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职业中学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职业中学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
摘要:当前人类进入到了细致分工阶段,导致职业分工越来越明确,因此对职业院校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必须根据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目的的不同,对学生进行专项的教学,因此各个职业院校开始引入了实用性体育教育。
关键词:职业中学;实用性;体育教育
一、引言
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这种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在教学中可以对岗位工作情况进行模拟,而且在教学中就提前让学生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因此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二、职业中学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基本情况分析
(一)分析学生对实用性体育的认识情况在
研究中对某院校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共232名学生,通过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得出,没有听说过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69.2%,听说过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15.6%,但是了解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学生只占到0.7%。在调查中发现,有86.5%的学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有兴趣了解,同时在具体了解之后,认为开设相应的课程十分有必要。通过这方面的调查就可以得知,相关学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认知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但是学生对这方面的学习愿望非常强烈,因此必须引起相关工作者的重视。除此之外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专业的设置问题,导致班级内的学生性别比例不均匀,学生和支持开设实用性课程是负相关关系,和支持开设职业实用性课程呈正相关的是专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例如工程类专业、园艺类专业。
职业中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一、职业中学学生现状
职业中学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表现在认知能力、接受和理解能力比较差,喜欢我行我素、随心所欲、随波逐流。在他们中间,有很多学生带有从初中就形成的不良行为或习惯。如果学生把这种看似“小事”的不良行为或习惯带入社会,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形象,也反映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公共道德水平。一方面他们正处于一个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阶段,另一方面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来看,也是处于一个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和塑造时期。所以对他们进行“从小事做起”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和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从小事做起的必要性
1.知识的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可见知识的积累,无不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管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日进日高”,说的就是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如果能够做到每天进步一点,每天提高一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当你回过头来一看,连自己都会为自己巨大的变化而感到惊讶。有人做过统计和调查,世界上每一个伟大的人物,都是因为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每天半个小时”成就了他们的卓越和不凡。知道他们每天半个小时在干什么吗?无论工作多忙,时间再紧,他们也要抽出半个小时来读书、思考。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看书也是一种习惯,“每天一小段,一年就是一大卷”。每看一本好书,在潜移默化之中,你的思想、灵魂都会经历一次洗礼,得到净化和提升。据说,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种是犹太人。犹太人之所以聪明,并非他们血统里先天就有某种特殊的遗传基因,而是后天他们从小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和习惯,那就是喜欢看书,且善于思考,躬身践行。
2.性格的养成
一个成功的人可以没有很高的学历,但绝对不可以不塑造和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因为学历不一定决定你一生的命运,而性格却可以决定你一生的命运。所以你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而性格的养成,是从习惯开始,是从小事开始做起的。
职业中学教师城镇化发展论文
一、对城镇化发展中职业中学教师现状疑问的分析
(1)对课程设置产生疑问。
职业中学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不尽合理。我国发展职业教育已多年,但至今仍没走出用普通中小学课程设置的模式开展职业教育的框框。
(2)对学生产生疑问。
职业中学学生具有这样一些共同的特点:学习成绩差、思想消极、上进心弱、意志不强、情感脆弱、理解肤浅、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初中阶段处于班上靠后位置的思想和学习的“双差生”集中到职业中学的一个班级,该班级整体素质就不言而喻了。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花很多精力去组织教学,难以享受漫游在教育神圣殿堂的快感。
(3)对教学方法产生疑问。
部分教师不顾学生基础差的特点和学生中多层次的知识需要,仍习惯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拘泥书本,抱住老方法不放,“教死书,死教书”,只求学生适应他,而不主动地去适应学生。还有少数教师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对现今出现的更直观、更生动的现代教学手段(如电教、多媒体等)潜意识里存在强烈的抵抗情绪,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只沉醉于“私塾先生”的教学方法中。
职业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一、职业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一)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
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都处于青春期,正处于身体机制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年轻阶段的学生需要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来帮助他们的生长发育,但锻炼方式不科学、运动量过大,就会对他们的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故此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需要接受正规、科学的体育课程,在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进行体育锻炼。
(二)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校大学生、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身体机能也呈下降趋势,这就反映出我国各类在校学生过于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缺乏相应的体育锻炼。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职业中学就应重视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体育课程来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操场上进行运动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培养体育锻炼习惯
生命在于运动,不论哪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都需要一定的体育运动,人人都需要养成从事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良好的运动习惯就会受益终身,会鞭策行为人自觉坚持体育运动。职业中学阶段的体育课程就有助于帮助我国中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他们的人生成长就有一定的帮助。
职业中学政治教学策略探析
1职业中学政治教学现状分析
从目前职业中学政治教学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也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职业中学政治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需求联系不大。在政治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对学生进行政治的教学,很多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与社会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学习到的政治知识无法有效的应用于未来的工作中,影响到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例如,在企业中,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其中忠诚度是企业需要人才必须具备的。但是,在职业中学的政治教学中却没有忠诚度相关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而出现了职业中学政治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无法接轨的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②职业中学政治教学工作缺乏创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企业高度重视的,进而也影响到学生的发展。③职业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缺乏实践教学。学生在学习完政治理论知识之后,无法进行充分的实践,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的利用政治理论指导实践,影响到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
2以职业为导向的职业中学政治教学策略
2.1将职业中学政治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进行紧密的联系:
在职业中学政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应局限在教材,而是应结合社会的需求进行政治教学,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政治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质量。具体教师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首先,教师应该树立以职业为导向的政治教学理念,针对当前政治教学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与优化。其次,教师应做好社会调查工作。了解企要求人才具备哪些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而根据调查的结果适当的增加一些政治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做好如上两个方面的工作,能够提高职业中学政治教学的质量,充分的践行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教学。
2.2对职业中学政治教学工作进行创新:
在职业中学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政治教学工作进行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对政治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例如,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行为导向法等等。而上述的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且教师通过科学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教师应对政治教学的考核方法进行创新,除了笔试之外,还应该增加面试等考核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民办基础教育规模发展特点与规律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社会需求日益增长,民办基础教育飞速发展,同时也暴露出某些问题。这表现为:民办幼儿园已占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绝大多数;民办中等职业中学又陷入生源困境中等。在发展过程中,各级各类民办基础学校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总体规模不断壮大;发展速度趋于减缓;增速总体下降;发展结构不均衡;存在明显短板。基于此,今后民办基础教育应均衡发展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法规政策,提升办学特色。
关键词:民办基础教育;民办中小学;民办幼儿园;规模发展
21世纪以来,民办基础教育进一步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促进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使得民办基础教育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相关文献可知,大多研究重点在于探究民办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而未对民办基础教育规模发展情况进行总体回顾。民办基础教育在21世纪规模发展的总体状态如何,在发展中又呈现出哪些特点,以及暴露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亟待研究者回答。基于此,本文拟对中国民办基础教育的发展概况进行统计分析,在总结中国民办基础教育规模发展的特点与问题基础上,对我国民办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希望本文能为了解我国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路径,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视角。
一、21世纪民办基础教育规模扩张的总体情况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社会教育需求日益增长,再加上民办教育政策的完善,民办基础教育办学热情空前高涨,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同时也暴露出某些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第一,民办学前教育已占据学前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据统计,2000年到2017年,民办幼儿园机构数16.04万所,增长3.62倍,占全国幼儿园数的比例由25.20%上升到65.94%。2004年民办幼儿园机构数占比首次超过50%,最高达到69.21%;2010年-2017年,民办在园儿童数占全国幼儿在园儿童数比例从47.01%上升到55.92%,2012年该数据首次超过50%。①这表明,民办幼儿园已占据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半壁江山”,有效缓解了公办幼儿园的供给不足。②第二,民办普通中小学为民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21世纪以来,民办中小学满足了人们对教育多元化的需求。国家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后,在法律层面确定了民办教育的合法地位,使得民办中小学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相比2000年,2017年全国民办小学机构数增长1.41倍,在校生数量增长6.22倍;民办中学机构数增长2.5倍,在校生数量增长5.91倍。③另一方面,民办中小学的增速在不断放缓。尤其在2006年之后,民办中小学在校生数同比增速急剧下降(民办中学在校生数在2009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到2012年后才有小幅回升)。第三,民办中等职业中学陷入生源困境。民办职业中学是高中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为社会培育技术性人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民办中等职业中学一直在尴尬中前行。2000-2017年,民办职业中学由999所上升到2069所,增加了2.07倍;在校人数30.34万人增加到197.33万人,增加了6.5倍。另一方面,2006年之后,民办中等职业在校人数同比增长速率急剧下降。尤其是2010-2015年这6年间,其同比增速一直呈负增长状态。其发展势头远逊于民办学前教育和民办中小学。
二、21世纪民办基础教育规模扩张的基本特点及成因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21世纪以来民办基础教育规模扩张呈现出以下特点。
职业中学班级管理学生主体作用
摘要:
现阶段,学生不仅是班级管理的客体,而且是班级管理的主体,所以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不能只在一边唱“独角戏”,而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地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基于此,本文以职业中学为研究对象,着重探究如何在职业中学班级管理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并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具体方略。
关键词:
职业中学班级管理主体作用
1.鼓励学生参与班级制度制定,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
要想切实有效地在职业中学班级管理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鼓励学生参与班级制度的制定,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由此在整个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风气。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第一,引导学生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在此过程中以主人翁身份出谋划策,老师则组织学生学习、讨论,经过共同努力制定出切合班级实际且被学生认可的班级制度,一是为了更方便地实施,二是在整个制度制定过程中进行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第二,引领学生确立班级工作目标,此处的目标分为纵向目标和横向目标两类,其中横向目标涉及班级风气、组织纪律和班风班貌,纵向目标则指“横向目标”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要达到的不同标准。所以职业中学老师必须带领全班学生以实现横向目标为基础,随后在此前提下致力于纵向目标的探索与实践,最终让职业中学学生通过参与班级制度制定的过程,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使得班级管理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进而为后续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建构班级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摘要】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要扎根于生活,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强调学生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职业中学的毕业生就一定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关键词】职业中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语文是职业中学开设的基础文化课之一,语文教学如何适应各行各业对职业中学毕业生人文素质的要求,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认为职业中学学校的语文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根植于生活的沃土
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要使学习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这生活,包括学生自己的生活,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脱离了生活,语文教学就会变得呆板枯燥。”职校语文也首先要树立学生的生活意识,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如生活交际中要学习如何听话和如何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可以在电脑网络中接受强大信息浪潮的冲击,感受网络语句的鲜活与另类;可注目街头巷尾的广告,记下语句绝妙的,纠正错别字和病句;在各类活动中,演讲时学一次名家,晚会上做一回主持人;为学校花坛拟几条标语,起草一份活动方案或倡议书,介绍一个学校实习实训车间,写几名成功职校毕业生等。教师和学生只要带着语文意识看生活,语文资源俯拾皆是,语文学习将别有洞天。
二、夯实“精神的底子”
何谓“精神的底子”?《语文教学大纲》里说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就是最好的诠释。夯实“精神的底子”就是为了“立人”,就是为了“在他们长大以后,真正面对人生与社会时,就能以从小奠定的内在生命中强大的光明面,来抗拒外在与内在的黑暗。”这是语文“人文性”的根本所在。简言之,语文要防止和救治学生的“精神缺钙”,从而在学生心中树立一座“精神灯塔”。语文来夯实“精神的底子”,不能靠一味的道德说教,靠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精神。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应该“以精神培育精神”,“让高贵和高贵相遇”。二是优秀的作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品味教材中真挚的情感,美好的人格,精辟的哲理,同时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和体验。三是典型的生活事例。教师可以让学生采访成功的毕业生,身边的优秀教师和技术能手等;可以和学生一起看“情感剧场”、“星光大道”;可以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让学生写感恩文章,想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总之,典型的生活实例是学生人格精神教育的“活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