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考语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信息技术应用
摘要:
中考语文复习因为内容太多,学生大多不知所措,加上上课时间有限,板书的内容也有限,很多内容只能一语带过,一节课成了老师的独角戏。而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复习,举一反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中考;语文;复习;多媒体;考点
一提到中考语文复习,学生大多不知所措,因为内容太多,从字词音义到篇章结构,从现代文到古诗文,从标点符号文学常识到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随便哪一点都可以延伸出很多内容,学生找不到复习的突破口,分不出复习的重难点。而作为老师,在最后的紧要关头要提高学生成绩,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找到方法。以前我也尝试过很多方法,从拟定详细可操作的计划到课后辅导、检测,每一环节都用心良苦,可学生在解题时仍不得要领,究其原因,是上课时出了问题。
上课时间有限,板书的内容也有限,很多内容只能一语带过,涉及习题、短文只能是老师念一念,学生听一听,然后老师讲答案。学生参与的机会也不多,一节课成了老师的独角戏。我认为这种现象的症结就是学生手中没有文字资料,一节课只能听老师讲空洞的东西,为此我也想过一些办法,比如将资料复印给学生,可是中考复习是个庞大的工程,每节课的知识点不一样,训练也不一样,所需要的资料太多,况且复习课中提到的东西虽多,学生有必要抄下来、背下来的却不多,关键是教给学生规范答题的模式和方法,课上完了,资料也没多大保留意义,所以印资料的办法太浪费,况且学生每节课都手握一沓资料也很累赘。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毕业班复习计划,我用上了多媒体进行复习。用多媒体进行复习,老师想复习的内容就可以条理清楚地呈现出来,所涉及到的概念、方法、步骤、答题技巧、答题模式、联系资料等都可以一一展示出来。课堂上学生所接触的内容更直观了;每一节课中,针对重点复习内容的辅助资料就丰富了;在对一个个知识点进行实战训练时,学生的练习也增多了;学生不再觉得课堂了无生气,大大提高了复习效果。就拿给学生梳理知识点来说,用多媒体直接将考题类型、考点难点、答题技巧答题模式用脉络图展示出来,不仅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更让学生觉得形象直观,老师就有时间对需要解读的内容进行提示或讲解,并且这个资料随时都可以调出来用,包括以后的注意知识点复习。再拿阅读复习来说。阅读是中考中的重点,占中考分值的三分之一;阅读也是学生的难点,是中考中往往失分较多的题型,复习起来的可操作性也难,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老师复习所涉及的短文,那太难了。试想,每一种文体有若干个考点,每一个考点又要进行多次训练,短文又不是三言两语,我们练习是为了训练规范答题,又不是积累文章。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运用多媒体可以高效地进行阅读复习。首先,分别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知识点概括出来,如记叙文中事件的概括、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中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议论文中论点的概括、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等,把每一文体的重点或考点梳理出来,将答题格式附属在考点后,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一目了然,再结合考点一个一个复习、训练,这当然更离不开多媒体了。
比如复习论点的提取和概括,方法有很多,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些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有些文章通过一段名人名言或经典语句引出论点,也有论点出现在篇末的,更有需要读者自己概括出来的。我们在告诉学生一种方法后,应及时进行训练,这时大屏显示短文就很重要了,学生读短文,再按照老师说的方法概括论点,这样反复训练,相信学生对这一考点就不会束手无策了。其他考点也一样,我们复习一个考点,接下来都应该有练习,且是学生在具体短文中的练习,这样学生对解题的方法和答题的模式就掌握牢固了。当然,多媒体在对进行古诗词、古文的复习中作用就更大了。像我们乡村学校的学生,很多读到九年级早就把七、八年级的书本丢了,而古诗词古文在中考中考查的大多是识记,是学生提高考试成绩的关键题目。这时,用多媒体无疑让学生等于重新找到了课本。六册书中涉及的古文古诗词分别几十篇,注意复习很枯燥,又费时,我就用多媒体展示,先把古诗词进行分类,如写思乡的为一类,抒发爱国情怀的为一类,写有人送别的为一类,咏物抒情的为一类,蕴含哲理的为一类,甚至还可以将古诗词中的诗句默写概括为用典的、直抒胸臆的、惜时的、托物言志的……然后一类一类地复习识记,这样古诗词的复习就省事有效多了。同时,在复习重点篇目时,用多媒体展示文段中词语的意义、词类活用,展示句子翻译时一词一句对照翻译,学生会觉得更醒目,更能理解答题要点。在中考语文复习中运用多媒体辅助复习,举一反三,课堂上的练习方便了,老师省去许多板书的时间,与学生的交流、讨论增多,学生的练习时间也增多了,复习内容更丰富了,复习的重难点也更突出了,学生再也不会认为复习课就只是老师枯燥的讲解,学生机械地记笔记,而是当堂完成复习任务,课堂也轻松活泼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复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语文教师教学改革
【摘要】
在我国的教育阶段中,语文一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初三的学习阶段中,学生们将面临着中考,在中考成绩中语文这门学科将占据很大的一部分,语文的学习和复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中考成绩。因此在初三阶段中,老师的教学风格对初三学生的语文学习及复习有着关键的影响。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初三语文 教师 教学风格
由于受到中考的影响,很多语文老师过多的注重语文的理论知识教学,忽略了语文教学中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三这个特殊阶段中,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自己的教学风格,将提高语文成绩和语文实践性运用相结合,提高学生中考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综合质量,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三语文教师风格形成原因
(一)新课程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素养与立德树人的融合
摘要:分析2019年南通市中考语文命题,从三个维度阐述中考命题如何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在“以文化人”中实现语文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融合共生。
关键词:语文素养; 立德树人 ;命题思路
中考是课程育人、评价育人的重要环节。2019年南通市中考语文命题,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引领,坚持价值观和知识性相统一,结合南通市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实际,切实践行了教育评价的转向——由知识考查转向能力考查,由重知识转向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用考试评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强化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功能,通过科学命题,寓价值观引导于核心素养考查中,确实命制出了一份价值取向正确、时代特色鲜明、核心素养彰显、甄别功能良好的试卷。
一、导向立德树人,奏响奋斗交响曲
1.立足时代,用“奋斗”鼓舞人。这主要表现为以开卷语奠定“奋斗”的基调,之后以主题情境活动、文本阅读等多角度演绎奋斗乐章,直至命题作文《致敬奋斗的时光》将“奋斗”的旋律推至高潮。名著阅读选择的是红色奋斗经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言文遴选了《续资治通鉴》里有关文天祥的奋斗片段。散文《酿甜》由曲靖未被破坏的生态、丰富的生命入手,既感恩自然,更歌颂像蜜蜂、养蜂人那样平凡而伟大的奋斗者,歌颂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一窝蜂计划”(扶贫计划)。阅读是输入,是由外而内、由人及己汲取精神与智慧的营养。考生从读别人的奋斗故事、赏他人的奋斗成果、领略前人的奋斗情怀,踏着奋斗者的足迹一路走来,感慨良多。写作是输出,是由内而外、由己及人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致敬奋斗的时光”引领学生回眸奋斗时光,抒写感人故事,致敬奋斗精神,在具体的写作活动中实现价值引领,培养高尚情操,在积极的语言实践与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使写作这一语文实践活动与“立德树人”和谐共生,让学生精神成长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同频共振。
2.唤醒青春,用代际身份鞭策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吹响爱国、奋斗的时代号角……”这样的引导语,既可启迪考生强化自己的代际身份感、国家认同感,又可激励考生在历史的纵深与未来的愿景中,充分体认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切关联,自觉增强自己和同代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促发他们不负韶华,牢记使命,在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3.点数风流,用地域文化激励人。作为民族文化组成部分的地域文化,包括地域内的政治、经济、自然、名胜等方面的文化信息。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域条件下,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是该地域内人们成长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实现人的发展,必须重视地域文化对人的精神滋养。2019年南通市中考语文卷,积极开发利用南通地区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依托南通地区的文化特色命题,无疑是中考改革的一大亮点。比如,开发利用张謇的书法、诗歌,以及南通森林节、南通科技获奖信息等资源,引导学生带着“语文眼”走进多彩生活,既渗透了南通传统文化,又展现了南通环境、科技方面的风貌,还普及和传播了南通地域文化,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助推学生理解、认同和热爱南通文化,的确在“用中”考查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微写作研讨
摘要:近年来,中考语文作文命题形式各式各样,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全命题作文及选题作文等形式轮换出现在中考战场上,然而2014年,微作文的出现成为中考语文的一大亮点,虽没有普及,但其颇有燎原之势。在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学偏离素质教育轨道,尤其是写作,教师的教和学生学过于呆板、单调,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全面发展。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教师如何利用微写作提升语文作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微写作;素质教育
一、微写作出现的必要性
(一)时展的需求
微博、微信已成为现代人们的主要信息传播媒介,这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当前,高节奏的生活迫使人们必须要在短时间内接受异常丰富的信息内容,而这就要求信息生产者必须不断创作短小精悍的文章,提高文章的粘度性、吸引力,使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语文学习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其发展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微写作的诞生正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能够满足语文课程标准写作多元化的要求,降低写作风险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提高写作的多元化,增强中考语文测试的效度、区分度和可信度。但是目前中考语文写作形式、要求以及内容等方面都无法满足以上要求,同时还会给考生的写作增加失误风险。微写作是在传统小作文意义上进行改善,其紧紧围绕某一个话题展开写作活动,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记叙文无法满足的考查要求,降低考生因字数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能够专注在创作方面,从而彰显考生的语文功底。
传统文化初中古诗文教学认识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十八大以来的政策都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无疑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上了当今语文教学的研究日程。在文化传承方面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古诗文教学首当其冲地成为研究的主体。基于近年来相关学者对古诗文选篇中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入发掘,本文将浅析长春市部分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作为我国义务教育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十八大以来,在多次讲话中也强调了作为民族精神之命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不容忽视的地位。而古诗文以其自身传统文化的亲缘性,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文传统化的重要阵地。本文将结合实地调研结果,详细分析当下古诗文教学的实际问题,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所具有的效用和功能。
一存在于教学一线的困境
2015年秋季,本研究小组在长春部分初中学校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调研,走进一线教学现场,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这些调研的数据和记录直观地反映出长春市大部分初中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分为以下三方面:
探求中学语文作文技巧的重要性
一、中学作文技巧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中学作文评讲现状
很多中学语文教师批改学生作文,往往只给出分数,就是有评语,也只是采用鉴赏作文的方式来拼写,然而这些都没有涉及应试作文的技巧,学生很难在下一篇作文写作中有所提高。教师在评讲过程中,主要讲解审题的结果,给出范文让学生自己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许多学生提到,作文训练包括评讲之后,自己没学到什么知识,作文水平也没提高。有些教师拿“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来应付学生,事实上,作文水平没提高是因为教师在作文训练当中没有很好地讲解写作技巧,学生学不到有效提高作文成绩的写作技巧,写作水平自然很难提高。
(二)教师没有分清技巧和鉴赏
在中学作文评语中,教师大多采用鉴赏的文字,许多中学语文教师以为鉴赏就是技巧,其实不然。什么是技巧呢?例如在给议论文写评语时告诉学生论据缺乏详略结合,下次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就会记得写详例的同时也要举略写的例子。鉴赏只是对文章中字、词句、段的欣赏,而不是给学生指出文章缺点,而应试作文技巧是基于作文考试要求,避免学生在考试作文中丢分的一些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短时间内写出好的应试作文。所以在评讲中学作文时,教师要指出学生该如何修改文章才能避免丢分。
二、教与练的结合
中学应试作文需要平衡技巧教学和练习,目前的作文教学当中,练习远远多过技巧教学。目前许多中学语文教师没有明白作文技巧教学跟作文练习的关系,把作文训练当作中学作文教学的大部分,而忽略了技巧教学。
谈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对策
摘要: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充分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课内外阅读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有其特殊性,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必须要从农村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学科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性课程,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掌握好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从学习内容看,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需要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而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不仅要通过课内获得,更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获得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达到26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含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种报刊和图书,通过阅读既能够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还能够开拓视野,深化学生思维,这对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非常有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并不平衡,在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和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在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要么是对课外阅读的不重视,要么是课外阅读资源相对贫瘠,一些学生对于课外阅读不重视,从而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很多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够,导致阅读和理解能力较差,这也影响了学生的表达与写作,进而影响农村地区初中语文教学实效,以及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非常有必要采取恰当、有力的举措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完成阅读要求,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实效。据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谈一谈自己认识。
一、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缺乏的原因分析
以问题为导向是解决教学中存在不足进而优化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发现问题、寻找根源也是优化语文教学的路径之一。所以要想解决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不足的问题,就要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结合问题采取措施进行优化。
1.认识上的偏差。从农村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很多家长对课外阅读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家长希望学生心无旁骛地通过三年苦读,能够考取好的高中,进而考上好大学,走出农村,改变命运。对于课外阅读则认为是牵扯精力的无用功,甚至影响了学生文化课学习,所以在课外阅读上持不支持甚至是反对的意见,这也影响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
2.升学压力的影响。随着整个社会对上高中考大学的“狂热追捧”,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压力逐渐增加,初中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课业负担较重,特别是学习科目的增加使他们每天都需要面对大量的作业,导致学生自主支配时间严重减少。受此影响,很多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下降,也有一部分同学因为时间的压力不得不放弃课外阅读。
走向序列化的作文教学实践和探讨
摘要:初中作文教学应探索一套序列化体系,通过三年系统的、科学的作文指导实践来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主要做法:一、统整教材,实行序列化教学。二、创新形式,延展序列化训练。三、复盘思维,复利能力提升。四、细化标准,搭建评价梯度。
关键词:作文序列化;整合教材;复利提升;创新平台;建构评价梯度
长久以来我们的初中作文教学一直采取的是单元教学模式,2017年开始实行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作文实践部分虽有变化,但是依然是以每单元的主题阅读与写作训练相结合的教材编排方式。初中语文课标中对作文教学7~9学段虽有总目标要求,但是对于每个阶段学生作文训练的具体内容及能力达成的标准没有明确的规范。笔者认为现行的统编语文教材中虽对作文教学与训练有了比较大的调整,结合单元阅读主题做了很好的配套作文训练,但是就单纯的作文教学而言,还是缺乏一套科学的、整体的写作指导体系和相配套的训练体系。作文教学还是和日常的双基以及阅读教学融合在一起,没有形成单独的教学体系。回顾百年语文教育的发展史,作文教学一直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很多语文教师也就相应缺乏作文教学序列化的意识。再加上现有的作文教学一般是学习课文的练习方式,穿插在各种课后练习中或者单元教学后,随意性、零散性过强,导致很多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写作内容枯燥,文章情感假大空。为了改变这样的作文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初中作文教学应探索建立一种由言语表达到写作表达,由零散训练到整体训练,由模仿到创新,由提供支架到大胆创作的序列化体系。而本次作文序列化教学研究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作文指导及训练,实现作文训练序列化和学生能力点的最佳结合的一种写作教学探索。
一、整合教材,实行序列化教学
1.积累先行,为写作准备充足的素材
万卷诗书、人生阅历都是写作中重要的素材来源,写作绝不是作者不假思索就能立刻文思泉涌流淌出来的,积累和思考应是写作的出发点。语文老师应该要有写作先行组织者的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分阶段地思考、分类和梳理各种类型的作文题材、素材,建立序列化的作文素材库,以便指导学生分门别类,正确使用素材。众所周知,周记、小练笔、读书笔记都是日常语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方式,提前通过记录、收集素材可以达成写作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授新闻传记类的作文时,笔者提前一周左右的时间布置学生收集名家使用汉字的故事、班上特别优秀或顽皮孩子的故事、某某老师的轶事、校园新闻等等,将收集过来的材料归类在“人物日常”素材库中。当需要其中的材料作为新闻素材时,就让学生在“人物日常”库中调取,让学生的写作“有米可炊”。除了书面的材料分类积累,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教材发掘、经典阅读、名言启迪、走进自然、社会实践、成长日记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将各种收集而来的图片、方案等材料有序归档为各自相对应的“活动库”中。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与活动经历后,他的作文必然就有了真实的体验,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出现“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状况。
2.学训结合,为写作搭建有效的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