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创新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职业素养创新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职业素养创新

高职学生人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建构

[摘要]“双创型”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用讨论阐述和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详细解读当前高职学生“双创型”人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双创型”人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旨在优化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评价体系,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学生;双创人才;职业素养

党的报告提出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培养“订单式”高素质技能人才,这是对高职院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也要进行升级。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创业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是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双创型”人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十分关键。

一、产教融合和“双创型”人才

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和“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高职教育中重要的人才培养战略。首先,产教融合是专门针对职业学校提出的办学模式,具体是指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与专业产业相互联系,培养适应性强的高技术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同时产业也要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提供帮助,包括人才教育以及人才实习岗位等。其次,“双创型”人才是新时期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指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产业创业能力。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创业的教育比较欠缺;所以,培养创新和创业型人才不仅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二、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缺乏实际效力。在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中,对人才创新创业情况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当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对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职业素养评价还存在问题,直接表现为对国家创新创业政策以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情况不够了解。笔者对S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职业素养进行了调查(调查人数为1200名,有效调查问卷为1150,调查问卷有效率为95.8%),调查学生对创新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其中32.9%的学生比较了解,48.3%的学生一般了解,18.8%的学生不够了解。另外,笔者还调查了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了解程度,其中认为非常重要的学生占18.7%,认为比较重要的学生占78.3%,认为不重要的学生占3%。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政策的了解并不多,学生的创新创业职业素养基础比较薄弱,也反映了高职院校“双创”人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效力不够。

(二)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指标不够细化。高职院校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是“双创型”人才的基础职业素养,而“双创”人才的职业素养包括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产业认知情况、创新理念等多方面。在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职业素养内容去建立评价指标。但是,在当前“双创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中,评价指标内容还不够细化,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评价不够详细。而在S高职院校进行的调查中,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也进行了调查。学生的职业规划直接体现了高职学生的就业意识。本次调查内容为毕业去向,调查人数为50人,有效问卷5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其中24%的学生希望毕业后继续学习深造,44%的学生想考取公务员,20%的学生想考取教师,而想进行创业的学生仅占12%。可见,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所占比例最少,直接反映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较差,也反映出我国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不够细化。

阅读全文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途径分析

摘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和认知水平,提升职业素养显得十分必要,科学施策课程思政内容,将成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必经之路。本文主要从分析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入手,介绍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存在的问题,阐明了课程思政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意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可行的发展路径,为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供良好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能够给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输送大量的实用型人才。如何从教学阶段就积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有效融合,促进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履行自身职责,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成为当前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从课程思政视域下,采用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策略,积极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成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必经之路。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帮助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可以更好地适应个人职业发展,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搭建毕业生和行业企业需求人才之间的双向交流和沟通渠道,参与到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等工作方向[1]。职业精神是劳动者在工作时所展现的契合职业特征的精神状态,是劳动者认可本质工作基础上的行为方式和内在价值取向[2]。在高职教育培养下的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将能够更好应对实际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更好参与到实际工作之中,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高职院校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不断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使得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保持着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以兢兢业业的态度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职责,推进工作环节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高职毕业生直接面向生产生活第一线,对于整个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们较高的职业素养将能够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和行业规范,保障各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但是,近些年我国的高职教育人才质量培养并不尽如人意,毕业生频繁跳槽现象日益增多,从业者缺失职业精神一直成为社会舆论的诟病,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社会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势在必行。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存在的问题

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培育,是高职院校人才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石和实施抓手。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实现学生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之间的有机统一,推进学院高质量人才培养取得良好进展。不容忽视的是,在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培养方面,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一,高职院校在培养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够高。高职教育年限短、实训任务重,高职院校培养出了大量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同时,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上的弱化、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欠佳等问题。第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结合度还不够高。高职院校没有切实发挥思政教育的优势和作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拓展素质教育途径,确保“德育首位”原则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还有一定距离。第三,高职学生对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认知弱化。在当今社会思潮下,高职生自我意识较为浓厚,存在对职业认知薄弱的情况,无法良好应对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时,没有坚定的信心和职业素养作为支撑,容易轻易放弃。因此,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缺乏系列合理可行的教育培养策略对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内涵、要素等方面进行长效机制构建。

阅读全文

职业教育会计技能教学分析

摘要:探讨了职业教育会计技能教学创新策略。论述了职业教育会计技能教学创新的必要性,以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会计人才。分析了职业教育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会计教学偏重理论而忽略实践,会计教师专业能力与素养不足。提出了职业教育会计技能教学创新策略,即:教学创新要关注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大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提升会计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创新要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会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积累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展职业教育会计技能教学创新,以期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使其成为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技能;教学研究

在职业教育中,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掌握的会计相关技能较多,包括会计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何使会计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成为高校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职业教育会计课程中,应引导学生根据市场需求,从创新会计工作的角度,掌握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掌握企业常用的会计技能,使其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

1职业教育会计技能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职业教育要培养出优秀人才,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会计专业教学中,职业学院要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将其与会计技能教育相结合,促进会计人才培养的科学性,使会计人才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具备较强的会计工作职业能力,使职业学院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工作岗位需要[1]。会计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但当前职业学院的会计教学工作不具有实效性,影响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因此,职业学院应积极开展会计技能教学改革创新,提升职业学院会计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会计人才。

2职业教育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会计教学偏重理论而忽略实践

阅读全文

职业素养在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作用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问题近年来凸显出来。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但企业仍旧难以招收到合适员工,这引起笔者对这一现象、问题的的剖析。本文针对职业素养在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重要性进行探究,寻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以满足社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对人才能力的要求,进而促进社会发展进程。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就业;职业素养;作用探究

1职业素养在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重要性分析

1.1提升自身社会竞争力的必要需求

根据对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的调查分析,从2001年开始,大学生毕业人数规模在不断扩大,有选择毕业后自我创业的,也有选择毕业后继续深造的,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一毕业就失业”的压力,但对于大规模的毕业生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高不成低不就,身怀满腹知识却自身素质不达标等问题使得大学生、企业在工作上均面临巨大困难。截止到2019年最新的大学生毕业人数数据可知,已高达834万之多,相较于上年的820万毕业生,仅仅一年时间就增加了14万。毕业人数居高不下,使得人员与工作岗位供需不均衡,因此许多企业在招收员工时对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同等学历人员面试时,更倾向于选择符合企业文化,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人员。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职业素养在大学生毕业就业中的重要性,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力,使自己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1.2促进全面发展,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注重的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虽然也设有思政教育方面的课程,但大多数学校都将其作为公共课程,对其考核标准也不是很严格,相对于专业课程来说,未能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关注。新时代新的发展理念对高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传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已经融入了企业的发展中和人才的选拔中,对人员的选拔不再只是注重知识和能力,对职业素养和和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注重人员职业素养考核这一现象也从侧面推动了高校教育教学的转型,有助于高校注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中的职业素养,为社会发展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改革策略

摘要:本文探讨职业素养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结合企业和学生成长需求,把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校企融合过程中,通过创建校企融合的培育机制、打造课程教学团队、施行参与式教学方法、开展多元评价保障教育成效等路径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教育

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积累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但从整体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放在重要位置。”研究职业素养教育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职业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和输出技能型人才,但是一些因素的阻碍导致高职院校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忽略了学生职业素养才是提升就业率和岗位留存率的关键。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素质,重专业学习、轻职业素养,重理论概念、轻实战演习,势必导致学生素养意识薄弱。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化的教学,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这样才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1]。

(二)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规划意识欠缺。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对自身所具备的心理特征认识不足,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未来将要从事的行业职业要求的差距认识不全面,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与未来职业间的联系缺乏清晰的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职业素质的认知情况。虽然有部分学生能够认同职业素养在职业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但在面对如何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学生却束手无措,主要表现为职业生涯缺乏合理规划、职业定位不准确、缺少优秀的职场礼仪、良好的职场心态、不懈的学习精神等职业素养,这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2]

(三)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存在落差。高职院校强调就业导向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没有真正地把企业的需求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忽视了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培育,而企业却把学生的职业素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大大高于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企业需要高职学生具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实际中,善于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与学校相比,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人际关系都有着很大变化,这些变化难免会使那些心存幻想、踌躇满志的毕业生造成心理反差和强烈冲突,心理的承受能力是第一位的,要克服心理障碍,使自己在心理意识上与外部环境取得认同。正是由于高职学生在以上职业素养方面的欠缺,才会出现学生的发展满足不了企业需求[3]。

阅读全文

人文教育本科人才培养

摘要:

应用型本科是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产生的,其对人才的培养以职业为导向,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但应用型本科人才是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人文素养的教育是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讨论了人文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如何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人文教育;应用型本科;相融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国家的教育政策导向有了明显的转变,高等院校有了研究型和应用型的分化发展,大学教育从以前以学术教育为基础,以培养精英为目标的教育逐渐分化,国家对部分高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变的呼声越来越高,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的构建成了各高校探讨的关键,本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应用型本科对人才的培养既要体现时代精神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观。近年来对应用型本科的内涵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以“应用”为主要特征,在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探索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理论基础。虽然应用型本科对人才的培养以职业为导向,但人文素养的培育却是不能忽视的,因为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是全面协调的复合型人才,人文素养恰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及人文教育

1.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本内涵

阅读全文

职业素养下中职语文教学探究

[摘要]新课程改革可谓是教育中的重点,而语文学科作为主科之一,同样也要紧跟改革步伐。中职语文教学与普通学校中所开展的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更加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在教学中将学生就业观、职业道德以及态度作为重点,确保培养的人才与社会行业需求相符,为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职业综合素质提高作为最终目标。而此次则基于职业素养,针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了分析,期望能够为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整体职业水平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素养;中职;语文教学

中职院校的教学重点是以职业为主,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学生。这也是中职院校与普通学校的最大区别。中职院校的课程大多都与企事业单位相关,进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普通学校语文教学仅仅停留在教材中,相反中职院校就很特殊,它不仅传授书本中的文化素养,更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其今后能更轻松地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快速发展的社会,就业压力巨大,用人单位对就业学生要求越来越高。针对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争取为其日后步入社会成为集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职业素养在中职教育中的内涵及作用

学生在学校期间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称之为职业素养。在中职院校中职业素养包含了学生的道德品行、心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社会实践能力等,这些都是日后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衡量标准。所以职业素养对中职学生日后就业起决定作用。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水平较低,对这些学生要给予重视,学习较差的科目则是语文学科,教师要在这方面耐心教学。中职语文教学就是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语文学科中更深层次的寓意。与此同时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未来的规划、文字书写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为日后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基于职业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其实对中职学生而言,语文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并不大,所以重点与难点就在于教师教学运用的方法以及学生持有的学习态度。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数都处于青春期,虽然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但是思想并不成熟,对未来职业只是渴望,却不明确,希望得到认可,自控能力却又很弱,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很多学生语文基础不扎实,进而学习过程中较为吃力,慢慢地失去了学习兴趣,再加上日常教学中教师监督管理不到位,要想提高学生成绩比较难;还有些学生甚至出现了对语文学习反感的情绪,不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此现象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阅读全文

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职业素养培养

摘要: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农技推广人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高度重视畜牧兽医专业定向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职业素养教育,营造职业环境、激发创新精神等途径加强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其成为技能突出、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

关键词:畜牧兽医;委培生;职业素养;研究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高职毕业生成为企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调查数据显示,高职毕业生工作后的离职率比本科生相对要高,主要存在职业生涯模糊、专业知识不扎实、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1]。因此对高职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更多地体现在职业素养上。

一、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职业素养由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行为素质、职业技术素质、职业文化素质几部分构成,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增加到了765万,创造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要求更加严格,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大学生,在竞争中具有显著的优势[2]。第二,有利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衡量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3]。第三,有利于高等院校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通过职业素养的培养,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有利于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方面形成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4]。第四,有利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同企业文化的对接融合。高职院校的委培生,在校期间除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学习外,用人单位文化内涵的学习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5]。

二、高职院校委培生职业素养现状

目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实行了订单委培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常订单培养的学生相对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但仍存有不足。1.委培生服从意识差,缺乏团队协作精神。服从意识是衡量执行力和忠诚度的重要标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愈加精细化,分工合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各职业工种之间明确分工,有效配合,对的工作指令必须坚决执行。目前高职院校的部分委培生由于感觉到没有就业压力,行为懒散,缺乏团队合作的锻炼,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表现出对工作指令的执行不坚决,不能与他人形成有效的团队配合[6]。2.职业道德信念不坚定,缺乏职业信仰。在高职院校的委培生中,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缺乏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观念。以畜牧兽医专业为例,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是畜牧兽医行业的现实,大部分工作岗位需要节假日无休和倒班,没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是难以坚持的,部分委培生由于缺乏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观念,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条件,选择毁约退出定向委培班。3.职业技能素质不高,缺乏创新创造能力。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但部分委培生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实践操作中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创新创造性能力有待提高。4.职业意识欠缺,缺乏必要的职业认知度。委培生施行的是定向委托培养,用人单位已对用人计划做了全面规划,毕业后一般都会成为订单企业的员工。委培生在具有了这样的身份后出现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职业认知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