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技术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制药技术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制药技术论文

制药工程技术论文

1实施制药工程技术创新的意义

制药工程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新药品的研发和制备。在我国的医药产业中,对于新药品的研发能力并不强,很多制药企业也缺乏新药品的研发能力,在这之中,有很多因素是由制药工程水平不高造成的。因而加大制药工程技术的创新,开展新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新药品开发和制备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实施制药工程技术创新,还能够提高制药企业的药物研发能力,从而降低同类国外药品的价格,给患者带来切实的惠利。

2制药工程技术创新的策略

2.1重视创新人才培养

实施制药工程技术创新,首先应当给予充分的人才保障。这不但要求制药企业积极引进相关的创新人才,还要求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加大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可以采取高校和企业合作的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充分结合高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人才是制药工程技术创新的关键,只有在人才上有了保障,才能真正促进制药工程技术创新的发展。

2.2注重理论和实验的结合

在实施制药工程技术创新中,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制药工程的作用对象是人,因而对于质量和效用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反复试验,确认药品的安全性,才能将大量制备推向市场。因而在制药工程技术创新中,应当重视理论和实验的结合,对于出现的一些新的制药理论,在分析其可行性的基础上,要通过多次的反复试验来验证其效果,并且严格检测药品的质量,确认其安全性。这也要求实验操作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进行实验,做好数据记录工作,并且选择最恰当的方案。

阅读全文

OBE《制药分离工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探索了基于OBE理念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制药分离工程》中的课程改革实践。以OBE理念为指导,结合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核心理念,对教学大纲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课堂设计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革新措施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以施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重构,提高了课程的工程属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能更为生动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深度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获得提高,有效地实现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OBE理念;对分课程;教学模式;制药分离工程;实践

2016年12月,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共同编制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其对人才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2017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这一举措极大地推进了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引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主动对标《华盛顿协议》和中国工程教育认真标准要求,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将“成果导向教育、学生中心、持续改进”三大基本理念切实地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简称OBE)理念于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经过四十年的教育实践检验,OBE理念因其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中所体现出的优势逐渐被高校和企业所接受并在很多国家教育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2016年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会员国,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自此OBE理念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被广泛地推行且被具体地落地到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这为高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了保证。OBE理念关注学生经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以社会对工程人才能力的期望以及学科发展的现状确定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确定课程体系,通过这一反向设计的过程,OBE理念被融入至教学大纲中并最终被贯彻于具体的教学环节[2]。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是确保OBE理念能够被融合于教学过程的保证。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3],在此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中心地位被充分地体现,这也正与OBE理念中“以学生为中心”相契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能最大程度地完成相关课程“高效课堂”的构建。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是一门与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和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密切相关的必修课程,具有鲜明的工程应用特色,作者基于OBE理念结合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就其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基于OBE理念改进教学大纲

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2017年我校开设制药工程专业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医药健康行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制药分离工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共有16章,32学时),第一章绪论部分简单地介绍了制药分离过程的运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后面十五章内容分别详细地介绍了不同的制药分离技术以及其技术原理和工艺流程。目前,关于制药分离工程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内容多,课时量却很少。教师主要采用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被完全忽略;(2)制药分离工程具有鲜明的工程应用特色,但是课程团队中没有具有工程教育背景的教师,都是理科出身,缺乏对工程教育的认识和工程领域的实际工作经历,这直接导致这门课在课堂教学中缺少工程性;(3)课程评价体系单一,仍然以考试成绩为主,忽略了课程过程性评价,这些都是造成学生课堂参与度低且学习积极性差的原因,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差。2018年,制药工程系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OBE理念重新编写了人才培养方案,之后我们按照OBE理念对制药分离工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构:首先根据培养方案确定该门课程支撑的相关毕业要求,然后根据每一条毕业要求确定该门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最后根据毕业要求指标点确定该门课的课程目标:了解制药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对分离过程的特殊要求系统地掌握现代制药分离技术的基本理论,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地选择和运用各种分离技术(课程目标1);了解各种制药分离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进展,着重强调制药分离工艺设计和优化,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2);掌握现代制药分离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并掌握其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课程目标3)。为了更好地支撑课程目标,我们根据本地区制药工业的发展特色以及专业的发展定位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并组织开展教学活动:选定《制药分离工程(案例版)》(科学出版社,2020年2月第一版)作为教材,全书共十六章,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授与中药制药和化学制药相关的分离过程(共十个章节,32学时),关于其他章节的学习主要由学生在课下进行,另外要求学生按照学习内容观看中国大学MOOC上制药分离工程(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5]。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我们会在课堂教学中侧重讲解每一个章节涉及到的制药分离过程的案例,然后基于课本中的案例学习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与制药分离过程相关工艺过程的研究论文(让学生自主从美国化学会旗下的OrganicProcessResearch&Development期刊去选择与制药分离过程相关的研究论文)并将论文凝练成案例在课堂上分享,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与制药分离过程相关的发展前沿并检验自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通过线上的途径给学生发送与制药分离生产过程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章等资源,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了解实际生产过程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针对课程目标设计课程考核与评分标准,健全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并在课程考核完成之后完成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并且基于评价结果提出持续改进的办法。这些关于教学活动的调整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将OBE理念贯彻于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与制药分离过程相关工程问题的综合素质。最后,我们对课程考核部分也做了如下调整:平时成绩(40分),考核方式:课后作业10分,10次作业;案例分析10分,以小组形式提交5个案例分析;平时出勤率(5分);课堂测验(5分);课堂互动(10分)。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60%。考试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教师在课堂中提及的重难点和相关案例分析实例。

2利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在全面考虑教学过程的可行性和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交互的心理机制首次提出了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对分课堂,其把教学明确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过程,简称为PAD课堂,其核心理念是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在这种模式下,师生可以在课堂上展开有效的讨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地挖掘,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另外,对分课堂中的过程性评价机制能及时量化课堂学习效果并为后面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通过这种教学模式OBE理念被很好地贯穿于教学活动实施的微观过程中。本学期授课班级为制药分离工程2019级大三学生(50人,分为10组,每组5人),每周上一次课,连续2节,每节课45分钟,下面我们以第十二章“结晶分离”(共4学时)的讲授过程中为例对对分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作具体的介绍。具体实施过程如下[7]:在2021~2022学年上半学期第14周,教师首先对第十二章“结晶分离”对应支撑的课程目标进行讲解[8],然后对本章所涉及的重难点知识(重点:结晶过程的各种必要条件,影响晶体质量提高的各种因素,掌握一般结晶技术的应用范畴和设备使用注意事项;难点:结晶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进行解读并借助多媒体教学作详细地讲解,最后要求学生课下以小组的形式去查找并选定与“结晶分离”相关的研究论文(让学生自主从美国化学会旗下的OrganicProcessResearch&Development期刊去查找)并将论文当中涉及结晶部分的研究内容提炼出来并做成PPT以便在课堂上分享。本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充分利用两次课之间间隔一周的时间消化吸收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并且写出读书笔记、完成相关作业,另外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文献的查找、翻译以及将其中与结晶相关的部分做成案例。在第15周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根据课下所学在小组内发起讨论并形成一致性的学习成果,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在各讨论组之间巡视并督促学生进行与课程相关的讨论,但是注意不必实质性介入讨论,然后教师随机抽选几组发言,各位发言人分别代表本组向全班分享本小组制作的案例分析实例和学习成果以及课下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针对性的释疑并选取其中最贴合课程内容的案例分析实例(从十个案例分析实例中选取一个)结合对应的文献进行详细地讲解,最后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回顾性总结。本人节选了所抽取的案例分析实例[9],如下:“芦丁是一种极具代表意义的黄酮类生物活性化合物,被发现广泛存在于在我国和越南生长的超过七十种植物中,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过敏和抗病毒等方面的活性。由于其广谱的生物活性,在全世界超过130种已近注册的药物制剂中,芦丁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添加剂。作为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芦丁以低浓度((0.1~2.4wt%))存在于水果、蔬菜、植物种子和叶子中。根据有关文献报道:经过分离分析鉴定发现芸香叶中含有高达8.6wt%的芦丁成份;槐树的花蕾中含有高达22wt%的芦丁成份,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槐树的种植,但是由于其粗提物中含有较高的生物碱导致其有较多急性毒性的报道,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药物生产之前对粗提物作进一步的纯化。下面是关于芦丁半连续结晶工艺的介绍:虽然现在间歇结晶工艺被广泛地用于原料药的分离中,但是连续结晶工艺由于其多方面的优势(物料处理量高、产品质量稳定和成本效益高等)逐渐在制药工业界被广泛应用。由于从草本植物中提取芦丁主要以间歇结晶工艺为主,所以关于高纯芦丁连续生产工艺的研究不是现阶段的重点,在这里主要介绍芦丁分离的半连续结晶工艺……”该案例分析来源于文献(Org.ProcessRes.Dev.2017,21(11),1769),主要介绍通过结晶分离方法从槐树花蕾中提取芦丁的工艺方法,学生对其中涉及芦丁半连续提取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地介绍,通过本案例学生对晶体生长过程和晶体生长中涉及到的动力学知识和结晶分离的工艺流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在本章的教学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对书本知识点的掌握和对科研论文的理解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都得到了较好地培养。此外,通过制作源于科研文献的案例分析实例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阅读全文

制药工艺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教学施效果将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制药工艺学是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与制药行业的生产紧密关联,是一门兼具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该课程内容多、知识体系复杂,涉及工业中重要的工艺流程,在课堂上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作者所在教学团队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创新、理论与实践融合等方面以应用型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制药工艺学;理论与实践融合;改革与实践

新时期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于2018年8月21日在成都召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会议上表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安身立命的基础,大力实施本科振兴教育关键要在本科教育中坚持以本为本。课程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1]。课程改革不仅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制药工艺学》课程作为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和主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分析制药过程中设计的工艺和原理,分析工艺操作过程和工业实施方法中所涉及的化学单元反应和化工单元操作;培养学生在制药过程研究和开发中应具备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计创新与实践的综合能力[2]。该门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型,对于药学类专业学生特别是地方应用型本科的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该课程与药品工业化生产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存在内容多、知识跨度宽、药物种类复杂等问题,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量下,学生难以联系企业中实际的生产情况。特别是教师和制药一线工程师考虑重要的工艺参数和操作过程,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感觉枯燥乏味,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下以应用型教学为导向设计制药工艺学课程,如何理论联系实践,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这些都需要探讨和研究如何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探索与改革。本论文从作者所在教学团队的实际教学经验出发,围绕课程体系搭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结合教学模式反馈着力推进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和实践相融合,提升该门课程在衔接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作用,培养制药方面应用型高级人才。

1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1.1教材选择

目前,制药工艺学教材种类多,通过市场常用教材比对,从皖西学院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应用型教学为导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经过早期的仔细比较,课程团队选择了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编写的《制药工艺学》[3],本教材基于已成功开发的临床典型药物的制备,以工艺路线和参数调控为抓手,内容丰富而新颖,体现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在典型药品制造过程的学习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该课本充分收纳了制药领域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使学生可以了解最新科技前沿。

1.2教学内容安排

阅读全文

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生物技术制药”是制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制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满足制药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需求,贯彻高等教育“以本为本”的基本原则,培养出制药领域复合创新型人才,文章阐述了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课堂案例、小班研讨、慕课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实验、实践教学对该门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多措并举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意识与学习兴趣,能有效提升“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本科教学;“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

2018年6月教育部在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点是“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强调了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1]。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面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迫切需求,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药领域的各个方面,生物技术制药已成为现代制药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药研发的重要发展方向[2]。因为“生物技术制药”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所以课程组教师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机融合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该门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

一、“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为主的课堂模式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教”为主动“学”,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让课程组教师在教学中因地制宜、有机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学习思维导图,明确课程内容逻辑关系。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种简单、高效、形象化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可以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3]。“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涵盖的知识范围宽、体系庞杂,课程内容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具有很强的外延性。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很难在课堂伊始把本节课的知识与上节课内容紧密衔接起来,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出现思维的“延滞”现象。因此,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思维导图被成功引入各章节的课堂教学中,例如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部分(见图1)。具体实践包括两个步骤:首先,在学习每一章节内容之前,利用教学思维导图简明扼要地让学生清楚本章节要学习哪些主要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的衔接和逻辑关系,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知识框架。其次,在每一节上课之初,教师可先用思维导图和学生一起回忆巩固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然后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各章节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也能有效避免每一节课教学之初学生出现的思维“延滞”现象,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授课达到同步。

(二)引入科研案例,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研思维。科研案例提供一种真实具体的情景[4],能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科学研究中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和目标而开展的科研思路、技术方法、结果分析等全过程,它既丰富了相对枯燥的教科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能力。但在目前高等院校教材主要包含的理论知识体系中,有一些则缺乏翔实的科研案例。为了弥补上述不足,课程组教师将案例引入到课程教学中。例如,在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部分可以采用典型的青蒿素药物研发案例。青蒿素本身是一种来源于植物的重要医用抗疟疾药物,但近年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菌(酵母菌)发酵生产青蒿素的前体物质青蒿酸,再用化学半合成的方法就能得到青蒿素[5]。这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典型的生物技术制药研发案例,又可以把基因工程制药的原理和方法等知识点系统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对本章节知识体系的全面掌握。实践证明,案例式教学能有效促使学生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

阅读全文

医药企业营销优化分析

[摘要]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2009年至今我国新医改愈加深化,对药企的适应能力也要求更高。如何脱离早已形成习惯的营销模式、制定新的营销策略安然度过“阵痛期”,正是正大天晴面临的难题。文章将以正大天晴为例,通过EFE/IFE、SWOT分析其优劣势,制定新的营销策略,以帮助其度过转型期。

[关键词]

矩阵分析;营销策略;转型;SWOT分析

1引言

医药行业不仅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它的健康规范化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伴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以及新医改的深入推进,中国医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后的瓶颈期,对医药的需求依然庞大。同时,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享有人口老龄化、农村基础医疗条件提升、消费结构升级等诸多有利条件。作为一家制药企业,正大天晴主要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专利申请已超过100项,其产品疗效在肝病领域具有领头优势;而且正大天晴在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代表性,如何转变策略、建立新型的营销模式是正大天晴的难题,也是本论文的主题。

2正大天晴企业外部EFE、内部IFE营销环境分析

阅读全文

双层光电数粒模组系统设计探究

随着人类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医药行业将成为21世纪最具增长潜力的行业之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依靠于高超的医疗技术,也得益于医疗机械的快速发展。当前,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制药企业对制药设备制造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制药生产线的装瓶和计数精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自动装瓶的工作过程是将空药瓶转移到自动计数机上。精确计数后,药瓶将被转移到标签和棉塞上,最后被送至自动封盖过程以进行瓶盖密封。在整条装瓶、包装自动化生产过程中,除了自动计数之后,其他的自动工序效率以及准确率都是比较高的,因此,自动计数数粒机是整条包装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和关键设备。而且,对于药品企业来说,药品的质量至关重要,人工计数装瓶的低效检测工作不但违反了GMP标准还不利用药品企业的全面长远发展。因此,本设计在满足《制药装备》行业标准的情况下,使用单片机和FGGA构成双核控制器技术,在达到卫生标准的前提下,提高药品装瓶的准确率和速度。

一、现有数粒机计数方法及关键技术

目前,药品的计数方法通常采用光电计数。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单片机、FPGA技术的融合发展,通过单片机、FPGA技术等加快药品计数的速度,再辅助计算机触摸屏技术对计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极大地减轻相关科研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检测精度。MagillPJ引入了先进的小型光电计数系统,使其具有自动增益控制的优点,具有稳定的频率调节光并能抵抗各种干扰,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准确性。TroupGJ在两个独立理想的激光模式计算其强度概率分布和声子计数分布,相比之前的方法该方法的计数准确了得到了提升。ChenY采用自调节能力和高灵敏度的程控自动补偿功能使窄脉冲间隔和双光子峰减小,达到了计数效率的提高。CooperEB用光电设备对移动的物品进行计数并根据颜色对其进行分类。曲兴华等利用激光器和光电管设计了激光光电传感器,在线式光电自动计数仪,能对激光光源进行缩束准直,解决了小工件计数的难点。综上所述,基于光电式数粒技术目前使用研究方法教多、表达类型多,更能很好的达到计数准确和稳定,因而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数粒机系统的计数准确度和计数速度,本论文提出基于FPGA的双层光电数粒机计数系统。

二、双层光电计数数粒机的工作原理

双层光电计数数粒机包括光电发射模块和光电接收模块,其中光电发射板模块在设计上实现两组同板,光电接收板模块在设计上实现两组异板。根据要检测药品的最小直径,通过模拟测试调整光电发射模块和光电接收模块之间的联系,最后确定每个通道电眼采集宽度。在设计上,电眼模块中的接收模块和控制模块设计在一起,同时为了简化电路的设计,节省硬件资源,并在硬件上改变以往数字电路的冗杂设计方式,改用CPLD集中处理,并行处理数据。控制信号的输出和检测信号的输入同步进行,由电眼控制模块上的CPLD的I/O口进行信息采集,整理,把药粒通过上下的时间,与通过时间,经过计算与整形转换为bit的单线信号传输到主控制模块,由主控制模块上的FPGA通过消隐延时进行计算,通过查表等方式计算出药粒的状态,数量,直径,延时插板时间进行二次数据整合,最终确定每个电眼模块的工作状态,记录下落药品的数量同时控制插板气缸与踢废信号,同时负责与上位机通讯,传出必要的上位机信号和上位机的设置所用数据。在计数中剔废药瓶是根据药品通过上层光电时间、通过下层光电时间,通过上下光电之间距离的时间,先通过上下通过时间计算出初速度,再计算出上通过速度与下通过速度,速度*时间计算出上检测药丸直径和下检测药丸直径,在合乎标准时取平均值给出计算药丸直径,否择给出踢废信号。

三、系统电路设计

3.1主控核心模块。系统的主控核心模块是以单片机和FPGA进行的,主要接收双层光电检测模块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同时还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将所计的药品数量结果发送到上位机中,随时掌握药品的数量。主控核心模块还要能够设定计数标准参数和设备的工作模式。经验证分析,最终选择了采用型号为STC8A8K64SA12的单片机和型号为EP3C5E144C8N的FPGA为核心,建立一个基于计算机总线的双核控制系统。

阅读全文

制药专业工程教育改革浅探

摘要:“新工科”概念对工科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结合制药工程专业认证质量标准和地方产业结构特点探索新形势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是高校建设制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制药工程专业特点以及在办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新工科背景下,提出了几点制药工程专业进行工程教育改革的措施,探索一套适合新工科背景制药工程专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新工科;制药工程;工程教育改革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正在不断推动着我国工程教育向新形势下高质量工程人才培养的方向发展。为主动应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从“复旦共识”到“天大行动”再到“北京指南”,“新工科”的率先提出以及内涵的不断拓展得到了全国高校的积极响应,也顺应了新形势下对工科发展的新要求,为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组织,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药工程专业认证质量标准等一系列举措打开了制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的新局面,在制药工程专业质量标准框架下全国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的高校纷纷响应,开始探索制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新模式[1]。

1制药工程专业办学现状

医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竞争的焦点,目前国内大多数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急需大量立足于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我国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起步晚,办学时间短,教学基础较为薄弱,实践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全国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的高校大多数是在原有化工、药学、生物科学等专业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教学模式源于相关专业,办学模式相对传统且均处于摸索时段[2]。加速转变传统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医药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结合专业课程特点,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和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实现校企人才无缝对接,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既有制药技术又懂工程还具有企业管理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来充实国内的制药企业是高校制药工程今后发展的任务和使命。

2创新制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模式的主要策略

2.1创新培养模式。传统的人才模式不能满足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要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办学高校现有的制药工程专业基础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制药工程实训中心以及与药企建立的实习基地,探索适用于不同地区制药工程专业的个性化、创新性教学模式,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反应能力、思维能力等各种实践综合能力[3]。2.1.1通过校、企合作,建立“2+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2”是指人才培养分别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大板块进行;“3”是指培养过程包含三个方面的结合,即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课堂教学与导师制结合(图1),探究校企“双师”联合培养新模式[4]。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并增设校企共建实践基地的“理论+实践”学习,在实践基地开设理论课堂,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参与实践,可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融合,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掌握了实践操作能力,将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过程改变为通过实践过程指导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5]。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突出了教学的应用性,可整合优势教学资源,培养企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2.1.2探究并推行“双元制”培养体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构建集理论教学、工种实训、教学见习、毕业设计和实习就业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积极创新并融合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为代表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形成“重实践,重技能,与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双元制”办学特色,实现教室、教师、学生的双重身份:即“教室=车间”、“教师=师傅”、“学生=学徒(企业准员工)”[6]。校企合作共同选择培养对象。采取“以企为主,校企联动”的择生方式,分别由学校和企业派出有经验的教师和企业专员共同选拔、择优确定培养对象。确定培养的学生,依据企业需求单独制定教学计划。坚持“企业建在学校,学校搬进企业”的基地建设要求,实施基地资源共享,做到“车间与教室合一”;实施师资资源共享,做到“教师与师傅合一”,在整个培养过程,保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能力与传授知识、学校传统教育与企业文化培育相统一,让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相互渗透与充分融合,让培养对象接受原版的“双元”培训,提前进入岗位角色。实现“企业发展有人才,学生就业有岗位,学生成长有平台,学生成长有平台”的四“有”目标。

阅读全文

高职药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摘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培养创新创业技能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我院药学类专业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校企共建育人平台,建立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型教学团队,为区域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药学;创新创业

产教融合是指学校与区域相关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创新办学模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当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命健康以及医疗保健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行业作为药学产业的三大支柱,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药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社会愈来愈重视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与合理性,从事药品生产、购销、管理工作的人才还有很大的缺口。因此,紧跟医药产业发展需求,为行业企业提供药学类创新创业技能人才,成为开办药学教育的高职院校的新使命。

1区域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江苏是医药产业大省,全省医药制造业总体呈持续快速发展态势。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省医药生产企业有512家。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的“2016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评选结果揭晓,江苏省有20家企业入榜,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其中,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医药企业更是常年入榜并一直处于国内上游水平。经统计分析,江苏省医药产业的主要八大门类包括制剂、原料药、生物制品、中成药、中药饮片、器械、制药机械、卫生材料。目前,江苏省医药产业形成了“一城六区”的产业格局,“一城”指的是中国医药城———泰州,“六区”指的是南京、苏州、无锡、常州、连云港、南通6个医药产业区域。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坐落于“中国医药城”———泰州,2016年全市共有持证药品生产企业43家,药品批发企业20多家,药品零售企业700多家。泰州目前已形成全国最大的中成药、麻醉药、维生素C三大生产基地。扬子江药业集团被国家发改委评为“中国医药行业最具竞争力企业”,综合收益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医药企业前3名。《泰州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6年)》指出,未来几年,泰州市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产业规模力争达到千亿元级,其中,生物医药是泰州市最具代表性和前瞻性的新兴产业。

2区域高职药学教育现状

江苏省医药产业发展迅速,药学人才需求量较大,高职药学教育规模日益壮大。截至2016年底,江苏省开办药学教育的高职院校有26家,其中专业药学类院校5家,分别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医药职业学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非专业药学类院校有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21家。泰州地区开办药学教育的高职院校有两家,为我院和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中指出,“在高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然而,目前开办药学教育的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与社会实际工作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培养创新创业技能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阅读全文