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学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学体育教育浅谈
中学体育教育,是学习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技术与技能,从而使得学生上体育课的过程中能够增强体质、提高个人运动能力。更总要的是,体育课可以使中学生从整日的课堂教育走出来,走到户外,使得体育课本身就有了一定的趣味性。可是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水平与教育质量的提高,中学的体育教育水平并没有随之相应的提高,无法冲破传统体育教育的模式,使得现阶段中学体育教育的作用日益下降。笔者通过多年中学体育教育,从中发现了诸多问题。
一、对中学体育学科没有准确的定位与认知
当代的中学体育教育,从上到教育部门、学校,下到中学体育教育教师、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与认知。首先说体育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对各个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指导和投入力度不够,对基层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不够高,检查不够细致,评估不严格不系统,从而使得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现阶段我国应试教育的这种体制,中学体育教育并不与中学升学直接挂钩,所以大多中学对体育教育并没有严格的要求。
二、中学体育教育场地器材不足
现阶段,中学不断扩班,使得学校人数不断增加,但是却没有因为学校学生的增加去扩充相应的体育教育资源。操场面积不变,但却有更多上课的中学生,使得体育课程的开展本身就出现了问题,体育资源不够用,场地受限无法进行一些体育项目以及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从而使得中学生在体育课上活动量减少。再者,很多中学并没有一些体育项目场馆,或者是有体育场馆但是有限的资源并不够中学生人人都能享受的这种资源。所以说,体育教育场地与器材的不足大大制约了中学体育教育的进行与发展。
三、在中学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教学观念、思想陈旧
我国中学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至今仍然沿用以前的旧的教学理念。因为应试教育的原因,更多的老师在其意识中仍然觉得文化课高于体育课,从而忽视了体育课对中学生的管理与教育。重视学生知识的灌输但是却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眼前短期的教育成果但却忽视了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与学生锻炼身体习惯的养成。自我国素质教育实施以来,中学的体育课堂越来越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选择锻炼,虽然这样能够培养中学生的自主性与学生的个人体育能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缺少了老师的指导与监督,使得有的中学生自主选择的体育锻炼方法并不科学、不系统,或者说并没有走到正确的体育锻炼的道路上来。再者,有的学生本身并不喜欢体育锻炼,在没有老师督促的情况下,学生并不会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去锻炼,从而将体育课时间白白浪费,达不到中学体育课增强中学生体质的目的。
中学体育教育浅议
【摘要】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体素质却变得越来越差。因此,教育界对学生的体育教育越来越重视。本文对中学体育教育在趣味性、竞赛模式、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以及体育精神四方面内容上发表了自己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体育教育;趣味性;竞赛模式;素质教育;体育精神
前言
传统的教育方式很难实现新的教育需求,同时也很难适应现代化的教育发展。所以,有关的专家学者在对中学体育教育不断探索体育教育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形式。对此,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我也有一些自己愚见,希望在某些方面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
一、建立趣味性的中学体育教育
以前,教育界对体育教育的不够重视,导致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时大多数采取的都是同学们自由活动的教学方式。而同学们喜欢体育课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本身的有趣性,而是它没有压力,没有束缚而且非常自由的授课方式。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我深知这样的教学弊端。我希望中学体育教育能够具有真正的趣味性,学生也是真正的热爱体育这个科目。以下是我对如何增加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的几点薄见:第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在学校内统计学生对各项体育项目的热爱程度,从而得到相应的数据。同时,增设像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设施和教学内容。体育课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第二,激发身体对体育的热爱潜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长跑是没有几个学生会喜欢的,强制性的要求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现在中学生年龄偏低,心智发展不够成熟,这时候如果,教师告诉学生用一些奖励的方法吸引学生跑步,并且补充一些跑步有益身体发展健康方面的知识时,学生会慢慢热爱上跑步的。
二、体育教育中引入竞赛模式
中学体育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
中学体育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和身心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本文从学生体质现状入手,提出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抓好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用爱教育等策略研究,旨在为提高中学体育教育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育;策略研究;教学效果
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1]蔡元培先生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思想,2015年2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第十次深化改革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这些都道出了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首要位置。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中学体育是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良好个性和锻炼习惯的最佳载体,中学阶段是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学生今后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都很关键。因此,如何从学校体育入手,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是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学生体质现状
青少年时期是决定个体未来健康的重要时期,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然而,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其中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肥胖、豆芽菜型孩子和近视孩子的数量急剧增长[2]。对南京市城区中学生体质现状调研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区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总体情况良好,速度、柔韧素质逐渐提高,但是力量和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其中耐力素质下降最明显。缺乏良好的锻炼习惯,不能保证足够的锻炼时间,没有适宜的运动量和必要的运动强度,部分身体素质水平呈下降趋势[3]。为了改变这样的体质现状,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对如何促进体育教育工作开展提出以下策略。
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对策
摘要:
中学美术课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当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中学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起着重要的审美教育作用。作者总结了目前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并就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现状;对策
在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潮流下,美育教育的地位日显突出。中学美术课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当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必须课程,在中学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起着重要的审美教育作用。美术课堂教育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给予学生适当展示自我的空间,发挥个人想象力,各显其能。作者总结了目前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并就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重视不够
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研究
摘要:
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很容易被大家忽视,实践证明,初中阶段的美术课,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短时高效;潜移默化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浪潮声中,美术课程改革也迫在眉睫,强化素质教育的同时,美育被提升到一个高度。
一、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中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应试教育的现状下,学校领导很难真正把美术学科和语文、英语等课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农村,可以说有很多中学都不重视美术课的学习,甚至是不开设美术课,即使有美术课也往往会被其他课程所占用,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如我原来的学校,2009年八年级没有开一节美术课,七年级有些班级的美术课也是主课老师兼的,而九年级基本都不开设美术课。第二,一般考试都没有对美术做统一要求,所以,很难衡量美术教师的教学业绩,这就使美术教师积极性普遍不高。第三,为了升入重点高中,学生对于中考的必考科目已是疲于应付,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自然就不高。第四,农村中学美术师资严重不足,条件有限。一些农村中学也安排有相对专业的美术教师,但这些美术教师往往同时又“身兼数职”,他们还承担有学校安排的其他教学任务。而其他的教学任务势必也占用着他们很多的时间,这些教学工作也需要他们去研磨教材、精心备课,同时也要批改作业等。有时可能连教师自己也很难分清哪个科目是主哪个科目是次。虽然是美术教师,但他们根本没有太多时间去更新美术专业知识,更不要说提高美术专业水平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加强中学化学教育的素质教育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从史前时代就已美轮美奂的陶器制作,到奴隶制时代已经十分成熟的造酒工艺;从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到春秋时期就已日臻完善的炼铁技术;从《黄帝内经》记载的金石入药,以至后来为人们所熟知的四大发明,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在化学方面认知、发明与创造的智慧。东汉蔡伦的造纸术发明要比欧洲早了四个世纪;三国时代的马均发明的火药到了宋代广泛应用于焰火、火箭和火炮,而欧洲直到14世纪才从阿拉伯人那里有所接触;中国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开始烧制陶器,到了唐、宋、元、明,工艺已炉火纯青,而欧洲各国直到近代才开始研制并长期不得要领,他们把中国叫做“瓷器”。这些闪光的化学方面的发明与创造,说明我们中国有史以来一直走在世界化学发展史的前列,直到近代列强侵略才被超越。利用这些历史材料,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让他们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同时,作为化学教师,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实验中,还要注意不断通过对起步较晚的中国现代化学工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状况的对比,通过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化学工业状况的前后对比等,逐步让学生了解我国现代化学科技发展仍然很落后的现实以及落后的原因;逐步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之后怎样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在化学工业和化学科技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感,增强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用这种春风化雨式的教育,实现我们对学生进行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讲到“石油”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就可以结合我国石油方面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进行有关的阐述。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早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发现和利用了石油,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明确记载了这方面的情况。但自鸦片战争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统治,我国长期处于被封锁、被挤压、被摧残的状态,石油工业基本空白,中国长期成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倾销洋货的市场,以致在社会上出现了诸如“洋油”“洋蜡”“洋火”“洋丁”“洋碱”“洋车”等许多奇特的商品名词。共和国建立后,根据李四光的地质理论,敢想敢干的中国石油工人,先后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找油勘探过程,首先发现并开发建成大庆油田,之后大港、胜利、任丘、中原等石油基地相继建成。如今,我国已逐步建立了资源勘探、石油开发、原油加工、设备制造、设计施工、科学研究等比较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有效地保证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能源供应。这些具体而生动的对比,对学生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明显而有力的导向作用。再者,化学中蕴含的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哲理对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有着良好的影响,这也应是中学化学教师开展素质教育的好素材。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发展变化总是受自然科学规律的支配,有许多化学知识或隐或显地蕴含着某种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甚至包含着丰富的科学自然观和科学社会观,如物质不灭定律、化学平衡原理、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各种有机物醇、醛、酸、脂等的相互转化等等,都有意或无意地契合着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哲理,都有可能触动或改变着学生对自然、对世界甚至对人生的看法,化学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点到,并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处事方法,都大有裨益。
二、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
任何一门科学课程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教育的目的也是如此。首先,加强化学知识的积累。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关键。化学知识同其他各门自然学科的知识一样是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结晶,它由许多科技术语、定义概念、原则原理、发展规律等组成。它不仅是人类不断探索的结晶和世代积累的宝贵遗产,而且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起着核心的作用。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多记课文,尤其在刚接触化学的初中阶段,甚至可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名称、概念、符号、方程式、定义、原理等,这些既是化学学习起步的基础,也是科学素养培养的基础。没有这些化学方面的科学知识就根本不可能有化学这个领域的科学素养以及科学能力。其次,加强学生细心观察、探究思维等习惯的培养。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无论是听课还是实验,都要注意让学生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注意对事物进行系统、周密和精确的观察,只有这种有目的、有准备、有组织的观察,才能使学生从自然现象中获得有意义的材料,并进一步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某种意义上说,观察能力的高低就标志着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探究思维是借助概念进行判断与推理的思维方式,他强调严密的逻辑性,是一种通过已知求得未知的创新思维。这是一个人是否具有科学素养的生理基础和智力基础。在化学课上解答许多计算类应用题都会用到这种思维方式,只要教师悉心引导,启发思路,唤醒探究意识,学生的这种创新思维就会在润物无声中逐渐形成。再次,加强对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作风等方面的培养。科学素养还包括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除了注意率先垂范,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还要学会借助榜样的力量。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天生就具有模仿性,社会上人们的大部分行为是有意或无意的模仿行为,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榜样就像一面镜子,可以使人不断地对照、检查、修饰自己,从而实现人格的自我塑造与完善。在校的学生更是如此,一个好的榜样具有内在的感染、激励、号召、启迪、警醒、示范等力量。在世界化学发展史上,曾经涌现出一大批态度严谨、情感浓厚、意志顽强、为科学献身的化学家,如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波兰化学家居里夫人、瑞典化学家琼斯•柏齐利乌斯等等,他们杰出的贡献以及他们对化学的热情、执著和献身的精神曾经感染者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投身化学事业。在这些光彩照人的榜样身上发生的许多故事,都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好材料。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适时注意引导,不断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增强他们对化学事业的情感,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工作意志,树立他们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加强对学生的身心素质及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
首先,投身化学事业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高校招生中许多化学专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相当苛刻,尤其是对眼睛是否色盲的要求。健全的身体才能保证有健全的五官感觉,敏锐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身体感觉在化学实验和化学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一个人即使拥有渊博的化学知识,但若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五官感觉也无法很好地从事化学工作。化学课除了课堂教学,还有许多实验、实习、工厂见习等,实验的准备和善后、教具的制作、工厂见习时的劳动都需要在付出脑力的同时付出体力,这恰是一个锻炼身体的好机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不放过劳动锻炼的机会,既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增强了实际工作的劳动技能,又为自己练出一副好身板。其次,化学工作尤其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由于化学实验及化工生产经常需要使用易燃、易爆、有毒和强腐蚀性试剂,容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因此,从事化学工作总是与危险相伴。无论是教学还是工作,“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是根本的原则。安全意识既是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也是良好劳动技能的基础。作为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或工厂实习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和知识内容,不失时机地渗透安全教育的内容,要求学生安全意识时刻在心中长鸣,从而培养他们身处危险而心境从容的良好心理状态,塑造他们既敢于面对危险,又具有献身精神,胆大心细,科学规范的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
四、加强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中学音乐教育指导
中学音乐教育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音乐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音乐表现中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发展听觉能力、增强记忆能力,为进一步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打基础。 我国几十年的传统音乐课几乎就是“唱歌课”,课堂完全是老师说了算。所以中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每一位音乐老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评判一堂的音乐课是否成功,标准就是学生面对枯燥无味的音乐理论知识也会感到有兴趣听,还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如何从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上好音乐课有如下体会: 一、转变教学方法,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 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其好动、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把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比如,在教五线谱唱名时,为了使教学更形象、更有味,我请了几位高矮不同的学生分别充当音符的doremisou和la,按照高矮顺序排列,接着我提问:“谁最高?”,下面的学生回答:扮演“la”的学生最高。于是我指出:由于“la”最高,所以这个唱名也最高。 这种教学形象、直观,加之听觉与视觉的统一,学生不但加深了对“音高”的理解,同时也在游戏中提高了学音乐理论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音乐 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 这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整票)。 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一半),而与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较好地克服了学生把附点的时值固定当做半拍的错误概念了。 唱歌课要让学生不觉得识谱的枯燥,先让学生完整地听、感觉歌曲的美,引起他们的兴趣,再把歌曲中的难点拿出来先唱。 三、直观现场教学法在视唱教学中的应用 比如用铅笔、小树枝等制成各种尺寸长度的小棒,拼搭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或某一旋律所唱的节奏。这样,既可利用单个音符卡片进行教学、提问,又可以组成与教材重点、难点有关的乐句,使学生通过分解和组合,能很有兴趣地理解不同类型的节奏。 四、利用指唱方法帮助学生唱好跨度较大的音程 教师可先出示音阶挂图,用唱级进音的方法用指挥棒领学生从低向高或者从高向低,让学生记住前一个音准后,从前到后反复进行训练,然后,再有目的地引导到教材中去唱乐句里的音程或者重点乐句,学生就能很快突破这一难点。和声音程可以由低到高分解用上述方法练唱。如,低音声部记住,高音声部记住,放轻声音,保持住音高,再注意倾听和声效果,以求谐和。 总之,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
素质教育下的中学教育管理
摘要:本文以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教育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首先提出了中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包括提高民族素质,以培养综合素质为目标,发挥以人为本理念;紧接着分析了当下中学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僵化死板,教师缺乏和学生的互动,教师缺乏自身特色;最后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了中学教育管理应坚持的原则,分别是坚持发挥教师的管理主体作用,坚持课堂教学为管理实践,尝试推进学生管理。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教育;管理模式
中学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阶段,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学习习惯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过程的实施效果和后续步骤,加强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和素质教育的实践开展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这一课题的开展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在素质教育下推进中学教育管理模式革新,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积极参加自我管理,注重发挥自我管理。
一中学素质教育的目标
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落实素质教育特别是加强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建设是符合国家人才战略要求的。教育投资和经济投资相比,具有投资回馈慢、投资周期长、投资成本高等特点,但是教育投资的成效也相当巨大,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在相当长的一个周期中持续稳定地为社会做出贡献。素质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全体适龄青少年为受众,密切关注其潜能开发和素质拓展,通过增大普及面积和实施广度,从源头提升国民素质。
(一)以培养综合素质为目标
在素质教育中,讲求“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素质全面发展。人的综合素质主要包含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智力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在中学学习期间,这些品质刚刚萌芽或者初步形成,有着较大的空间改变和提升,因此采取恰当的方法是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新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同学习成绩的培养相比难度更大,并且培养周期也相对较长,其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但是对于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以及日后个人发展而言也有着较大的裨益,因此培养综合素质需要着眼于长远,立足于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