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职业生涯规划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探索

摘要:

五年制高职培养具有大专学历的、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高级技术实用创新人才。通过五年学习,要使一个初中毕业生,掌握扎实的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形成清晰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由单纯的“学生人”成长为相对成熟的“职业人”。因而,必须有一个五年一贯的、科学有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和技术手段,从课程教学的意识启蒙、团体辅导的深度体验、专业实践反馈修正、个体咨询诊断干预、网络平台的拓展研修,多角度、多方法设计五年制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体系,促使学生向“职业人”转变,提升职业能力。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五年制高职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是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有机组成部分。五年制高职前三年(称中专或预科阶段)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开设一部分专业课程,后两年大专阶段学学专业理论、进行专业实践(实训)。五年毕业后,获得国家教育部监制、国家承认、普通高等学校统招的大学专科文凭。五年制高职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高技术实用创新人才。传统上,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使在校学生通过五年一贯的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明确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由单纯的“学生人”成长为相对成熟的“职业人”。然而,五年制高职学生均为初中毕业,入学年龄多在16岁左右,适逢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加之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为受忽视的“弱势群体”,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当他们进入高职学校后,如果缺乏有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很有可能依然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来对待未来的生活。学习动力不足,进取意识淡薄,使得他们成为弱势的求职者。五年又是一个相对悠长的时段,社会发展如白驹过隙,时代变化的高速度、快节奏,使得学生即使获得初步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素质,但在变动不居、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发展的冲击下,由技能的供求不匹配导致的毕业即失业的学生就业现状,更催生了学生的悲观情绪和迷茫心境。就业难的困境有其社会发展背景,但作为学校也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反省和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路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中,保持持续的向心,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引领学生实现生涯规划目标,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成为学习型个体,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为实现个体的职业理想而努力。因此,本课题实施中,从入学之初就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将有助于五年制高职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掘潜能,把握自己的职业发展的方向,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并将之转化为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行动,为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打好基础。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总体目标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也就是通过参加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五年制高职的学生能够提高规划职业生涯、探索职业路径、进行职业决策的意识,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工作与职业,做出符合自身特点并与环境相匹配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导力。以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现实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为起点,逐步走向辅导目标所要求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达成路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校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教学、采用多种方法途径帮助学生明确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并且制定实现目标的可操作性计划。因此有效的目标达成路径必须考虑以下三个因素:学校———辅导活动设计者与组织者、学生———生涯规划实践者和辅导活动参与者、辅导内容与形式———既切合学生已有经验又有利于达成辅导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达成,实际上就是以上三者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本课题以此为切入点研究构建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有效达成路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涵盖理论和实训,课堂实时教学空间和网络虚拟教学空间、课内、课外、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等多个方面,唯有树立起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大课程观念,建立一个大课程体系,实现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启蒙,并通过引导深度体验、个别诊断干预、网络拓展学习、实训的反馈修正,锻炼提升规划能力。

一、以意识启蒙为主旨的课程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舒伯将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五个阶段,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都有阶段性特定任务。五年制高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多为16周岁左右,理论上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由职业生涯发展的“成长阶段”进入“探索阶段”的第一个时期“尝试期”: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需要、能力、价值观以及就业机会,并通过理想、同伴交流、课余兼职等方式进行择业的尝试,并且研判自己可能适合的职业层次和领域。事实上这些学生刚进入五年制高职,专业选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常常有着强烈的冲突,极易产生茫然、不安、孤独等不良情绪,走向自我封闭和自我放弃。如果这时学校能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自我矛盾困惑,还能使他们具备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和管理的意识与基本能力,找到努力的目标与方向,为后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这一时期实施生涯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发蒙教育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最优时机和关键时期。从内容上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可以包括“课程预热”“认识自我”“了解职业”“感知环境”“生涯决策”等模块,从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到自我认识、职业了解、环境感知,再到决策方法的学习,最后形成初步(不一定成熟)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不同人生阶段的职业目标以及相应的生活模式。就课程形式而言,应由职业规划指导的专业师资进行系统教学(可设为一学期左右),教学中可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探究活动、小组研讨、案例分析、分组调查、个人经验分享、心理检测评估等教学方法手段,必须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互结合,以求实效。就课程评价而言,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比如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最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质量等。当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充分考虑个人的各方面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找到属于自己的‘以职业为核心的更有价值的存在方式’,并逐步掌握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和为应对变化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启蒙,旨在“职业唤醒”。职业生涯规划最终形成于学生的手中。因而,课程中更多地植入学生的深度体验和自我提升。

阅读全文

中职德育课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摘要】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其中德语课程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德育课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同样非常关键,但是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德语课程存在着许多问题,没有很好的结合当下环境和需求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帮助,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借助德育课平台,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发挥中职德育课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教育;德育课;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在制定教学大纲及计划时应充分的考虑到社会需求,为社会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但是当前的情况却是中职学生往往就业率偏低,工资待遇低,不能适应企业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面对这些中职学生毕业时遇到的困难,学校应该从根源出发,帮助学生合理的规划今后的职业生涯。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依托德育课教学平台,从德育课改革入手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一、重视德育课平台,提高学生职业规划意识

之所以需要重视德育课平台,是因为德育课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要求,是学校帮助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手段,中职院校应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开展德育课程教育,但是现在很多中职院校的落实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学校由于德育课程的不受重视,导致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流于形式,学生缺乏意识,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生涯设计,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受到阻碍,所以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从德育课入手,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二、合理制定教学方法,找准教育方向

在教育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德育课的教育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素养,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还规定了学校要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来达到目标,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

阅读全文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效教学探索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德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承担此课程的教学就是肩负着作为学生职业人生启蒙导师的重任。本文结合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和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的经历,就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组织,促进本门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有效教学

中职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取向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规划自我的职业生涯。这也是每一位任课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笔者通过对该课程日常教学实践的总结和观察,发现了几个影响课程教学组织有效性的问题与偏差,必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加以克服和纠正。

1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1教学准备脱离学生所学专业实际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与学生们所学专业的行业背景和职业前景紧密结合,深入细致地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二次深度再加工,才能让学习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本课程与其他德育课程相比,最为显著的特殊性就在于此。因此,那种脱离学生所学专业实际只捧着课本向学生“照本宣科”的做法是本门课程教学的大忌。在初期接受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时,时常会出现教师在课堂上高大上的道理讲了一大堆,而学生却是昏昏欲睡无动于衷的尴尬局面。这种做法势必会严重影响课程教学组织的有效性。

1.2没有根据中职生心理特征与社会认知水平组织教学

阅读全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论文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1.1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受到重视

随着我国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大学生没有目标、盲目就业成了社会关注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更加了解和认清自己,对学生的就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近几年,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关注,各个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了一定的重视,很多高校针对大一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就业指导学科逐步实现了全程化、专业化。

1.2教学团队基本形成,但缺乏专职教师

2007年底,教育部提倡所有高校开设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截止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作为大学的必修课。随着北森教育的普及,就业指导教学团队开始专业化,学历层次也越来越高,各个高校都开始建立自己的专业团队,但由于学科建设时间短,专职教师比较缺乏。

1.3教学形式单调,课程形式单一

因为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教学形式以大班为主,形式相对单调,教学特色也不是太明显。因为大班教学,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位学生,在课程设计上,相对比较单一,大部分学校是两周上一次课,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遗忘较多。

阅读全文

课程思政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改革

摘要: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就要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融入专业知识,从而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和目的性,锻炼并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必然选择。该文针对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改革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育模式改革

1引言

在高等教育中,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融入专业知识,不仅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而且满足了学生成长、学习、发展的需求。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努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2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大学生能够对自身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同时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它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以及发展,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发展眼光等方面有所提升,从而更好地统筹规划自己的人生[1]。将课程思政理念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新时代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有助于高校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未来的个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能够帮助他们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途径之一。

3课程思政的含义

阅读全文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影响深远,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毕业面临的就业问题应该尽早进行自身职业生涯的思考。就目前教育的普及,每年大批量人才的输出,导致就业压力大,只有在高校学习阶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找好定位,做好准备才能迎接社会上的考验。本文针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深入探讨,引导学生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

【关键词】师范院校;音乐人才培养;职业生涯规划

引言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教育学生来说相对独特一些,他们在情感上会比较丰富一些,而且每个人的个性化也比较突出。教育专业学生大部分人未来的职业方向都是走教师路线,在职业生涯上相对别的专业也是比较清晰的。但是高校学生仍在一个成长发展阶段,也难免会存在职业价值观模糊,自我定位不清等情况。因此,高校在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应该充分思考学生的心理成长变化,进行准确有效的引导。

一、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一)职业中的自我认知

对于未来的发展个人自我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自身兴趣、能力、学识以及价值观有足够认识,才能准确的判断自身是否合适该职业。职业的匹配程度对于未来自身处身职业当中有着重要的意义[1],只有自己是从心底觉得自己是适合该职业的,才能更好的进行职业生涯的进一步规划。其次,学生自信心问题,对自身能力与潜力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专注提升自身专业学识,教学能力,为后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阅读全文

高中物理课堂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高中物理教师逐渐认识到,将物理课堂教学局限于教材中的学科知识已然无法满足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工作需求。物理教师应当站在学生培养和发展的角度进行深入地分析,将更多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理论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基于此展开研究,以职业生涯规划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为切入点,分别从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的重点两个角度入手,提出实现职业生涯渗透的策略,期待能够对广大教师同仁有所启发。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职业生涯

一、生涯规划在教学中的意义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思考,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知识,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学生在对自身职业生涯进行思考时会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擅长技能、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根据物质知识学习对自己进行全面评估,从而找到自己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自身是否可以学好物理知识有一个全面了解。与此同时,高中学生也会明确自己未来能够做什么、想要做什么、怎样才可以成功,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顺着这个方向而努力。教学改革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教学方式与理念的改变,还将传统高考内容进行改变。传统高考主要考的是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在新高考中主要考的是学生通过教材知识点进行了怎样的思考,这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相契合的。在高中物理知识教学中加入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学生了解物理课程存在的意义,学习物理知识的价值等,让学生看到与物理相关职业的发展前景和日后从事与物理相关工作后要怎样发展等。

二、找准工作方向,明确职业生涯渗透路径

高中是学生课程知识学习最为紧张的阶段,对有效利用时间的要求较高,高中物理教师在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时,可以将规划的理念融入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为此,教师可以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实验教学三个层面进行思考。

(一)重视课前预习工作,渗透职业生涯思想

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生涯规划途径研究

一、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特点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选择面窄、职业目标清晰

综合查询了国内近十所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主要是培养托幼机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幼教研究人员及相关服务机构的儿童工作者。这样的就业前景现状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进入学校开始就能获得比较清晰的职业目标定位,能为自我选择可行性的职业发展道路提供有效帮助。

(二)高校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开展系统、持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管理的理论发展仅50来年,进入我国高校教育的时间则更晚,高校在这一领域的教育上缺乏经验。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主要是在新生入学时采取邀请专家或用人单位负责人开设讲座宣讲专业概况和就业前景,在毕业班集中开设简历写作、面试技巧等择业与就业的技巧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存在内容空泛,形式单一,既不系统又没有持续地涵盖整个大学生涯阶段的缺陷。

(三)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性别比例失衡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在确定目标的能力和制定计划的能力上优于女生,女生在认识自我的能力上优于男生。据不完全统计,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中女生占90%以上,甚至少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还出现了无男学生的情况。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探索阶段,缺乏性别差异的思考与交流,不能从男性特质(如理智、意志和社会价值取向等)和女性特质(如情感、外貌和人际关系等)来综合地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并为之付诸实践,这样的欠缺和差异将会给以女性为主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经验的聚积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上带来明显不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