掌握,诗词要求明显高于其他形式。中学生从小喜欢动漫及电脑游戏,而诗词学习对学生的想象力要求比较高。从心理特征来讲,学生极易放弃难的,掌握简单的,所以,很多学生对诗词没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相比于诗人,初中生的知识结构有限,学习能力不高,人生经历与感悟也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初中生因功课多,接触外界或乡村生活的机会比较少,阅历不够丰富。同时,时代进步快,学生对诗人所处社会背景与生活经历理解难度大,使得学生无法从内心与诗人产生共鸣。

2.诗歌讲授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审美教育视角下中学语文论文

—、充分运用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创意思维

创意思维的拓展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为依托,而想象力是人通过对听觉、视觉等方式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思维处理,在头脑中形成思想画面的过程。对事物的审美想象,是想象力与情感有机结合的产物。有观点指出“思维缺乏了浪漫,也就缺乏了想象,缺乏了突破性的意识流动,缺乏了宏阔的视野,缺乏了人生理想境界之美的追求,就有可能导致人生目标的过分现实化和功利性,形成致命的短视和由此而引起的人生的被动”这也从一定层面上说明了,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美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譬如,学习《再别康桥》一文时,教师可以充分调动一切美育表现手段,将音乐、美术、美文有机结合在一起,并营造优美的音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将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画出来。在此教学过程中,利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流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二、挖掘审美教育要素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有观点认为,实行多元化的审美教育渗透对于语文教学没有实际意义,对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提高量小力微。笔者不认同此类观点,首先提出此类观点的人对于审美教育的认知有所偏差,并且不能清晰分析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之间的潜在关联。审美教育和语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二者相辅相成双管齐下,才能有效促成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优化语文教学质量的局面。在语文教学中要从细节入手,深入教材充分挖掘一切有助于渗透审美教育的要素,如文章内容、词汇、修辞手法、语音语调等,有效发挥此类要素在审美教育渗透方面的潜力。譬如:中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的使用“得、的、地”的情况,根据这种现象,语文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审美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教育。教师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翻阅字典、查找资料的方式,对“得、的、地”进行区分,并尝试自己设计简单易记的使用方法。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用编口诀的方式,充分生动的展现“得、的、地”的正确用法。如,“我家的地得扫了”这种生活化、简单化的口诀不仅能够充分生动的说明该字词的应用方式,并且更容易使学生记忆和掌握。学生在这种审美教育的潜移默化中,学会灵活应用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巧。

三、营造审美教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审美教育的教学植入,能够改善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独角戏”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调动了课堂气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万事万物的发展离不开兴趣的推动,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进行有质量的课堂教学,将审美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譬如在进行语文教学之前,教师根据教材课文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流程。首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段与课文感情基调相符的优美音乐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柔和动听的音乐中放松下来并产生兴趣,随后安排学生在音乐渲染的氛围中进行文章阅读,加强听觉和视觉的刺激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语文教学的影响深入人心,在一定层面上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良好的性格和兴趣爱好,也产生了重要作用。最后,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性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了审美教育的意义。

作者:奚谷颖 单位:扬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阅读全文

中学英语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价值

[摘要]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教师应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探索和运用美育因素,有成效地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启迪下,塑造学生的心灵,丰富净化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审美;教育;价值;策略

1什么是美、审美及审美教育

美,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最初是由18世纪德国著名学者席勒提出的。具体地说,美就是教育者通过教育学原则,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审美活动及其他途径来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可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如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也就是说,美育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在更深入的层次更高级的境界塑造和把握人的灵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明确指出:“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人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由此,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美育对于智能教育、人格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因此,为了有效地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价值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据统计,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语,至于世界各国中小学学习英语的人数之多就不言而喻了。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也可见非同寻常了。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凡艺术都可按照美的法则来创作,由此可见,美育与英语教学关系之密切,是水乳交融结合在一起的。

2.1美育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是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

阅读全文

艺术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与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现代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逐渐从知识的传授发展为能力的培养与素养的提升。审美能力作为学生必备能力之一,在学生的人格健全与全面发展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据此,首先从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审美能力的内涵,继而就如何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包括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注重主体实践、创设校园环境等。

【关键词】艺术教育;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通识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不仅是艺术专业学生所必须接受的教育,也是其他专业学生开展美育的主要方式。早在1989年,国家教委便提出了艺术教育的要求,2002年教育部更是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从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手段等多个层面对学校艺术教育做了清晰明确的规定。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方式,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和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艺术修养提升、审美能力培养乃至综合素养发展的主要手段,其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育的主要追求,以引导学生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为主要目标,具有美育、智育与德育多重价值,是发展学生健全人格,维系其身心健康的有效依托。

一、学生审美能力内涵分析

审美能力作为学生的基本能力,它的培养与发展是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审美能力是复合型能力,由多种要素组成,具体而言便是对美的感受、鉴赏与创造能力,只有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一)审美感受能力

在学生的审美活动中,审美感受能力是最为基本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才能在作品欣赏中从作品的表象出发,层层递进感受到作者的内心,审美活动才有意义,否则很有可能在审美活动中出现对牛弹琴的尴尬情形。审美感受能力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审美愉悦,也称审美情趣。学生在面对艺术作品时,会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上展开审美活动,审美愉悦则是艺术作品带给学生情感上的愉悦之感。比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作品优美的曲调、婉转的旋律让学生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情感上产生了满足感。第二是内心体验。内心体验是审美愉悦的延伸与递进,也是艺术教育实现情感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步骤。学生在审美感受中会主动地迈进创作者的内心,与之产生交流乃至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实现自我洗礼、自我教育的目标,比如在《黄河大合唱》的欣赏中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

阅读全文

中学体育教学运用(5篇)

第一篇: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策略

一、加强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的乐趣性

传统的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的设计往往忽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过多地注重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以致无法实现体育教学课程目标。因此,新型中学田径教学内容应该避免上述问题。使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作为课程的组织者、领导者的教师,要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为课程服务。结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田径运动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创设田径运动项目,目的就是使其简易化、游戏化以及乐趣化。

二、加强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的生活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过程也出现诸多问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教学课程也得不到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重视和认可。体育教师更是只重视教学大纲内容,将体育教学课程和中学生的生活完全脱轨,不考虑体育教学对学生思想健康以及身体健康的影响。只顾完成教学大纲内容就算完成任务。初中生在这样没有生活气息,只顾完成教学内容的体育课程上,是不会感到学习的乐趣的,教师也不会过多地注意到学生的态度。由此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更加的不重视,使学生存在只要在期末的体育考试中过关就可以的意识。所以,将新型的田径运动教学内容运用在体育课程中,要求教师更多地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将体育运动与生活之间建立起桥梁,逐渐培养学生生活中处处可以锻炼身体,体育锻炼无处不在,使学生慢慢爱上体育课程。

三、加强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的可迁移以及运动负荷科学性

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应的生活情景,使教学内容顺利地让学生接受。如,在跳高教学内容练习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大富翁的游戏与跳高结合,几人一组,类似冒险任务的形式展开对跳高的练习。这样不仅增大了学生学习的乐趣,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阅读全文

美术课堂中的审美培训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   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世,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众所周知,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   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地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并不是要中学生现在就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但要他们学会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审美兴趣,培养他们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放教学内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从而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目的。   二、抓住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时期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审美意识的形成期,他们的审美范围日益扩大,审美评价也逐渐形成,审美感受日益增强。   因此,应着重培养他们的审美理解力和审美趣味。同时,要明确美术欣赏在学生审美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美术欣赏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提高精神境界;美术欣赏是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要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让他们接触大量的美术作品,扩大其知识领域,当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美术作品和艺术实践有意接触体验,并从中感到惬意和兴趣时,其敏锐的审美感知力便随之逐渐得到提高。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其对美术作品的形式、内容及意义的理解,并通过对不同作品的对照、比较,加深对其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如互动式、主动、探索、合作式等。   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开展讨论,让学生来体验、思考、鉴别、判断,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另外,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对真、善、美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这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由此可见,审美能力的培养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除此之外,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对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美术课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有益于学生将来的社会工作。   总之,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的创造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乃至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阅读全文

中学美术教学审美思想研究

【摘要】

这些年以来,在课改的大背景下,中学美术课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已经从附属位置上升到了美育实践的重要位置。而为了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参与到美术课的学习中来,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以审美教育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并结合最为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加强学生审美思维的能力,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讨论一下相关的话题。

【关键词】

中学美术;教学方法;审美思维

只要用心,在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美的存在。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期间,提高学生审美思维能力的方式非常的多。而教师应该在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情感动因的方式来逐步的加强学生的审美思想,从而全面的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讨论一下相关的话题。

一、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阅读全文

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提高途径

 

音乐美学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审美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情智培养过程,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得到培养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音乐教学内容本身,这就要求老师在音乐教学中注重选择具备良好欣赏价值,以及能够激发孩子们发现音乐美感的乐曲或者歌曲。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能展现音乐文化精神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教学中领悟音乐的表现力,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得到审美体验。优秀的音乐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欣赏音乐赋予生活和自然界的美好。学校的音乐教学任重而道远,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为立足点,深入音乐课堂的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音乐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释放内在潜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是指通过音乐教学中美的音色、美的和声、美的节奏、美的旋律构成美的艺术形象,进而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演奏、演唱、欣赏等教学活动,将受教育者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殿堂。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程的根本价值也在于通过聆听、表现音乐和相关的音乐创造活动,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初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审美观形成的初始阶段,良好的音乐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本文就当前教学实际淡谈如何做好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期为今后的音乐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培养审美能力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要求。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的音乐艺术修养和音乐审美能力的音乐艺术欣赏者,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和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对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学的音乐教学需要老师紧紧抓住学生的审美体验,将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老师应当通过音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趣和爱好,全面地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对于初中阶段的教育来说,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德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历练学生良好品格的重要体现,是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对于老师来讲,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世界中的美,而对于学生来说,应当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体验和感受音乐的美感,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得到一定的启迪和感悟。   (二)进一步完善音乐教学理念。音乐教育具有自身的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念,这种独特的观念要求老师应当树立起以学生的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体验放在第一位。现阶段,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理念一些不科学的方法的影响,音乐课程一直都是非考试科目,导致中学阶段学生音乐教育同学生的审美能力分开来,音乐教学理念存在严重的问题。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通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音乐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结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进一步引导教师认清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下,探究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在审美教学的不断推动中,教师能够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通过强调知识的动态生成,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从而构筑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课堂教学新模式。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因为,多媒体工具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教学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改变音乐教学的过度专业化倾向。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特有魅力,“以丰富充实的课堂内容,呈现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形成学生学习音乐持久的情感态度”。总结教学经验,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随着老师的指挥棒陀螺似地运转,学生只会对音乐课堂保留些许好奇下的心动、愉悦,对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课堂最后的十分钟里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的专业化倾向特别严重,比较注重强调学生对音乐技能及乐理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也违背了音乐审美教育的原则。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变音乐教学专业化倾向比较严重的现状。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不能像对待专业学生那样强调对音乐技能的掌握,而应当让孩子们的听、唱、跳等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得到重视。   二、音乐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音乐教学是中学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课以其特有的载体和形式传递着、沟通着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思想。以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因素激发中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以对美的感受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进一步理解,中学生的音乐教学要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美丽心灵、使中学生得到健康全面成长为主要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教学始终。   (一)重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深刻理解、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完成德育、教学工作。由于受智力、身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乐曲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情趣,让他们在动听的音乐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感悟。就对中学生的音乐教学,应该以进行节奏、音准训练为主,并适当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在节奏、旋律中感知音乐的美,从跳动的乐符中寻找、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们领略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所在,感悟到音乐学习的深刻内涵,继而对学生的身心进行审美启蒙教育。#p#分页标题#e#   (二)积极创设艺术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积极创设艺术意境,将情境贯穿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促进学生整体的提高,进而把唱歌、活动训练和欣赏等融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带领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到音乐的魅力,感受学习的快乐,使学生掌握音乐的技巧和技能,并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情境之中,让学生体验到精神上的愉悦,激发起对学习音乐的热情,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有个性地学习。比如在外国作品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并鼓励学生到台上扮演各种小动物,其他学生则跟随老师的演唱有节奏地拍手和熟悉歌词,通过将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音乐的节奏感。当学生对于节奏和音准能够准确把握时,可由老师带领共同演唱,感受歌曲中愉快的情绪,了解到音乐中的快乐,帮助学生用正确、愉快的声音演唱,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展现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是感知审美过程及审美对象的能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完整地把握音乐的节奏感悟音乐形象。在课堂导入设计中,音乐老师应当以教学内容与学生特征为出发点,让学生在音乐体验及分析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是用艺术的形式表达、流露自己的情感,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表情达意,因而,音乐教学应当注重音乐的学习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学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起来的,那些凡是长期经过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促智、怡性,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四)重视学生音乐感悟能力的培养。音乐的旋律是幻想世界的载体,它充满着芳醇浓郁、绚烂多彩的诗情画意,但只有通过幻想、想象和感悟,才能亲临其境,有所观赏和领悟。音乐给学生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幻想世界,音乐教师要在这个世界中,当好导游,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有智慧、有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健康栋梁之才。教学中追求对音乐的感悟,就是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核心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教学活动以感悟音乐为核心,“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让学生积极感悟。结合对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思考,教师需要创设多样的学习情境,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梦想得到放飞。例如,通过自主探究模式,采用“表现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中,自主地、创新地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美丽梦想,进而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学音乐教学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只有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培养计划,运用多样的教学培养模式,全面把握,具体落实,抓住审美教育的关键所在,才能真正发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实际作用,让学生通过音乐感知世界的真善美,真正做到“让音符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音乐教师既应是园丁又应是伯乐,既要全面地把握学生整体的音乐审美教育,又要发掘个体学生的音乐天赋。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