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小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小学教师培训论文(共4篇)
(一)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育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1.培训缺少科学规划。学者们认为教师知识应包括学科知识、教学知识、技术知识以及关于学生的知识和关于学习环境的知识。因此,对教师的培训课程也应具有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然而目前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大多都是短期培训,且存在多头重复培训的现象;培训内容单一,缺乏针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缺少科学、细致的培训目标,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最终效果。
2.培训内容与教师实际需求相脱节。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缺乏在培训前对被培训者已有知识、技能及实际需求等进行科学、细致的调查与分析,缺乏对培训对象认知特征、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充分考虑,培训内容整齐划一、缺乏针对性,难以调动被培训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训教师大多为校外专家,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厚的科学研究水平,但相对比较缺乏中小学一线教学的实际体验,因此培训内容理论和学术气息浓厚但实践性和应用性不强。被培训者往往只能机械地理解或记忆培训内容,却难以将培训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
3.培训形式单一。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主要采用集中面授的组织形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讲授+操作”的形式,总体上,培训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调动被培训者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这种单一的培训形式突出了培训者的中心地位,忽略了被培训者的主体地位,不符合成人的学习特点,降低了受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的主动性。
4.培训的评价导向有所偏差。培训的评价导向偏差表现在三个方面:(1)我国的应试教育现状使得大部分教师认为分数高于一切,信息技术可有可无,认识不到信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2)评价以被培训者知识记忆和技能操作为主,缺乏实际应用性评价;(3)评价大多是静态终结性的,单纯强调量化考核,而忽视了质性和发展性评价。
5.培训后的跟踪与支持体系不完善。短期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在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和考核之后便意味着培训工作的结束,缺乏培训后对教师教学绩效改变的进一步跟踪与支持。由于不能对被培训者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及时的帮助,从而使得被培训者不能将培训中习得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或根本不用,最终导致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培训并不能真正改变或提高被培训者的教学技能。
优质微课程中小学科学论文
一、选题体现先进的科学思想,实现动手动脑做实科学
科学微课程选题应体现先进的科学课改思想,利于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能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引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在真刀真枪搞研究中学会探究,在观察中学会观察,在实验中学会实验,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思考中增加智慧。同时,选题应紧扣教学重点与难点,体现选题的必要性和实用价值,主要针对科学知识点、探究问题、实验活动等环节进行精炼讲授、情境分析、科学推理、问题答疑等教学选题。尽量“小(微)而精”,建议围绕某个具体的点,而不是抽象、宽泛的面,也可以将微小的知识点整合成知识串,体现学习资源的创生,丰富与完善教材学习内容。微课是在微视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就知识点的选择来说,也不能局限于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可以设计若干个微视频。这些微视频的层次和难度是不同的,有的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铺垫,设计比较小的台阶,让学生够得着;有的针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拓展一些内容,增加思维含量,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还可以征集学生的问题和难题,让学生出题,教师来制作微课程;也可以从学生的作业、测试中发现学生的易混淆点、难点和普遍性的问题设计微课程;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前测,根据前测情况设计微课程。例如就《奇妙的失重》微课程而言,就不是一个知识点,衍生出重力、万有引力等多个知识点。知识点应体现出相关性,如果就一个知识点讲一个知识点,就可能割裂了知识之间的完整性和逻辑合理性。
二、满足学习科学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科学优质微课程应基于小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学习科学的个性化需求,关照学生的科学前概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特点很鲜明,爱动,爱玩,喜欢操作,爱做实验,喜欢新鲜刺激,富有想象力,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爱刨根问底,但是由于探究经验的缺乏,注意力不持久,其动手破坏多,观察现象少;汇报有关和无关现象多,动脑思考少;得出结论不靠现象,更喜欢靠直觉、经验,经常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冒出来,且与观察实验本身没有任何联系。在微课程中,对讲授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适宜方法。受时间限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掌握好教学的节奏,消除与课堂无关的干扰;授课过程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贴近生活的问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授课过程中经常提出问题,是及时提醒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的好方法。满足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富有趣味的科学微课程不能是纯粹的知识讲解,而应该像动画片一样充满童真童趣,富有游戏的元素和视觉的冲击力,给学生书本上看不到的惊奇的发现。具体应该做到:综合运用讲授、解题、答疑、实验、故事、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构思新颖,人机互动性强;富有挑战性,运用奖赏手段,奖励学习币换学习用品;具有故事性,增强童话色彩;恰当运用权威作用,让教师的头像出镜;运用卡通作为引导,增强趣味性;加强观察、实验、制作等内容,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采取任务驱动,提高观察实验制作的目的性;增加提示成分,引导他们动手又动脑;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规律;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精彩有趣,启发引导性强,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实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服务。微课程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和水平,还需要学生来评判,让学生提出修改建议。微视频并非只讲授,不思考,而要提示学生暂停视频进行思考,写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后面的教师讲解相对照。
三、紧扣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解决教学中的瓶颈问题
小学科学优质微课程的内容应紧扣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能够解决教学中的瓶颈问题。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是比较抽象的,这就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利用视频、动画、课件、录像、录屏等手段,将内隐变外显,将抽象变形象,将呆板变活泼,将静态变动态,将快放变慢镜,让时光停滞,让时间倒流,让科学史再现,让设想变现实。同时,应该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正确,系统严谨,不出现任何科学性错误,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能力的提高。比如,《导管和筛管的认识》微课程的设计,能让不容易观察的变得容易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让长期观察的结果通过微课程显性化呈现。
四、高品质的设计与制作技术,发挥技术优化教学优势
中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一、自主竞标,教师技能培养
老师根据科学教育的特色以及教学方式,整理出了一份“竞标项目一览表”。其中,竞标项目共计10项,分别为课堂导入技能训练、课堂教授技能训练、课堂提问技能训练、课堂结束技能训练、课堂板书技能训练、课堂演示技能训练、课堂调控技能训练、媒体运用技能训练、课堂评价技能训练以及教师职业形象设计。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竞标,竞标成功后对全班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通过这样的小组活动,在完成课程任务的同时,更多地需要我们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互相配合。因此,我的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均得到了锻炼;其次,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课件制作方面,我的技术还欠佳,对于上讲台发言,我还有一丝胆怯,看到这些不足,我清楚知道,我应该利用平时的这些小组活动,积极去改正弥补。
二、团队合作,模拟上课,实战得经验
中小学科学中存在大量实验内容,但是,大学的实验内容与中小学实验内容往往有很大的差距。适当加强大学学习内容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联系,同时要重视培养师范生的专业性科学理解,采用正确授课方式,以确保师范生自己明确每一实验的目标、任务、操作原理及过程。
在“科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中,我们全班分组,每组4-5人。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分工,利用一周时间整理中学教材中所有试验内容,并罗列所有试验所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以及这些实验器材的作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在整合各类实验项目后,给每小组按顺序安排实验课程内容。每小组负责一个实验,组内成员自行分工并提前准备教具,而班级内其余学生充当中学生,利用实验课堂时间进行正式上课。
课堂结束后,全班学生按小组分别从学生、听课教师、课程优点以及缺点这些角度对本小组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讨论评课。这样的团队实战练习,给予师范生更多机会,让我们提早尝试着做一名科学老师,亲身体验想要上好一节课的艰辛,能够尽早调整自己的教师形象,为将来走上教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物教具中小学科学论文
1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事物好奇,才能对其产生兴趣。科学教学中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而利用实物教具进行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手段。特别是使用一些学生没有见过的实物进行教学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新知。在讲授“感知声音”时,可以利用音叉发出的声音,让学生体会声音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声音。学生通过听不同音叉发出的声音,感到很好奇,而且伴随音叉发出的不同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学习当中,使学生能用高、低、强、弱等词语来描述听到的声音,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离讲台较近的学生还发现了音叉上有数字和字母,便问这代表什么意思。老师就可以告诉他们,数字代表音是音调,字母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学生在总结本节收获的时候讲到“不仅明白了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音叉调试不同的声音或调试自己想听的声音,音叉的功能强大”。从学生的收获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实物教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深入地研究学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
2提高操作能力
科学教学中提倡动手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实物教具可以满足学生动手的欲望。在老师任务布置后,可以借助操作实物教具完场教学任务。特别是教学中的难点,利用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教学中的难度,比教师讲解或直接告诉学生要好,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准备的教具有鼓、钢尺、橡皮筋等。可以让学生按照以下方式动手操作,操作鼓:①用力按鼓;②用木棒击鼓。操作钢尺:①用力弯曲钢尺;②轻轻拨动钢尺。操作橡皮筋:①用力拉橡皮筋;②轻轻拨动橡皮筋。问题:①这些操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②结果又有什么不同?然后,学生进行分小组活动。最后学生得出的操作相同点是都用了力,不同点是第一种操作手都没有离开,第二种操作手用力后离开实物教具。结果是第二种操作实物教具发出了声音,第一种操作没有。然后再设问:你认为声音的产生与什么有关?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很多学生回答与用力有关,这时教师反问:“还有吗?”细心的学生回答与手没有离开有关。教师再布置任务并按刚才的要求进行操作,观察物体有什么变化。最后学生发现第二种操作是实物教具在振动,进而得出了物体发出声音与物体振动有关。学生利用教具通过不断地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反复思辨,最终突破教学难点,完成了学习任务。
3拓展发散性思维
激活学生的旧知识和经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进行感知、思考和分析,进而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是科学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途径。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法,同样,同一种教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也有不同的结果。在研究“声音的变化”时,我们使用的实物教具还是钢尺。首先提问学生,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使钢尺发出不同的声音。一部分学生认为可以把钢尺放在桌子上,桌子上的那一部分用手按住,另一部分用不同的力弹能发出声音。然后鼓励学生“你们还有其他的玩法吗?你们先试试,然后再回答”。结果有一位学生发现了,可以把钢尺伸出桌面不同长短,用同样的力弹尺子。在进行科学教学中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有些问题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以后再回答,或交流讨论再得出结论。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需要动手实践的课,要激发在动手中思考,集中精力去研究,而不是没有根据的凭空想象。实物教具易于准备、操作简单,学生边动脑边动手去探究学习中问题的效率是很高的。学生在这里用了这两种方法,得出了第一种方法随着用力由大到小,声音由强到弱;第二种方法随着尺子伸出桌面的越长,声音越低。这时应该鼓励学生再去操作,思考尺子有什么变化吗?学生带着问题认真操作,细心的学生发现第一种方法尺子振动的幅度不一样,用力大振动幅度大,声音强,用力小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第二种方法得出尺子振动速度不同,尺子伸出桌面短则振动快、声音高,伸出桌面长则振动慢、声音低。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和拓展后,持续有意观察实物教具操作时发生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显著。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小学钢琴教学论文
一、中小学钢琴教学的基本现状
(一)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缺乏情感性和趣味性
钢琴教学实质上是一种个别教学,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然而,综观当前中小学钢琴教学现状,教学方法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教师生搬硬套,在同一台钢琴上重复着同样的讲解,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方式,未能结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特点,采样不同的方法,个别教学演化成集体教学,从而致使很多学生难以全面学习掌握弹奏钢琴的方法。此外,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钢琴教学的情感性和趣味性。钢琴演奏作为一种表演艺术,主要借助演奏来表现某种情感,使听者产生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陶冶和启迪。然而,当前中小学钢琴教学枯燥乏味,动作技巧性反复训练过多,忽视了钢琴曲目的意境、情感表现等方面的掌握,趣味无穷的钢琴学习逐渐成了枯燥乏味的机械训练,表情达意的演奏成了毫无意义的弹奏,钢琴教学失去了生命活力,背离了素质教育的目标,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教学偏重演奏技术,忽视了学生审美教育
钢琴教学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钢琴学习,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使之成为一个有着良好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的人。然而,在当前中小学钢琴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技巧和技能的培养,将关注点过多地集中演奏技术上,如弹奏指法是否准确、姿势手型是否正确、音乐音准是否控制、节奏旋律是否把握等方面,缺乏对钢琴演奏作品音乐风格和音乐内涵的深刻领会,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升,致使学生难以获得美的享受,感受到钢琴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导致审美教育缺失,审美教育功能未能得到发挥,难以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钢琴教学的本质在于它的审美特性,倘若离开了审美教育,离开了对音乐美的欣赏、表现和创造,钢琴便会沦为制造音响的工具,钢琴课也就形同虚设,毫无实际意义。因此,在中小学钢琴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急于求成,违背了教学客观规律
受社会“学琴热”的影响,当前,中小学钢琴教学目的功利性倾向过于明显,存在急于求成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和家长对钢琴考级和钢琴比赛的错误认识。钢琴考级和钢琴比赛的根本目的在于检测学习者的钢琴学习情况和演奏水平,然而,许多教师和家长却将成其理解成了拿证书和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样一来,技能训练成了学生钢琴学习的奋斗目标,有的教师为了攀比炫耀,突显自己学生的水平比别人高,会盲目地鼓动学生拔高考级,跳级学习;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琴求成心切,盲目追求“快”,不断将自己的孩子送进钢琴应试速成班,淡忘了孩子学琴的初衷。这种为考证而学,为成绩而学的功利化教学,违背了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往往容易揠苗助长,造成学生缺乏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对钢琴学习失去兴趣,以至出现半途而废,放弃钢琴学习的现象,甚至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导致学生心理、人格发育的偏离和扭曲,背离了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教学客观规律,不急于求成,不盲目跟风,做到循序渐进。
模型思想中小学数学论文
一、从现代课堂教育现状来谈数学模型这一思想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小学仍是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基础教学。
从20世纪80年代小学数学就开始改革,但是总体效果仍不理想。因为长期以来传统的课程教学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的改革,最明显的一方面就是教学模式太过单一,教师在数学应用方面,大多数都是按课本内容,直接应对考试,而不是凭着本身兴趣去对知识的渴求,就导致了很少有积极采取措施对教学进行创新。因此,小学数学的改革一直停滞不前。
2.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
数学是属于一种工具性的自然科学,它既然是作为一种工具,更应该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部分。而小学现阶段数学教育中,背公式记法则的现象层出不穷,大多数学生仅仅只停步于对理念的充分掌握而不能发挥它作为工具的实质性作用。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门学科就丧失了它存在的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的应该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实际应用。
3.学生课堂课下效率低下。
这也是现阶段小学生的普遍问题,小学6年是学生对自身意识初步理解和形成的阶段。而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上,本身就爱玩的他们集中注意力本就困难,再者,数学这门学科较为复杂,很容易就被活泼好动的小学生给忽视掉。除此之外,一搬情况下,教师在课下会布置作业巩固练习学过的知识,而以小学生的特征,课下没有家长的监督会自觉做作业的概率不高,这也反映出他们自主动手能力不强的一个事实。所以,这门学科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困境。数学模型思想的构成恰好能满足现阶段小学教育改革的需要。进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退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将学习的效率最大化,以达到结合理论实际于一体。简而言之,不论如何,数学模型思想已成为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流。
国外中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一、加拿大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1.数学课程标准的形成过程
加拿大各省的数学课程标准由各省教育部组织的课程专家和课程咨询人员以及数学教师密切合作而形成。近年来,各省还倾向于在编写人员中增加进“所有有切身利益的人”,包括父母、大学事务理事、教师联合会人员、大学教师、商人和研究人员。最终由各省教育部以立法形式颁布数学课程标准。
2.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保障
加拿大各省数学课程标准以立法形式颁布后,特别强调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宣传、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加强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其宣传力度是很大的,不仅行政事务官员、教育官员,而且社区人员、每个学生的家长都要知道数学课程标准。因为,他们认为:学生家长如果对数学课程标准不了解的话,家长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就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在加拿大,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交流学习,家长与教师进行沟通是很普遍的)。社会各方面都大力支持并给予财力的保障,加强校长和教师培训,使数学课程标准尽快实施。
3.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要求
以高中数学为例,加拿大各省都重视学生已有数学知识经验对学习数学新知所起的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各省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明确要求:第一,每一学期的数学教材前言部分,需要提供学生学习本教材数学知识的基础回顾材料,同时提供学生自我检测数学的测试问题(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否具有学习新知的能力);第二,教材的每一章要提供学习本章的基础知识材料和测试问题;第三,要求教材的每一章、节配备足够的练习题(涵盖主要知识、问题类型、方法和实际应用),这样学生无须另选参考书。
中小学会计核算论文
一、中小学会计基础的缺陷分析
多年来,学校会计核算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依赖财政拨款运行的情况下发挥了重大作用,能够满足管理要求,但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办学模式改变,尤其是单一财政拨款模式变为多方筹集资金模式。学校基建规模的扩张,单靠财政拨款无法满足资金的需求,对外融资成为学校筹资的重要渠道,采用收付实现制就无法在受益期对资金使用成本予以确认,致使受益期与承担期脱离,直接影响了财务报告的质量,主要存在如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确认、计量的差异分析
中小学校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产生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
1、账面价值与实物价值背离
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账面原值与净值差异明显,并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大,以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反映固定基金,即虚增净资产又背离了固定资产实际使用情况。
2、成本核算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