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学教育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学思政教学感恩教育论文
1感恩教育与中学思政教育的高效融合策略
1.1寓教于理,从知识层面高效融合
在感恩教育与中学思政教学的结合中,表现要做到寓教于理,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感恩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思想政治品德这门学科成为重要的学科,让感恩教育与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高度地融合起来,达到寓教于理、寓教于行的目的,实现知识与道理的全面、有机的融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无不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媒体和道德标准,懂得报恩、知道轻重,不报恩者只能谋一时,懂得报恩者才能谋万世,而这些传统美德渐渐被人民所遗忘,被教育所冷落,这才是最大的疏漏和悲哀。而如今在中学生中出现了自私任性、坐享其成、自私自利、满腹牢骚等不健康、不道德的行为,再加之受社会中不良思潮的影响,网络中不健康的东西的腐蚀,使得思政教育愈发重要。感恩教育与中学思政教学的结合就是要让学生们懂得,让孩子们知道,感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理所当然的行为。
1.2寓情于文,从感情层面高效融合
在感恩教育与中学思政教学的结合中,更要体现感情层面的东西,“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情到理放至、情阻理难通”,这些话语都充分说明了情与感恩之理之间的关联。在当今时代中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主要应该归咎于教育的缺失,尤其是没能把感恩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高效地融合到一起。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提出应当在中学思政教育教学中,把感恩教育与之有效地结合起来。在结合的同时,感恩教育还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只有转变了学生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真正架起从知识、从知道到实践、到行动的桥梁,才能最终把感恩教育的内容转化为学生们的品质,把思政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来,并且表现于学生们的具体行动、具体行为、具体实践中来。在实施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同时,在与感恩教育有机结合的同时,广大教师和教育部门还要千方百计地了解学生们平时日常的情感,从学生们的生活出发、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学生们的情感世界出发、从学生们的“三观”教育出发。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感恩教育中,都是从生活中挖掘题材,从学生们身上寻找话题,贴近学生们的心灵深处去寻找感情的元素,例如,讲述汶川大地震一位年轻母亲用蜷缩的身体怀抱女儿挡住死神,手机中留下最后的信息,“亲爱的宝贝,如果你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的故事。将这种感人至深的故事千方百计地与广大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触动学生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让孩子们展开感恩翅膀的,打开感恩的心灵。
1.3寓恩于行,从实践层面高效融合
在感恩教育与中学思政教学的结合中,“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在感恩教育中、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如此,就是要努力践行所学习到的高尚思想情操,调动每一名学生都争做行动上的巨人,而不做语言上的巨人和行动上的矮子。显而易见,在实施二者结合教育的时候,重要的目的和导向就是要培养学生们感恩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让学生们真正做到知恩于心灵中,感恩和报恩在行动里,能用自己实际的行动来回馈和报答父母、老师、祖国。如何真正地做到寓恩于行,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口头教育和身体力行教育的双重效用,因为广大青少年在中学时代正处于一个可塑性极强的阶段,也正是树立“三观”的雏形期,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乃至在学习上的学习观,这些都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本文认为应该在中学时期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来抓,高度地重视起来。尤其在感恩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更是要注重考核和学习,因材施教、言传身教,让“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广大青少年真正地树立一个好的人生导向,真正知道哪些行为应该做,哪些行为不应该做,除了说教层面,老师和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以身作则都将对学生们起到不同寻常的影响和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和生活素材,尤其在新的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的时候,更是要以学生们为主体,把更多关于感恩方面的内容和实例融入其中,把教学精心地设计成正品质、懂感恩的优秀教材,通过学生们道德践行、感恩践行来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让中学生的思政教材成为感恩、成长的蓝本和指路明灯。例如,在学习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尊敬师长等思想政治品德的教育内容时,就可以把“乌鸦反哺、山羊跪乳、王郎卧冰”等故事和典故一同融入到教材中,让学生们通过这些经典的教育去实践尊敬的孝顺行为、感恩的行径。
中学长跑体育教育论文
1体育游戏的作用
1.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同学们往往具有很强的好胜的心理特征,如果在游戏中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将有可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游戏具有情节性、竞赛的特点,可以把教学课中练习内容安排在游戏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为了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可采用加速跑练习,但在练习时往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于是可以考虑可把此练习安排在“迎面接力”比赛中,结果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1.2增加中学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体育课教学模式呆板单一,忽略了对青少年学生兴趣的培养,没有营造活跃的体育课堂气氛,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积极性没能被调动起来,使体育教育学的娱乐性削弱。而将游戏应用到体育课教学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枯燥无味的运动技能、体能锻炼变得有趣。
1.3可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实用性
要提高人身体素质必须加强体育锻炼。但是,学校体育教学,往往枯燥单调,学生往往没有兴趣,不愿意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如果在教学时,把运动技术编成游戏,并适时的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达到提高素质、增强体质的效果。不但可以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增长发育,还能提高其身体各机能的完善,从而实现了体育教学实用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感恩教育论文
1中学思想政治课感恩教育的内容
1.1感恩父母生养恩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于丹老师在《中小学感恩教育讲座》中也提到“孝是一个人伦理的起点和幸福感的安顿。”儒家经典《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活在世间最大的恩人莫过于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及成长的勇气与动力,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热爱生命、尊敬和孝敬父母,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1.2感恩师友教导情
明末清初思想家、政论家唐甄在《潜书•讲学》中提到“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孔子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曾说“挚友如异体同心”。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朋友一生相随相伴,并肩作战,所以应对我们的师友存以感恩之心。
1.3感恩祖国培育恩
有国才有家,有党(中国共产党)才有国。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使人民走上了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因此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对我们的祖国和我们的党(中国共产党)心怀感恩。
中学特色育才素质教育论文
一、加快校园科技信息化设施建设
学校是育人的重要地方,学生的学习的知识和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大部分都来源于校园,对于校园科技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大兴一中在把校园设施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基础工程,实施中以校园建设和信息技术建设为重点,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采取了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方针,保质了保量,以一流的硬件设施为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学校教学设施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硬件保证
学校硬件是否上层次,关键在于配套设施的质量和完善程度。因此,尽管资金紧张,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绝不含糊。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全部按照国家一类标准配置,改造后的校园起点高,布局合理科学实用,校园环境优美整洁,教育教学设施一流。
(二)学校信息技术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走向现代化硬件保证
“中小学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认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国家教委于2000年11月14日颁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培养现代社会接班人的信息素质。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学校后勤管理
我国中学安全教育论文
一、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教育的形式单调
“安全重如泰山”,在很多的中学都提出了这样的口号,但就目前的安全教育来讲,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规范性不足,系统性不够,还缺乏合适的评价机制,校内的学生安全意识浅薄等等,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形式也很单调,大多都是以罚代教的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逆反情绪,安全教育的效果就更是无从谈起。另外在现在中学中还有很多学校存在的安全教育资源缺乏的情况,主要是影视和录像片、安全知识学生读本、宣传画或是关怀、安全教育活动方案、安全教育教育读本、安全法规及制度汇编等等。
(二)还存在一些教师对安全教育漠不关心
在中学当中,安全教育需要所有人的努力,才能形成合力,让中学的安全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但是在目前,还有一些教师有着别样的想法,他们认为: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自己只需要上好自己的课就行了。而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安全事故是学校领导的责任,即使是发生了,也自然有领导对这些安全事故负责。
(三)家庭教育不到位
学校的教育是需要家庭配合的,家庭有着自己特别的影响力。在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安全事故不是在学校发生的,尽管学校加强了教育,但是因为家长的疏忽,一些学生安全事故依然时有发生。比如溺水、烧烫伤、触电等。学生对自身的安全问题大多意识并不强烈,缺乏“安全预见”和“安全知识”。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他们就养成了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在他们心中,只有自己的安全才是重要的,对于身边的人的安全一点也不关心,只有当别人身上出现的安全事故牵连到自己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中学三生教育论文
一.生命教育
最初的生命教育主要是西方一些学者从关注自杀、吸毒和暴力行为等问题演变而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近些年的学者在生命教育的涵义上有了新的理解。我国生命教育的开展最早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由于素质教育的兴起,生命教育也不断被一些学者所提倡。最初的生命教育要求在教育中要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并且信任每一个学生。随后,一些省份如上海、湖南和辽宁等不断将生命教育编写到教材中去并且开始了试点运行工作。具体实施一般首先是从学生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开始的,在不同课程中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开展生存训练和相关的户外拓展训练,让学生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不断培养自己珍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随后,生命教育相关的课程体系在中学中逐步建立起来,社会中对生命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二.生存教育
所谓生存教育就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保护生命,如何在社会生存等相关知识。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存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的讲授,不断提高学生生存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端正学生的生存态度,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和科学的生存价值观,培养学生在生存中实现自己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生存教育主要涉及的内容与人的非常态生存有关。通过对学生生存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在非常态生存状态下应对的能力,例如一些突发事故如地震、泥石流、雪崩以及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应对,也包括对一些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火灾或者恐怖事件等社会灾难的应对。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防灾救灾的基本知识,还要掌握降低灾害损失的技巧,例如如何进行伤口的包扎,如何进行有效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面对火灾如何使用灭火器等等,不仅要会自救,还要学会救人。
三.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即通过生活来进行学习,来进行教育,通过教育而改进生活,使生活向前和向上,生活决定教育,而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激发出自身的力量并且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教育的内涵非常大,生活教育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正确理解生活教育的内涵就必须要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生活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开展可以使多种形式的,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同时中学生的生活教育还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解决问题,避免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与学生思想和生活不符合的内容和陈旧的内容进行教育。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选择课本以外的内容,例如请一些相关方面的专家或者学者对学生进行讲课,开座谈会,让学生也参与到其中,积极发现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上社会,去亲密的接触社会,让学生们明白只有了解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现状,才能学会如何去更好地生活。在学习方法上,要尽可能让学生去动手参与调查和实践,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认真观察得出自己的结论,进而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中学生三生教育的开展
师范院校函授教育中学前教育论文
一、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函授教学中师生关系现状
1.师生关系出现明显的“虚化”现象。
当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函授教学由于在时间和空间上师生交流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容易出现师生关系表面化甚至虚化的情况,这种巨大的时空距离感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心理距离的疏远。师生关系的淡漠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解和体验障碍,且不容易达成共识,课堂常常变成以知识为本位,师生彼此之间缺乏平等对话与相互理解。
2.面授教学时间短,师生沟通方式单一。
函授课堂中,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学习者都是成年在职的教师,他们在教学实践的一线,积累了较多的教学及管理的困惑。在学历提升的函授教育中,他们会希望教学在教学中帮助他们解决实践中的困难,或者期待在教师的授课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启示。而现实函授教育中,因为一门课程面授往往只有2-3天的集中授课实践,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课程内容讲授后,基本上不会有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加之,教师在授课前往往不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不了解学前教育的教学实际。不少课程的面授只是基于普通高等教育中同样课程的内容移植,偏离了函授教育学生的需求。
3.师生互动行为较少,学生参与互动积极性不高。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往是教学过程实质的基础,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平等和信任的,在教学交流中并不是用一种观点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强加自己的观点给对方,师生之间应该是共享的关系。但当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函授教学中师生互动行为较少,很多时候只是教师单方面的传授自己已有经验和知识,这种情况也导致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不高,师生之间很难收获感情方面的关系,比较生硬。
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论文
一、《体育与健康》课所具有的性质与特征
(一)课程的性质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是一门通过身体练习,为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以达到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的必修课程[1]。《体育与健康》具有十分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组成中学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二)《体育与健康》的课程特征
基础性,《体育与健康》是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该课强调要根据学生自己的条件和特点,学习并掌握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基础知识、技能和实用的健身方法,并以此来提高学生自己自主学习体育健身技能与方法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情感、体育态度与体育价值观。实践性,《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它关注的是学生能够在长期的体育学习与身体练习过程中,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健康水平,并掌握一定的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能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与健康》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锻炼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与锻炼的效果的提高。综合性,《体育与健康》并不是只强调课程的某一个方面,它强调的是将课程的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进行有机的整合。它是一门以体育内容为主健康教育内容为辅的综合性课程。同时在让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要充分的发挥这一门课程的教育功能,重视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达到身心和谐发展的高度,还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
二、对新课程理念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思考
(一)对体育与健康课课程标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