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学财务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学财务会计内部审计论文
一、中学财务会计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
内部审计是指预防、阻止被审计单位资产的流失损失,以保护被审计单位所有者权益。中学财务内部审计即为对中学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变动性和价值进行审计监督。现代审计工作标志为经济效益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形成过程开展审计,公平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绩效,评价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实现经济效益持续发展。中学是知识型人力资源不断投资管理的循环投资过程,是人力资源不断开发的过程,因此,中学财务会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是审计投资经济效益。
二、加强中学财务会计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措施
1、审计执法程序严格化
财务内部审计在法律上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具有法律意义,受到法律保障,强化中学财务内部审计必须加强法律法制建设,加强法律控制程度,规范经营管理秩序。中学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在遵循《会计法》、《审计法》的前提下,发挥财务内部审计职能,维护中学财经秩序,建设中学管理廉政。在中学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时要树立审计权威,落实审计决定,坚决审计态度,严格审计执法,严查违法违纪现象,对于存在的问题依法处理,发挥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杜绝一切“人情+面子+权钱”交易,维护经济秩序。严格审计执法也受到财务管理体制的限制,因此在对中学财务内部审计时还要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中学财务会计和中学内部审计之间的隶属关系,保证中学计监控职能正常发挥,严格按照法制规范经营中学经济活动,以独立性的审计身份开展审计工作,打击一切贪污腐败现象,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2、确认好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的关系
在中学的财务会计内部审计工作中,必须首先明确两者的关系。一是对立关系,即中学财务会计工作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记录中学的全部经济活动;内部审计也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技术型的监督财务会计工作的经济活动,目的是为了财务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将其中的违法操作,进行批改,依法处置。中学的内部审计也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全部财务管理内容之一,监督财务会计工作。二是统一关系。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在于给予被审计单位财务监督,即财务监督的主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分析、评价、监督财务监督客体的一切财务活动。中学的财务监督则主要进行中学资金收支、资产负债等的监督工作。中学的内部审计则是审计单位独立开展,依据审计计划、审计程序、审计时间等,以时间为顺序展开的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全面性的监督,涉及到中学全部经济活动,因此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是合二为一,难以分割的,可以有效控制中学的经济管理活动,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促进学校科学有序的发展。
中学内部审计财务会计论文
一、中学财务会计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
内部审计是指预防、阻止被审计单位资产的流失损失,以保护被审计单位所有者权益。中学财务内部审计即为对中学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变动性和价值进行审计监督。现代审计工作标志为经济效益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形成过程开展审计,公平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绩效,评价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实现经济效益持续发展。中学是知识型人力资源不断投资管理的循环投资过程,是人力资源不断开发的过程,因此,中学财务会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是审计投资经济效益。
二、加强中学财务会计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措施
1、审计执法程序严格化
财务内部审计在法律上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具有法律意义,受到法律保障,强化中学财务内部审计必须加强法律法制建设,加强法律控制程度,规范经营管理秩序。中学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在遵循《会计法》、《审计法》的前提下,发挥财务内部审计职能,维护中学财经秩序,建设中学管理廉政。在中学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时要树立审计权威,落实审计决定,坚决审计态度,严格审计执法,严查违法违纪现象,对于存在的问题依法处理,发挥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杜绝一切“人情+面子+权钱”交易,维护经济秩序。严格审计执法也受到财务管理体制的限制,因此在对中学财务内部审计时还要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中学财务会计和中学内部审计之间的隶属关系,保证中学计监控职能正常发挥,严格按照法制规范经营中学经济活动,以独立性的审计身份开展审计工作,打击一切贪污腐败现象,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2、确认好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的关系
在中学的财务会计内部审计工作中,必须首先明确两者的关系。一是对立关系,即中学财务会计工作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记录中学的全部经济活动;内部审计也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技术型的监督财务会计工作的经济活动,目的是为了财务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将其中的违法操作,进行批改,依法处置。中学的内部审计也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全部财务管理内容之一,监督财务会计工作。二是统一关系。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在于给予被审计单位财务监督,即财务监督的主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分析、评价、监督财务监督客体的一切财务活动。中学的财务监督则主要进行中学资金收支、资产负债等的监督工作。中学的内部审计则是审计单位独立开展,依据审计计划、审计程序、审计时间等,以时间为顺序展开的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全面性的监督,涉及到中学全部经济活动,因此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是合二为一,难以分割的,可以有效控制中学的经济管理活动,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促进学校科学有序的发展。
财务管理课程线上教学模式优化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助推了线上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对H大学财务管理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调查,了解到H大学财务管理课程线上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互联网+”的背景,设计出财务管理课程线上教学的优化模式,并且提出保障线上教学的措施,包括加强慕课资源建设、题库资源的建设及更新、重点关注学习效果差的同学以及定期开展师资培训等。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管理;线上教学模式
一、引言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均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发展,也成为时代必然。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逐渐被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所取代。2020年初爆发的肺炎疫情,加速了课堂“教”和“学”模式的转变,课程讲授直接由线下全部转为线上。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老师需要转变传统的线下授课模式,从而更好地适应线上教学的开展。教学模式的转变,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言堂,学生参与度低;教材枯燥乏味,更新速度慢;教师学生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答疑机会少等一系列问题。在新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优化线上教学模式,保障线上教学效果,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知识的外延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因此,论文以H大学的财务管理课程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财务管理课程线上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互联网+”为背景,优化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线上教学模式,来克服现有线上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论文的研究,除了可以优化财务管理课程线上教学模式外,还可以为其他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优化提供经验借鉴。
二、H大学财务管理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肺炎疫情,全国高校的教学活动均受影响,传统的线下教学被迫直接转为线上教学。H大学也要求全校老师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开展云端教学。为了了解H大学财务管理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参考已有的文献,论文首先设计了相应的问卷,并以本学期选修《财务管理》课程的18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财务管理课程开展线上教学6周后,发放问卷。最终问卷收回174份,回收率为93%。
(一)财务管理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现状
KPI法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摘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的重要举措。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核心,本文拟基于企业中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BSC与KPI法,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发展,不断挖掘财政资金投入使用的潜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BSC;KPI法;绩效管理;绩效评价
1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印发,加快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步伐。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资金配置效率,还能推动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近年来,我国高校在预算管理改革上不断探索,管理方式从“投入与产出”逐步转变为“投入与绩效”,挖掘财政资金投入使用的潜力。从管理流程上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从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管理,到预算执行与绩效运行监控,再到预算绩效评价与绩效反馈,而形成的一个综合闭环式体系。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的理念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建立一种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使绩效评价结果反馈能够指导预算编制和绩效目标设置,并且能够监控辅助预算执行全流程的工作机制。
2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现状及研究方法
从实际执行情况看,目前高校仍未形成健全的绩效考核指标和绩效管理体系,大多数高校的绩效评价体系仍存在较多的问题。第一,缺乏目标管理。随着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不断调整学校战略,而这种目标一般是一个时期的长期目标,大多数高校设定的绩效目标局限于短期的财务指标,而弱化了长期的全面的目标管理。第二,缺乏过程监控。由于缺乏绩效管理的经验,以及人员配备不足,大多数高校缺乏对预算绩效的全过程管理。第三,设定的绩效指标缺乏可操作性。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其中绩效指标设定的优劣决定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质量。大多数高校绩效指标设定存在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的缺点,这使得绩效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大大降低。预算绩效评价是一个全覆盖多维度的评价过程。在企业中,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有BSC(平衡计分卡法)和KPI法。BSC即平衡计分卡法分别从财务、内部流程、顾客、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出发,建立综合衡量的指标体系。BSC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外部指标与内部指标相结合、结果性指标与动因性指标相结合,对绩效进行多维度的平衡和全面的评价。KPI法(关键业绩指标法)则是按照“二八”原理,抓住绩效管理中关键性指标,其特点是按照科学优选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选择绩效指标。基于BSC与KPI法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探索,体现了绩效指标应当具有综合统筹和科学优选的特点。
3基于BSC与KPI法构建高校绩效评价体系
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摘要: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强,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财会人才。为此文章在分析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创新研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与实际不相符合等不足,提出财务会计实践教学构建“模拟教学+校内基地实训+校外基地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财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积极培育教师实践基地等创新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改革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大数据技术的教育基础上创新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和方式,对学生的财务会计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指导,让财务会计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规划,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财务理论和方法,掌握大数据财务分析能力、熟悉经济、管理、法律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财务人才,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就能从事财务会计的实务工作。
1“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各个行业都需要既掌握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又具有大数据财务分析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各类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毋庸置疑,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财务人才,必须积极搭建学生实践教学的平台,改变传统教学先学理论再实践的方式,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独立实践教学同学期并行开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大功效,这对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具体来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可以保障理论知识得到及时转化,实践方法有可靠的支撑,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及时互动效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财务会计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各类实践活动中来,不断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2“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2.1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体系满足不了应用型财务人才的培养目标需求
会计专业硕士案例学位论文探析
摘要: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会计专业高层次人才为宗旨的会计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是其毕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位的取得。笔者阐述了案例在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指导等环节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学生学位论文撰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路径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加深自我调查;增强培养案例研究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明细研究主题、密切主题与对象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会计专业硕士案例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改进路径
会计专业硕士(以下简称MPAcc)自2009年开始招收以来,由于培养理念、学生指导方式以及培养时间的灵活性等特点,受到了社会广泛青睐,学生招生规模也因此急剧扩大。但由此也带来学生指导上的困难,特别是学生毕业学位论文的创作方面。根据MPAcc最新培养方案,学位论文一般为研究报告、案例论文与案例分析报告。因此,分析案例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路径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案例研究对会计专业硕士的重要性
(一)培养方案中规定MPAcc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与案例学习、研究与开发活动。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参与的案例开发工作情况或科研成果评定成绩,学生取得相应学分,提高学生对此的重视程度,并且毕业论文类型一般要求应采用案例分析、调研(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组织(管理)诊断等。鼓励学位论文选题与实习实践、案例开发内容相关。以各种方式向学生传达案例研究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MPAcc毕业学位论文要求也有相关规定。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遵循“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指导原则。通过案例教学、案例开发、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会计实务,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使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形成会计硕士人才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并重的格局。
(三)专业学位论文,需要体现专业学位特点,突出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应当体现学生已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综合运用会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会计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一、会计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现状
伴随着大学扩招的逐步深入,社会人才的供求关系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大学生也越来越成为了就业的弱势群体,而作为招聘方的企业也在不断地抱怨新进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如何使更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就业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严峻考验, 也是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这一现实,学术界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相关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整理了与经管类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相关的文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和内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调研了唐山市多家招聘单位的招聘要求,从招聘单位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并结合分析经济管理类会计专业毕业生所认为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考察了招聘方要求和学生观点之间的差别,以期对经济管理类会计学本科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等制定产生积极影响。
(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 大学生实践能力主要由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构成。其中,一般实践能力指所有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健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身体健康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吃苦耐劳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在表现能力、内在品行能力、一般经验能力、诚实勤奋精神、敏捷思维能力、勇于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应变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专业实践能力则指专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应具备的专业性实践能力。
(二)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除了具备所有大学生均具备的一些基本特点外,还体现在他们接受了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学习和初步科研训练,同时还表现在他们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将基本限于具有经济管理行业背景的企业或者其他企业的经济管理类岗位。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必须首先满足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般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即具备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健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身体健康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吃苦耐劳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在表现能力、内在品行能力、一般经验能力、诚实勤奋精神、敏捷思维能力、勇于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应变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同时,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还必须具备包含专业经验能力、专业态度能力、专业工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专业道德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等在内的专业实践能力。所谓专业经验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经验;所谓专业态度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形成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态度,主要包括工作责任心、勤恳敬业精神、细心认真精神、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态度及事业心等方面;所谓专业知识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从专业知识的来源看,专业知识包括从学校的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和从相关实践经验中获得的知识,则专业知识能力中也涵盖了专业经验能力的一些要求;所谓专业工作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养成的处理业务的相关能力,包括工作作风、工作抗压能力和专业业务能力等;所谓专业道德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与潜在良好职业道德形成相关的品德能力;而专业创新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以及在专业业务中不断创新进取的专业能力。
目前的文献指出了经济管理类大学生不仅应该具有一般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般实践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专业经验能力、专业态度能力、专业工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专业道德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然而,在具体分析过程中,仅仅指出了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构成,并未对相关的能力要求展开阐述;同时,也未结合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对会计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
近年来,与市场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相适应,高校的会计学教育方向特别是会计本科教育逐步向能力导向型转变,在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会计学专业建设中,如何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会计系列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会计系列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与技能,提高创造性地应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会计学专业的发展潮流要求教育工作者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形成来自于他们亲力亲为的实践感受,来自于模拟现实工作环境场景下手与脑的自如配合以及知识的灵活迁移。这些活动的实现,都要依托于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安排, 而这恰恰是现有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薄弱之所在。具体表现在:
财务管理课混合研讨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通过对传统财务管理课教学与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混合研讨教学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学习通下财务管理课程应当探索组建线上学习小组、创设主题讨论、线下课堂面授的混合研讨教学改革,这对顺应信息化时代需求,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习通;财务管理课;混合研讨教学
一、引言
传统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遵循的是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辅,存在重理论知识传承和掌握、轻自主学习和实践、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种种弊端。为此学校积极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2016年,北京建筑大学开展了研讨教学观摩课活动[1],顺应了大学教学改革的总趋势,促进研讨教学在各学科中的实施;同时,互联网背景下,学校进一步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2018年与北京泛雅超星公司合作,以教学立项和大赛形式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2-3]改革,笔者主讲的财务管理课被选为首批课程建设的47门课之一,目前财务管理线上建设工作已经完成,现已投入运行,如何合理利用学习通平台,改革传统单一线下教学,探讨线上线下混合研讨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改革路径是我们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传统“财务管理”教学与学习通下混合研讨教学的比较分析
(一)教学方式变化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面向资本市场,目的是树立投融资理念,提高资金运营和收益分配效益。随着资本市场全球化,财务管理教学内荣既要与国际趋同,又要注重前瞻性。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方式单一,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需学习一学期,48个课时,强调课堂面授灌输知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点,但教师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要求,学生被动学习;而依赖学习通强大教学资源,学生可线上自主选择课程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线下学习,线上线下混合研讨教学形式多样,打破了传统教学形式单一局面,实现了教与学时空移动。学生只要打开手机、电脑,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在学习通平台上学习,在平台上与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教师依靠学习通平台可专题讨论,让学生从平台上查找资料,课堂分组进行讨论与流,从而深化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