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国防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学国防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学国防教育

中学生国防教育必要性思索

中学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每年9月份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但国防教育的内容还不够系统,还没有开设独立的学科,缺乏国防教育的教师配备。在教学方法上也缺乏交流,当地社会和军队并没有承担其责任,参与到国防教育中来,导致其教育内容空洞凌乱,教法呈现单一性的特征,导致当前中学生国防教育形同虚设。目前,俄罗斯、以色列、日本和韩国等很多国家的国防教育难成为中学生的重要教育活动,国防教育存在专门的经费投入。我国国防教育经费投入项目并未设定,更没有专项经费,国防教育需要的社会资源也得不到利用和挖掘。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有效物质保障作用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加强国防教育投入势在必行。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中学开展以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和课外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也是实现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校应当设置相应的国防教育课程,将课程内容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将国防教育写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日本近期发生的捐钱买钓鱼岛事件、菲律宾拉拢多国在黄岩岛闹事问题、越南侵占中国南沙群岛事件等等,这让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具备相应国防意识,随时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作出贡献。吃苦耐劳、不折不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上世纪80年代后实行了计划生育,很多中小学生和年轻教师成了独生子女,啃老族、炫富、坑爹等是时下中国对80后、90后的最不信任的“专有名词”,在吃苦耐劳方面令人担忧。国防教育既能增强国民的国防意识,又能培养吃苦耐劳和不畏艰难,以及勇于担当责任的民族精神,是和平年代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加强中学生国防教育的策略

一是要确定国防教育专门机构,明确其职责和任务,设定培养目标,针对性设置教学内容,完善教育制度;二是完善法律,使法令具备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三是要加大国防教育的奖惩力度,对民防机构、培训机构、教学装备和专项费用做出明确的规定,以确保国防教育的法规和机制完善。为提高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必须对国防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丰富教育的内涵,认真研究中学生国防意识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可操作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办法,才能针对国防力量、精神、历史、技能、法制及形势等构成的内容体系,加强国防教育的系统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由一般讲授向国防战备的转变,引导中学生居安思危,克服麻痹思想,调动起关心和参与国防建设的积极性。

阅读全文

中小学国防教学特色及方式

小学与初级中学国防教育的特点

小学与初级中学国防教育的目标具有基础性特点,是由小学与初级中学国防教育的地位决定的。小学与初级中学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其目标不是培养军事家、战略家,而是从基础开始,培养学生对认识国防的兴趣,逐步形成爱国家、卫国防的思想观念。因此该阶段国防教育目标不应以获取知识型、技能型东西为主,而应以培养学生对国防的认识、对国家的感情为主,只有从小树立爱国之心、报国之志,长大才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能勇于献身国防、乐于献身国防。但小学与初级中学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对国防教育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均处于低级阶段,因此,该阶段的国防教育无论从内容的深度上,还是从方法的运用上都要以适应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前提,所定的目标不宜过高。小学与初级中学国防教育的效果具有辐射性。国防教育的实践证明,公民只有从小接受国防教育,在青少年时期学习和掌握系统的国防知识和必要的军事技能,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国防、热爱人民军队的情感,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因此,如果在这个阶段正确引导,实施形式多样、创意有趣的国防教育,将会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的国防观念将会伴随学生的一生并影响其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与初中国防教育的效果具有辐射性。小学与初中国防教育的效果除了影响学生的自身成长外,还辐射周围,影响其身边人的国防观念。小学和初中学生比较喜欢和他人分享他们的新想法、新经历、新认知。而在这一阶段,家庭成员是除了老师之外和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学生的认知在不自觉地影响家庭成员。如此,国防教育效果的辐射性就很容易显现出来。

小学与初级中学国防教育实施原则具有渗透性。《小学、初中国防教育纲要(修订稿)》中规定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小学和初中结合相关学科和活动课程的教学,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根据这一规定,小学与初级中学国防教育在具体实施上,要求政治、社会、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的教师,掌握有关教育内容,把握教育要点,渗透国防教育。但要注意小学和初中的渗透式国防教育,不是一项软指标,而是一项硬性规定,它要求小学和初中必须把国防教育作为教书育人的一项基本任务,切实做到国防教育“进课堂、进课本”。小学和初中学生国防教育目标也决定了该阶段国防教育实施具有渗透性的特点。与高级中学和高等学校相比,小学和初中学生国防教育目标较低,不要求掌握较深的理论和较强的技能,在时间和形式上无须像高级中学和高等学校那样明确规定,如高级中学规定学生军训时间为7~14天,集中训练不得少于7天;高等学校规定军事理论教学时数3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按不得少于14天。因此,在《小学、初中国防教育纲要(修订稿)》《学校国防教育常规》等文件中,仅明确了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和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对教育时间的要求是:应将国防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在每学期的活动课程时间安排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国防教育活动。据此,对小学、初中学生实施国防教育,只能以渗透为主,根据教育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坚持内容浅显、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寓意深刻的原则。但在教学中要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并采用形象直观、自然渗透、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以增强教育效果。

小学与初级中学国防教育的方法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向受教育者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五育”教育中,国防教育与德育联系最为紧密,因此要努力把国防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统一起来,在方法选取上注重实践性和多样性的教育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手段,把国防教育作为提升学生德育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另外,《小学、初中国防教育纲要(修订稿)》中也规定了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结合相关学科和活动课程的教学,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据此,小学和初中开展国防教育的方法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种。

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渗透式教育。小学和初中在开展国防教育时,首先应注重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课堂教学作为向学生传授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完成国防教育任务的首要途径和主要方式。小学、初中学生的主要课程如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有不少课文本身就体现了国防教育内容,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向学生渗透国防教育,而且在教育中要做到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例如语文课本中就有不少体现爱国主义的作品,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以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如《我们爱你啊,中国》这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描绘和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疆域、物产、历史、文化,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成就感,提升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情感。又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主要描述圆明园布局精美、建筑华美、文物绝美,却被侵略者毁灭的惨痛结局,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美好心爱之物被损坏的痛苦、惋惜之情,引导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再如可以结合政治课、历史课教学,宣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英雄人物,特别是宣传人民解放军卫国戍边、为民造福的动人事迹;结合地理课,对学生进行祖国的领土、领海、领空等知识教育,以及丰富的自然地理条件对战争和军事活动的影响;音乐美术等学科也可根据学科特点,选教一些现代爱国歌曲和解放军生活歌曲,欣赏战争题材的爱国主义名画,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同时,可把兵役法的有关内容渗透到高年级的法律常识课教学中,把“三防知识”渗透到初中生物、化学、物理课教学中,把初级军事技能和军事体能训练渗透到体育课教学中等等。

结合课外活动,进行国防主题教育。课外活动一般指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种活动。把国防教育寓于课外活动之中,既是课堂结合各科教学进行国防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巩固课堂国防教育成果的重要渠道。针对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可以举办少年军校活动、军事夏(冬)令营活动;组织国防教育主题队会;开展国防科普知识竞赛;参观国防教育展览;办国防教育壁报、板报和小广播等。通过这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使小学和初中的国防教育走出课堂,在更大的社会空间中得到拓展和加强。一是结合团队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小学、初中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的团队活动要把国防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贯彻始终。要根据时机确定恰当的教育主题,如在春节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清明节组织祭扫烈士陵墓,重温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建军节组织学生参观军营;国庆节组织隆重的升旗活动。平时的团队活动,可以组织读书报告、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通过这些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向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二是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国防技能教育。小学和初中学生,正处于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的年纪,学校应根据这一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培养学生对国防的兴趣。开展国防科技活动,正是消化国防知识、进行国防技能培养、提升国防兴趣的有效措施。很多学校都有物理、化学、生物、气象、航模等科技小组,可根据实际结合兴趣小组的活动,进行“三防”模拟实验,制作航模、军舰等军械模型等等,让学生手脑并用、演练结合,始终保持对国防科技知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体育兴趣小组的同学可以组织军事游戏活动,如开展红蓝军对抗赛,组织学生分成两组开展“占领高地、穿越封锁线、追击敌军”等活动,在游戏中提升军事技能。三是结合少年军校或军事夏(冬)令营,体验军事生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举办军事夏(冬)令营或利用少年军校,让学生体验军事化生活,学习军事知识技能。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强、自制的能力,更有利于提升学生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爱党爱国的思想感情。#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国防教育专业创建思路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界定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学校教学与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是根据国家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客观需要,并结合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促进国防教育学科发展和水平提高的活动过程。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构成国防教育这一学科学术体系的各个分支学科所组成。它包括国防教育学概论、中国国防教育史、中国国防教育法律法规概论、中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概论、国防心理学、国防教育管理学概论和中外国防教育比较等学科,构成了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体系。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意义及价值

国防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又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此,理论是先导,理论要先行。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研究高校国防教育的理论及其体系。所谓的国防教育理论是国防教育的先导,就是引导、指导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作为先导的国防教育理论其作用在于:不仅让人“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理论为先导就是告诉人们作包括国防教育在内的任何事情时,首先要知道为什么,懂得怎么做,减少盲目性,随意性。国防教育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从理论上认清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才能引导他们树立牢固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从而在思想上、行动上投身到国防建设事业中去。国防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国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国防教育的体系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国防教育的指导思想、方针和原则;国防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党和国家的国防政策、国防战略;此外,还包括战争理论、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等与国防教育相关的理论。这些理论的形成和不断完善,成为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行动指南。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同样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但如何从高校的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并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摆在我们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由此可见,越是和平时期,越要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越要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理论研究,越要重视和加强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为高等学校乃至全社会开展国防教育提供理论指导,这是历史经验和科学结论。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居于核心和龙头地位,是高等学校的立足之本,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是一项关系学校发展的综合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基础性工程,是高校当前和未来改革的主攻方向。高等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学科是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学研究机构的细胞和基础,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文化的结合点,学科又是凝聚人才和教学实验的基地,学科水平是衡量学校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学科建设的状况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强学科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学校教育的共识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建设一流学科,已成为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办学宗旨。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所辖的所有分支学科。所谓的学科是人们对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集合”,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根据这一定义,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有其自已独特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构成独立的知识体系。因而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构成了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国防教育,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通过广泛深入的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当代大学的国家安全意识,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除了要有针对性外,这一学科的特点还要有超前性,要规范化、科学化,才能达到国防教育的有效性,达到国防教育的预期效果。由此可见,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是强国之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建设一流的学科,必定要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要有一流的学科来培养。高等学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类人才的主阵地,正如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他还强调,“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人才培养成功与否,教师队伍的能力与水平至关重要。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首先要有一支理论功底雄厚、实践经验丰富,既懂文、又懂武,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影响大的学科带头人;同时,每个学科方向中,还要有国防教育学术功底比较扎实的、宽阔的国际视眼,富有为国防奉献和各方面的协作能力,尤其是学术方面的协调能力的学科骨干,学科骨干下面还要有一定数量的职务、学历、专业、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要有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来支撑,这些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是学科队伍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没有学科带头人,学科发展就难以为继,而只有带头人没有学术队伍,学科带头人也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学科带头人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学术视野以及丰富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善于把握学术前沿。并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凝聚力,它将带领学术团队始终走在本学科建设的最前列,从而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学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其一。其二,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通过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教材编写、申报课题、教学实践、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学习进修、学科管理、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活动过程来不断完善这门学科建设同时,又培养和提高了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可见,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本学科建设的基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教师可以说是高等学校的核心,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学术和素养、精神和状态在根本上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术研究的水平和社会服务的贡献,教师队伍的水平直接反映、代表和决定了学校的水平。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p#分页标题#e#

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

阅读全文

高校国防教育强化思索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核心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开发人的潜在智慧、从而形成学生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很广泛,既有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也有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等。就理论而言,素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体现了时代特征,培养人才全面发展;就实践经验上讲,素质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揭示出一个合格人才的培养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环节、各步骤、各要素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彼此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现代的素质教育不仅涉及生理及心理层面,而且延伸到了社会文化层面。一个人的素质应当是集个体性、群体性和民族性于一体。因此,素质教育既要给予个体各种素质的教育,又要紧抓群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还要重视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发展。

国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国防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起点。当前,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由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两大部分组成,军训主要包括军事讲座、技能训练和行为养成三方面内容,占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大部分。大学新生进入大学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军训,参加军训、接受国防教育既是大学新生摆脱中学阶段“学本位”“分本位”应试教育的新起点,也是接受素质教育、全面均衡发展的新开端。大学军训包括理论学习、爱国思想教育、生活习惯养成、毅力意志磨练、团队意识培养等各方面的训练内容,由于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切实地以素质教育为标准来实现对大学生的培养。所以说,军训是大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素质培养的起点,是大学生开始美好生活的开端。国防教育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及方法已发展到从单一到多样、从陈旧到创新、从传统到现代的一系列改革和实践研究,形成了一个健全的、全新的教育体系,这对于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国防教育越来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防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强化和丰富了大学生军事训练内容和方式。一方面,学生可通过国防知识的学习了解更多的中国国情,培养爱国情感,当爱国情感转化为价值观后,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军事训练还可以锻炼学生体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吃苦的毅力和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本领,从而拥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和生活。可见,通过多形式、多内容的国防教育,推进着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国防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国防教育对实现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

国防思想和观念教育有利于学生德育品质的养成。爱国主义不仅是德育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防教育的核心。爱国主义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品质,也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内容。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是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其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国防思想、国防观念、军事理论、军事技能等国防教育活动都是以直接、感性的角度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国防知识教育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当今世界是科技化、信息化时代,各国国防实力的竞争已不再取决于人力,而是高技术、信息化的竞争,因此,要提升我国的国防实力,就必须抢占高技术的制高点,以科技引领国防的发展。国防知识教育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防实力及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从而懂得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是重要的战斗力。学生通过军事讲座、军事理论课、军事思想、军备实力、军事战略地位等知识的学习,可突破专业知识的局限,拓宽视野,建立新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创新和综合思维能力,激发对新知识的渴望和热情,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此外,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军事科学亦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军事技能教育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军事技能训练一般包括队列、射击、战术和拳术,具有很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锻炼功能。军训期间的集中训练,时刻考验着学生的体力和意志,要求学生必须在训练生活的各个方面严格按条令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达到相应的训练标准。军训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练自己,身体得到锻炼,更是一种对意志力的磨练和强化。

此外,军事训练过程中强调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亦有利于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因此,军事能力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培养了今后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行为养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以《内务条令》《队列条令》《纪律条令》为主的行为养成教育全面推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了使大学新生入学后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和生活状态,内务建设已成为军训工作的一个重点。首先,加强学生对《内务条令》的学习。通过学习,教育强化学生纪律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促使学生通过军训探索律己修身的方法。在学习条令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学生寝室内务卫生的建设与管理,并通过内务卫生的整理与评比活动达到建设清洁、整齐寝室环境的目的,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提升校园寝室文化内涵。其次,强化学生对《队列条令》《纪律条令》的学习。这两个条令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严格的军训制度、出早操制度、训练和上课报告制度、按时作息制度和军容风纪制度,这些要求能够规范大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努力学习、争当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的良好精神风貌。

阅读全文

中俄普高国防教育对比思索

关于法制建设的比较

俄罗斯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国防教育法》,更没有专门为院校制订的学校国防教育法,但相关的法律、法规十分丰富和完备,使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能做到有法可依和依法实施。同时,俄罗斯还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修订现行的法律、法规,或制订新的规章、决议和补充说明,进一步促进了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法律化和制度化。我国历来重视国防教育。新中国成立以后,国防教育在立法中被鲜明地提出,《宪法》、《兵役法》、《国防法》都有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更是明确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国防教育。200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审议通过,它是针对国防教育领域的专门法律。按照《国防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学生的军事训练,由学校负责军事训练的机构或者军事教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军事机关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的军事训练。”“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同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转发的《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国办48号文)规定:“学生军训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2002年6月教育部等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这是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基本依据。以国办48号文件和《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为标志,军事课列入高校教学计划,成为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事业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出,中俄两国都十分重视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并为之提供了法律层面的保证。不同之处在于,俄罗斯由于有对前苏联国防教育立法基础的传承,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具体实施与操作有多层面的法律法规做保障;而在我国,由于法制观念薄弱,法制建设进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立法还很不完备,许多问题如高校军训机构的设置、国防教育课程的地位、国防教育基础建设的内容和标准等还需要制定专门的法规予以明确。

关于施训机构的比较

在俄罗斯,普通高校学生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完全纳入了国家动员体制,正式作为军队训练现役和后备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了完善的领导管理体系,并且形成了由国防部、军兵种部和普通高校所在军区和兵役委员会的统一管理和指挥的机构。在国防部,由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和组织动员总局局长领导,各军兵种部和军区均设有组织动员局负责管理国防教育。并且各管理层次的职责很明确。比如,国防部的职责是:参与制订培养预备役军官的国家教学标准、训练大纲和教学法等;兵役委员会的职责是:在预备役人员中进行国防教育,代管普通高校军事教研室等。在普通高校内部,一般设有军事教研室。例如国立乌里扬诺夫斯克技术大学里就设有军事教研室。另外,部分高校还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了具有本校特色专业的军事系,“主要是为军队培养具有高等军事专业知识的国防人才。如医科大学的军事医学系、经济学院的军事财会系等。设有军事系的地方高校,其他系和教研室也要为军事系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3]这些军事教研室和军事系在行政和业务方面受到学校和学校所在地区兵役委员会的双重领导,负责学生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军事系和军事教研室的领导和军事课教员一般由军队选派,这些人都是现役军官,受过正规的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贯彻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我国自1985年普通高校实施试点军训以来,全国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在国务院、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下,由教育部、国防部具体负责,在普通高校内部,都成立了军事教研室,军事教研室一般与校武装部合署办公。但在随后的高等院校机构改革中,除部分高校保留了武装部(军事教研室)以外,很多高校对军事教学机构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出现了武装部与学生工作部(处)合并成为学生工作部(处)或者两者合署办公;武装部与保卫处合并,成立武保部;武装部与体育部合并,成立军体教学部;军事教研室合并到人文学院,武装部合并到其他部门等情况。”[4]这些院校对机构的合并调整可能都有一定的原因,但都忽视了武装部作为国防机构的特殊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此外,在部分保留武装部的院校里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机构有名无实,缺乏专职的军事教员、具体的教学和训练无法保证等等。2002年6月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规定:“学校应当在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内,按照军事课程教学任务配备相应数量的合格的军事教师。”应该说,目前的情况和这一规定还有不小的差距。与俄罗斯相比较,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机构设置还很不科学,没有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机构。无论是普通高校自身,还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军队的组织,仍没有达到从机构上设立专门有效的领导、组织机关来负责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要求。

关于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比较

世界各国,包括发达的欧美国家,都把爱国主义作为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俄罗斯的国防教育遵循了国际惯例的同时,又继承了前苏联突出军事的传统,将军事爱国主义作为学校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以此为核心开展院校的国防教育。《俄罗斯联邦国防法》第七条明确规定:“俄罗斯联邦主体执行权力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与军事指挥机关相互配合,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开展对俄罗斯公民的军事爱国主义教育”。[5]这一规定奠定了军事爱国主义教育的法律基础。所谓军事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旨在培养俄罗斯公民为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应具备的精神素质和军事素质。俄罗斯国立乌里扬诺夫斯克技术大学军事教研室对普通高校的军事爱国主义是这样的界定的:“军事爱国主义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军事职业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履行宪法职责,保卫祖国。”[6]为了加强对普通高校在校学生的军事爱国主义教育,俄罗斯普通高校的教科书中突出了军事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普京当选总统后的第一批政府令中,就明确计划在大学增加民防课程。除了理论教育,在军事训练上,大学生平时的军事训练由军事教研室根据国防部制定的大学生预备役军官训练大纲组织实施;军事集训在当地军事院校的训练中心或当地驻军的野外训练基地进行。按照有关规定,当地驻军师一级单位和军事院校要将大学生的训练列入其军官训练计划或教学计划,并提供施训人员、训练设施、武器装备及训练器材。在我国普通高校,传统的国防教育有两种基本形式:军事理论课程教育和军事训练教育。按照2002年6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军事理论课程应当为学生提供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以及高技术战争等方面的知识。但是,现行大纲下并没有统一的教材,各高校使用的教材良莠不齐,课时长短不一,使得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军事训练教育,基本上各个高校都采用了集中时间进行训练的方式进行,训练的内容也不是很严格。可见,我国当前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比较单一,国防教育基本上是被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孤立对待的,远没有达到在其他学科中进行国防教育的渗透和交叉,所以,当学生修完军事理论课程和参加军训完毕以后就基本没有再接受正式的学校国防教育了。相比俄罗斯而言,我们必须在国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下工夫,积极探索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国防教育的教学方法,切实把国防教育融入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国防教育成为普通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p#分页标题#e#

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的比较

阅读全文

国防教育革新拓展探析

国防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为地方院校的毕业生,不会从事国防事业,因此没有必要在地方院校中建立军事课程;二是认为要求大学生在就学期间学习一些军事课程知识,无疑会加重他们的学业负担,分散他们的精力;三是认为在普通高校中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开展军事课程建设的时机不成熟,困难太大;四是认为普通高校军事课程建设的内容,无非是对大学生进行军训,搞点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如此而己等。高校军事教育发展到目前,由于一些领导对高校军事教育的必要性在思想上未形成统一认识,加之目标不够明确,对有关军事教育的任务、培养目标,军事教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以及面向未来进行教育改革等问题的认识不够,使军事教育的综合功能在高校的教育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造成高校军事教育工作始终在低层次上徘徊。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后备兵员。教师队伍建设速度远远赶不上时展要求,缺乏一支能够适应现代高等教育需要、稳定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在课程建设和科研上缺乏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课程建设起步困难,发展后劲不足,客观上限制了国防教育的发展。目前高校军事教师队伍的现状并不适应军事教学和科研,真正能胜任的教师还是凤毛麟角。高校军事教研室是在原人民武装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目前普通高校军事课程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部队转业干部、地方大学毕业生、地方党政干部及其他专业的兼职教师。这支教师队伍工作态度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但在人员学历结构和教师综合素质上,距教学要求有较大差距。

一是每一个小章节的内容不够全面,使教材内容显得既不系统,又不连贯,不便于学生系统地接受与掌握课本上的军事科技知识。而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对于军事科技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教师又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一一讲清,加之缺乏形象、直观的教学模型,因此,使学生普遍感到抽象、不理解。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广泛应用于现代战争,使军队的体制、作战思想、作战手段、作战方法、作战保障和作战准备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因而现代战争对人的要求更高。这样,教材中的军事科技章节的部分内容显然不太适合形势的发展。三是课程内部发展不平衡,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和科研水平在低层次徘徊。目前在高校中,军训基本上普遍开展了,只是在发展程度上有差异,好的学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度,在经费上基本上可以得到维持或保障,大家对军训也是认同的,所以,一谈起军事课程建设,都将它等同于军训。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跟不上军事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学经费总量投入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限制了课程发展和建设,一定的经费和配套设施,硬件和软件是课程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二是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总量剧增,教学设施、器材、场地不足,难以保证正常的训练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教学软硬件不配套,已经建设起来的教学设施功能不先进。一是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形成了虽有法律条文规定,但落实情况却与法律要求有较大差距的情况,法律规定有时甚至形同虚设;二是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内部之间、学校与军队有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学术交流活动和渠道沟通;三是在具体教学内容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缺乏协调,没能共同发挥指导作用;四是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制度化的军事课程教学检查评估机制,有的检查流于形式。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

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原则。高校国防教育能够而且必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实现二者结合的根本目的在于二者能够相得益彰,发挥各自的优势。二者仅是在教学内容上不同质,而在教育目的、教育过程上、教育管理上有着极大的相容性,在教育方法上也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这是二者结合的可能性所在。由于高校国防教育相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研究的时间较短,因而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高校国防教育应更多地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鉴有关方法、思路和经验。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是开展高校国防教育的方式原则。经常教育是集中教育的基础,集中教育是经常教育的深化和提高。如果没有经常性的国防教育,在同学们的头脑中就不可能牢固地树立国防观念,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如果没有集中教育,就不可能进行系统的国防理论和国防知识教育,国防观念就难以进一步升华,国防思想就不能迅速产生飞跃,也就不能适应培养骨干队伍和进行战争的需要。只有坚持经常教育和集中教育相结合,才能使国防教育更好地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战争胜利服务。

阅读全文

地方校内国防教育开展思路

军事课内容单一、教学不规范、教研活动缺乏、教学成果难以巩固是海南省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军事技能训练课训练内容、时间、场地和带训教官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大学生军训内容简单、方法单调。二是军训时间无法保障,般学生军训只有十天左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军训效果。三是教员与学生比例过大,训练质量不高。四是训练场地受限,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学生人数猛增,校园已经十分拥挤,校园里面很难容纳这么多人员在一起进行军训。高校军事课的教研活动和科研成果十分缺乏。高校军事课在普通高校是一门基础课,不受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对从事军事课教学的教师的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要求也不高,因此军事课教师很少参与教研活动,科研成果严重匮乏。科研成果是教学工作的有力支撑,科研成果的不足将对学科的正常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军事理论教师十分匮乏,教师队伍构成来源单一,授课水平参差不齐是海南省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海南省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来源单一。在海南省的军事理论教师中,没有一名专职军事理论教师,都是各学校从学校内部各岗位培养出来的兼职教师,有体育教师、政治辅导员、机关干部、总支书记等。海南省高校军事理论教师结构年轻化。据统计,海南省34名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学位8人,占23.5%,具有本科学历20人,占58.8%,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6人,占1.8%。从授课年限来看,担任军事理论课授课任务1—2年的有5人,3—5年的有16人,5年以上的有13人。从高校课堂教学实践来看,一个任课老师要能完成基本任务,一般需要五年的积累,至少要经过10年的积累才能较出色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从统计的数据来看,海南省在职的军事理论教师中学历偏低,从事专业工作年限少,不利于学科建设。

大学生国防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活动较少,活动内容不丰富是海南省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

第二课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树立良好学风的有效途径,因此,目前许多高校都十分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在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活动中,第二课堂同样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除了对大学生开设军事课(含军事技能训练课和军事理论课)外,还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第二课堂建设,经常举办各种国防教育专题报告会,举办各种防空、消防演习,组织学生参观部队和国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定期举行升国旗活动,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组建学生社团等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国防教育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是海南省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且急需解决的新问题

阅读全文

基于当前高校的国防教育建议探讨

一、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现实不足与问题分析

近年来,高校积极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的要求,通过军训、军事理论课、预征兵工作等各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民族精神、普及军事知识和技能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部分高校中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匮乏、课程体系滞后、教育缺乏连贯性等系列问题,这对高校的国防教育改革提出了新挑战。

1.师资力量不足,难以保障军事理论课程效果

当前,很多高校都存在着师资不足的突出问题,军事理论课任务都是由负责学生武装部工作的老师承担,很少有专职的军事理论课教师,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规定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军事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军事理论课为36学时。按照这一学时要求,军事理论课的授课教师面临着教学任务量大、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现实问题,这必然对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就国外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构成而言,有的是由现役军人、院校教师两部分组成的,有的是由现役军人、院校教师和国防教育中心的老师三部分组成的。根据我国国情,高校也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充实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切实提高国防教育效果。

2.国防教育没有形成常态机制,教育缺乏连贯性

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渠道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军训与军事理论课。目前,高校普遍按照大纲要求开展了军事训练,虽然在军训内容、军训时间上不尽一致,但都对军训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教官配备、科目训练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安排和认真准备,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了充分保障,使得军训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然而,在很多高校却存在着军训工作一结束或者军事理论课一上完国防教育任务就完成了的现象,很少再组织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训练,后续教育跟进不足,没有形成常态化教育机制,教育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从而导致军事训练成果难以得到巩固,而军事理论课的效果也难深化的局面。

3.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国防建设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