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学教育专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论远程教育中学生专业社团的实用性
一、就业形势与个人准备
就业与职业发展是电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64.77%的学生认为目前“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在这种就业形势下,就业与职业发展目标明确的学生只有17.61%;而53.98%的学生只有大概的就业方向;在校期间,47.16%的学生没有考取任何证书。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目前的学校教育内容和学生职业发展的联系不够紧密,对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引导和关注不够,导致学生对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准备不足。
二、就业指导服务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是对就业帮助最大的因素分别是“社会实习和工作经历”、“社会关系”和专业;大多数受访者没有使用过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只有将近40%的受访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表示“非常或比较满意”。在专业社团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对“校外实习”、“互动式体验活动”和“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最感兴趣;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
这些说明,学校的就业工作的质量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专业社团应促进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转变职能,从“一项工作”、“一个部门”,转变为“学业与就业对接平台”,围绕未来社会发展要求和职业发展要求,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前瞻性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与潜力,同时注重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建设更多的专业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养和提升的保障。
三、专业社团建设
从受访者的情况来看,74.43%的学生属于时不时参与一下的状态,学生根据参与体会认为,专业社团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工作领域、强化专业知识的理解应用、提升动手能力。从专业社团活动的形式上看,52.84%的学生喜欢参观实践、边看边讲的学习形式,其次是课堂讲座、实时互动和网络视频讲座方式。绝大多数学生主要从辅导员和班主任那里获得专业社团活动信息,其次是通过校园宣传和学校网站获取信息。学生最喜欢的讲座类型是就业指导类、职场发展类、专业学习类和社会热点类讲座。
地理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讨
一、新建本科院校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的缺失
(一)关注新课改态度淡漠
笔者通过调查钦州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教师得知,90%以上教师不知道中学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时间,100%教师不清楚我国现行中学地理教材有多少种版本,一半以上教师不知晓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及结构。可见,部分教师不主动关心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地理教育现状及趋势知之甚少,折射出教师课改态度的淡漠。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小学不同,课程设置、教学环境、教学对象与基础教育有较大差异;同时,受地理高考、中考改革的影响,地理师范教育日趋萎缩,这些因素左右着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关注新课程的积极性。二是“经验型”教师的消极影响,此类教师缺乏专业进取精神,坚持“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培养明天的人才”,不太可能主动投入本校地理课改工作。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尤其是非师范专业教师比例在上升,多数新教师没有系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育学知识明显缺乏。来自教学、管理和家庭的压力,让他们没有足够精力去开展教改研究。地理教师不关心或不知道如何参与新课改,这一切都归咎于继续教育的缺失。因此,从地理课程性质及教师主观意愿来看,继续教育已被人为淡化。
(二)新课程掌控能力弱化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仍是乡镇中学地理师资培养的摇篮。但经常会听到毕业生和中学教师的抱怨:大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所学知识与中学地理教学实际严重脱节。其本质是教育教学过程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分离,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学地理师资规格相冲突。可见,新建本科院校部分教师并没有明确中学地理新课改的目标及要求,很少探讨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缺乏新课改意识,不重视地理师范生知识与技能塑造。中学地理新课程实施,不仅对中学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也促使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不断更新课程观念,完善知识结构,优化教学策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新建本科院校要着眼于师范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习得,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内化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方法体系的建构等。显然,地理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必须以新建本科院校地理教师的新课程掌控能力为前提。因此,以新课改培训为继续教育主题,让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从中获得灵感,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培养适应新课改要求的现代地理教师。
(三)新课改研究能力低下
以钦州学院为例,目前还没设地理教育研究室或地理教学功能实验室,地理教育学术团队也尚未组建。熟悉中学地理新课改的教师几乎为零,主动从事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教师不多。多数教师对这一领域要么不理解,要么不感兴趣,要么不知该如何去研究,认为其理论研究成分大,应用研究不足,难出新成果。从本院师资规划来看,也忽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师资的培养和引进。在地理教学论、地理教育学或地理新课程改革研究教学中,涉及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不多;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并不开设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研究、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等研究性课程。新课改研究基础不牢,导致课程与教学研究氛围不浓。新建本科院校学科教育研究体系的残缺,势必阻碍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全面拓展。对教师来说,教育教学研究是基础、是职责、是“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或“学者型”教师的必由之路。所以,要尽快通过继续教育牢固树立新建本科院校地理教师课改研究意识,提高教改研究水平,从而加快本校地理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关于中学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中学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但由于现实各种因素的困扰,严重影响了中学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只有解决这些制约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瓶颈,才能迎来更美好的中学美术教育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现状;建议前景 中学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美术课程进行美术教学,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学习掌握美术知识技巧,整体提升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中考、高考背景下升学的特长平台。随着视觉文化的高度发展和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以及新课程的新要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提高审美能力的必要性和开展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虽然中学美术教育在经济发达地区、在城市等有实力有条件的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它的未来发展前景,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学校,仍然令人担忧。 一、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1.教学地位不受重视。中学美术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中学,中考是不考美术的,导致老师和学生只注重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学科的学习,美术等艺术课程往往当作副课,用来做作业、复习功课,或者调整学习节奏。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需要提高升学率;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学生需要考上理想的高中。中考考什么,教师和学生就关注什么,这样就会出现“一切围绕考试”的局面。中考没有美术考试,所以大部分师生对美术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学生中学习美术不系统,难以培养审美的能力和情感。现在,中考略有变化,增加了艺术特长生的招录,美术学习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虽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动活泼地发展”,教育部也三令五申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是现实教学却困难重重,有不少阻力。部分师生和家长对素质教育并不完全了解,没有形成真正的认识,整个社会也没有形成素质教育的氛围,导致实际教学都难以逃出应试教育的阴影。中学美术教育,一直以来都不受重视,处在边缘化的地位。这种观念存在大多数师生心里,并固化下来,在社会和家庭中也没得到普遍认可和支持。自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以来,也未根本得到好转。这种惯性思维的存在,对素质教育形成种种困扰,也严重削弱了美术教学地位。因此,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还需要经历漫长艰难的过程。 2.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在中考没有把美术纳入应试范围的背景下,学校对美术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对美术硬件的投入也十分有限。由于美术教学的特殊性,需要现场示范,直观地对学生授课,大多要建有专业的画室。更多时候需要教师进行示范,以便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形成互动。如果没有这一生动过程,美术课程便形同虚设。但是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也没有配置相应的教学工具和美术材料,美术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是书本教育和简单绘画,教学活动受到很大限制,简陋的设施和过少的投入,严重阻碍了中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教师队伍不够专业。受美术教育地位的影响,美术往往容易被忽视,一些学校对美术教师也没有严格要求,大多是老师兼职教学。特别是在农村学校,更是把美术视为副课,学生也当作放松的课程,专业老师根本没有,往往是班主任兼任,很多时候大多是叫学生自习,做作业。目前,中学美术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农村中学更是稀缺,也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整体素质偏低。美术教学方式单一,只是简单的理论授课,没有户外采风等其他活动。这种美术教育很难取得成效,要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就必须要提高美术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技能,建设一支专业的美术教师队伍。 4.教学课程不够生动。由于教学资金投入有限,缺乏美术专业教室。由于学校重视中考,只注重文化课程,对美术课时的安排也有限。所以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硬件设施的影响,没有专业教室、专业老师,只能在极少数课时内,完成理论的美术教学。这种脱离学生生活的教学,教师不能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感受自然、寻找灵感,学生的美术学习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术教学方式的呆板,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让学生逐渐失去对美术的兴趣。美术教学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服从。长时间的美术课程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就会导致学生兴趣衰减,这与美术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二、中学美术教育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加上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加上中考、高考艺术特长生的招录,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重视中学美术教育。为促进中学美术教育健康发展,应大力改善中学美术教育的环境,特别是农村中学。 1.完善硬件设施。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需要专业的美术教室。美术教学也需要充足的教学设备,需要充足的教学用具,才能确保教学的质量。比如教学过程要使用各种纸材、铅笔、剪刀等各种教学工具,还需要多媒体演示具体的作品制作过程,教学效果会更理想。 2.配强师资力量。专业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才更有保障。中学美术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学,应加强美术师资力量,提升美术教师素养。一是招聘专业教师补充教师队伍。学校要聘请美术专业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也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二要注重教学态度。美术教师不能因学科的地位受忽视、中考高考不考、不受重视等原因,敷衍甚至放弃美术教育。在从事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备课,重视教案编写和教学设计等,还应具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和道德素养,才能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美术教学。 3.充实美术课堂。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高于现实生活。艺术家的创作是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所以,美术教育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只有走出教室,走出课堂,到田间地头,到荒野山麓,这样的教学,既能提高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兴趣,又能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比如学生要画树木、树枝、树叶,只有亲自观察树木的形态,亲自体验树木的自然美,感知树木生长规律及其外形特征与结构,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创造性地画出树木的艺术美。 4.转变教学观念。美术教育应该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发展。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素质教育体现在美术教育的多个方面:一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加强学生的美术修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二是在生活中以实物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三是要加强必要的美术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只有通过这些素质教育的方法,中学美术教育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1-2]。 参考文献: [1]梅金星.浅析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1(12):122-123. [2]刘江超.当前中考背景下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7(18):157 作者:张丽 单位: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横车镇马畈中学
卓越中学体育教师培养路径
1卓越教师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实施全面改革,教育也是改革的重点之一。近年来,教育部相继若干文件,推进教育深化改革,作为教育主体之一的教师也在改革内容之列。“卓越教师”一词逐渐出现在广大教师眼前,卓越教师培养是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培养的重点之一。201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新时代教师的新要求和新标准,强调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培养卓越教师团队是政府、学校及每个家庭的共同期许。卓越教师是一个相对概念,随着时展,其定义和判定标准略有改变。国内外不同研究者对卓越教师概念略有不同。通过文献查阅,本文认为新时代卓越教师应具备以下元素。(1)热爱教育工作。饱含对教育事业的赤心是一个卓越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2)具备足够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将最为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工作中,在课堂上展现知识的魅力。(3)掌握时代技能。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能、多媒体应用、新媒体传播等方面的技能是新时代卓越教师需要具备的。(4)有良好的自我审视与批判能力,在工作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并改正优化,继而以更好、更佳的状态投入教育工作中去。(5)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加强与学生及家长间沟通,携手致力于学生教育过程中。(6)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7)具备良好的教学管理能力,在专业知识教授之余还能投入学校、教育领域整体建设与发展中。
2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2.1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现状
中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很大,许多中学生表示平常的学习任务非常重。除学校平常的教学任务外,家长还会额外给学生报补习班或特长班,中学生因此压力倍增。许多中学生表示希望通过运动来缓解压力。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有效释放压力,运动过程中的血液循环加快能让人忘记烦恼和压力。学生在学校每天都被安排了满满的课程,校内主要运动时间仅在少量的几节体育课。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正确的运动引导对学生身心健康来说至关重要,体育教师在学校正是发挥着这样的作用。鉴于升学压力,体育课在中学教育中未能受到学校和家长足够重视。中学体育教育多数时候流于形式,甚至有些学校在初三、高三阶段直接取消体育课,改成文化课。近年来,在素质教育深入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门、学校等机构正在逐步加强对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和培养,也取得了不错成效。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卓越中学体育教师的培养仍旧存在些许问题。
2.2卓越中学体育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中学体育教师地位不受重视
高校体育教育健康课程改革
摘要:
运用调查法、访谈法对淮阳一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和20名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的实习过程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实习生在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方向.研究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滞后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导致实习生满足不了基础教育需求,并提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需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更新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培养符合基础教育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扎实有效地向深层次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体育与健康课程脱节的问题日趋严重.在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的同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该如何改革才能适应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需要.近年来,淮阳一高以其突出的课程改革业绩和影响,先后被周口市教育局、河南省教育厅评为“基础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本文以淮阳一高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20名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从淮阳一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情况和实习生在实习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找出现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不足,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供借鉴.
1淮阳一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概况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在新课改理念下进行的,新课改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学案导学、教案教学、巩固案巩固教学效果”这一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探究
1研究目的及意义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实施起初各省市对《纲要》认识不够充分,尚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因而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哪些缺失或不足、怎样使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下合格的中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如何快速提高等。这些问题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和思考,因而选择了“提升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探究”的课题,以期通过这一课题的探索与研究,为将来中学体育教师在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提出一些合理的参考建议。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与实施,一大批有着较高学历的中学青年体育教师将陆续地充实到体育教学一线中。如何尽快地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是目前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同时,对于资深教师来说也需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法、强化育人意识,使资深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永葆生机、与时俱进。通过对新课标下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访谈,寻找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在新课改下的变化,并对其进行正确地分析与解读,进而探索新形势下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尝试探索出一套操作性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方法,以期为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提升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中学舞蹈学生素质教育重要性
[摘要]
中学生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中学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树立起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然而现阶段,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中学在实施舞蹈专业学生教育时更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素质教育。为了全面培养高素质的舞蹈人才,本文通过分析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结合当前中学舞蹈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及想法,希望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中学舞蹈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中小学课堂;素质培养;舞蹈教育;审美观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就必须坚持以“德、智、体、美、劳”作为教学的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素质教育扩展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然而,目前很多中学只重视学生的基础课学习,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作为舞蹈专业的中学生,学校为了迎合市场和取悦于家长,过分强调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只把专业成绩当作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由此往往造成不少中学舞蹈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比较优秀,而在思想品德或综合能力上却落后于同龄阶段所应具备的品质和水平。这种畸形的教育模式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更严重的会使学生无法适应将来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因此,对于中学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利用好舞蹈教学所具备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
一、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中学教育改革中所提出的全新目标与要求,其本质内容是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学生所服务。而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中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舞蹈不仅可以培养中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爱好,更可以借此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陶冶思想情操,提高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与协调性,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在丰富知识文化框架的同时,逐渐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激发对“真、善、美”的追求,为形成具有创新意识的良好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中学舞蹈专业学生的教育来说,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在中学舞蹈教学中引入素质教育,也为今后中学舞蹈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思想政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运用
摘要:我国作为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载有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是先代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在当今中学教育中弘扬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是当今教育体制改革所提出的重要内容。而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中学必修课程其内容正是教育当代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肩负起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若想更好地在中学教育普及我国的传统文化可以将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媒介,将传统文化内容运用在思想政治教学当中。文章针对当前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灵活运用进行分析,总结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来加强传统文化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学教育;思想政治教学
我国的传统文化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内涵,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核心其内容应该在人民群众中得到普及。我国在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后明确提出要将传统文化内容在当今中学教育中作为重点工作开展。而在当今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加入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不仅可以丰富其课堂内容、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同时还能够确保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群体中不断传承下去。但是部分中学在将传统文化运用到思想政治教学当中时存有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的想象。并且当今中学部分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质有所欠缺导致不能更好地在教学时将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上述这些现状在当今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都普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学当中的有效运用。
一、传统文化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当前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既符合中学生德育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让下一代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最快捷、有效的方式。但是伴随当前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中掺杂着各类信息资源。中学生作为当前中国网民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其在学习之余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浏览互联网信息。这导致一些外来文化通过互联网传入到国内,被中学生所熟知了解。由于当前中学生还处于生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心智尚未成熟比较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中学生沉迷于外国文化,这种情况长期发展造成了我国中学生大多具有崇洋媚外的特点。中学生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程度。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教学模式落后,在课堂中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导致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内容和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产生了一种厌恶心理。除此之外,部分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迫于学校要求的教学任务压力,在课堂中一味地追赶课程进度,忽略了向学生介绍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和学生不能提起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学运用的重视程度,导致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播受到一定的阻碍。
(二)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质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