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基础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学基础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学基础教育

农村中学音乐基础教育探索

【摘要】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这门原本并不受重视的“副科”在中小学的教学中也占到了越来越大的比重。但是比之科技发展较快资源丰富的城镇中学,农村的中学音乐基础教育却因为观念禁锢,经济落后等多重原因远远落后于城镇中学。面对新课程,农村中学的音乐基础教育状况令人堪忧,长此以往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进行阐述,同时再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的原因剖析,找出限制农村中学音乐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节点,结合自身知识,提出具有创造性可行性的方法,为音乐教学事业贡献出属于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农村教学;音乐教学;探索与经验

一、选题的意义与背景

农村音乐教学状况严峻,家长学生与学校的不重视会造成音乐教学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农村与城镇音乐教学的差距必将越来越大,这并不符合基础素质教育阶段一视同仁的原则,农村中学音乐基础教育问题急需解决。

二、农村音乐基础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中学音乐基础教育的真实情况,笔者以孟州市化工镇第二初级中学为调研基础,囊括初一到初三的学生,抽取了9个班级,共发出4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90份。调研结果显示,农村音乐基础教育的现状堪忧。

(一)基本的音乐理论基础较为欠缺。能读懂简谱的学生只占7%,600人之中只有42个学生表示自己能看懂简谱;知道节奏节拍的学生只占了19%;了解各个音符并能准确发音的学生也只占了全部学生的40%,学生音乐理论知识普遍较差。

阅读全文

高校体育教育健康课程改革

摘要:

运用调查法、访谈法对淮阳一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和20名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的实习过程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实习生在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方向.研究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滞后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导致实习生满足不了基础教育需求,并提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需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更新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培养符合基础教育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扎实有效地向深层次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体育与健康课程脱节的问题日趋严重.在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的同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该如何改革才能适应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需要.近年来,淮阳一高以其突出的课程改革业绩和影响,先后被周口市教育局、河南省教育厅评为“基础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本文以淮阳一高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20名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从淮阳一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情况和实习生在实习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找出现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不足,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供借鉴.

1淮阳一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概况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在新课改理念下进行的,新课改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学案导学、教案教学、巩固案巩固教学效果”这一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阅读全文

民办基础教育规模发展特点与规律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社会需求日益增长,民办基础教育飞速发展,同时也暴露出某些问题。这表现为:民办幼儿园已占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绝大多数;民办中等职业中学又陷入生源困境中等。在发展过程中,各级各类民办基础学校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总体规模不断壮大;发展速度趋于减缓;增速总体下降;发展结构不均衡;存在明显短板。基于此,今后民办基础教育应均衡发展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法规政策,提升办学特色。

关键词:民办基础教育;民办中小学;民办幼儿园;规模发展

21世纪以来,民办基础教育进一步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促进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使得民办基础教育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相关文献可知,大多研究重点在于探究民办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而未对民办基础教育规模发展情况进行总体回顾。民办基础教育在21世纪规模发展的总体状态如何,在发展中又呈现出哪些特点,以及暴露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亟待研究者回答。基于此,本文拟对中国民办基础教育的发展概况进行统计分析,在总结中国民办基础教育规模发展的特点与问题基础上,对我国民办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希望本文能为了解我国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路径,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视角。

一、21世纪民办基础教育规模扩张的总体情况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社会教育需求日益增长,再加上民办教育政策的完善,民办基础教育办学热情空前高涨,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同时也暴露出某些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第一,民办学前教育已占据学前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据统计,2000年到2017年,民办幼儿园机构数16.04万所,增长3.62倍,占全国幼儿园数的比例由25.20%上升到65.94%。2004年民办幼儿园机构数占比首次超过50%,最高达到69.21%;2010年-2017年,民办在园儿童数占全国幼儿在园儿童数比例从47.01%上升到55.92%,2012年该数据首次超过50%。①这表明,民办幼儿园已占据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半壁江山”,有效缓解了公办幼儿园的供给不足。②第二,民办普通中小学为民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21世纪以来,民办中小学满足了人们对教育多元化的需求。国家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后,在法律层面确定了民办教育的合法地位,使得民办中小学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相比2000年,2017年全国民办小学机构数增长1.41倍,在校生数量增长6.22倍;民办中学机构数增长2.5倍,在校生数量增长5.91倍。③另一方面,民办中小学的增速在不断放缓。尤其在2006年之后,民办中小学在校生数同比增速急剧下降(民办中学在校生数在2009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到2012年后才有小幅回升)。第三,民办中等职业中学陷入生源困境。民办职业中学是高中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为社会培育技术性人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民办中等职业中学一直在尴尬中前行。2000-2017年,民办职业中学由999所上升到2069所,增加了2.07倍;在校人数30.34万人增加到197.33万人,增加了6.5倍。另一方面,2006年之后,民办中等职业在校人数同比增长速率急剧下降。尤其是2010-2015年这6年间,其同比增速一直呈负增长状态。其发展势头远逊于民办学前教育和民办中小学。

二、21世纪民办基础教育规模扩张的基本特点及成因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21世纪以来民办基础教育规模扩张呈现出以下特点。

阅读全文

基础教育考评指标探析

作者:向帮华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与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一套比较敏感而又重要的教育指标进行动态分析,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得出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基准值,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发展程度可以通过与基准值的比较,获得发展的偏离程度。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教育均衡中存在的问题,对决策部门起到预警作用。在必要的时候,政府可以对指数下线做行政上的规定,通过法律或行政的手段将均衡系数控制在一个规定的水平上。经济学上的基尼系数是成功的范例。从国际上看,对均衡系数的运用也成为教育监测评估发展完善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主要选择教育基尼系数(教育基尼系数是在经济学基尼系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笔者注)作为我们对重庆市渝西地区某区县基础教育发展均衡度评估的重要工具。

基础教育发展均衡度评估指标数据维度选择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试点研究工作的通知》(教督办〔2009〕16号)精神,根据重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07〕68号)和重庆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县督导评估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9〕107号)具体指示,本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根据样本区域重庆市渝西地区某区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际,在研制的“重庆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系数”数据采集及运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区县教育人口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分析,我们确定了“专任教师、教学仪器总数、学校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教学及辅助用房、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图书、体育运动场”8个类别进行基尼系数、极差和倍率指标均衡度数据维度分析。均衡度主要是指数据间的分散程度,反映的是各变量值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也称为离中趋势。因此通过计算上述数据的全距、极值比、变异系数、标准差和基尼系数等,核算该区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系数,形成一个简单有效的参照系数,通过观察系数可以反映各数据远离中心值的趋势即离散程度,从而客观、有效地反映该区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均衡度评估指标分析

城乡间均衡与校际间均衡是从内涵角度的分类。从资源配置角度看,城乡间均衡与校际间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软件均衡和硬件均衡。按照首次对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作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专著———《中国教育报》副总编翟博的《教育均衡论》观点,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低水平均衡阶段(也就是普及义务教育阶段)、初级均衡阶段(追求教育资源合理均衡配置阶段,包括城乡间及校际间等均衡优化配置)、高级均衡阶段(以追求学校教育发展均衡为目的,即以人的发展为目标)、高水平均衡阶段(基础教育均衡的理想阶段)。当然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螺旋式的上升而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城乡间及校际间均衡属于教育均衡的中观层次,值得强调的是,无论是数据资料样本,还是抽样调查样本,我们选取的是该区县普通中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因为统计分析的8个类别指标数据维度涉及城乡与校际两个类别内容,所以在对指标维度进行数据处理时我们将其放在一起分析。这里我们所指的该区县基础教育主要包括普通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包括中等职业学校。下面是该区县相关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综合统计数据表。

(一)专任教师均衡指标1.小学专任教师均衡指标。该区县2009年小学生师比专任教师基尼系数、20%极差及20%倍率分别为0.16、0.05及2.25,尤其是基尼系数为0.16,低于0.2。可见该区县小学生师比专任教师配备良好,城乡学校及校际间专任教师生师比均衡度不错。2.中学专任教师均衡指标。该区县2009年中学生师比专任教师基尼系数、20%极差及20%倍率分别为0.15、0.05及2.00,尤其是基尼系数为0.15,低于0.2。而且中学生师比专任教师基尼系数及20%倍率比小学相关数据还低。可见该区县中学生师比专任教师配备率值得肯定,城乡学校及校际间专任教师生师比均衡度好。

阅读全文

高校物理实验资源基础教育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物理实验资源的优势和中学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高校物理实验资源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高校物理实验资源;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可行性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升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实施,我国的基础教育的质量不断稳步提高。物理实验是基础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一定的物理理论为基础,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在传统的中学物理考评制度中把物理实验只作为教辅课程,纳入理论考核体系中。物理实验教学未能引起老师与学生的足够重视,学校在物理实验上的投入也显得较薄弱。在当前升学的压力下,各中学都提高了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力度。但总体来说,中学的物理实验教学资源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而高校拥有优秀的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包括齐全的实验设备、优质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等方面。高校的四大职能中包括社会服务,加强基础教育物理实验教学与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的良性互动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物理实验资源优势分析

(一)高校物理实验室建设更完善

阅读全文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素质教育活动中展开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成为趋势所在。而计算思维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活动的核心素养,近年来,教育界中已经提出要将计算思维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重点,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活动入手,明确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活动的现状,探索实现对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旨在能够推动大学计算机基础改革实践,提出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建议。

关键词:计算思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

0引言

在信息时代下,高等教育活动中,要求能够实现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计算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育和提升,让学生能够满足市场发展下的人才需求结构。但是事实上,现有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仍旧存在着多个方面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够满足当前市场的发展需求。而此时计算思维的提出及一步阐述了关于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更贴切的实现高校就是算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也可以反映出学生具体运用计算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实现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分析相关探讨具有现实意义[1]。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

1.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理念落后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当前许多高校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活动存在着片面错误的观念。大多数高校认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内容是教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以及如何操作一些计算机软件等基础致使。且这些基础致使早在大学生初高中时期就已经开始接触,所以普遍认为现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太重要。甚至个别高等院校建议取消掉这门课程[2]。由此可知,当前部分高等院校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不够重视,认知不清晰。导致大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和基础素养没有办法达到市场发展下对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

阅读全文

中学图书馆适应中学教育改革分析

中学图书馆作为一个为学校教育服务的辅助机构,学校要对其进行高度重视。它并不像大学的图书馆,每一天都有学生在里面学习,所以学校要重视图书馆,不要让它闲置,要将它的功能发挥到位。目前,国内的中学图书馆普遍都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那就是怎样将学校图书馆在学生和教师心中固有的认识打破,更新观念,如何将图书馆的功能和内涵更加全面地展现、发挥出来。我们要对目前教育改革的新的形式及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解决图书馆适应中学教育改革的问题。

一、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

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持续很多年了,一直在改革,一直求进步,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较之前有了巨大的进步,为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打下了基础,但是在这个逐渐壮大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

(一)基础教育的现状

1.学校对于学生的服务意识以及关怀意识仍然相对缺少

教育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但是,目前的中学教育开设的课程几乎是由国家设置的,老师也是按照这种设定进行输出,学生只是一味被动地接受。最近几年出现择校、择师的现象,说明家长开始对学校教育不满意。现在,受教者选择教育者,教育者能否被受教者接受、认可,完全取决于受教者是不是对学校的教育满意。目前,基础教育还是缺少服务意识,教师还没有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服务者,因此,从学校的高层管理者到普通的教职工都应该增强服务意识。其次,严格要求学生是学校的义务,而真诚地关怀学生也是责任所在。目前普遍的现象就是对受教者过度严格要求,但是却没有充足的关怀,导致现在有很多学生因课业压力大而出现问题。作为教师,尤其是中学教师,在强大的升学压力面前,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课业成绩,也要对班级中的每一个同学深度关怀,对他们出现的负能量情绪及时纠正,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爱,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2.地区不同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

阅读全文

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

摘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既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规划、加快区域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方法,一方面从教师属性创新、学习内容创新、学习资源创新、教与学组织创新和学习评价创新等五个维度对当地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的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另一方面通过横向比较,找出城乡学校之间以及各学段之间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的差异。

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区域推进;调查研究

一、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育创新的意义和优势条件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基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其核心体现在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所谓现代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即聚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运用脑科学、学习科学、互联网+、智能智造等前沿科技成果,紧密围绕创新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化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段升级作为新时期教育信息化的行动重点,并将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各地区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此外,以教育信息化2.0行动重点为指向,对区域内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进行第三方测评,既是推进基础教育各类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调研发现,我国基础教育中实行信息化教学有如下的优势条件,一是当前基础教育直播课堂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各大中小学有涵盖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教材版本教学内容的视频课,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服务。二是网络教研形成品牌。2018年市级网络教研共开展了200余次,打破了传统教研活动的时空限制,使薄弱学校和偏远地区学校的老师得到了与优质学校教师共同教研的机会。与此同时,利用网络教研平展的在线辅导也全面启动,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课外辅导。近年来,课题组聚焦基础教育教学创新这一研究主题,连续追踪了自2014年以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央电化教育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秘书处、经合组织(OECD)等教育权威部门和研究机构遴选出的国内外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典型实践,探究了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变革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学校层面信息化教学创新的理论框架,基于多案例对信息化教学创新的表征与特征进行了质性分析,并研制了我国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对安徽省亳州市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现状进行调查,第一比较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第二分析城区学校和乡镇农村学校之间的信息化教学创新发展水平的差异。第三从学习内容创新、学习资源创新、教师属性创新、教与学组织创新和学习评价创新五个维度对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最后,针对安徽省亳州市在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策略,期望为缩小城乡不同地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差距、协调基础教育信息化创新均衡发展提供参考建议。为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2.0提供借鉴经验。

二、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测评结果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数据分析技术分别是SPSS20和Excel2010,包含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统计。具体包括,分别统计小学、初中和高中等各学段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均值,并进行差异性统计,同时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进一步统计乡镇农村地区学校与城市地区学校的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均值,作差异性统计。统计信息化教学创新五个维度的得分均值,深入分析各维度的具体创新水平,比较分析当前安徽省亳州市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创新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总体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结合,全球教育资源无缝整合共享,开放学习、按需学习无处不在,基于大数据科学分析与评价的互联网技术等将更多的应用到教学情景当中。同时,智慧教育也为改善教育均衡问题、助力教育公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也在稳步提升,其中包括城区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显著高于乡镇学校。教与学组织和学习内容的创新水平高于学习资源和教师/促学者创新水平,小学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开展高于高中和初中学校。未来区域信息化教学创新需要以城乡一体化保证区域教育信息化优质均衡发展,以信息化教学创新保障和激励机制的健全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动力,以教育信息化区域发展的“整体观”实现各主体协同,以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确保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与获取。笔者详细研究了年纪对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影响,将收到的有效问卷数据经过处理后,导入SPSS,以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为因变量,学段为自变量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学段在因变量上的值存在显著性差异(Sig.=0.000)。进一步作事后检验(LSD),分别对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在不同的学段的差异性进行检验。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关于创新水平的均值、标准差(反映数据的波动性)以及差异性的显著关系如下表。1.各学段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分析结果。由各学段信息化教学创新得分均值可以看出,小学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N=238,Mean=2.73)高于高中(N=45,Mean=2.71),高中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高于初中(N=68,Mean=2.61)。由差异性检验可知,小学与高中的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Sig.=0.017),小学与初中之间、初中与高中之间的Sig.值都小于0.01,表明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之间的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总体来看,小学的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高于高中学段,但差距不大。高中的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高于初中学段,差距较大;小学的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高于初中学段,差距较大。2.城乡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在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上,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城市地区的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Mean=2.89)和乡镇农村地区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Mean=2.65)相比存在显著差异(F=7.672,Sig.=.007<.01),城乡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发展不均衡。经济发达市区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市区,因此地区经济因素是影响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3.各维度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分析结果。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各维度创新水平的均值分别是:学习内容创新(3.15)、学习资源创新(3.26)、教师属性创新(2.45)、教与学组织创新(2.36)、学习评价创新(2.81)。从均值上看,五个维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基础教育在“学习内容创新”和“学习资源创新”两个维度上得分超过3分,达到中等以上水平,其次“学习评价创新”的均值接近3,接近中等水平,然而“教与学组织创新”和“教师属性创新”两个维度的均值较低,水平在中等以下。

三、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面临的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