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职业教育理念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数控车教学中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应用
摘要:能力本位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将其应用到数控车专业教学中,能够转变专业教学形式,可以为专业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奠定基础。鉴于此,本文针对数控车教学中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探讨,主要阐述了能力本位概念,就数控车教学中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应用原则和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本文研究帮助下,能够对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应用下的数控车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数控车;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应用策略
随着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工作推进,对学生培养要求越来越高。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应用就是现有职业院校学生教育发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育理念,通过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应用,能够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帮助。以数控车教学为例,在现有学生教学培养中,已经将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应用到学生培养中,通过该理念教学培养转变了传统教育方式,为学生专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帮助。并且在教育理念应用过程中,能够为数控车专业教学实践能力检验提供帮助,因而在数控车专业教学工作开展中,已经将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应用与专业教学发展做出了融合。
一、能力本位概念
能力本位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是当前我国学生教育工作开展中一直在探讨和研究的一项教育理念。对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应用而言,其概念指的是围绕职业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需求,进行相关课程的设置和教授。一般情况下,能力本位教育会应用在职业教育中,通过职业教育工作开展规划,将职业教育发展中能力本位应用的相关理念做好控制,并且转变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传授方式,迎合职业教育自身规划需求,设置科学的教育体系,以此提高职业院校学生教育水平[1]。按照能力本位教育发展的形式来看,其教育发展中,注重的是对学生自身素质能力的培养,因而在应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过程中,需要按照学生教育培养需求,及时的调整教育方式,从而为职业教育发展工作规划提供帮助。按照能力本位教育出发点来看,其教育工作开展是以职业角色活动分析为出发点,在能力界定过程中,以社会发展为需求,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相关培养工作作出分析,提高职业能力水平,以此满足社会教育发展需求。按照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构成的四个方面来看,主要集中在知识、态度经验和反馈四方面,通过以上四方面的能力把控,能够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依据。
二、数控车教学中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应用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职业教育生成机理模式体现
一、职业教育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3种实践模式
(一)衔接拓展型
“衔接拓展型”主要指在学历教育内,中、高职院校通过打破终结性教育的“天花板”,与高一级院校衔接培养,或者本级院校内部拓展培养的方式,实现中职、高职、本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上升路径。如江苏省从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出发,于2011年开始全面实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江苏省教育厅的《2012年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高〔2012〕12号)主要从5个方面进行衔接试点工作:中高职“3+2”或“3+3”分段培养;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中、高职五年一贯制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成长的需要,在“中职、中本、高本”的培养形式中选择继续升学,拓展了学习发展空间,拓宽了人才成长渠道。上海市通过逐步打通架设立交桥的方式来实现衔接拓展,打通学生的学习上升的通道:从实现中高职融通入手,积极探索中高职五年制一体化办学,架设起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立交桥;再尝试中职与应用本科贯通培养点,试图架设起中职、高职、本科之间协调发展的立交桥。
(二)融通互换型
“融通互换型”主要是指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之间的融通、职业院校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间的融通、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普职融通及双证融通,需要学分互换、学籍互转等作为保障。上海市架设起教育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立交桥,并积极开展职普学分互认,实现了双证融通。在山东,初中毕业生可以兼报普高和中职,并且已经实现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互认学分、互转学籍、学历互认,确保了普职的融通。
(三)分级多元型
“分级多元型”主要是指职业教育依据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将职业教育进行纵向分级设置制度。在分级制中,实施连续学习与弹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制度和教学管理模式,无论是学龄学生,还是成人,在任何时候均可以进入分级制学习系统,形成了学习者多元化的格局。北京市职业教育分级制到目前结果尚不明确,但是所进行的探索还是有很多值得思考与借鉴之处,如北京市按照“从职业出发”和“服务人们终身职业发展”的理念,构建了以职业教育分级制度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该体系是以初中后分流为起点、以5级架构为主体,并能纵向发展的职业教育分级制度。职业教育的分级制拓宽了现有职业院校的办学功能,扩大职业教育的资源范围,增加人们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和可选择性,体现出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理念。
教育与培训融合创新思考探究
[摘要]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与培训融合创新不仅能够解决职业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同时还能更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思路,细化职业教育内容,使教育与培训在融合创新过程中达到职业教育要求。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及职业教育的要求,在改革过程中既要了解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同时又要清楚职业教育的要求及内容,准确判断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从而为职业教育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使职业教育在发展思路和发展先进性方面达标,确保改革措施在具体落实中能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效果。因此,做好教育与培训的融合创新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长远的影响。
[关键词]职教改革教育培训融合创新
引言
基于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及职业教育改革对现有教育与培训方式方法的要求,在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及时总结职业教育经验,同时还要做到切实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使职业教育改革在推进中能够形成正确的思路和目标,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教育的针对性方面达到相关要求。考虑到职业教育改革的具体落实情况及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教育与培训的融合创新,高职院校可以制订科学的教育与培训方案,以确保职业教育改革能够切实有效地得到实施。
一、职教改革背景下教育与培训发展的方向
1.教育目标更明确
职教改革背景下教育与培训的发展使职业教育目标变得更加明确,职业教育工作内容、工作方式、职业教育的侧重点及职业教育的要求得到了更有效的落实。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点及职业教育培训手段和教育方法的相关要求,在职业教育工作落实中需要强化教育目标以解决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还要根据实际和职业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做好相应的优化工作,使得职业教育改革在具体实施环节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满足人才培养需求,进而使职业教育改革在实施阶段能够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类型及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在职业教育中要先判断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涵盖的知识点,以使职业教育能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做到按需求培养,按类别划分,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保证职业教育工作在具体实施阶段能够以职业发展目标及优质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切实解决职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职业教育的达标及长远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诉求。在终身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要注重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要面向社会大众、满足群众的不同需要,使得任何有职业知识、技能学习需要的人都能接受职业教育。但是,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课程、不面向大众开放的准入机制、不通畅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阻碍终身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终身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以学习者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将职业教育受众拓宽至社会人士,并打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道路,搭建起多类型、多层次、灵活多样、兼容并蓄、畅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终身教育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职业教育向上延伸层次,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技术应用本科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体基础逐步建成。虽然四十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政策由规模建设转向质量提升建设,但职业教育体系仍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人的成长。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若职业教育不能满足职业人技术技能成长的需要,则会限制其技术技能的提升,剥夺职业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终身教育理论一直是我国制定本国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完善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以终身教育理论为重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会从根本上剖析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发现制约职业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利因素。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总结了过往职业教育的工作和现实状况后,明确了“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的发展目标。该规划纲要在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时明确提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历年的政策文件均将终身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功能。探索终身教育的内涵,找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存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撇清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促进终身教育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成与发展。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学习型社会的组成部分,必须将终身教育理念贯穿在培养学习者的职业生涯培养的过程中。首先,终身教育理念下的人应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加快,现代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技术技能的内容也更加丰富。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经济密切相关的教育类型,势必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习者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职业教育所教授的知识,若能让学习者灵活应对未来技术技能的更替,学会鉴别出适应时展的技术技能知识,并有选择抛弃旧的技术技能知识,及时吸收使用新的技术技能,学习者则能以不变应万变。此外,终身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要面向社会大众。职业教育的对象不能仅局限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阶段的学龄段青年,而应将教育受众拓宽至社会上的就业人士、待业人士、转岗人士等,为其提供就业培训、技术提升、转岗培训等服务。职业教育的受众还可以是初中教育及以下阶段的学龄儿童,为其提供职业准备教育。此外,对于社会上一些急需提升自身能力、满足自身温饱问题的弱势群体,职业教育应当承担“受人以渔”的角色。这些人都应该有机会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学习,重新学习岗位知识与技能。这就需要职业教育能够面向社会大众,满足社会人士能力发展的需要。根据终身教育理念,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教育。职业教育要满足不同群众的不同需要,则需要在搭建层次分明、衔接紧密、灵活多样的内部体系架构,来满足每个人在职业准备阶段或职业阶段的学习需求。对于职业准备阶段的人要有相应的学历证书来认可其在校期间习得的技能水平。对于已在就业阶段的人应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认可其在技术技能水平。要想在职业教育中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职业教育的内容必须与工作内容紧密结合,打破与工作世界的界限,建立起与工作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相对接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形成通畅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除此之外,终身教育强调各种教育的“整合、统一与沟通”,把各教育阶段、层次和类型看作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求加强教育机构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衔接。[2]建立纵向衔接的基础上,各级职业教育机构与普通教育相连,让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可以去另一类型的教育中深造,让社会资源满足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这就需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建立学业成果互认的标准。总体看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主要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体系的建设要注重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应建立包括向下延伸的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向上发展职业继续教育,与工作体系内外衔接,与普通教育融通互认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体系要面向人人,任何有职业知识、技能学习需要的人都能接受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搭配,满足不同阶段的人的职业知识需求。
二、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阻碍终身教育发展的因素
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来看,我国的职业教育现阶段还存在阻碍终身教育发展的一些因素。笔者试图用历史、国际比较的方法,分析体系中阻碍终身教育发展的成因。这将有助于在分析中形成问题意识,进而提出相应修改建议。
职业教育现代化与创新化
一、职教现代化、创新化的要素
1.教学体系现代化、创新化
教学体系现代、创新化主要体现在技能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编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这就要求专业设置应体现灵活性和实用性,根据新的就业岗位来设置开设的专业,确定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同时兼顾当地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持续需求;教学内容的更新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是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教学内容主要决定于当地劳动力市场、企业、就业的需求,体现区域性特点,以应实践为主旨和实用性的原则,同时还应当不断地与时俱进,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教学方法是使教育程序化的手段,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体现实践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2.教育理念现代化、创新化
先进的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理念的现代化、创新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先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观、创新的教育理念也是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创新化的第一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掌握着本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提出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理解以及从宏观层次上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的职业教育改革方面的措施。学校教育管理者是学校的主要设计者和引导者。合理利用科学、有超前意识、开放的办学理念才能有更好的远见。只有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学校才能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教师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实践为主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加强实践性教学,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
3.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
按照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先进制造业、新兴战略产业、民族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发挥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增强共同抗击风险的能力。走出一条以职业教育为主体,职业教育为基础,集团化办学新路子,满足学生能就业、就业好的愿望和要求,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明确专业教师岗位及职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策略浅探
摘要: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职业院校内涵发展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而教师素质的提高与教师继续教育密切相关。厘清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定义、内容、方式,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经费不足、观念落后、培训难度大、培训方式不灵活等问题,提出了加大继续教育经费、更新教育观念、制定教育规划、培训形式多元化等策略。
关键词:双高背景;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策略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教育不应止于校园内,而应延伸到校园外。高职院校教师在平时教学和工作中也应不断学习,不断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紧跟时代潮流,了解自身专业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前沿动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高职院校要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学生就业前景和高校未来发展,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环节。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时代,高职院校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势在必行。
一、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及其方式
(一)继续教育的内涵。关于继续教育的定义,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术语》中提出,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了正规教育、已经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1]。还有人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继续教育是指面向接受学校教育之后的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2]。教师继续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和在职教师的需要,对已达到职务任职资格的教师所实施促使其专业发展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二)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内容。1.职业教育基本理论。高职院校教师有的是非师范院校毕业,对于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素养等不甚了解,故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大有裨益。通过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培训,高职教师可以充分认识到所教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施加有针对性的教育,还可以增加理论深度,提高教师职业素养。2.职业教育实践技能。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二者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尤其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更加重视提高自身的实践经验、打磨自身实践技能、争当双师型教师。3.提升学历层次。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已经到来,大学本科毕业生数不胜数,但是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学历层次较低,在职称评定、外出培训、校内提拔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这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函授、同等学历考试、在职研究生考试等方式提高自身学历。高职院校积均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鼓励教师再次深造。4.信息素养培训。《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改革。信息化教育改革要求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不是教师将课本知识点简单移植到PPT中、照PPT讲课,而是应该整合课程资源、梳理课程结构,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效果,而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三)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方式。1.校内培训。校内培训主要集中在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新老帮带等活动。通过优秀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其他教师交流课促进教师之间相互观摩、沟通交流,了解自身讲课的优势与不足,促进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深入开展课堂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2.远程培训。远程培训是教师在网上通过观看视频、参加课堂讨论、完成阶段作业、展示培训成果进行继续教育。这种培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大大节约培训成本,方便教师学习,是许多教师比较喜欢的一种培训方式。3.跟岗访学。跟岗访学是教师利用一个月或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深入实践基地,跟随指导教师实地听课、教研、观摩实训基地,研究实践基地好的做法,结合本校实际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教师通过看、听、访、议、思等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品牌专业建设中职教育论文
一、品牌专业建设的现状
充足的教育经费是建设品牌专业的保证,但是目前品牌专业建设经费以学校自筹为主,行政拨款为辅,资金来源比较单一,教育经费不足。资金保障是维持中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财力支持的中职教育难以保证教育质量。
二、实施品牌专业建设的意义
1.品牌专业建设是中职教育崛起的突破口
品牌专业不仅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体现,更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教育理念和价值的体现。一所学校有了自己的品牌专业就如同企业有了自己的优势产品一样,能够在竞争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和优势,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中职学校要想增强社会竞争力,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确定好发展战略,明确专业的发展方向,找准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的着力点,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品牌文化。
2.品牌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品牌专业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本,可以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中职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的创建和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专业的师资培养、专业的建设与调整、实训基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毕业生就业服务等方面进行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必将促使学校在教育理念、教学改革、管理服务等方面得到提升,提高专业竞争力,形成职教品牌。而这些职教品牌的形成又会扩大学校的影响力,使学校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得到加强,社会认同度不断提升,促使专业和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跳槽率”职业教育探讨
摘要: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学生“跳槽率”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跳槽周期不断缩短,这应该引起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视。通过对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关键能力与技术能力的分析与讨论,引起对教育目的的反思,针对跳槽现象提出一些教育对策。
关键词:
跳槽率;职业教育;探讨反思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职业院校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但是近年来职业院校学生的跳槽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并且跳槽周期不断缩短。尤其是Y世代(泛指1980-1994年出生的人口),他们个性化突出、自我意识较强,比较难管理同时也是跳槽率最高的一群。北京96家用人单位的统计显示,毕业生毕业后三年内跳槽率达到70%,2010年大学生跳槽高达88%。北京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做客新华网时透露,大学生并不难找到工作,但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同时用人单位要找到适合自己相应岗位的毕业生也很费劲,这是一种“两难”境地。造成职业院校学生跳槽率不断攀升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企业的原因。但是作为培养学生主要机构的职业院校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与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因此对教育中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针对高校毕业生高跳槽率提出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教育对策也是非常及时的。
一、职业教育中传授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类型
职业教育中什么知识与能力最重要是关乎职业教育理念的问题,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可能明确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及职业教育教育目标等问题,才能在社会转型期找准职业教育的定位,促进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