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制造专业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研究
摘要:应用型背景下的本科毕业设计不仅仅是大学阶段的一次总结作业,更是深化、拓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综合检验。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应用型本科转型过程中毕业设计的模式进行了探讨。从毕业设计题目来源、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培养、毕业设计条件、知识体系、过程监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从实际效果来看,经过改进后,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毕业设计质量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式
一引言
随着对工程教育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加大,我国参与、接受工程教育的总人数已跃居世界第一,但在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与其他许多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城镇市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强国必先强教”,为此,教育部提出《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应用型本科是为适应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满足市场建设中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特别是广大企事业单位对第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现代高级管理人才的需要而开设的本科专业。其宗旨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究其本质就是培养动手能力强,上手快,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从培养模式上看,突出“应用”主旨,据此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因此,应用型本科生在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有企业的配合,与实际生产接轨,让学生走进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对本专业的需求,进而根据实际生产对人才的需求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应用型本科生,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在实践环节中也更注重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来提升自学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适应社会、行业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对人才市场来说,用人单位也迫切需要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2]。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总结检查,是评定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设计能力的一次综合性检验,是本科期间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就选定的课题进行工程设计和研究,包括设计、计算、绘图、工艺技术、经济论证以及合理化建议等,最后提交一份报告。应尽量选与生产、科学研究任务结合的现实题目,亦可做假拟的题目。学生只有在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理论课程、课程设计与实习,经考试、考查及格后始可进行。是评定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成绩评定及格才能毕业。通过本科毕业设计,学生进一步了解行业、深入实践、完成设计或撰写论文等诸多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毕业设计还可以使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将就某一课题检索相关文献,熟悉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他人的研究思路及方案,学会运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在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扩大、加深自己已有的知识,设计出自己的研究方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进一步深造夯实基础。与普通本科生毕业设计有区别的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不仅仅是大学阶段的一次作业,更是深化、拓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综合检验。
二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与文科的毕业论文有很大的区别,它的构架除了论文之外,还应包含设计方案论证、重要部件的设计计算等,体现形式也不只是论文,还应包括体现设计者思路的图纸等资料。我们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为例。随着应用技术的发展、设计理念的更新,各大高校对机械毕业设计的内容的要求也不断发生变化。在2000年左右,设计内容一般包括:毕业设计图纸+说明书(毕业论文),其中图纸更多是手绘或简单的CAD二维图。2005年以后国家教育部门提出新的要求,结合工厂需求加入了三维建模设计、装配仿真、运动模拟、结构优化等内容。其毕业设计材料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毕业设计图纸(三维模型+CAD二维图)+设计说明书(论文)。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高校的招生规模也进一步扩张。2003年是中国高等学校扩招后迎来的第一次就业高峰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212万人,比2002年(145万人)增长了46.2%,到2019年已经增长到830万。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数量数目急剧增多,但同时也面临教育资源分配到人的减少,由扩招引发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并导致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前在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下,本科毕业设计被不同程度地削弱。毕业设计受到经费及时间的限制,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自主设计的自由度极大降低,毕业设计脱离工程实际,本科毕业设计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贡献相当有限。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更为了完善和充实应用技术型教育培养中对毕业设计的要求,其它高校也进行了一些关于毕业设计方面的研究,如广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进行了毕业设计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3-5],合肥工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进行了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索[6-9]。我校正处于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重要阶段,对毕业设计培养模式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现就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如下一些问题。1.选题与工程实际的契合度较低。按照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实际生产接轨,让学生走进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对本专业的需求,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而目前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为理论课学习中选出的题目,与现实生产的技术发展有脱节现象,有些题目甚至非常陈旧,实用性相对较低。这不利于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2.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自主设计的自由度较低。目前仍沿用的做法是:老师给定设计题目后,学生基本按照老师的思路确定方案,进行设计。学生并没有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自主设计的自由度较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3.结合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条件欠缺。毕业设计活动受到经费及时间的限制,无法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实习企业、实验场所等环境,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需要的教学环境和条件的缺失,无法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另外从指导教师角度看,虽然本专业方向的老师都在企业从事过相关方面的工作,但对专业领域的新知识还需增强。4.学生毕业设计中所需掌握的知识体系不完善。目前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题目集中在结构设计,所应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制造等方面,对控制方面的知识点几乎没有涉及。原因之一是指导老师掌握的知识偏向与设计制造,对控制掌握不多;其二是毕业设计题目的来源更多源于老师熟悉的领域。因此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运用的知识不能更好地构成完整的体系。5.严格的教学过程监控体系还有待完善。毕业设计涉及的环节很多,目前对某些环节的过程控制还不到位,无法真正保证设计质量。
三毕业设计模式探索
经管类毕业论文填空式指导方式探析
1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本应该成为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理论结合实践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的最后一次机会,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教育受诟病最多的环节。多数作者指出,严进宽出的通识教育大背景,学生背负就业考研压力不愿耗时过多,毕业论文监管和考核制度不够严格等问题,造成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每况愈下[1][2][3]。甚至有作者预言,废除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是早晚的事情[4]。因噎废食无疑是无奈之举;等待教育背景改善、学生调整心态、监管机制到位还需时日;而在现有条件下做好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则是每一位指导老师都应该思考的一项技术活。本文从分析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类型入手,找出最适合本科生水平,并且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研究课题上有所作为的选题。应用“填空式”指导方法,力求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质量相对较高的毕业论文。 2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类型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类可以有很多种,可以从研究对象来分,也可以从研究方法来分,还可以从研究思路来分,但每一种分类,都不能完全包括所有选题。本文从选题主要的研究工作角度,以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整理了近四年以来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将选题类型分为以下几种,其中每一类型的数量和比重见下表。 2.1理论综述型 这类选题研究对象是理论本身,如“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研究”、“制造业零库存运作研究”、“国际物流的阻碍因素分析”等。这类题型是在本专业建立之初最为常见的论文题型,第一年50%以上的题型都属于这种类型的。由于研究对象过于空泛,相关研究仍然停留在理论阶段,而实际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相关案例和数据很少,因此论文很难与实践相结合,以本科生的理论水平,很难在这种宏观的理论上获得新的结论,只能在阐述理论的基础之上,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很多学生直接抄袭,几乎没有自己的观点,写作速度虽然很快,但内容很难达到预期水平,有的学生写到最后没能得到指导老师的认同,只得重新修改题目。从趋势图中可以看出,这类选题日渐萎缩,说明越来越多的指导老师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2.2对策建议型 这类题型主要就某一物流类产业或经济现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发现问题,提出发展或改进策略,如“医药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第四方物流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市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现状与策略分析”等。这类选题也比较多,三年来占25%,很受学生欢迎。究其原因是因为物流作为一个新专业,指导老师也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想通过这类研究来了解实际产业的物流运作情况和相关数据,而学生喜欢选择这类题目是因为题目看上去很容易理解,没有陌生的理论和方法需要从头学起。要写好这类题型学生要掌握第一手资料,而且是指定地点的相关产业数据,地方统计年鉴很少此类数据,因此这类数据一般较难以获得。在数据获得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现状及问题分析往往是论据不充分,提出的策略也是人云亦云。而现在的网络资料下载相当便捷,很多学生都是东拼西凑,“剪刀”加“浆糊”完成了毕业论文,如此粗制滥造往往不能体现足够的工作量,质量也难达上乘。随着专业开办时间的加长,指导老师和学生都意识到这类选题写完容易,写好很难。目前这类题型一般是为照顾考研的、实习地点较远的学生准备的。 2.3调研报告型 这类选题一般以某个具体的公司为例,对其进行物流运作、物流成本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等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第二类选题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以某地区某产业为研究对象,而调研报告主要以某具体公司为例,如“顺丰快递发展战略研究”、“江苏邮政发展现代物流策略研究”、“邮政快递与申通快递的运作管理比较研究”等。这类题型要求学生要深入了解该企业的内部运作以及相关数据,找出问题或其中值得借鉴的做法。有作者专门就这类题型做过研究并实践[5],认为这类题型不仅能让学生到实践中应用理论,还能促使学生到所研究的公司就业,未尝不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问题是社会对于本科生的研究认同可能性很小,常常抱有轻视及不配合的态度,在缺少校方搭建正式平台的基础上,学生很难靠单枪匹马的力量获得有用的资料;而让校方出面搭建平台,由于学生众多,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平台耗时耗力,且不见得能得到企业的配合。所以这类题型想写出新意更是难上加难。目前选择这类题型的学生都被要求先获得数据,之后再提交开题报告,以保证有内容可写。 2.4理论创新型 这类题型一般紧跟前沿理论,专门研究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难题或理论界探讨较少的主体,选题不可谓不新,如“废弃物流与再制造业整合研究”、“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物流研究”等,三年来占10%。这类题型要求学生做一些理论上的创新,找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难的是现在本科生毕业时面临就业考研等压力,真正用于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搞懂这些前瞻性理论,并找出符合自己水平的研究题目,恐怕有些强人所难。这类题目往往难于下手,学生找不到努力方向,最后不得不改题目或打打擦边球。但因其选题较新,答辩时容易得到老师们的理解,一般结构合理、格式正确即可通过,作为对前沿理论研究的鼓励与宽容,所以这类选题比重有上升趋势。 2.5理论应用型 这类题型一般用来研究一些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相关的中观层次物流管理类的问题,如需求分析、互动研究、协调性分析、产业集群测度等,并结合具体区域或产业进行分析,如“常州市物流需求分析及实证研究”、“江苏省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研究”、“江苏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分析”等。这类题型由于已有研究较多,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研究成果,有的已经标准化成为一种可以直接使用的方法,只要搜集数据,加以软件分析模拟,即可获得有用的结论。数据来源主要是国家或地方政府的统计数据,以及上市公司公开的数据,这类数据相对比较容易获得,并且数据来源权威,可查性好,防止学生捏造数据。这类题型一般会有相关的硕博士论文可供参考,但本科生的理论水平决定了文章的基本结构,应该侧重理论应用,而不是原创或解析。这就要求学生会应用一些测度模型,必要时能进行软件仿真;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论水准,能理论联系实际,要有自己的研究成果,体现了本科毕业生合理的工作量要求。这类选题在三年中平均占20%,2012届占到29%,呈上升趋势。随着专业的发展,每年需要更新毕业论文选题,现实迫使指导老师准备一些可以重复使用,又可以防止抄袭的论文题目。而这类题目修改产业或者地域限制,即可变成一个新的课题。而且就现有的教学条件而言,从学生的真实水平出发,理论应用型的论文既可以让学生有所作为,又不至于抄抄了事,属于学生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情,并且可以多次使用而不会导致重复。因此这类题目越来越多地成了指导老师出题首选。#p#分页标题#e# 但这类选题也有其难点。要达到一定的理论深度,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对理论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而经管类理论真正应用到实践中时,都需要进行定量化[6],这必然要求学生能了解一些模型和算法,并能使用一两种模拟软件,将模型和算法能用实际数据模拟出来。纵观各大高校经管类专业课,将计量经济学、软计算方法等以模型和算法为主的课程设为必修课的很少,部分学校设为选修课,但学分制选课制度下,很多学生首先考虑的不是课程的有用性,而是先考虑考试的容易通过程度,这类学科往往难度较大,很多学生都放弃选择该类课程,学院也未作任何强调。以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与定量化有关的课程只有计量经济学,作为选修课程对经管类学生开放,但三年来真正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不到100人,每年平均不到35人。而以计量模拟软件为主的课程则根本没有。本文基于以上分析,针对理论应用型选题,为了解决现存的难点,提出“填空式”指导模式。 3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填空式”指导模式 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状态,找准努力方向,并且杜绝抄袭的可能,写出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的毕业论文,指导重点在于帮学生快速解决定量化论据支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就需要指导老师先想好题目,并大致提出提纲,指出学生在此过程中每一步需要做什么。就像是指导老师拟好题目,留下空白,学生进行“填空”一样,我们称这种指导模式为“填空式”指导模式。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结合笔者指导经验,具体过程如下。 3.1指导老师前期准备 指导老师将题目向学生公开之前应该对该论文的大致结构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能准确估量论文题目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以便在每个阶段都能明确指导学生的努力方向,鼓励他们朝正确的方向深入研究。只有指导老师明确路线、成竹在胸,才能将对理论理解不深且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随时拉回正确的轨道,少走弯路。以“江苏省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选题为例,按照一般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文逻辑,该选题至少应该包括四部分:互动关系理论介绍及文献综述,互动关系模型建立,互动关系实证分析,结论与建议。跟学生讲清楚基本结构之后,即可进行下面的“填空”。 3.2“填空式”指导过程 指导老师做好上述准备之后,拟定的题目相当于给学生留下了一系列空白,需要学生自己去填补。按照论文进行过程的时间顺序,这些空白可以总结为“精通一项理论,学会一种方法,掌握一门软件,了解一个产业”。 3.2.1精通一项理论 “精通一项理论”是指论文开题前,学生应该对所应用的理论有相当的理解,知道其来龙去脉、适用范围、以及目前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以“江苏省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选题为例,用于衡量互动关系的理论目前常用的有两类:投入产出理论和协整回归理论,这个阶段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这两种理论,并做学习心得汇报。国内绝大多数本科院校都配有较高的电子资源信息平台,可以方便地查找到相关的理论研究类论文,了解理论前沿。深入自学一两门制定的理论对现在的大学本科生来说,完全可以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完成。指导老师只需在期间定时见面,倾听学生的学习心得,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文献,指引他们向课题需要的方向学习即可。 3.2.2学会一种方法 在深入理解理论之后,理论如何应用就要学习相关的模型或算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指导他们就其中一两种方法深入研究。以“江苏省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选题为例,学生应该掌握投入产出模型与协整回归模型的建模过程和模拟条件。一些复杂的模型对于没有专门学过计量类课程的经管类本科生来说有些难度,但本科生重在应用,而不是原创,可以找一篇相关的应用类文章让其研究透彻,然后依葫芦画瓢用到自己的研究课题中来即可。一些模型应用的时候还需要自己设定参数、甚至改头换面,这些都可以通过查阅专业文献而获得,或者结合实际情况自己设定。对经管类本科生来说,学一门纯粹的计量方法课程确实有难度,但为了完成毕业论文而深入学习其中一种方法还是不成问题的。在这个阶段学生容易退缩,觉得太难而放弃,特别是一些惧怕数学公式的学生经常这样做。指导老师要经常与学生见面,探讨其中的难点,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无法解答也应指出寻找答案的方向,切不可全部推给学生,否则学生难以继续研究。 3.2.3掌握一门软件 建立模型之后,还需要学会一些模拟软件进行数据模拟,以得出最终结果。仍以“江苏省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选题为例,投入产出模型只要收集好数据,在excel软件中即可获得最终的答案,协整回归分析则需要使用Eviews等计量类软件模拟。很多经管类的本科生都没有系统学习过一门模拟软件,殊不知现在的社会都要求直观、简单,就像很多工科类学生都要求会画图软件一样,计量模拟软件已经成了经管类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必备技能。而现在的模拟软件由于模块化设计非常成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加上网络有大量学习和借鉴的资源,学习使用起来早已不像C语言那样艰难,甚至现学现用都来得及。这一有利资源保证了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可以恶补模拟软件,并尝试解决课题上遇到的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请熟悉该软件的老师开个临时补习班,本专业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补习2-3次课,为学生们进行模拟软件扫盲。 3.2.4了解一个产业 有了上面三个“硬件”作保障,毕业论文的最后一个空白就是要寻找相关数据,进行模拟,并且根据模拟结果进行解释,找出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需要了解相关产业。这里的了解产业是指从中观层面寻找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政府的统计年鉴、产业数据,以及上市公司资料,而不是微观层面的每个企业的现状,相比较一些具体的、个别的数据要容易的多。以“江苏省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选题为例,江苏省五年一次的投入产出表在网上即可搜到,协整回归分析需要的数据来自历年的江苏省统计年鉴。除此之外,一个产业(通常还有地域限制)的发展环境、发展历史、先进或者落后的原因,也需要学生进一步考察,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指导老师应该尽自己所能所知,告诉学生资料来源,让学生可以尽快获得数据支持。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填好这四个空之后,因为结构早已确定,学生自己研究的成果已体现在建模过程、数据模拟以及策略提出等阶段,接下来的成文过程已不需要操太多心,只需在学生递交初稿和完成稿之后,严格把关一些细节问题即可。#p#分页标题#e# 4结论 考虑到学生们的兴趣及长处不一,本专业每年都会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供学生选择。但实践表明,选择理论应用型选题,并在指导老师“填空式”指导模式带领下学习和研究的学生,最后都能交出一份结构严谨、有理有据、图文并茂的毕业论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写理论应用型选题的学生都选择了“毕业环节学到了很多知识、做了很多事情”,因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为了让学生能静心投入到毕业论文研究中,从2012届开始,我校经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日程提到了第七个学期中后期,此时毕业实习尚未开始,因而争取到了学生潜心研究的宝贵时间。 当然,理论应用型选题虽然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研究及查阅文献的能力,但对于一些惧怕数学,或者对此毫无兴趣的学生,还是应该尽量避免。此外,会有读者质疑,这类选题无法让学生深入实践,无法到实践中求真知,笔者认为,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在时间上是同步进行的,完全可以把这种锻炼放到毕业实习中去完成,而毕业论文应该更多地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设计探索
【摘要】本文以西安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背景,以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与质量为根本,从毕业设计的选题、提升导师素质、加强企业联合、完善领导督导、实习实践等多个过程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力求达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提升毕业生专业水平、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及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目的。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确保普通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普遍认可的质量标准的重要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开展对于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工程教育创新与改革,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新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1]。西安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以及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自2017年以来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12条标准为导向,积极组织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西安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自热科学、机械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所涉及到基础课、专业课繁多。其中,毕业设计是全面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是否合理、专业培养与学校培养目标能否达成最为关键的一环[3-5],毕业设计作为毕业生踏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次“练兵”“军演”,是衔接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重要纽带与桥梁,是毕业完成角色转变的关键环节,是检验毕业生是否合格的关键依据,也是企业挑选人才的重要参考。因此,本专业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为依据,结合以往指导毕业设计所积累的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1加强毕业设计选题与审核
选题之前,针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应认真做好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思想动员,组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认真学习新修订的《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相关内容、《工程教育认证办法》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指南》,强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学生、对教师以及对学院乃至学校发展重要性及必要性,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纲,合理、规范推进每一步工作。导师在选题时应因材施教,鼓励指导教师结合自己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类型制定紧密结合工程实际、难度适当、工作量饱满、能激发毕业生对毕业设计兴趣的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题目初定之后,院系应邀请校外企业专家与本校指导教师组成专家评议小组按照图1所示的表格对毕业设计题目的课题来源、难易程度、工作量以及与工程的结合程度进行逐一审核,并对存在异议的题目给出建设性意见。学生选题之时,实行网上导师、学生双向选择制。先由学生选择题目与导师,再由导师选择学生,对于落选学生与导师进行二次选择与分配,最大程度让导师与学生双方都能得到一个满意的选择结果,从而充分调动导师、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2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毕业质量保障监督
毕业设计没有固定上课时间、教师指导时间,各高校都或多或少存在学校监督难度大、导师对学生指导“放羊”现象。因此,为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质量,首先应提升导师自身专业水平、职业道德,要求导师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尤其加强导师责任心建设,把毕业生对导师的评价作为导师职称评聘与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本专业严格落实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建立校、院(部、系)、系(教研室)三级督导体制,严格把控毕业设计的各个阶段。对每一位毕业生实行导师负责制,要求导师在毕业设计选题、开题、中期、设计提交阶段均安排检查,中期考核采用小组答辩的形式,并要求导师在各个指导环节都要网上留痕。学院则在选题、中期、答辩、成绩审核等多个阶段进行抽查。毕业答辩时学院则认真组织推行毕业设计(论文)二次答辩(每个答辩小组的后两名参加二次答辩),对学生的学业严加督促,进一步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校企联合工业工程论文
1校企联合培养毕业设计的优越性
工业工程来源于生产实践,只有将该专业的知识紧密应用于实际才能更好体现该专业的价值。因此,主动与企业结合进行人才的培养,是地方性高校工业工程专业一个较好的发展途径,适合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毕业设计为纽带,将企业的需求,学生的培养,教师的科研联系起来,使三方均受益。对学生而言,踏进企业做毕业设计,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全面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提前感受踏入社会工作的陌生感,适应未来的工作。对教师而言,与企业合作,能更多地接触生产实践,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更紧密地服务社会,也有助于自己科研方面的发展。对企业而言,与高校合作,能较好享受高校的优质资源包括先进的理论、最新的成果,也有利于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
2校企联合培养的实施办法
湖北文理学院工业工程在专业建立初期,由于本地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的认知度不高,对联合人才培养缺乏兴趣。为了主动适应工业工程专业的本质要求,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本专业以年轻教师为主的生力军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探索。通过多次企业调研,初期免费为企业实施案例,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合作企业,每年均有毕业生到这些企业就业。制定了一些激励政策,如要求毕业设计的选题80%来源于企业实践,对实践效果较好的指导老师与学生给予一定奖励。
2.1合作企业的选择
工业工程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制造业,选择合适的制造企业,是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培养能否成功实施有效进行的关键。首先应对当地企业进行定位分析,找准突破口。在企业的选择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优先选择和高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这些企业重视校企合作,重视技术研发,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2)要了解企业对工业工程的认知度,在企业的接触中要多宣传,推广工业工程,让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了解工业工程,在初期可以免费为企业进行IE推广,现场改善。3)了解企业的生产状态和性质。不同类型的企业各有选择,如选择一些大批量定制生产和小批量多品种的混合生产的企业。湖北文理学院地处襄阳地区,工业企业较多,制造基础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中度高。工业工程专业在近几年中,主动联系企业,寻求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大部分课题都来源于企业实践,主要在本地企业和沿海地区企业。
2.2选题的研究
工程教育下工科生毕业课题选择浅议
摘要:毕业课题是检验本科生培养目标达成度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而科学选题是培养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本文依照工程教育认证中对本科生毕业要求的12项指标点,探讨了以应用性、专业性、可行性、重复率、双向性为主体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选择的5项原则。落实12项指标点要求,不仅有利于毕业设计(论文)高效、高质量完成,更有利于筑实培养目标,促进就业。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目标达成度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明确而具体。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具备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较高的外语、计算机和现代信息应用技能,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国际化视野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在专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研究型人才。而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检验本科生培养目标达成度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因此,执行好这一环节,就是落实培养方案,筑实本科生培养目标[1]。而选题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前景。因此,科学的选题具有实践价值。工程教育认证指出: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有企业或行业专家的参与[2],这些也是培养目标的要求。笔者通过在武汉高教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高教研究所等单位调研,查看部分高校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发现了如下问题:①选题偏向于理论研究,与实践工程问题脱钩严重;②部分选题专业性不强甚至专业跨度比较大,内容空洞,看不到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痕迹;③教师缺乏工程背景,不能及时体现企业需求,与当下需求脱钩;④学生缺乏动力,为了完成任务而存在大量的抄袭,重复率过高;⑤选题过程没有来源于企业生产实践,毕业答辩小组基本看不到工程师的影子,而唯教师职称组建答辩小组成员。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在源头控制住问题,本文依据工程教育认证中对本科生毕业要求的12项指标点和我校本科生培养目标,结合企、事业单位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建议和本团队的教学经历,分析并探讨了工学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选择原则。
1应用性原则
工程认证要求,本科生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知识、专业知识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并能够设计/开发解决方案[2]。强调的重点就是应用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体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因此,应用性原则就是选择本科生毕业课题的首要原则。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不可能像研究生那样,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目的,课题内容也不可能以揭示物质世界及其运行规律,或者进行新技术开发,发明创造。本科生的课题更多的是运用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筑牢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基础,从而使得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一定的职业和专业成就。因此,如果选题以应用性原则为导向,必将有力推动学生在课题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来锻炼分析工程问题,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能力。例如,1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福特汽车某车型左A柱内板拉延模具设计》这一应用性课题,来源于企业项目《福特汽车内板模具开发》中的一个子项,该生通过该课题的完成,既夯实了专业基础,加深了基本理论的理解,又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工程能力。笔者一直跟踪该生的职业历程,证实该生目前已经成为企业技术中坚力量。受制于工科知识体系的复杂性,我国工科教学领域长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3]。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中强调,使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成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唯一办法,就是研究实际问题[4]。来源于实践,反作用于实践,应用性课题如果能够来源于工程实践,即围绕工程问题特别是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将工程问题渗透到本科生设计(论文)之中,将使得课题具备应用价值,这样的选题必具备实践价值,也就与工程认证要求的指标点十分契合。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这样的课题不仅不会被学校、社会所认可,而且永远也不能获得成功[5]。
2科学性与专业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的是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具有理论依据或者工程依据(事实依据)。无中生有的事实、现象,毫无理论体系支撑的课题,或者毫无工程实例依据的课题是盲目的,或者有些课题根本就是违反基本的科学理论,这样的课题,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4]。例如,《基于颗粒固融的球墨铸铁的制备》,试图在铁水中融入石墨颗粒,并将石墨颗粒保留于冷却后的基体中,这种方法没有遵循固溶强化理论,也与第二相强化理论相左,难以获得成功。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还应该依托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体系,符合培养目标。课题对象应该具有限定的领域,在一定的专业范围内,课题不具有专业性或者专业跨度太大,课题研究的内容必然比较空洞、泛泛而谈。虽然现在强调学科的融合性,但是不建议毕业生的课题跨专业或者跨学科,这样无益于培养本专业领域具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综合素质技术人才,更不谈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对于网络上盛传的,学生做研究最不缺乏的就是基础,作者并不认可这样的观点,术业有专攻,这里的“专”,限定的是研究领域。例如,让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新形势下我国家用轿车的销售困境及对策》、《模具标准件采购成本控制以及风险管控》,这样的课题,涉及到市场、营销、成本核算等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知识,论文必定是泛泛而谈。
航空科技期刊英文质量系统提升方法
航空产业属于研究应用型行业,涵盖航空器制造与维护、飞行技术、空中交通管理、机场建设、适航验证、飞行安全、航空网络安全等学科,涉及大量标准、手册、专利等,研究目的通常为材料、结构、流程、布局的优化以及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的提高,具有“应用导向、过程优化、学科交叉、术语繁多、中英互译频率较高”的特点。规范、准确、地道的英文表述有利于航空科技期刊与国际接轨,促进学术互通,而来稿中的格式不规范、术语不准确、表述不清晰、中式英语或翻译腔等英文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航空学术交流[1]。《中国民航大学学报》(以下简称JCAUC)是由中国民用航空局主管、中国民航大学主办的民航科技期刊,栏目设置包括“航空器维护维修”“工程技术”“管理科学”(空中交通管理和机场管理)等,是航空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大多为航空航天类高校、研究所、制造企业的教师、科研人员、工程师、管理人员及硕/博研究生等。刊物来稿反映了当今中国航空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写作水平,而论文的英文质量对该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科技期刊编辑角度出发,对来稿中的典型英文差错归类统计并举例分析,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当前航空领域科研人员的英文表述习惯,更重要的是,从勘误的角度提高论文的英文水准及学术交流的准确性。科技期刊英文审校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核实术语、优化句式、纠正语法问题、理清论述思路。本文随机选取200篇未经编辑加工的论文原稿(以下简称“原稿”),对其进行英文质量检验[2-5]。结果表明,稿件中出现的英文差错大致分为规范性差错、语法差错、术语差错三大类。JCAUC编辑部从源头着手,为作者提供英文写作规范,将英文质量作为稿件初审和录用的必要条件,使作者认识到英文写作的重要性,帮助作者建立正确的英文写作思路,并为作者提出英文写作的改进意见。通过实施这些举措,本刊作者普遍提高了对英文写作质量的重视程度,格式差错减少了80%;术语差错的出现频率大幅下降,仅3%的稿件出现了术语差错。
一、学术英文写作典型差错
(一)规范性差错
规范性差错主要体现在英文写作规范、英文常识、文献著录格式[6-9],大部分作者对以上要求缺乏系统性认识。通过普及写作规范,减少不必要的差错,可为编辑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提高内容编校质量。
1.格式差错
格式差错虽然最基本、最细微,但编校耗时费力,影响编辑对内容质量的加工;但同时也是对作者培训见效最快的部分。此类差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小写差错。主要出现在英文标题(文章、图表标题)中。英文标题中小于4个字母的虚词一律小写,但200篇样本中,90%出现了via,for,of等虚词首字母大写的情况。(2)转行不当。主要出现在摘要和参考文献中。单词应在音节结束时转行,差错转行的原因包括:不了解单词转行规则;不懂得如何划分音节。如“stand-ard”在“stand”这里转行,错误划分了音节,应改为“stan-dard”。(3)空格不当。英文要求标点符号前不空格、后空一格,但部分论文通篇与此规则相反。如“acceleration,and”,应改为“acceleration,and”。(4)标点符号差错。在英文摘要和标题中使用了顿号(、)、句号(。)等中文符号[4],应改为单逗号(,)、半角句号(.);另外,英文摘要中的标点符号应统一采用半角符号。(5)数字书写差错。10以下的英文基数词,应采用英文全拼,如数字“8”应写成“eight”,10以上可采用阿拉伯数字;参考文献中常涉及图书的版次,根据国标规定,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加序数词后缀,如“第二版”应为“2nded”。
2.作者信息差错
工程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研讨
1开展前期宣传,营造工程实践氛围
在毕业设计前一学期,学校依托卓越工程师系列讲座、主题论坛、学术沙龙等形式,先后邀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研究所、Altera公司、Xilinx公司、新百利制造工程有限公司、广州泰克公司、海格通信集团、固伟电子有限公司、湖南中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桂林高新科技园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从用人单位的角度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班学生剖析产业人才需求方向,介绍国际标准化设计规范,传授工程设计方法和技巧。这些来自企业的实例常涉及许多新思想、新原理和新技术,学生意识到其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对毕业设计课题的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大大提高,形成浓厚的工程实践氛围。
2提高工程设计选题比例,鼓励到企业做设计
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围绕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这三大目标,加大紧密结合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创新型选题的比例。注意选题的深度、广度与工作量大小要与本科生的实际能力和学校的教学计划相适应,不能贪多求大,要确保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或取得阶段性成果。工科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工程设计型、应用型题目应占80%以上。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毕业设计选题中,为学生接触行业的前沿科技、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创造条件。
鼓励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平台,由厂方提供实际工艺改革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或工程设计项目,学校教师与厂方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拟定设计题目。条件成熟的部分专业也可安排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中完成毕业设计。企业提出毕业设计题目和导师人选后,学校依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审核。题目确定后,由学生网上选题。选题页面提供课题工程背景、学术价值、经济价值方面的简要介绍,企业指导项目还需提供合作企业概况和企业导师简介。
3加强过程监控,确保设计质量
学生选题名单确定后,在第七学期末前两周内安排学生与导师见面,由导师详细介绍课题的内容和要求,向学生下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布置文献检索、外文文献翻译和开题报告等任务。对于企业指导毕业设计的项目,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由校企双方通过协商,确定本届毕业生指导的具体安排和管理措施。学校向企业方介绍本校毕业论文的规范要求和教学流程安排,提供《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条例》、《毕业设计(论文)撰稿指南》、《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汇集》等相关资料。遴选企业指导教师时,要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丰富的独立科研经验。
科技期刊读者定制化需求
科技期刊以社会效益作为衡量其成败的终极指标,为读者服务能使科技期刊社会效益最大化,有助于学术创新、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1]。科技期刊因其学术性特征,传播效益的实现有赖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读者定位是期刊定位的核心[2],增强读者服务意识、提高刊物吸引力是期刊生存的根本[1,3]。以读者为核心,对科技期刊的要求则不仅是一个发表学术论文的平台,而是一个科研知识共享平台和集成化服务中心[4]。随着学科的发展,多学科呈现交叉和跨融模式,科技期刊对读者的定位越来越困难。为提高期刊吸引力,促进科技知识传播,本文对读者的定制化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挖掘读者的兴趣点,知晓读者的已研、在研、将研的学术点,加强与读者互动,了解读者的“研究线路”;此外,还开展了一系列的融合办刊实践,通过精准服务[5]、精准传播[6-7]、精准引导,构建了包括公众号、学术社群在内的学术传播方阵[8-9],探索读者的回归之道,为读者提供更多形式的定制化服务。
1调查方法
考虑到读者对期刊内容和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设计了针对读者需求的调查问卷,包括投稿主要考虑的因素[10];对哪些服务类型和内容感兴趣;从事的研究方向及其对应的难点是什么;需要期刊进行专辑报道或举办论坛探讨的方向等。本次调查途径包括以下三种:①在参与、主持的学术会议中发放问卷;②利用学术社群进行电子问卷分发;③在稿件系统中置入问卷,登录系统的用户可选择性地填写。其中现场问卷于2018年11月10~11日举办的全国先进生产系统理论与应用研讨会暨服务型制造与创新论坛期间进行,采用会前投放,会后及时回收的高效快捷方式。另外,利用问卷星平台分发了电子问卷,在相关学术社群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随机抽取调查问卷中的40份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投稿相关因素分析
学者投稿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如图1所示,按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期刊被检索情况、投稿录用周期、期刊影响因子、投稿见刊周期、期刊品牌与编校质量。由票数占比可看出前两个因素影响明显高于其他因素,由此可见学者投稿最关心的是期刊被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以及录用周期。由调查结果可知,学者经常投稿的期刊由于专业不同而较为分散;部分学者根据期刊被数据库收录的情况,选择主要向中文核心及被SCI、EI检索的期刊投稿;部分学者向被业内同行肯定的几家中文期刊投稿。这可能是专业和学者层次的差异导致的。
2.2审稿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