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发展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职业素质发展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职业素质发展

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发展完善

内容摘要:

本文分析当前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细化工作职责、创新教育方法、突出职业院校特色等方面提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方法,以期完善职业院校素质教育机制。

关键词:

素质拓展;机制;创新;特色

一.素质拓展工作概念

素质拓展工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以实行多领域课堂教学的第一课堂;第二部分为第二课堂辅助实践环节。

1.第一课堂主要指的是大学公共选修课。指高校在必修课之外设置的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具有远见卓识、批判性思维、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体现学科交融、文理渗透的通识教育课程。

阅读全文

现代国画发展对中等职业素质教育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逐渐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得到逐步提升,开始注重对艺术、国粹的追求。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它对国内传统艺术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中等职业院校中开设国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很好地协调艺术与专业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现代国画发展对中等职业素质教育的影响分析作为论述的重点,不仅分析了国画发展在中等职业素质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还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提高我国中等职业素质教育水平提供帮助。

关键词:现代国画;发展;中等职业;素质教育;影响;分析

当前,我国许多中等职业院校均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过于重视学校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把相关的专业课程摆在学生学习的首位,而严重忽视了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造成中等职业院校艺术教育和专业教育明显失衡的情况。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教育部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戈(2001—2010年)》中确切提出“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必须严格依照教育部相关的教学计划开设艺术类课程”。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艺术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到现代国画发展对中等职业素质教育的影响,并从中获得启发。

1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国画的意义

1.1国家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经过几千年时间的沉淀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因此中华民族被誉为世界东方艺术的发展重心,而国画则是中华民族艺术产物中极为耀眼的明珠。国画对作画的材料有着严格的选用标准,并且对作画的技法以及视觉效果也有着严格的标准。国画之所以能传承几千年并得到不断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艺术教育与艺术学习,经过代代传承,国画以日益惊艳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眼中。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文化发展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国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重视。如今,学习与研究中国画的人不再仅仅局限于学者,各级文化层面的人均对国画有着浓郁兴趣和热情,从而大大推动了现代国画的发展、传播,因此学习国画是国家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1.2促进现代美育教育的发展:书法以及作画是我国许多文人景物抒情、净化心灵的途径,因此我国存有许多优秀的书法、绘画作品。比如我国著名唐朝诗人王维,不仅通过作诗来充实内心,还通过绘制山水画来修身养性。因此,对于中等职业院校来说,开设国画教育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但有助于学生认识古代文人的精神诉求和追求,还能够从情感角度出发为学生塑造健康、完美的性格,这其实就是美育教育的方法和目的,即利用情感感化学生,并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中等职业院校开设国画教育课程不单单需要教授学生相关的绘画技巧,还必须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作品之中蕴含的情感。总之,开展国画教育应当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切实促进我国现代美育教育的发展。1.3促进学生良好造型素养的提升: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开设国画教育课程的目的不能只停留在遵守国家教育部文件上,而应当使学生在国画教育课程中充分领悟精益求精的绘画精神,并充分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国画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一个较为漫长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注重循序渐进提升作画水准。基于此,学习国画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秉性,有助于学生严谨学习态度的形成。除此之外,由于国画对绘画技巧和手法的要求较高,所以学习国画能够有效的使学生的造型素养得到提升,进而有利于学生以后就职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开展国画艺术教育的对策

2.1思维应当认识到位:我国十分重视艺术教育,例如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注重“六艺”的学习,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里面不但涵盖了技能的学习还涵盖了艺术的学习。基于此,现代中等职业院校应当重视技能和艺术学习之间的平衡,继承我国古代教育的理念。我国现代中职院校中不但设有专业的技能培训课程,还设有相关的艺术教育课程,如美术、音乐等,因为曾有学者说过:缺乏艺术的教育是不成功的。除此之外,专业技能培训课程与艺术教育课程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联系。比如,当学生充分掌握了国画的绘画手法和技能,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所以,当中等职业院校进行国画艺术教育的时候,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和兴趣。2.2运用学分制形式:同许多专业的美术院校相比,我国中等职业院校所开展的国画艺术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相关的教学计划不够详细、学时较短、学生绘画基础较差等,这些问题都将严重阻碍国画教育课程的开展。所以,为了有效保障国画艺术教育课程可以顺利开展,中等职业院校应重视课程的相关设置。例如将学校的国画教育课程安排在新生的第一学期中,这样学生将拥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每一星期至少安排一节国画课程,且将教学计划详细化,便于实施;应用学分制的形式,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动力。2.3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国画教育中,老师应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在教学之前给学生介绍著名画家的相关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国画的底蕴和内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行正式教学等。

阅读全文

医院职工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特点及路径

在现代医院发展过程中,医院职工综合素质对于医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有效开展职业素质能力培养是当务之急。

一、提升医院职工职业素质能力的意义

医院职工的职业素质能力对于医院发展十分有利,其特点及意义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医院职工职业素质能力培养有利于职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为能够使医院各个方面的工作得以有效开展,需要保证职工在医院的各项业务及工作的开展中更好投入,因而对于职工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有效开展职工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可使医院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得以提升,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业务技能,掌握工作方式方法,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使其综合素质有效提升,满足医院发展需求。

(二)医院职工职业素质能力培养有利于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有效提升

对于医院这一比较特殊的单位,医疗水平的提升是医院实现更大发展的基础,并且也是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目标,而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需要医院全体职工充分投入工作中。在有效开展及落实医院职工的职业素质能力提升工作的基础上,可使医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以有效提升,促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这样一来也就能够使医疗工作的开展具有更好的基础,最终使医疗水平的有效提升,实现医院发展的目标。

阅读全文

高校职业素质培养思考

 

当前,面对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价值观以及就业形势的发展需要。金融危机迫使现代企业更讲究用人求“实”不求“高”。学历并非越高越好,企业看重的是个人的实战能力,因为对于企业来讲,既掌握专业技术理论,又有专业技术经验,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者就是人才。因此,高校教育如何结合就业市场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职业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是高校教育应该深刻反思和积极应对的问题。   一、加强高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职业素质是指个人从事某种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职业者对社会职业认知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面对当前金融风暴的影响,高校教育应充分利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社会的优势,在学生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与培养,树立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这是当前转变教育观念,顺应经济形势需要的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职业素质培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职业素质的培养能够帮助大学生拓宽知识面,提升职业素质,掌握岗位技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职业素质培养是社会经济职业发展的需要   金融危机下,行业竞争更为激烈,许多岗位职业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岗位的地域空间逐渐变小,行业特征也不像过去那么鲜明;专业完全对口的岗位越来越少,职业变动的可能越来越大;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加速,复合程度提高;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特征将使高等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根据当前市场经济职业发展的需要调整职业发展方向,以主动适应社会变革,谋求更大的人生发展。   (二)职业素质培养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自从市场经济发展以来,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众多企业将按照国际化标准模式进行管理,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来全面,这样企业才能适应新的国际竞争形式发展。新时期企业对人才选用的职业标准也从单纯注意专业变化到注意综合素质,要求职业者不仅应有良好的文化基础,有过硬的岗位技能和能力,还应有良好的职业品质和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这将成为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职业对劳动者和人才的普遍要求。因此,要想赢得竞争,必须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高校、社会、大学生三者之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交汇点是“就业”,就业能力直接反映出高校办学效益、大学生竞争能力、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及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评价参数。   (三)职业素质培养是迎接知识经济创新挑战的需要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最根本还是要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其基础还在于教育。我国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中,采取的重要措施就是内需拉动,抓基础建设和民生问题。教育乃民生之首,就社会需求来看,百姓手中的钱最愿意投入的还是教育。因此,我们应当有理由相信,金融危机的冲击将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一次重要的历史性机遇。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精髓和核心,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更是以创新为基本动力。企业的兴衰成败、实力强弱首先在于知识的拥有和创新能力,取决于是否善于进行知识管理和积极推进知识创新。谁能拥有更多更高级的知识和科技,谁就会获得最高的经济回报和经济效益;谁能不断创新以满足社会需求的知识产品,谁就会掌握竞争优势,赢得发展和进步;因此,培养大批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现代化人才,是时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四)职业素质培养是高校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需要   高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渗透职业教育思想,着重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及职业能力的提高,真正落实大学生职业教育,使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职业素质培养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部分,高等院校必须大力推进职业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创设职业素质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知识面宽广、人文修养较高、道德情操高尚、理论思维能力强、创造能力和适应能力强、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构建的原则   由于各类职业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对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有着特殊的素质要求,即使是同一职业的不同岗位,对劳动者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时,必须围绕其所学专业的不同特征,在教育教学中构建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当然,有些职业或岗位所要求的某些具体职业素质是可以到毕业后在实践中才学习和培养的,但我们对全部职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却是相同的,而且是在职业教育中就需要培养和加强的。因此,在进行培养内容的构建上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1.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加强高等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应用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深化应用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培养模式,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等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把教“书”转变为教“能”,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进行高等教育专业、课程和教材的调整与改革。#p#分页标题#e#   二是根据职业发展需要,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和就业导向的教学支持,全面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是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技能训练提供广阔的天地。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发展,开展校企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变化的能力。   2.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联系   坚持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双证制”的实行,实现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融合,培养符合未来劳动市场所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   (二)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对就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依据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及相关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高等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五个方面。学校可以在学生大学生活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比如,可以在大一阶段开设择业指导课,大二阶段开设创业指导课,大三阶段开设就业指导课,这样使职业指导渗透在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便于把职业素质培养落实到实处。在安排职业指导课程中,还可以将职业素质培养分为科学的工作方法、如何完成您的工作、时间管理的技巧、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沟通技巧、业内人际关系、团队协作训练等不同模块进行讲授,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职业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三、高等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注重课程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的紧密结合,创设实践环境,完善教育方法,在强化专业知识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一)注重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的结合   课程教学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高等院校应提高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重要性的认识,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不仅要教会学生有关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技能。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要围绕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改进课堂教育,注意拓宽课程知识领域,充分调动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作为潜能的理论知识通过社会实践转化为现实才能,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职业技能。同时,提倡教学相长,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关注课程在学生品德、情操、价值观上的涵育与引导,扩展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素质的教育。授课教师还应加强言传身教,培养敬业精神,增强服务观念,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帮助学生摆正心态,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大胆改革创新,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学的尝试,把职业素质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转化为能力,从而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增长学生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可采取模拟训练、案例教学、讲练结合等方式,充分利用辅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中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大量运用案例教学,将学生的思路,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引入课程案例教学的实践中,并针对案例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导出课程的一般原理,并揭示其带有普遍指导性意义的内在规律来。这样的教学安排既使学生容易理解,也可以促进课程理论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良好实践环境与职业技能的提高   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关键在于学以致用,在对学生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创设有利于拓展学生职业技能的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较充分地展示自身个性,口头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训练,通过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社会服务,职业技能、素质拓展和创业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的真实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社会第三课堂的作用。通过学校顶岗实习、社会调查、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长才干,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和职业岗位应用技巧,缩短职业岗位的适应期。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科学安排、统筹规划,使学生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学校生存立命的基础就是培养人,培养人的首要问题就是就业,否则就难以谈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提高学生就业质量,高等院校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意识,以学生就业为切入点,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素质教育,站在生命线的高度上来分析研究问题,探索新思路和新措施,制定和完善职业指导工作新措施,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指导,使大学生接受到最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确切地了解所选职业的特点、职业素质的要求,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他们事业上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开端。

阅读全文

职业素质教育金融人才培养

一、素质、职业素质与职业素质教育

从教育的角度,素质一般认为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四个方面。根据素质的具体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我们通常可以将它划分为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基础素质是对作为“社会人”身份的要求;职业素质是在职业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素质,是对作为“职业人”身份的要求,内容包含了思想道德层面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社会文化层面的职业交往、职业礼仪、团队合作等,专业素质层面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创新素质等,以及身心素质层面的职业心理、职业性格等。在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10多年中,关于高职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随着实践的丰富和理论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对受功利主义理性观影响,以就业为目标培养“工具人”的批评越来越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开始更加重视学生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统一、个性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更加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社会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拔上,也更加突出对职业综合能力和素质素养的要求,而不再仅仅看重学生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水平。在这一宏观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也逐步从理论探讨走向实践应用,开始探索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素质教育实施模式。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服务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育,是综合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素质高、能力强、技能优的高品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在素质教育内容的具体安排上,我们认为,高职教育的一年级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为重点;二年级阶段,随着专业课程比例的加大,结合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开始增加职业素质的教育内容;到了三年级阶段,学生面临顶岗实习和就业,就要以职业素质为主要内容。高职素质教育实施的三个阶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最终实现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高职教育阶段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路径

不同的教育层次、教育类型,学生所处的不同状况和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环境,素质教育实施的目标、内容、载体、形式都应该有所不同。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是源于对应试教育的纠正,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解决培养“工具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偏离问题,脱离片面强调专业能力、职业技能的误区,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职业素质的提升,实现价值理性的回归。

1.确定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是由高职教育的特征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所共同决定的,是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教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征。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相对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控制力、意志力相对较弱。因此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就是要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现实情况与个性特点,综合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确立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方面。

2.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阅读全文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

摘要:立足产教融合,职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在未来教育当中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产教融合下学生职业素质的是重要性及培养诉求,确定了产教融合的内涵及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评价三方面阐述了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学生职业素质;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致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质量,深度探究培养学撒谎呢过职业素质的策略。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产融结合,校企合作”,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跨界性。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一产教融合下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及涵义

(一)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核心竞争力,还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职业素质就是职场人在工作过程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一种素质。它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职业意识、技能和态度等等[1]。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是指学生对社会有一定的适应生存能力,也就是职业发展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地发展。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如果高职教育脱离了行业、企业的参与,就无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那样学生就会面临难就业的问题,企业也会因为人才招聘问题影响公司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之下,“产教融合”模式应运而生,打破了这一尴尬局面。应该通过产教融合,促进高职教育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需求完美契合。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产融结合下的重要性

阅读全文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很多大家都认识到这一点,主张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如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曾说:“没有科学技术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落后;没有人文素质教育,人类将坠入科技带来的黑暗及社会灭亡的深渊!”不过,从哪个角度入手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如何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如何保证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取得应有的成绩,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笔者经过检索发现,近年来,有关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文章和著作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以及由此得出的研究成果非常多元,但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入手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则非常少。与从其他角度研究相比较,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入手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优点和价值如下:一是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时代在不断进步,一些新的影响人才素质的元素,如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竞争化等开始出现,并在社会中日益突出其重大影响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应摆脱传统社会意义上的人文素质教育,而指向市场经济以及新的人才需求模式和竞争模式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二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几十年的经济文化发展,我国社会已经初步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的社会阶段,传统只重视传授空洞的、说教化的人文素质教育已经落伍,我国现阶段所需要的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不再是纯粹理想化的完美之人,而是能够适应发展需要的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素质的人才,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国民经济、市场需要、职业要求相连显得尤为迫切。三是大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不能将之与其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割裂开来,而应该着眼于其整个人生历程,作为培养大学生评价自我、规划自我、定位自我能力的主要手段,人文素质教育还要服务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以及人生规划,将之与其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相连,在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同时,最终实现个人事业的提升与个人自我建构的完善。可见,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意义重大。

二、基于职业规划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受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知识发展专业化的影响,近些年,我国大学生整体人文素质呈现弱化趋势,形势不容乐观,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有效地在大学生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必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许多高校已经开始逐渐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并明确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高的人文修养、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高人文素质的大学生。”可见,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必将成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益补充。人文素质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德行高尚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普遍意义上所讲的大学生人文素质一般包含三大方面内容:一是人文知识的丰富储备,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具备政治法律知识、历史社会知识、文学艺术知识、哲学宗教知识、伦理道德知识等;人文知识是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第一层次内容。二是人文方法的灵活运用。人文知识的背后是其内在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人文方法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能够指导大学生在面对一些有关人生、社会问题时找到合理、恰当的解决途径,能否依照相应的人文方法思考和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是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处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二层次。三是人文精神的深层内化。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背后所凝练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由此而积淀出来的精神品格,如民族精神、文化精神、时代精神等属于这一层次,是人文素质的最为深层的内容属性,也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最根本目标指向。

由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直接关乎其未来的职业选择、就业途径以及由此而来的事业发展与规划,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实现目标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与职业规划相关的人文知识与技术的学习。除了普通人文知识的储备外,基于职业规划的出发点,大学生应围绕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储备相关的与专业关系紧密的人文知识,如自己未来所从事职业需要的法律知识、社交知识、语言知识等,以及基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历史知识、伦理道德知识、职业规范知识和礼仪知识等,要做到既要精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要熟练掌握与专业相关的人文知识,使自己在未来的人才竞争市场上占有优势。二是与职业规划相关的人文方法与能力的培养。人文知识背后的人文方法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大学生除了掌握与职业相关联的人文知识外,更要学会掌握并熟练运用其中的人文方法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和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要学会用其中的人文方法分析自己的短期职业规划、中期职业规划和长期职业规划,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于短期职业规划来说,要善于运用人文方法分析自己不久即将面临的就业市场、人才竞争以及初入工作岗位所要设定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等;对于中期职业规划而言,要善于运用人文方法来分析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种种特征与发展空间,能够合理规划自己中期的发展定位和理想目标,运用相应的人文方法处理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压力、困难和挫折,使自己的发展不至于偏离目标;对于长期职业规划而言,要善于运用人文方法将职业规划、事业规划和自己的个人理想、社会奉献充分结合,既要使职业和事业不至于偏废,又要在发展职业和事业的同时,最终实现自我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三是与职业规划相关的人文精神与涵养的积累。人文素质的培养说到底就是大学生个人内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看,相关人文精神的积累在内容上包括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良好的职业操守、良好的职业素养、良好的职业价值取向以及在此基础而孕育出来的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的远见和战略把握能力,有些大学生还应借此形成自己在本行业的领袖魅力与魄力。

三、基于职业规划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

第一,高校领导者要转变教育观念,落实“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培养战略。在传统观念中,教育者常常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相关人文知识、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培养。从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工作来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有统计资料表明,从大学生长期发展来看,真正能够在本专业领域一展拳脚、取得成功的都是那些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具备相关人文素质的学生。因此,各高校决策者在制定培养规划时,必须改变“重专业、轻人文”的教育观念,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不断提升学生的气质、人格和修养。

阅读全文

电子信息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现状

摘要: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国家、社会以及企业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就是职业素质的培养。本文主要就电子信息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现状与课改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有针对性的职业素质培训课程以及与职业素质培训有关的社团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修养。另外,学校或者学生会有关部门也可以开展一系列与之有关的活动,营造一种校园职业文化氛围,在不经意之间引导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关键词:电子信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现状与课改

为国家、社会以及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型人才,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各大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学生的文化修养、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也一直都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点目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1]”由此可见,教育部门对于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和培育高职人才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一、职业素质的主要含义

职业素质(ProfessionalQuality)是从业者对于所要从事职业的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它主要体现在职业爱好、专业水平及职业情况等几个方面。影响职业素质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水平、积累的经验、所处的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身体状况等[2]。一般来说,本人的职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从业者在该行业所处的社会地位,普遍来看,职业素质越高的人,其获得成功的机率就越大。同样的道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对以后步入工作岗位就会越有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教育部门和社会企业之间针对职业素质这一问题达成了共识。他们认为,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具有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的能力,应该精准地把握好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行情并且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二、探索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道路

在当今世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越来越趋于终身化和整体化。以美国为例,依据一个著名的纲要文件《联邦职业指导纲要》所指出的,每个公民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必须逐步达到三个目标,分别是自我认知、教育与职业能力扩展和职业生涯[3]。无独有偶,德国“双元制”院校也将时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职业元素纳入到教学当中来,与此同时,也更加注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创新能力[4]。除了这些西方国家,国内也在持续探索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道路,它想通过有限的学时来开发学生无限的职业发展潜力。例如,国内著名的IT类职业教育学院北大青鸟就为一些即将离开象牙塔去工作的青年开设了职业导向训练课程,简称COT课程,它主要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强化学生阶段性的训练目标,意在通过训练是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状态,提高职业修养,培养就业能力。此外,还有一些专业院校,专门开设面试礼仪培训课程,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实地感受面试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问题,此时,老师将会教给学生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该面试礼仪课程培训,学生就会更加适应面试的节奏,面对面试人员提出的各类问题也能轻松对答,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竞争能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