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执业医师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执业医师教育

临床医学生执业医师通过率分析

【摘要】目的现行执业医师数量已不能适应目前我国卫生事业现状,医疗机构面临临床执业医师严重短缺的问题。在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逐年下降的大背景下,针对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为导向,进行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改革。方法选取锦州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医学本科专业2009级252人、2010级120人,共372人中,按学生积极、主动、自愿的原则,选取2009级56人、2010级41人,共97人,在接触临床专业课程学习之前以及学习过程中,利用课余时间到病房见习、组织病例讨论。实验组:早期接触临床学生两届总人数97人;对照组:非早期接触临床学生两届总人数275人。随后对这些学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实验组早期接触临床更能使医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促进理论结合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

【关键词】执业医师;通过率;教学改革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医学生成为临床医师的必经之路,医师资格考试由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组成[1]。1998年6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作为医师行业的准入考试制度[2]。目前执业医师数量已不能适应目前我国卫生事业现状,医疗机构面临临床执业医师严重短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医师资格准入门槛的逐年提高,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呈下降趋势。由2001年68.4%,下降到2011年的22.4%[3-4]。国内许多学者认为,医学教育改革要适应执业医师考试制度的发展趋势[5-6]。据资料报道,实践技能考试失分率最高的项目是基本技能和体格检查,而基本技能里大部分是外科技能操作[7]。如何提高外科学基本实践技能操作,关系到执业医师考试中实践技能考试的通过率问题。因此我们提出: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对今后的执业医师考试有无促进作用?临床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对于临床思维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医学生只有经过刻苦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反复的临床技能操作,才有可能具有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能力,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作风,养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掌握临床诊疗规范与操作要点,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锦州医科大学2009级252人、2010级120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全日制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实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早期接触临床学生两届总人数97人;对照组:非早期接触临床学生两届总人数275人,两届共计372人。

2.研究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由相同教师授课,所选教材、PPT相同,理论与实践的学时一致。第一,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即导入新课、讲授新课、重点小节、目标检测、布置作业。第二,实验组采取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早期接触临床为辅助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与带教老师沟通、讨论,了解临床的沟通技巧及相关法律法规;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培养临床思维;参与临床技能操作及外科手术,锻炼操作技巧;参加院内学术会议及技术讲座,了解学科前沿。第三,调查方法。在2009级、2010级同学执业医师成绩完全确认后,按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登记信息(生源、性别、民族),执业医师考试过线率情况等,根据预留联系方式收集资料,整理。

3.统计学方法。收集整理锦州医科大学2009级和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执业医师考试成绩合格者,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u检验,合格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阅读全文

医师培训与临床医学生联合培养的实践

1住院医师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比较分析

两种教育模式共存的矛盾住院医师培训第一阶段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时间、目标、内容及考核与标准很大程度上吻合,但两者却不能互认而导致两个层次的学生必须接受重复教育,造成人力、物力、医学资源的浪费。

1.1医师培训结束后仍需进行研究生教育。

医学专业具有特殊性,随着社会及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在用人需求上要求高学历人才,并要求同时具备研究生学历、学位,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接受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而为选拔优秀一线临床医学人才,用人单位更愿意选择具备良好临床技能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结束住院医师第一阶段培训的本科学历的培训医师90%以上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攻读专业学位还需花费2-3年时间进行与医师培训具有一致要求的临床能力训练。

1.2研究生毕业后必须进行规范化医师培训。

基于用人单位对医学生学历的要求,为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崭露头角,65%以上的本科毕业生毕业第一选择为考研。以广州市某医科大学附属教学医院为例,录取的本科学历培训医师从2005年的92.5%下降到2012年的38.9%,而2011年更是达到最低点25.5%(见表1)。然而,按照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办法》规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均需进行住院医师第一、第二阶段培训,国内二甲以上医疗单位招聘医学人才均要求具备住院医师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所以取得研究生学位、学历后必须再进行2年的住院医师第一阶段培训。

2住院医师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的实践

阅读全文

中成药学科教学培训思索

本文作者:韩俊生 郭月叶 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濮阳市人民医院

中成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并总结的有效方剂精华,具有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副作用较小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与制药工业的迅猛发展,中成药药品越来越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63年版收载中成药197种,2010年版达1068种。目前,中成药已发展到5000余个品种,在我国医疗保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之我国推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后,中成药在我国人民医疗保健方面使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中成药品种的快速增长和应用广泛与中成药学科教育培训滞后形成了很大反差。中成药学科认知缺失,致使不能合理使用与盲目乱用、滥用中成药现象频发,引发了很多中成药药害事件与不良反应问题,这不仅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引发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现状,医药执业及从业人员对中成药学科认知与需求现状的调研,说明中成药学科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1中成药学科认知缺失引发的药害事件与不良反应状况

近些年来,有关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屡见报刊,且呈上升趋势,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如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自2001以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44期中,西药类64种,中成药22种,中成药品种占了药品不良反应的三分之一强。像警惕感冒通(片剂)的出血性不良反应、龙胆泻肝丸与肾损害、警惕鱼腥草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关注中西药复方制剂维C银翘片的安全性问题等。再如主要期刊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综述报道。据报道[1]:1915-1990年国内医学期刊中报告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品种460种(其中,中成药引发的达204种,几乎占到一半),发生病例共2788例,占整个同期药物不良反应的39.48%(460/1165)。据报道[2]:1990-1994年则增至518种,引发药物(中药)不良反应2748例。1994年收集到中(草)药不良反应报告4960例,1999年则增至8986例。据报道[3]“:我国2000-2008年中药不良反应文献综合分析”显示,100种杂志刊登的933例中药制剂所致不良反应共涉及中药制剂156种。另据报道[4]:某医院随机抽取2008年2月-2009年1月本院门诊中成药1200张处方,其中不合理处方300张,占25%。300张不合理处方中,中医医师处方75张,占25%;西医医师处方225张,占75%。从上述报道看,中成药引发的不良反应不仅数量多而且发展迅速,基本反映了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整体现状,可谓发人深省。

2医药执业及从业人员对中成药学科认知与需求现状

为了摸清医药执业及从业人员对中成药学科认知与需求现状,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确保调查结果准确可信,调查问卷全部采用面调的形式,逐一发放,逐一收回。

2.1执业医师对中成药学科认知与培训需求现状

阅读全文

新型医学培养下口腔医学生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口腔的关注度和需求量在不断增加,随之口腔医师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当前医学教育改革要求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应用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医学培养模式,该模式要求将口腔医学生培养成综合性应用人才。为了更好的提高口腔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国家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大对口腔医学生的培养,并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推动口腔医疗行业的发展。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我国的口腔医疗卫生市场现状虽有所改善,但整体水平仍待提高,因此口腔医疗卫生市场的发展空间还很大,结合当下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励,分析口腔医学综合性人才的就业状况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三位一体;新型医学培养模式;口腔医学生;综合性人才;大学生就业;发展前景

我国现代口腔医学是十九世纪中叶在西医基础上经中西磨合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类院校都开设了口腔医学专业,但高等医学教育仍然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先基础后临床的教学弊端,在现代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后愈加突显[1]。当前医学教育改革要求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应用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医学培养模式,该模式既是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措施和方法,也是医学生毕业后医疗实践的重要组成模式[2]。2017年7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期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医学教育改革的道路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1我国口腔医疗卫生市场现状

1.1人口基数大且老龄化增长快速

据《2018中国统计年鉴》和《2018中国统计摘要》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12月底,全国人口数为13亿9千5百38万人。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严重,中国是人口规模和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将是人口老龄化最为迅猛的国家[3]。2017年中国老龄化率(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1.40%,近十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不断增长,同比增速由2008年的3.0%增长至2017年的5.5%。预计到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增加28.1%。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口腔问题逐渐显露,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中老年人群90%以上的龋病和牙周疾患未能及时诊治[4]。

1.2口腔医师匮乏

阅读全文

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平台构建探究

摘要:继续医学教育是提高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加快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提升诊疗水平及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学习自主化、管理规范化、评估标准化”为建设目标,构建“一个管理平台、一个考核平台、N个名老中医传承学习库”的“1+1+N”模式,提高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实现教学与教务管理相融合、学习过程和考核过程相融合,带动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等建设工作,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成效。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中医药;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

继续医学教育是一种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及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更新教育,是随着世界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种灵活多样的终身性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任务包括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增新知识的教育,提高专业技能、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等。在知识信息爆炸时代,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继续医学教育规模逐步扩大,覆盖率和受教育率不断提高,教育形式多样化、管理规范化、评估标准化是目前的主要需求,需要创新继续医学教育方法[1]。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信息网络的广泛普及,信息化建设在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学分审验、资源共享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内普遍开展了与信息化手段相融合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包括自行开发在线学习课程[2]、慕课教育模式[3-4]等网络资源,同时搭建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管理实现规范化、流程化、专业化,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积极性与满意度[5-6]。

1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现状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本院”)作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国家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中医(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医药特色突出、临床学科门类齐全、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区域影响力明显、综合实力雄厚的中医医疗中心、科教中心和治未病中心。在繁重的临床医疗压力下,积极开展了各类别人才培训。2017-2020年,共获批并举办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61项、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100项,培训省内外人员逾1.4万人次,对各级医院中医人才培养起到助力作用。

2医院继续医学教育构建模式

本院以“学习自主化、管理规范化、评估标准化”为建设目标,推动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1个管理平台、1个考核平台、N个名老中医传承学习库”的“1+1+N”模式,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扩展覆盖人群,实现继续医学教育教学与教务管理相融合、学习过程和考核过程相融合。

阅读全文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摘要】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从明确培养目标、健全培养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完善管理体系等多方面着手,强化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力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下,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实践,介绍培训过程考核管理的实施重点、总结其主要成效,并就过程考核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考核;管理

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变革,为适应对医学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自2015年起,各医学院校执行了教育部等六部门下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需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具“双重身份”,其临床实践与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要求一致,合格的毕业生可获《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四证[1]。培养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临床能力训练应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中医药管理部门公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实际临床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并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进行。这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的重大举措,但如何切实提高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已经成为社会、学校和基地医院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培训考核是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培训质量与效果、进行人员选拔与淘汰的重要手段,与受训医师执业资格的获取、奖惩、待遇及晋升等密切相关。因此,无论是对于培训学员还是培训基地而言,建立科学、有效、规范、全面的考核管理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医院自2013年开始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的管理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流程,结合自身特点调整和优化培训考核方案,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培训考核管理体系,现把有关情况作一介绍。

1实施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意义

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施,实现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机结合。经过3~4年的培养,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实现其临床能力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同时具备一定的临床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这个培养模式是以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为目标,其教育的核心是临床技能的培养。这与既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再进行三年规范化培训相比,大大缩短了培养时间,为解决目前临床医生,尤其是高学位临床医生短缺找到了一个途径,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5-7]。

2实施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2.1理论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高职口腔医学科学教学改革

一、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专科教材目前主要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万前程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第2版)。首先,相对口腔本科教材来说,专科教材更新较慢,编写力量稍显薄弱,教材中选用的名称、技术方法和临床实际出现脱节,实际上参考教育部信息中心数据,近十年来口腔医学专科学生数量始终高于本科。其次,针对专科就业情况分析来说,就教材而言,肿瘤、感染、创伤等内容过多,而使用率最高的牙及牙槽外科章节内容又过于简略,细节上描写不够,按篇幅仅占整本书的七分之一,同学们在学习以后感觉仍很迷惑,尤其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微创拔牙技术本就注重细节,专科教材则一笔带过,未能详尽描述,想深入学习却无法开展。最后,职业教育发展之初,国家教育部曾不建议职业院校开展口腔医学教育,提出专科层次只能开展口腔医学技术或者口腔工艺教育,所以教材在编制时就偏重技术而不是临床医学,适合性上就显得有些不足。

(二)实验实训效果不佳

卫生职业教育要求实训课要达到50%以上,实验实训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目前专科教育对实验重视程度均不足,开设实验课质量达标难,另外为了节约一部分成本,开展实验又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实际上实验开出率会低一些。首先,专科教育设备更新慢,很多均为本科院校淘汰以后的实验器械,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其次,人员配备也比较少,专业培训的实验员太少,大部分的实验员不参与教学,仅做做收发器械,开关门的简单工作,这也导致即使有好的设备到位,使用起来也较困难,维护保养不到位,新设备老化快。最后,仿真设备使用太少,目前外科教学的传统方法为:理论课学习——教师示教——临床实习。但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当前医患关系又尤其紧张,临床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示教非常困难,学生不具备行医资格,根本没有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只能借助大量仿真设备来弥补,进行模拟操作,所以必须加大仿真操作的投入。

(三)就业率、资格证通过率不理想

目前来说卫生职业教育就业不容乐观,首先存在盲目招生情况,招生量超过社会需求量,当前口腔专业也存在这个问题,口腔专业的招生量过多甚至超过临床医学招生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就导致了就业困难。其次当前县级以上医院招聘门槛普遍过高,从事临床工作均要本科学历以上,出现了基层医疗缺人却又招不到人尴尬场景,而私立和个体的医疗机构大多需要有一定经验的医师,同时,由于毕业初期没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存在医疗风险大的情况,这都导致了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差。另外,专科毕业的学生相对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差,均导致了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通过率过低,通过我们调研以及对往届毕业生回访得知,大家均反映颌面外科得分率低,在通过资格考试时成为拦路虎。

阅读全文

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方式,分析福建9个地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生医疗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福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

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主体,承担着全国近8亿农村人口最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及健康宣传等卫生服务工作[1],在改善农村卫生状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医生准入制度的实施,人们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需求不断增加,提高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质量与专业技术水平,成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福建地区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及继续教育现状,并提出建议及对策。

1对象与方法

以问卷形式对福建厦门、漳州、泉州、莆田、福州、三明、宁德、龙岩、南平9个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抽取调查样本时,充分考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地域分布,以确保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和可信度[2]。本次调查采用自制的“福建地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情况调查表”,包括乡村医生基本信息、继续教育现状和继续教育意愿3部分,共15个项目。

2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8份,有效回收率89.3%,通过Excel整理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