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国际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学国际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学国际教育

初中英语教学国际理解教育问题

摘要:

在教育领域,英语成为发展的重点,将英语国际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我国初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有很大的困难,主要是国内和国外文化背景的不同所造成的,从而使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缺乏热情与活力。初中英语教学与国际理解教育的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更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国际理解教育;方法分析

随着我国总体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在教育领域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趋势。尽管这样,我国在教育上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在英语教学方面。这要求教师在完成英语基础课程教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将英语进行国际化,适应全球化的总体要求。通常所讲的国际理解教育,其实就是指将英语学习作为学生了解和认识国外文化的一种方式。中国文化可以对国外进行吸收借鉴,让学生在不同文化交融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可以提高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其各个方面得到锻炼,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1我国初中英语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对国际理解不足,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较少:

阅读全文

大学人文教育困境和出路

摘要:在当今商业主导的消费时代,大学人文教育的缺失引起了有识之士的觉察与反思。五四后,中国教育界逐渐抛弃了传统儒家注重人格价值养成的模式,转向现代社会偏重生存技能习得的模式。这一转变自有其历史成因,但转变所带来的现代与传统的断裂、科学与“道义”的失衡以及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等问题,也引起了学界关注。今天,大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已毋庸置疑,大学也开始恢复人文教育的地位,然而实际效果并不容乐观。笔者试以亲身观察为例,剖析目前人文教育面临的碎片化、浅薄化、空心化等弊病,据此提出人文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寄望引起众教育同行的警醒与改进。

关键词:大学;人文精神;儒家;教育观

现代大学的本质是什么,社会建立大学的目的和宗旨何在,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才是社会良性发展所需,这些都是当今大学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商业主导的消费时代,必定要求大学注重创新与科技以适应产业需要,大学是独立的社会精神家园还是企事业单位的岗前培训机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在这场争论中,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人文情怀沦落、文化碎片化、精神空心化的今天,我们能否通过大学重构人类的人文家园,这已为众多有识之士所关注。

一、教育的本质演变

(一)传统中国

早期儒家的教育观重在人格的培养,诸如“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1]248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1]248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1]248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1673等皆看重个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个体的人格修养。从孔子所倡导树立的君子教育理念开始,中国传统教育沿着注重生命个体的人格培养的路线而进展。这是一种内向型的教育,重点关注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人际关系以及人活着的个体和社会价值等人生终极问题。中国传统教育散布于民间的自发行为,往往家庭、家族和乡村是培养人才的重阵,国家只是通过定期的选拔考试选取所需人才,国家的教育成本其实非常低廉。这种教育重在树人,也即是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从而达到身修家齐。教育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其教学内容多为孔子所树立的文、行、忠、信等四教以及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还兼有社会的教化功能,试图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符合家庭以及社会对个体的最低要求标准,让人真正懂得人的价值所在。

(二)现代教育

阅读全文

刍议英语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的关联性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1.国际理解教育

由于彼此宽容、尊重及理解是全球化时代迫切需要的基本价值观念,因而国际理解教育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国际理解教育是密切关系人类命运和人类前途的教育内容。从根本上来看,国际理解教育有着非常丰富的外延与内涵。因为使用场合的不同和使用者的不同,所以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及涵义也不尽相同,再加上爆发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重点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在称呼上联合国也相继对国际理解教育进行了多次的变更,如“世界市民性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及“国际理解与和平教育”等等,但常采用的依然是“国际理解教育”。然而,我国研究人员则认为,在新时期,国际理解教育应扩展成国际教育,还有些学者认为国际教育通常涵盖两层含义,其一指的是全球范围内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教育或者世界教育,其二就是特定的研究领域或者教育理论体系,也就是国际理解教育。虽然国际理解教育的名称不同,但是所表述的意思基本上是类似的,也就是教育必须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合,通过世界帮助所有人进一步认识世界,进而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在达成共识和理解的前提下,主动而平等地与他们进行合作、交流和交往,进而真正认识到世界相互依存的客观存在,最终懂得如何共同生存的道理。

2.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

国际理解教育重点强调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各个国家人和人的理解。事实上,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是切实地学会与他人共同生存,国际理解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能够“学会共存”。身为教育的主要支柱,最初“学会共存”是由国际教育委员会所提出来的,同时受到整体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是对全球人民进行培养,换言之是对那些具有“全球意识”的人进行培养,是和地域差异、传统血统教育所不同的,这样一来,才能实现和不同文化与不同民族人进行交往和沟通。然而,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全球意识,这既有对世界性事物承担的义务,又有相对应的权利。因此,大力倡导国际理解教育并非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这样一来,必须要求全世界的人加以深刻反思。在当前的班级和校园内,国外友人日益增多,学会怎样与他们共同生存已经成为全球化语境下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所以,作为蕴含国际理解教育的载体,“学会生存”课题应当将国际理解教育的精神真正地贯彻落实到学生的日常活动当中,这不仅是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和理想,又是国际理解教育深化的环境。

二、英语教育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学校教学中进行的国际理解教育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缺少科学性和系统性,这样一来,导致在理解国际理解教育观念时,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比如:在9•11事件中,中学生群体中仍然广泛存在漠视个体生命的不良民族主义观点,这种不当的民族主义情绪对我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带来了负面性的影响,甚至也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造成直接的影响。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明显不足,比如有些学生接触日本漫画文化后对其中的暴力成分加以吸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我国与世界有了更为密切的联系,在我国与世界深入及广泛的接触当中,难以避免的会发生诸多的误解。所以,在我国的英语教育中应当切实地、明确规范化地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国际理解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仅仅存在不系统、不自觉且零散的国际理解教育成分,国际理解教育依然未自觉地形成。

阅读全文

谈基础教育课程创新的趋向

今天,世界上所有经济发达、教育发达的国家,都在深入思考一个相同的问题: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大趋势下,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让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4月8日、10日,第二届“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在哈佛大学举行,来自中国9个省(市)和美国13个州的教育官员进行了三个半天的对话。我代表上海参加了对话。对话的一个主题是:我们应该为今天的孩子打什么样的基础,以帮助他们去应对30、50年后的社会?当时,我简单地作了一个发言,提出三个方面。第一,要让我们的孩子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不管未来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的所有社会成员都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这是非常重要的。绝对不能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同时,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第二,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思考者和探究者。我们现在经常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就是做一个思考者,做一个探究者。第三,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实践能力,特别是规则意识。中国要在世界舞台上参与合作,参与竞争,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对话,让我强烈地感受到,当前,全世界都在考虑,30、50年后我们迎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如何着眼于未来,为孩子打好必要的、坚实的基础?因为我们今天培养的孩子,;30、50年之后将会成为社会的栋梁。对我们来说,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过程中,在全面深入地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保持与国际课程改革趋势的同步?怎样培养学生迎接未来的挑战?我想,培养具有良好个人品行、具有丰富经历、具备关键能力、具有创新潜质、适应未来社会的学生,这是我们今天教育的任务。

1上海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需要关注世界改革的趋势

上海的课程改革,基本方向是“育人为本,能力为重,丰富经历,关注创新”。从国际的视角来看,上海教育的优势非常突出,即我们的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扎实,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我们有比较完整的规范和长期的实践及其研究的积累。事实上,这一优势也是整个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与此同时,我们也有一些问题,比如总体上对学生的共性要求偏高,学生课业负担偏重。需要指出的是,我所说的学生课业负担偏重,并不是简单地指学生的学习时间过长,而主要是指学生有意义的主动学习不够。何为“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我举个例子来说明。这次“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期间,主办方安排我们到哈佛大学所在的剑桥镇的一所学校考察。我们听了一节四年级的数学课。课上,老师先讲,讲完之后,发给学生一张作业单,上面是一道应用题:给你10000美元,请你把这10000美元分给波士顿市里的至少4个慈善性机构。题目下面列出波士顿市15个慈善机构的名单,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到底把这10000美元分给哪几个慈善机构、每个机构分多少。学生分完之后,老师又发给学生第二张作业单,这次是一张账单,让学生根据经费分配的情况,填写“收入”“支出”“剩余”这些项目。填写完之后,老师又发给学生第三张作业单,这次是可以切开的几张“支票”。学生根据前面自己选择的慈善机构和金额,对每一笔支出开具相应的“支票”。这种教学方式,让我联想到PISA测试。虽然PISAZoOg上海排名第一,但是在阅读素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一项上,我们的整体表现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听了美国四年级学生的这堂课,我们就可以判断,他们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水平肯定要高于我们的学生。因此,我们今天要围绕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强化实践体验、合作探究,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养成多种符合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养。我非常欣赏IB课程提出的目标。IB课程的目标非常明确:培养孩子成为探究者、思考者、交流者、冒险者,培养学生知识渊博、讲规则、有爱心、思想开放、良好平衡,善于反思。这些目标体现了国际教育改革的目标潮流。特别是其中的“思考者”“冒险者”“良好平衡”“善于反思”,这几点在我们的教育中是比较缺乏的,也是我们今后的课程改革需要重视的。最近几年,我们对国际课程以及其他国别的课程作了很多研究。我们看到,国际课程以及其他国别课程当中,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在关注国际课程改革趋势的时候,我们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在高中课程结构上。上海己经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时代。高中同龄人口当中,有65%以上进入到各类高等院校学习,而且其他一些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也有机会升入高职高专。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教育和高中课程的多样化己经是十分迫切的任务。我们不能只有类似精英教育的单一课程结构或者单一的培养模式,而且即使是精英教育,也应该在目标、手段上,以现代性的要求和符合人类学习科学与规律的原则进行改革。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重点是要解决好共同性和个性差异性的平衡。从世界各国的高中课程的共性和个性差异性的情况来看,总体上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共同基础+专业大类分化。比如法国高中课程,从高二开始,分成理科、经济社会、文科等几个大类。第二类,共同基础+专业中类分化。比如俄罗斯高中课程,它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不可变的基础科目,另一个部分是侧重科目和可变的基础科目,划分为38个中类。第三类,中等或者较高基础+高校自主多类型的专业分化。这一类高中课程比较明显的是大学预备性的课程,但是中等或者比较高的基础是共同基础,然后根据大学自主招生多类型进行专业分化。比如美国、韩国、芬兰。第四类,低基础+高校自主多类型专业分化。比如英国。第五类,高基础十政府严控下的多类型专业分化。比如德国。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我们的高中课程确实应该在共同基础的起点上进行专业分类。那么,应该在什么样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类的分化?如何才能让我们中国的高中教育课程,能够适合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需求?如何才能让高中在整个人才培养链上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这些问题,到了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并且起步改革的时候了。二是在引入国际课程的过程中学习和借鉴。我们可以向国际课程以及其他国别课程借鉴些什么?我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我们可以在现有的课程方案框架里,按照21世纪的需要,选择好学校自创的探究型、拓展型课程。上海的课程方案中,将学校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三类。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为校长们开设学校自创课程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国际课程和其他国别课程中,许多门类课程的内容、目标、方式(包括课程的实施过程以及实施过程中学生、教师的主体作用)、评价等,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在这一点上,已经有许多学校正在积极探索。第二,我们的课程要能更充分地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需求。美国有一个加速学习体制,学生可以提前学习完成必修科目的修读,当他完成了这些必修科目的修读之后,可以提前修读各种选修科目,提前进行专门分化。当然,整个过程是以学生的程度来决定的。这个加速学习体制值得我们研究。我们目前的高中课程是统一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时间和内容也是统一的。而以上海的情况来讲,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其学习水平在初中学生群体中所处的位置约为l%、65%。从1%到65%的学生都按照同一个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会呈现出分化的倾向,这是很自然的。面对这一情况,我们现有的招生制度,其实己经将部分学生分流了。但是即使这样,进入到某一所高中学校的学生还是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那么,怎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让他们学习有差异的课程,以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收的学生中又如何让一部分学生提前进行专门的分化?如何以学生的程度来决定每个人应投入多少时间去进行基础性的学习,投入多少时间去参与学校自创的课程?在这一点上,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引进、吸取国际课程中的某些内容、实施机制和评价方式,来推动高中课程的改革。第三,学校要积极自创各类专门课程。所有的高中都应该去创设各类专门课程,适应学生未来专业志愿相关领域的学习,让学生在这种专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他们的创造性,迸发出他们的创新表现。这些表现当中有些就可能是杰出的表现。

2对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的引进,教育部门将加大支持和管理的力度

现在,高中对引进国际课程的热情很高。首先我们要明确,引进国际课程,一定是为了我国高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了培养21世纪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高中引进国际课程的目的,不是办外国大学的预科班,不是办外国大学的高复班,不是把我们的学校变成国际教育机构的外国大学招生办。我们改革高中教育的目的,首先不是为了把我们的学生送到国外去,而是希望我们的学生成为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栋梁。这是中国高中教育所承担的历史任务。从这个角度,上海市教委将对高中引进国际课程提出一个政策框架。有几个要点。第一,明确引进国际课程的目的。在引进国际课程中,公办高中,特别是公办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主要的任务是使得我国的高中课程更加完善,更加丰富,更加现代化。引进国际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化我们自身的课程改革。今天,学生的升学需求日益多元,这些需求当然应该去适应。但是,作为一个教育体系,特别是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骨干,公办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开展引进国际课程的实践,首先是为了深化课程改革,完善自身的课程体系。至于客观上能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这应该是学生受了我们的学校教育以后个人的选择自由。第二,对于引进国际课程,教育行政部门将会加大支持和管理的力度。我们将对国际课程、对引入国际课程的学校,进行一定的管理,体现我们对引进国际课程的规范,同时体现我们国家对课程开设的基本要求。最近,卡塔尔正在与上海中学洽谈,想邀请上海中学到卡塔尔去办一所国际中学。对于这所国际中学怎么办学,卡塔尔没有任何限制,前提是必须满足课程开设的三个基本要求:第一,必须开设阿拉伯语课,第二,必须开设卡塔尔历史课,第三,必须开设伊斯兰文化课。这就是他们的底线。而我们目前在国际课程引进上的底线还不够明晰,显然我们有必要对课程管理提出基本要求。我们想,未来要获得中国高中教育文凭的学生,必须强调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的学习。这样的规范,目的是为了使得我们引进国际课程的工作能够为我们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一种正能量。我们希望,通过支持和管理政策的实施,既使得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国际课程的引进能够起到推进我们课程改革的作用,同时又使得这项工作能够规范、扎实地进行,使其健康发展,从而让中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在现有的基础上,既能发挥自身的优势,也能不断吸取国际课程的长处,回应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从而不断推进中国课程改革的深化。

作者:尹后庆 单位:国家督学、上海市教委巡视员

阅读全文

继续教育国际化战略实施策略

摘要:从国内外继续教育发展状况入手,对继续教育国际化内涵和实施意义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开展继续教育、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重点交流探讨了优质继续教育资源国际化输出的几种形式,旨在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继续教育中的国际教育输出。

关键词:继续教育;国际教育;输出

继续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思潮,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继续教育中国际化教育的比重越来越大,国际化教育的引进和输出比比皆是。民航行业,是一个国际化、全球化特色鲜明的行业,作为民航行业高等职业院校,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开展了继续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实践和研究。现就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与读者交流探讨。

一、继续教育发展状况

(一)国外继续教育发展状况

继续教育萌芽于20世纪初的美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国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无论是美国的以法律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多元化为格局的培养模式,法国的严格的办学审查管理制度下多元化继续教育办学体系,还是日本实行专项人才培养计划,注重人才培养、着力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方式均是世界各国继续教育发展的参照。

(二)国内继续教育发展状况

阅读全文

肢体语言在体育教学跨文化交流的运用

摘要: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ehrabian.A等人的实验,人类沟通的全部信息=7%的文字信息+38%的声音信息+55%的肢体语言信息。可知,正常交流中,肢体语占55%,而体育教学的内容几乎都是肢体活动,因此,研究它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实践运用,就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主要通过运用实践验证法、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首先,明确了肢体语言的概念、研究范畴,并对体育教学跨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归类,并通过体育教学跨文化交流的不同形式和内容析出其肢体语言运用的独特优势,包括:肢体语言在体育教学跨文化交流中的先天优势、主导优势、本真优势、体征优势等;同时,通过分析,还进一步划分出体育教学跨文化交流中肢体语言的常见类别:如限定性、奖惩性、展示性、互动性等肢体语言,还对这些肢体语言在体育教学跨文化交流实践中的运用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肢体语言;体育教学;跨文化交流

20世纪70年代,“身体运动的肢体语言表达”研究已经启动,中国专门研究人类肢体语言的专家还不多,有建设性的学术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众所周知,体育运动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无论是身体姿势转换、运动方向变化、运动轨迹改变,还是运动动作呈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肢体语言的作用。可以说,体育教学正是在运用肢体语言作为核心载体进行跨文化传播,研究它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基本概念

(一)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BodyLanguage),是与口头表达的有声语言相对应的、通过身体各个部位或动作表情达意的无声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肢体语言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腿、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向交流对象传达信息,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而广义的肢体语言,指除了包括身体与四肢传递的信息之外,还包括了面部表情所表达的意义[1]。本文的肢体语言采用广义肢体语言理解,包括身体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等。

(二)跨文化交流

阅读全文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国内外比较思考

摘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急需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经验,结合中国本土实际国情,在人才教育理念及培养模式上大胆创新,奋起直追。如何衔接教育理念,打通国外先进教育与国内短板之间的“ 任督二脉 ”,是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本文基于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以期在顺应职业教育国际化潮流的同时,进一步加快提升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

一、研究背景

自 21 世纪以来,尤其是在第三届世界职业和技术教育大会胜利召开后,进入黄金时代的职业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职业教育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等方面,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由于对人才的需求、工业重新分配和政策的需求等叠加影响,如今职业教育的规模已在整个中国教育体系中逐渐扩大。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已达 1.13 万座,在校学生达 3088 万,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2]。尽管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愈加完善,但目前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相对于我国本科教育,职业教育还急需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德国职业教育采取“双元制”。既一种利用公司和学校双方合作来训练人才的职业实践、相关技能并培养与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的教育系统。企业教育是“一元”,学校教育是另“一元”。根据学校和相关企业双方私设的合同约定,若是身为社会工作者,可选择在学校以“学徒”身份进行继续教育;身在学校的学生也可以获得以“实习”身份进企业实操学习,双方共同为专业人员的培养提供场所和机会,进而推动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在人才发展方面:首先,德国在建立企业培训制度方面较为完善;第二,德国高度重视的职业教育法制建设,推动相关法制的完善;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德国将培训和评估分开,将学习与劳动有机结合起来;倡导教育的形式多样化;提供良好的师资力量;企业的深度参与合作[3]。美国采取“三位一体”协议模型。社区学院是美国的职业教育大力倡导的主力之一,强调企业与学校的双重合作,在许多年的发展之后,共同建立了一个契约教育模式,其包括了学校、企业和培训机构三者相关联而形成的“三位一体”[4]。这三个主体在社区学院共同作用于职业教育,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学校和以技能为导向的企业,而培训机构主要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有益的社会教育资源为指导。美国的职业教育完全反映了人才发展的实用原则;他们确定了强调熟练和操作技能的发展目标;强调职业教育与所谓公共教育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强;专业性课程在课程结构上更重要;学校与公司深度合作。日本秉持“终身职业学习”的教育理念。在明治维新到明治后期期间,日本花费了 20 多年的时间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并确立了职业教育制度。正是日本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日本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将针对人才的职业教育培训分为了对应的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学校的,另一部分是针对校外的公共训练,两部分都是用于加强对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学校的职业教育主要通过中学、短期大学、职业学院等来进行。在人才发展方面,职业学校适应了社会的需要,积极地改变了相应学科安排,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广泛地选择课程并适应每个人的个性化发展。日本的职业教育有明确的、适应力强的目标。持续变化的职业教育理念不再局限于工作的目的,而是发展成帮助学生挖掘和实现他们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全面成长,并树立终身职业学习的教育理念。日本职业学校教育制度的多样性是灵活的,能够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英国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关键能力”。英国的职业教育状况与中国非常相似。近年来,由于职业教育新思潮的形成,英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为了重塑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们对新专业人才的需求,教育机构在新的经济背景下蓬勃发展。在人才发展方面,英国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主要有六种能力:沟通能力、数字应用程序、信息处理、合作能力、自我提升和问题解决能力。加强对职业教育技能及其兴趣培养,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允许儿童自由选择职业教育的每一个不同阶段;职业教育模式是以产学结合和工读交替的“三明治”合作教学计划。学校和企业的融合教学。一般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下:第一,学生先在企业工作一年,了解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过程,获得最初的感觉和认识;第二,学生回到学校,完成两到三年的理论知识课程,对工作有足够的了解,对基本知识有严格的掌握,从而结合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第三,学生需要回到企业进行新的实践活动,这个练习比第一次要高,它将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法国职业教育采取多层次多主体办学体系。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发达国家之一,法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相对完整且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在长期的发展中,法国的职业教育产生了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多层次、多主体体系。每个主体都有各自的职责安排。在人才发展方面:第一,职业教育定位和目标都是非常明确且准确的。学校没有盲目追求“升级”或与大学竞争,而是寻求发展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旨在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第二,职业学校要求严格的纪律和保留适当竞争。在法国,即使是处于同一水平的职业学校也能创造出良好的竞争和共同进步,继续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并及时弥补其教育缺陷。第三,在法国,职业学校注重社会经济服务的发展,密切关注市场的需求,并及时调整业务。例如,近年来,学校发展迅速,因为教育发展需要适应当前技术和新产业的迅速发展,由此高级技术人员调整了市场缩小的专业比例,增加了物质工程、商业技术、数据处理、互联网通信技术和服务等专业的比例,以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

三、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阅读全文

我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论文

一、建立纵向流动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

我国是一个重地位、重层次极为严重的国家,再加上受“劳力者地位不高”“蓝领待遇比白领低”的观念与现状影响,高职受教育的学生其基本素养明显低于本科院校,再加上生均拨款也低于本科院校,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显然是不足的。从国际上职业教育取得成功国家的经验来看,职业教育是以国家资格框架为基准建立与普通教育学历(包括本科及以上)等值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培训)的分级制度,其关键是要获得社会认可的“等值”。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和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当时的教育是在国家包分配体制下,以“学制”或“学历”来确定人员的行政等级和工资标准。但现在高职教育的就业已经基本面向于中小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和以能力为基础的分配机制,在这个前提下,高职教育的“大专”层次,即不能满足于学生对“本科”教育的企盼,也不能满足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不能激发高职院校的发展的动力,这就很难实现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国家应通过设置标准和建立质量评价体系,使目前的高职院校和即将转型的本科院校在一个起跑线上,通过质量这个标杆来建立应用型本科预科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使质量和内涵真正成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

二、服务需求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教育,技能型人才是重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员设备操作能力、动作技能和产品的制作能力。技术型人才主要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以及解决一线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智慧技能是其能力结构的主要成分。从职业教育的职责来说,职业教育要承担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也承担着培养能够自主创业的从业者,同时承担着为社区居民提供他们需要的技能性培训活动。因此,职业教育体系一定是一个开放性和多样性特色体系,他能够为职业技术技能教育提供系特色列化的课程,也能为社会和再就业人员提供单项的技能技术培训,使劳动者能够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多次选择、多种方式灵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学习者为职业发展而学习,更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教育,这样的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服务于需求、服务于终身教育的发展目标。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是“十三五”,我们要建立符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职业教育体系,将中职学校分类为3B和3C,将高职院校分类为5B和ISCED4,完全摒弃高职(大专)这个教育层次,通过这种合理化的标准分类,可以界定各类教育的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标准,也便于和国际教育的接轨和我国教育资源的输出。采用这种教育体系,初中毕业生就有三个选择,即选择3A、3B和3C,3B的学生完成其层次的课程可以直接升入5B学习,3C的学生如果想继续升学,就要去ISCED4类学校,完成5B的预科课程,才能升入5B学习。因此,职业教育终身一体,就是要对3A、3B、3C、ISCED4和5B进行分类设置,实现分类管理和评价,而不是现在简单的高职院校不能升本科,部分本科院校转入职业教育,这种简单的设置解决不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现实问题,也不能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

三、开放融合的职业教育办学类型

在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作用,政府要发挥好三个主要角色的作用:一是办学投资者和办学成果的购买者,要建立基于“分类设置的拨款制度”,建立基于“培训成果”的购买机制,通过激励机制,提升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二是职业教育区域统筹者和职业教育外部环境建设的协调者,要统筹好区域各类职业教育的资源,形成有效合作和有序竞争的机制,更重要的是协调政府各职业部门,形成合力,支持职业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三是职业教育领域的规范者,即为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制定规章制度,规范行业、企业的办学行为,确保学员利益。要充分利用高科技规模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建立“2+1”的联合办学模式,即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教学和顶岗实习可以完全交给企业,学生的学费收入和地方政府的生均拨款,也可以按一定的比例支付给企业,使企业在职业教育的办学中获得一定的收益,真正成为职业教育的另一个办学主体。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