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学教育观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学美术教育观现状研究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美术新课改的实施,当前中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弊端越来越突出,而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造成这些弊端的因素加以分析,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学美术;重要作用;素质教育
一、当前中学美术教育现状
素质教育己经提倡了多年,但应试教育使素质教育形同虚设,它使评价方式对中学美术教育产生弊端。各个学校的教育都是围绕着高考来进行的,学校对非中考科目都有不同程度的轻视。科学和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科的发展,但教育的现实实施状况却与目标严重脱节,现行的中学美术教育评价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真实需求,教学理念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越来越与其背道而驰,仍然是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没有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忽视了学科间相互的横向联系,对中学美术教育延用简单的量化标准,限制学生思维的拓展,学生对这门课程也比较轻视,无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从中学美术教育的师资状况来看,地域差异使中学美术的师资配置不均衡,上造成了我国艺术院校的生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工资额度造成了县乡一级中学美术教师的流失,应试教使,中学美术教师地位微乎其微;从目前中学美术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来看,教师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教学质量;从学生的状况来看,传统文化教育惯性使中学生审美倾向产生偏差,由于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多元的文化使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中学生每天都要面临繁重的课业压力使教育者所面临的学生状况愈加复杂。审美教育是宏扬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但当前美术教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且社会上各类美术辅导班林立,使中学美术教育成为谋利的工具。从教育投入状况上来看,有限的教育投入大多偏重于应试科目,中学阶段的学校多年以来一直经费紧张,对美术学科的投入少的可怜,:教育投入不均衡,教育投入上的歧视性作法使学生不能得到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另外,学校的教育投入以应试科目为中心的作法,造成了有美术天赋学生的流失,影响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
二、提高中学美术教育观的策略
中学语文教学中礼仪教育的渗透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礼仪教育渗透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礼仪教育渗透的路径,包括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深挖教材,加强礼仪教育;以历史故事为导向,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礼仪教育板块。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礼仪教育;互联网技术
党的提出,加强践行、培育礼仪教育,贯彻党的政策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进而培育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1]。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礼仪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文化的核心部分之一。中学教育是孕育人才的摇篮,教师可发挥语文教育特性,实现语文课程知识与礼仪教育教育相融合,促进学生礼仪的培育,进而为祖国繁荣昌盛培育接班人。因此,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礼仪教育的渗透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也能够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更能够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礼仪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语文是中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是一门人文性课程,对促进学生人文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十分重要。然而,受到传统教育弊端的影响,部分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还是以“灌输式”“一言堂”教学方法为主要教学形式,重视理论知识讲解,缺乏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影响到人才培育质量。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方针、顺应素质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渗透礼仪教育,促进教学改革,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学校教育的缺失
小议学前教育教育预设思想的重构
一、从教育观念的结构审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预设观念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不同的教育观念的结构。以下从内容结构和心理结构审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预设观念。按照学前教育观念的内容体系,可以将教育观念的结构划分为学前教育目的观、功能观、学前儿童课程观、教师观、学前儿童观、师幼关系观、游戏观、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观、生活教育观以及幼儿园的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大领域活动教育观……。由于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的飞速发展,当代学前教育理论结构内容已经基本揭示了学前教育的本质内涵和发生发展规律,而且呈现系统化、结构化、组织化、概念化的观念群体系,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预设观念很显然并没有从本质上获得当代学前教育理论的本质内涵,而且不具有系统性、结构性特点,只是对学前教育零散的、个别的感性认识。教育观念的心理学成分分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认知成分是对教育现象的认识看法,认知成分的具体表现有可能是概念化、专业化的认知,也有可能是经验性的认知;情感成分是个体对某种教育观念情感倾向性,表现为个体对某种教育观念是否认同,比如态度上的喜恶、情绪状态上对某种教育观念的激情、执着或冷漠等等,高层次教育观念的情感成分是稳固的,表现为对正确的教育观上升为一种坚定的教育信念;行为成分是指教育观念在行动中的表现,对行动的影响力等等,具体表现为教育观念对教育行动是否具有推动力,对教育行动的效果是否具有良好的影响。从以上心理成分分析,在认知成分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预设观念的认知成分是经验化的,不是概念化的;在情感成分方面:其情感成分比较复杂,可能表现为不稳定,容易受具体情境的影响发生变化,也可能受思维惯性和个性的影响表现出固执;在行为成分方面:其行为成分的作用力不可低估,但由于专业性较弱,有可能对教育实践产生不良影响。可见,无论是从学前教育学的教育理论内容结构,还是从教育观念的心理结构审视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预设观念与专业化教育观念具有很大的差距,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观念将至关重要地直接影响到她们将来的教育实践的方向和效果,直接影响着她们将来的教育对象———学前儿童的身心是否健康和谐发展,从宏观上而言,她们的教育观念影响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怎样在短短几年的专业教育中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原有的教育预设观念进行重构,促使她们确立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观念,是摆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面前的紧迫课题。
二、教育观念重构:对建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观念的目标、内容和建构思路的理论探讨
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预设观念的审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理论上探讨建构专业化教育观念的思路。
1.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观念的发展目标和内容。根据教育观念的有关理论和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预设观念的审视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观念的发展目标就是构建一个牢固的、具有行动力和良好教育效果的,并且内化为学生素质的,呈现专业化、系统化的学前教育观念群体系,具体目标内容包含学前教育目的观、功能观、学前儿童课程观、教师观、学前儿童观、师幼关系观、学前儿童学习观、游戏观、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观、生活教育观以及幼儿园的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大领域活动教育观等等。这是一个长远的理想目标,应该成为本专业学生教育观念培养方面的根本方向。本发展目标在培养过程中起着导向、激励和评价准绳的作用。为达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观念的发展目标,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是本文第一部分所述的第一、二种形态的教育观念。以上内容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外学前儿童教育家如福禄倍尔、蒙台梭利、陈鹤琴、陶行知等的论著;国家颁发的经过严格专业论证的学前教育政策文件,例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等,以及体现当前学前教育最新研究成果的、登载在学前教育专业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等等,这些都应该成为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观念的重点内容体系。
2.结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预设观念的审视,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获得重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观念的思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观念的建构属于认知发展领域的范畴,建构主义理论为本专业学生教育观念的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鼻祖皮亚杰提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在现有图式基础上通过同化和顺应等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内化发展起来的,通过掌握精神生产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以及心理抽象这一概括机能的提高,促使各种心理机能不断变化、重组,就会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高级心理系统。维果斯基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应向学生提供适当水平内容的教学和有一定指导的社会环境,提供挑战性认知任务和支架。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知识,学生的发展又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任务。据此,可以从理论上获得以下几个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观念重构的思路:第一,要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理论的意识,促使学生在现有图式基础上主动通过同化和顺应等自我调节机制建构更高水平的学前教育认知结构。第二,要从学生的学前教育预设观念出发,找到最近发展区,提供支架,循序渐进地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观念体系的建构和螺旋式上升。第三,要创设协作、会话等情境,促进学生通过自我会话、互动会话等活动进行更有意义的建构。第四,要促进和发展学生的高级心理发展的工具,即语言符号系统的完善,抽象概括机能、反思能力的提升等等。建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观念体系的各种途径,例如本专业开设的专业理论课、读书活动、专业写作、见习、实习等都应该围绕以上思路进行。
三、实践探索: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专业读写活动的实践为例,探索重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观念,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农村初中学生德育发展
【摘要】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发展,社会过多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农村地区的很多问题被忽视,比如说有关农村地区初中学生的德育问题已经十分的严峻。本文以农村初中学生德育为题进行研究,从农村初中学生的普遍性特点和德育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重要性意义着手,分析在现实教育情况中,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方面的问题及其背后成因,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若干帮助农村地区初中学生加强德育的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农村地区的初中教师改善德育工作效果。
【关键词】
初中学生;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德育;价值观
1.概况
1.1农村初中学生的普遍性特点。我国农村地区的初中学生通常拥有比较相似的特征:家中多为老年人陪着未成年人,生活条件和受教育条件较差,对学习没有太多的兴趣和动力,很早就辍学打工,极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诱惑。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被我们忽视,社会的普遍关注点都集中在那些好的一面中,经济背后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
1.2德育的对于初中生的重要性意义。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还是需要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方面有所陶染。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青春期阶段,这是一个从孩童到成人的过度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开始接触到真实社会的一些事情,有的时候会面对很多的诱惑,也会面对很多的困惑。
高职教育管理学生主体式教育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逐渐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较为明显,慢慢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同时对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开始重视起来,注重了学生主体意识的表现,进而促进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就高职教育管理中学生主体式教育进行了相关分析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策略,以期促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主体意识;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主体作用越来越明显,在高职教育管理中学生主体式教育也慢慢被人们重视起来。在高职教育管理中,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了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主体,这对于高职教育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职教育管理中学生主体式教育主要是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客观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1.高职教育管理中学生主体式教育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摘要:要在物理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提高教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开展第二课堂研究,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教学;第二课堂;实验教学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进行研究。
1转变教育观念,推进物理教学的素质教育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教师有责。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勇于探索,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走创新之路。所谓创新教育就是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在中学物理课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善于观察和发现,认识真正有意义的知识和各种新事物新办法,掌握蕴含的基本规律,并且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全面的素质基础。物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最终取决于物理教师。物理教师转变观念,就能培养新型人才,还能发现和培养学生萌动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教育观念向信息文明时代的素质教育观念转变,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向培养学生会学习的教育观念转变,重学生主体参与,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所以只有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才能全面推进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调整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素质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知识结构陈旧,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高新科技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事实证明,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就是说要求学生会的,教师必须先会,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给自己充一充电,充实一些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和技能素质。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异常迅速,如今高科技知识已进入各个领域,所以,科技知识更新势在必行,为人师者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给自己补充新的血液,吸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大力提高自己的科技素质,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合格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内涵与实现路径初探
摘要: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抓手。文章简述中学劳动教育的内涵,提出中学劳动教育的实施困境,分析造成困境的原因,探讨中学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要强化师资力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独立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实施方式,充分发挥劳动素养评价功能。
关键词: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内涵;路径;核心素养
劳动教育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实施劳动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实施劳动教育也是培养高中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学劳动教育发展至新时代,其育人功能逐渐增强,然而目前中学劳动教育实践仍存在发展受阻的现实困境。本文通过明确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内涵,对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
一、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内涵
1.从静态到感知:劳动教育的新目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劳动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目标由最初的在劳动中进行教育到劳动服务于社会再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从静态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走向了致力于感知劳动精神、树立劳动价值观、培养劳动技能的道路。2020年7月9日教育部颁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劳动能力,传承劳动品德,养成良好劳动习惯。要使中学生积极学习劳动理论知识,并对劳动充满热忱,对劳动工作者衷心敬佩,对他人的劳动成果精心维护,培养中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让中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养成勤俭节约的品德。
2.从孤岛到整合:劳动教育的新内容
农村初中美术教育问题及对策
一、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美术教育在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是学生德、智、体、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美术教育对于青少年陶冶情操、启发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赋予生活美感的意识,提升学生对美的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般来说,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西方一位哲学家也认为,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理论的(科学的)四种思维方式掌握世界。
二、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滞后
农村初中教育由于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在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学设施、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滞后于国家课程改革的脚步。美术教育需要学生结合教学器材进行亲身体验和感悟,但是一些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方面,由于一些学生受到家庭条件的限制或者家长不支持、无处购买美术用具等,美术课程的开展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农村中学存在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上美术课时教师只能展示提前画好的几张画,或者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几幅图。这样的美术教学并没有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宗旨。
2.农村初中美术教育认识上的偏差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村中学将美术当作“副科”,虽然课表上安排了美术课程,但学校往往只注重考试科目,美术课程教学时间被压缩,甚至有的学校没有开设美术课程。一些农村地区对学校的评价仍然只看升学率,没有综合考量学校的教学质量。部分家长也认为学生学好“主课”才是重点。这样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美术,对不上美术课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