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评估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职业素质评估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职业素质评估

新型城镇化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找出城镇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将农村人口的人口优势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人口素质,为城镇化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活力,不断推动城市发展道路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职业教育;农村人口;发展

一、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

1.促进农村劳动人口向城镇转移,提高农民的市民化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导致农村地区教育质量不高,受教育的农村人口占比例较小,在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中,呈现较低的素质,难以适应城镇化对于人才的要求。职业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导向性,具有专业性、应用性、可变性等特点,能够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给农民的全面化发展带来更多的实质性推动,实现农民走出去的愿望。因此,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有效破除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部“瓶颈”,实现农村人口的快速、有效转移,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与水平。

2.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新型城镇化注入新活力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还能够提升城市的产业结构。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速度也随之加快,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低,第二、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巩固。产业结构的发展改变了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最直观的就是用更高效的生产技术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由技术替代了传统的劳动,人力资本逐渐替代了物质资本,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产业人才,不断适应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需求,有效促进了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阅读全文

医学生职业素质论文

一、医学职业素质及其要素

(一)政策制定者的视角

2005年,英国皇家医学院(RCP)公布的一份报告中将医学职业素质界定为掌握一定的医疗知识、技能和判断力之外医生应当具有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强调日常工作中相互尊重、利他主义、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等品质。在我国,2008年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提出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目标包括:遵纪守法;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珍视生命,关爱病人的人道主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与病人有效沟通的意识;尊重患者;尊重同事同行;有团队协作精神;依法行医;考虑病人利益;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等。2009年教育部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以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官方文本中的职业素质主要与态度、行为、情感和价值观等因素有关。

(二)教育研究者的视角

研究者们认为,职业素质(professionalism)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讲,职业素质可以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从狭义的角度讲,职业素质指知识、技能之外的品德和态度等。国外一项关于医学职业素质的调查表明,医学生,医生和医院管理者普遍认为具有最新的医疗知识和技能,坚守医学伦理和价值观,适度的医疗行为,重视病患的利益,获得患者信任,形成良好医患关系的能力,尊重他人,守时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是医务工作者必备的职业素质。在我国,职业素质也被称之为职业素养,多从广义的角度来探讨。研究者认为,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医学生为适应医疗行业所需要具备的医学专业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医德修养和人文素质。可以说,研究者们的论述中,医学职业素质既与知识、技能有关,也与品德、行为和态度等有关。

(三)学生的视角

为了了解学生对医学职业素质的认知状况,我们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和医学检验专业在校生共计19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认识到了医学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认同的医学职业素质主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精湛的医术;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医德,有良知;较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语言得体;责任心;以病人利益为重;态度友善;公平对待病人;爱岗敬业;服务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保护病人隐私权;尊重生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表明在学生们看来,职业素质既包括医学知识,也有临床技能,还包括行为、态度、情感等。另外,学生们也认为自身的提升努力,个体的经历或体验等才是职业素质提升的关键影响因素,认同度分别是47.9%和42%,而榜样人物的示范引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约占41%。关键事件的影响(医患冲突或医疗事故等)也占有较高的比例(34%)说明除了正面的教育引导外,一些反面的案例分析也是促进学生职业素质提升动力的重要方法。另外,这一调查结果也表明了学校职业素质教育方式跟学生所认同的职业素质提升渠道还是有差异,必须引起教育者足够的关注。综上所述,政策制定者、教育者和医学生对职业素质及其要素的认知并不完全一致,这必然会影响到学校医学职业素质的教学实践,进而影响到学生医学职业素质的获得、发展和提升。作为教育者,既要考虑国家政策和教育指导纲要,又要掌握和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制定契合实际的医学生职业素质培育实施方案。

阅读全文

外科护理教学中促进职业素质的栽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展外科护理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到社区、医院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患者所需要的关怀,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奉献意识,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职业素养。教学过程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二、改革教学方法

在外科护理教学中,按照护理工作过程设置学习情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想。运用病案讨论、情境模拟、PBL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其从思想意识、情感、个性、精神境界方面得到升华,潜能得到激发,职业素质得到提高。

三、改革实践教学

外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实训教学环节是全面掌握和深入融汇知识、训练科学思维和培养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注重学生护理职业素质和职业情感培养,提倡护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区,体验护士角色和病人角色,理解护士职业的价值和情感,学习人际交往沟通技巧、基本的生活护理技术,使学生能够获得本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增加学生对护理职业的感性认识,同时注重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包括评估及观察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职业道德能力等,促进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的有机融合。

在外科护理操作技术中,培养护生娴熟的操作技能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但仅仅操作技术过硬还远远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因此,在操作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还应注意隐性职业素质的培养。如:学生进入模拟病区要进行物品的严格交接、清点,使学生养成卫生、整洁、按规定位置放置物品的习惯;护生值班、交接班制度,可以增强护生的责任感,有利于护生的角色转换和角色适应。

阅读全文

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构建研究

摘要:

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是与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配套使用的一套软件测评系统。该软件能够准确获取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数据,并能对测评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通过实践应用发现,该软件不仅仅适用于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还能适用于班级日常管理、问题学生教育以及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等领域,文章在实践研究基础上构建了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

关键词:

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学生管理

通用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所具备的专业技术、专业知识以外的非技术、非专业能力,这种能力能够适用于不同岗位、不同职业甚至不同行业。正是这种特殊能力的存在,才使得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具备了可迁移性和普遍适应性,通用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理念。2008年11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开始在全国技工院校范围内推广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认知能力训练与社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好的工作绩效。新课程推广之初,课程专家组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6所学校进行新课程试验推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术学校作为6所学校之一,率先开展了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从该课程的初期试验、中期推动,再到后期的全国正式推广,在课程教学以及课程教学软件使用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该课程所使用的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是由北京阳光易德心理学应用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与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配套使用的课程教学软件,该软件的功能是测试、评估和训练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目前,该软件在北京、天津、山东等数十所技工院校中普遍使用。自2008年11月至今,我校开展该课程已有近8年的时间。通过对课程教学软件的实际使用,我们发现,该软件不仅能用于测试、评估和训练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还可以将其应用领域拓展至学生管理工作,如班级管理、问题学生教育以及心理问题学生疏导工作。随着对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测评软件使用经验的积累,我们拓展了该软件的应用领域,总结出了一套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各领域的方法和流程,并构建了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

一、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介绍

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由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系统与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

阅读全文

会计职业判断力企业风险防范对策

摘要:

会计职业判断力在企业风险防范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增强决策准确性,提高会计工作水平。但目前风险防范仍然存在不足,制约工作水平提升。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实际工作中应该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促进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并加强企业风险全过程防范。

关键词:

会计职业判断力;企业风险;防范对策

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所面临的日常运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应该采取有效的控制和完善措施,发挥会计职业判断力的作用,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预防,以便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为促进工作水平提升,应该认识会计职业判断力的作用,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下去,降低甚至预防可能存在的风险,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推动企业的有效运营和发展。

一、会计职业判断力在企业风险防范中的应用意义

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往往面临来自自身、外部环境等的风险,为推动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采取有效措施,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而会计职业判断力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对增强企业风险防范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阅读全文

探析教学理论下的口译教学

一、结合项目式教学理论的本科口译训练模式建构

1.理论契合度

PBLI教学理论于上世纪初由教育家杜威提出,强调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鼓励浸入式学习(immersedlearning)及整体和综合的学习方式(Dewey,1938)。其基本模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和辅助下选定具有研究兴趣的问题,制定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一定时间长度的资料搜集、阅读、分析和讨论等一系列项目活动(projectwork),最后完成计划中的目标(即项目产品projectproduct,形式不一,如口头或书面报告),产品由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Beckett,2006)。

Stoller(2006)总结过在二语和外语学习领域中使用项目教学法时学生常表现出的八种收获,其中包括:对学习体验和语言的真实感受;高度的积极性、参与性、愉悦感和创造性;强化语言技能,语言输出机会增多,语言输入得到改善,目的性较强地对语言的形式和其他方面进行关注;语言所承载的内容方面知识增加;学习自主性、自发性、自我学习责任感增强。项目式语言教学的独特新颖之处体现在各个方面;无论在教学目标、学习项目的组织与过程、项目产品、项目评估、新的师生角色与定位等方面均与传统的课堂教材讲解的教学方式迥然不同。它体现了杜威主张的“体验式学习”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按照“基于内容的教学”思路,并与“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具有相同的理念内核。口译是一种具有不可预测性的即席双语传言活动,需要译员综合运用视、听、说、写、读等知识和技能,另外还需具有广博的百科知识(梅德明,2008)。口译员的实践经验与对特定领域知识的熟悉程度决定了其语言能力的临场表现。

常规口译课堂无法有效涵盖和给予以上口译训练中必要的元素。实际口译工作中至关重要的译前准备往往只能由学生自发进行,过程无法控制,口译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积极影响与建构贡献较为有限,且课堂活动效果常受学生现有词汇量与主题信息量的局限。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进入实际口译工作现场的紧张氛围与情境,因此在口译教师为主导的教室里,训练中的随意性增加,职业素质无法得到培养。PBLI理论内在固有的教学思路与训练方式却能填补以上分析中的常规口译课堂的欠缺,从各方面促使学生得到发展。一是综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确保学生口译中输入与输出的意义与有效性(inputandoutputefficiency)。二是融合content-basedlanguagelearning(基于内容的语言学习)教学理念,大幅度增加学生口译主题信息量,深度扩充口译中必备的百科知识与相关专业词汇。三是融合task-basedlanguagelearning(基于任务的语言学习)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译前准备中目标明确,并重视口译译文的质量,从而为口译训练过程带来更强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四是兼顾processorientation(过程导向)与productorientation(产品导向),不仅着力于译前准备,更重视最后的口译产品质量。

项目产品,即现场口译工作,经过多方评估和改善,能有效促进下一阶段学习与训练活动。五是促使口译教师角色改变,从课堂管理者、知识信息的直接给予者、机械训练者与唯一评估者,转变为口译准备与训练中的向导、辅助者、支持者、组织者和评估方之一,使学生培养在口译前准备与口译产品产出中的责任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从而提升口译教学与训练中的效率。六是创设真实口译职业场景,使学生体验口译职场的氛围与情境,逐渐在职业素质与能力上得到提升。杜威提出的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learning)是项目式教学理论的核心,口译课程项目产品可设计为口译工作任务,增加学生职场应变能力。综合以上分析,项目教学理论与本科口译训练存在着独特的契合,如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将能在训练口译这种高级技能的同时提升和夯实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拓展百科知识,并进一步培养职业素质与技能。本科口译教学实践者需要逆向思考口译的教学与训练思路,否则口译教学将成为无本之木,效果不佳。

2.建构结合模式

阅读全文

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

【摘要】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融合了人本主义理念,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人格和科学文化素养,以职业指导为教学方向,将学生的知识水平、职业能力和独立人格作为三大教学目标。本文将简单论述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研究,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职业素质本位;高职教育课程;建构

1引言

从广义的角度来分析,当前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分为一种机制、两类空间、三大目标、四个模块、五种场境和六大转变,本文将简单介绍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并从坚持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原则,抓住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着力点,落实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教育目标等三个方面来论述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策略。

2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分为一种机制、两类空间、三大目标、四个模块、五种场境和六大转变,所谓的“一种机制”特指当代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以学分制管理为机制;“两类空间”分别是指校内教学空间和校外实践空间;“三大目标”则是指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加强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塑造学生独立、成熟、完美、坚强的人格为目标;“四个模块”由“专业基础性职业素质课程模块”、“专业方向性职业素质课程模块”、“通用性职业素质课程模块”和“发展性职业素质课程模块”四大模块共同组成;“五种场境”是学生必须要面对的五种不同的场境,分别是专业、产业、企业、行业和岗位;“六大转变”则是指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师生地位、目标设计、课程教学评估、课程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转变。基于当前的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开展高职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知识践行动机,指导学生正确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面对职场学习生活。另外,当前的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缺陷,主要问题是课程体系教学目标不清晰,课程评价工作有失公平,课程资源配置急需调整。虽然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加强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塑造学生独立、成熟、完美、坚强的人格,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目标定位不明和三大目标严重分裂现象。其次,当前的课程评价工作还是以学分为标准,忽视了过程的优劣与否,这必然会影响课程评价工作的公平性。而且,当前的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在职业教育和知识技能传授两方面的资源配置出现了不平衡,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完善和优化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3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策略

阅读全文

国防教育师资团队创建思索

专业化是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

国防教育是一门军事学与教育学结合的综合学科,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只有专业化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师队伍才能为大学生提供合格的国防教育。[4]它是高校教育中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手段;在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激发了大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大学生人生观、理想观、价值观的形成,最终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

首先,专业化的发展有利于激发高校国防教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各高校都采取很多政策来调动国防教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努力使其从经验型的国防教育工作者向研究型的国防教育工作者转变,并真正成为国防教育理论的研究者,最终从根本上提高国防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从而激发高校国防教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其次,专业化的发展有利于高校国防教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专业化建设的目标是使高校国防教育教师向专家型方向发展,把高校国防教育教师培养成为国防教育方面的专家。

这就必然需要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教师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国防教育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并促进高校国防教育教师及时地调整知识、能力结构,最终达到提升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最后,专业化发展有利于稳定专职高校国防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是稳定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条件,因为通过专业化建设,引导高校国防教育教师成为专业化的国防教育工作者,这样必然会促使他们把国防教育工作看作是一个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而不是一个临时职业。

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策略

首先,要强化对高校国防教育的严格评估,充分发挥评估的杠杆和督导作用。建议把大学生国防教育中的军事课教学评估,纳入高校的“两课”评估体系之中,由现在的“两课”评估变为“三课”评估。为此,需要细致构建大学生军事课质量监控、检查评估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具体制度,明确大学生军事课教学的质量标准、评比办法,使大学生国防教育中的军事课教学,有法可依,按法施教,建立起稳定、正规、具有可评估性的军事课教学秩序,真正确保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效果;其次,强化政府在高校国防教育的领导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确立政府在高校国防教育及高校国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依托行政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把人武部的设置与国家政府机构的设置统一起来,逐步形成适应新形势的高校国防教育及后备力量组织领导体制。

首先,建立有效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准入制度,保证高校国防教育的专业化水平。高校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选拔政治素质过硬,且具备从事国防教育工作所需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选拔以本科生以上学历为主,同时兼顾学科建设需要,从事军事科学、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研究的专业人员。其次,构筑合理有效的培训制度,以期尽快适应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专业化要求。一是岗前培训制度。新上岗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师都需要接受岗前培训,培训科目包括高等教育学、教育法、心理学、国防法规、军事科学、军事理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方面;二是在岗培训制度。高校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国防教育教师进入对口军事院校学习、培训,让其通过脱产进修、学习访问等方式来进行专业知识储备和更新;[5]三是组织国防教育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培训,逐步实现国防教育教师持证上岗从而提高专职国防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四是倡导专题培训,结合某些专题讨论研究,举办专题研究班,召开学术讨论会,请专家学者来讲学,做学术报告,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开阔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最后,设计科学的激励和退出机制,以便帮助高校国防教育教师克服工作中的倦怠感。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事业激励和学习激励等,国防教育教师退出制度,主要是指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年度考核连续两年不称职的,予以辞退。(本文作者:李公根 朱忠祥 朱书卉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