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法制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学法制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学法制教育

中学法制教育发展状况分析

中学法制教育的问题分析

中国现行法律近三百部,如果组织学生学习这些条文,从宪法到刑法、治安管理法,再到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等,就是一个法学本科生也不可能熟练掌握。可见,中学法制教育最终只能流于形式:上了课、考了试、面上是应付过去了,但不该忘的还是忘了、不该做的还是做。这种离开了主体对法的直接心理体验和理性加工,仅通过课堂记忆所形成的法律知识只能是简单存储于学生的法律知识之中,很难形成法律情感、法律意志和法律理想,更难树立起法律的信仰。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少年了,但事实上,中学法制教育地位十分尴尬:首先,负责法制教育的课任老师多为政治教师。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法律专业相差甚远。这就导致他们多数照本宣科,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其次,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大多以升学率为指标,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一路为考试科目开“绿灯”,尽可能地挤压非考试科目的授课时间,同时在培训经费上也很难倾斜到法制教育。

中学法制教育的对策探索

我们在感受“五五”普法带来喜人成果的同时,反思中学法制教育存在的一些缺憾后,更期待“六五”普法教育能从以下方面落实,为构建法治校园、和谐校园保驾护航。以其说法制教育从性质上从属于德育教育,不如说校园法制教育更是素质教育。可见,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同属于社会价值教育范畴,它们的相同点是两者目标的同一性———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合格公民”;不同点是道德教育以净化人的内心世界为主,法制教育以规范人的外在行为为主。要想提升人的品格,就必须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同时来进行塑造,即采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相结合的方式,而不存在二者之间具有从属性的问题。所以,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都需要建构一个属于本身的完整并且地位独立的体系。

首先,在理论教学方面,运用案例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利用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是提高法制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必要保证。其次,在实践教育方面,通过第二课堂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得到教育和启迪。例如组织模拟法庭,旁听法庭审判,参观监狱,观看法制宣传教育影片,举办和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案例的辩论活动等等。这样,在教育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便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体验中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形成了立体的教育模式,切实增强了法制教育的实效。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引发了民主、人权、法治等理性精神的张扬,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对人的关怀、尊重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权利和自由是法治理念的精神底蕴,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法治理念的价值取向。法治理念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为人们的行动注入规则意识,当人们在做一件事情时,能够把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社会公认的规则作为一条准则来衡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帮助他们养成一种自发的意识,事事都要在头脑中问问自己,这样做是否合乎规则?如果不合规则去做某件事情是一种很羞耻的行为,要受到良心的强烈谴责。

阅读全文

中学数学法制教育融合思索

创设法制教育情境引入教学

在讲”刹车距离”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一起交通事故的资料,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类似场景,由一个比较形象直观的印象后引出问题:在我校门口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农用车撞到一名正在过马路的行人(该行人没有走人行横道线),事后现场测得该车的刹车距离是2米(汽车在行驶中,由于惯性作用,刹车后还要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已知该车的刹车距离s与车速v之间的关系是s=0.5v,该路段的限速30千米/小时。(1)请你分析这起交通事故的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2)为了确保我校学生在校门口过马路时的安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应采取什么措施?我校又采取了哪些措施?(3)你觉得过马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通过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来导入,可以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探究、讨论的热情,同时也渗透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知识。这样既达到了在课堂中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也为学生的书本世界和实际生活的世界构建了一座桥梁,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对法制建设的作用。

在课堂练习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学习了“垂直于弦的直径”后,可以联系我校实际来进行法制教育。我校的前面是二级公路,车辆过路时会对学生产生严重的噪音干扰,这是一个很好的可以利用的素材,可以把与它有关的法制资源挖掘出来和适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计算说明这条公路上车辆产生的噪音是否对学校造成影响?影响时间有多久?一下子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都很认真地学习垂径定理,并运用垂径定理解决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运用书本上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而且增长了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制意识,原来法律与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和现象都息息相关。

利用课外活动渗透法制教育

通过数学课外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把法制教育渗透到活动中。借助6月5日世界环境日,让学生调查本镇水污染情况,然后用详实的数据写出调查报告。利用3月12日植树节等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数学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后(某地的水土流失情况统计),学生可以从题目中联系生活实际,考虑到我们生活的环境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调查统计,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在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后作业:调查自己家里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月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提升教师自身法律素养

阅读全文

学校法制教育方法途径

一、营造氛围,强化学生法律意识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全民法制教育和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所学校和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针对部分中学生法律意识不够强和对法制教育课不够重视的情况,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积极筹备,多做宣传,切实将法制教育开展起来。第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加大法制教育宣传力度。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利用法制教育宣传栏、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学校网站等阵地,大力宣传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法制教育的目的、意义人人皆知。第二是营造法制教育氛围,不断优化校园育人环境,通过开展教育宣传月活动,拉横幅、贴标语,并适当借助多媒体,使法制教育工作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学生每天置身于校园之中,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努力营造法制教育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法兴趣。只有学生重视法制教育课,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才能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二、丰富内容,改进方法,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要注意防止法制教育内容单一化和方法简单化。老师如果照本宣科、机械灌输,就会使法制教育流于形式。为了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我们要在丰富法制教育内容、改进法制教育方法这两方面下功夫。

1.根据教学需要不断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识水平,精心组织法制教育的课堂内容,用好法制教育教材。从学校整体看,法制教育的内容可以细化到不同的年级和时间段,要做到年年有主题、期期有重点、月月有目标。如七年级的学生主要以规范行为、安全教育为主,学习《宪法》《国旗法》《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等。八年级学生以青春期教育、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为主,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民法》《食品卫生法》等。九年级的学生以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为主,学习《刑法》《国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兵役法》《消防法》等。讲课时,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选择典型案例或事例,引导学生用身边的事例学法、说法。这样,学生不仅仅是在用头脑记忆法律,更是在用眼睛看法律,用耳朵听法律,用心去思考法律,逐步学会明辨是非。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穿插讲述一些社会常识,教学生学会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我们也可以充分挖掘各学科内容中的法制教育因素,多进行学科渗透。如在语文课、政治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水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对学生进行爱护水资源、森林资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

2.针对学生特点不断改进法制教育的方法

阅读全文

中小学法制教育开展思路

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的法制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都显得相对薄弱。纵观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涉及法制教育的内容并不多见,中小学法制教育缺乏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接受能力相契合的系统讲授法律基础知识的教材。中小学法制教育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中小学法制教育缺乏统一的领导组织机构、统一的教育计划安排,缺乏长远规划和近期具体目标;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的总体研究;没有统一评估检查的具体标准;没有把法制课作为主要课目列入教学大纲,缺乏教学参考资料等等。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成效。然而,现阶段绝大多数中小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他们往往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学知识,另一方面又相对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此外,一些中小学教师自身法制观念淡薄,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和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甚至出现了与法制教育的宗旨相对峙的教师“教育犯法”现象,如罚抄作业、罚站、取消午休、站办公室、放学晚回家等惩戒方式。不少人认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只是学校有这方面的教育任务,社会、家庭不需承担太多的责任。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许多家长对在校生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而不少家长的脑中还保留封建时代的“万般皆下品,唯有独书高”的思想,对法制教育并不重视。此外,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部分地区社会不良风气盛行,没有营造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社会环境的约束力量有限,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实突出。只靠学校和老师在那里演独角戏,没有形成教育合力,必定造成教育效果低下。

中小学法制教育开展必须坚持的原则

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性原则。学校教育是学生法制教育进行的主要场所,教职工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负有重大的责任。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如同思想政治课程一样,时冷时热,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应试教育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片面追求升学率依然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升学率高低成为评价学校教育效果优劣,教师教学工作能力强弱的唯一标准。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教师积极性不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为坚持全面育人指明了方向。要解决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唱的是素质教育的调,走的是应试教育的路”问题,必须从观念到实践上,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着眼于每一位受教育者,德育智育并重,成才与成人相结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造就社会主义各行各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要坚持全面规划性原则中学开展法制教育要做到把法制教育作为必修课,贯穿于中学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进一步完善法制教育体系,建立以学校教育为核心,涉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点连线”的法制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确保法制教育取得更大的成效。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循序渐进,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社会发展,接受社会实践检验。中学生接受法制教育,获取法律知识,由被动接受到自主行为,也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相结合。学校法制教育要克服照本宣科、满堂灌、满足于讲授书本知识的倾向。学生需要的是情感体验,通过实践,丰富和充实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应注意结合社会生活中的案例,注重以案释法,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法律知识去剖析,从实践中学法,从学生自己的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做起,遵守班规校纪,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

完善中学法制教育的对策

阅读全文

中学校园法制教育研究

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使命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即将完成,但是这还是需要安定和平的建设环境,与此同时还需要我国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的教育,俗话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所以,建设一个和谐的、融洽的校园环境就显得非常的必要了。要建设一个美丽的、漂亮的、和谐的中学校园,那么,中学校园的法制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校要实现法制治校和培育优秀人才,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样国家的发展才有希望。

关键词:

中学校园;法制教育;问题;展望

中学校园的法制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方面,一个民族是否强大,那么法制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使命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即将完成,但是还是需要我国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的教育。俗话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所以,建设一个和谐的、融洽的校园环境就显得非常的必要了。

一、加强中学校园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要实现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特别是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中学生是祖国美好明天的希望,要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世界强国,那么希望就落在当前一代中学生的肩上。同时,我们要实现持久和平的政治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都需要用法律来协调,因此,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就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了。特别是我们的中学生,他们大部分是十三四至十六七的未成年人,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发育时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在形成过程当中,那么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阅读全文

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反思

一、当前中小学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宣传落实工作不到位

中小学法制教育落实工作不到位,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教材方面的规范。在课程设置中,中小学法制教育尚未作为基础课程列入中小学课程标准。在当前中小学课程标准(2003年之前称教学大纲)当中,法制教育只是作为德育的一部分。中小学十二个年级,只有初中二年级思想政治课设有法制教育的内容,其他年级基本未涉及相关知识。在以课程标准为教学纲要,以分数和升学率为评价尺度的情况下,没有纳入课程标准和统考范围的法制教育,必然不会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另外,当前中小学法制教育中缺乏对中小学法制教育相应的师资力量和学习教材的规定,中小学教师只对自己领域精通法律知识,学习教材又缺少法律知识,中小学生缺少认法、学法和懂法的学习空间。在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程中,法制内容并未作为基础课程列入课程标准或者教学大纲中,而只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中小学课程除了初中二年级有一专门的法律单元外,有关法制方面的内容多分散在“思想品德”、“社会”等相关教材中,分量极为有限且课程时间不多。虽然政府不断出台文件高度要求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但是由于在中小学法制教育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法律、配套措施和物质投入,使中小学生缺乏识法、学法、懂法的法律学习空间。各地中小学虽然不断开展各类法制教育活动,但大多有名无实,形式重于内容。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键是加强中小学学生的法制教育的宣传落实工作。

(二)中小学法制教育教学模式局限于理论教学

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目前基本仍然停留在理论的“灌输”阶段,就全国的普遍情况来看,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主要依靠的还是在校期间接受的法制教育。中国中小学现行的千篇一律的法律基础课堂说教,显然与“法律素养”构建语境的法制教育要求相差甚远。这种差距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现有法制教育的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方式皆以静态、单向、僵化的说教或灌输为主,往往照本宣科的多,学生始终处于接受者的地位,缺乏“自我感悟”及“内化”的过程,无法形成实际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法制教育的教学内容不能紧扣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老师很少把法理融入生活中,配以时事热点释疑解惑,让学生信服法理权威,导致学生缺乏对法律的直接心理体验和真实的法制实践。

(三)中小学法制教育缺乏家庭责任规范

国家出台的相关中小学法制教育中对家庭责任规范涉及较少。《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未涉及对家庭责任的规范。《全国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也只提到一点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引导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并未提及家庭的责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家庭方面,提到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及投入机制,并未涉及到家庭的责任。在中小学教育的各阶段,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庭中法制教育的缺失将对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普及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现有的中小学法制教育中对家庭应承担的责任相关规定较少,家长在实际生活中缺乏对孩子法制方面的教育,直接导致中小学生最初的法制意识较弱。在中小学法制教育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教育应形成有机合力,为中小学法制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撑。

阅读全文

品德课法制教学渗入思路

每节课抓准教材的法制教育的渗透点

通过抓准了这节课的法制教育的渗透点,一边结合法律条款,一边结合典型案例,对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和吸食、注射的严重不良行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拒绝。每节课都这样抓准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点,这会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学真正发挥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制素养水平。

教法学法独特,推动课堂教学中的法制教育的持续深入

思想品德课和法制教育课如果是水平性教学,这会使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课和法律知识毫无兴趣,这对法制教育将百害无一利。因而在教法学法上要有创新。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借用典型案例设置教学情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身受其情的感染,从而驱动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如我把刚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刘龙打架事件”用多媒体技术编成生动的案例,通过学生现实说法和探究讨论,学生们对学习思想品德课和法律知识的兴趣越来越浓,这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法制教育的持续深入,要保持这样,作为老师要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风格来适应未常年人成长发展的需要。

诱导学生自学,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能动性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动荡的时期,这段时期未成年学生的人品的形成需要有良好的外因的助推,如教师的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细心、耐心及精心的教育引导,加上国家社会为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这些外因会使得初中生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上前行。同时更要有积极的内因来夯实,这里积极的内因指的是未成年人自己的坚强意志、正确的辨别是非力、独立思考等能力。只有这些,外因才能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发掘一切积极因素来诱导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究,从而改变过去那种“要我学”变为如今的“我要学”,反对“死读书和读死书”的错误做法。要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必须轻松驾驭好现行思想品德教材,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做到了心中有教材和心中有学生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通过学生的自学能基本掌握教材知识。同时教师要注重开发多种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达到巧妙把法制教育贯穿其中,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法律的乐趣。如在教学《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探究中,让学生在“赡养父母”等主题活动着去品味法律的内在魅力。

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将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统一起来

阅读全文

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

摘要:我们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法制教育不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实现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中学生法制教育在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在目前的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讨论和探索中学法制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中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关键词:中学生;法制;教育;研究

一个人的迷失可以被原谅,但一种法制观念的缺失就会积淀成社会之殇。这不禁让我回想起,不久前,呈现在我眼前因法制意识肤浅而导致的一副凄厉画面,令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沉痛的事件,给家人的情感套上了永远也解不开的枷锁,也给社会留下了一道法制教育的难题。我同窗的朋友,一个年轻而又鲜活的生命消失在这个缤纷的世界上,她在本该接受教育的年龄,却痴迷网络,结识了社会上的不良青年。由于缺乏应有的判断力和法制知识,不幸染上了,因毒瘾发作产生幻觉竟从高楼纵身一跃造成惨剧。类似的血淋淋的惨痛事件经常发生在我们中学生这样的团体中,面对充满诱惑的世界,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更应该树立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接受法制教育。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逐渐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社会问题,中学生违法犯罪占了一定的比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尤其是中学生犯罪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式、团伙性以及智能化作案等特点。这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大突出问题。中学生违法犯罪大多出于对法律知识的淡漠,认知水平低下等原因。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让其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早已刻不容缓。

一中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教育环境的缺失

中学生法制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在法制教育中,未将学校、家庭与社会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中学法制教育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我们同学中的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责任,甚至有部分家长自己对法律熟视无睹,不能够以身作则,怎样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令我不禁联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个热传视频:六岁小孩骑摩托车载着父亲在道路上拉风行驶。这是一个多么危险的行为,由此足以见之这位家长对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极为低下。而社会环境,我们根本没有看到和接受到相关的教育素材,仅仅是单纯的形式而已。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家庭无条件,学校管不了,社会环境约束力有限,便造成了教育效果低下的现状[1]。

(二)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