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规划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职业素质规划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职业素质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论文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1.1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受到重视

随着我国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大学生没有目标、盲目就业成了社会关注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更加了解和认清自己,对学生的就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近几年,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关注,各个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了一定的重视,很多高校针对大一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就业指导学科逐步实现了全程化、专业化。

1.2教学团队基本形成,但缺乏专职教师

2007年底,教育部提倡所有高校开设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截止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作为大学的必修课。随着北森教育的普及,就业指导教学团队开始专业化,学历层次也越来越高,各个高校都开始建立自己的专业团队,但由于学科建设时间短,专职教师比较缺乏。

1.3教学形式单调,课程形式单一

因为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教学形式以大班为主,形式相对单调,教学特色也不是太明显。因为大班教学,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位学生,在课程设计上,相对比较单一,大部分学校是两周上一次课,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遗忘较多。

阅读全文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很多大家都认识到这一点,主张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如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曾说:“没有科学技术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落后;没有人文素质教育,人类将坠入科技带来的黑暗及社会灭亡的深渊!”不过,从哪个角度入手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如何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如何保证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取得应有的成绩,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笔者经过检索发现,近年来,有关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文章和著作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以及由此得出的研究成果非常多元,但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入手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则非常少。与从其他角度研究相比较,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入手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优点和价值如下:一是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时代在不断进步,一些新的影响人才素质的元素,如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竞争化等开始出现,并在社会中日益突出其重大影响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应摆脱传统社会意义上的人文素质教育,而指向市场经济以及新的人才需求模式和竞争模式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二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几十年的经济文化发展,我国社会已经初步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的社会阶段,传统只重视传授空洞的、说教化的人文素质教育已经落伍,我国现阶段所需要的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不再是纯粹理想化的完美之人,而是能够适应发展需要的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素质的人才,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国民经济、市场需要、职业要求相连显得尤为迫切。三是大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不能将之与其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割裂开来,而应该着眼于其整个人生历程,作为培养大学生评价自我、规划自我、定位自我能力的主要手段,人文素质教育还要服务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以及人生规划,将之与其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相连,在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同时,最终实现个人事业的提升与个人自我建构的完善。可见,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意义重大。

二、基于职业规划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受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知识发展专业化的影响,近些年,我国大学生整体人文素质呈现弱化趋势,形势不容乐观,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有效地在大学生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必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许多高校已经开始逐渐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并明确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高的人文修养、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高人文素质的大学生。”可见,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必将成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益补充。人文素质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德行高尚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普遍意义上所讲的大学生人文素质一般包含三大方面内容:一是人文知识的丰富储备,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具备政治法律知识、历史社会知识、文学艺术知识、哲学宗教知识、伦理道德知识等;人文知识是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第一层次内容。二是人文方法的灵活运用。人文知识的背后是其内在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人文方法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能够指导大学生在面对一些有关人生、社会问题时找到合理、恰当的解决途径,能否依照相应的人文方法思考和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是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处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二层次。三是人文精神的深层内化。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背后所凝练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由此而积淀出来的精神品格,如民族精神、文化精神、时代精神等属于这一层次,是人文素质的最为深层的内容属性,也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最根本目标指向。

由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直接关乎其未来的职业选择、就业途径以及由此而来的事业发展与规划,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实现目标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与职业规划相关的人文知识与技术的学习。除了普通人文知识的储备外,基于职业规划的出发点,大学生应围绕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储备相关的与专业关系紧密的人文知识,如自己未来所从事职业需要的法律知识、社交知识、语言知识等,以及基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历史知识、伦理道德知识、职业规范知识和礼仪知识等,要做到既要精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要熟练掌握与专业相关的人文知识,使自己在未来的人才竞争市场上占有优势。二是与职业规划相关的人文方法与能力的培养。人文知识背后的人文方法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大学生除了掌握与职业相关联的人文知识外,更要学会掌握并熟练运用其中的人文方法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和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要学会用其中的人文方法分析自己的短期职业规划、中期职业规划和长期职业规划,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于短期职业规划来说,要善于运用人文方法分析自己不久即将面临的就业市场、人才竞争以及初入工作岗位所要设定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等;对于中期职业规划而言,要善于运用人文方法来分析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种种特征与发展空间,能够合理规划自己中期的发展定位和理想目标,运用相应的人文方法处理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压力、困难和挫折,使自己的发展不至于偏离目标;对于长期职业规划而言,要善于运用人文方法将职业规划、事业规划和自己的个人理想、社会奉献充分结合,既要使职业和事业不至于偏废,又要在发展职业和事业的同时,最终实现自我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三是与职业规划相关的人文精神与涵养的积累。人文素质的培养说到底就是大学生个人内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看,相关人文精神的积累在内容上包括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良好的职业操守、良好的职业素养、良好的职业价值取向以及在此基础而孕育出来的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的远见和战略把握能力,有些大学生还应借此形成自己在本行业的领袖魅力与魄力。

三、基于职业规划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

第一,高校领导者要转变教育观念,落实“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培养战略。在传统观念中,教育者常常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相关人文知识、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培养。从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工作来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有统计资料表明,从大学生长期发展来看,真正能够在本专业领域一展拳脚、取得成功的都是那些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具备相关人文素质的学生。因此,各高校决策者在制定培养规划时,必须改变“重专业、轻人文”的教育观念,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不断提升学生的气质、人格和修养。

阅读全文

课程思政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改革

摘要: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就要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融入专业知识,从而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和目的性,锻炼并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必然选择。该文针对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改革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育模式改革

1引言

在高等教育中,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融入专业知识,不仅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而且满足了学生成长、学习、发展的需求。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努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2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大学生能够对自身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同时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它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以及发展,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发展眼光等方面有所提升,从而更好地统筹规划自己的人生[1]。将课程思政理念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新时代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有助于高校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未来的个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能够帮助他们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途径之一。

3课程思政的含义

阅读全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素质教育探析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培养更多幼稚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开设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如果能够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在其求职发展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指导,则能够更好的助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本文,尝试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现状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分析,探究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融入其中的必要性。当前,由于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加之经济下行压力大,因此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即将毕业时,许多大学生为自己未来的就业发展感到困惑和迷茫,担心自己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在工作岗位上无法凸显自己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前进和发展指明正确的道路。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就显得极为有必要了,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求职就业理念,有助于学生找寻到适合实际的理想职业。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中融入思想得到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高校之所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科学合理的对自身情况进行评估,了解自己的性格,喜欢的工作类型,对个人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价,进而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学生求职就业路上,如果没有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那么学生可能就无法对自我能力素养进行准确的感知和判断,甚至是无法找到自己喜欢且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岗位,这样可能就会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找工作随意、盲目,就业缺乏长远规划,因此频繁跳槽,对工作缺乏热情,工作时积极性差,不够认真负责等等。而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准发展目标定位;另外一方面则可以将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中国梦等积极正面思想与学生的职业兴趣及目标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在实现自我职业理想的同时,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此外,二者的融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逐渐成长为更加具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1.2实现就业导向,形成个人发展精神动力。高校实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实质性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引大学生逐步学会对未来从事的职业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但是在校学习期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更加关注的往往是文化知识的学习,他们对于知识灵活的实践应用方法了解不够充分,基于这样的原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就应当积极创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学生对自身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之后,则需要不断增强学生的职场工作能力。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可以使得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清晰而明确的认知,了解自身的学习目标。而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实际上也知道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借助相关知识可以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精神动力,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1.3有助于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生个性化意识可谓是越来越强烈,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这些观点既有积极正面的,同时也有消极负面的,如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等,如果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被这些错误思想所干扰,那么他们在求职时可能也难以做出正确选择,如有的学生可能会为获得金钱而甘愿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这些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实际上是极为不利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密切融合,可以及时的纠正学生错误的求职发展观念,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优缺点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

1.4提高学生对就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指导工作实践的过程之中,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为关键,老师必须要以简单的指导为主体,主动的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和鼓舞。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了解个人的就业需求,宏观分析不同的职业进程以及职业规划,加深个人优点和缺点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在此基础之上主动参与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个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水平。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阅读全文

教学做合一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论文

一、课程定位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会计专业知识、较强的会计电算化能力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会计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会计人才要想适应社会的需求,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能力。比如除具备规划职业生涯、培养职业素质的能力外,还要具备做好就业准备、勇于推销自我、模拟自主创业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思维、行为、语言、情感技能等职业能力。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课题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实现这一最终目标服务。所以,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是一门职业基础能力的教育课程。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指导方面的要求,实现学生熟练掌握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自觉养成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就业能力及创新能力。

阅读全文

高中生物与生涯规划结合分析

摘要: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提出了高中教育的生涯规划教育要求,需要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能够建立职业意识,树立社会生活方向,规划职业生涯,从而进行主观思想认识的学习探索。在此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需要与生涯规划教育结合,让生物教学的开展提升学生生涯规划的理解和能力,也让生涯规划反向促进学生的生物知识探究学习。本文介绍了高中生物教学与生涯规划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策略,希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涯规划;必要性;结合策略

前言

在目前的高中阶段教育中,职业生涯教育得到了重视,但是实际开展过程中缺乏专业指导和理论分析,其教育的开展缺乏系统性,所以多数学生不能规划自身的未来发展和职业,这样在学习过程中也就缺乏目的性和需求,会影响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制约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未来发展。针对这种情况,职业生涯教育需要与文化教学结合,使学生能够遵从自身的理想和兴趣,从中建立职业目标,也就可以在学习中有自主需要,有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自主发展。

一、高中生物教学与生涯规划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现在的高中生物学科随着新高考模式的开展进行了走班制,每个学生都有选择权。在此情况下让学生从职业生涯的角度做学科思考和学习是必要的方式,要改变学生任务学习的意识,让其对生物学习有所需求。同时在生涯规划教育中也让学生更为清晰地认识到生物学的应用和发展,可以从认知和应用的角度做自主学习。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较为有利,有助于自主学习意识和生物学素养的提高[1]。将生物教学与生涯规划教育结合,让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中有思想认识和个人行为素质的提升,积极参与到生物知识的探索和应用当中,也让学生可以树立个人职业目标,建立职业发展方向,能够推动自我成长。

二、高中生物教学与生涯规划教育结合的策略

阅读全文

职业生涯规划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步伐加快,大学毕业生人数与就业供给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使大学生就业成为日渐严峻的社会问题。虽然国家对就业问题进行不断的调整,但是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的就业压力依然非常严峻,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沉重的生存压力,为了适应社会压力,国家在进行大学生就业管理的过程中将创业教育融入其中,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能力进行延伸和扩展,提升教育的社会性,增加课程体系的实训平台和管理技能,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环境。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融合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而大学生作为创新的核心力量,是国家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期间国家就需要对学生的各项技能进行专业化培养,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创业发展需要。实践证明,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在职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缓解当前我国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质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1职业生涯规划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1.1充分认识自我能力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论文

【摘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型”人才是时代对于高等教育教育的要求,其内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上都获得良好发展。而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未雨绸缪的职业规划教育。本文对我国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现状、完善对策及工作重点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规划;策略

高职生的职业规划与其它高校大学生相比,有自身独有的特征。从院校教育看,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的,具有较强实践性。从就业讲,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属蓝领技术人员中的优势群体,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高职生的职业规划既要顺应时展,遵循大学生职业设计的根本原则,也应把握高职生自身特点、掌握其学习规律,做到有的放矢。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如何有效的开展高职院校职业规划工作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1.学生方面,自我认识不足,无职业规划的意识,易走极端。高职生由于阅历少,在校生活往往倾向于将更多精力投入在解决眼前问题上面,而忽视对自身未来的规划。加上市场经济意识形态影响,使得学生职业发展过程中常存在诸多问题:自我认知不足,职业期望过高,或消极懈怠,行动力差,或盲目随机,容易走极端。部分学生中途辍学,跟着亲戚打工;部分学生对待学业消极被动,沉迷于游戏;部分学生为增加实践经验,不顾学业,一门心思做兼职,如家教、超市促销员、业务员、餐饮业服务员等;部分学生为增强竞争力,盲目考证,不停参加各种类别的考试;部分学生为了锻炼自身能力,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参加社团及各种文体活动。过于急功近利,反而忘记实力是需要长期的素质积累,而且要各方面平衡.不能顾此失彼。

2.学校方面,职业规划教育格局小,形式单一,收效甚微。高职院校职业规划的理念普及程度不够,将职业规划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目的大多是提高就业率,很少考虑到学生职业的发展。职业规划课程开设临近毕业时,课程设计不合理,授课内容理论强于实践。职业规划教育形式单一,局限于方针政策讲解、就业信息、择业心理技巧讲座、企业老总作报告等,效果甚微。同时,职业规划教育的指导人员缺乏专业化培训,导致在具体的职业规划中,很多时候只介绍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很少涉及更深层次的内容,职业规划可行性、针对性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策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