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师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师教育

幼儿教育中师爱的教育实践

摘要:教育需要爱,爱是最好的教育。这是教育的呼唤,是一个教师应有的品德,是宽宏、博大、和谐教育的理念。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用“爱”走进幼儿的世界,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离异幼儿,促进幼儿不断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爱;教育实践;教育理念

幼儿教师的主要职责,并不只在于向幼儿传递知识,更在于对幼儿的整个精神世界施加影响,而影响幼儿精神世界的关键之一就是对幼儿的爱。由此可见,爱,是幼儿教育的基础,是一切教育的源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用爱温润童心,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下面,对教师如何在幼儿教育中用爱影响幼儿,开展教学活动进行论述。

一、用“爱”走进幼儿的世界

幼儿教师的“爱”应具备三个特征,即施爱目的的明确性、施爱对象的广泛性和施爱内容的整体性。这就是说,教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需要,平等对待每个幼儿,给幼儿足够的耐心和鼓励,给幼儿一片自由自在成长的天空,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小班的幼儿刚离开父母,要在一个陌生的环境,要与陌生的教师待在一起,部分幼儿没有安全感,对同学、对老师都存在戒备心理,不吃饭、不睡午觉,而且哭闹不止。对这样的幼儿,教师要用一颗母爱的心,用爱去化解幼儿的恐惧。例如,班里有个幼儿叫小L,每天早上送来都会扯着妈妈哭好一阵子,不准他的妈妈走。这个时候,教师会接过哭闹不止的小L,用最亲和的态度对待他,陪他看书、玩玩具,给他喂饭,陪在他旁边睡午觉,给他足够的安全感。三个多月以后,他才适应了幼儿园里的环境,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因此,教师要用爱走进幼儿的心里,化解他们的恐惧,给予一份信任、一份母爱,让幼儿从老师身上感受到爱的真切。

二、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他们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和监护人无暇顾及孩子,使这些孩子形成了一种性格上的缺陷,有的个性怪异、性格孤僻,有的脆弱、敏感,有的张扬跋扈,也有的胆小懦弱。幼儿园可以利用一些传统节日组织活动,如中秋团圆节等,邀请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和教师一起座谈,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交流关于隔代教育的问题,并开通视频,让留守儿童和自己的爸爸妈妈通话,相互诉说想念与关怀,在这一刻感受浓浓的亲情。教师要更关注那些有性格缺陷的幼儿,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更多的爱与关怀,默默地给予他们。例如,班上有个幼儿叫小S,他虽然非常乖巧、听话,自理能力强,但是不够自信,总是沉默寡言,不合群。有一次,他在进餐时不小心打翻了碗,把稀饭洒桌上了。当教师走过去处理时,却发现小S正胆怯地睁大眼,伸出舌头舔桌上的稀饭。教师一惊,赶紧说:“孩子,别怕,不要紧,老师擦掉就可以了。”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必须给予更多的关心和保护,关注他的一切活动。因此,在户外,不仅教师陪着他玩耍,还引导其他幼儿陪着他一起玩,和他交流,并适当地给予爱的拥抱。在室内进行区角活动时,教师还陪着他在“构建吧”搭建积木,进“娃娃家”请他当爸爸,手工课上教他做手工,处处都关注他、关心他,并表扬鼓励他,让他体验到关爱和幸福。渐渐地,小S喜欢来幼儿园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能和其他幼儿打成一片,也喜欢和教师亲近交流了。

阅读全文

老年教育中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老年教育大众化的现状

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倡导下,老年教育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主体呈现出多样化。老年教育也摆脱了只有老干部局主管的老年大学一枝独秀的格局,各级老龄委主办老年电视大学,教育局主管的社区学院及老年教育中心也纷纷涌现。以宁波为例,从1985年建立第一所老年大学开始到现在不过短短20年,宁波城区老年教育已经先后形成了三大老年教育系类:1、由市区老干部局主管的老年大学;2、老龄委主管的老年电大;3、教育局主管的社区学院及老年教育中心。广播电视大学(下文称电大)依靠其多年形成的系统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优势成为了老年教育走向大众化阶段的一支生力军。目前各地电大参与老年教育有两种方式:1、与当地的社区学院联姻,通过社区学院参与老年教育。2、与当地老龄委合作建立老年电大直属班。电大参与老年教育与原有的老年大学(这里特指老干部局主管的原有的具有“精英”性质的老年大学),由于在教育理念上的改变,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等各方面与原有的老年教育机构有所不同。例如2011年宁波电大(宁波社区大学)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启动了老年教育项目,成立了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该老年教育中心在一开始建立就遵循“普及、普惠”的原则,是宁波城区内第一所真正意义上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面向广大老年朋友的大众化老年教育机构。其中师资是老年教育质量和“老年”特色重要保障,其师资方面除了具有一般普通老年大学的共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二、老年教育大众化师资队伍现状

为了和原有的老年大学进行更好的比较,我们关注的是广播电视大学参与的成规模成建制的教学点。从现有的文献和网上查询的讯息来看有三家比较典型的电大开办的老年教育机构:宁波电大参与的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江苏南京电大参与的老年教学点、浙江电大参与的老年大学电大直属教学点。这三家老年教育中心的师资都有着相似的特点,现在以宁波社区大学为例介绍一下老年教育走向大众化阶段的师资现状。

1、师资来源多样化

宁波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的师资组成就非常具有代表性,该老年教育中心现有教师60名左右,人数不多,主要有两个来源:(1)外聘教师,主要是由退休教师、社会文艺团体从业人员、其它老年大学教师组成。这部分教师来源相对比较复杂,很多教师都有双重或者三重身份,有较深的社会阅历,部分教师有老年教育的从教经验,能很好地和老年学员沟通交流。(2)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在职教师。这部分教师是宁波电大的在编中青年骨干教师,平均教龄10年以上。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事业责任心。但是一般都是初次接触老年教学,对于老年学员的学习心理、学习状态并没有丰富的经验,而且目前并没有针对老年教育师资的系统培训项目,只能依靠教师个人原有的教学素养,有限的与其他老年大学教师交流的机会来逐步适应老年教育教学过程,提高老年教育教学质量。

2、师资结构趋于合理,需要进一步优化

阅读全文

国外教育史对中师教师教育的价值分析

摘要:教育史是教育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在教师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我国中师的教师教育还很少开设这门课程。在中师的教师教育中对学生开展外国教育史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提升教师专业思想和素养,完善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教师教育创新。外国教育史对中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外国教育史;中师教师;教育价值

教育史是教育学分支学科,是以教育理论与教育学实践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是从历史学角度考察教育学。教育史重点在于具体地反映人类教育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而不在于证明教育史学科在其自身形成中的认识特点和研究方法。教育史不仅是研究和认识人类客观的教育历史,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将教育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加以描述和阐释。教育史这门学科,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分为外国教育史和中国教育史。我国中等师范学校的主干课程没有开设外国教育史,但是当今教育开放,我国正在与国外进行教育交流,因此,外国教育史对中师学生的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外国教育史的学科内容

外国教育史的学科内容依编史的目的而有所不同。从广义的方面来说,外国教育史的学科内容可外延至广大的社会—文化体系;从狭义的方面说,外国教育史的学科内容一般可分为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与教育机构史、教育立法史与公共政策史。近来,有人提出将课程史、教育方法史、教育改革史纳入教育史的学科内容。

1.教育思想史

教育思想史长期以来被看做是大教育家更迭史且备受瞩目。米亚拉雷《教育科学导论》(IntroductiontotheEducationalSciences)第一章即对“教育的历史”给予特别的关注。米亚拉雷举出孔佩雷《对16世纪以来法国教育学说的历史评论》(1879)和涂尔干《法国教育学的演变》(L’evolutionpédagogiqueenFrance)(2卷本,1938)两本著作,说明最初的教育史研究涉及教育原理或教育思想的历史。教育思想史既包括教育史家对教育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又包括他们对教育史自身发展的见解。研究教育思想史不应疏忽教育史学思想的发展。此外,教育思想史还与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政治现实息息相关。例如,德国教育史有着悠久的思辨哲学传统;英国教育史关注教会和国家参与程度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实际影响,显示出明显的对经验的兴趣;法国教育史则强调政治影响,以及教育制度在促进社会变革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美国教育史侧重公立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以及学校教育如何体现美国的政治和宗教价值观。教育思想史离不开对历史上教育家的个人研究。一些研究者提出了要避免在编史工作中突出个别精英人物,代之以凸显历史场景。例如,古希腊罗马时期到19世纪,介绍西方教育思想发展的过程,不是浓墨重彩地正面描写传主,而是在社会关系网中,借助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来研究和刻画传主。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关于科学教育的大辩论,涉及复杂的历史场景和丰富的人物活动,涵盖了西方教育思想史的方方面面,适合教育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阅读全文

大学教育中师生交流的必要性

1.有效的师生交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师生交流不只是知识的交流,还包括情感的交流、人格的交流。通过交流逐步增进师生感情,给予学生正确的、积极的“情感补偿”,引导学生正确的、积极的“情感追求”。通过师生间学习生活、文体娱乐、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多层次、多方面的交流,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工作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另外,还要通过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敢于接受挑战,经过“伤痕”的磨砺,建立强大的内心。

大学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能背离“要成才先成人”是教育的初衷。如果说德才兼备的学生是“成品”的话,那么有德无才的学生就是“次品”,而有才无德的学生就只能是“废品”了。只有拥有充实的头脑、强大的内心、优秀的品质、善良的人格的毕业生才是真正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才能成为社会未来的栋梁。

2.充分的师生交流是教师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师生交流有助于激发教师工作激情,增加科研和创作灵感,有助于教师拓展视野,跟上时代潮流;有效的师生交流,可以让那些有沉重压力、情绪紧张、厌倦工作、逃避责任、对学生冷漠的教师,缓解压力与紧张,负起责任,笑对学生。一个好的教师,应该通过沟通和交流,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在自己的周围,使学生从情感上深深地体验到教师是可亲可敬的。既是学业上的导师,又是生活中的父母,更是个人成长中的朋友。师生的交流,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建立有效的师生关系,在于教师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主动努力

师生关系是影响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师生关系又受到师生交流的影响。要建立有效的、理想的师生关系,有赖于教师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主动努力。

阅读全文

影视教育论文:教育影视作品中师德教育意义思索

本文作者:梁萍云 单位:梧州学院

教师的爱岗敬业就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教师岗位,对国家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素,是教师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的情感基础和前提条件。不少教育影视作品热情讴歌了教师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如影片《我的教师生涯》中的乡村教师陈玉,四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教学岗位上,几经政治风云变换依然不变,从青年直到老年,始终坚守着生命中最初的那份执着;前苏联影片《山村女教师》中的瓦连卡,师范毕业时毫不犹豫放弃可能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到偏远落后的乡村做一名教师,把宝贵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美国影片《死亡诗社》中的约翰•基廷教师,为了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惜被人误解、责难甚至排挤;《美丽的大脚》中的张美丽,用她的朴实、善良和执着,别样地演绎了一位农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这些影视作品形象地演绎了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并为之奋斗终身的理想与激情、光荣与梦想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

热爱学生是教师爱岗敬业精神在学生身上的体现,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热爱学生就是教师全面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和欣赏每一个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的不断进步和成长不懈努力。在教育影视作品中常常浓墨重彩地表现教师热爱学生的真挚情怀。影片《美丽的大脚》中的张美丽,为了给孩子们买电脑,一口气喝下一瓶“二锅头”以换得村里“大款”的资助;《烛光里的微笑》中的教师王双铃不顾自己体弱多病,一心扑在工作上,把自己的爱全部奉献给学生,直到献出宝贵的生命;影片《我的教师生涯》中的陈玉老师,自掏腰包送学生去学音乐,卖掉家里的年猪给合唱团的孩子们置办演出服,年老时还出资创办青少年活动中心,继续为教育事业发挥光和热。这就是师爱,无私而纯洁,博大又深厚,感人肺腑,温暖人心,能使人的情感得到丰富,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道德在专业活动中的表现,是教师顺利完成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条件。教师对待教学工作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勤于钻研、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在《乡村女教师》中,为了让孩子们上学,瓦连卡挨家挨户去做家长的工作,第一天上课时,教室空无一人,她依然认真地对着空教室讲课,她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教他们认识花草树木,快乐地学习知识;《死亡诗社》中的约翰•基廷教师新颖独特、别具一格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深得学生喜爱。这些内容诠释了教师能够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源自其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深厚的经验积累和富于个性的教学艺术。

作为教育者,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不仅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化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用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规范的言行举止垂范于世人,处处为人们做出表率。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对教师个体的道德要求,也是教师内在教育思想和健全个性的外在表现,闪耀着人格的光辉。如在影片《乡村女教师》中,瓦连卡为了帮助一位家庭困难的学生度过难关,她带头捐出自己的薪水,在她的带动下,那些以烧钱为乐的赌夫惭愧不已,纷纷捐资相助;《美丽的大脚》中,张美丽用她的善良乐观和朴实的行动打动了城里来的教师志愿者夏雨,使她克服了重重困难留下来坚持支教。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处处严于律己,做学生和世人的表率,体现了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善的人格修养。教育影视作品通过形象地再现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迹,艺术地再造了一个个具有丰满人格魅力的教师形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具有“红烛”精神;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具有“楷模”风范;严谨治学,知识渊博,具有“学者”素质;爱生如子,一视同仁,具有“慈母”品性。这些都是人民教师的道德楷模,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丰富而宝贵的课程资源。

教育影视作品的师德教育功能是在对其鉴赏活动中得以实现的。教育影视作品鉴赏是指以具体的教育影视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作品的教育内涵,并得到精神愉悦和情感升华的一种审美教育活动。教育影视作品作为审美客体,经过学生这一审美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最终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其过程“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有着一定程度的阶段性和层次性”[1]。教育影视鉴赏过程可分为教育影视的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三个阶段。审美直觉的特点是直接性和直观性,体现为一种感性直观的审美感受。影视审美体验阶段是在审美直觉阶段注意和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包含许多心理因素活动,其中想象、联想和情感发挥着重要作用。审美升华阶段,学生与作品发生共鸣,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这个阶段存在着感知、联想、想象和情感等各种心理要素的作用,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理解认识[2]。例如对影片《乡村女教师》的观摩赏析教学,通过屏幕上破旧不堪的民房和校舍,大胡子男人殴打其妻子而旁人冷漠麻木的表情,学生可以想象得到女教师所处的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和愚昧落后的乡村社会环境;女教师领着孩子们来到田野,观察花草,观赏雨后彩虹,自由快乐地嬉戏,学生读懂了女教师正在开启孩子们的智慧之门,用希望之光照亮他们懵懂的世界;大厅里校友会正在举行,音乐欢快,笑语喧哗,来自各行各业的昔日学生簇拥在女教师周围,头发花白的女教师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学生感受到了女教师内心充满着自豪感和幸福感。由此深切认识到教师是一个多么神圣而伟大的职业,从事这样的职业是多么令人骄傲和自豪,把一生都奉献给这样的职业是多么有意义有价值,从而更加坚定了其教育的信念,并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不懈努力。在这一鉴赏过程中,学生从屏幕上的直观信息,运用感知和注意心理开始审美直觉活动,在这基础上,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联想、想象、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产生审美情感,最后通过综合概括思维,深化体验,提升情感,实现审美升华。

将教育影视作品与师德教育理论相整合,使之成为师德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师德教育理论是“教育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教育学课程处于专业核心课程地位,它与心理学课程同是教师教育类课程的理论基础学科,具有先行学科的性质。课程内容通常以文本的方式呈现,因而理性有余而感性不足。将教育影视作品与教育学科课程相整合,使之成为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师德教育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感性的维度,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学生在感性中理解师德理论,在理性中升华师德情感。例如关于教育观,它是师德大厦建设的基石,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的形成源于对“教育”这一人类社会活动的本质认识和深切体验。同时,对教育内涵的正确理解也是师范生客观认识教育现象,把握教育规律,实施成功教育的基础理念,因此,如何使学生理解和把握教育的内涵,是教育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教材中引用了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对教育内涵的论述:“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流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2]这是对教育富含哲理、抽象唯美的文本解释。美国影片《死亡诗社》讲述了一位名叫约翰•基廷的教师,他用智慧的思想、独特的言行,把学生从传统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燃起他们心中的热情,还他们以自由的思想,使他们大胆追求自己的理想甚至不惜牺牲性命。影片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不是给予、不是灌输、不是压制,而是唤醒、是激发、是鼓励、是引导。同样是对教育本质的解读,一个是理性地论述,一个是感性地演绎,两者表现形式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教师只是基于文本的讲授,那么只会使学生陷入概念的思辩之中而不得要领。而结合影片《死亡诗社》的鉴赏教学,则可以使学生在声像艺术所创造的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在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中思考和领悟教育的真谛,从而萌生从事教育工作的神圣感和自豪感。同时,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教学又多形式地呈现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样。再如,在学习“教师观”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并讨论《乡村女教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并产生当一名教师的光荣感;学习“学生观”内容时,结合电视剧“名校”的片断鉴赏,使学生了解当代中小学生的多元性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产生对中小学生的喜爱之情等。将教育影视作品与教育学科课程进行整合,是对课程内容的补充和完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统一符合师德形成的规律,使师德教育更加有效。#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农村教育中师资队伍的重要性

一、加强师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坚持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体系。挖掘教师的潜能,学校管理者要制订长远的培训计划,要在培训上敢于投入、善于投入、乐于投入。学校要建立专职的领导班子,负责规划、设计、督促、评估培训工作的实施,还要把培训经费纳入学校行政列支预算。

二、开展教研,树立典型全面推进

定期规划教研课题,让教师围绕教研课题在教学中研究、总结,形成培训与教研相结合的学习系统,使教师在学校生活中本体性知识不断拓宽、条件性知识不断提升、实践性知识不断丰富。学校要把有潜质、有成果的教师推举出来,有意识地培养本区域的“名望”教师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前行。名师、优师、能师是学校的脊梁,是学校希望所在。

三、注重人文,构建温馨和谐校园

作为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教师,放下架子,真诚待人,要让教师觉得你是他们的朋友,是他们并肩奋斗的同路者。作为管理者还要细心观察教师的细微表现,能体察教师的生活,关爱每一位教师,让大家感觉有着家的温馨,从而构建和谐校园。

四、总结

阅读全文

农村教育扶贫工作中师资队伍建设

摘要: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推动教育向前发展,实现完全脱贫的重要举措。文章以陕西大荔县官池镇为例,基于支教过程中的一系列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调研,认识到大荔县官池镇教育扶贫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农村教育扶贫师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扶贫;农村地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扶贫就是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民有机会得到他们所要的教育,通过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和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来实现征服自然界、改造并保护自然界的目的,同时以较高的质量生存[1]。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是我国的贫困县,其中官池镇现辖10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5741余户,总人口2544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50人,可以看出,官池镇主要以农业为主,多数学生为农村户口,并且家庭较为困难。大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各类扶贫机制已经基本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中,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尤为关键。通过此次调查,针对农村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一、大荔县官池镇教育扶贫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绝对数量不足

《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指出,农村小学阶段教师与学生的数量之比为1:19,然而,以支教的帖家村小学为例,该村小学共有教职工9人,教师学生之比远超此比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存在教师“一人包班”的现象,导致教师工作量极大,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教师精力过于分散,不能同时兼顾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进度,因此达不到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由于该地区经济水平较低,致使教师应聘者数量极少,原有的师资队伍得不到新鲜“血液”的补充,出现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逐年递减的现象。

(二)教师年龄结构不平衡

阅读全文

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方向

华中师范大学根据我国“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完善管理”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方针,紧紧把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在学校“国际化”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制定了“全方位、多层次、跨越式”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最近的10年里使华中师范大学来华留学生教育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

一、华中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发展概况

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留学生人数为1361人,比2008年增长了32·5%,比1999年增长了40多倍,目前在湖北省各高校中名列第二。学校专设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归口管理来华留学生工作。2009年3月31日经教育部批准华中师范大学成立了留学生预科教育培养基地。华中师范大学是湖北省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研究基地,设有全国网络汉语教师培训基地、国际注册汉语教师培训基地、“湖北省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经过短短10年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事业成功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使留学生人数达到全校学生总数的5%。

二、加大办学投入,将留学生教育事业纳入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办学条件彻底改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留学生教育工作,在学校迈向21世纪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实施留学生教育工程,扩大对外交流”,把留学生教育提高到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高度,把留学生工作纳入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对留学生工作的重视、共识、理解、支持,为留学生教育的快速发展付出了辛勤汗水,创下了骄人的业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根据留学生教育发展以及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建院要求,制定学院发展规划,从2005年开始,学校投资建设了国际文化园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更为完善,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优良,为留学生教育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抢抓机遇,搭建平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