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实训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职业技能实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职业技能实训

职业技能物流管理实训教学思考

【内容摘要】

本文提出将企业、大赛、学校的元素相结合,将企业岗位需求、技能大赛要求与实训项目相结合,整合实训教学资源,探索“以赛促教”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评价考核方式,开发集趣味性、专业性、实用性、创新性为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

【关键词】

物流管理;以赛促教;职业技能大赛

【基金项目】

本文为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度高教科研课题项目“现代物流职业技能竞赛与实训教学相融合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GJX2015D409)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阅读全文

汽车检测技术专业1+X取证的探讨

摘要:针对1+X职业技能取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的修订,使其能更好的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满足现代汽车企业岗位技能要求。

关键词:1+X;职业技能取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岗位技能

1背景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文件),2019年3月26日教职所印发《关于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首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公示公告》,了相关领域《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职教所〔2019〕67号文件),随后几个月,教育部、人社部和国务院等相继出台了相关1+X证书制度的多个文件;同时,2019年也是全国职业院校“双高”评审建设年,相关院校被确定为双高建设院校或双高建设专业群,这些政策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现代职业教育和现代职业技能提升的重视。

2政策解读

2019年4月23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人社部〔2019〕34号文件),从文件中我们可以解读出该文件主要内容有:(1)人社部来建立完善、发掘、推荐国家职业标准,构建新时代国家职业标准制度体系。(2)教育部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来牵头组织开发教育教学等相关标准,也就是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方法等。(3)培训评价组织按人社部推荐的国家职业标准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4)“两别”分别负责监管、分别自行印发:人社部和教育部分别负责管理监督考核院校外、院校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参与试点的培训评价组织分别自行印发;两部门严格末端监督执法,定期进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5)形成三同特点:同一标准、同等效力和待遇、同一效能。(6)按照“三同两别”原则管理:院校外、院校内培训评价组织(含社会第三方机构)对接同一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两部门目录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同等效力和待遇;在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等方面具有同一效能。

31+X证书制度核心

阅读全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1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导,构建“宽平台、多方向”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准,通过对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机械设备装调与控制技术、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等赛项(上述赛项是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历年参加的相关赛项)所要考核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剖析,进一步梳理并确定课程体系和具体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此外,充分将职业技能大赛与校内教学一体化实训室、创客工坊、校外实训基地、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等资源平台进行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不仅增强了自身的技能水平、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更为他们岗位见习、毕业就业等打下了良好基础,这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因此,为了避免以往为了比赛而盲目参赛,急促而窘迫的局面,主动将职业技能大赛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将竞赛目的内化到人才培养规格中,将竞赛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2]。通过日常课程教学来推动学生参加职业技能比赛(含校级与省级)的积极性,利用职业技能比赛反过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真正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2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切入点,优化教学内容,推进“做、学、教、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装备制造大类下的职业技能大赛,赛项的竞赛内容一般同时涉及“机械类”“电学类”和“机电综合类”等相关课程,并且与实际生产紧密联系。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多方面专业知识及其综合运用能力,还要具有敬业乐观、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因此,在教学内容优化上,应根据学生学情,以及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整合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和学习项目,并以具体可操作的学习任务作为载体,推进课程教学。教学模式改革采用“做、学、教、赛”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这就需要一方面要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对课程理论知识进行适当淡化,另外一方面在教学模式上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讲授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技能为中心”的基于“做、学、教、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诸如:项目法、任务驱动法、实物演示、案例教学、微课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小组协作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着力将竞赛内容及要求,贯穿到课程的学习情境和学习项目之中。

3以校级职业技能测试平台为基础,建立常态技能大赛机制

通过学校实施的“金牌工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了每学期覆盖全体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的校级职业技能测试平台(该平台与省级职业技能大赛的部分项目相一致),并把校级职业技能平台测试成绩作为相关课程成绩的重要构成部分和作为学生参加省、国家级技能大赛选拔的重要参考。此外,为了更好地建立和完善常态化的技能大赛机制,在充分利用既有的资源和平台的基础上,做好大赛指导教师队伍和参赛学生梯队的组成工作。

3.1指导教师队伍的建立

阅读全文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国家高职教育的文件明确要求,职业教育的办学必须要依托行业所需,面向就业,须建立技能竞赛机制,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的形式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文中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视角下探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提出专业教学改革,以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技能大赛;教学改革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通过校企协同共建的形式,合作育人。深受高职院校重视的全国物流职业技能大赛由于是依据物流企业的标准来设定比赛项目及考核内容,直接反映的是物流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要求。通过全国物流职业技能大赛的引领及竞赛项目的分析,建立赛教融合机制,探索赛教融合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来指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及开展,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有效途径之一。

1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常规教学与技能大赛的融合现状

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让理论和实践得以融合贯通是不变的本职工作。老师培养的学生在物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好的成绩,是检验专业建设的成果表现。近几年来,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在各省市如火如荼的开展,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能在此项比赛中有所突破,在物流管理专业常规教学与职业技能大赛的融合上,有以下几点积极表现。

1.1专业实训教学条件日趋完善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对专业教学发展的促进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在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设备与资源的建设上。为了达到全国物流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要求,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室在依托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下,较为完整的配备了大赛要求的设施设备。如目前学院的现代仓储实训室,就是根据物流职业技能大赛的现场要求进行建设,具有立体仓库、货架、电子标签货架、叉车、托盘、仓储软件等教学实训软硬件,较为满足和改善了日常教学及物流专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条件。不仅能够模拟物流企业的实际操作,还能将仓储出入库操作、配送等岗位技能搬进课堂,使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得到锻炼和提升,为日后毕业打下实践的基础。

阅读全文

职业技能大赛对旅游管理的影响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国家相关教育部门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推动职业教育的策略和计划。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近年来,我国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大量职业技能竞赛,希望以此将职业教育工作贯彻于社会实践中,稳步推进教育发展。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可以看出,教育部自注重职业教育发展以来,选择了多个地区院校作为改革试点,相关负责人也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形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加大了创新改革力度,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引导教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基于就业导向,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任务。从本质上来讲,职业技能大赛应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成果检测手段,能够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质量进行客观全面反馈,帮助教师和学生意识到自身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优化教学过程,加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

一、职业技能大赛概述

从2011年开始,国家、省级、市级、地区等均开办了职业技能竞赛,并且随着教育发展,逐渐呈现出阶梯式的竞赛模式和选拔方式。2011-2016年,大多数院校已经接受在院校进行比赛,在省市进行选拔,最后参与全国竞赛,形成这种竞赛模式和基本格局。根据实际调查可以看出,在2018年,我国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已经高达277项,其中,常规赛项238项,行业特色赛项39项,全国范围内的参赛队伍已达5000余支,共计7000余名优秀竞赛指导教师,上万名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本身属于大型竞赛项目,参与人员众多,且考察科目较多,主要包括导游服务、宴会主题设计、烹饪3个主要方面,其中,所设计到的知识点主要包含导游业务基础知识、餐饮服务、综合实训等。

二、职业技能大赛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基于学生能力本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相关实践调查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在2012年就已经提出了明确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具体规则、竞赛原则、大赛开展目标等,提出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竞赛是为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设计能力等,通过作品展示,使学生能够对现有的旅游管理产品进行改革创新,有效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同时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使学生提前感受到社会环境和岗位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学生作为职业技能竞赛的主体对象,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大赛成绩的高低与否。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下,学生多半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观念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提出推广,这样的教学方法是错误的,只有以学生的实际需求改变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明确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顺利就业。有效推广职业技能大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正确看待自身发展的优劣势,从而改变学习方法,优化学习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培养学生应当基于社会及企业的实际需求,输送更多的一线基层应用型、综合型优秀旅游人才,并在未来的就业中能够体现出自身价值。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出职业技能大赛的作用,学生在高职院校中必须掌握相应职业技术能力,将其作为自身核心能力进行巩固,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科学合理地制订出人才培养策略和计划,并且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职业技能大赛的基本要求和竞赛内容,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创新。

阅读全文

职业素质警务英语实训项目的构建

一、警察综合职业素质的基本内涵

警察综合职业素质是指警务人员在从事警务工作中应该具有的合乎警察内在规范和要求的素质和修养。1999年全国公安教育工作会议曾指出“从总体上看,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公安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的内容”。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其中思想政治素质位于警察职业素质之首,同时突出要公安业务素质。警察综合职业素养中,思想道德素质是“德”,属于职业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公安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是“才”,属于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共同构成警察的综合职业素养。警察综合职业素养包含的这几种素质不是独立分开的,他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人民警察的综合职业素养。“德才兼备”才能炼就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警务英语课程要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民警察为人才培养目标,完成这一培养目标,要融合警务英语、法律、心理学、社会学等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用英语为交流工具依法开展公安业务和执行任务的岗位执行力,树立学生端正的警察职业理想和形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这些能力的提高和修养的形成对警务英语实训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在警务英语实训教学中达到这些要求,是警务英语实训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警务英语实训教学中职业素质培养面临的困境

作为公安院校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公共专业必修课,警务英语教学内容涉及接听报警电话,传唤、逮捕与拘留外籍犯罪嫌疑人,社区民警处理外籍社区警务,办理出入境签证与护照、非法入境及安检工作等,及常用函件、报案笔录等公安实用文书写作练习。上述警务工作的完成要求警务人员具备扎实的警务英语知识、熟练掌握事务操作程序以及灵活运用专业警务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严格的专业实践操作需求。尽管警务英语在课程中开设了相应的实训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是警务英语实训课程在具体的建设中面临一些困境,如参与实训的学生警察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实训项目的设置开展、实训中职业素质的针对性培养欠缺等,这些都成为制约警务英语教学质量的瓶颈。

(一)大学生警察职业道德素养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独生子女政策,当代大学生缺乏奉献服务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做事拈轻怕重,组织观念不强。公安院校以培养忠诚、为民、公正、奉献、廉洁的人民警察为最终目标,90后大学生身上的这些缺陷尤其与人民警察的这些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当今警务工作中存在的执法不公、执法不严、执法不为、执法犯法等很多公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执法民警法律素质、政治文化素质不适应、责任心不强,缺乏敬业精神。加强公安院校预备警官的执法水准和职业道德观念是树立警察公信力、缓解警民矛盾的必要准备措施。

(二)职业素养培养与实践技能训练脱节,部分教师缺乏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意识

阅读全文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大量增加。基于轨道交通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构建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需要配套完善的实训平台作为支撑,使实训基地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途径。本文分析了轨道交通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针对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技能型人才

基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建设得以快速发展。车辆运行、运营管理、通信信号以及机电设备维修维护等岗位的人员需求数量日益增加。同时,为满足企业“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管理效能”的新需要,相应地对各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需求也在逐步提升[1]。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实践强调的是理论知识在产业中的应用,实践过程主要是在实训基地中完成的。因此,如何建立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将关系到实训基地的高价值使用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素质培养。

1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1.1因地制宜性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专业实践性非常强,而且实训设备体积庞大,必须具有一定规模的场地资源。场地规模的确定,主要看学校轨道交通专业的发展规划与资金的投入比例,在实训设备上引进综合性强的设备系列,师资队伍应聘请企业有实际经验的工程师,保证高质量技能操作,最大限度发挥出职业技能培养效果。在资金允许的前提下,实训基地应尽量模拟城市轨道交通真实的运行环境,实训设备尽量符合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操作设施,尽量符合企业的流程和规范,通过营造真实的就业环境,让受训者在基地学习中身临其境,以便在日后更快地融入职业环境中来[2]。

1.2实践通用性原则

阅读全文

1+X证书制度在汽车专业中实施方法浅谈

职业院校要积极响应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作为首批试点院校,我院有11个专业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是汽车专业的两个重要试点领域,如何实施好这项工作,是我院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1汽车专业职业教育融入1+X证书制度的方法

(1)职业院校应尽快完善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统筹好汽车专业教学资源,结合最新的汽车专业教学标准与汽车行业相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好这两类标准。按照各类型标准,将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内容有机融入到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将教学内容模块化,融合1+X证书制度培训考核的方式,优化教学内容。针对汽车专业的职业面向、培养目标、毕业学生的技能要求等进行统一模块化设计与全面梳理,把学历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深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中。

(2)重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分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梳理教学实训项目,将汽车专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优化为相应课程教学模块,纳入汽车专业教学内容中。基于此方式重构“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同时完善汽车专业课程标准。

(3)创新专业课程培训与考核模式。创新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和内容,结合汽车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内容,将三者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同时优化考核评价方式。结合1+X证书制度培训内容和方法,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中,再将课程的教学设计、教案、工单等教学资源,参照理实一体课程的建设方案,整合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内容。最终使学习者能够在学习考核过后,获得相应的课程学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加强实训条件建设。根据汽车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要求,结合汽车专业建设的发展需求,合理改善实训实践教学条件和管理制度,优化校内外实训实习资源,提高1+X证书制度培训与考核能力,将培训与专业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有机融合,开展高质量的1+X证书制度培训工作。

(5)学习成果认定转换。开展汽车专业的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应积极探索实施学习成果的认定与学分转换工作。积极开展社会培训,使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按照规定,接受相关学历教育认证,按照规定进行学分兑换,同时免修相应课程,以此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互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