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学课程辅导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远程教育学习者参与分析
摘要:
本研究以远程教育中学习者参与在线学习交互行为为研究内容,利用学习者信息数据和学习者在线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影响学习行为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最后提出学习者提高参与其在线学习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
远程教育;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
1研究背影
由于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时空分离特性,学生作为远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习者在学习平台中的学习行为现状是什么样的?如何采取相应对策,促进各类学习者在学习平台中的学习行为?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远程教育中学习平台的应用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提供教学资源以及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等实际工作有着重要价值。
2研究内容
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究
【摘要】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作为教育的一大主体,应贯彻落实上级的文件精神,切实系统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做了梳理,以期实现不断优化改进,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在全国中小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背景下,省、市、区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实施意见与具体要求。学校作为区属重点初中,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教育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工作中作了初步尝试与探索。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明晰规划健全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自2006年以来坚持不懈,如今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1.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明晰。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尊重个性,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为“个性飞扬的学园,智慧润泽的乐园,幸福成长的家园”。时刻注重营造“家”的氛围,让师生在和美温馨的校园氛围之中幸福成长,真正将学校作为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家园。特别强调要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开展对学生、教师、家长的个体与团体心理辅导,创建学校独特的心理健康特色学校模式。为了更好的实现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专门制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3年发展规划。2.工作机制健全。学校建立了在校长领导下,以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教师队伍为骨干,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每学年均召开2次专题工作会议,制定年度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并及时总结与完善,由心理辅导室负责落实,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各自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活动中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并在工作中加以渗透[1]。3.规章制度完善。为了保证有效落实,学校制定并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心理教师工作制度》、《心理教师工作守则》、《心理教师从业道德规范》、《心理咨询基本原则》、《心理辅导室值班人员工作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二、规范心理辅导室建设,打造心理专业教师队伍
1.心理辅导室建设进一步规范。为加强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学校于2015年扩大了心理辅导中心规模,考察采购了先进的“学校心理管理系统”,规范了心理档案管理;制定了心理辅导室建设方案,在校园空间紧张的情况下,增建了音乐放松室、情绪宣泄室、沙盘游戏室、自信提升室、团体辅导室,并将心理辅导室升级为心理辅导中心。2.打造心理专业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职心理教师2名,国家心理咨询师15名。学校建立了以心理咨询师和德育老师为主要成员的兼职心理教师队伍,共22名。学校制定专门计划加强对心育师资的培训,坚持每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至少1次培训;加大对专职心理教师、班主任的培训力度,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培训15课时。针对新教师、青年教师、班主任等不同教师群体进行自我认识、心理成长、学生心理发展等方面的培训。特别是班主任群体,班主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与学生接触较多,更为了解学生情况。通过对班主任简单的心理内容的培训,使其初步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能够初步判断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能进行简单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支持,并结合所掌握的学生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将相关信息报至学校心理咨询室,提供参考意见,便于心理学教师做出准确判断。让班主任参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单纯依靠心理咨询教师的局面,缓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与相关教师相对不足的矛盾,改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2]。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探索
摘要:
五年制高职培养具有大专学历的、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高级技术实用创新人才。通过五年学习,要使一个初中毕业生,掌握扎实的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形成清晰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由单纯的“学生人”成长为相对成熟的“职业人”。因而,必须有一个五年一贯的、科学有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和技术手段,从课程教学的意识启蒙、团体辅导的深度体验、专业实践反馈修正、个体咨询诊断干预、网络平台的拓展研修,多角度、多方法设计五年制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体系,促使学生向“职业人”转变,提升职业能力。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五年制高职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是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有机组成部分。五年制高职前三年(称中专或预科阶段)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开设一部分专业课程,后两年大专阶段学学专业理论、进行专业实践(实训)。五年毕业后,获得国家教育部监制、国家承认、普通高等学校统招的大学专科文凭。五年制高职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高技术实用创新人才。传统上,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使在校学生通过五年一贯的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明确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由单纯的“学生人”成长为相对成熟的“职业人”。然而,五年制高职学生均为初中毕业,入学年龄多在16岁左右,适逢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加之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为受忽视的“弱势群体”,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当他们进入高职学校后,如果缺乏有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很有可能依然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来对待未来的生活。学习动力不足,进取意识淡薄,使得他们成为弱势的求职者。五年又是一个相对悠长的时段,社会发展如白驹过隙,时代变化的高速度、快节奏,使得学生即使获得初步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素质,但在变动不居、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发展的冲击下,由技能的供求不匹配导致的毕业即失业的学生就业现状,更催生了学生的悲观情绪和迷茫心境。就业难的困境有其社会发展背景,但作为学校也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反省和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路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中,保持持续的向心,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引领学生实现生涯规划目标,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成为学习型个体,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为实现个体的职业理想而努力。因此,本课题实施中,从入学之初就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将有助于五年制高职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掘潜能,把握自己的职业发展的方向,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并将之转化为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行动,为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打好基础。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总体目标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也就是通过参加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五年制高职的学生能够提高规划职业生涯、探索职业路径、进行职业决策的意识,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工作与职业,做出符合自身特点并与环境相匹配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导力。以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现实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为起点,逐步走向辅导目标所要求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达成路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校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教学、采用多种方法途径帮助学生明确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并且制定实现目标的可操作性计划。因此有效的目标达成路径必须考虑以下三个因素:学校———辅导活动设计者与组织者、学生———生涯规划实践者和辅导活动参与者、辅导内容与形式———既切合学生已有经验又有利于达成辅导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达成,实际上就是以上三者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本课题以此为切入点研究构建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有效达成路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涵盖理论和实训,课堂实时教学空间和网络虚拟教学空间、课内、课外、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等多个方面,唯有树立起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大课程观念,建立一个大课程体系,实现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启蒙,并通过引导深度体验、个别诊断干预、网络拓展学习、实训的反馈修正,锻炼提升规划能力。
一、以意识启蒙为主旨的课程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舒伯将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五个阶段,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都有阶段性特定任务。五年制高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多为16周岁左右,理论上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由职业生涯发展的“成长阶段”进入“探索阶段”的第一个时期“尝试期”: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需要、能力、价值观以及就业机会,并通过理想、同伴交流、课余兼职等方式进行择业的尝试,并且研判自己可能适合的职业层次和领域。事实上这些学生刚进入五年制高职,专业选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常常有着强烈的冲突,极易产生茫然、不安、孤独等不良情绪,走向自我封闭和自我放弃。如果这时学校能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自我矛盾困惑,还能使他们具备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和管理的意识与基本能力,找到努力的目标与方向,为后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这一时期实施生涯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发蒙教育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最优时机和关键时期。从内容上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可以包括“课程预热”“认识自我”“了解职业”“感知环境”“生涯决策”等模块,从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到自我认识、职业了解、环境感知,再到决策方法的学习,最后形成初步(不一定成熟)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不同人生阶段的职业目标以及相应的生活模式。就课程形式而言,应由职业规划指导的专业师资进行系统教学(可设为一学期左右),教学中可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探究活动、小组研讨、案例分析、分组调查、个人经验分享、心理检测评估等教学方法手段,必须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互结合,以求实效。就课程评价而言,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比如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最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质量等。当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充分考虑个人的各方面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找到属于自己的‘以职业为核心的更有价值的存在方式’,并逐步掌握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和为应对变化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启蒙,旨在“职业唤醒”。职业生涯规划最终形成于学生的手中。因而,课程中更多地植入学生的深度体验和自我提升。
高中英语层次化教学分析
一、高中英语层次化备课
(一)从学生角度入手
在备课过程中从学生智力水平与语言学习天赋入手,根据学生因素进行层次化备课,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切实改善我国传统高中英语教学。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的英语基础各不相同,英语教学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备课过程中,首先应对学生进行摸底与排查,针对学习能力与英语基础,对学生进行小组式划分,以不同英语学习小组的实际需要为准,在备课过程中对课堂活动安排与学习任务布置最优化处理,从而游刃有余地驾驭英语课堂教学。
(二)从教师角度入手
高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层次化教学的主旨与实际意义。在备课阶段摒弃传统的应用模式,以学生个体差异辅导为主,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精确把控。教师应积极查阅教学影像,对传统英语教学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准确安排。层次化教学的应用时间较短,教师在备课阶段应对自身教学模式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约束,避免不恰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造成错误引导,使学生曲解层次化教学。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备课阶段整合英语教材内容,以学生英语学习的难点与重点为准,合理布置,制定教学形式。
二、高中英语层次化课堂教学
(一)渗透性层次化教学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摘要: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技术。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全民的信息技术水平。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需加强对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基于此,笔者分析了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游戏式教学
0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巨大便利,信息技术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关键技术。正因如此,我国现代教育工作中,也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工作[1]。目前,在很多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没有改进,大多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无法满足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对于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必须要改善教学方式[2]。
1iTools信息技术教学平台
1.1备课灵活
代谢技术平台在应用过程中,能够为教学提供有效的辅助作用。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从网上搜寻关于课程内容的信息和资料,并输入网站,利用该信息平台进行资料的展示,从而打破传统手工备课的不便和繁琐,使得教师的备课更加轻松和灵活。另外,在完成备课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该平台将备课内容出来,让学生在课前观看资料进行预习,从而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内容。利用该平台还能够使教师之间进行课程共享,教师在完成备课之后,可以通过课程的功能公布教学资源,教师之间可以相互查看教学资源并进行交流,补充备课内容,从而提高备课的质量,提高教学资源的应用效率[3]。
初中生情绪管理课程实践探析
〔摘要〕基于初中生情绪发展的特点、学生完整人格发展的需要,开发并实施以培养初中生社会情绪能力为核心的情绪管理校本课程。课程以情绪察觉、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为主线,以具体的情绪调整为辅线,以积极情绪的培养为重点,设计了一系列的辅导活动,共分为四个专题(认识与察觉情绪、表达和倾诉情绪、调整消极情绪、培养和发展积极情绪)和15个具体课程,通过种种创新和思考构建出符合学生需求、贴近学生实际的课程体系,指导学生发展出合理的情绪管理策略,保持乐观心态,促进其在学习、生活中的良好人际交往。
〔关键词〕情绪管理;校本课程;初中生
一、课程开发背景
(一)初中生情绪发展的特点亟须系统性的情绪辅导课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近年来,学生的心理素质日益受到重视,很多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此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其中,情绪管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主题,它主要强调情绪的调节与适应,这与初中生特有的情绪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学生进入初中后,大部分开始步入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十分特殊的一个时期,心理学家霍尔称之为“狂风暴雨”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这也使得初中生的情绪发展具有这一时期独有的特征:情绪体验特别强烈,具有冲动性和爆发性,具有极高的兴奋性、紧张性以及强烈的波动性;情绪发展极不稳定,具有两极性,很容易出现情绪困扰与适应不良问题[1]。面对这些情绪发展特点我们亟须对初中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但目前情绪管理课程的课时设置明显不足,并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情绪辅导的内容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了解情绪ABC理论,而需要帮助学生从认识情绪、察觉情绪开始,分专题、分模块,系统地、有层次地、逐步深入地指导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因此,以“情绪管理”为主题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迫在眉睫。
(二)传统德育课程无法有效解决学生的情绪。困扰问题,而情绪管理课程能弥补这一不足,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现在的初中生处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他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心理上的动荡却进一步加剧。初中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是前所未有的,主要表现为厌学、考试焦虑、亲子冲突、抑郁、嫉妒、自残、敏感、自卑等,这些问题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是情绪问题。浙江省杭州市闻涛中学心理辅导室个案辅导汇总记录显示,情绪问题占初中生心理辅导问题的多半,多数学生因情绪困扰问题来心理辅导室寻求帮助。很显然,这些问题不是传统德育课程能够完全解决的,而以“情绪管理”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却能弥补传统德育课程的不足。例如,“如何调控自己的冲动情绪”“怎么样消除自卑”等问题每天都实实在在地影响甚至困扰着学生,传统德育课程很少过问,但这些问题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关注的。因此,通过“情绪管理”课程进一步提升德育的目标,并使德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课程目标
戈尔曼将情绪管理界定为:体察自己与别人的情绪,并运用情绪信息来指导个人的思考与行动的能力[2]。简言之,就是情绪的觉察、调整与表达的能力。本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辅导活动,逐渐培养初中生情绪察觉的能力、情绪调节的能力、自我激励和维持积极情绪的能力,提升初中生的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发展出合理的情绪管理策略,保持乐观心态,促进其在学习、生活中的良好人际交往。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规模教师培训的应用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既是一种心理辅导和治疗的方法,也是一种促进人格发展和预防心理困扰的有效教育活动。镇江市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认证培训中设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既有利于提升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度,结合教育教学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又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探索与自我成长。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自我成长
一、团体心理辅导在大规模教师培训中的探索准备
1.分班、建班,化整为零。和教学班级一样,人数越多对教学效果的挑战越大,要想保证培训效果,参培人员的数量要适当为宜。面对800名参培教师,要提升培训实效,可从分班、建班、化整为零入手。根据报名表划分班级,必然会出现同校教师同班的情况,可调整为随机排序,按每班40多人进行分班,各班参培教师组成一个陌生人团体。这样的分班形式更有利于营造团体心理辅导的氛围,也有利于参培教师认识更多的学员,发展新的人际关系。由参培教师推荐有领导力的成员组成班级学习共同体的服务团队,每个成员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各有分工,如班长负责培训工作组通知和学员疑问的上传下达;学习委员负责培训专业工作、协助团体领导者;宣传委员负责班级学习情况的宣传;生活委员负责场地保洁、就餐登记等。同时,建立现代网络的三级工作机制,开通培训工作小组QQ群、班长QQ群、班级QQ群,畅通沟通渠道,使参培教师在培训中找到归属感,加强与其他成员的沟通。2.团体领导者,好中选优。团体领导者是指在团体发展过程中负责带领成员、指引团体走向的人,是对团体成员和团体有影响力的人。团体心理辅导的领导者应是受过专业训练、有充分实践经验的带领者,基本条件包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0年以上,有个体辅导经验;了解团体辅导理论,掌握团体辅导的方法与技术,以团体成员身份参加过3天或以上的团体辅导;带领过3个或3个以上的团体辅导,有成人或教师团体辅导经验者优先。3.主备、集备,从虚到实。大规模教师培训中的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可借鉴学校的备课模式:一名教师主备—同一教材教师集备—个性化备课。从团体领导者中指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资历深厚、团体辅导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团体辅导课程的主备人。主备教师根据团体辅导的目标,完成团体辅导课程的初步设计。课程设计完成后提交给培训领导小组,小组安排专家从5个角度进行有效性的理论审查:结构是否完整;目标是否把握住;重难点是否解决;活动选择是否适切;活动设计是否层次递进。根据审查结果,主备教师进行修改与调整。课程设计基本成熟后,组织所有团体领导者和助教团队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主备教师担任团体辅导的领导者,所有参加集体备课的团体领导者和助教为成员。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团体辅导的课程设计由理论走向实践,由假设变成操作,成员边体验边探究课程设计的适切性、有效性,不断完善团体辅导的课程设计。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大规模教师培训中的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营造氛围、调整状态。准备阶段简单介绍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营造氛围,帮助学员了解、适应该培训方式,调整参培状态。明确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要求:全情投入、尊重、参与、开放、分享、主动等。2.实施阶段:分类实施、自我成长。每次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时间为150分钟,实施过程根据实施对象略有差异:学科教师安排两个半天的培训时间,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包括德育干部、班主任)安排三个半天的培训时间。辅导过程重视参培教师在培训中的归属感、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大规模教师培训中的注意事项
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训思考
摘要:基于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程内容认识的“陌生化”、课程开发的“后置”性和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同安一中进行“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模式”教师培训实践探索:针对全科教师进行泛学科参与培训;针对专职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提升;针对学科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拓展。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训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于2017年开展“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框架为“两条线”和“四个方面”。“两条线”指的是心理和德育工作;“四个方面”包括生涯课程的建设、家长指导中心的建立、职业体验拓展,以及研究性学习,它们共同构成研究的“四翼”。课题研究的生涯课程编写主要由心理学科教师承当,家长指导中心的建设则借助了家长和校友的资源,职业体验的拓展实践依托社会机构,研究性学习与学校特色——科技创新大赛活动相结合(学校曾获福建省青少年创新教育突出贡献奖、福建省卢嘉锡科技教育奖,现为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校。其中“家长指导中心与职业体验”还为课题“学生自主选择、自行发展”提供真实的数据。在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工作中,确定实施课程教师的地位及角色是关键。教师不仅需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还需要提升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者,研究生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渗透融合,重建知识结构,探索课堂模式,在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职业认知与职业选择方面进行探索。教师作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者,其本质就是“咨询师、辅导者和协助者,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的‘决定者’或者‘指挥者’。”[1]在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坚持这种角色本质。依据“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模式”研究的需要,以及新高考对教师的要求,学校从具体的师生配置与教学实际出发,制定了教师参训的具体实践方案。
一、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认识的“陌生化”。在国外与港澳台地区,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十几年了。但是,对于大陆的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其他学科教师,生涯规划教育还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其所涵盖的知识、能力、技能等学科素养,对教师而言都充满了陌生感和疏离感。
2.课程开发的“后置”性。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其学科体系是科学、严谨和可操作的;但由于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研究起步晚,适合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很少,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教学的方式等都成为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例如在已经实施的学校中,生涯规划课程被上成心理辅导课或户外活动,都暴露出对课程理解的仓促与错位。
3.专业教师少,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在学校,生涯规划教育主要由心理教师负责,而在心理教师的配置上学校总体数量又显不足。这就造成了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必须由各个学科老师兼任的局面。在生涯规划教育中,教师被赋予了“咨询师、辅导者和协助者”的新职能;但是,绝大部分教师缺乏职业分析指导和心理咨询技能,传统意义上班主任的思想建设、心理辅导、生活管理等工作也与专业的职业分析指导和心理咨询相距甚远。课程内容认识的“陌生化”、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及课程的缺乏,是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课题组认为为教师搭建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基本知识框架是教师培训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